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罐是拔罐、艾灸、药物等多种传统方法的系统化整合,因此,在对亚健康干预和疾病恢复的实践应用中,还进一步发现灸罐具有激发经络传感,外热变内能的特殊经络效应。这种易激发经络感传现象与热脉冲、力脉冲、药物汽化强化经络作用的多种作用息息相关。在真空这种特殊环境中,热、力、药物分子,三级加能技术,强化了体内的自我调整系统,对疏通经脉,平衡阴阳,达到防病、祛病、健身的作用。 (1)扶正祛邪
灸罐通过热能方式,与腧穴配伍,与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拔除体内各种邪气,邪去则正安。比如,遇到由风、寒、湿邪引起疼痛的患者,可在“啊”是穴和相关经络穴位上进行拔罐,促进气血正常运行,使机体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比如,拔大椎穴、关元穴可以清阳泄热,温阳散寒,调整阴阳平衡。
(2)疏经活血
经络内属脏腑,外联肢体,遍布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沟通机体内外、上下,调节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人体构成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一旦经络被阻,气血运行就会逆乱,疾病随之发生。黄帝内经云:“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灸罐技术,通过真对相应经络的真空环境多因素机制,疏通瘀滞,行气活血,使营卫调和,十分有利于亚健康的调理和恢复。
(3)祛湿逐寒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关节造成关节疼痛的亚健康者十分普遍,西方医学看重中医的这种有效治疗方法。灸罐方法利用真空、加热、药物汽化等多机制因素,排出体表和血脉中的风寒湿邪,使气血疏通,瘀滞消散。故灸罐方法有驱风散寒、祛湿逐邪,温通血脉,舒筋止痛之功效。《本草纲目拾遗》云:“拔罐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可使“风寒尽出,不必服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罐疗作用下皮部的形态机能变化及病理意义”以及国家多学科、多渠道的科学实验研究,对拔罐疗法的现代医学和现代生物物理的作用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认为:皮肤与内脏有一条双向性物质通道,通道涉及神经生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可以通过对内脏和皮肤的药物实验反应出来。神经、信息的物质通道的存在结论说明,在皮肤上的针刺、艾灸、拔罐、按摩等外治方法的有效性具有现代科学依据。现举例如下:
1999年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了赵建平(镇江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彭裕文(上海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等的研究,并在《针刺研究》1期上发表了题为“神经冲动从大鼠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躯体分支到内脏分支上的传导”的文章。
2002年郭峰, 赵云富等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04期上发表了题为“辣椒素局部用药对初级传入神经和P物质的影响”的文章。
2003年章云海周震球等(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7期,发表题为“皮肤与内脏相关的神经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文章。其结论是:当相应的背部的脊椎侧皮肤受到渗透药物刺激时,在相应内脏就有蓝色圆点渗漏斑显示出来。在相应内脏使用渗透药物刺激时,在背部皮肤上也出现蓝色圆点渗漏斑显示出来。说明,内脏与皮部有一条相互对应的“通道”。这种内脏与皮部的“通道”是我们药物透皮疗法和外治法的理论根据。实践中的病例,如肺结核病人背部的肺腧穴拔出大块血块后,病人自我感觉好了很多。随着排泄物越来越少,病人的感觉和恢复也越来越好。
药物渗透进入相应内脏的实验研究提示我们,透皮疗法、外治疗法具有现代科学依据。
2O083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严嘉教授发表了 “负压造成组织淤血的机理分析”《实用新医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6005060)阐述负压造成淤血对于拔罐疗法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负压作用下血管壁对血液中水及白蛋白等高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得出结论是负压通过破坏物质交换平衡,增强血管壁对血液的通透性,促使淤血的发生,对自吸式液体G02冷冻的研制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北京暖源三九中医技术研究所在长期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把真空、热疗、药物汽化和脉动功能集于一体,体现了在继承中医传统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创新。而将这四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的技术称为“灸罐技术”。
