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在现代医学中中风后遗症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种,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
2、哪些人易得中风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肥胖,无症状型颈动脉狭窄,父母有类似病史者,等
3、中风的先兆症状
临床所见,大部分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预兆,比如:
(1) 眩晕,心悸
(2) 莫名其妙的舌头僵硬,说话不利索
(3) 指端或肢体局部麻木,或行动不听使唤,比如手里的东西会突然掉地等
如果您具备以上九条“易得”因素当中的一项或几项,又出现上述症状,那一定要高度警惕了,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此时处理得当还是可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4、中风后还能站起来
很多中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持有悲观失望的态度,非常不能接受自己一下子变成瘫痪,特别是伴有失语的患者。“情绪中风”也随之而来,或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这对病情相当不利。其实,中风后如果治疗得当及时,使髋、膝、踝、肩、肘、腕各个主要关节能恢复运动功能。再加患者能认真配合做功能锻炼,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
5、专家的建议——针灸疗法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方法
针灸对中风偏瘫的治疗历经几千年临床实践的考验而一直传承至今,在针灸科病房见到最多的病种也是中风偏瘫,目前WHO已向世界宣布把中风后遗症列为针灸的最主要适应证之一。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一般是越早越好。
中风的病因和诱因
中风的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都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等疾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动脉粥样硬化是中风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风患者患有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高血压是中风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应,脑出血患者93%有高血压病史。3、脑血管先天性异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常见原因。4、心脏病,如:心内膜炎,有可能产生复壁血栓;心动过缓则可能引起脑供血不足。5、代谢病中糖尿病与中风关系最密切,有30-40%中风患者患有糖尿病。
中风的发病方式呈现急性、突发性,但病理过程则多是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而发生了中风,中风的诱因大致有: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床等体位改变。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5、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血粘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妥。
中风会不会康复?康复需时多久?
部分康复是常见的,但完全复原比较少见。中风后,可能会有以下四种情况出现:
(1) 中风发生时受严重损坏的细胞死亡,永不复原;
(2) 由于脑部肿胀而部分受损的脑细胞在肿胀消退后复原,重新工作。这一程序通常在中风后最初几个星期出现;
(3) 其他未受中风影响的脑细胞逐渐取代死去细胞的功能。不过,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有限的。
(4) 病人学习和适用新生活方式,克服中风后失去的功能。 大部分康复情况会很快在中风发生后最初六个月内出现。之后就会停滞不前,并且逐渐消失。
故此,病人不应不切实际地寄望,继续存万一的希望。最重要的适应是,虽经中风,病人生活上仍有若干程度的满足、独立和自得。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
脑血管病后遗症的药物治疗,其目的是帮助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智力减退等在内的后遗症的恢复,是康复治疗的一种手段。
除了有关改善大脑代谢药物、活血化淤中草药以外,根据病情程度尚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维生素类药物,可能有利于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的有维生素C,维生索B1、B6、维生素E等。一种名为C—H3的维生素H3(普鲁卡因)的复方胶囊剂,经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医学会的研究和三年临床观察,对脑血管病后遗症病人的肢体恢复功能,精神,食欲,睡眠等都有改善作用。
