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方法 1.留罐法(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 2. 走罐法(罐具吸拔住后,将罐自上而下反复拉动至皮肤潮红) 3.闪罐法(罐具吸拔于施治部位后,手握罐体快速外拔发出声响,以不留痕迹为宜) 4. 刺血拔罐法(用消毒后的三棱针刺破穴位病灶部表皮,使之出血,然后立即拔罐) 5.留针拔罐法 6.药罐:(1)煮药罐: 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 汁内煮15分钟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 7.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 8.多罐: 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拾数个。 操作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拔罐有保健和医疗的效果,后背排罐,特别是顺夹脊,督脉和经络排罐可以起到调理五脏六腑强身健体的功效。而对风症、痛症、寒症效果特别好。经常拔八大健康穴百会、大椎、内关、合谷、神阙、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可起到通奇经八脉的作用。 吸拔的方法 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2.水罐法: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 (1) 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 检查应用的药品、器材是否齐备,然后一一擦净,按次序排置好。 (3) 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 2患者体位 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体应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 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 俯卧位:适于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后面。 (3) 侧卧位:适于侧头、面部、侧胸、髋部及膝部。 (4) 俯伏坐位及坐位:适于项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选罐 根据部位的面积大小,患者体质强弱、以及病情而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 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开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火烧伤皮肤或造成感染,应行剃毛。 5温罐 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气寒冷、拔罐前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预先将罐放在火上燎烤。温罐时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过热造成烫伤。温罐时间,以罐子不凉和皮肤温度相等,或稍高于体温为宜。 6施术 首先将选好的部位显露出来,术者靠近患者身边,顺手(或左或右手)执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两种排序: (1) 密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寸。用于身体强壮且有疼痛症状者。有镇静,止痛消炎之功,又称“刺激法”。 (2) 疏排法:罐与罐之间的距离相隔1--2寸。用于身体衰弱、肢体麻木、酸软无力者。又称“弱刺激法”。 7询问 火罐拔上后,应不断询问患者有何感觉(假如用玻璃罐,还要观察罐内皮肤反应情况),如果罐吸力过大,产生疼痛即应放入少量空气。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体稍倾斜,以右手指按压对侧的皮肤,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使空气徐徐进入,到一定程度时停止放气,重新扣好。拔罐后病人如感到吸着无力,可起下来再拔1次。 8拔罐时间 大罐吸力强,1次可拔5~10分钟,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分钟。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 9拔罐次数 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3~5日。注意事项 1.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适用。 2.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4.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5.身体虚弱者不适合拔火罐。身体虚弱者体内阳气不足,如果再拔火罐会导致阳气更加不足,更加破坏了自身的阴阳平衡。所以身体虚弱,阳气不足,尽量不要考虑拔火罐。 6.有肺部基础病的患者,如慢阻肺、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不适用拔火罐。