佛山市南海平洲医院纪科伟,主治医师,在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5年第25卷第4期上发表了“不同的热疗方法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的文章。用红外线.石蜡.泥炭这三种不同热疗方法对皮肤微循环、皮肤温度及体温的影响。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皮肤微循环、皮肤温度和体温。结果:这三种热疗方法均导致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和血管舒缩)、皮肤温度和体温显著增加,引起血管舒缩运动的节奏化并最终导致微循环改善。
卫生部资助课题(y50526)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张莉等发表了“拔罐疗法对人体局部血红蛋白的影响及分析”。观察拔罐疗法对人体局部血红蛋白的改变及变化规律作为定性和定量指标结果:拔罐能够使局部组织的血氧状态发生改变。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明显增加,并呈现动态变化.即上升到一定高度后较平稳地维持,启罐后有所下降.但仍然堆持在一定高度的曲线变化。并且,氧合血红蛋白增加量大大高于脱氧血红蛋白。结论:拔罐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状态,其对局部组织的作用是良性的,极其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改善。
在较低负压的影响下,毛细管的动、静脉端的内压失去平衡,静脉端组织中的物质不能渗透回流到血管中,而毛细血管动脉端水不断渗出,改变了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动态平衡,造成了血液向组织渗透,以及毛细血管的破裂,是造成淤血的原因。这个分析和传统中医拔罐疗法的现象和治疗机理相符。罐疗的基础研究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空中的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是一种真空刺激疗法。拔罐时可以对皮肤产生一种真空机械刺激作用。拔罐时的负压及实施走罐等手法时的牵引、挤压刺激,可使局部组织高度充血,气体交换加强。同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甚至破裂,血液溢出到组织间隙,产生瘀血,引起自身溶血反应。由于红细胞遭到破坏,释出大量血红蛋白,从而给机体一种良性刺激。
(2)温热刺激作用:拔罐的温热刺激作用以火罐和竹罐较为明显。温热刺激能扩张局部血管,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加强,从而加速体内废物及毒素的排除,改善局部营养状态。血管的扩张,血流量的增加,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给,增强皮肤深层细胞的活力,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局部温度升高;
(3)调节作用:许多临床研究证实,拔罐对神经、血液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拔罐时产生的负压吸拔刺激,通过局部皮肤和毛细血管的感受器传人大脑皮质,使大脑皮层兴奋,调节神经系统趋于平衡状态。故拔罐疗法对神经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同时,拔罐疗法使局部组织充血、出血,血管内外相对平衡环境被打破,造成血管壁及细胞壁通透性增加,从而刺激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产生,如干扰素、调理素等,且能大大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拔罐疗法的温热和机械刺激,还能使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温度感受器受到刺激,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恢复正常。
(4)解毒作用:皮肤内的汗腺和皮脂腺都有分泌和排泄的作用,拔罐所产生的负压可使汗腺和皮脂腺功能加强,协助和加强了肾脏排泄体内新陈代的废物;同时也可使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负压使皮肤表面产生微气泡溢出,排除组织血液的“废气”,加强了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扶而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除,加强了新陈代谢
呈紫黑色,还要看具体的痧点形状,若是点状为虚明显,可能为阳虚卫阳不固。若是片状的,则是实证,如感受了寒湿,经络阻脉有淤血等。脏腑分析起来,背部肩胛区一般体现的是肺,心,小肠和厥阴经的状况。从从局部来看,有可能和最近的肢体疲劳受凉有关,要综合分析。舌苔发黄一般认为是体内又热,还有可能是染苔。若是体内有湿气,应分清是那种湿,是虚还是实,实得采用利水渗湿,虚的采用温阳利水,行气等。至于影响,湿常合并夹痰,可以认为是最复杂的一种邪(病因病机)就只能看曾度分析了,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但是都得慢慢整。平时吃饭就注意少吃肥甘厚味的,多吃清淡粗粮的。哦,冬瓜,薏米,赤小豆都是不错的药食同源的祛湿食材。
可以。
