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哪所大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生专业师资最强?本人欲从事中学生教育心理研究,渴望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

国内哪所大学的教育心理学研究生专业师资最强?本人欲从事中学生教育心理研究,渴望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第1张

鸟瞰心理府一个学年眨眼就要过去了,“心理学府”在本学年的这一期院刊中,给大家送上一份大餐--中国最有名的7所心理学院系的对比介绍。希望能给大家保研、考研乃至将来的就业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德高身正,百年树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专业特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见长北师大心理学院是中国高校成立的第一所心理学院,拥有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3个博士点以及多个专用实验室。

「师资科研」教学规模和质量名列前茅在北师大心理学院的教师队伍中,既有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张厚璨、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著名认知心理学专家彭聃龄等老一辈著名学者,更有一大批像舒华、董奇、申继亮等治学严谨、成果丰硕的知名中青年专家。教育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伍新春,博学多才,带教育心理学和咨询两个方向的研究生。刘儒德很年轻,但是在信息技术与教学心理学方面建树颇丰;刘翔平的研究兴趣在于学习障碍;姚梅林的研究方向是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学习规律;芦咏莉的研究方向是合作学习、教师职业发展,注重实践;王建平则主要从健康和临床心理学角度对艾滋病、进食障碍、PTSD等疾病,以及儿童青少年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研究,报考他的学生最好有医学专业背景。

「招生信息」2007年北师大心理学院计划招收研究生75人,其中基础心理学方向11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50人,应用心理学方向14人。据伍新春副院长介绍,近几年心理学院每年录取70~80人,报名人数在1200~1500人之间,复试比例是15:1

「综合评价」国内高校心理系的佼佼者北师大心理学院在高校心理系中应该是佼佼者,常年排名第一的地位也明确地反映了这一点。相比于北大心理系,北师大心理学院的科研风格更加偏向理论,也更接近心理学的内核,活力非凡,不愧为中国心理学界领军的一面大旗。

文采风华,光耀未名--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专业特色」生理心理学国内领先北京大学的生理心理学和基础心理学为教育部重点学科,认知神经科学、生理心理学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能以灵长类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机构。

「师资科研」师资力量雄厚,注重学术交流该系近20年来发表的SCI论文数居国内高校心理学系之首,师资力量雄厚:苏彦捷老师长期从事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沈政、周晓林和刚刚从加拿大归国的李量教授在认知神经心理方面有专攻;韩世辉老师在视神经、注意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方面研究较多;谢小非老师主要研究风险认知与决策、组织行为;朱滢老师在记忆和意识方面很有研究;王登峰老师在人格心理学方面做得非常不错,提出了著名的大七人格理论;另外钱铭怡老师在心理治疗、羞耻感、社交焦虑、进食障碍等应用领域颇有建树;王垒老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及应用。

「招生信息」北大心理学系2006年共有609人报考,最终录取46人,录取比例为755%。硕士生90%以上的学生会获得奖学金,最低的三等奖资金为1万元/年,完全可以此缴纳当年学费。2007年参加统考招收的学生人数为:基础心理学18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名、应用心理学44名,招生总数中含校本部30人(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者21人),深圳研究生院35人,其中拟推免比例为20%~50%。复试比例为150%左右。

「综合评价」国内同行中的实力派元老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无愧为国内同行中的实力派元老,无论从科研水平、师资力量还是学生素质上讲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从北大毕业的学子素质普遍较高,这除了得益于心理系良好的学术环境外,也有赖于北大整体的人文气氛,身在其中自然会从诸多方面受益。

格物明德,学术权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专业特色」侧重自然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研究机构,中国心理学会的挂靠单位。中科院心理所侧重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事心理过程、规律、生理机制和有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的研究。

「师资科研」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撑系统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中科院心理所具有优良的科学传统和学术氛围,并有良好的实验设备和信息技术支撑系统。心理所的图书馆是全国心理学文献的中心,资料齐全、馆藏丰富。主办刊物有《心理学报》与《心理科学进展》,其中《心理学报》为国内心理学最权威的学术刊物,是唯一被SCI检索收录的两本中文心理学刊物之一。

