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安街道地处台州市椒江北岸,东邻前所街道,南与椒江城区隔江相望,西与临海市涌泉镇相接,北接临海市溪口乡,街道办事处驻地华景村,距区 驻地5公里。全街道下辖40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地域面积629平方公里,人口78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椒江大桥横跨南北,省道“83”线穿境而过,75省道复线即将动工兴建,规划中的台缙高速公路东延段的入口处,是椒江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街道。章安历史悠久,东汉时由回浦改为章安,东汉至唐朝一直是台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朝改为保乐乡,清代设浦章镇,民国时称章安乡,建国后建区属黄巖县,1984年改设椒江市章安区,1992年并梓林、杨司两乡入章安镇,2001年和黄礁乡合并成为章安街道。而成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以古郡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旅游资源,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章安 外文名称 :ZhangAn 别名 :章安街道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街道 所属地区 :台州市椒江北岸 下辖地区 :40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 :+86 (0)576 邮政区码 :318017 地理位置 :椒江河道以北,东靠前所街道,西邻临海市涌泉镇 面积 :629平方公里 人口 :78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章安老街 机场 :台州路桥机场 火车站 :台州站 车牌代码 :浙J 历史沿革,章安起源,社会发展,卫温东渡,工农发展,曾经繁荣,隋后历史,历史名人,近代历史,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历史沿革 章安起源 古时章安气候温和,有山海之绕,溪谷相间,为平原山丘腹地,境内大多为海冲积平原,在漫长的演变成陆过程中,一直处于不断淤涨状态,在商代已处于湖沼泽地。春秋至战国时期,丘岗地带,山麓前沿有大片地土与湖泊群出现。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这一地区依山傍水的山麓地带,开始有原始的山越土著居民栖息和活动。他们聚居于山坡丘陵地带,从事原始农耕、采集与捕捞。章安遗址地带独木舟残骸的出土;七十年代,章安花园村张岙岭出土的石凿、石镰、陶纺轮;九十年代,湖边鹫岭出土滑石纺轮,杨司谢杨官坟山出土石镰、石刀等新石器遗物;章安桥以南地区出土鹿角,这些地方各种石器遗物的相继出土,显示了章安以农耕为主滩涂捕捞兼顾的远古人类生活场景。 社会发展 夏商周时期,章安属扬州,为瓯越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对于地广人稀的东南沿海,秦王朝一般弃而勿属,归属闽中郡,之后为开拓疆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汉书·高帝纪》亦谓:“秦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秦时章安设定回浦乡,隶属会稽郡鄞县。汉时期已开拓,并进而控制和管理浙南闽北,以至整个东南越族。汉北方南迁的人口和本地土著山越杂处,人口已繁衍至相当规模,由于秦汉开拓疆土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因此章安政治、军事地位也趋日益重要。《汉书》云:“北去辽宁,南及交趾,贡献转运,皆从东瓯,东冶”。据考东瓯、东冶皆指章安故址。 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始设回浦县于章安,属会稽郡,章安一直是汉晋至隋时期的县旧治。经两汉经营至三国已成为东南沿海的重镇和军事要塞,为海口航运一方要津都会,是中央 藉以控制瓯、闽两越的军事重镇。章安不仅是我国历来古代首县,沿海港口,军事要地,郡县制厅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同时是两汉至三国吴时期军事机构会稽郡,南部都尉的治所。正如东汉杨雄《解嘲》中有“西北一侯,东南一尉”,其中的“一尉”指的就是此地。章安的兴起,是与地理环境与政治因素相关的。如汉武帝所指的“东越狭多阻”,交通不便,唯有此地地处椒江河口台州湾沿线,有水上交通之便,易与外界联系。《通典》卷三十三《职官十五·总论郡传》云“唯边郡往往置都尉”,作为东南沿海边远地区的西汉统治对章安设定回浦县治,并置军事机构南部都尉,这是军事战略上的权益之计,为镇慑边远地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章安自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设定回浦县,东汉光武帝时(一说章帝章和元年)改为章安县,三国吴少帝太平二年(251)析会稽东部置黄岩郡,到唐武德八年(625)归黄岩,基本上皆为郡(黄岩)县(回浦、章安)的旧治。 随着政区的拓展和汉越两族的融合,社会获得全面发展。新淤沉积的土地成为外来移民定居的理想开发场所,择高而肥者耕作。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章安人口聚居密集。此时已有姓氏宗族出现,赵国旧臣马天隽,为避秦害来章安隐居(三门县志)。《三门马氏宗谱》记载:“秦末,有马生鸾者为避秦乱,举家自章安泛海至马家山居焉”。清黄瑞《台州金石录·砖录》记录和近出土发现章安六朝时代的姓氏王、吴、高、陈、许、蒋、潘、丁、左、朱等。如岙里坑窑址中的三足支座托面底部之间则模印阳文“金”字或模印阳文“宫”字和一些如青瓷礁斗底部刻划“李”字,估计为该窑的工匠姓氏。朝代纪年中有模印纹饰砖,有西汉的“建元”、“元平”、“永充”,东汉的“永宁、延熹”,三国“赤乌”等最早年号砖,还有一些陶瓷器上的模印和刻划铭文,有些青瓷器物的腹部上用褐彩书写纪年文字,黄岩开井窑址中发现一块青瓷残片上就有褐彩书写纪年文字,仅剩“日作”二字。至于东汉后期时留下的残砖铭文就更多了。晋代“八王”之乱后,中原烽火连年,北方士民相继南渡,或因战事、或因政治等原因,不断南移入台,带来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章安境内周边地区深埋出土汉至南朝各时期的大量墓室及铭文墓砖有“泰和四年八月一日冀州(369)(今河北省高邑县)”,“兖州济阳郡济阳县都乡观化里朱伟妻”等铭文砖;民国七年(1918)二月,章安东路出土“部曲将印”和1971年疏浚百里大河,在八连桥境段村农捡得“军假司马”汉官印;九十年代出土魏晋南北朝流行的六面“朱征寿”私印,青铜带钩印等中可以看出。它反映了章安政治、军事的历史地位和人口迁徙的一个佐证,从而联缀起海隅章安与中原之间文化联结,同时章安也已经与中原地区踏出同样的步伐,共同参与了中华文明一幕幕上演的历史正剧,从中看出华夏文明影响力之深厚久远。 卫温东渡 军事重镇的章安港同时也是东南沿海最早崛起的古代五大海港之一。“三国吴大帝黄龙二年(230)孙权遣大将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余人浮海求夷洲(今台湾),得夷洲数千人还”(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近代不少学者认为这次远航的出海口就在章安港。这是我国历史上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交往,也是我国第一次以 名义经营台湾,意义重大。六十年代湖巉村以北鲎山以南之间还曾掘出船桅、船板等残物,这对回浦故道上的古章安湖范围确认的考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工农发展 海运事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古章安的传统手工业、文化相继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瓯越民族已从事纺织、造船、陶瓷等劳作。秦汉时期,山越土著居民已经与中原汉人频繁交往,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六朝的章安,随着政治地理的开拓,经济各方面迅速发展。三国吴时期,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当时黄岩郡的物产和风土人情。已经有“丹丘谷夏秋再熟”的记载,丹丘是当时黄岩郡的别称。经济作物种类很多,以豆为主而普及,干姜为最有名。 南朝时章安的干姜已是朝庭贡品,据唐官编《新修本草》说:“出章安者佳”。《唐书·地理志》也记载:“旧贡干姜出章安城门黄杜者佳”。《南史·孔琇之传》载:“孔琇之出为临海太守,在任清约。罢郡还,献干姜二千斤,齐武帝嫌其少。乃知琇之清,乃叹息。”《南齐书·孔琇之传》而作“二十斤”而实也。除贡品干姜外,“芒屩”生产也为时瞩目,实际上所谓“芒屩”而是当时络麻编织的草鞋,专供士大夫阶层,啸傲山林,纵情于青山绿水之间。当时主要手工业是陶瓷业。