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

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第1张

附件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 项目 序号 防控要点 完成情况 一、组织领导 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养老机构负责人全面负责防控工作,制定并实施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划片分区,责任到人。建立院内感染控制与隔离制度、流程并组织实施。

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确保通讯畅通,按要求及时上报信息,不得迟报、瞒报、漏报。

二、出入管理 通过公告、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多种方式向老年人及其家属发布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安排和相关服务通知,在养老机构主要出入口张贴防控告示。

加强门卫值班,暂停接待外来人员探视和不必要人员进入。特殊原因需进入的,应安排专人实名登记并测量体温,询问并记录旅行史、健康状况等。有以下任意一种情况者禁止入 内:(1)15 日内在湖北疫区逗留经历或接触疫区人员;

(2)与已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 触人员;

(3)体表温度(腋温、耳廓、额等体表温度370);

(4)有咳嗽、流涕等 呼吸道症状;

(5)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6)有其他疑似症状。允许进入人员应 当采取戴口罩、手消毒等卫生防护措施,安排专门接待室,在指定区域和路线活动,并遵 守相关防控要求。

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尽量安排工作人员在养老机构内居住,且尽量安排分散居住在不同房间;

在外居住的工作人员上下班途中必须戴口罩,避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在居住地出现疑似 症状的,应及时就医并报告养老机构。除外出采购或办事人员,尽量减少工作人员外出。

外出采购或办事工作人员,在外出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返回机构时须进行体温检测、手 消毒,更换工作服、鞋帽、手套、口罩等。

从外地返回岗位的工作人员,无第6条所列禁止进入情形的,经隔离观察满14 天无异常后 才能返回岗位。

条所列禁止进入情形的,经隔离观察14 天无异常后返回生活区。

10 因失能(失智)且子女、近亲属无法照料等特殊情况急需入院的老年人,无第 条所列禁止进入情形的,经隔离观察14 天无异常后方可入住。

11 养老机构内应设置隔离观察室,配置相应防护用品(防护服、医用口罩、手套等),配备必 要生活和护理服务条件;

有条件的设置隔离区和消毒室。隔离室(区)应设置在相对独立、 通风良好、有独立厕所的单人房间,并处于养老机构下风向。尽量使用独立空调,如需使 用中央空调,应按规定采取防控措施。隔离室(区)生活垃圾应统一处理。

12 暂停家属为老年人送餐,老年人饮食统一由养老机构食堂供应。禁止快递、外卖、送药人 员进入,安排专人接收家属送来的老年人生活必需品或者订购物品,消毒外包装(75%医用 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后负责转交老年人。

三、心理慰藉 13 加强老年人心理调节,做好正面宣传教育,为居室内老年人提供电视、广播、阅读等文化 娱乐服务,利用电话、网络等为老年人提供与亲属间的亲情化沟通服务,纾解焦虑恐惧情 绪,引导其保持正常作息、规律生活。对在隔离区观察的老年人要给予重点关怀,必要时及时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四、老年人 防护 14 每日居室巡查,早晚测量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员体温,并做好健康记录。对患有慢性病的 老年人,做好血压、血糖等指标监测,规律用药,做好慢性病防控。

15 每半日老年人居室通风(不宜少于30 分钟);

不宜开窗通风的,应配备机械换气通风设备, 必要时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进行空气消毒。开窗通风时,应注意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 大引起感冒。

16 每日提醒或协助老年人做好洗漱、沐浴等个人清洁卫生,提供洗手液、抹手纸或干手机, 倡导老年人勤洗手。保持老年人口腔、身体、衣物、床单元及居室清洁卫生,经常晾晒老 年人被褥衣服;

老年人居室地面、窗台、床头柜、床围栏等,每天清水擦拭 次,每周擦拭消毒1-2 次;

做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的消毒清洗工作。

17 有条件的养老机构,鼓励老年人开展适宜的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暂停 室内集体活动;

要求老年人不串门、不聚集。

18 有条件的暂停集体用餐,改为送餐至老年人居室。没有条件的,要分时段就餐,就餐老年 人保持距离,避免飞沫传播。保证老年人充足饮水量与营养摄入。

五、内部管控 19 开展疫情及相关防控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向老年人宣传在机构内公共活动空间应佩戴口罩, 确保工作人员掌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个人防护、卫生健康习惯、相关传染病法 律法规及疫情应急处置要求,避免共用个人物品,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 乱吐等不文明行为。

