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全系列

小儿推拿全系列,第1张

一、小儿推拿手法

  1.清、补脾土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中医功效等于吃人参、白术;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2.清、推大肠

 部位:食指外缘(即食指桡侧——编者注),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揉法为补,自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心方向——编者注)为“清”,作用同清推大肠。

4.清肝木

 部位: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

 5.清心火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

 6.清、补肺金

 部分:无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金”;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肺金”实热症用清法,虚症用补法。

 7.补肾水

部位:小指脂腹。

 操作: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注意:“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

 8.揉外劳宫

部位:第三掌骨背侧,腕横纹至掌骨小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有清热、镇静、止痛作用。

 9.推上三关

部位:小臂前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自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用。

  10.清天河水

部位:小臂内侧,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侧推或用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水”,是退热重要手法,还有宁心与安眠作用。

  

11.退六腑

部位:小臂后侧,自腕横纹至肘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两指指腹自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注意:退六腑大寒,相当于中药之犀角、羚羊角,非40℃以上之高热,不可轻用。

  12.分推肩胛骨

操作:沿肩胛骨骨缝从上向下推如弯月,名“分推肩胛骨”(如箭头所示),本手法宣肺止咳,对久咳急气患儿适用。

  13.揉肺俞

 部位:第三、四胸椎间,正中线旁开1.5寸处。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尖作揉法(右手为顺时针,左手为逆时针)。

 14.推脊柱

部位:上起大椎穴,下至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指腹由上而下直推,名“推脊柱”,为退热重要手法。

  15.推尾椎

部位:自第4节腰椎到尾骨之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上直推,为补,又名“推七节”;下推为“清七节”。补法止泻,清法治便秘。

  16.揉长强

部位:肛门与尾骨之间。

 操作:用指尖作揉法,名“揉长强”。可止泻。

  17.捏脊

 操作:以双手拇指与食指并拢,从尾椎骨沿脊柱两侧向上捏(成人高血压患者从颈部向下捏至尾椎骨),连皮带肉用力捏起即放下,一起捏至颈部发际处为止,以脊柱两侧皮肤微有潮红为有效。说明:捏脊多用于治疗小儿积聚一类的疾患,如食积、疳积、呕吐、便秘、泄泻等,故又称“捏积”;还可消除肝、脾肿大,并有医治百病与抗癌作用。

  18.揉内关

部位:伸臂仰掌,腕横纹上2寸(以患者的手量)两筋之间。有宁心安神,镇静止吐作用。

  19.揉、压足三里

部位:外膝眼下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说明:在周老小儿推拿诸多病例中,唯有“急救中毒性菌痢患儿”一例,用的是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其余皆按揉足三里。有强壮、消炎、治胃肠道疾病作用。

  20.揉三阴交

部位:内踝尖上3寸(用患者的手取),胫骨后缘稍后。

 附:小儿推拿用润滑剂

 为减轻摩擦,避免损伤小儿皮肤,损伤时可将姜汁、葱白汁、酒精或清水等涂于推拿部位,这些润滑剂可根据病情、时令选用。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二、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

  1.早产女婴(不足2公斤)

 每天捏脊一次(5遍),取左手补脾土2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100次,补肺金200次,补肾水200次,揉板门150次,推上三关150次。

 2.先天性哮喘(1岁以下/2岁以上)

 取左手补脾土200/300次以上,清心火、清肝木各100次/各200次,清肺金300次/300次以上,补肾水200次/300次以上,揉外劳宫100次,推上三关200次,分推肩胛骨(此是主穴)50次/100次。

3.先天性心肌炎(2岁)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200次,清心火200次,补肺金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内关300次,揉三阴交300次,捏脊5遍。

 4.中毒性肺炎,高烧41℃(2岁)

 清肺金300次,清脾土、清肝木、清心火各300次,补肾水4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

 5.百日咳(1-2岁)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肺金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三关300次,分推胛骨100次,揉肺俞50次。