章安陶瓷烧造业历史可追溯商周时期,瓷器到东汉后期渐趋成熟,至六朝几乎达到鼎盛。章安浦河上游溪口铁场村、岙里坑、安王山、马岙村、鲶鱼坑口、棺田山和开井村后山,青瓷窑址群林立。今考古发现为六处之多,遗址定立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口青瓷窑生产有壶、罐、洗、钵、瓶、碗、罍、碟、盂、仓、杯等十多类五十余个品种。青瓷轴色淡青如洗,滋润光泽,素雅古朴,轮制成型,模印、雕、堆、刻、镂、捏等技法,还兼烧冥器。 <br><br> 章安濒临椒江,椒北平原一湾之外即是东海,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古代越人善于操舟,主要从事渔业生产,仅灵江流域就有。唐道宣《续高僧传·智顗传》云:“智顗于陈太建七年(575)往居黄岩,民以沪鱼为业,罾网相连四百余里,江沪溪梁六十余所”的记载,海上捕鱼相当规模。同时章安也得渔盐之立,唐代在章安黄礁西新亭头设新亭盐监,今址在黄礁山横村溪头杨老人洞下缓坡,设监官管理盐业,成为当时江南十大监之一。北宋熙宁三年(1070),涂桃平原建立杜渎盐场,盐业生产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曾经繁荣 章安古时交通也很发达。章安属古越之地,古代越人“善于操舟,水行而山处,以船为本,以楫为马”,过著耕种渔猎生活。随着手工业逐渐兴起,经济开始繁荣,出现了航运海港——章安古港。陆路贯通南北,北来古驿道从鄞县、句章(宁波)南下而来,经三门悬渚驿,临海二岭脚横溪驿,抵章安。南来北往,驱使经济繁荣。章安出土的各式钱币,如三国吴钱“大泉二千”,西汉“大泉五千”、“大泉当千”,秦汉半两等还有大量各种版式的五铢钱,间接反映出该地经济状况的一个侧面。 政区拓展,促进经济和文化繁荣,具有影响的是宗教的传入。东汉末年佛道两教均已传入台州,有典可考的临海寺院最早数晋太康(280—289)的涌泉延恩寺,永康中(300—301)的章安灵穆寺,章安灵穆寺系土人舍宅创立于晋永康二年(301)。章安北郊梓林山兵陈宅村九子罗汉岭脚的“栖道”寺(无碍寺旧名“栖道”),隋改“摄静”,宋改“无碍院”,是南朝章安令吴备子法云,后主持天台山五祖章安大师灌顶(561—632)的出家处。章安境内还出土青瓷碗,刻划的莲纹饰,各种堆塑罐上的佛教人物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临海岙里坑窑址中的陶质碗,内底饰一圆圈,周围刻划九朵莲瓣,东晋至南朝时期则普遍使用莲瓣纹装饰,如鸡首壶肩、瓷碗内外均刻划莲瓣等。 <br><br> 随着政治与地域的开拓,章安豪门世族的形成和文人雅士逐渐兴起,以及经济不断发展,作为黄岩郡治的章安,逐步成为当时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都会。 金鳌山西古河道,湖沼之间,三面回浦,九曲回觞。旧迹章安湖形成在回浦故道上,在自然和人力作用下逐渐形成风光秀丽的章安湖。据刘宋时孙诜所撰《临海记》描述:“郡北四十步有湖山,山甚平正,可容数百坐,民俗极重,每九日菊酒之辰,宴会于此者常致三四百人”。《太平御览》也有类似载录:“章安古城北有风景优美的大湖,曰:章安湖。湖侧有山,山顶平展,可容三四百人相聚,每逢秋日重阳,郡县长官、文人、士子相聚湖山,行乐优游。”可见当年的章安,城市繁华,生活富庶,湖山入胜,建筑精美。 八十年代初,文物工作者曾多次对古章安遗址进行调查考察,并出土了部分建筑构件,钱纹平砖、板瓦、筒瓦、瓦当、滴水、出土尤为丰富。九十年代初在章安长丰街出土宋祥符寺地砖。1997年,前所中学校园内因建房在“保荣观”遗址夯土层中出土大量的汉代云雷纹瓦当(直径14厘米)。2005年初,在水退基回浦郡都小区工地上出土汉代人面纹瓦当、筒瓦,三国时期的油灯、钵、碗等瓷器残件。 同时,一些文献也记载了西晋泰始年间(265—274)晋章安令成公绥登桥望江制云赋。桥至迟始建于晋代,初为木结构,因桥栏朱赤,称赤栏桥。初建时,“桥上有亭,东西有楼”出土有瓷楼、魂瓶和五孔谷仓罐上的瓷塑建筑、歌俑等形象,还有猪栏、狗圈、鸡笼、灶、炊具、酒具等系列,生动地再现了千年以前人们生活起居的真实面目。同时章安冶炼的技艺也达到一定水平。如出土的青铜带钩、青铜镜、青铜剑、铁剑、青铜洗、青铜碗、礁斗、熨斗等系列,青铜器上的精美纹饰和雕刻。尤其青铜镜铭文纹饰最为华美,还有一些小件的手工艺品,如男士头髻上的发簪、银质钗、青铜钗、料器簪(玻璃);士庶妇女的红玛瑙、绿水晶等各式束腰、椭圆形、瓜棱形的各种耳珰。还有金质的戒指、手镯、银镯、银戒指、带扣、鎏金的青铜镜等工艺制品。 章安又是我国史学界尚有争议的“东冶”所在地,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是越国冶炼青铜器的地方,因其位于会稽东南而闻名。至今章安镇梓林湖边村九子山麓、溪口铁场茶园山等均发现了青铜冶炼遗址,湖边村渣岗头积存大量青铜矿渣冶炼残物碎块。为古代相传和文献记载中的“东冶”可能性较大,并与历史记载相吻合。 隋后历史 章安到了隋开皇十一年(591)“移其县于镇”,六朝时期的郡级机构迁移临海城的大固山。唐高祖武德四年(621),以原临海郡置置海州,复设临海、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五县;七年(624)并宁海入章安;八年(625)又废诸县,章安、始丰、乐安三县并入临海,台州仅临海一县。 唐时台州是地僻荒无的海隅边郡贬谪之所。到了宋代,章安港也有一定地位,是三门、黄岩两港的前沿,仍然不失为海道的出发港。南宋建炎后,为控扼海道。宋熙宁七年(1074),设亭场于黄礁百家之下,扼守章安港水域,皆防托海防门户。宋代章安又是黄岩大集镇之一,商业繁盛,设有章安镇税场。酿造业发达,设有酒库、醋库等坊场,实施专卖,仍保持县级的经济机构和地位。 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浮海避难乘楼船弃明州,正月初二舟至台州湾外牡蛎滩,晚泊金鳌山下,正月十八泛舟去温州。后文天祥自元营脱险途经椒江,也登临金鳌山,哭拜当年高宗驻足处,感慨写下了《入渐东》诗篇,巡道追随献高宗的宋女词人李清照等也随尾登临章安。 宋代奖励对外贸易,南渡之后尤为重视。绍兴七年与十六年就两次下诏:“市舶之利最厚”,“颇助国用……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为发展对外贸易,除在杭州、明州设市舶司外。位于明州、温州之间的章安,虽然没有市舶设定,而市舶交易却照样存在。南宋初,就有冯安国巡视金鳌,松门市舶贸易的记载,市舶务专管海口贸易。宋代章安北郊溪口铁场,据传唐宋时,旧有二里方圆的铁沙场。据《嘉定赤诚志》载:铁矿记载不修,临海雉溪广济(今溪口铁场)宋以来的冶铁业,历史上都是开山淘沙得来称“铁沙”,铁砂炼成熟铁才能用于制造,其形如砖,称为铁砖。宋以后渐已衰竭,当时是黄岩古冶铁中心之一。同时章安也侧重了平原地区开发农业生产。在宋代基础上浚河修闸,进行水利建设。宋末元初之际,这一时期的经济跌落状况集中显现出来,也反映出当时元朝统治时期章安沿海战乱中百姓生存的惨状。由于元末政治腐败,赋税繁重,致使农业生产落后,椒北平原数千顷土地都已成为斥卤之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江西道监察御史蔡民玉“按地脉所宜,凿河若干,置闸若干,总萃以古桥闸”。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整治河道,以资蓄水灌溉,泄水排涝。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r><br> 明清时章安仍设税场,仍是货运的港埠,杜渎盐场的大宗食盐仍由此转输临海销往仙居、缙云、永康、武义等县。章安镇东蔡桥设有杜渎盐场贮运食盐的总厂,可以直接由蔡桥经景贤河驳运往临海。明代末期,倭乱连年,受害深重,地处东南沿海,沿海人民奋起抗倭,至今尚存许多抗倭遗迹。章安附近山巅尚存,有章安烽堠、新亭头烽堠、马峙烽堠、山门烽堠、太平山烽堠等。据《戚继光年谱》载:“隈而椒江之寇,南北分而为二矣,家严复督部兵包围黄礁山下至更余,四面仰攻,一鼓而克计,斩首五十有五级,生擒首贼二,俘夺获器仗一百六十有奇”。 清顺治十八年(1661)十月,为实行“海警”,奉令迁海,强令沿海内撤三十里而空其地,不得片甲入海。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得以解除海禁,全部展复遣界。解禁后,允许居民出海捕鱼,盐场也陆续恢复生产,沿海百姓生活也恢复如故。对外贸易开始,与章安隔江相望的栅浦、葭芷(家子口)两渡,已取代章安港。康熙二十四年(1685),开放浙江沿海通商口岸。直到清乾隆元年(1736),颓败的海门港方才“帆樯云集,商市渐兴”。随之葭芷(家子口)也成为南货转运发兑中心,大批南货从福建运到葭芷销售。嘉庆间,四明慈北鸣鹤场(慈溪)方庆彩、方庆禄兄弟俩迁寓章安方家里,方庆禄于嘉庆十一年(1806)在章安街创设“方万盛”药号,南北道地药材一应俱全,在台州各地延伸网点,创办药铺,以章安“方万盛”为总号,货物、人员相互支配,并附设栈坊生产成药。店员众多,资金雄厚,药材道地,声誉颇高,经营饮片有655种,自制丸、散、膏、丹、药、酒等达396种,不仅向台属六县拆兑,有的还远销苏、杭、沪等地,形成台州国药业之中心。章安“方万盛”总号,民国时曾在其店堂内挂有“百年老店,只此一家”,以显示其历史悠久。 历史名人 章安历史文化名人众多,如六朝时期,东晋台州正史列传第一人任旭,晋名臣褚裒,农民起义首领孙恩,东晋临海郡太守郗愔。南北朝太平三年(442)七月孙权之三子孙奋,贬为庶人,谪守封章安候。西晋章安令成公绥、国清寺五祖章安大师灌顶,“天台山赋”辞家孙绰。