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完后背为什么会痒?还可以继续吗?

艾灸完后背为什么会痒?还可以继续吗?,第1张

经常有朋友说,做完艾灸后皮肤瘙痒,起红疹子,有的甚至红肿一大片,有的还出水泡

出现这些症状后,就不免产生怀疑:还能不能继续灸下去呢?

今天给大家说说艾灸后皮肤究竟为什么会痒的原因吧~

艾灸后为什么会痒?

其实,做完艾灸后皮肤出现疹子,并且瘙痒难忍、心烦气闷,这是艾灸在身体里起作用了。

从中医角度来说,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不同内脏部位的湿邪、寒邪、风邪作怪造成的痒、肿、泡。

而艾灸之后,阳气渗透进入体内,肝、脾、肾之阳气得到有效补充和恢复,功能加强,排毒和自愈能力加强。与病邪有了抗争的势力,使得病邪被赶出内脏、血液和其他组织器官而走入皮肤。

在排出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症状的疹子,这就是中医的排毒、排病反应

荨麻疹是脾虚之后湿邪堆积,无力运化,与肝火化风之风邪狼狈为奸,行入血液,发作时不定位成片发作。

还有其他所有西医说各种不同症状的皮疹、斑疹、丘疹、带状疱疹等,都是湿邪为主的风邪、寒邪团伙,流窜搞破坏导致的各种皮肤病,有的瘙痒难忍,有的疼痛难受,有的流黄水,有的干燥起皮……

越是瘙痒,说明毒气越重越深,对内脏、血液、器官损害越严重。

病邪能深入到这种地步,也可以判断病邪进入已久,可称之为“年深固疾”之病。而往往此类患者还比较急躁,既然“年深固疾”,那就要给艾灸一段时间,给身体排毒一段时间,着急不得。

会痒,是好现象!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体内有任何病邪,人体自己先要通过皮肤排出,能排到皮肤的毒素,看着多么可怕,那已经是没有威胁了。

中医讲:“任何疾病的发生,都先受制于内而后发于外”。只要能发出来,此病一定能痊愈,这就要看患者能否给病邪排出的机会,能否坚持到病邪完全排出。

在《明疮疡痛痒麻木论》中有这样两句话:“若人质肌肤附近火灼则为疮,近火则痛,微远则痒。痛者为实,痒者为虚,非为虚寒之虚,乃火热微甚之意。”其中,拿人与火的距离说明痛和痒的关系:痛了,那是因为离火近;痒,那是因为离火远。

因此,“痒”,是因为虚,不是身体虚弱,而是“火力”不足,也可以理解为阳气温煦得不够。

“挠”是一种本能反应,在“挠”的时候,皮肤上会出现红道,能解痒,这是否就是一种气血通畅的表现?

“痒”在现代医学来说,属于神经系统掌管的知觉。当瘙痒出现时,大脑发出“挠”的指令,这个指令得不到实施,神经调节就失调,就想别的办法,让面部肌肉抽动,自行解痒。

《内经》中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医宗金鉴》的外科心法中也提到了:“诸痛疮疡,皆属心火。”

我们常常说心痒难耐,其实心不会真的感觉到痒,但是很多皮肤病病人会有体会,越是心情不好,觉得烦乱,越痒得厉害。

也确实有很多皮肤病病人,因为压力大,心绪不得安宁,结果得了皮肤病。白癜风、神经性皮炎就是典型的“心因性”皮肤病。

现代医学也认为“皮肤是一种心理器官”,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时,更易诱发或加重原有的皮肤病。但现代医学的理解角度和中医不同,它从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包括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等,来理解心理因素引起的皮肤病的变化。

阳气足,百病消

而中医有“心肾相交”的说法,心在五行学说之中,属火,火中之阳下降至肾,便能温养肾阳;而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

它们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互相关怀,把自己过盛的东西,传递给对方,恰恰平衡了对方的不足。

也就是说,阳气,尽管先天藏于肾脏,后天也由此生成和升发,但是肾阳的本原,却来自于“心”,当然不是解剖学里的心脏,而是中医所说的“藏神”的心。就好比地球的温暖,其实是来自天上太阳的恩赐。

