婴儿背带要怎么选择呢?

婴儿背带要怎么选择呢?,第1张

对于爸爸妈妈们来说,带着不会走路的宝宝出门是个巨大的挑战,而婴儿背带、腰凳既可以解放妈妈双手,又可以让宝宝贴着妈妈,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并且感受到来自妈妈身上满满的安全感,增加亲密度。可是市场上的背带、腰凳鱼龙混杂,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呢?

选择前的注意事项

挑选婴幼儿背带的大前提就是质量好的品牌肩带,要精致、牢固,接触婴儿皮肤的部分必须是纯棉面料,吸水性强,柔韧耐用。

01

体重要求

背带的肩带宽度应大于7厘米,必须采用4点式安全蝴蝶扣,能承受20公斤以上重量。购买之前要先确认是否符合宝宝的体重,是否有限制,是否专为宝宝设计。

02

稳定支撑

婴儿背带应该将宝宝的体重压力均匀分布,首先要能支撑宝宝的头部,头部应该高出前侧布料的高度,妈妈们可以看到宝宝的脸,减少宝宝的窒息风险。

03

舒适方便

对于家长来说,是否方便穿脱、松紧程度是否舒适、宝宝的进出是否方便舒适是最重要的。与工字型背带相比,如果背后呈交叉状,可以分散妈妈背负宝宝的重力,能够给腰部、脊椎支撑,分散肩背部的压力。对于妈妈来说或许会更舒适一些。

04

是否方便清洗

选购时,要注意是否透气,避免宝宝出汗多起痱子;同时,要好清洗,防止月龄小的宝宝经常吐奶、弄湿尿布等情况造成背带不够干净整洁。

常见的背带款式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背带主要有吊带式、背包式、前置式婴儿背带和腰凳。

01

吊带式婴儿背带(Baby Slings)

正如下图所示,将宝宝斜挎在胸前,哺乳会更加方便。常见的有环扣式、包裹式。这种背带不仅可以承托住宝宝整个背部,还可以让宝宝的脊椎处在最舒适的状态,建议6个月以上使用。

美国CPCS曾指出:4月龄及以下建议不要使用吊带式婴儿背带。因为宝宝的脸部无法固定,很容易导致窒息。

使用此类背带一定要注意“TICKS”原则:

TIGHT:紧紧包住怀里的宝宝,既舒服又防止孩子意外滑落;

IN VIEW AT ALL TIMES:让宝宝随时出现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尤其是注意宝宝呼吸、脸色是否正常。

CLOSE ENOUGH TO KISS:宝宝坐下的距离恰恰可以亲到他们的额头。

KEEP CHIN OFF THE CHEST:让宝宝的下巴远离妈妈的胸口位置,防止口鼻被堵,引发窒息。

SUPPORED BACK:背部不要悬空,紧贴父母身体,保护他们发育中的脊椎。

正确姿势:宝宝的下巴要抬起来,脸要漏在外面,口鼻处没有任何遮挡即可。

02

前置式婴儿背带(Front Carriers)

这种背带最大的好处是,宝宝可以随意选择面朝妈妈坐、还是面朝外坐。4~6个月时可选择使用这种背带。

如果6个月之前使用,要确保宝宝的头颈部有支撑,可以适当用手掌扶住他们的小脑袋,最好朝内侧坐。

由于月龄越小,宝宝的脊椎、头颈部骨骼发育越不成熟,很容易影响他们的正常发育,如果在爸爸妈妈行走时出现碰撞、很容易造成伤害。严重的话很有可能引起大运动发育迟缓、不能很好支撑头部、引发身体活动生疏不灵活。

TIPS:在使用这种背带时,务必让宝宝的双腿分开,呈M型青蛙腿形状。

03

背包式背带(Backpack Carriers)

这种背带就像背书包一样,把宝宝背在身后,一般可以远足或者爬山时候使用,但是,背在背后会比在胸前的支撑力更少,而且孩子躲在妈妈爸爸身后,很难时刻关注他们的状态。最好在6个月以后,根据宝宝发育状态在选择是否使用。

04

腰凳(Hip Baby Carriers)

腰凳的优势在于可以减轻妈妈的脊椎负担,穿戴方便,穿好后可以在让宝宝坐上来。并且这种姿势宝宝的头部最靠近妈妈的心脏。

腰凳可以减轻、分散家长腰部和脊椎的负担,穿戴方便,可以随时把孩子放上去。如果在夏天,也可以减少和妈妈的皮肤接触,会凉快不少。同时,还适合明明会走路还时不时想黏在妈妈身上、想让妈妈抱着的小宝贝们。