20 工作人员上岗前做好戴口罩、手消毒等防护准备,加强七步洗手法督导培训,正确佩戴口 罩,及时更换;

必要时使用医用橡胶手套等防护措施;

在接触每位老年人前、后,均应当洗手或手消毒,避免交叉传染。暂停面对面的集中交接班。

21 合理调整安排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加强工作人员心理调节。

22 确保养老机构生活用品、耗材、食品、基本药品的保障供应;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集中配 送方式保障供应。一次性手套,围裙,口罩,纸巾等作为应急套件,放在醒目处。

23 规范处理垃圾、污水、污物,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做好机构内消毒工作。

及时清理超过有效期的各类物品。

24 确保环境清洁卫生。办公区域、服务场所的桌椅、物体表面、门把手、水龙头、各种开关 按钮、扶手等每天清水擦拭1 次,每周擦拭消毒1-2 次;

厨房、洗衣房、垃圾处理场所(存 放点)及后勤保障设施设备和物品每天擦拭消毒不少于2 25废弃口罩等一次性用品,应当用医用酒精喷雾消毒(或 84 消毒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后)后 密封,丢弃至专用的“有害垃圾”或“医疗垃圾”桶内。

26 加强浴室消毒,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暂停老年人集中使用公共浴室。

27 加强农村敬老院等养老机构自养禽类、牲畜圈舍的每日清洁消毒。

28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规定,严把食品采购关,严禁购买活禽野味,彻底煮熟食物,停止 提供生食品,生熟食品分开。负责食品采购、烹饪、配(送)餐的工作人员,应严格佩戴 口罩、手套。做好餐(饮)具消毒,使用过的餐(饮)具应当煮、蒸30 分钟以上。严格执 行食品留样制度,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 小时以上。

六、疫情处置29 疫情防控期间,入住老年人外出就诊应根据不同情况,与家属和老年人商议一致后分类处 置:(1)非突发性重大疾病的,可采取上门诊视等方式保守治疗,暂不外出就医。(2) 患普通疾病急需送医的,由老年人家属或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有效防护情况下陪同送医。

返院后,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员无第 条所列禁止进入情形的可返回生活区和复岗,并加强防护和医学观察。

30 老年人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 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 肌肉酸痛等),由家属或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在有效防护情况下陪同送医,确诊不属于疑 似病例的,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员正常返回生活区和复岗,但要加强防护和医学观察。

31 老年人被确诊为疑似病例或感染病例的,应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立即根据疫情监测要求 报告相关部门,在当地卫生健康或疾控机构、民政部门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 老年人及工作人员等)开展排查,实施14 天隔离观察,协助开展全面消杀、规范处置个人 物品等其他处置工作。治愈后需返回养老机构的,应隔离观察14 天无异常后入住;

参与陪 同护送的工作人员也应实施14 天隔离观察。

32 工作人员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到医疗机构就诊排查, 确诊不属于疑似病例的,可正常复岗,但要加强防护和医学观察;

属于疑似病例或感染确 诊病例的,应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立即根据疫情监测要求报告相关部门,在当地卫生健 康或疾控机构、民政部门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老年人及工作人员等)开展排 查,实施集中医学观察,协助开展全面消杀、规范处置个人物品等其他处置工作。治愈后 需返岗的,应隔离观察14 天无异常后返岗。

七、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 33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污染时随时清 洁消毒。消毒工作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消毒用品应避免失智老年人接触,电器应避开喷 洒,需要擦拭的应防止短路。

34 75%乙醇消毒液可直接使用,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注意防范明火,避免因酒精燃烧导致火灾。

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乙醇消毒常用的浓度是75%。

1、消毒原理:

改变病原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病原微生物的酶系统,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凝固。可以造成细胞膜结果损坏,进一步干扰细胞膜的正常结构,使小分子代谢物移除细胞外,并影响细胞膜的活性和能量代谢,最后导致细胞破裂死亡。

2、乙醇的使用:

(1)75%的乙醇用于消毒,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因为过高的浓度乙醇会在细菌或病毒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乙醇浓度过低,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75%的乙醇可用于体表消毒,代替无水的洗手液等。

(2)将乙醇兑成40%至50%的乙醇溶液可预防褥疮,长期卧床患者的腰背、臀部因长期受压可引发褥疮,如按摩时将少许40%至50%的乙醇溶液倒入手中均匀的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可防止褥疮形成。

(3)25%至30%的乙醇溶液可用于物理降温,高热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

乙醇消毒的注意事项:

1、注意通风。

在室内使用酒精,需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在使用完后应用清水清洗,然后晾干。

2、正确使用。

使用酒精消毒前要清除周边的易燃物,使用时不要靠近热源、避开明火;给电器表面消毒前,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消毒;如用酒精擦拭厨房灶台,要先关闭火源,以免酒精挥发导致爆燃;酒精每次取用后,必须立即将容器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

3、适量储存。

居民在家中用酒精消毒时,建议购买小包装的医用酒精,单瓶包装不宜超过500毫升;不要在家中大量囤积酒精,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4、安全存放。

酒精容器应首选玻璃或专用的塑料包装储存,并有可靠的密封,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剩余酒精存放时特别要注意盖紧盖子,避免挥发;要避光存放在阴凉处,不要放在阳台、灶台,或有热源的环境中。

紫外线消毒 231 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232 紫外线消毒灯和紫外线消毒器 2321 消毒使用的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是200-275nrn,杀菌作用最强的波段是250-270nrn,消毒用的紫外线光源必须能够产生辐照值达到国家标准的杀菌紫外线灯。 2322 制备紫外线消毒灯,应采用等级品的石英玻璃管,以期得到满意的紫外线辐照强度。 2323 紫外线消毒灯可以配用对紫外线反射系数高的材料(如抛光铝板)制成的反射罩。 2324 要求用于消毒的紫外线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紫外线强度不得低于7o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特殊紫外线灯在使用距离处测定,使用的紫外线测强仪必须经过标定。) 2325 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照强度逐渐降低,故应经常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2326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 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2327 目前我国使用的紫外线消毒灯有下述几种 (1) 普通直管热阴极低压汞紫外线消毒灯:灯管采用石英玻璃或其它对紫外线透过率高的玻璃制成,功率为40W、30W、20W、15w等。要求出厂新灯辐射2537nrn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米处测定,不加反光罩)为:功率>30W灯,≥90Uw/cm;功率>20w灯,≥60Uw/cm2 ;功率150灯,≥20Uw/cm2。 由于这种灯在辐射2537nrn紫外线的同时,也辐射一部分1849nm紫外线。故可产生臭氧。 (2)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要求辐射2537nrn紫外线的强度(在距离1米处测定)为:功率30W灯,>180uW/CM2;11w灯,>30 uW/CM2。(3)低臭氧紫外线消毒灯:也是热阴极低压汞灯,可为直管型或H型;由于采用了特殊工艺和灯管材料,故臭氧产量很低,要求臭氧产量<1mg/h。 (4)高臭氧紫外线消毒灯:由于采取了特殊工艺,这种灯产生较大比例的波长1849nrn的紫外线,故臭氧产量较大。 2328 紫外线消毒器 (1)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采用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制造,可用于有人条件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2)紫外线表面消毒器:采用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以使其能在瞬间达到满意的消毒效果。 (3)紫外线消毒箱:采用高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杀菌灯制造,一方面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的协同杀菌作用,另一方面利用臭氧对紫外线照射不到的部位进行消毒。 233 适用范围及条件 2331 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胞、分支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和支原体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气均可采用紫外线消毒。 2332 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 2333 用紫外线消毒纸张、织物等粗糙表面时,要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两面均应受到照射。 2334 紫外线消毒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2335 用紫外线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照射剂量。空气和水中的悬浮粒子也可影响消毒效果。234 使用方法 2341 对物品表面的消毒 (1)照射方式:最好使用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移动照射,也可采取紫外灯悬吊式照射。对小件物品可放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 (2)照射剂量和时间: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不同,用紫外线消毒时必须使用照射剂量达到杀灭目标微生物所需的照射剂量。 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时,应使照射剂量达到 10000 uWs/CM2;杀灭细菌芽胞时应达到100000 uWs/CM2;病毒对紫外线的抵抗力介于细菌繁殖体和芽胞之间;真菌抱子的抵抗力比细菌芽胞更强,有时需要照射到以对600000 uWs/CM2;在消毒的目标微生物不详时,照射剂量不应低于100000 uWs/CM2。 辐照剂量是所用紫外线灯在照射物品表面处的辐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因此,根据紫外线光源的辐照强度,可以计算出需要照射的时间。例如,用辐照强度为70 uW/CM2的紫外线表面消毒器近距离照射物品表面;选择的辐照剂量是100000 uWs/CM2;则需照射的时间是: 100000 uWs/CM2 ÷70 uW/CM2=24分钟。 2342 对室内空气的消毒 (1)间接照射法:首选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不仅消毒效果可靠,而且可在室内有人活动时使用,一般开机消毒30min即可达到消毒合格c (2)直接照射法: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 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30W紫外线灯,在10米处的强度>70 uW/cm2)的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 2343 对水和其他液体的消毒,可采用水内照射或水外照射,采用水内照射法时,紫外光源应装有石英玻璃保护罩,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水层厚度均应小于2cm,根据紫外光源的强度确定水流速度。消毒后水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35 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两周用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且应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一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24 微波消毒 241 概述:微波是一种频率高(300-300,000MHz)波长短(0001-lmin)的电磁波。按其波长一般可分为三个波段:分米波、厘米波与毫米波。目前,消毒中常用的915±25MHz与2450 ± 50MHz微波,其波长均属分米波波段。它以类似于光的速度直线传播,当遇到物品阻挡时;就会产生反射、穿透或吸收。