「招生信息」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2007年不参加全国统考,共招生39人,其中基础心理学2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人,应用心理学10人,认知神经科学8人,医学心理学6人,行为遗传学3人(硕博连读)。

「综合评价」毕业生出国深造机会多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科研水平及人才资源也许和北大不相上下,甚至更高。但考虑到心理所是一个纯粹的科研机构,与普通大学不同,人文气氛并没有那么浓厚。而且地处偏远郊区,给人以不问世事、潜心研究的感觉。比较适合有志于从事心理学科研,性格沉稳严谨、心智坚毅的学子。在中国科学院读研,毕业后无论继续读博还是出国深造都十分合宜,机会也多。

十里洋场,丽娃璀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专业特色」认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国内领先华东师大心理系是我国最早发展的5个心理学基地之一,代表着我国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的较高水平,尤其在认知、发展和教育心理学领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师资科研」学术气氛浓厚,汇集学界翘楚华师大心理系学术气氛浓厚,拥有一批学识渊博、作风严谨的专家教授,其中很多都是本研究领域的翘楚。学术带头人杨治良教授担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心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在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尤其是内隐记忆领域的研究方面享有盛誉。张卫东教授,研究领域为生物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梁宁建老师,多年来致力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郭秀艳、乐靖鸿老师在实验心理学领域也做出了突出成就。

发展心理学方向上,李其维老师在儿童认知发展学说,特别是皮亚杰学说的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吴庆麟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专家,在学习心理学、认知教学心理学、专长心理学方面有广泛研究。

应用心理学方向上,有专攻临床心理学、精神分析及心理咨询和诊断技术,获日本教育学博士美国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徐光兴教授;研究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整合的刘永芳教授;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在女性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方面获得较高声望的耿文秀教授;创作《心理画外音》、《跨文化企业管理心理学》等畅销书的严文化副教授等学者。

「招生信息」2007年招收基础心理学19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7名,应用心理学28名,2006年录取分数线为325分。

「综合评价」良好的就业前景虽然华东师范大学的传统强势学科较多偏重于基础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方向,但其应用心理学实力近年来增长很快,从这里毕业的研究生,较多从事公务员、任教或到企业任职的工作,出路普遍不错。

群雄并聚,求是创新--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

「专业特色」工业及工程心理学见长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是四校合并后由原杭州大学心理学系更名而来,以应用心理学中的工业及工程心理学方向见长,相对较为偏向理工科。其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建有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主要研究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人机系统设计、智能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等。

「师资科研」连续20年承担国防科研项目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国际合作课题20余项,在航空工程心理学领域中连续20年承担国防科研项目,在人机交互领域中连续10年承担863计划项目。

「招生信息」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2007年招收41人,不参加统考,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基础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与统计。

「综合评价」心理学研究偏向理工类浙大的心理学研究较偏向理工类方向,要求学生有很高的数理逻辑基础与计算机、数学统计能力,比较适合于本科学习理工科的同学跨专业考取。浙大地处美丽的西子湖畔,风景宜人、环境优越。长三角地区近几年经济突飞猛进,毕业生既可以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发展,也可以凭着自身过硬的学术实力和知识素养出国深造。

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中山大学心理学系

「专业特色」认知神经科学是专业特色中山大学心理学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部分主干课程聘请境外教师,用英文教材或采用全英文授课。认知神经科学和文化心理学研究是中大的两大专业特色。

「师资科研」心理学实验室设施完善中大的心理学实验室设施完善。杨中芳教授是蜚声港、台、大陆及国际心理学界的心理学家,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学,尤其是能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进行研究。高定国老师的研究兴趣在于知觉、记忆和学习的认知和脑功能成像研究、认知与行为障碍研究、语言学习。

「招生信息」2007年中山大学心理系不参加全国统考,计划招生人数为基础心理学9人,应用心理学10人。从2007年开始,中大的基础心理学方向将主要招收5年制的硕博连读生,应用心理学方向研究生的学制维持2年不变。

「总体评价」带有医学院系的资源优势由于本身带有医学院系的资源优势,中山大学心理系较为偏向认识和医学方向。

《最强大脑》观后感5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最强大脑》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强大脑》观后感1