拔罐配合艾筒灸还是很独特的,而且还有深层道理呢。原来,拔罐激发了穴位的经气后,如果就戛然停止了,经络疏通,寒气外泄,患者往往也感觉舒畅,但是此时皮肤腠理打开,寒气外泄亦能反攻,患者出诊室吹上空调或冷风,往往又适得其反,症状可能反而加重,如此迁延反复。
此时,加上艾灸,一方面继续驱散肺经寒气,一方面还有温阳的作用,关键是,艾灸的温度最终逐渐缓慢下降,最后的余温既能保证患者背部不受寒气反侵,又给予了皮肤腠理慢慢闭合的时间,使治疗结束后病症缓解更明显。
扩展资料:
在诊室里,医生一手持火棉,一手拿罐,罐里火入火出,患者背部罐起罐落,先闪(罐)再走(罐)还复留(罐),患者们都是一脸享受放松的表情。最关键的是,拔罐之后,并不是结束了,而是紧接着放上艾筒灸,它们像一个个像竹罐一样,艾条固定在灸筒内,灸筒设计成贴在穴位上,通过风口的大小,调节温度,温热徐徐渗透入穴位,艾烟袅袅,此时,很多患者往往顿觉鼻腔舒畅,咽喉利索,而且整个后背都是暖暖的。
人民网-拔罐配合艾筒灸,肺经寒气往外走
灸罐的调理技术主要有:1、通调任督二脉;2、辩证取穴;3、补泻适宜。任督二脉,是身体重要的经脉。金代名医张洁古言:“督者都也,为阳脉之都纲”。十二经脉中的手三阳、足三阳经均会于督脉。督脉是人体的主宰,对调节和振奋全身经脉之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系统功能。
中医认为「任督通则百脉皆通」。针刺、艾灸等温热刺激的方法最能激发调节任督二脉之气。 通调任脉的技术是:一、在沿脖颈两侧进行走罐。脖颈是多条经脉的交会之地,也是经脉流通不畅之地,在脖颈两侧进行走罐、灸罐是疏通任脉的第一步。二、在任脉的肚腹各穴位拔上罐,然后轻轻的以罐体揉按腹部调理腹部的脏腑功能。三、在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进行5—10分钟的留罐。四、对环跳穴进行留罐和揉罐,在足三里穴上进行留罐等。通过以上四步对任脉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
通调督脉的技术是:一、沿督脉和膀胱经和督脉进行走罐、揉罐、旋罐,梳理背部经脉。二、在大椎穴、尾闾穴进行留罐。三、在涌泉穴进行揉罐、留罐。四、对耳、头部进行按摩梳理。通过以上四步对督脉起到较好的调理作用。
值得说明的是,使用灸罐进行走罐、留罐都能够感受到热能的透入,并有能量进入体内的感受。而药物的汽化作用,有快速渗透直达各个脏腑;物理节律的脉动外力与体内气血、液体产生共振,产生想睡觉,睡后体力、精力马上恢复的效果。
在实践中应证了章云海“皮肤与内脏具有物质通道”的研究结论。如果我们给予补阳药物,可促进内脏对药物的吸收起到补阳和强壮内脏的作用。若给予活血化瘀药物,则起到加快内脏的代谢功能,起到排毒作用。若给予止痛药物则起到对内脏、关节等部位起到止痛的作用。 中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不是西方“点对点”的靶点认识,而是“点对点,点对线,点对面。线对线,线对面。面对面”的系统化,整体化的全面把握的认知。这种系统性、整体性体现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就是中医学的:
“上病下取,下病上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寻经取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男以肾为本,女以肝为本”。这些辩证取穴方法体现出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转归,用药、治则的把握。
如高血压患者,可在背部走罐,在神阙、涌泉进行留罐,可加入补阳、化瘀药物。而对风寒型外感、咳喘、高烧等表现者,只在大椎穴上进行留罐,加入补阳药物即可在短时间见效。
灸罐的辩证取穴应该有一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才能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掌握。
1、上腹的中脘,背部的胃腧,下肢的足三里等有温阳散寒、通过灸罐治疗经活血作用。
2、肝阳上亢的头痛、高血压患者,选用大椎、风市、太冲等穴位或用三菱针刺出血后再行拔罐,以发挥清肝泄热、调整阴阳的作用。
3、对于常人通过寻经拔罐治疗小儿营养不良者。
4、背部腧穴拔罐,可起到补虚实,畅行气血,扶正固本,调整阴阳,祛病强身,防病保健的作用。
人体的前部属阴,背属阳。背部凉如果是近期出现,那是受寒邪侵袭,服一些散寒解表的药可愈;若是一直都背凉,则是有多种情况:一,那就是阳气不足,阴寒里盛。有些还见肢冷。脉沉细。治宜温阳救逆,可用四逆汤;二,寒痰内伏,见背心一片冰冷,治宜化痰逐饮,用桂枝半夏汤;三,热邪内伏阳不外出,还见烦躁口渴欲饮,脉沉伏有力,治宜清里性气;四,体质较差,劳累过度,阳气敛于内不达于外,症状时作时止,治宜益气升阳,可用附子四君汤。你的情况一或四的可能比较大。
拔罐后是可以艾灸的,而且配合着效果会更好。拔罐是针对经络穴位或是疼痛点进行刺激,能让痛点周围的风寒湿邪聚积一处,此时若再艾灸温通,能很好的将痛处的邪气排出,如果寒湿重可能会觉得烫或是出水珠,如果风邪重会觉得痒,这些都是邪气外排的好现象,拔罐后连续灸几次效果会更好。
拔罐之后可以艾灸吗?拔罐之后可不可以艾灸
拔罐之后可不可以艾灸
不管是拔罐还是艾灸,对身体都有很多好处,都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以及治疗疾病的作用。其实,在现实当中,拔罐与艾灸往往是相互结合进行的,这样做能起到更好的治疗疾病的作用。所以说,在拔罐之后一般是可以进行艾灸的。当然,这需要被治疗对象身体能够耐受,需要由医生来做具体的判断。
艾灸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艾灸和拔罐可以一起做。这两者既可以治病液可以用来保健。值得提倡。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拔罐之后可以艾灸吗?拔罐之后可不可以艾灸