 6.疳积(2岁)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补肾水各300次,揉外劳宫15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双足三里300次,捏脊5遍。

 7.疳积兼肠炎(2岁)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补肾水各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捏脊5遍,揉双足三里200次,揉双三阴交200次。

 8.腹泻(3岁)

 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推上三关300次,推尾椎300次,揉长强300次,揉双足三里300次,捏脊5遍。

 9.中毒性菌痢,高烧40℃(4岁)

 治痢与退热双管齐下: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推大肠200次,揉板门15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补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捏脊5遍,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5到7分钟。

 10.白血病,高烧40℃(4岁)

 采取以捏脊为中心的降热与水肿的医治法:取左手补脾土300次,清肝木、清心火各200次,清、补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推上三关300次,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推脊柱300次,捏脊5遍。

 11.休克(5岁)

掐人中,掐揉手精威两穴,捏双脚太溪、昆仑及揉背部双肺俞。

 说明:“精威”是“精宁”与“威灵”之合称。此两穴在手颈部两侧用单拇指甲掐之,或用中指端作揉法,两穴掐5-10次,揉100-200次。

 12.感冒发烧(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肺金300次,清心火、肝木各200次,补肾水、脾土各300次,推三关300次,推天河水300次,推脊200次,若高热40度以上,加退六腑300次。

 13.感冒咳嗽(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肺金300次,补脾土、肾水各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300次,分推肩胛骨50-100次,揉肺俞100次。

 14.呕吐(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300次,清大肠(从虎口推向指尖)100次,推板门(从掌根推向指尖)100次,按双足三里3-5分钟,揉涌泉100次(左旋)。又吐又泻,加揉尾尖300次,推尾椎300次(由下向上)。

 15.便秘(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大肠300次(由虎口推向指尖),清脾土300次,清心火、肝木各200次,补肾水300次,清肺金200次,指压双外关穴3-5分钟。

 16.小儿夜啼(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清脾土各15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补清肺金各15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自下而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17.遗尿(五岁以上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800次,补肾水800次,推三关300次,揉丹田20分钟,按压百会2-3分钟。

 18.脱肛(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300次,推大肠100次(从指尖推向虎口),补肺金300次,推三关300次,揉外劳宫100次,摩丹田5分钟,推尾椎(向上)300次,揉尾尖500次,压百会2-3分钟,捏脊,自下而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14.小儿盗汗(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肺金300次,补脾土、肾水各30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

 20.小儿口舌生疮不吸奶(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心火、肝木各200-300次,清肺金3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揉内、外劳宫各100次。

 21.小儿皮肤病与瘙痒症(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肺金300次,清心火与肝木各2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清心火与肝木各200次,清脾土30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揉双曲池穴各100次。

 22.小儿腹胀不适(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脾土300次,清大肠200次(由虎口推向指尖),清板门200次(由指根推向指尖方向),清心火、肝木各100次,补肾水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压双足三里2-3分钟。

23.小儿厌食(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300次,清肝木、心火各200次,补肺金、肾水各300次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捏5-7遍,压双足三里2-3分钟。

 24.小儿舞蹈症与多动症(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清脾土400次,清肝木、心火各300次,清肺金300次,补肾水500次,揉双合谷、双太冲各3-5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25.小儿大脑发育不全(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500次,清心火、肝木各300次,补肺金、肾水各500次。揉双合谷、双太冲各3-5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26.小儿自闭症(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说明:补脾土500次,清肝木、心火各400次,补肺金、肾水各500次。揉双合谷、双太冲各5-7分钟,捏脊,从下向上捏,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三、总论:

推拿掐揉,性与药同。用推既是用药,不明何可乱推。推上三关,代却麻黄肉桂,退下六腑,替来羚羊滑石。水底捞月,便是黄连犀角,引天河水,还同芩柏连翘。大指脾面旋推,味同人参白术,泻之则为灶土石膏。大肠侧推虎口,何殊炣子泡姜,反之则为大黄枳实。涌泉右转不揉,朴硝何异,一推一揉右转,参术无差。无名泻肺,功能桑皮桔梗,旋推止欶,效争五味冬花。精威拿紧,忌羡牛黄贝母,肺输重揉,漫夸半夏南星。黄蜂入洞,超出防风羌活,捧耳摇头,远过生地木香。五指节上轮揉,乃去风之苍术,足拿大墩鞋带,实定挚之钩藤。后溪推上,不减猪苓泽泻,小指补肾焉差杜仲地黄。涌泉左揉类夫砂仁霍叶。重揉手背,同乎白芍川芎。脐风灯火十三,恩符再造,定惊元宵十五,不啻仙丹。

具体穴位

一、补肺经/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二、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三、开天门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四、揉太阳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五、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

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六、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

①重推三关穴500次。

②揉外劳宫100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

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100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100~300次。

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七、小儿风热感冒的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

1、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上图。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2、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

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

3、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

4、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

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5、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100次,推膻中100次。

穴位: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正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

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

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

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上图。约揉100~300次。

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

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100次。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6、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推涌泉200次,清天河水500次。

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下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100~500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八、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穴位按摩

1、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100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随证加减

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

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

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

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

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100~300次。

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

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300次,清肺经300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

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100~300次。

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300次。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

①补脾经100次,推三关100次。

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下图。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

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300次。

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

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

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

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补肾。

捏脊:

孩子俯卧,背部 ,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即脊柱两侧)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脖后突出位)两旁。

揉腹:

家长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揉腹,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

每天睡前给孩子捏3~5遍,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 搓脊柱:

家长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可振奋阳气。

按压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的交叉点。家长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

膻中穴:

位于胸前的正中线,两胸之间。用手的拇指在这个穴位按揉。方法与百会穴相同。

风池穴:

在后颈大筋外侧凹陷处。用两手放在后头部,把拇指放在下面,其他的四个手指在上面。用拇指按在风池穴揉压,方法也与百会穴相同。

推三关:

用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可调理脾胃。

拿三阳、三阴经:

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拿是推拿的一种手法,即用手捏。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小儿推拿的手法一、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

小儿推拿的手法二、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小儿推拿的手法三、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小儿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为:“拇指按法”、“中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按揉”就是先按后揉,或者边按边揉。

小儿推拿的手法四、摩法

“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频率是每分钟摩动120次。

小儿推拿的手法五、捏法(捏脊)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另一种是拇指在后,食、中两指在前。在捏脊时每捏3~5遍后,在第4或第6遍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小儿推拿的手法有揉法、提法、扳法、摇法、轻挫法。

1、揉法:双手交握,掌心对掌心地放在小腿肚上,然后用力塑成一个球状,进行揉动按压。

2、提法:用食指和中指从手背轻轻滑动到手腕并向上提起,再由腕部向肘部提起和向上提,轻柔而频繁的进行,能起到舒经活络,通血液的作用。

3、扳法:手指穴位按压到了最后时再向上翘扳两次,重复进行。

4、摇法:轻柔地托起双腿,一边轻轻摇动绷紧的腿部,一边叠加温和的按摩手法按摩小腿,改善小儿肌肉疲劳,促进提升活力的效果。

5、轻挫法:用手掌根部、拍击小腿、肩部等穴位,轻柔按摩,能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推拿时间控制:推拿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长时间处于位置不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及其他方面的正常发展。

2、推拿手法轻柔:小儿身体柔软,手法应该温和、轻柔,刺激力度不宜过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3、注意按摩部位:小儿不宜按摩头、肚脐周围、喉咙和耳朵等部位,要选取安全可靠的部位,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4、做好沟通:推拿前,需要先和孩子沟通,看看他们是否乐意接受推拿并告知推拿的目的,切忌惊吓小孩子,影响下一次推拿的有效性。