宋代“平生为诗数千篇”的诗人杨蟠,驻马毕章安的康王赵构,脱险过台的文天祥,章安填词的李清照,台州大儒石嶅,名志总纂陈耆卿,元代词人于演、朱右,明代戚继光,清代史地学家齐召南,康乾盛世一门三才女叶素娘、吴蕙芳和吴茜云母女,书画大家赵之谦,官浙闽提塘总理塘务的武进士蔡殿魁等。他们或为官、或均临、或寓寄章安,流下不朽的足迹。李惠卿创办台州最早的乱弹班,被称为“山兵高腔”,追本溯源,台州乱弹剧团还应该说是从山兵高腔班发展而来的。山兵高腔也加入了部分的乱弹内容,成为台州乱弹剧种中“山里乱弹”的主流。又有以章安命名的北宋杨蟠的《章安集》。清咸丰十一年(1861),客章安赵之谦的《章安杂说》,清临海著名学者黄瑞《金鳌山志》等文献著作留存于世。 近代历史 椒江南岸僻为通商口岸后,海门港开始活跃,成为交通经济中心,章安也持续它的经济中心地位。清至民国,章安经济繁荣,店铺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西医、典当、南北货、百货、酿造、染坊、竹木柴炭、米业六陈、铜锡铁匠、蔬菜、瓜果、水产、饭铺、客栈等,其间还依稀隐露老字号的匾字招牌,人丁兴旺,商贾云集。古街东西走向长约660米,仅宽约3米。街内有三祠(叶、卢、林宗祠)、二阁(文昌阁)、二庙(东岳庙、祠山庙)、一桥(章安桥),先有洪、童、林,后有卢、叶、乔、章等姓氏聚居繁衍。清至民国的商铺店号林立,桥西街有张鼎丰南北货、叶义大染坊、福星医院、公济医院、王同德南北货、永成百货、五州药房分销处;桥东街有方隆盛、方万盛、丁春生、同仁春、方亦仁诸药号、南北货方鼎盛;糕点有张鼎丰、卢聚元、益生、叶顺利、卢福记;百货有叶宰登、池锦春、叶合利;杂货有叶元亨;典当有黄裕泰;染坊有余永丰、余永盛;酒坊有卢阜昌、卢聚元、李福兴,还有卢庆祥号时样首饰、崔源丰等商家店号和百年老字号,也保留着当年的兴盛气息。今老街内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的“方万盛”药号,“余永盛”染坊旧址。乾隆十二年(1747),洪氏孝节门坊;咸丰二年(1852)祠山庙;光绪二十四年(1898)叶绳武的书回浦闸;同治十年(1871)进土蔡殿魁故居蔡家里;道光二十一年(1841)叶氏宗祠;光绪二十六年(1906)的鳌峰闸;乾隆五十四年(1789)章安桥等古迹。走进章安老街,亲身体味喧嚣中的宁静,感受城市曾经的兴衰与繁荣,漫长历史岁月,匆匆流逝,章安当年的风光早已不在,而漫步街巷中,一些留存下来的建筑和文字还能让人深刻感受古街当年的风韵,但章安古老的文化遗留史迹,人文景观,无不展示古郡光辉历史的一页章安街道地处台州市椒江区北岸,东邻前所街道,南与椒江城区隔江相望,西与临海市涌泉镇相接,北接临海市杜桥镇,街道办事处驻地华景村,距区 驻地5公里。全街道下辖40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地域面积629平方公里,人口78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椒江大桥横跨南北,省道“83”线穿境而过,75省道复线即将动工兴建,规划中的台缙高速公路东延段的入口处,是椒江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街道。章安历史悠久,东汉时由回浦改为章安,东汉至唐朝一直是台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朝改为保乐乡,清代设浦章镇,民国时称章安乡,建国后建区属临海县,1984年改设椒江市章安区,1992年并梓林、杨司两乡入章安镇,2001年和黄礁乡合并成为章安街道。而成丰富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以古郡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旅游资源,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文物古迹 章安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常乐寺、章安桥(赤栏桥)、蔡桥; 文物保护点: 花园遗存、谢杨遗存、章安遗址、回浦闸、金鳌山宋高宗行在遗址、太平山古墓群、摄静寺、梵音寺、叶家祠堂、林氏贞节坊、净居院寺僧檀越涉讼碑。 金鳌山宋高宗行在遗址: 在章安街道华景村金鳌山。系宋高宗赵构南渡行在驻跸所在地。旧有祥符塔院、如画轩等、后圮。现山上建有东岳宫、康王庙、观音阁等,为台州著名胜境。 谢杨遗存: 在章安街道谢杨村官坟上。新石器时代遗存。1989年冬发现,出土石镰、石刀、残石器共三件,页岩制,细薄。前数年,遗存附近尚有数件石器出土,已佚。 章安遗址: 汉代遗址,范围约2平方公里,时有汉晋至南朝文物出土。遗址即汉章安(回浦)县治古址。 花园遗存: 在章安街道花园村西南05公里的张岙岭脚。新石器时代遗存。七十年代初出土石镰、陶纺锤各一件(现藏临海市博物馆),同时出土的尚有石凿等。 太平山古墓群: 在章安街道太平山北麓及杨司至前所山路两旁。时代汉至南朝。分布范围长达2公里,大部分已破坏,尚有部分在半塌陷处露头,均为砖室墓。 合旗古墓群: 在章安街道合旗村上塘后门山脚(包括谢张、谢杨)。时代东汉至南朝。分布范围较散,自合旗至谢杨沿山脚有十余座,均已掘毁,有钱纹、羽毛纹、波浪纹墓砖。 林氏贞节坊: 在章安街。清雍正时建。四柱式石坊,顶已毁,坊身当作屋架被居民建入屋内。 梵音寺: 在章安街道双洋村。乾隆时始建,现建筑为晚清所建。 叶家祠堂:在章安街道回浦村,清道光间建。四合院式古建筑,前有照壁,门厅内接戏台,前两石柱间尚有两石狮,大厅梁架结构及雕饰均较精美。 风景名胜 古章安湖光山色,风景优美。清黄瑞在《赤城集》“牡蛎滩”文中谓牡蛎滩在“金鳌山之南,海门潮落,一望数里,乱石卵缀,多生牡蛎,今尽淤塞,其潮至处,犹牡蛎簇簇也。”清无碍寺“重整五祖讲台碑”载:“南眺章安古郡,牡蛎滩如在足下,昔宋高宗航海驻马毕于此”,“蛎滩返照”也成为古章安八景之一。六朝时期,无怪乎晋代的希愔在任临海太守时“在郡优游”,后“以疾去职,乃筑宅章安,有终焉之志。”连从未到过章安做过吴尚书令的汝南人陈化,“年出七十,乃上疏乞骸骨,遂爰居章安”终老章安之意愿。 金鳌山,章安一方名胜,东南屏障,临江,历代文人题咏甚多。山上旧有祥符寺(又称善济院),设有高宗御座,宋高宗驻马毕之胜地,旧有祥符院,如画轩、唐开元八年(720)建的灵穆寺双塔和南宋石敦山 讲学的观澜书院等,均年久圮废。山之东麓有元状元泰不华篆书题的蘸金洞(现己开岩炸毁)。街外下塘头之洋大道上立有清嘉庆八年(1803)柯氏“彤管扬徽”节孝坊于1966年文革中拆毁。
1正断层一般特点
正断层是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滑动的断层。正断层产状一般较陡,大多在45°以上,而以60°~70°者最为常见。大型正断层的陡直断层面向地下深处常常变缓。正断层带内岩石破碎相对不太强烈,角砾岩多带棱角,超碎裂岩不太发育,通常没有强烈挤压形成的复杂小褶皱等现象。
2伸展构造
伸展构造是在岩石圈水平拉张作用下形成的以正断层为主体的组合构造系列。伸展构造与挤压构造是全球构造中最为醒目的两种构造类型。从全球构造及其演化的角度考虑,伸展构造与挤压构造是构造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如果把地球作为一个统一的大系统进行观察,对一个地史阶段而言(时间一定),某一地区处于挤压造山,形成盆山构造,那么在毗邻的另一地区一定存在拉张成盆,形成盆岭构造;而对某一特定地区而言,在某一时期处于拉张成盆,接受巨厚沉积,而在另一时期则可能转换成挤压造山,形成强烈的挤压构造变形带。由于构造研究源于造山带,造山带又以挤压变形为特色,以致曾长期忽视拉张伸展作用及其形成的伸展构造。关于伸展构造的重要性,马杏垣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其实,引张作用也造就了全球范围的构造现象,其规模甚至比挤压变动还更大”。伸展构造与石油、天然气、固体资源矿产、地质灾害及地震等有成因上的联系,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地壳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区域性隆起上升作用又可导致地壳表层的侧向拉张,进而形成伸展构造;按正断层的各种组合,伸展构造主要有以下几种构造类型:
(1)地堑、地垒及盆岭构造
地堑 地堑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图6-7A)。巨型地堑系应属裂谷,下面将专门讨论,这里主要讨论一般规模的大中型地堑。构成大中型地堑边界的正断层常常不是一条单一的断层,而是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构成一个同向倾斜的阶梯式断层系列。两侧正断层可以是均等发育的,也可以是一侧断层较另一侧发育。
图6-7 地堑和地垒
地垒 地垒主要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倾斜方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图6-7B)。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组成地垒两侧的正断层可以单条产出,也可由数条产状相近的正断层组成,形成两个依次向两侧断落的阶梯状断层带。
通常情况下,地堑和地垒相伴发育,且常发育在褶皱和缓地区。地堑在地貌上呈狭长的谷地或成串展布的长条形盆地与湖泊,如我国规模较大的汾渭地堑,世界上著名的莱茵地堑、贝加尔湖地堑等。地垒则常呈断块隆起山地。大型地堑和地垒形成盆岭型构造 地貌单元。