如果是自己在家中操作,则拔罐之后最好不要盲目的做艾灸,可以实现向医生咨询一下,征得医生的统一之后方可自己在家里面拔罐以及艾灸。另外需要注意,拔罐以及艾灸都是需要使用到火的,所以在操作的时候必须有足够的防火意识,避免引起火灾导致意外。
临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
1悬灸
是用艾绒卷起来的长条状圆柱艾条施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距离施灸部位一定高度进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肤约3厘米,每次灸5~10分钟,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烧伤皮肤,以出现红晕为度。操作时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三种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温灸器,根据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为温灸盒、温灸筒、温灸杯等。它的优点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温和。
拔罐之后可以艾灸吗?拔罐之后可不可以艾灸
3间接灸
又称“隔物灸”,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作为间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盐,药等,分别称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灸等,因为间隔的物品不同,治疗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绒捏成的圆锥体,也叫艾炷,直接放于身体穴位和病痛处点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为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皆为上尖下大的圆锥体,便于平放和点燃。直接灸分为两类,灸后不留瘢痕的称为无瘢痕灸;灸后皮肤出现化脓甚至结痂的,称为“瘢痕灸”。
拔罐肩膀两侧拔的好黑是怎么了
拔罐肩膀两侧拔的好黑是怎么了,相信大家对于拔火罐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起到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功效,是一种很传统的养生保健方式。那么拔罐肩膀两侧拔的好黑是怎么了?
拔罐肩膀两侧拔的好黑是怎么了1拔罐肩膀两个特别黑提是肩部的血液循环出现了问题,现在很多人因为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会导致肩部的血瘀,通常与受寒劳损,劳累密切相关。
所以如果拔罐的时候,肩膀两个特别黑的人,一定要注意平时要多进行体育锻炼,耸肩的动作或者是向后向前甩手臂都可以改善肩部的血液循环,平时可以自己进行推拿按摩,可以按疗程来进行拔罐,一般在第一次罐印消失之后,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拔罐。
拔罐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此外,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让肩部受凉,特别注意的是,在炎热的夏天,不能对着空调吹,空调吹出来的冷风,对于肩部的血液循环非常的不好,会导致循环淤滞,出现血淤加重的情况。
拔罐肩膀两侧拔的好黑是怎么了2拔火罐肩膀两侧呈紫黑色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湿气过重而造成的,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不用过于担心。我们都知道拔火罐具有祛湿的效果,如果患者体内的湿气比较重,那么在拔罐的时候,局部的淤血就会比较严重,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肩膀两侧皮肤出现紫黑色的印记,这是身体排湿的一种表现。
我们发现自己有这种情况之后,不要过于的担心,应该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且还要按时的对局部进行拔罐,等体内的湿气排完之后,皮肤的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拔火罐肩膀两侧呈紫黑色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非常多。患者在生活中,应该多注意休息,不要让身体过于劳累,以免造成症状的加重,那就得不偿失了。在拔罐之后,我们应该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以尽量避免风寒的侵袭,否则那样不但会影响拔罐效果,而且还会造成症状的加重。
而且我们还要调整自己的饮食,平时不要吃生性寒凉的食物,应该以温阳补肾的食物为主,多吃牛肉,羊肉,鸡蛋,黑木耳,黑芝麻等,这对于促进身体的恢复有非常大的帮助。
总之,拔火罐肩膀两侧呈紫黑色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它说明患者体内的湿气比较重,所以我们发生这种情况之后,应该坚持的进行拔罐治疗,以尽快的排出体内的湿气。而且我们还要注意生活中的护理,平时要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而且在拔罐之后,千万不能够马上吹电风扇以及吹空调,否则那样会造成寒湿的入侵,这样就会导致症状的加重。
拔罐肩膀两侧拔的好黑是怎么了3拔罐以后,罐印有黑、有红、有紫……这分别代表什么?
