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虚弱按摩这些穴位
1、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2、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3、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点按神门穴
位置:掌心向上,前臂靠小指侧的腕横纹上
按揉三阴穴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4根手指的长度,胫骨后侧
按揉安眠穴
位置:在颈部后面,耳后高骨的外后缘!
女人背部拔罐位置
女人背部拔罐位置,拔罐在我国历史上其实很早就出现了,而且在中医里一直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存在,一般将拔罐应用于中医用药的最常见的了,它能够治疗人体很多疾病,下面是女人背部拔罐位置。
女人背部拔罐位置1天宗穴行气消肿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精准定位:在肩骨部,当冈下窝中央凹处,与第4腰椎相平。选穴:当然垂臂,肩骨下角平第7腰椎,往上数3个锥体即第4腰椎,从而做直线与冈下窝中央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舒筋活血,行气消肿。主冶肩骨疼痛,乳痈等症。
膏肓穴补亏虚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平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3寸。
拔火罐作用:补亏虚,理肺气虚,主冶咳嗽,喘气,肺痨,盗汗,咯血,记忆减退,频繁遗。精,羸瘦,虚痨。
至阳穴健脾养胃
归经:督脉。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后中间网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痕中。选穴:俯卧位,手臂紧靠人体两边,与锁骨下角齐平的第7胸椎棘突正下方。
拔火罐作用:健脾养胃,清寒湿,主冶黄疸,胸肋涨痛,畏冷,咳嗽,喘气,胸闷气短,胃痛,背脊强痛。
大杼穴清热解毒散寒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选穴:大椎穴下第1个锥体就是第1腰椎,沿锁骨里侧端与后正中心线的圆心做垂直线与第1腰椎水准的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清热解毒散寒,强壮骨筋,主冶咳嗽,发热,头痛,肩背痛。
风门穴益气固表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选穴:大椎穴往下2个锥体即是第2腰椎,沿锁骨里侧端与后正中心线的重中之重做垂直线与第2腰椎水准的相交点处就是。
拔火罐作用:益气固表,袪风补虚,泄心中热。主冶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肺俞穴宣理肺气虚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
拔火罐作用:清热解表,宣理肺气虚。主冶咳嗽,喘气,咯血,鼻塞,脾虚湿困,盗汗,皮肤瘙痒,瘾疹。
厥阴俞宽胸行气
归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精准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心线旁开15寸处。
拔火罐作用:宁心和营,宽胸行气。主冶痛心心悸,咳嗽胸闷,呕吐。
女人背部拔罐位置2以下背部的穴位,采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
1、脾俞穴
取穴:找到两侧肩胛骨下角,往中间划水平线,相对的是第七胸椎,然后下属四个椎体左右旁开15寸是脾俞穴。
功效:发散脾胃之热。
2、三焦俞穴
取穴:采用俯卧姿势,三焦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以下腹部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20分钟,每周2~3次。
1、中脘穴
取穴:位于肚脐上方。
功效:聚集及传导水液和脂肪。
2、大横穴
取穴:位于肚脐右侧。
功效:通腹去脂,调理脾胃。
3、关元穴
取穴:位于肚脐下面。
功效:募集小肠经气血、传导任脉水湿的效用。
以下下肢的穴位选择适宜体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l5分钟。每周2~3次。
1、血海穴
取穴: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功效:减肥,清血利湿。
2、足三里穴
取穴: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右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功效:通经活络、补中益气。
女人背部拔罐位置3位置: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取穴。
拔罐功效:通经活络,祛风止痒,养颜美容。
主治病症:上肢红肿热痛,麻木,肌肉萎缩,面神经麻痹,面生痤疮,高血压,皮肤瘙痒,高热,肠炎,痢疾,荨麻疹等。
位置: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取穴。
拔罐功效:润滑脾燥,生发脾气。
主治病症:齿痛,喉肿,手腕筋肉疼痛,精神性阳痿等。
位置: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胸痛,胸闷,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风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心慌,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失眠,癔症,癫痫,胃炎,膈肌痉挛,急性胆囊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管性头痛,血栓鼻塞性脉管炎等。
位置: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中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取穴。
拔罐位置: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热病,头痛,腮腺炎,中耳炎,耳鸣,耳聋,高血压,牙痛,落枕,偏瘫,上肢痛等。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所以很多人会通过中医调理的方式来保养身体,拔罐就是常见的一种方式,人的全身各处都遍布了不同的穴位,那么以上就是来看看手臂拔罐位置有哪些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绕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宣肺理气,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喎斜。