肺部有炎症时,经常会伴随肺泡的损伤或肺部有体液潴留。如果用拔火罐进行治疗,会使胸腔内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导致肺表面肺大泡破裂,从而发生自发性气胸。 7.拔火罐后洗澡容易着凉。拔火罐后不宜洗澡,因为拔火罐后,皮肤是在一种被伤害的状态下,非常的脆弱,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发炎。而如果是洗冷水澡的话,由于皮肤处于一种毛孔张开的状态,很容易受凉。所以拔火罐后一定不能马上洗澡。 8.长时间拔火罐会导致皮肤感染。拔火罐根据火罐大小、材质、负压的力度各有不同。但是一般以从点上火闪完到起罐不超过十分钟为宜。因为拔火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说在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直到拔出水疱,这样不但会伤害到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9.各季节拔火罐要注意: 春天春天天气转暖,气温开始回升。但北方突然来袭的春寒,还是会让猝不及防的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由风寒引起的感冒,用火罐将寒气拔出可有效缓解症状。治疗时要注意罐口的润滑。北方天气干燥,尤其是春天,又冷又干。这种环境下人的皮肤缺少水分,拔火罐时容易造成皮肤破裂。 夏天 夏天气温较高,加上雨水多,人很容易有皮肤病如痱子。这时拔火罐主要为了去湿气。由于夏天出汗较多,拔罐前最好洗个澡,把身体擦干,别让汗液影响火罐的吸附。拔完不要洗澡,即使身上出汗很多也不要洗,以免感染。 秋天和冬天这两个季节气温低、干燥,拔罐要选择温暖的房间,注意保温。对需要进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拔罐时间,不要让身体暴露太久。拔完及时穿衣,可以适当喝点热水,暖暖身体。秋冬两季皮肤干燥,拔罐要润滑罐口,保护皮肤不受伤。禁忌 (1)饱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 (2)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 (3)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 (4)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 (5)女性的月经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 (6)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7)高热、抽搐、痉挛等 (8)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 (9)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 (10)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须慎用
禁忌 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请勿尝试拔罐,否则可能引起问题: 心脏病 血友症 全身浮肿 全身皮肤病或局部皮损(如皮肤过敏或溃疡破裂处) 极度衰弱、消瘦、皮肤失去弹力者 高热不退、抽搐、痉孪
拔罐位置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患者感到舒适,放松肌肉,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有几种常用的拔罐姿势。仰卧位适用于头部、前额、胸腹部、上下肢、手足的穴位。俯卧位适用于头颈部、肩背部、腰骶部和上下肢穴位。侧卧位适用于头、面、肩、胸、侧下肢等部位,除床上各部位与穴位接触外。俯卧坐姿适用于头后、颈后、肩后、腰骶穴位。
坐姿适用于头部前部、面部、胸部和腹部、腿部前部等部位。根据患者的体质、肥瘦程度和拟拔出部位的面积,治疗疾病的需要,正确选择锅碗瓢盆和锅碗瓢盆类型。确定治疗部位后,用热毛巾擦洗要去除的部位,然后在拔罐前用无菌纱布擦干;如果针灸或穿刺拔罐,必须用酒精或碘消毒,直到皮肤干燥后再拔罐;如果现场有毛发需要去除,则必须在拔罐前将其剃光、清洗并干燥。
秋冬时或寒冷天气,拔罐设备应使用火或水进行预热,使拔罐设备的温度略高于体温。锅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在所有的罐子都被拉上后,应持续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处理和调整不适。如果吸力过大而引起疼痛,应适当放气以减小吸力;如果吸力太小负压不够,可以在罐后再次拉动;如果患者因穿刺拔罐而出现异常疼痛、头晕、恶心、心悸或过度出血,必须立即检查拔罐。大型储罐具有较强的吸力,每个储罐可离开储罐5~10分钟;中罐吸力强,离开罐10~15分钟为宜;小罐的吸力较小,建议离开罐15~20分钟。
常规治疗通常是每天拔罐1次或隔天拔罐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2个处理间隔3~5d。打开吸入罐顶部阀门。起吊其他罐时,双手应配合。一只手按压罐口附近的皮肤,另一只手支撑罐。空气缓慢进入罐内后,应轻轻取出罐。一般情况下,无需操作。如果锅放久了,当皮肤起水疱时,可以用消毒针灸破水,搓指甲紫药水,防止感染;如采用针拔罐法、穿刺拔罐法针孔出血,可采用干消毒棉球压迫止血;如果局部出血严重,下次不应在该部位拔出。所有程序完成后,让患者在离开前休息20分钟。
女人背部拔罐位置
