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单收缩的潜伏期包括哪些时间因素

肌肉单收缩的潜伏期包括哪些时间因素,第1张

由运动神经以冲动形式传来的刺激引起的

神经冲动经神经肌肉接头传至肌膜,首先引起肌细胞兴奋,继而触发横桥运动,产生肌肉收缩,收缩肌肉又必须舒张才能进行下一次收缩。因此,从肌细胞兴奋开始,肌肉收缩的过程应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环节

1肌细胞兴奋触发肌肉收缩,即兴奋一收缩耦联

2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

3收缩肌肉的舒张。

整块肌肉或单个肌纤维接受一次短促的刺激后,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所进行的一次机械性收缩 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肌肉收缩分为三种形式,其各自特点如下:

1、缩短收缩(向心收缩)

特点: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长度缩短。

作用:是肌肉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动力性运动的基础(如挥臂、高抬腿等)。

如:推举杠铃, 关节角度在12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大,关节角度在30°时肱二头肌收缩张力最小。

2、拉长收缩(离心收缩)

特点:张力小于外加阻力,肌长度拉长。

作用:缓冲、制动、减速、克服重力。

如:蹲起运动、下坡跑、下楼梯、从高处跳落等动作,相关肌群做离心收缩可避免运动损伤。

3、等长收缩

特点:张力等于外加阻力,肌长度不变。

作用:支持、固定、维持某种身体姿势其固定功能还可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适宜条件。

如:站立、悬垂、支撑等动作。

扩展资料:

运动的种类:

1、根据形状来分类或描述

骨骼肌缩短产生运动,收缩产生的力是拉力而非推力。然而,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爆破音作用于耳”时鼓膜膨出以便平衡其两侧的空气压力、肌静脉泵等现象,都与肌肉收缩时肌腹膨胀的效应有关。

大部分骨骼肌能使骨骼运动,然而也有一些肌肉运动身体的其他部分如眼、口唇和头皮。口轮匝肌围绕在口的周围,在发音和吸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舌虽无骨和关节,舌骨仅构成其基底部分,却也能运动

2、根据运动单位分类

原动肌引发身体特定运动的主要肌肉,主动收缩便可产生意向性运动;

拮抗肌对抗原动肌运动的肌肉。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逐渐放松以保证运动过程的平滑;

协同肌当原动肌通过一个以上的关节时,协同肌收缩可以防止其中的某个(些)关节干扰原动肌的运动。简而言之,协同肌起到协助原动肌运动的作用;

固定肌当运动发生在四肢的远侧部分时,固定肌起到稳定四肢近侧部的作用。

—骨骼肌

—肌肉收缩

自问自答肌肉是由圆柱状的肌纤维组成的,而肌纤维中包含有许多纵向排列的肌原纤维,它是肌肉收缩的装置。

肌原纤维由肌小节组成。

在每个肌小节中,由肌蛋白组成的粗丝和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细丝—F-肌动蛋白相互穿插排列,并且依靠粗丝头端的横桥使二者紧密接触在一起。

肌肉的收缩是粗丝和细丝发生相对运动的结果,这个过程受Ca的调节,并需要水解ATP来提供能量。

当肌肉处于静止(舒张)状态时,胞液Ca浓度较低( < 10moL/L),钙离子结合亚单位(TnC)不与Ca结合,则TnC与TnI、TnT的结合较松散。此时,TnT与原肌球蛋白紧密结合,使原肌球蛋白遮盖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部位,阻止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同时,TnI与肌动蛋白紧密结合,也阻止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并抑制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故肌肉处于舒张状态。

当胞液内Ca浓度增加到10moL/L -10 moL/L时,Ca便与TnC结合,之后,TnC构象变化,从而增强了TnC与TnI、TnT之间的结合力,使三者紧密结合,削弱了TnI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力,使肌动蛋白与TnI脱离,变成启动状态。

同时,TnT使原肌球蛋白移动到肌动蛋白螺旋沟的深处,而排除了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结合的障碍,于是,肌动蛋白便与肌球蛋白的头部相结合,产生有横桥的肌动球蛋白,在此蛋白中,肌动蛋白使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大大提高,故肌球蛋白催化ATP水解反应。产生的能量使横桥改变角度,而水解产物的释放又使横桥的位置恢复,再与另一个ATP结合,如此循环,细丝便沿粗丝滑行,肌肉发生收缩。

当胞液Ca浓度下降( < 10moL/L)时,Ca与TnC分离,TnI又与肌动蛋白结合,从而使肌动蛋白恢复静状态。同时原肌球蛋白也恢复原位,从而使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不能结合,肌肉不能转为舒张状态。

在刺激神经细胞前,由于细胞膜对于钾离子与钠离子通透性不同,细胞内负电离子略多于正电离子,细胞外正电离子略多于负电离子,细胞膜电性外正内负。由于带征服电荷的离子互相吸引,并集中于膜的两侧,,产生了细胞膜极性,膜内外出现70mV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

刺激作用在神经上后,接受刺激的细胞膜附近的极性被破坏,钠通道打开,大量钠离子通过易化扩散由钠通道涌入,膜两侧电性变为内正外负,接受刺激的位点与两侧产生局部电流致使两侧膜极性改变,神经冲动向两侧传导。这一过程使得膜内外的钠离子达到平衡,膜电位由静息时的﹣70mV变为﹢35mV (发生动作电 神经突触位)。此时钠通道逐渐关闭,由于膜极性尚未恢复,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神经传导处于不应期。

神经冲动传导从轴突传导到末端时,突触前膜透性发生变化,使钙离子从钙通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大大量进入突触前膜,在钙离子作用下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放出递质。突触后膜表面的受体与递质结合,使得钠通道打开,神经冲动完成传递。神经冲动传导到肌细胞后,肌动蛋白丝向肌球蛋白丝滑行,肌肉收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7923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7
下一篇2023-1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