位置:在前臂掌侧,腕横纹的中点,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清热宁心,宽胸和胃,通经活血。
主治病症:心痛,心悸,癫狂,疮疡,胃痛,呕吐,手腕麻痛,胸肋胀痛。
位置:在前臂掌侧,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宁心安神,和胃止呕,截疟。
主治病症:心痛心悸,癫痫,热病,疟疾,胃痛,呕吐,肘臂痛。
位置: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拔罐功效:宁心安神,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失眠,健忘,痴呆,癫痫,心痛,心悸,惊悸。
中医认为,人体经脉上有361个穴位,如果再加上经脉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个。具体掌 综合数位权威中医的临床 经验 , 总结 出最常用的9个养生要穴。平时按揉几下,有助强身健体。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养生穴位1、风池穴——明目醒脑
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有效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缓解疲劳的作用。
养生穴位2、肩井穴——颈部僵硬
用中指按住对侧的肩井穴,并转动与肩井穴同侧的胳膊,按压力度以感觉到“舒服的微痛”为最佳。如果在办公室备一个小吹风机,休息时间温暖肩部,效果会更好。
养生穴位3、中脘穴——养胃
急性胃刺激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柔,可促进消化。
养生穴位4、关元穴——补肾固元
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按揉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生穴位5、内关穴——养护心脏
按揉内关穴有助于气血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到局部感到酸麻。另外,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其平躺,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养生穴位6、合谷穴——清热止痛
合谷穴又称虎口。有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药后不能马上见效,君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
养生穴位7、委中穴——解腰背酸痛
常按委中穴可通畅要背气血。按揉时,力度以稍感到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
养生穴位8、阳陵泉——舒经活络
找该穴位时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即阳陵泉穴。平时按揉该穴,再配合活动肩膀,可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
养生穴位9、三阴交——滋阴养颜
经期前三天起,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孕妇不宜按揉。
三伏天艾灸常用穴位
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这个时期进行艾灸也是很好的补充人体阳气的方式。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三伏天艾灸常用穴位,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1、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在我的临床中,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为什么呢
因为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足三里这个穴位能够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穴来使用。
如果身体不错只是保健保健,一星期灸2-3次,一次一个穴位不少于10分钟,如果身体差,气血差的那灸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最好是按摩后再灸,效果最好。你自己观察,如果坚持灸足三里10日,你会感觉你精神好了,睡眠足了,吃饭香了,面色红润了。
2、任脉穴位关元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三寸。简便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小手指的下缘处取穴。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提性欲,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有一年青性功能障碍患者,在我的指导下,夏天灸关元穴,在那年夏天后病就痊愈了。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3、人体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神阙。
神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是靠脐带连接到胎盘接受母体的营养,古今以来,大家都十分注重神阙的保养,称神阙为人体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本穴喜灸而禁针刺,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可以按摩和艾灸法,其中按摩最简单,艾灸最有效。还有贴药疗法,根据病情把中药研成粉末,用胶布贴在肚脐上,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中医说的'脐疗。
4、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中脘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总之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如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可以按摩、艾灸疗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5、生命之门,动力之源——命门穴