TIPS:如果宝宝在六个月还不会坐立、不会爬行,不能支撑他们抬起上身,建议不要使用腰凳。

使用腰凳时,也是要确保宝宝是“M”型坐姿的。当孩子面向外面时,要保证宝宝下背部是紧贴父母的,大腿和背部成直角,同时膝盖自然弯曲放松。

其他注意事项

最近有宝妈提问,如果宝宝在背带里睡着怎么办?经常用背带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芽芽妈特地梳理了提问最多的几个问题进行解答。

01

背带中可以睡觉吗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不建议宝宝在背带中睡觉。

如果睡着,需及时转移到小床或者婴儿车里。如果周边没有这些东西,妈妈们要时刻注意宝宝的脊椎、脖颈是否弯曲,脸部是否有遮挡。

02

背带使用时间

最长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为宜。并且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方法,否则会对宝宝的骨骼和肌肉造成伤害。

03

是否会影响宝宝腿型

正确使用背带,并不会影响宝宝腿型,也不会造成罗圈腿、O型腿。

驼背的危害,你了解多少?

驼背不但会 造成神经障碍,导致青少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 ,还会 导致孩子自卑、没自信,从而引发心理疾病

上周发过《科普 | 含胸、驼背、高低肩、走路八字脚这些让家长头疼的问题,终于找到元凶了!!》后,有很多的家长私信问我,有没有 针对孩子驼背问题的防治动作

安排!

5个动作

让你的孩子远离圆肩驼背

1

小小特种兵

小小特种兵是「趣味性」很高的肩背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到「肩背肌肉」。对 防治孩子驼背,促进脊柱 健康 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① 趴地,目光平视前方,曲肘双手「握拳」置于身体前。

② 起身时,上半身挺直,动作放「慢」。腰 部发力,带动上半身离地;同时大小臂呈90度外扩 ,挤压后背肌肉。

③ 落地时,调整呼吸控制身体,「慢速」回到起始位置动作。

注意:

适合「4岁」以上,每个动作5组,每组20次。

腰部发力,上身保持挺直,动作不要过快

(如果孩子驼背,不要强行规定起身高度,以孩子每次起身不疼的高度为准。)

2

肩后夹背

这个动作看起来像是锻炼我们的手臂和,其实是通过手臂的开合动作,让 背部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起到防治孩子驼背的效果

① 跪坐准备,手臂弯曲贴近「双耳两侧」,双手「叠放」与后脑勺位置。

胳膊肘向两侧张开时,肩胛骨收紧、下压 。这时候,孩子会有整个背部都被挤压到背部中间位置的感觉。

注意:

适合「4岁」以上,每个动作5组,每组20次。

背部发力,让孩子感受到「肌肉发力」的感觉。

3

腰后夹背

和肩后夹背不同,这个动作在锻炼背部肌肉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到下腰部,让孩子「整个背部」得到训练。 坚持练两周,孩子的驼背会有很明显的改善

① 跪坐准备,腰背挺直,双手握拳,大臂贴近身体两侧,小臂呈自然弯曲。

② 小臂向两侧张开时, 大小臂呈90度,肩胛骨收紧向中挤压

注意:

适合「4岁」以上,每个动作5组,每组20次。

小臂向两侧张开时,保持大小臂垂直。

4

站军姿

这是本组动作中唯一需要「借助道具」的动作,训练时,大家可以自制类似的道具。

脚后跟并拢, 脚尖外开60度左右,肩膀打开,身体直立 。将辅助工具置于孩子后背即可。

注意:

每组5分钟,每天做3组。

提醒孩子重心放在前脚掌

(重心不稳的孩子,可以将双脚打开,「与肩同宽」站立)

5

单侧飞

觉得孩子圆肩驼背不好改正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做单侧飞,这个动作 对上半身进行整体的延展,有效防治圆肩驼背

面朝运动垫,身体呈“大”字状,双手展开。 保持脚的位置不变,腰腹发力带动一侧手臂身体,向斜后方甩。

注意:

适合「4岁」以上,每天4组,每组两边各10次。

脚不可以离地

最后,牛牛分享给大家准备了两个观察孩子「是否驼背」的方法。

① 观察孩子 双肩是否等高、在坐或走的时候有没有弯腰的习惯

② 让孩子贴墙站, 观察孩子肩背、脊椎是否能够贴到墙上 。(颈后凹陷处距离墙壁「3厘米 5厘米」,是正常现象)