女人背部拔罐位置,拔罐在我国历史上其实很早就出现了,而且在中医里一直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存在,一般将拔罐应用于中医用药的最常见的了,它能够治疗人体很多疾病,下面是女人背部拔罐位置。
女人背部拔罐位置1天宗穴行气消肿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精准定位:在肩骨部,当冈下窝中央凹处,与第4腰椎相平。选穴:当然垂臂,肩骨下角平第7腰椎,往上数3个锥体即第4腰椎,从而做直线与冈下窝中央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舒筋活血,行气消肿。主冶肩骨疼痛,乳痈等症。
膏肓穴补亏虚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平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3寸。
拔火罐作用:补亏虚,理肺气虚,主冶咳嗽,喘气,肺痨,盗汗,咯血,记忆减退,频繁遗。精,羸瘦,虚痨。
至阳穴健脾养胃
归经:督脉。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后中间网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痕中。选穴:俯卧位,手臂紧靠人体两边,与锁骨下角齐平的第7胸椎棘突正下方。
拔火罐作用:健脾养胃,清寒湿,主冶黄疸,胸肋涨痛,畏冷,咳嗽,喘气,胸闷气短,胃痛,背脊强痛。
大杼穴清热解毒散寒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选穴:大椎穴下第1个锥体就是第1腰椎,沿锁骨里侧端与后正中心线的圆心做垂直线与第1腰椎水准的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清热解毒散寒,强壮骨筋,主冶咳嗽,发热,头痛,肩背痛。
风门穴益气固表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选穴:大椎穴往下2个锥体即是第2腰椎,沿锁骨里侧端与后正中心线的重中之重做垂直线与第2腰椎水准的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益气固表,袪风补虚,泄心中热。主冶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肺俞穴宣理肺气虚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
拔火罐作用:清热解表,宣理肺气虚。主冶咳嗽,喘气,咯血,鼻塞,脾虚湿困,盗汗,皮肤瘙痒,瘾疹。
厥阴俞宽胸行气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
拔火罐作用:宁心和营,宽胸行气。主冶痛心心悸,咳嗽胸闷,呕吐。
女人背部拔罐位置2以下背部的穴位,采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
1、脾俞穴
取穴: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往中间划水平线,相对的是第七胸椎,然后下属四个椎体左右旁开15寸是脾俞穴。
功效:发散脾胃之热。
2、三焦俞穴
取穴:采用俯卧姿势,三焦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以下腹部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
1、中脘穴
取穴:位于肚脐上方。
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
2、大横穴
取穴:位于肚脐右侧。
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
3、关元穴
取穴:位于肚脐下面。
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以下下肢的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5分钟。每周2~3次。
1、血海穴
取穴: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功效:减肥,清血利湿。
2、足三里穴
取穴: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
女人背部拔罐位置3位置: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取穴。
拔罐功效:通经活络,祛风止痒,养颜美容。
主治病症:上肢红肿热痛,麻木,肌肉萎缩,面神经麻痹,面生痤疮,高血压,皮肤瘙痒,高热,肠炎,痢疾,荨麻疹等。
位置: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取穴。
拔罐功效:润滑脾燥,生发脾气。
主治病症:齿痛,喉肿,手腕筋肉疼痛,精神性阳痿等。
位置: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胸痛,胸闷,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风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心慌,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失眠,癔症,癫痫,胃炎,膈肌痉挛,急性胆囊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管性头痛,血栓鼻塞性脉管炎等。