上述药物都属于辅助用药,可根据病情选择使用。脑血、管病后遗症病人如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都应使用药物控制,如有便秘也可使用一些缓泻剂,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等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迄今为止,脑血管病后遗症尚无特殊的药物治疗,炊在用药时应避免滥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卒中在中医属中风病范畴,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謇不语或失语、口舌歪斜为主要症状,起病急,变化快,是较为危重的疾病。
近年来,带领针灸科各级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历代针灸治疗中风病的经验及文献,总结出头针、体针相结合的针刺方法——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效果满意。
我院针灸科用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及各种兼症、后遗症,均取得较好疗效,较单纯用中西药物或传统针刺方法,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是获得天津市卫生局与天津市教委多项课题支持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一种疗法,经过十余年临床实践,其治疗缺血性中风显效率达85%,并被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中医方案研究」列为主要治疗方法加以研究、应用和推广。
调神通络针刺法的具体方法
取穴方法:头针是在2个头部腧穴(百会和承灵)的基础上,引出的4条治疗线。其中第一条为顶中线(百会向前至前顶);第二条为顶斜1线(百会前斜下45度,长1.5寸),前两条治疗线,均具有调理神明,疏通经络(下肢),平肝潜阳,益气升阳的作用;第三条为顶旁线(距顶中线2.25寸,承灵穴与正营穴连线);第四条为顶斜2线(承灵前外斜下45度,长1.5寸),后两条治疗线,均具有调理神明,疏通经络(上肢)的作用。
体针为双侧的风池,患肢一侧的外关、曲池、臂臑、涌泉、足三里、四强,风池开闭醒神以治其本;臂臑、曲池、外关祛风通络,通利关节,疏通患部经络气血;足三里通血脉、复神明;涌泉通络、回阳。以上是「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主穴。
我们针对中风病的兼证,也采用了头针、体针相结台的针刺方法,应用主穴的治疗,并随症加减。其中,兼有语言障碍者,头针取额中线(神庭向正前下方1寸),具有治疗五官疾患的作用;体针取上廉泉、哑门。兼有吞咽障碍者,头针取额中线,具有治疗五官疾患的作用;体针取金津、玉液、翳风、照海、通里,均为双侧。兼有中枢性面瘫及感觉异常者,头针取颞前线(悬厘至颔厌),具有疏通面颊经气的作用;体针取面部患侧的下关、地仓。兼有眩晕者,采用三种取穴方法:第一种,头针取顶中线(百会向前至前顶),具有平肝潜阳、益气升阳的作用(治疗血压高或低而致的眩晕);第二种,头针取枕下旁线(玉枕向下至天拄)取双侧,具有平肝息风、止眩的作用(治疗颈性、小脑性眩晕);第三种,头针取颞后线(曲鬓至率谷)取双侧,具有开窍、止眩的作用(治疗耳源性眩晕),体针均取双侧太冲透涌泉、丘墟透照海。
操作方法:头针,进针方向自上而下(或外斜下)、自后向前(或向外斜前)沿皮刺;均采用提插手法,进针时幅度小,行针时提插幅度要大,每穴行针时间30秒,行针时可两针同时操作;头针应边行针边嘱患者尽量活动相应部位,以达「动守神」的目的;每日两次针刺治疗,规定上午针刺病灶侧,下午针刺病灶对侧;上午针刺的头针,可留针至下午针刺之前起针,下午针刺的头针,留针时间为30分钟;注意,长时间留针,只适用于头针及能接受此法的患者。体针,针刺得气后,进针采用提插、捻转的手法,每穴行针时间为15秒,留针时间为30分钟,上午、下午两次针刺,采用相同的腧穴及操作方法。门诊患者每日针刺治疗1次,病灶侧及对侧头针可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交替,隔天使用。
调神通络针刺法的主要机理
「调神通络」理论是根据中医整体观念中形神兼顾的思路而提出的,把中风病分为「神病」和「形病」两个层次,在治疗上既「治形」又「治神」,「治神」为关键。「调神」能使神机运转,从而使人体脏腑经络等形体功能有所主宰;「通络」则指在调神的基础上,疏通脑络及肢体经络系统,使经脉气血运行通畅,促进疾病的好转,「调神」和「通络」在治疗中风病过程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组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该理论具体体现在穴位的选择、针刺的手法及患者的配合。
「调神通络针刺法」所根据的中风病病机特点为:脑络瘀阻,神明不调。《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上」即指脑腑。后代医家张锡纯也有「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过,而血之上注于脑者,亦因之太过,致充塞血管累及神经」而致中风偏瘫之说。中风乃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逆乱于上,脑络痹阻或血溢于脑,致气滞血瘀,脑络瘀阻,神明不调。脑主元神,神明不调则可致经脉气血的升降平衡失调,导致偏瘫。如脑络瘀阻严重者,则可致神明难以恢复则神昏。