盆岭构造 是地壳大规模伸展活动的一种表现,是指在拉张伸展构造动力学环境下(如热隆伸展、陆隆伸展),因地壳差异隆升形成由不对称的纵向单面山(山岭)及其间的盆地组合而成的构造地貌单元。其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地堑、地垒、掀斜式阶梯断层等。美国西部科迪勒拉山系的盆岭区是建立盆岭构造的经典地区。盆岭构造与热隆及造陆隆升的山岭、高原密切相关,往往是造陆运动的结果。我国鄂西峡东地堑地垒群也属这类构造。
(2)阶梯状断层及箕状构造
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的正断层组成。各条断层的上盘依次向同一方向断落,构成阶梯式(图6-8A)。
图6-8 阶梯状断层和抬斜断块
阶梯状断层在区域性抬斜过程中常发生一定旋转形成阶梯状抬斜断块(图6-8B)。这种阶梯状抬斜断块在地形上表现为单面山与山谷间列景观。一些在地质历史中发育的阶梯式抬斜断块在地形上已不明显,但是可以反映在断陷沉积上,为一系列平行的箕状构造或称半地堑盆地(图6-9)。这类箕状构造在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十分发育,如中生代华北盆地、松辽盆地等。
图6-9 山东济阳坳陷中的箕状构造
(据石油工业部)
(3)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
若干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围绕一个中心呈同心圆状排列,即构成环状断层。若干条断层自一个中心呈辐射状排列,即构成放射状断层。环状和放射状断层往往是隆拱作用引起平面引张的结果。两者可以在同一构造上产出,也可以单独发育(图6-10)。
(4)雁列式断层
若干条近平行的断层呈斜向错列展布,便构成雁列式断层(图6-11)。雁列式断层带的走向与其排列的总体方向(雁列轴)成30°~45°角斜交。在我国南方这类断层常常控制了中小型红色盆地的发育,使红盆呈雁列式展布。如湖南东部汨罗、平江、醴攸、茶永诸盆地,单个盆地走向北东30°,构成了近南北向的盆地带;江西赣州-于都一带各小型红色盆地也显示明显的雁列式组合。
图6-10 环状断层和放射状断层
图6-11 雁列式断层
(5)裂谷
裂谷是区域性伸展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巨大窄长断陷,切割深,发育演化期长,常伴有火山岩沉积。1984年格雷戈里(JWGregory)研究东非裂谷带时正式提出。从结构上看,裂谷是区域性大型地堑系,过去常常将它作为大地堑的同义词。它在地质和地球物理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特征,所以,单从构造上把裂谷理解为大型地堑是不全面的。有的裂谷一侧为主干断裂,另一侧断裂规模较小,两侧断裂并不对称。
按照裂谷发育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其地质构造特征,可分为大洋裂谷、大陆裂谷和陆间裂谷。大西洋中央海岭上的裂谷是大洋裂谷的典型;东非裂谷是大陆裂谷的典型;红海裂谷是陆间裂谷的典型。以下仅论述大陆裂谷特征。
大陆裂谷的主要特征如下:
1)裂谷是由一系列以正断层为主的地堑、半地堑组成的复杂地堑系,通常发育于区域性隆起的轴部,表现为断陷谷和断陷盆地等构造-地貌景观,反映岩石圈的伸展作用。
2)裂谷中往往沉积一套巨厚的包括磨拉石之类的碎屑沉积,常伴有蒸发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沉积。裂谷沉积中常包含重要的沉积矿产。
3)裂谷往往是浅源地震带和火山带。裂谷带内的地球物理场一般表现为巨大的负布格重力异常和负磁异常,或者为负背景值上的正异常。裂谷的边界一般表现为明显的重力梯度带和磁力梯度带。大陆裂谷热流值一般较高,但变化幅度较大。
4)大陆裂谷的岩浆岩有两类共生组合:①大陆溢流玄武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也包括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成侵入岩体;②双峰式组合,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套,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响岩或粗面岩套。
5)深部结构上,裂谷下地幔升高,地壳变薄,玄武岩层下普遍存在着波速较低的壳幔物质混合组成的裂谷堑。
世界上最著名的大陆裂谷是东非裂谷(图6-12,6-13)。这条裂谷自赞比亚河口向北延伸到红海,顺红海北上直达小亚细亚,长约6000km。沿线为一系列巨大的湖泊、洼地、峡谷和陡崖,这里也是一条巨大的火山-地震带。东非裂谷正处于即将发生新洋壳的孕育阶段,而红海已处于新洋壳的形成初期。
图6-12 东非红海裂谷带简图
(据EEМилановский简化)
图6-13 红海裂谷剖面
(据ГГазиев和ҖBape简化)
上图—过红海中段;下图—过红海南段
我国的汾渭地堑带,以渭河地堑和汾河地堑为主体,由一系列雁列式地堑-盆地组成。北段汾河地堑位于山西台背斜区域隆起轴部。该带地壳厚度较薄,地震强度大,频度高,震源浅,一般深10~30km,所以,从地质特征等各个方面看,它显示出裂谷的特征。
郯庐大断裂是我国东部一条巨大的断裂,对它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看来至少在中生代晚期曾显示裂谷性质。
关于裂谷的成因,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课题,曾提出过不同的假说。最著名的是克鲁斯(HCloos)于1919年提出的隆张说。他认为裂谷是区域性穹隆生长时沿轴部张裂断陷形成的。近年来通过深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地幔柱上涌是裂谷形成的主因。区域性隆起和拉伸只是这种作用的表现或结果。
还要指出,裂谷是地壳或岩石圈伸展的一种表现,但是在地堑等引张性构造格局中,总是显示出一定的平移作用,而且有挤压引起的逆冲断层等构造。
自20世纪60年代初板块学说提出后,裂谷作用一直是区域构造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威尔逊(JTWilson,1973)从板块运动的观点出发,把裂谷作用与全球构造有机地联系起来,认为大洋裂谷、陆间裂谷和大陆裂谷共同构成全球裂谷系。大陆裂谷→陆间裂谷→大洋裂谷是一演化系列,就是大陆开裂、漂移、海底扩张的过程。不过,并非所有的大陆裂谷都演化成大洋裂谷。大洋演化可分为六个阶段:
胚胎期 大陆裂谷发育阶段,如东非裂谷;
幼年期 陆间裂谷发育阶段,如红海;
成年期 以大西洋为代表;
衰退期 以太平洋为代表;
终了期 以地中海为代表;
遗迹 以喜马拉雅山为代表。
这个从大洋发生、发展到衰亡的整个过程,即所谓的威尔逊旋回。
裂谷在现代全球构造中的重要地位是人所共知的。但在整个地质历史中裂谷作用又占有怎样的地位和意义呢?EE米兰诺夫斯基从裂谷规模、建造、构造组合、分布规律和演化历史等几个方面,将裂谷发育划分为以下阶段:
太古宙裂谷作用阶段 太古宙时期地壳薄,热力高,活动性大,岩浆活动渗透性大,这种裂谷以绿岩带为代表,兼具地槽与裂谷的特点;
古元古代裂谷作用 裂谷与地槽开始分化,但分化并不明显;
新元古代至古生代 裂谷与地槽明显分化,但两者关系密切,坳拉槽是其主要表现型式;
中新生代裂谷作用中新生代大陆解体,次生洋盆形成,典型现代裂谷出现。典型裂谷出现于中新生代是普遍公认的事实。不过许多学者均认为裂谷出现的时期可能更早,至少在古生代时期已经发生。
坳拉槽(aulacogen)是克拉通发育早期的重要伸展构造,一般认为是与大洋张开有关的衰亡裂谷,作为三联裂谷的“退化臂”。
(6)拆离断层及变质核杂岩
拆离断层(detachment fault)也称剥离断层(denudational fault),1972年由RLArmstrong提出,指发育于美国西部盆岭区的犁状低角度正断层,它使较浅层次的年轻地层直接覆盖在较深层次的老地层之上。一般产出于盖层与基底之间,其上、下盘岩石的变形行为明显不同,上盘为脆性伸展变形,下盘为韧性变形,形成糜棱岩带,并可因其被拆离逐渐上升至浅表而被脆性变形叠加,断层带之下的古老变质岩和侵入岩则常成穹状隆起而组成“核”,称变质核杂岩,其上部为糜棱岩化变质岩。其中绿泥石角砾岩即为近上盘的糜棱岩受脆性变形叠加而形成的断层岩。
变质核杂岩(metamorphic core complex)是因构造拆离伸展的未变质沉积盖层所覆盖的、呈孤立穹隆状的结晶岩构成的隆起(PJConey,1980)(图6-14)。
根据经典地区变质核杂岩和我国一些地区变质核杂岩的发育状况和结构,一般认为变质核杂岩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图6-14 剥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剖面结构示意图
(据Lister,1989,转引自朱志澄等,1990)
1)变质核杂岩由深层抽拉抬升的变质基底(下盘)和变形较轻(有时亦发生变质)的盖层(上盘)组成,外形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十余千米至数十千米,呈分散孤立的穹隆状产出。
2)基底与盖层以规模巨大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分隔;基底岩石属塑性变形域,内部有岩体侵入,变形强烈;顶部总是发育一条厚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厚的糜棱岩带,糜棱岩化随着与拆离断层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向深部过渡为正常片麻岩。