 “围棋”一词在沉默了很久一段时间后,因近日“机器围棋手”战胜围棋大师李世石一事重新跃入人们视野。人们迅速将关注点转移至“机器人终将代替人类”、“电脑强于人脑”这一类看似危机重重实则杞人忧天的话题上来。

 生发这类感慨与忧虑的原因,显然是在这盘棋中,人们只见输赢之结果而不见其他。围棋自古“悟道”、“求常”的内涵被抛弃干净,结果显得尤其重要而过程却一文不值。现象的背后,是时代不可避免地走向简单化、表面化的事实,鲜有人深究事物之内涵,浮躁而功利的风气让真正的人类也在时代中成了“机器人”。

 古人云:“好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亦有苏轼“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能不胜”与“败亦可喜”的气节,情怀,雅量,乃是棋局中至为可贵如今却为人们无视的。不仅围棋,竞技色彩让现代许多的事物皆失其本色而变得功利无趣。德国一所学校曾为鼓励孩子读书举办比赛,一个月内读书最多者赢得奖品。一个中国孩子超额完成任务,提前汇报“战果”,却得到组委会这样的回应:“奖品可以给你,但你必须退出比赛,因为你扭曲了比赛的初衷。”这位为得奖品而读书的孩子,是时代大部分人的缩影,是功利心、胜负心的三棱镜,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若要回答人们的担忧,前提是清楚人之所以为人,重在情怀修养,重在“心”而不在“脑”,重在于棋局中悟道而不在局局必胜的能力。快节奏、简单化、流于表面与结果的时代大潮将人们裹挟,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在迅速发展的现代,我们固然需要飞机、网络,却万万不可丢失翻山越岭的勇气,亲笔写信的雅趣,以及愿意输掉一盘棋却收获人格滋养与审美能力的气量。

 机器人只论策略、步骤,结果,胜负,而人却有智慧、情感、状态、习得。抛开胜负,围棋与人生的内涵才得以一点点在面前铺开。你对世界越功利,世界便对你越神秘。越是简单计较输赢胜负,越错过那些可贵的“不简单”,错过人生而为人的原因,即使最终费尽心力赢得棋局,也会将情怀输得一干二净,甚至变成了棋盘对面的“无心”的那个机器人。

《最强大脑》观后感2

 几年前,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等火了;随后,歌唱类节目《中国好声音》等也火了;近期,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也火了一把。最近,江苏卫视全力打造了一款科学类节目《最强大脑》。节目组很早就与国内心理学和脑科学界的专家学者取得了联系,包括北师大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的刘嘉教授和毕彦超姐姐,最终参加录制的是来自北大心理学系的魏坤琳“大叔”。

 节目组之所以找到了这三位教授,我想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他们都有着让人艳羡的学历。刘嘉教授是MIT的博士,做面孔识别出身,是国内最开始从事脑科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毕彦超教授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做语言出身,师从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舒华教授;魏坤琳教授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博士,主要从事运动康复工作。其次,他们有一颗真正热爱科学和研究的心。这些老师对科学的态度是严肃的,感情是深厚的。从他们的学术报告和讲课中可以看出那份对科学和研究的热爱,那种兴奋、激动不已是发自内心的。都说现在国内的学术和科研圈子缺少真正热爱科研的人,我想这些老师就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再次,他们都是有趣的研究者。在大多数人眼里,科学达人或者学霸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但是,这三位老师都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他们的课堂生动有趣,总是能够赢得学生的阵阵笑声。刘嘉老师擅长将枯燥、复杂的大道理转化成简单、有意思的小故事;毕彦超老师的聪明、快语速;魏坤琳老师的帅和萌都让他们征服了大多数学生。我想,只有能够征服学生的老师才能更好的征服观众吧。最后,他们都热衷于用科学造福人类。毕老师做的盲人、聋人和阅读障碍等特殊群体的研究;魏老师做的帮病人康复的游戏,为糖尿病足定制的鞋垫和“知道你怎么想”的假肢等都是让科学造福人类的具体举措。

《最强大脑》观后感3

 那是一场场智力与实力的比拼,一回回实力与毅力的较量,一次次不可能与不现实的决胜,一番番变态与封魔的决杀。这就是《最强大脑》留给我的印象,既神秘又炫酷,既刺激又凶险,既骄傲又自豪,既养眼又提神,既自卑又慨叹。