5、环境安全:推拿的地点需保持干净整洁,温馨舒适,避免在拥挤嘈杂的地方进行,切勿在室外或不安全的环境中推拿。

6、推拿者专业:进行小儿推拿的人员需要具备专业认证和纯熟的技巧,以免过多刺激和不当处理等引起身体损害,危害儿童。

7、孩子身体不适时不要进行推拿:如果小儿身体处于发热、咳嗽、呕吐等不适状态时,不要进行推拿治疗,因为此时身体处于较弱状态,可能会加重症状。

引言:小孩子在出生以后家长们有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注意的,如果不多加注意的话会给小孩子带来严重的伤害,所以家长们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多加预防。

一、给小孩子进行推拿的好处

小孩子进行推拿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因为很多小孩子都是患有疾病的,所以给小孩子做一些有效的推拿能够起到治疗或者是辅助疾病的作用,因为通过按摩能够帮助小孩子活络经脉,并且能够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而且推拿的手法是没有副作用的,所以很多小孩子都能够通过推拿来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不良反应。

二、给小孩子进行推拿的注意事项

因为小儿推拿在临床上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学位对象孩子进行推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疾病进行治愈,还能够缓解小孩子的病症,首先 家长们在给小孩子进行推拿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孩子的体质进行观测,一定要定期的进行推拿,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在推拿的过程当中可以给小孩子擦一些按摩油,这样能够减少疼痛感。

三、给小孩子进行推拿的手法 

家长们可以将小孩子的拇指弯曲,然后另外一只手楯拇指桡侧缘向指定方向直推,而且在进行推拿的时候也可以对小孩子脸部进行按摩,同时在小孩子的手掌面的掌心,也可以画圆,八卦穴就在这个圆上,而且在花园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力度,因为力度过大会让小孩子感受到疼痛感,而且也可以给小孩子的后背进行按摩,但是在按摩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手法和力度,最好是给小孩子涂上一层按摩油,因为这样能够减少摩擦。

小儿风寒风热感冒推拿手法一 小儿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是:

多见于冬春季节,其主要症状为发热轻、恶寒(怕冷)重,鼻塞,流清涕、头痛无汗、咳嗽喉痒、痰稀白、全身筋骨酸痛、舌苔薄白等。

开天门:

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两拇指交替自印堂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线,称“推攒竹”或称“开天门”。(若自眉心推至囟门,约30~50次,称为“大开天门”。)

推坎宫

位置: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手法: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分推24次。

运太阳

位置: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便是太阳穴。

手法:用两大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并拢推运该穴24次。

揉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揉50-60次。

平肝清肺

位置:肝穴位于食指指纹面,肺穴位于无名指指纹面。

手法:平肝清肺就是清肝经+清肺经,两穴同推。使孩子掌心向上,一手握住孩子的中指,使孩子无名指、食指暴露于前,宝妈用另一手的拇指或中指由孩子无名指和食指指根向指尖同时直推300次。(温馨提示:速度要轻快,一气呵成)

掐揉二扇门

位置:一手有二穴,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两旁。

手法:用两手拇指或一手拇指和食指掐揉30-50次。

揉外劳宫

位置:位于手背侧,第2、第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

手法:用大拇指或者中指揉50次。

温馨提示:有很多宝妈反应找不准,小亲给大家介绍个简单的方法:让孩子握拳,这样就很容易找到2、3掌骨。(大致是孩子掌背中点位置)

揉一窝风

位置:位于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中。

手法:用大拇指或者中指揉一窝风50次。

小儿风寒风热感冒推拿手法二 小儿风热感冒

主要症状是:

发热重,恶寒轻,恶风,微微有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声重,痰稠色黄,咽红或咽喉肿痛,口干唇红,舌质红,苔白薄或薄黄等。