3)拆离断层原始产状近水平,在伸展拆离中变成犁式,其上盘以发育多米诺式断层为特征,亦有次级顺层断层并使地层拆离减薄和缺失,使得地层柱中的上部地层直接覆于基底变质杂岩之上,变形属脆性域。盖层也可因侵入作用而变质,如安徽安庆洪镇变质核杂岩中的盖层已发生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原始拆离断层可因穹隆作用而呈穹状。在长期发展中可形成不止一条拆离断层所组成的拆离断层带。
4)拆离断层(带)是一条岩石强烈破碎带,与其接触的糜棱岩带的顶部可卷入碎裂岩化而形成绿泥石微角砾岩(超碎裂岩);随着顺拆离断层倾斜向下趋近塑性域,碎裂带逐渐转变为狭窄的网状韧性剪切带,进而汇入糜棱岩构成的韧性剪切带。
变质核杂岩可因伸展于其周缘形成箕状断陷盆地,其中常常堆积了一套粗碎屑沉积。箕状断陷是与变质核杂岩同步或稍晚发育的,所以对其中沉积物的分析有助于确定变质核杂岩形成时期和发育过程;在以滑动摩擦作用为主导变形机制的拆离断层上盘底部形成了沿拆离断层面向下运动的连续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及伴生的低缓角度正断层组合,其构造样式类似于地壳浅层次的重力滑动构造样式(图6-15)。
(7)岩墙群
岩墙是横切围岩构造的板状侵入岩体,常成群出现,呈平行或放射状排列,是伸展构造的一种重要样式。我国大同、集宁地区古老变质岩系分布区的辉绿岩墙群、三峡地区黄陵花岗岩体内部的粗玄岩墙群,与加拿大、格陵兰等古老大陆上的基性岩墙群(1000~600Ma)一样,均反映了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全球范围内大陆壳的相对稳定性及大规模的伸展滑动(BFWindley,1977)。在裂谷带、变质核杂岩的深部及大型隆起和坳陷的过渡带,都是岩墙群发育的优选部位,因此,可以借助于岩墙群计算伸展量,研究地壳在垂向和水平方向上不同部位的伸展变形之间的联系(图6-16)。
图6-15 重力滑动构造的结构要素
(据马杏垣,索书田等,1981,转引自朱志澄等,1990)
1—下伏系统;2—润滑层;3—滑面;4—滑动系统;5—前缘推挤带
图6-16 垂向上岩墙群发育伸展变形
(据Helgason et al,1985,转引自朱志澄等,1990)
伸展构造也与挤压构造一样,具有多级次、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式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际上,尤其在寻找能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区域性岩浆活动,尤其是大规模的玄武岩溢流活动,如我国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流,也是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具体表现。
诚信
乔叟曾说过:“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 诚信 乔叟曾说过:“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是的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美德,一旦用谎言替代了他,那人就像是一个失去灵魂的尸体一样。 我记得在我五年级的一天,我一个人独自在家里写作业,我写到了一半就觉得肚子很饿,自己便出来东西吃,自己在家信用翻东翻西的到处找吃的,这时,我想到冰箱里还有薯条和番茄酱,自己便迅速的跑到冰箱边来摸索着,果然不出我所料,然后我就在桌子边准备想吃的时候,可是自己觉得单单这样吃会很乏味,所以就想到爸爸上次叫人从别的地方捎来了一幅画像,我记得爸爸刚拿它时爱不释手,每次都让我们先洗了手才可以稍微的抚摸一下,此时,我就想到这幅画,为什么这幅画让爸爸如此厚爱,我的好奇心把我的理智给覆盖了。
然后我在家里翻箱倒柜的找这幅画,就是没找到,这时我想到别人曾说过: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想到这我突然知道了一个地方那就是书柜的抽屉里,我连忙的跑过去,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我缓慢的打开画卷,我的心情犹如涨潮的江水般兴奋不已,映入眼帘的是以菊花为主题的花,只看那菊花青翠欲滴,它的花瓣,不是很厚,稍有下垂,宛如一叶叶绿色的小舟。花朵大小中等。虽然花心在花瓣中显得不起眼,但是花瓣却不一样了,它们好似一根绸带,微风乍起,龙翔凤舞,异常洒脱;因为整个花朵一半青,一半黄想一个羞涩的女孩一样,所以有点朝阳四射着光芒,充满了勃勃生机的样子它的叶子是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似莲花又似月季,样子十分多变。我边吃着薯条边蘸着番茄酱,我仔细的看着这幅画,自己不时就陷入进去了,这是只听见一声猫叫,自己下来一跳,手一滑就把番茄酱弄到这上面了,我看见这个,自己手忙搅脚乱,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用纸巾想把它擦掉,可是越擦越脏,没有办法只好把它收好放在原来的位置,放好之后,自己坐立不安,看见窗外的天今天格外的阴暗,树枝好像被压得喘不过来气,小鸟在那里叽叽喳喳地好像在说我:你真坏,把你爸爸的画搞花了”
我低着头静静的等待着妈妈来,这时妈妈脚步传入我的耳朵里,只听见妈妈在喊:“快来开门,我快拿不动了”我连忙开门只看见妈妈两只手提着,嘴里咬着,怀里揣着大包小包的零食,而且都是我喜欢吃的,妈妈气喘吁吁的说:“在那里干嘛,快过来帮”我走过去帮妈妈提了些。我自己也准备等妈妈回来的时候再说的,可是话在口中,又咽下去了。
过了第二天,自己在学校里什么都听不进去但是上了品德课的时候老师讲了一些关于诚信的话题,老师讲的我都听不进去,但惟独有一句我听的最清楚那就是乔叟说过的:“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我反思后想终于鼓起勇气想等放学的时候跟妈妈说。
回到了家自己跟妈妈讲了事情经过,妈妈安慰我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了,只是想看你能不能自己承认错误,不出我所料,你还是跟我说的,既然你承认了,我便原谅你了”可是……爸爸呢?妈妈笑着说:“我来解决”
是的,诚信比金子还要贵重,比山还要高,比水还要深。所以我们要好好保存自己那份诚信。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鲁迅先生曾说过:“诚信为人之本。”历史上关于诚信故事也很多:苏武牧羊、一千棵樱桃树……在我身边也有一个诚信故事,这件事让我更明白诚信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在我家居住的小区里,我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小伙伴,叫栾舒慧,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她高兴地对我说:“沈泱,你知不知道绍兴图书馆正在举办宓风光泥塑展,可好看了!星期六我们一起去看吧!”我很乐意地说:“好啊,我很想去长长见识呢!”于是我们约定星期六下午两点在图书馆门口见面,不见不散。
星期六下午两点,我准时到达图书馆,可是过了十分钟,栾舒慧没有来,我有点焦急,心里开始埋怨起她来:“自己约了我来看展览,却怎么不守时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的情绪由原来的兴高采烈转为忿忿不平,我在图书馆门口转起了圈,又等了十分钟,栾舒慧还是没有出现,我很失望地想:“这个舒慧,真是太不守信用了,不过,她平时可不是这样的!或许她家里有事……”这时候天突然阴沉了下来,我抬头看看天边,不好!乌云密布,眼看天就要下雷阵雨了,我一跺脚往图书馆大厅内跑去……
天果真下起了大雨,我又开始为没带伞发愁了。正在这时,我突然听见远处传来一个清脆的叫声:“沈泱!沈泱!”我回头看去,竟是舒慧!她撑着一把红雨伞,在密密的雨帘中急冲冲地向我走来。一见到她,不知为什么我的气都跑光了,不等我开口,舒慧收了伞甩一下头发上的水珠,扑闪着两只大眼睛气喘吁吁地说:“对不起……沈泱……我……来迟了……我外婆家里临时有急事,妈妈让我一起去,两点钟的时候我往你们家里打电话,可是你妈说你已经走了,我只好来跟你说清楚。”哦!原来是这样,我问道:“你外婆家的事很急吗?”“是的,妈妈在图书馆外面等我呢!”我朝外看去,舒慧的妈妈正在雨中焦急地等着女儿呢。“喏,这把雨伞你拿着吧!我走了。”舒慧说着,回头朝大厅外跑去,我一楞,心头涌上一股暖流,远远地我还听见舒慧在说:“沈泱,祝你看到一个好展览!”她的身影渐渐远去。
我一个人走进了宓风光泥塑展览室,各种各样的泥塑作品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一天,我虽然是一个人欣赏展览,但我的心情却特别好。
一滴水能照见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能增进朋友之间的真诚友谊。诚信,我们应当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曾子杀猪