 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从来都不缺复杂、高级、恐怖、变态的比赛项目,自然而然,这个平台上也从来都不缺来自世界各地的有能力,有实力,有智力的悍将与天才。而正是因为有这样豪华顶尖的阵容,有这样激动人心的比赛,有这些旗鼓相当的对手,《最强大脑》这一大型综艺节目才变得更加引人注目,更加夺人眼球,更加风靡全国。

 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直以来,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从来都不缺文韬武略之人,而在这些风流人物的行列之中,那些个少年英雄更是比比皆是,让人无可比肩、自叹不如。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杨英豪就是这样一个伟大又出色,卓越又顶尖的少年英雄。

 有人说一个人的名字与个人气质是相称的,我以前从来都不信,但是当杨英豪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对这句话的质疑也就随风而逝了。在我看来,英豪这个人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是那样的英俊潇洒,那样的豪情万丈,叫人打心底里喜欢,也打心底里佩服。正如主持人所言,英豪就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天才,他总是能临危受命,用沉稳与淡定,用志气与勇气,用智慧与实力,给予我们无限的惊喜与惊讶,给予我们无限的可能与希望,所以他值得我们钦佩,值得我们赞扬。

 当然,除了杨英豪之外,《最强大脑》的舞台上还有很多很多不可思议的出色人物值得我们去敬仰,去学习,去模仿,去记忆,去回忆。总而言之,从开播的那一刻起,《最强大脑》就一直肩负着传递正能量的重任,在这个节目中,像杨英豪这样的有智青年不仅在当下引起了天才学霸,少年英雄,优智偶像的热潮,而且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场关于梦想,关于竞技,关于热血,关于热情,关于青春,关于智慧,关于希望,关于能力,关于独立,关于国家未来的视觉盛宴和情感体验。

 所以我们说,《最强大脑》是一档有趣味,有价值,有意义的价目,他值得我们推崇,值得我们宣扬,值得我们追捧。

《最强大脑》观后感4

 本来就非常期待这档节目,因为是我以为很聪明的宁财神策划的。可是听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难免担心会上演一群学霸争霸的戏码,毕竟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看到第一期第一个大脑时,还是很开心的,因为那位郑先生用我不能思议的能力看出了变态魔方墙的差别,我喜欢这样的天才,因为我觉得在我的认知范围里这样的才能无从复制。

 后来也出现了不少强人,让我觉得此节目做的还真的不是什么智力大奖赛之类的,中国之大,本应有这许多奇人异事的。可是最近连看几期至中意对抗,我是有点看不下去了。先是看到了一个很没风度的大叔,被别人挑战就很不服气,激动的话也说不利索……然后竟然他的儿子也来了,VCR看了,就是一个很怕输的爸爸跟被爸爸管的死死的小孩,这样的小孩即使在竞技中表现地再出色,我也不会觉得他就是天才了,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意见,因为他的人生除了要赢比赛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看到中意对抗的比赛就在对比下更明显了。意大利小朋友无比从容,看到对方以为自己输了崩溃疾哭的时候,他也因为担心对方而哭了,可是最后得知还是对方赢了的时候,他也没有很沮丧或者要撒气的行为。

 太typical了好不好。虽然也许我倒退到12岁,也会是一样的心理素质做着同样输不起的事,可我依旧想要评论这样的教育方式。为什么意大利的小孩子是那么的潇洒,每天有自己运动玩耍的时间,胜不骄败不馁;而中国的小孩子,在被讨论了这么多年之后,还是这个样子,什么都要以目的为导向,知道自己赢不了了就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想到自己也是个妈妈,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不是这个样子。虽然他现在还小,我貌似可以置身事外的说些轻松话,但至少在这刻我是这么想的:我希望我的孩子健康快乐。

 他也许以后成绩一般,长相普通,但我希望他能跟着自己的节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把他们做好以得到自信。我不会强迫他没日没夜地参加补习班,我会给他时间去接触外面的世界,结交同样开心的朋友,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所以我也要留下此文时时提醒自己,给孩子他该有的空间,让他成为他适合的有用的人。