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在第十四椎下,也就是第二腰椎棘突下,前方平神阙穴。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所在。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因此认为是藏真火之穴。临床上命门火衰的症状基本和肾阳不足(和)是一样的命门火衰主要表现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采用灸法,命门用大艾柱灸,神阙用隔盐灸,不必看灸多少壮,要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6、小儿百病之灸点——身柱
身柱在背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线陷中。取穴时采取俯卧位,先取大椎穴,然定身柱穴。身柱。身柱子之意,适用于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中气不足出现的哮喘,大气不足出现的脱肛,督脉之气升举无力出现的腰背痛等症,还常作为小儿强身健体的穴位,根据临床经验我认为是通治小儿之病。小儿脏腑娇嫩,功能尚未健全,特别是肺、脾二脏较弱,因此小儿易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特别是三伏灸身柱穴对以上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小儿皮肤娇嫩,艾条相对要小些,因而一定要小心,一般每次灸的时间表10-20分钟,开始是隔日一次,灸一个月后可减少灸的次数,每周期性2-3次,或者每周一次。根据小儿的身体状况来定。如果小儿体质太差,易患感冒,还可配合风门、大椎等穴位治疗,加强抗外邪的能力。
7、补肾首选穴位——太溪
太溪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如治疗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阳萎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压、以酸痛为适,力量大些以脚趾感觉到有麻木为宜,也可用艾灸。
以上这些穴位,如果在三伏天艾灸,会解决你的体虚病多的问题。如果长年坚持会延年益寿。
;
有的人常常感觉身体沉重、浮肿,还会常常便秘,关节痛,那么一定是体内湿气过重引起的,时间久了,体内的湿气就会像痰一样堆积在身体各处,阻塞经络,变成痰湿。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改善这种体质呢,请记住以下几个穴位。
1丰隆穴。丰隆穴在人体的小腿外侧,外踝以上8寸,距胫骨前缘外侧15寸,在胫腓骨之间。这个穴位可以把脾胃上的浊湿排出体外,就像他的名字丰隆一样,在雨季时多揉丰隆穴,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每日按摩两次,每次按摩三分钟,长按可以消痰浊,减肥的人也可以长按这个穴位,可以消除体内痰湿,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2阴陵泉。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这个穴位在膝盖的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摸到一个凹陷处,就是阴陵泉,从脚趾发出的脾经经气都是从这儿往内深入。这个穴位可以健脾除湿,湿气重的人在按摩这个穴位时会感到酸痛,脾虚的人的湿气很容易在这里堆积,时间久了就会脸色发黄,引起痰湿。每天用手指在阴陵泉按摩十分钟就可以,也可以在阴陵泉处刮痧,同样可以健脾除湿,清利湿热。
3中脘穴。中脘穴在人体的上腹部,这个穴位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的消化,在按摩时用指端在穴上揉2-5分钟,就可达到健脾的效果。
以上三个穴位就是可以改善痰湿体质的,只要坚持按摩一定可以改善痰湿体质。
人体有十个重要的养生穴位,大家知道是哪十个吗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我和你一起了解人体的十大养生穴位的具体内容吧。
人体的十大养生穴位
养生穴位一:足三里穴
在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在本站中,关于足三里穴位的介绍 文章 也有好几篇,看来这个穴位的确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养生穴位,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中,每天按压足三里养生穴位10分钟,可以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状态。
养生穴位二:涌泉穴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可以用艾灸来回灸上十分钟,或者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非常有助于睡眠。对于有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渐渐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夏天快到了,你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散步,多刺激涌泉穴,虽然开始不习惯时会很痛,多练习就好了,不要怕痛对身体效果很好的。
养生穴位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但它并不适合孕妇,如果您快当妈妈了的话,就不要常按了哦。
养生穴位四:关元穴
十大养生穴位中的关元穴在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生穴位五:风池穴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生穴位六:中脘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养生穴位七: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养生穴位八:合谷穴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养生穴位九: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养生穴位十:阳陵泉穴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按什么穴位可以清醒1、按风池穴可以清醒
风池穴位于颈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相平。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按摩它除可提神外,还能缓解眼睛疲劳,特别对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或长时间伏案的人,效果更好。
保持身体正直,两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按揉穴位1分钟,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反复5次。