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诚实的小男孩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要两个男孩的继母在招呼受到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父母都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讳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终于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代到现代,有许许多多关于诚信的故事留传下来,让子孙后代学习借鉴。
春节期间,我读了《诚信文录一百则》这本书。书中不但收录了一部分正面讲诚信的故事,而且也收录了一部分反面不讲诚信的故事。但我爸爸说:“无论是正面的故事还是反面的故事,都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你要向讲诚信的人学习,不要向不讲诚信的人学习”。读了这些故事,对我教育很大:讲诚信受人尊敬,不讲诚信则遭人唾骂,有的甚至被判刑坐监狱,换来一个既可耻又可悲的下场。想想我自已,曾经也讲过一些不诚信的话,做过一些不诚信的事。如有的作业做不来,就向爸爸妈妈撒谎,说这些作业是不要做的;有时候把爸爸妈妈给我买早饭的钱去买了玩具,却谎称是买早饭用掉了,等等。比比少年彭湃的诚实,我自已感到撒谎是太不光彩了。
今后,我一定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对老师、对同学、对爸爸妈妈和其他所有的人都要讲诚信。实事求是,诚实待人,决不口是心非。只有做人诚信了,做事才能诚信。我要把诚信这个传统美德在我身上发扬光大。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师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太子三师为从一品,太子三孤为正二品,以上官员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监察机构,明朝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
承宣布政使为明省级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正三品官员有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人,通政使司(中央文件收发机关)通政使,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按察使司(省级监察机构)按察使。
从三品官员有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都转运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盐政办事机构)转运使,大仆寺(军马管理机构)卿。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四品以下六品以上还有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
部门 官职 品级 职掌 说明
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佐天子,掌国家政事。
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 从一品
内阁 大学士 (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 正五品 皇帝顾问 洪武十二年,废中书省,十五年设大学士。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掌实际上的宰相职权。
六部(明代迁都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
尚书 正二品 明代六部除户、兵二部各十三司外,其它四部均各四司。
左、右侍郎 正三品
各司郎中 正五品
都察院
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掌监察、执法 即前代的“御史台”。
左、右副都御史 正三品
左、右佥都御史 正四品
十三道监察御史(末年为十五道) 正七品 掌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总督 (总理)
巡抚 明之总督、总理、巡抚,均因事而设,以重臣任之。
翰林院 学士 正五品 掌修史、著作、图书等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从五品
侍读、侍讲 正六品
修撰(史官) 从六品
编修 正七品
检讨 从七品
国子监 祭酒 从四品 掌教育行政
司业 正六品
五经博士 从八品
助教 从八品
学正 正九品
六科 都给事中
(每科一人) 正七品 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官之事。 六科为吏、户、礼、兵、刑、工。
左、右给事中 从七品
给事中 从七品
廿四衙门
十二监太监 正四品 掌皇帝宫中日常生活上的各项事务。 以宦官掌之。
四司司正 正五品
八局大使 正五品
承宣布政使司
(地方) 左、右布政使 从二品 掌一省之政 明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为省一级的最高行政机构。
左、右参政 从三品
左、右参议 从四品
提刑按察使司
(地方) 按察使 正三品 掌一省刑狱之事 与“布政司”及管军事之“都指挥使司”合称一省中之“三司”。
副史 正四品
佥事 正五品
府 知府 正四品 掌府之政 明代改路为府,分上、中、下三等。
同知 正五品
通判 正六品
推官 正七品
州 知州 从五品 掌州之政
同知 从六品
判官 从七品
吏目 从九品
县 知县 正七品 掌县之政 县分上、中、下三等。明之典史,典文移出纳,如县无丞、簿,则兼领之。
县丞 正八品
主簿 正九品
典史 未入流
都指挥使司 (都司)
都指挥使 正二品 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明代在全国设十六个“都司”。
都指挥同知 从二品
都指挥佥事 正三品
卫指挥使司
(卫) 指挥使 正三品 各“卫”,齐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指挥同知 从三品
指挥佥事 正四品
千户所
(所) 正千户 正五品 “所”统于“卫”
副千户 从五品
编制
锦衣卫官员有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从三品,佥事二人,四品,镇抚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五品,下属有将军、力士、校尉,对外有参口口事(缺两字,私参知某事,见朝鲜实录)、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内有法庭和监狱,其中,经历司掌文移出入,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即“诏狱”。锦衣卫平日为皇帝爪牙,镇压臣下时则罗织大狱,捕人,审讯和处刑。
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除北京外在各地都驻有分支机构,譬如今天津市河北区的锦衣卫桥大街和以前的锦衣卫桥,就是当初这些特务机构的所在地。明代的特务机关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分驻各地的,一是驻在京师的,再有就是临时向外派遣的。这三部分中,以分驻各地的最为繁多,从明成祖朱棣时就开始设立,后来全国各省以及各重要城镇全部都设有。他们的任务实际是替皇帝侦察该地官吏军民人等,暗查军民动态。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五年将首都迁往北京,迁都前,首先派出负责皇帝防务的贴身卫队“锦衣卫”到天津卫,在原来三卫的指挥衙门前设立锦衣卫指挥衙门府,所在地就是现在的锦衣卫桥大街附近,专门负责暗地监察京津军民动态。(1404年设立天津卫后,由于天津还没有建城,天津卫指挥使的官衙就设在现在的狮子林桥望海楼附近;在建城以后,卫指挥使衙门迁入城内,原来的卫所便被空置。)
3441 识别与分析复杂构造体
地层倾角测井的应用,是对早期单纯通过井间的测井曲线对比和地质推理建立构造形态和断层方法的重要进步,初步显示出在识别和分析复杂构造体(如推覆体、高陡构造等)的作用和优势。因为通过井间的测井曲线对比和地质推理建立构造形态和断层的方法,确实会带来许多推断性和不确定性。倾角测井的每个矢量点,是对井眼测量范围内该点地层产状的精确描述,井内不同深度点的矢量,从套叠关系分析,相当于构造不同部位的矢量,将各部位的矢量通过套叠关系都集中到一个岩层构造面上,就能将该岩层的构造形态恢复出来。近来发展日益成熟的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能够直观地进行岩层构造面的判别。通过单井的构造层产状变化分析,可以分析确定一口井所钻遇的构造特征。这对于海相复杂构造的解释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思路和有效途径。