《最强大脑》观后感5

 科学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想不到,没有科学做不到。我今晚观看了一部激动人心、展现人类智慧的电视栏目:《最强大脑》。

 这期节目主要讲了三个内容:第一个是让挑战者们通过观看老照片里面的一个地方,然后再从许多新的照片中挑出包含那个地方的照片,并在新照片上圈出来; 第二个是从现场40位上台的姑娘中任选一位姑娘,然后让挑战者从现场40张姑娘们小时候与父母的合影照片中选出这位姑娘小时候与父母的合影照片;第三个是从20封旧家书、700多个字中,仅根据家书封面上的字体,找出这封家书里所有的字,把旧家书重新复原。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内容,主持人说这个环节叫一字成书,要求就是上面介绍的内容。挑战者叫陈智强。只见他威风凛凛的走上台来,脸上充满了自信。根据规则要求,20封家书中原有的700多个字通过旋转后,每4个字重叠摆放在一起,组成232个碎片,摆放在碎片墙上。嘉宾从20封家书中任意挑选一封家书,要求挑战者根据家书封面的字体,把家书还原。挑战者仅凭眼睛观察,把232个碎片逐一拆分开来,再经过大脑进行旋转、比对,从中选出和家书封面一样字体的字,最后拼成一份完整的家书。只听裁判一声“开始”,陈智勇就快步走向碎片墙,拿出碎片仔细查看,发现有家书的字体就拿着碎片到相应的地方写上汉字。由于需要仔细的观察,来回走动,不一会儿,他就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但是他仍然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仔细查看着每一个拼字碎片。只见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眉头紧皱,生怕自己的一点小失误而失去赢得比赛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陈智勇用他的汗水和智慧,加上自己的信心,终于取得了胜利,成功的选出了家书的所有字,拼成了完整的家书。当台上裁判宣布陈智勇挑战成功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如难做的数学题目、难理解的语文课文,或者是难以背诵的英语句子,我就有畏难而退的想法。通过观看《最强大脑》,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今后我一定要学习陈智勇那种坚持不懈、敢于拼搏的精神,争取在新的学期取得优异的成绩!

;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最强大脑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强大脑观后感1

 “围棋”一词在沉默了很久一段时间后,因近日“机器围棋手”战胜围棋大师李世石一事重新跃入人们视野。人们迅速将关注点转移至“机器人终将代替人类”、“电脑强于人脑”这一类看似危机重重实则杞人忧天的话题上来。

 生发这类感慨与忧虑的原因,显然是在这盘棋中,人们只见输赢之结果而不见其他。围棋自古“悟道”、“求常”的内涵被抛弃干净,结果显得尤其重要而过程却一文不值。现象的背后,是时代不可避免地走向简单化、表面化的事实,鲜有人深究事物之内涵,浮躁而功利的风气让真正的人类也在时代中成了“机器人”。

 古人云:“好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亦有苏轼“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能不胜”与“败亦可喜”的气节,情怀,雅量,乃是棋局中至为可贵如今却为人们无视的。不仅围棋,竞技色彩让现代许多的事物皆失其本色而变得功利无趣。德国一所学校曾为鼓励孩子读书举办比赛,一个月内读书最多者赢得奖品。一个中国孩子超额完成任务,提前汇报“战果”,却得到组委会这样的回应:“奖品可以给你,但你必须退出比赛,因为你扭曲了比赛的初衷。”这位为得奖品而读书的孩子,是时代大部分人的缩影,是功利心、胜负心的三棱镜,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若要回答人们的担忧,前提是清楚人之所以为人,重在情怀修养,重在“心”而不在“脑”,重在于棋局中悟道而不在局局必胜的能力。快节奏、简单化、流于表面与结果的时代大潮将人们裹挟,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在迅速发展的现代,我们固然需要飞机、网络,却万万不可丢失翻山越岭的勇气,亲笔写信的雅趣,以及愿意输掉一盘棋却收获人格滋养与审美能力的气量。

 机器人只论策略、步骤,结果,胜负,而人却有智慧、情感、状态、习得。抛开胜负,围棋与人生的内涵才得以一点点在面前铺开。你对世界越功利,世界便对你越神秘。越是简单计较输赢胜负,越错过那些可贵的“不简单”,错过人生而为人的原因,即使最终费尽心力赢得棋局,也会将情怀输得一干二净,甚至变成了棋盘对面的“无心”的那个机器人。