开天门 30-50次

手法:同风寒感冒。

推坎宫 24次

手法:同风寒感冒。

运太阳

位置: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便是太阳穴。

手法:用两大拇指推运24次。

揉耳后高骨

手法:同风寒感冒,用拇指或中指揉50-60次。

平肝清肺 300次

手法:同风寒感冒。

掐揉二扇门 30-50次

手法:同风寒感冒。

清天河水

位置: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

手法:食指中指并拢直推300-500次。

下推天柱骨

位置:位于颈后发际线正中上一寸到大椎成一直线。

手法: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30-50次。

小儿风寒风热感冒推拿手法 注意事项

1、小儿感冒推拿一定要辩证治疗哦,切不可盲目操作。

2、如果孩子有鼻塞,可以加推迎香穴;如果孩子风热感冒高烧,可加推退六腑。如果孩子咳嗽气喘,可加推肺腧。

3、每次推拿后要注意休息,居室要保证空气干净新鲜、温度适中、防止空气干燥 鼻咽引起咳嗽以及避免再度受风寒侵扰。

4、感冒期间要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汤、粥、羹等等,多喝水,多吃新鲜蔬果。

5、预防感冒宝妈们可以这样做:每晚临睡前,让孩子躺下,隔着衣服将孩子的背部轻轻搓热,再盖被保温,能起到预防作用,如果孩子有轻微的鼻塞(但是没有其他感冒症状),可以将孩子的耳朵稍微搓红,对调治鼻塞有益处。

相关文章

小儿夜啼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手法

小儿预防感冒推拿手法有哪些

关于提高孩子免疫力的问题其实并不修妖去中医推拿,下面就来说说孩子的免疫力。

 

1经常生病不代表孩子免疫力差

 

孩子是否生病,主要看的没有接触到致病的病原。有的家长喜欢带着孩子在外面玩,有的家长喜欢将娃圈养在家里。相对来说,经常接触外界环境和其他小朋友的孩子,感染病原的几率就也会高很多,所以生病相对也多一些,但这不代表孩子的免疫力更弱。在家里很少出门的孩子,由于被保护得很好,所以很少生病,但可能上了幼儿园,反而会比其他孩子生病更频繁。这是因为,孩子从家里的相对简单的环境来到复杂的集体环境,一下子接触到之前没有遇到的、大量的病原,孩子就容易生病,免疫系统会把之前缺的课都逐一补上。目前研究发现, 6 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会感冒 6~8 次,在 9 月份到次年 4 月份感染高发期,能到达 1 月 1 次,每次可能持续 2 周。这样算下来,一个健康的儿童一年中可能有半年的时间在生病,这都是正常的。真正免疫力底(缺陷)的孩子很少,不信你对照下面的标准看看:

孩子总是生病,并且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每次生病后都不能自行好转,需要静脉输液或者住院治疗;每次细菌性感染,得使用 2 月以上的抗生素,效果还不好;或者孩子每次生病都是严重感染,比如脑膜炎,败血症。

2孩子的免疫力会不断完善

 

免疫力是一个很模糊的词,可以理解为是人体抵御和对抗外来病毒、细菌的能力。孩子的免疫力不是天生具备的,是出生后逐渐发育成熟的。

这就好比一个新兵蛋子,虽然有枪在手但没有任何战斗经验,只能通过一次次的战斗提高自己的经验值,慢慢变成身经百战的老兵。大部分孩子在出生 6 月之后,妈妈经过胎盘传给孩子的抗体会逐渐消耗掉,自身的「免疫力弱」就会逐渐体现出来。这个时候,孩子也会开始独立面对外界环境(病毒细菌),就会更容易生病。孩子的免疫力是在一次次面对病原体的过程中被刺激、逐渐成熟和强大起来的。孩子生不生病、生病多少次,并不是衡量孩子免疫力强弱的标准。

 

3 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想要提高免疫力,除了让孩子适度接触病原锻炼免疫力外,还有:

①坚持母乳喂养

②饮食均衡,膳食搭配合理

③适当运动

④合理用药,不滥用抗生素

⑤按时接种疫苗

 

由此可见,孩子的免疫力是可以通过成长而自行提升的,中医推拿也不过是打着中医的旗号骗钱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1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