法律分析:预防性消毒:在没有明确的传染源存在时,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疫源地消毒:对疫源地内污染的环境和物品的消毒。疫源地是传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所能波及的范围。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过程评价:针对现场消毒各环节进行的评价,通过核查消毒工作方案、消毒产品、消毒操作等关键因素,评价现场消毒工作是否合格。

消毒效果评价:针对现场消毒效果进行的评价,通过测试消毒前后微生物的减少量,评价现场消毒工作质量是否合格。

低温消毒:对温度在 0℃ 以下的环境或物品进行的消毒。低温消毒需使用在该温度下被证明有效的消毒因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腰肌筋膜炎又称腰部纤维组织炎、肌肉风湿症,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及皮下组织中容易发生的疾病,是腰部的慢性损伤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有受凉、受潮湿或过分劳累的病史,但也有一部分人没有任何原因,即所谓自然发病。临床中以青壮年患者常见。

  

  [临床表现]

  急性期患者腰部疼痛剧烈,有烧灼感,腰部活动时症状加重,局部压痛较显著,多在病变肌肉的起止点处,有的病人体温升高,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急性发作后,少数患者可获得症状完全消退,多数会遗留疼痛,或相隔数月、数年以后再次发作。慢性病例表现为腰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常在天气变化时如阴雨天、夜间、或潮湿地域时疼痛加重,每天晨起腰部酸痛加重,稍加活动可缓解,劳累后又加重。腰部压痛广泛,多无局限性压痛,腰功能活动可正常,但活动时腰部发板,酸痛明显。

  

  [治疗]

  腰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很多,理疗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症状或暂时消除症状,但易复发。手术治疗只有在病情严重、痛苦甚剧、失去工作能力的情况下才进行。手术包括切除病变组织,分离因病变粘连的组织。

  

  

  

  

参考资料:

  腰肌筋膜炎患者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腰肌筋膜炎的患者可做腰部风摆荷叶势及鲤鱼打挺势锻炼。

  风摆荷叶势:① 两足微开站立,两手叉腰使躯干做前屈后伸动作,幅度由小到大,活动时腰肌要放松。② 两足微开站立,两手叉腰躯干做左右侧屈活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至最大限度为止,活动时腰肌要放松。

  鲤鱼打挺势:俯卧位,两腿伸直,两手贴在身侧,同时抬头后伸,双下肢直腿后伸,使腰部尽量后伸。

  

  腰肌筋膜炎的手法治疗有哪些�

  腰肌筋膜炎常用以下几种手法治疗:

  (1)扌衮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纤维走行方向施以扌衮法,手法宜轻柔缓和,连续滚动8分钟,再于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显的条索状改变时,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纤维方向进行弹拨约2分钟。

  (2)掌揉法 :医者以大小鱼际着力,在腰痛部位的软组织上作环形揉动,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压力,反复揉动7~8分钟,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钟,使局部血运改善,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运法:医者以前臂的尺侧面接触病人的皮肤,作环形或半环形揉动,此法接触面积较大,每次可治疗5~7分钟,然后再于局部施以顺筋法,自上而下捋顺肌肉,约5分钟。

  (4)按压法:采用双掌按压,双手相叠,用掌根鱼际或全掌着力按压,按压时动作要持续缓和,按压到一定深度时,可作旋转性按压,每次10分钟左右。

  

  腰背肌肉筋膜炎

  症状:

  ⒈病史──少数患者有急性受伤史或反复的慢性损伤史,而绝大多数患者有长期和持续性特殊姿势下工作的慢性损伤史。

  ⒉疼痛--不很剧烈,开始为酸胀不舒,软弱无力,时轻时重,间歇发作,以后呈烧灼、刺疼、木僵、串麻,并有进行性的加重;劳累时显重,休息后减轻,范围也不断加大,与气候变化有关,致使患者腰由直到弯、由弯到直活动受限,立、坐、卧行动困难。患者难以确切述说疼痛的部位,但是疼痛的放射性比较少见。

  ⒊姿势不正是腰背肌肉筋膜炎的一种表现,以腰发僵,形似板,步行上身少动,站立躯体偏倚者多见。

  ⒋所有患者都有压疼点,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按其压疼的部位,一般可以认为是其相应部位组织的伤病。

  

  腰背部肌筋膜纤维织炎会引起腰背痛吗?  

  腰背部肌筋膜是由纵行的结缔组织纤维编织而成的,覆盖在腰背肌上,有保护肌肉及加强对腰部的支持作用。在寒冷、潮湿、慢性劳损、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等因素作用下,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产生充血、肿胀、渗出及纤维化改变,并相应出现弥漫性疼痛、局部可触及结节状或条索状改变等临床表现。这些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变化,叫做腰背部肌筋膜纤维织炎。

  导致腰背部肌筋膜纤维织炎的原因,主要有:(1)寒冷:这是最多见的原因。寒冷地区、寒冷季节、冷风侵袭引起腰背血液循环发生改变,血管收缩、缺血、瘀血及水肿,造成局部纤维组织发生炎症变化,并随气候改变而加重或减轻。(2)潮湿:是另一种多见的原因。在潮湿环境中,因皮肤代谢功能失调,特别是排汗功能降低,引起皮下及筋膜处血液流速减缓,从而导致微血管充血、瘀血、渗出,形成筋膜纤维织炎。(3)慢性损伤:由于各种慢性劳损性因素,反复作用于腰背部,导致腰背部软组织张力增高,出现微小的撕裂样损伤,形成本病。(4)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工作姿势单一持久等均可诱发本病。(5)风湿症、痛风:某些病毒感染时易伴发本病。

  本病的主要特点是:(1)弥漫性疼痛 患者多主诉腰背部、臀部弥漫性疼痛,以两侧骶棘肌外缘及髂嵴上方7cm处及骶髂关节部位,腰方肌在第1、2、3腰椎横突及第12肋止点部位常为疼痛的引发区。在引发区某点受压后,可引发该点周围或反射区疼痛、压痛及肌紧张等。晨起时疼痛剧烈,轻度活动后可减轻,劳累后疼痛加重。(2)触诊时,可在腰背部摸到大小不等的结节或索条状物。结节大者直径达5~6mm,为椭圆形扁平物,多位于骶孔及骶髂关节附近;小结节直径为2~3mm,多位于腰骶筋膜上距中线1~2cm处。(3)多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如寒冷、潮湿及劳累等。(4)普鲁卡因封闭性治疗,可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腰背部肌筋膜纤维织炎发病后,疼痛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后可自动缓解,不留痕迹,但易复发。有时可造成深部筋膜出现裂隙,使下方的脂肪组织突出而形成“筋膜脂肪疝”。本病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消毒,是针对病原微生物而言的,因此是否需要消毒,也就是消毒的必要性判断,应根据是否确认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可怀疑被病原微生物污染。

如果确认某物品或场所被污染,则需要进行疫源地消毒;如果怀疑被污染,则需要进行预防性消毒。

至于消毒的范围,则应是病原微生物污染(或可能污染)的范围。

实际工作中,一般以传染源活动或经过场所、接触过的物品,以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所污染的部位等作为消毒处理的重点。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械,并按照批准的范围和方法在医疗卫生机构和疫源地等消毒中使用。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方法消毒。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当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ZL30。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用于防腐的化学药物叫做防腐剂。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消毒效果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1.物品表面检查 在消毒物品相邻部位划出2个10cm2范围,消毒前后别以无菌棉签采样,接种后培养24~48小时观察结果。

2.排泄物检查 消毒前后各取02ml排泄物的稀释液接种肉汤管,37℃培养24小时后再取样转种相应的培养基,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

3.空气消毒效果检查 一般用自然沉降法。消毒前后在消毒的空间不同平面和位置。放置4~5个平面,暴露5~30分钟后盖好,培育24~48小时观察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533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8
下一篇2023-12-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