(1)利用地层倾角测井搞清桩西古潜山的内幕构造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识别和分析复杂构造体的典型实例,是1984年发现并证实济阳坳陷桩西碳酸盐岩潜山油藏的逆掩断层-平卧褶曲(“S”形)构造,从而更新了人们对桩西潜山油藏构造的整体认识,使得构造研究和油田勘探取得具有突破意义进展。
在桩古13井完井之前,桩西碳酸盐岩潜山油田一直被认为是受南侧和西侧两条大断层夹持、内部被若干正断层切割、向北东倾没的单面山。从地面露头和同一凹陷的义和庄油田的钻探资料,都证明这套下古生界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厚度比较稳定。然而在已钻探的桩古3、6、11等井,却发现地层大大超过正常沉积厚度。如桩古6井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状灰岩厚度达到728m,是正常沉积厚度的35倍。但由于受区域地质传统认识的局限,人们未能作出有关存在逆掩断层的结论。直到桩古13井完钻采用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才发现“S”形构造的存在(图3-158左),后又经过地层倾角测井多井的应用,进一步更新了潜山油田的油藏构造模式,确定内幕构造的形态,如图3-158右所示的剖面图。有关这一问题已在不少著作和论文中作了阐述,这里不再重复。
图3-158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搞清桩西古潜山的内幕构造
(2)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识别高陡构造
峰(地)1井是江汉油田在中扬子地区钻探的一口海相下组合探井,勘探意义深远,设计目的层震旦系灯影组底界垂深1134m,但实钻井深达2435m(垂深2172m),仍未见到震旦系,与设计和区域剖面显示相差甚远。通过地层倾角和常规测井资料综合分析后,认为井眼穿越了上伏地层高陡构造带,造成钻头沿着高陡构造顺层而下(见图3-159所标明的钻井轨迹)。为此若沿着老井眼继续钻进,已经无法钻遇设计目的层,需要重新设计新的井眼进行侧钻。通过对地层倾角每一个矢量特征的精细研究和地层对比,推演出井旁构造上覆地层在横向上变化形态,设计出新的井眼轨迹和侧钻点,并预测出按新轨迹钻探每一套上伏地层所穿越的厚度及目的层厚度。侧钻后顺利避免了在高陡构造带反复穿越一套地层,实钻与预测结果完全吻合。
(3)复杂构造体的识别与描述
随着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的推出,由于具有高纵向和横向分辨率,可视化程度高,人工交互功能强等特点,更进一步提高识别、研究复杂构造体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可以进行直观的层面获取,精细分析各段地层的产状、接触关系、断层与复杂构造体的特征,优化了测井研究地质构造的整体效果。近期,采用成像测井先后在沾化凹陷的孤古斜25井和渤古1井发现两排“S”形构造。现以孤古斜25井为例,分析其主要特点。
孤古斜25井下古生界地层由奥陶、寒武系的碳酸盐岩地层组成。成像测井解释结果显示,地层产状明显分为4段,并在自然伽马曲线上发现地层有三段重复现象。
根据成像资料发育的断裂带、倾角模式的构造识别和地层对比,发现该井主要发育7个较有影响的断层。由地层对称重复相倾角模式组合分析认为,构造整体为一“S”形,由倒转背斜和向斜组成,但同时又被同期形成的断层复杂化。
“S”形的上半部分(倒转背斜),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和张夏组近似对称重复,对称轴部在张夏组内部的2280m附近,在2170~2363m可见挤压造成的高电阻率且诱导裂缝十分发育。轴部地层较陡,在轴部附近发育扭滑逆断层,使张夏组地层部分重复。同时可见上翼由于断层而缺失长山组地层,下翼由于断层而缺失冶里组—亮甲山组地层。
图3-159 峰(地)1井地层倾角测井的构造分析图
“S”形的下半部分(倒转向斜),可见下马家沟组、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和张夏组的近似对称重复,对称轴部在下马家沟组内部的2650m附近,在2570~2789m也可见挤压造成的高电阻率且诱导裂缝十分发育,轴部地层较缓。上翼较陡,下翼较缓,呈不对称的平卧褶皱。同时可见上、下翼由于断层发育而缺失冶里组—亮甲山组(图3-160)。
按照这一解释模式,地层必然会出现三段重复,并且上下两段地层呈正序对称重复,中间一段与上下两段呈反序对称重复。而在地震剖面上这种倒转现象表现的并不清楚。该井成像测井资料的解释,揭示了孤岛潜山地质构造的内幕。
3442 地应力分析
地应力研究是油气地质工程问题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确定现今地应力方向和可能的古应力方向,估算最大、最小主应力数值。一般可以通过双(多)井径测井、成像测井等资料表现出的井眼应力崩落或重泥浆压裂缝的产状,以及偶极横波成像测井显示的快、慢横波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确定。
(1)崩落椭圆法确定地应力方向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的双井径曲线及1#极板方位曲线,分析井眼的扩径方向,从而确定该井区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其原理是:井眼扩径是由于带方向性的地应力在井壁附近集中,使井壁应力增大,产生较强的剪切力,造成井壁按一定方向产生崩落而形成。井眼的扩径方向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垂直。
图3-160 孤古斜25井过井构造分析
(2)钻井诱导缝确定地应力方向
图3-161 利用钻井诱导缝确定地应力方向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具、地应力及高压钻井液的共同作用,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产生挤压力,当挤压力超过岩石的破裂压力时,形成钻井诱导缝,并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上体现出来。因此,钻井诱导缝的方向可以指示井区附近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图3-161)。
(3)分析裂缝的产状确定地应力方向
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图像上,开启缝(天然高导缝)的走向一般指示井区附近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充填缝的走向则可能是古应力方向的反映。
(4)正交偶极子声波确定现今应力方向
快横波的方位角即为最大主应力方向。
3443 沉积环境的分析
测井沉积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是以测井资料为主,在油区沉积学研究覆盖下,并与其他学科和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专门评价油气储层沉积相的多井测井评价技术。
早期的测井沉积学研究侧重于常规测井资料,随着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元素测井资料在沉积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地质目标的分析精度和分辨能力。
以海相沉积为主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沉积结构,与陆相砂、泥岩地层有很大的区别,陆相沉积的砂、泥岩剖面岩类较为单一,粒度与层理变化较为复杂,它们可以反映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的变化;而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沉积矿物岩类及岩石结构是反映沉积环境的主要因素,水流变化、沉积层理不如砂岩那样重要,因而使沉积环境的物理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别,势必影响到测井响应的差异。因此应用碎屑岩类的相研究较为有效的测井系列,如地层倾角测井、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等对碳酸盐岩地层意义有限。但应用可以反映矿物成分变化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元素俘获测井是进行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分析的重要工具,成像测井在描述与刻画碳酸盐岩岩石和沉积结构将有极其重要作用。另外岩性密度测井、有效光电吸收指数、岩石密度、补偿中子、地层电阻率、声波传播速度等测井信息也对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变化都有响应。碳酸盐岩中用测井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选择与确定油气田的关键井;②建立碳酸盐岩地质沉积微相模型;③地质沉积与测井响应特征确定;④测井信息环境校正与归一化;⑤测井信息与地质微相相关分析;⑥采用各种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测井沉积微相模型;⑦进行测井沉积微相划分、反馈验证与模型修正。