根据「调神通络法」的原则,在处方上,为头部和肢体腧穴相结合,取头部穴,属近端取穴;取肢体穴,属循经取穴。因为此类疾病病位在脑,病及经脉、经筋与诸多脏腑,故宜近取头部腧穴。其中顶中线、顶斜1线均具有调理神明、疏通下肢经脉的作用,而顶中线同时具有平肝潜阳、益气的作用,二者共用,进一步加强了功效;同样,顶旁线、顶斜2线均能调理神明、疏通上肢经脉。体穴的取法乃多年摸索总结出的治疗中风病有效组穴方法,且认为该组穴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
「调神通络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疗效确切,为针刺治疗中风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证实该针法能够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疏通气血,调神通络。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全身状况,调节大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加快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促进脑神经细胞的修复。其中头针对于中风病的治疗作用已得到公认,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二:一是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即《素问·脉要精微论》述:「头为精明之府,头为诸阳之会」,六阴经中除手少阴、足厥阴两经直接循行于头面之外,其余也通过经别和头面紧密联系;二是头穴线的确定,依据的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在头皮的投影。
针灸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取穴,辨证准确,取穴合理,在临床治疗中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而针灸取穴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介绍临床取穴思路十六种,仅供参考。
1、局部取穴与以痛为俞
顾名思义,就是在病变局部取穴,可以取病变局部的经穴、奇穴或阿是穴。本法也是临床运用最多、最广的方法,如巓顶痛取百会,额头痛取印堂,耳鸣取耳前三穴,腰痛取肾俞等均属此类。很多人粗学针灸,只会取阿是穴治疗,虽亦有效,但终需进一步学习提高,才能有所成就。
2、循经取穴
指沿着病变所处的经脉取穴,即所谓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掌握循经取穴必须首先要熟练掌握十四经脉循行及经穴,一般同时取所在经脉的局部及远端穴位,远近相配取穴。循经取穴是临床最常用的取穴方法之一,易于掌握,收效甚佳。如胃痛取足三里、下牙痛取合谷、上牙痛取内庭等。
3、五输穴取穴
4、其它特定穴法
特定穴除五输穴外,还有原、络、郄、募、背俞、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等。临床上这十种特定穴也非常实用,往往收效甚佳,各种特定穴之间也可以配合应用,如原络配穴法,俞募配穴法等,如头痛针合谷配列缺,即是原络配穴法。《医宗金鉴》的《针灸心法要诀》非常重视原络配穴法、八脉交会穴以及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等,掌握了上述配穴法之后,在理解《针灸心法要诀》就容易多了。
5、巨刺法取穴
即左有病取右、右有病取左,交叉取穴。如右偏头痛,取左足临泣,再如偏瘫及面瘫的早期也可用此法。本人临床喜欢用此法,即时效果较好,但仍要配合其它取穴方法应用才能维持疗效。推而广之,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明晓其义,临证灵变,不用拘泥于巨刺之左右交叉。内经的缪刺之法,左病治右,右病刺血,刺其血络,也属此类取穴法,大家要善于总结。
6、刺络放血法
刺络放血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醒神开窍等治法中应用极广,本人的导师也经常应用刺络法。刺络放血法的穴位选择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病变局部刺络放血,如红眼病、目痛可以太阳穴刺络放血。二是循经远端刺络放血,如面部痤疮可以在曲池刺络放血。三是上面提到的缪刺之法,对侧刺络放血,如中风偏瘫,可以在对侧小腿足阳明部位寻找充血的血络放血。刺络放血法适用于久病难治性疾病以及各种急症、神志病、火热病症,此法往往收效较快。本人尝试红眼病刺耳尖放血、中风急救刺十宣放血、腰痛刺养老、委中放血等等效果都非常好。但刺络放血法不要滥用,尤其是血虚气弱之人,放血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
7、全息取穴法
全息对应在全身非常多见,临床应用也五花八门,但一般不外乎以下几个层次,一是以肚脐和命门为中心的整体全息对应。如左上肢对应右下肢,肩对应髋,膝对应肘等。二是以肘及膝为中心的各自太极转换对应,如上臂对应大腿,手对应足等,也可以反向对应,上臂对应小腿,手对应髋。三是以腕与踝为中心的各自太极转换对应,如手指对应足趾等。一般左右对应仍以脐或命门为中心,如左腰痛,则对应右侧腰部。前后对应则病在前取其后、病在后取其前。如胸乳痛取天宗,腰痛针下腹等。