其实,孩子驼背并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及时进行改善 ,让驼背跟随孩子一生

纠正就是平躺在斜面上进行纠正。当然没有驼背问题了就要停止使用斜面功能。放上定制的舞蹈演员的体态是最佳的,除了自身条件的优秀以外,专业的形体训练方法更为重要,舞蹈界称为“整形”。

早期俯趴可以较好的促进上臂、胸部、背部肌肉的发展,而脊椎周围的肌肉如果不能配合脊椎的发展也会导致脊椎问题。动:两手和两脚尖着地,像婴儿一样在地上爬行。距离由短到长,速度由慢到快,直线爬也行,转圈爬也行,每日爬两次,每次10~15分钟。

个背背佳或者每天拉背弓,我家孩子前段时间就是驼背,每天半小时背弓,坚持了一学期就好了更让父母焦虑不安的事,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那为什么孩子会驼背呢?其实是分为心理和生理两方面!

每天早晚躺在床上,肩膀靠在边上,仰卧,头悬空,用手背触地,白天休息时也可以这样做,慢慢就会好转。孩子,同时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需加强营养补充,可以吃一些龙牡壮骨颗粒和维生素D,龙牡壮骨颗粒内含有机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和维生素D,可促进孩子生长发育。

易改变脊柱状态,他们到底生长速度快。同样矫正回来也比成人们要快。相是驼背不仅仅会影响外观和引发疼痛不适,还会影响到儿童脏器的发刚开始以玩游戏的方式,不一定要站够五分钟,慢慢来,比如,谁站的时间长,谁可以先提一个要求!

身体还在成长可以调整正常的,就是要马上调整座椅高低度姿势要正确,听说背背佳有点作用 我不是拖举例而已里可以矫正小朋友驼背,听说口碑很好的,好像是国家队的老师来指导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腰背挺直不但能维持非常重要的脊柱健康,还能看起来充满精神元气。可是,小朋友大多都有驼背的坏习惯-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上学,弯坐于沙发上玩电玩等,都是会养成驼背的坏习惯。很多时家长提醒小朋友要站好坐好的几分钟之后,驼背的故态又会复萌。有见及此,提醒爸爸妈妈们只要于日常生活上花小心思,就能帮小朋友养成挺直腰板的良好习惯。

(本回答只针对脊柱健康的小朋友,提供以肢势预防驼背的建议,而非正式的医学建议。如果小朋友有驼背问题,建议家长带小朋友去合资格的医疗人员作一个详细的检查。驼背可能是由严重的脊柱问题而成,并需要及早接受治疗。如有任何脊柱健康上的疑问,请向你的家庭医生查询。)

驼背的原因

驼背可以有很多因由造成,当中有先天及后天疾病,后天疾病及肢势不当造成。当中先天的疾病包括先天性椎骨背侧闭合不全等,可能需要以外科手术矫正脊骨。后天造成的疾病包括会令脊骨变形的绍尔曼病,病人需要以背箍及物理治疗矫正驼背,严重者可能需要同时接受矫正手术。

而最常见的驼背原因就是肢势性驼背。肢势性驼背是由长时间不良的坐姿,站姿及睡姿而成。肢势性驼背需要由物理治疗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的肢势及帮其锻炼相关肌肉。

避免驼背的小贴士

1)使用各种矫正器

市面上有许多能改善坐姿的产品。驼背矫正器大概分两种-矫姿带类型的,如背背佳;提醒养成类型的,如小搭档优姿仪。矫姿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穿戴在身上的束缚带,通过拉力把孩子的坏姿势掰直。而提醒养成类型的矫正器就是完全是智能化的,通过检测身体的角度变化,通过内置的高精度重力感应芯片,震动提醒姿势的错误,通过震动提醒实现及时发现即时改正,是为了养成正确姿势的日常生活习惯为目标。

矫正器的好处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能训练用家习惯挺直腰板。但是若果只依赖矫正器,有可能不使用矫正器的时候会打回原形。

2)训练背部肌肉

训练背部肌肉才是治标又治本的方法。由于挺直腰板需要背部肌肉力量配合,所以长远来讲,应该多做能锻炼背部肌肉的活动,让小孩练成下意识都懂得挺直腰部。

贴墙站超人起飞和跳伞动作

PS:一组30-50秒,做4-5组,坚持下去,效果明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380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