朋友有肩膀疼的毛病,时不时的就犯了,去医院看过,问题不太大,但是疼起来难受,医生就给开了些止疼药,止疼药吃起来见效确实快,吃下去一会儿就不疼了,但是药效一过就得再吃,有的时候疼起来,要连续吃几天。
因为经常疼,老是靠吃止疼药也不行,那顶多救救急,长期难受还得想别的办法,然后我就说你可以去针灸、拔罐啊。于是他就去了中医院,医生给他用了梅花针和拔罐,虽然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做几次以后,能管很久不复发。
因为长期出差,奔波本身就很累,加上开车,经常用电脑,所以肩膀这块因为一些习惯,也还会犯,但是针灸、拔罐,真的为他解决了很大的烦恼。你要说这是心理作用,那我想说,这么好的作用,真的值得推广到全世界。
拔罐只要你试过,你就知道它真的有效果,尤其是肩颈,腰部的不适,立竿见影。
里约奥运会上菲尔普斯的罐印火了,赛后,菲尔普斯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拔火罐增加了我的灵活性,让我酸痛的肌肉能够放松,反正它对我挺有效的,对别人可能也会有效,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恢复方法。”
火罐是几千年前我国医学家,一步一步改善优化过来的,火罐在最初并不是罐子,而是古代外科用来拔脓血的牛角筒,牛角筒就是挖空的兽角。
后来,牛角筒慢慢被竹罐、陶罐、玻璃罐代替,治病范围也从开始的痈肿扩大到风湿痛、腰肌劳损、头痛、哮喘、腹痛、外伤淤血、一般风湿感冒及一切酸痛诸证。
人到中年,筋骨疼很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湿气,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但是对于拔罐,大家不够了解,比如有罐印好不好啊?拔罐前后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今天给大家把拔罐的“前世今生”都普及一下!
罐印为什么有黑的有红的
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体质,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症。那不同的罐印都代表什么呢?
1、 罐印紫黑,一般表示有血瘀,比如月经不调、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如果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的罐印。还有罐印好几天都不退的,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
2、罐印发紫有斑块,一般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比如痛经、崩漏、失眠……
3、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气滞血瘀。
4、罐印发青有斑块,多是体虚,兼有血瘀。
5、罐印鲜红,表示热毒炽盛、气阴两虚、阴虚火旺。
7、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但启罐之后很快消失,表示病邪尚轻。
8、罐印灰白,多为虚寒、湿邪。
9、 皮肤有点痒,风邪侵袭、湿症。
10、罐体内有水气,寒症、湿气盛。
11、罐印出现水泡,湿气很重。
13、罐印深红、紫黑或丹痧,或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提示患热毒症。
14、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多患虚症。
拔罐有哪些误区?
1、 有人说拔罐后要洗澡!
很多人觉得拔罐之前泡个澡,毛孔打开了,拔罐的效果更好;拔罐以后,身体热乎乎的,再洗个澡,清清爽爽最舒服了。
这顺序可千万别错了,可以洗完澡后拔罐,但是不要拔罐之后洗澡。拔过罐后,皮肤会很脆弱,这个时候洗澡皮肤容易受到损伤;而且洗澡容易受寒,因为这个时候毛孔是完全打开的,尤其不能洗冷水澡。
2、 有人说拔罐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有人说拔罐最少要半小时,一定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拔罐的效果,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拔罐根据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拔罐拔上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因为拔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3、 有人说拔不出罐印没效果!
一次不行拔两次,同一个位置,反复地拔,拔罐的时候你甚至可以拔满全身,因为这样可以全面治疗,增进治疗效果。可是在一个地方反复的拔,会造成皮肤红肿、破损……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提示:还有一些人不适合拔罐治疗,首先是体质虚的人,比如大病初愈,产后都不合适;还有喝过酒以后、吃的太饱、没吃饭太饿、太累这些时候都不适合拔罐。
拔罐肩膀两侧拔的好黑是怎么了4拔罐能排毒吗?拔罐后的黑印到底是什么?现在知道还不晚
四川人民非常热衷于拔罐,环顾大街小巷,能拔罐地推拿店、按摩店比比皆是。
前段时间,来门诊室的陈先生,询问:“贾医生,你觉得拔罐能排毒吗?”
据了解,陈先生经常感觉腰酸背痛、疲惫不适,便在家人的建议下,到附近的推拿店拔了火罐,拔罐半小时后,背上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
推拿师傅告诉陈先生,这是他体内湿气重、毒素多,拔出的水泡,就是体内的湿气。接连拔了好几次罐后,陈先生腰酸背痛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不得不求助医生。
从中医角度来讲,湿气可以分为内湿和外湿,拔火罐,的确能拔出皮肤体表的湿气,皮肤出现水泡就是外湿的表现,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的体质就是湿。
还有人认为,拔罐之后,水泡越多越好。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皮肤拔出水泡,只能说明局部体表有湿气,人体内的湿气,是无法通过拔火罐拔出来的。
很多人觉得,拔火罐后,罐印颜色越深,拔出的身体毒素就越多,拔罐效果就越好,真的如此吗?