位置: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中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拔罐位置: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热病,头痛,腮腺炎,中耳炎,耳鸣,耳聋,高血压,牙痛,落枕,偏瘫,上肢痛等。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所以很多人会通过中医调理的方式来保养身体,拔罐就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人的全身各处都遍布了不同的穴位,那么以上就是来看看手臂拔罐位置有哪些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绕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宣肺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喎斜。
位置:在前臂掌侧,腕横纹的中点,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清热宁心,宽胸和胃,通经活血。
主治病症:心痛,心悸,癫狂,疮疡,胃痛,呕吐,手腕麻痛,胸肋胀痛。
位置:在前臂掌侧,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宁心安神,和胃止呕,截疟。
主治病症:心痛心悸,癫痫,热病,疟疾,胃痛,呕吐,肘臂痛。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拔罐功效:宁心安神,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失眠,健忘,痴呆,癫痫,心痛,心悸,惊悸。
一般的话,我们都是在脊柱两侧从上到下依次排列 但对于一些脊柱有损伤的来说(像那个脊柱有突出啊或者是其他的跟脊柱有关的地方或部位)一定要酌情考虑拔罐的时间和力度。像有一些家庭妇女她们的疼痛部位最常见的(在背部)部位 像肩胛骨由脊椎内侧到肩胛骨外侧(呈八字状)那一地带可以酌情考虑加大拔罐力度(一定要以感到轻微疼痛时为宜)和增长时间。其次膀胱位置和脊柱尾椎位置 腰如果动过手术的话 拔罐时最好避开刀口!拔完罐后如果皮肤过一下段时间呈现紫色说明那的血液流通比较缓慢,如果呈现紫色 青色 皮肤发暗 发乌说明那不仅血液不大流通也有可能有湿气,所以最好看一下中医哦。
怎么刮痧拔罐
怎么刮痧拔罐,在现实生活中,拔罐是从中国很久以前的古代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而刮痧也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民间常用治病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怎么刮痧拔罐。
怎么刮痧拔罐1刮痧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民间常用治病方法。它适用于中暑、感冒头痛,关节酸痛、消化不良或寒气腹痛等病人。
刮痧的操作比较简易,用镍币、铜钱蘸烧酒,油或水在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轻刮即可,民间常用中指、食指夹捏或扯提病人的皮肤,故又称为扯痧、提痧、捏痧或扭痧。
刮痧所取的部位,通常是眉间(眉心),太阳穴、鼻梁,颈后陷窝处,、喉头两侧、背部胸椎两侧、前胸、臂弯或腿弯等处,刮时一般由上而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条状红斑即可。
刮痧时,应注意观察病人表情,捏扯不宜用力过重,以免损伤皮肤;如发现病人有不良反应,宜即停止刮痧,并适当处理。
拔火罐
拔火罐也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治病方法。它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腹痛、风寒感冒、跌仆伤筋、血瘀气滞等病人,但对消瘦、抽搐的病人,或患有皮肤病、血管浅表,毛发从生之处,和孕妇的腹、胸、乳部,以及病人心前区,肿瘤及淋巴结核等部位均不宜使用。
拔火罐的操作,通常是用镊子夹住烧着的酒精棉球在罐内很快地烧一下,即取出。此时罐内气体已稀薄,可立即将罐罩在应拔的部位。因罐内压力已减小,受外界大气压的作用,火罐常紧紧地吸附在皮肤上。此法虽较安全,但要注息下面一些事项。
第一,选择火罐时,一般对体质强壮的青壮年或体质尚好的新得病者可选用大火罐;对体质不良的老弱妇幼或久病患者,宜用小火罐。肌肉丰满处用大罐,肌肉浅薄处用小火罐。
第二,拔罐的部位,应选择在病痛处。
第三,治疗中,病入最好取卧位,以防晕倒。
第四,治疗持续时间,一殷以10~15分钟为宜,但必须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才拔罐。
第五,拔罐时,不要强行用力,以免损伤皮肤,而须先按压一下罐口边缘的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后,火罐即自行松脱。
怎么刮痧拔罐2刮痧拔罐原理
刮痧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来指导,通过刮痧器具和相应是手法并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反复刮动,使皮肤出痧从而达到其活血化瘀,排毒祛湿。拔罐则是通过产生真空,打开身体的毛孔,将身体里面的“垃圾”吸附出来,减少体内的湿气和寒气,使人血气畅通,身体强壮。
刮痧拔罐后背部颜色怎么判断
1、刮痧背部颜色判断:鲜红色的痧代表体内虚火旺,青色的痧代表代表身体气虚,紫色的痧代表体内有寒气和湿气,而黑色的痧代表的是体内有寒症。
2、拔罐背部颜色判断: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而罐印灰白,多为虚寒或湿邪。
刮痧拔罐要注意的问题