其实不说火,就说冬天,在外面被冻得凉凉的皮肤,回到家里,在换衣服时,皮肤裸露在暖气中,许多人就会出现“痒”的感觉,很轻微,随着体温的上升,痒也慢慢散去。

正因为冬天太阳不那么热情了,地面的阳气也开始准备封藏,地面一片萧条,能量大部分回归地下,为第二年生发新的生命储备力量。

大地寒冷,人也开始觉得冷,毛孔尽量闭合,避免寒气进入身体。与此同时,新陈代谢也变慢了,患有皮肤病的人感觉冬天病情加重,其实不是病情加重,而是皮肤没有阳气的支持,体内多余的湿热代谢不出去,才会觉得更痒。

夜晚也一样。夜晚相当一天之中的冬天,阳气也要潜藏起来。所以有些病人晚上会觉得更痒。

中医认为,睡眠是养阳的最好办法。我们多留意会发现,睡眠好的人,相对显得年轻有活力,皮肤也往往不会出现大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的人,“挠”肯定不是很好的办法。首先,这种病如果发作得不剧烈,常常表现为在冷热空气交换的时候,感觉到痒,“挠”的时候出现红道,并且有些凸起,那么你要注意了,你是不是得了慢性荨麻疹。

不管是不是荨麻疹,建议那些经常觉得痒,或挠之出现明显痕迹,及长湿疹的人,平时多用艾灸督脉,刮灸膀胱经,重点穴位如关元、肾俞、足三里穴,长期坚持,当你的阳气足了,寒邪驱除了,身体的痒自然消失了,当你的湿气灸没了,水泡自然不起了。

 一、何为艾灸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 方法 。

 二、出水原因

 艾灸出水表示身体寒湿过重,有於堵;另一方面也说明你的身体灸感还不错,坚持下去你会看到更好的效果。一开始可以早晚灸两次;好转后每周2-3次即可。灸完后喝些温开水,注意不要受凉,吹凉风和喝冰饮都是不行的 。

 三、功能

 这种现象是艾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无需顾虑继续施灸,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废血越来越多,脏腑逐渐恢复功能,许多患者伴随疲劳、头晕、失眠、旧病复发、疼痛、上火、长痘、起泡、全身长红疹、肌肤瘙痒、发烧、长时间类似感冒症状、怕冷、全身浮肿、脾气越来越急躁等许多不舒服的难受症状,这是艾灸之火力、药力使隐藏在脏腑深处疾患,功拔到体表,但还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的表现症状,是非常好的效果体现。正所谓《扁鹊新书》所说:“温养阳气,禁戒寒凉。以灼艾为第一。”

 用艾之火力艾灸,能透入到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肺脏,能温通人体十二经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病邪自然退去,身体康复如同反手掌一样简单。

 艾灸疗法使人体大量出汗,排出的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与汗蒸、桑拿、烤电、泡浴、运动…等发热出汗完全不同,排出的汗水深度位置完全不同。而汗蒸、桑拿、烤电、泡浴、运动…等发热出的汗表层肌肤的汗水,这种汗出的太多会耗损人体的精、津、液和元气,人体会虚脱。

 艾灸疗法作用是,恢复并强大脏腑功能,此时占据脏腑的病邪(浊水消耗人体血液,是上火、炎症的主因;浊气消耗人体元气,阻塞经脉,是肿瘤、肌瘤、结块的主因)被强大的正气赶出脏腑,排出体外,这就是患者施灸时大汗淋漓的表现。所以,在艾灸疗法的作用下排汗越多,效果越好。

 另外,艾灸疗法是先补充脏腑正气,艾灸到一定时间和数量后,脏腑元气充足,功能恢复,人体元气和艾的纯阳之火联合作用,使体内病邪(浊水、浊气)通过经络、血管、关节、皮肤毛孔,使体内的病邪之气以汗液和放屁、打嗝的形式不断地排出,这就是施灸时许多患者,特别是风湿,心脑血管,肝胆病,糖尿病、胃肠病、哮喘、肺病、肾病、妇科、男科、三高、肿瘤、贫血、虚寒体质、长期吃药、激素药…等慢性病的好转反应。

 四、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一、女人艾灸背部,远比腹部重要!