2、按百会穴可以清醒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的最高点,按摩这里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叠按于穴位,缓缓用力,有酸胀感为宜,持续30秒;同时可做轻柔缓和的环形按揉,反复5次。
3、按太阳穴可以清醒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摩此处不仅提神还可缓解头痛。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缓和地环形转动,持续30秒。
4、按中冲穴可以清醒
中医认为,此穴对疼痛较为敏感。人们若在困倦时揉捏此穴,能起到醒脑提神的功效。
方法 :先用左手揉捏右手的中冲穴1分钟,再用右手揉捏左手的中冲穴1分钟,然后比较一下两只手的疼痛感。哪一只手的疼痛感较明显,就再揉捏那只手的中冲穴(哪只手中冲穴的疼痛感明显,说明这一侧的肢体较疲劳),直到双手的疼痛感相等时停止揉捏。
点击下页查看>>>按摩20个穴位可防疾病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是大部分的人都哟听过的一个穴位,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常按足三里也有很多好处,以下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1足三里是中医概念所指的一处重要穴位,位于足阳明胃经,左右腿各一个。足三里的位置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三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取穴的时候,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胫骨外侧边缘向旁量1横指(中指),就是足三里穴。
1、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在小腿的前外侧,胫骨与腓骨之间,犊鼻穴下方三寸的位置。犊鼻穴也就是外膝眼的中心处。如果要找到足三里,就要知道外膝眼的位置。顺着自己膝盖前正中线往下摸,可以摸到髌韧带,髌韧带的两侧有两个凹陷的地方,内侧的凹陷叫做内膝眼,外侧的凹陷就叫做外膝眼。
2、取穴方法
(1)找到外膝眼后,用自己的手掌往下量四横指,胫骨外侧边沿就是足三里穴,按压有酸胀感。所谓四横指就是除掉大拇指外,用其它四指并拢。然后进行测量,即为同身寸的三寸。
(2)取坐位,膝关节呈90度,用手掌心按住同侧的膝盖顶部,五指自然朝下。定好中指指尖的位置,往外侧一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3)取站位,腿要绷直,弯腰,用同侧手的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除了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头垂直向下,中指指尖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
3、足三里的功效与作用
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等功效,常用于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肠虚弱、腹泻、便秘、急慢性胃肠炎、肥胖等问题。由于足三里有出色的养生功效,民间素有“每天按摩足三里,胜吃一只老母鸡”的说法。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2足三里简介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足三里的功效与作用
足三里穴是保健大穴,已经深入人心!今天上午门诊来一奶奶89岁,精神不错,步履稳健,只是诉牙疼。
张嘴一看,满口牙齿,整整齐齐!
满屋病人及家属均在唏嘘老奶奶身子骨硬朗。
扎针止痛后,都禁不住向老奶奶取健康经!
“30多年前,我50几岁,闹胃病,村里有个老教师帮我扎了足三里穴,从那以后,我按照老师说的`,自己采艾叶,卷成艾条,每天灸足三里,后来我胃病没了。
可是,灸足三里已经成习惯了。
现在孩子孝顺,我也不用自己采艾叶了,孩子们每年给买现成的艾条,我每天坚持灸足三里,浑身有劲儿,基本没闹过毛病,没给孩子找过麻烦!”
下面我们来揭开足三里的神秘面纱!
足三里又名,下陵穴,胃管穴,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
一、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
三里,指穴内物质作用的范围。
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通常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足三里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
二、下陵。
下,下部。
陵,土丘也。
指本穴为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沉积之处。
沉积后堆积如土丘。
三、胃管。
胃,土也。
管,管道也。
胃管名意指本穴为脾土微粒运送的通道。
四、胃经合穴。
因胃经自厉兑穴起,足三里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气皆汇合于此,故为胃经合穴。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气血的主要变化是地部经水气化于天,变为天部经气,物质的运动,只有土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脾属土,故本穴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因为足阳明经多气多血,足三里穴又是胃经的合穴,所以他的功能强大,治疗范围广泛。
消化系统疾病,恶心呕吐、呃逆反酸、腹痛拉肚、便秘调理都是他的强项;神经系统疾病,“治萎独取阳明”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的调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脊柱相关疾病、脊髓损伤等都会得到更多气血的濡养,以促功能恢复;更年期的调理,膝关节病,下肢疼痛、麻木等等都有可喜疗效;
而且足三里穴保健、强壮功能强大,羡慕开头的奶奶,那就一起做起来。
灸足三里,走起!
足三里的作用
足三里能有些够治疗胃部的疾病的作用,腹胀、腹痛通过艾灸足三里都可以得到缓解。建议患者应当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能够有效的缓解症状。同时还是要注意适当的多锻炼一下身体。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3常按足三里比吃老母鸡还管用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
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