3444 海相地层烃源岩测井识别及评价
(1)烃源岩识别和有机质丰度的评价
海相烃源岩主要有有机质含量高的泥岩、页岩、泥灰岩、微晶灰岩,而有机质含量高、细分散体系的吸附作用成为测井识别烃源岩层的主要根据。可根据反映烃源岩层的多种测井系列,如常规的密度、中子、声波、电阻率、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和元素测井等,进行定性识别。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测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①利用烃源岩层的密度、声波测井确定有机质含量;②利用烃源岩层的电阻率测井确定有机质含量;③利用烃源岩层的自然伽马或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确定有机质含量;④利用元素测井提高有机质含量的确定精度。
(2)氧化环境的评价
(3)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测井评价
利用常规测井、自然伽马能谱和元素测井,定量确定有机质含量,评价烃源岩,提供有机质含量的连续剖面。
3445 计算岩石力学参数,进行井眼稳定性分析和压裂高度预测
以偶极横波测井(DSI、XMAC等)结合密度测井,计算储层的泊松比、杨氏模量、切变模量、体积弹性模量等岩石力学参数,分析岩石机械特性,为地区钻井和油气层改造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1)井眼稳定性分析
根据测井测量、计算的地区岩石力学相关特征和建立的解释模型,进行压力预测,得到地层的孔隙压力、坍塌压力、漏失压力和破裂压力,以水力安全和力学稳定两个安全窗口为依据(图3-162),计算和选择地区性与各口井的最佳钻井液密度,有效指导钻井设计,包括套管程序的设计、不同钻井井段的泥浆密度设计等。目的是避免钻井过程中的井眼垮塌、泥浆漏失和对油气层的伤害,保证安全、平稳、高效率钻井。这一工作已在不少油田推广应用,取得很好效果。下面以塔河油田沙66井和胜利油田胜科1井为例说明之。
1)塔河油田沙66井井眼稳定性分析。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目的层埋藏深,钻井要钻遇白垩系、三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和奥陶系等多套地层,岩性变化大,钻井难度大,设计井身结构复杂,钻井周期长。沙66井是牧场北1号构造2号高部位的一口探井,钻探目的是揭示牧场北1号构造石炭系和奥陶系储层含油气情况。该井于1999年8月完钻,完钻层位奥陶系,完钻井深57100m。
图3-162 安全泥浆密度窗口
沙66井是塔河油田首次采用偶极子声波(DSI)测井计算岩石力学参数,研究井眼稳定性的一口关键井。主要是利用DSI测井资料获取的地层纵、横波资料,结合体积密度测井计算岩石机械强度参数,估算地层破裂压力,进行井眼稳定性分析,选取合理的钻井泥浆密度,优化钻井设计和施工。图3-163是沙66井地层弹性参数和地层破裂压力的计算结果,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AS66井计算的最小安全泥浆密度线基本上均低于实际使用的泥浆密度,表明钻井泥浆密度在井眼崩落的安全线之内。
B该井为了保护奥陶系油气层,自550182m以下使用密度为101g/cm3的钻井液进行负压钻进。在5497~5503m井段,钻井泥浆密度接近最小安全泥浆密度。
图3-163 沙66井井眼稳定性分析图
C计算的最大泥浆密度高于实际使用的钻井泥浆密度,即钻井泥浆密度在水力压裂的安全线内,地层不会由于泥浆太重而被压开。
D该井奥陶系井段安全钻井泥浆密度为105~121g/cm3。
钻井工程技术人员依据测井资料提供的初始破裂压力等岩石力学参数,对上覆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地层进行了综合分析,优化了井身结构及钻井工艺参数。伴随着钻井工艺进步及钻井施工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塔河油田6000m左右井深的建井周期由原来的四到六个月缩短为目前三个月左右。
2)胜科1井对未钻遇地层的孔隙压力预测。胜科1井是中国石化一口重点科学探索井,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现河庄构造,钻探目的一是了解孔二段烃源岩发育情况,评价其生油气潜力;二是了解盐下构造含油气情况;三是积累深层高压盐膏层及塑性软泥岩的钻井工程施工经验。该井于2007年4月4日完钻,完钻层位孔二段,完钻井深7026m,是目前我国东部地区最深的井。该井在钻遇沙四段盐膏层2922~4150m井段时,由于地层复杂,地层压力变化大,井筒掉块和缩径非常严重,钻井起下钻过程中经常发生遇阻、卡钻、井漏等事故,多次进行划眼通井。为此在钻至4155m进行中间测井时,2922~4155m加测了偶极声波(DSI),3600~4153m加测了套后VSP和声波扫描成像(MSIP)测井,希望通过VSP和MSIP测井资料预测待钻孔一段及孔二段目的层的孔隙压力,指导下步钻井工程安全施工。
首先利用高精度的声波扫描成像(MSIP)测井资料对VSP资料进行标定,结果表明在已钻井段(2922~4155m),利用MSIP、中子和密度测井资料计算的地层压力与VSP测井资料计算的基本一致,然后利用VSP测井资料对4155m以下待钻地层的孔隙压力进行预测,预测深度达到5700m(如图3-164)。表明有两个高压区:4650m左右有一个高压层,压力梯度为15~175g/cm3;5245m左右有一个高压层,压力梯度为175g/cm3左右,与钻前认为孔一段以下地层为常压的观点不一致。根据上述预测结果对待钻地层钻井液密度进行了分段设计和调整,保证钻井顺利的进行。
图3-164 胜科1井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剖面
当胜科1井钻至5370m时,为了进一步证明VSP预测结果的可信性,在415318~5555m裸眼段又加测了偶极声波(DSI)测井,根据偶极子声波和常规声波测井提供的纵波资料,结合地质、钻井报告、井涌等资料,对4155~5300m井段进行了实测孔隙压力计算,并与钻前VSP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二者基本吻合。
(2)压裂高度预测
利用偶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提供的纵、横、斯通利波的定量衰减数据及地层各向异性,以及储层评价的综合成果等资料,建立合理的解释模型,可以对低孔、低渗目的层段压裂施工的压力大小、压裂高度、方向进行有效的预测。
沙76井是塔河油田南部塔里木乡4号构造高点的第一口探井,目的是扩大塔河油田含油气范围。该井于2000年7月18日完钻,完钻层位奥陶系,完钻井深57490m,完井测井除常规测井项目外,增加了微电阻率(FMI)和偶极横波(XMAC)测井。由于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为岩溶缝洞型的特殊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多为裂缝-孔洞型,储层横向上连通性差,常规完井后大多数井无自然产能或自然产能较低,需要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酸压改造。沙76井奥陶系碳酸盐岩为块状沉积地层,密度及声波时差变化不大,破裂压力变化较小,几乎没有明显的压力屏障,造成压裂作业比较困难,诱导缝的延伸高度不易控制,优选酸压井段及预测压裂高度非常重要。
综合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录井等资料,该井奥陶系储层共解释6个发育层段。为了在压裂前了解可能会发生的压裂高度及其延伸方向,依据测井评价结果,优选了5个层进行压裂高度预测。现对其中实施酸压的2个层进行分析:
第一层:55810~56000m,厚190m(图3-165)。从预测压裂高度结果分析,地层刚一被压开,裂缝便会穿透5560~5635m地层。如果将射孔井段改为55862~55933m,由于该段破裂压裂值(74MPa)较小,上、下地层会形成压力阻碍,阻止诱导缝延伸,产生较好的压裂效果。
图3-165 5581~5600m压裂高度预测图
图3-166 5670~5682m压裂高度预测图
第二层:56700~56820m,厚120m(图3-166)。该段破裂压力值总体上较低,下部比上部更低,由图3-215可知,破裂压力值小,一旦压力增量超过200PSI(14MPa)则压裂缝会向下延伸而不易向上延伸。
效果分析:①2000年9月6日射开井段5670~5682m,并进行酸压,后抽汲诱喷,8mm油嘴投产,日产液230m3,含水50%。含水率较高为压开下部水层所致。②2001年3月17日电缆射孔5561~5573m和5584~5594m,并酸压55610~55790m、55840~55935m井段,日产油2589m3,水01m3,酸压效果较好。该次酸压结果表明:第一次酸压井段产生的压裂缝没有向上延伸至本次酸压段,而本段酸压产生的压裂缝也没有向下延伸与底部水层沟通。③两次酸压的效果证明有关裂缝延伸方向和规模的预测比较准确可靠。经研究发现,塔河油田岩石力学参数具有一定规律性,所以该井酸压施工参数,对邻井及该区酸压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