最强大脑观后感2

 几年前,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等火了;随后,歌唱类节目《 中国好声音》等也火了;近期,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也火了一把。最近,江苏卫视全力打造了一款科学类节目《最强大脑》。节目组很早就与国内心理学和脑科学界的 专家学者取得了联系,包括北师大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的刘嘉教授和毕彦超姐姐,最终参加录制的是来自北大心理学系的魏坤琳“大叔”。

 节目组之所以找到了这三位教授,我想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他们都有着让人艳羡的学历。刘嘉教授是MIT的博士,做面孔识别出身,是国内最开始从事脑科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毕彦超教授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做语言出身,师从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舒华教授;魏坤琳教授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博士,主要从事运动康复工作。其次,他们有一颗真正热爱科学和研究的心。这些老师对科学的态度是严肃的`,感情是深厚的。从他们的学术报告和讲课中可以看出那份对科学和研究的热爱,那种兴奋、激动不已是发自内心的。都说现在国内的学术和科研圈子缺少真正热爱科研的人,我想这些老师就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再次,他们都是有趣的研究者。在大多数人眼里,科学达人或者学霸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但是,这三位老师都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他们的课堂生动有趣,总是能够赢得学生的阵阵笑声。刘嘉老师擅长将枯燥、复杂的大道理转化成简单、有意思的小故事;毕彦超老师的聪明、快语速;魏坤琳老师的帅和萌都让他们征服了大多数学生。我想,只有能够征服学生的老师才能更好的征服观众吧。最后,他们都热衷于用科学造福人类。毕老师做的盲人、聋人和阅读障碍等特殊群体的研究;魏老师做的帮病人康复的游戏,为糖尿病足定制的鞋垫和“知道你怎么想”的假肢等都是让科学造福人类的具体举措。

最强大脑观后感3

 科学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想不到,没有科学做不到。我今晚观看了一部激动人心、展现人类智慧的电视栏目:《最强大脑》。

 这期节目主要讲了三个内容:第一个是让挑战者们通过观看老照片里面的一个地方,然后再从许多新的照片中挑出包含那个地方的照片,并在新照片上圈出来; 第二个是从现场40位上台的姑娘中任选一位姑娘,然后让挑战者从现场40张姑娘们小时候与父母的合影照片中选出这位姑娘小时候与父母的合影照片;第三个是从20封旧家书、700多个字中,仅根据家书封面上的字体,找出这封家书里所有的字,把旧家书重新复原。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内容,主持人说这个环节叫一字成书,要求就是上面介绍的内容。挑战者叫陈智强。只见他威风凛凛的走上台来,脸上充满了自信。根据规则要求,20封家书中原有的700多个字通过旋转后,每4个字重叠摆放在一起,组成232个碎片,摆放在碎片墙上。嘉宾从20封家书中任意挑选一封家书,要求挑战者根据家书封面的字体,把家书还原。挑战者仅凭眼睛观察,把232个碎片逐一拆分开来,再经过大脑进行旋转、比对,从中选出和家书封面一样字体的字,最后拼成一份完整的家书。只听裁判一声“开始”,陈智勇就快步走向碎片墙,拿出碎片仔细查看,发现有家书的字体就拿着碎片到相应的地方写上汉字。由于需要仔细的观察,来回走动,不一会儿,他就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但是他仍然聚精会神、一丝不苟的仔细查看着每一个拼字碎片。只见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眉头紧皱,生怕自己的一点小失误而失去赢得比赛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陈智勇用他的汗水和智慧,加上自己的信心,终于取得了胜利,成功的选出了家书的所有字,拼成了完整的家书。当台上裁判宣布陈智勇挑战成功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现实生活中,我也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如难做的数学题目、难理解的语文课文,或者是难以背诵的英语句子,我就有畏难而退的想法。通过观看《最强大脑》,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今后我一定要学习陈智勇那种坚持不懈、敢于拼搏的精神,争取在新的学期取得优异的成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00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5
下一篇2023-1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