也许是由于艾灸腹部比较方便,然后就一直灸腹部,却不知,女人艾灸背部,远比艾灸腹部更重要!

1

女人灸背,防治妇科!

寒露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寒气也愈发加重,而风寒邪入侵人体,背部首当其冲,而女性体质属阴,若是背部受寒就更容易导致腰酸背疼,脏腑受寒。

而寒湿质量重,脏腑的寒湿常常会往下跑,下注至胞宫,时间一长就酿成了妇科疾病。故而女人养背就是在防治妇科,其中最常用来防治妇科的穴位是命门穴和八髎穴!

我们说“背薄一寸,命长十年”,人的背应该是薄薄的肌肉搭配充足的阳气御寒,但现在很多人的背越来越粗,背上的脂肪越来越厚。这是因为寒湿入侵的太多,阳气不够用,只能积累脂肪来御寒。

尤其是夏秋之交的寒邪湿邪,对背部威胁极大,秋的寒加夏的湿,都在这个时候往背上钻,久而久之,后背便成为了寒湿生活的土壤。身体内积聚的寒湿、毒素,在这个季节是好排出的时候。

凡是寒湿,必有淤堵;凡是寒湿,必要温通,而艾灸,无疑是温通的第一法宝!

艾灸有温通之性:温能补其虚,通能化其淤,简单的说就是能补充身体虚损的阳气,能温化、排出体内的淤堵、垃圾。

《 养生 四要·慎动》:“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

《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寒咳嗽。”

背部艾炙有4个穴位,大椎穴、风门穴、身柱穴和命门穴4个穴。

大椎穴

精准定位:放前正中间往上,第7颈椎骨横突下凹痕中。

常被用以治感冒、登革热病、颈椎病、痤疮这些,身体诸阳之汇,是身体全部阳经交汇处的一大要穴。

风门穴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常被用以医治一些外感风寒寒邪的病症,像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颈部僵硬、胸背痛等。

身柱穴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间往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痕中。

常被用以治感冒、哮喘、夜尿症等症状,常常艾炙小孩子的身柱穴,小孩可以少发烧感冒,对小孩快乐成长有非常大协助。

命门穴

精准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间往上,第2椎间盘横突下凹痕中。

常被用以后背发凉、手脚发凉和腰酸腿寒这种有阳虚症状的病症。

背部是身心 健康 的气象图,是身体牢靠的维护天然屏障。常常艾炙背部,能够培补阳气,调五脏血气、安神助眠定志、舒筋活血。

秋季坚持背部艾灸的好处

改善局部营养状态

通过艾灸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减少皮肤细胞的老化,有利于皮肤的清洁与 健康 。

舒筋活血,健身防病

尤其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中老年人来说,经过一天的劳作,难免会出现腰酸背疼、肌肉紧张,此时如接受艾灸,不仅有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防止慢性病及腰肌劳损的发生。

宁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

人过度疲劳时,就会出现心烦意乱、坐卧不宁的现象,艾灸带来的良性刺激会使心绪逐渐安定下来,从而感到全身舒适和轻松,促进睡眠。

女人灸背,防治妇科

女性体质属阴,若是背部受寒就更容易导致腰酸背疼,脏腑受寒。而寒湿质量重,脏腑的寒湿常常会往下跑,下注至胞宫,时间一长就酿成了妇科疾病。故而女人养背就是在防治妇科,其中常用来防治妇科的穴位是命门穴和八髎穴!

男女灸背,驱寒减肥

后背、臀部、后腿、脚外侧都是膀胱经循行的位置,像后背、臀部上的赘肉多,都是膀胱经淤堵的问题。

所以好多人后背的赘肉摸上去的感觉就像摸一层棉花一样,没有质感,这就是寒瘀堆积引起的。艾灸把寒湿去掉,脂肪肥肉也会跟着减少。(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李傲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456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