其实,拔火罐后罐印颜色的深浅,跟拔火罐的位置、力度及身体疾病有关。一般而言,相对于其他身体部位而言,背部拔罐后罐印的颜色会更深;力度越大,颜色越深。
根据中医角度来看,拔罐后印记颜色的深浅,并不能说明身体的好坏,但人们可以通过罐印的颜色,判断身体的体质。
拔罐后,身体若出现这3种颜色,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①紫黑色,暗示存在供血不足、血淤
一般而言,如果拔火罐之后,皮肤出现了紫黑色的印记,就说明很有可能存在供血不足、血流不畅,有气滞血瘀症。
②暗红色,暗示血脂偏高
从中医角度来讲,如果拔火罐后,皮肤出现鲜红色的印记,就说明很可能是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如果颜色呈暗红色,就说明有血脂偏高的情况。
③青灰色,说明身体有湿气
拔火罐之后,用手触碰罐印,如果不烫,且印记呈灰白色或者青灰色时,就很可能是身体中有湿气。
除此之外,贾医生为大家总结了“拔罐色谱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拔罐后的罐印颜色自行对比,并做出相应的调理,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就拔火罐而言,对身体的确是有些调节作用,对某些疾病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但并非人人都适合,拔火罐前后的注意事项,也需要弄明白。
·拔罐前,根据不同拔罐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比如要对腹部或手部、腿部拔罐,仰卧姿势更佳;
但若是要对肩膀、背部及后颈部位置进行拔罐,这俯卧姿势更佳。
·拔罐中,如果在拔罐过程中,出现心悸、头晕、身体发冷、恶心发吐后,就应该立即停止拔罐,赶紧喝一杯温开水后平躺休息。
·拔罐后,当天拔罐后,尽可能地别洗澡,以免拔罐处皮肤出现破损后,引发感染,造成感冒的现象。
最后,贾医生提醒朋友们,如果皮肤过敏、有破损现象、经期女性、身体虚弱者,尽可能地别拔罐。
你知道能补气的 穴位 是哪十个吗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补气穴位第一节:脾腧穴
脾腧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中的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脾腧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你们看,脾是脾脏,这说明这个穴位一定与脾脏有很大关系,一个与脾有很大关系的穴位为什么会跑到膀胱经上去了呢如果我们弄懂了“腧”字的含义,也就明白了,“腧”通“输”,意思就是运送。“脾腧”的意思就是将脾脏 湿热 之气向外输送入膀胱经。膀胱经就像 汽车 的散热器,人体内的外散之热沿着它上行,冷降之液顺着它下行。人 感冒 发热了,多喝水多排尿,就会好起来,其原因就是体内之热顺着膀胱经散了出去。
“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下文我们要说脾有四怕,怕湿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腧穴就像铁路线上的一个大枢纽,这个枢纽不通畅,整条铁路就会瘫痪,脾脏内的湿热之气运送不出去,时间一长,整个人都会出毛病。那么,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 按摩 、勤 拔罐 、勤 艾灸 。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早春和晚秋最好采用拔罐;夏末和冬季则用艾灸比较好。夏冬两季进行艾灸不但可以温补脾气,还能祛湿。如果平常在家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的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还能取得同样的疗效。
按摩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每天晚上的8点左右,因为这个时候运转了一天的“脾气”已经有些疲弱了,此时将废气排除,补充新气,一则可以缓解白天的劳累,二则可以为第二天蓄积力量。
利用指尖,强力按压背部脾腧穴3次,每次3~5秒钟,然后将手按放在脾胃部位,先自右向左平推30次,再自左向右平推30次。注意:按摩时,手掌要紧贴皮肤,向下的压力不要过大。
补气穴位第二节:足三里穴
中医 认为,人体最多气多血的经络是胃经,而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刺激足三里穴,可以激发气血的生化与运行。
《黄帝内经》中说:“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 腹痛 。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在人体的360多个穴位中,具有 保健 养生 作用的首推足三里穴,因此它也被人们称为“保健穴”和“长寿穴”。此穴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祛病延年的功效。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 消化 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民间一直流传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可见足三里对于强壮身体有多重要。 针灸 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疗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急性 胃炎 、胃下垂等。它解除急性 胃痛 的效果尤其明显,并且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 便秘 、肝炎、 胆囊炎 、胆 结石 、肾结石绞痛以及 糖尿病 、高 血压 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我教大家几个简便易行的按摩方法,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防病 健身 ,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凹陷处便是。
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两侧同时操作。首先,按住几秒后迅速松开;然后再按住缓缓加力,再迅速松开,松开时,手指不离皮肤,依次操作5分钟。注意,每次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揉足三里:用大拇指或中指揉两侧足三里穴。两手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转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转动。注意揉动不能太快,保持 呼吸 均匀和缓,两手手指要带动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肤。
熨足三里:将两手掌心搓热,并迅速分别贴在两侧的足三里穴上。停留5~6秒,两手沿上下方向擦动,操作5分钟左右,这时小腿应感觉热乎乎的,如果觉得热感不够,可以加长操作时间。用此方法锻炼2~3周胃肠功能就会增强,不但可以改善睡眠状况,还能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很多慢 性病 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对于体形较胖,体内寒湿或痰湿较重的人,最合适的 办法 是用艾灸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一天1~2次即可,如果采取隔姜灸更好,不易 烫伤 。一般捏取5~7个艾柱就可以了。