1、拔罐一般一次不超过一个小时,一个月之内不超过三次。
2、体内有炎症及出血性疾病者不适宜拔罐
3、拔罐后最好24小时后再洗澡,刮痧最好是3小时后洗澡。
4、刮痧后喝一杯热水,注意防寒保暖。
刮痧和拔罐是中医常用的疗法,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也不是包治百病,所以不能盲目的去刮痧拔罐。而且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去治疗,不能随便去一些无证诊所,无证医师那拔罐刮痧,不然可能会加重病情。
怎么刮痧拔罐3背部刮痧和拔罐哪个好
刮痧和拔罐都是中医治病保健的特色方法,对于这两种方法很多人都认为它们的功效是一样的,其实二者虽然看起来功效一样但还是有区别的。这两个传统方法各有适用范围。简单来说:病邪在表,刮痧好;病邪在里,拔罐好。如果不好判断表里,可以先刮痧,再拔罐。排毒应该是刮痧较好些,也可以配合中医辨证用中药进行治疗。
拔罐要注意什么
1、罐拔完了以后,在背部来回多揉搓几下,使淤血的地方肌肉得到放松,直到皮肤发热。然后在背上盖一块毯子,不要着凉了。家里有条件的话,可以买那种里面夹了红豆的毯子,用微波炉加热了盖在背上,效果非常好。
2、拔罐以后八小时之内千万不要洗澡,因为拔过之后的皮肤细胞处于张开状态,洗澡势必会把大量的湿气带入体内,适得其反。当天最好不要吹风、吹空调,跟洗澡的原理是一样的。
3、拔罐以后尤其要注意睡觉时床单的卫生及干湿状况。因为此时皮肤处于很脆弱的状态,要是床单不够卫生和干燥,很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背部刮痧要注意什么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刮痧时,应避免风直吹刮拭部位。
2、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刮痧后尽量不要喝酒或吃辛辣食物,忌食生冷瓜果和油腻食品。
怎么刮痧拔罐4拔罐和刮痧可以同时进行吗
拔罐和刮痧几乎都是放在一起的,但却是两个独立的方法~既然都是拔罐刮痧,大家都知道的是,刮痧和拔罐的效用是差不多的,都有去掉自己体内的寒气,解除自己的疲劳效用,但是拔罐和刮痧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拔罐是将一个容器里面的空气烧完,然后将不透气的容器扣在皮肤上,将体内多余的湿气和水分从毛孔中硬生生的扯出来,是一种物理学的作用。
而刮痧则是将精油刮进体内,起到一个滋养经脉,活血化瘀等功效,而刮痧和拔罐差不多都是同时进行的,不仅可以一起做,而且拔罐和刮痧因为方法的不一样,所以总是会有顾及不到的地方。
而拔罐和刮痧同时的进行还能起到一点的互补作用,是非常好的,所以,大家拔罐和刮痧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虽然现在的拔罐非常的受人追捧,好处也非常的多,但是也不能避免的有些坏处。
拔罐的好处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现在,很多美容、瘦身的店铺,也开始研究和推出,通过拔火罐减肥的方法。
拔罐的坏处
1、拔火罐的时间和间隔,一点要好好把握,有的人因为享受这个过程,就经常拔火罐,结果把自己的皮肤搞的很糟糕,引起感染,而且造成皮肤重度瘀青。
2、对于某些带有炎症或者本身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拔火罐不但无助,甚至会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后果。
3、拔火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否则无病也会引起疾病,更有甚者加重病情。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将罐吸附于腧穴或是体表,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请问拔罐后背对应内脏是什么?背部如何拔罐?
第七颈椎至肩胛冈对应的是肺和大肠,受凉后易伤风感冒、流清鼻涕、肺气虚等,热是由于慢性咽炎、咽喉肿痛、咳嗽、干咳等症,痒可能由于风邪入肺,刺痛可能是由于急性咽炎、哮喘、支气管炎等。
肩胛冈至肩胛下角对应心、小肠、 ,受凉会引起循环不良、心慌、胸闷、血压不正常等,热会导致失眠多梦、心律不齐、神经衰弱、心火旺等,刺痛可能是因为心脏病、心绞痛、心肌炎或乳腺疾病。
肩胛下角至肋弓下缘对应肝、胆,凉导致肝气郁结、易疲劳,热会引起肝火旺、眼干、发火、情绪燥,痒多是可能有肝风内动、手足抽筋、中风、口眼歪斜,刺痛可能有肝部疾病。
肋弓下缘至髂棘对应脾胃,凉可能是由于胃寒、胀气、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热多是由于胃热、胃酸、易患胃溃疡、便秘、还可能有口气,痒可能是由于溼气重、肌肉松弛下垂、局部肥胖,刺痛可能有脾肿大、胃炎等症。
髂棘以下
对应肾、膀胱和生殖器官,受凉可能会引起下肢冷痛、尿频尿急、宫寒、闭经等,热可能由于五心燥热、口干。尿黄尿少、白带黄、宫颈炎,痒易水肿、腹痛、白带多等,刺痛可能有肾炎、肾结石。
背部如何拔罐1、留罐,留罐又称坐罐,一般是将罐子吸附留置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取下,单罐、多罐均可使用。
2、走罐,又称推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厚的部位,先在罐口涂一下凡士林油膏等润滑剂,然后在需要拔罐的部位往返推动,直到所拔部位皮肤潮红、充血,再将罐起下。
3、闪罐,采用闪火罐将罐拔住后,又立即起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拔上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