现行的各种微针疗法则是身体局部的全息对应疗法,例如头皮针、面针、耳针、鼻针、眼针、舌针、背针、腹针、脐针、掌针、第二掌骨全息、手全息、足底全息等等。个人体会(仅代表个人观点勿喷)全息取穴往往可取速效,但长期疗效往往难以维系,长效治病还须经穴辨证实治。
8、表里经取穴法以及上下经取穴法
表里经取穴法即病在阳经,取与之相表里的阴经;病在阴经,取与之相表里的阳经。如腰痛在足太阳经,可取肾经的太溪穴。上下经取穴法即病在此病,针经脉循行顺序中上位或下位经脉。如胃痛取胃经下位脾经的公孙穴;肾虚耳鸣取肾经上位膀胱经经的昆仑穴。我们常用的后溪治腰痛,就是小肠经与膀胱经上下位循行关系;外关治偏头痛,也是胆经位于三焦经下位的原理。本取穴法本人在临床应用也颇多,常常与其他取穴方法结合运用。
9、辨证取穴法
即按照四诊八纲辨证方法取穴。总的原则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泻则多用针或放血、拔罐,补则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如胃火牙痛当泻胃经荥穴,肾虚牙痛则补肾经原穴太溪穴,中焦有湿取中脘,风证取风池、风府,阳虚补命门之火,寒痹灸肾俞,气血不足的网球肘取足阳明经原穴冲阳等。
10、奇穴
包括常见的传统奇穴以及董氏奇穴,《医宗金鉴》的《针灸心法要诀》中也非常重视奇穴的临床应用。我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十四经取穴与奇穴配合使用,往往出奇制胜,如安神取印堂,头痛取三叉三和大白,落枕取承浆和重子,腱鞘炎取五虎,大小骨空治烂眼等都可速效。前几年董氏奇穴颇为盛行,穴法颇有深意,宗于《内经》而异与传统针灸,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应用一下。
11、体应取穴法
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皮治皮,以肉治肉,以脉治脉。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以骨治肾,以筋治肝,以皮治肺,以肉治脾,以脉治心。本人在应用中非常重视浅刺皮部以治皮肤病,贴骨进针,可治骨痹;合谷刺治筋肉之痹等,在临床上观察发现,跟不重视深浅刺,一味求深刺求针感的治疗方法相比,病程往往缩短不少。
12、经验穴法
有不少针灸临床家都总结有一些临床经验效穴,往往各家各有不同,类似奇穴,又不完全属于奇穴,可以认为是经验穴。如我的母亲教我的推按三角肌止点周围治疗急性咽痛,跟高维斌老师学的供血穴治疗延髓麻痹,这些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临床疗效也甚好,再如手三里外半寸治扭伤,大椎与大杼之中点治咳嗽等等,大家在学习中可以慢慢积累总结。
13、安神取穴法
理论源自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本人导师常常应用,针对各种疼痛,取心经或安神诸穴如内关、神门、大陵、百会、神庭等,往往相较于单纯应用其它取穴法,效果更好。本人在应用中推而广之,针对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加上安神诸穴治疗,往往效果更佳,大家临证中也可以尝试一下。
14、脏腑别通理论取穴法
传统中医另有一套脏腑别通理论,认为肺与膀胱相通,肝与大肠相通,心与胆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胃与心包相通。按此理论取穴亦有疗效。如内关治胃病,中渚止肾痛等,大家仔细体会发现董氏奇穴对此发挥颇多,大家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15、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取穴法
这些都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颇有深意,当努力掌握。学时间医学,需精通天文、周易等,精通天地自然变化规律。其理奥而义微,可缓缓图之。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妄加评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慢慢学习掌握。
16、八字法对应及现代针具针法的发展
八字法包括阴阳、相对、平衡、反应四法,此法由当代名老中医李柏松先生首创,也非常实用。此法通过“定位”规律和“以针刺为主的反击方法”,可以瞬间达到消退各种病痛的目的,如腰痛取锁骨下,乳房病取髂骨上,足背痛取对侧手背,在四法的指导下,掌握肌体的各种疾病并了解在各个部位所发生的原因与治疗的方法。
随着现代解剖学以及组织外科学与针灸学的结合,近代医家发明了许多不同的针具和针法,比如小针刀、微针刀、针灸刀、浮针、新九针、刃针、小宽针、铍针、松针、微型外科手术带刃针具等,这些针具应用部位多不拘泥于穴位,而是按照解剖部位选择治疗点,在治疗一些筋肉关节疾病效果也不错。近几年又有水针刀、注射针刀、激光针刀等派生出来,本人没有应用过,不敢妄加评论,从资料来看也有不错的临床疗效。上述针法由针变刃变刀,与传统常规针灸针大有不同,理论也多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感兴趣的可以学习应用一下。针灸属于中医之大道,扎几针往往并不难,但全面掌握针灸技法并非易事。
病情分析:
你好,你描述的情况很可能是气虚血瘀引起的,偏瘫病人可以采取理疗的方式促进四肢功能的恢复,可以选择加气海,膻中,公孙,血海,膈俞等穴位,针灸在家是不容易操作的。
意见建议:
建议你到就近医院针灸理疗科就诊,可以到医院针灸配合按摩一起来治疗。感谢你的问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