我的太太也是北京一家大医院的 内科 主任医师,退休以前工作特别忙。有一天,她刚刚风尘仆仆地出差回来,就遇到了重病号,她急着去做会诊,抓起桌子上的矿泉水就喝了几口。这下好了,三五分钟之后肚子就开始痛起来,坚持到会诊完,把任务交付给当班医生,才回家。回到家里以后,我就看她脸色发白,腰有点弯着,一问是肚子疼,就叫她赶紧坐下来,帮她把裤脚卷起来,按摩足三里,先按左边,再按右边。用力按穴位,她会觉得特别疼,而且酸胀,其实对一般人来说,按准穴位的那种痛感是难以忍受的,不过一旦你有这种比 瘙痒 和疼痛都难受的感觉,那说明穴位是找对了。就这样按摩了15分钟,她的肚子有很轻的水动的声音,类似于饥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的声音。这时,她的表情已明显放松下来,肚子也不怎么痛了
补气穴位第三节:膻中穴
膻中穴是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如果你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一天半夜,我们家楼下邻居老张的气喘病犯了,他的儿子跑来找我去给看看,我到他家时,他因为剧烈而连续性的 咳嗽 而呼吸急促,脸色煞白。如果再不赶紧采取点 措施 ,人就有危险了,于是,我赶快在他的胸前找准膻中穴,有节奏地点按了几十次,再配合按摩肺腧穴、内关穴等几个穴位。几分钟后,他的气喘终于平息下来,人也慢慢缓过气来了。其实,老张患的是慢性支 气管炎 ,再加上他的烟瘾特别大,所以经常会犯病。而点按膻中穴,可以有效地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气喘,宽胸顺气,改善不适症状。
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
膻中穴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效呢膻中穴应该说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它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黄帝内经》说“膻中者,为气之海”,“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即膻中穴是容纳一身之气的大海。所以,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 自然 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按摩膻中穴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为了增强效果起见,按摩切忌用蛮力。体质好的朋友按摩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
女性朋友按摩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生 产后 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
补气穴位第四节: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腧穴中最下面的一个,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发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各处。因此,涌泉穴具有益精 补肾 、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涌泉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 神经 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 妇科 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 鼻炎 、更年期障碍、畏冷等 疾病 ,都有很好的效果
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自我 养生保健 按摩疗法——“搓脚心”,实际上就是推搓涌泉穴的俗称。通过推搓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进行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有句俗话说得好:“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经常按摩涌泉穴对于老年人是特别有好处的,不仅可以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增强防病能力;还可以防治老年性的 哮喘 、腰腿酸软、失眠多梦、 神经衰弱 、 头晕 、头痛、高血压、耳聋、 耳鸣 、大便秘结等五十余种疾病。我每天都坚持按摩涌泉穴,身体一直很 健康 ,很少求医问药。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有很多,我现在教大家最简单有效的几种方法。
1摩擦涌泉穴。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2浸泡涌泉穴。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浸泡15~30分钟。
3拍打涌泉穴。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手自然轻缓地拍打涌泉穴,最好拍到脚底有发热的感觉。 通过这几种方法刺激涌泉穴,可以促进人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而且还能刺激 大脑 皮质神经,使人感到轻松舒适,有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的作用。
补气穴位第五节:关元穴
关元穴在下腹部,肚脐直下三寸。三寸的取法并不是要用尺子量,而是用自己的手量。将拇指之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间一道横纹为准,四指总共的宽度即为“三寸”。关元穴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处,联系命门真阳,为阴中之阳穴。它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点按此穴可补摄下焦元气,扶助机体元阴元阳。它也是历代医家公认的强壮要穴,可以保健和延缓衰老。
按摩关元穴可以明显改善气虚体质。将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施压力,然后用交叉的双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中老年人如果想强身 健体 、延年益寿,应该常灸关元穴,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烤。艾条距离皮肤约2~3厘米,感觉皮肤温热但并不灼痛,每次灸15~30分钟,以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补气穴位第六节:气海穴
气海穴是补气的要穴。气海,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从而化为充盛之气,因此,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所以得名气海。
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
气海穴在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中医认为此处是人体之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的真气由此而生,所以对于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导致的虚寒性疾病,气海穴往往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培元补虚之功效。我们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到邪,我们先来说湿邪,它常常在疾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内有了湿邪,就会阻滞气机,病症就会因此产生。而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遗精、阳痿、疝气、 月经不调 、 痛经 、经闭、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疲、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 儿童 发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疗效。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按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补气穴位第七节: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元气居住的地方,因此太溪穴是一个大补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是由 肾虚 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 脱发 、牙齿松动、哮喘、 性功能 减退、习惯性流产等,刺激该穴均可达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去医院 体检 ,90 %的人都患有慢性 咽炎 ,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两年前我曾经治疗过一个病人,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同志,她年纪轻轻就患上了遗尿症。她最苦恼的是憋不住尿,只要活动幅度稍大,就会尿失禁,她甚至都不敢大声咳嗽,更不敢大声笑。诊断之后,我发现她是肾气虚弱导致无法固涩缩尿。我没给她开药,只是在她后背的肾腧穴上,左右各拔一个真空罐,同时按揉左右的太溪穴各10分钟,我让她回家后按此方法自己进行治疗,告诉她,只要坚持二十来天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结果,一个星期左右,她的肾腧穴就拔出了大水泡,而且太溪穴也被揉得肿痛。事实上,拔出的水泡,还有穴位的肿痛,都是疾病由内到外的一个过程。它说明身体的确有问题,但通过拔罐和按揉穴位,达到了一定的疗效。二十天后,她的遗尿症彻底好了,到现在也没有复发过。
工作了一天,很多人都觉得腰痛或者腰酸,其实,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按摩太溪穴就好了,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补气穴位第八节: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其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 痔疮 、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就算是身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 记忆力 。对于很多受低血压困扰的患者,我常常劝说他们回家时自己按摩百会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
补气穴位第九节:肺腧
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主一身之气,腧,通“输”,有转输经气的意思。因此,肺腧穴就具有调补肺气,补虚 清热 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
经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时按摩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以。咳痰时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强压此穴6秒钟左右,重复做3次即可。
每位女性都希望拥有白皙美丽的肌肤,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女性的脸上就常常出现一些 雀斑 、荞麦皮,为了去掉这些斑点,有些女性朋友用尽了各种方法,进 美容 院、进行激光 祛斑 、用高档 化妆 品,但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应该怎么防治脸上的斑点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学会在肺腧穴上指压就行,简单、有效,而且绝对是免费的。 因为,中医有“肺主皮毛”一说,肺气得到调补以后,皮肤就会变得滋润,毛发也会变得有光泽。时间长了以后,的确有美容祛斑的作用。
方法如下:一面吐气一面用指头强压6秒钟,穴位在背部,如果不方便的话,可请他人协助。记住,每20次算一疗程,每日应做5疗程。
补气穴位第十节:悬钟穴
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悬钟又叫髓会和绝骨。顾名思义,它和骨、髓都关系密切,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另外,它是会穴,会穴的特点就是一穴连着数条经络,地位至关重要。
老年人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落枕,一不小心就会落枕,好几天脖子都恢复不过来,脖子只能保持一个姿势,疼得寝食难安。因为老年人体弱,气血虚弱,一旦睡眠姿势不当,枕头过高或过低,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 血液 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一说到补气,很多人自然就会想到人参。不错,人参的确堪称补气之王。中医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独参汤。此方只有一味药——人参30克,辅料为30克红糖。记得很久以前,我还没进中南海的时候,某天,邻 居家 的老太太神色慌张地跑来叫我:“胡大夫,麻烦你去看看吧!”我问:“出什么事儿了”老太太语无伦次地说:“儿媳妇晕过去了。”我到她家一看,儿媳妇躺在床上,面色苍白,人已经晕厥了。一家人哭作一团,束手无策。原来这家的儿媳妇产后失血过多,元气大伤。我叫老太太赶紧去我家拿人参,又找来红糖,熬了一碗独参汤。一碗参汤下去后,她慢慢苏醒过来,全家人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人参大补元气,回阳固脱,是药之极品。但人参并不是人人都适用。其实,我们身边许多物美价廉的食物都具有补气的功效。如何选择补气的食物呢我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诀,就是生长于水中的食物以及生在土里的食物多有补气的作用。因为这些食物吸收的地气最多。中医看待食物的方式与西医不一样,西医只会分析食物的成分,中医会去观察食物的性能。中医能根据食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时间和形状来判定其功能。比如,蚯蚓生活在泥土中,它能在泥土中自由穿行,于是,中医便将蚯蚓做成了一味药,叫地龙。中医的思路是,既然蚯蚓在泥土中能自由穿行,那么,它在人体内就一定会有通络化淤的作用。果不其然,地龙确实具有通络化淤的功效。一些体内有血淤的病人喝了地龙水之后,淤血慢慢就散了。再比如穿山甲,大家一听名字就明白了一大半,它具有很强的在地底下穿行的能力,制成 中药 后,其主要功效就是攻坚散淤、治痹通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