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为什么容易结霜

冬天为什么容易结霜,第1张

霜的形成和消失

在寒冷季节的清晨,草叶上、土块上常常会覆盖着一层霜的结晶。它们在初升起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待太阳升高后就融化了。人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下霜"。翻翻日历,每年10月下旬,总有"霜降"这个节气。我们看到过降雪,也看到过降雨,可是谁也没有看到过降霜。其实,霜不是从天空降下来的,而是在近地面层的空气里形成的。

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少数情况下,在日落以前太阳斜照的时候也能开始形成。通常,日出后不久霜就融化了。但是在天气严寒的时候或者在背阴的地方,霜也能终日不消。

霜本身对植物既没有害处,也没有益处。通常人们所说的"霜害",实际上是在形成霜的同时产生的"冻害"。

霜的形成不仅和当时的天气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属性也有关。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另外,云对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是有妨碍的,天空有云不利于霜的形成,因此,霜大都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也就是地面辐射冷却强烈的时候。

此外,风对于霜的形成也有影响。有微风的时候,空气缓慢地流过冷物体表面,不断地供应着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但是,风大的时候,由于空气流动得很快,接触冷物体表面的时间太短,同时风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容易互相混合,不利于温度降低,从而也会妨碍霜的形成。大致说来,当风速达到3级或3级以上时,霜就不容易形成了。

因此,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霜的形成,不仅和上述天气条件有关,而且和地面物体的属性有关。霜是在辐射冷却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所以物体表面越容易辐射散热并迅速冷却,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同类物体,在同样条件下,假如质量相同,其内部含有的热量也就相同。如果夜间它们同时辐射散热,那末,在同一时间内表面积较大的物体散热较多,冷却得较快,在它上面就更容易有霜形成。这就是说,一种物体,如果与其质量相比,表面积相对大的,那么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草叶很轻,表面积却较大,所以草叶上就容易形成霜。另外,物体表面粗糙的,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于辐射散热,所以在表面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如土块。

霜的消失有两种方式:一是升华为水汽,一是融化成水。最常见的是日出以后因温度升高而融化消失。霜所融化的水,对农作物有一定好处。

霜的出现,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并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有冷气团控制的时候,所以往往会维持几天好天气。我国民间有"霜重见晴天"的谚语,道理就在这里。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各异,但是从全国来看,绝大部分地区都能有霜出现。即使是最南端的海南岛,有的年份也有霜出现。

我国各地有霜日数相差很多。东北地区有霜日数相对较多,这是因为东北地区不仅寒冷而且水汽比较充沛的缘故。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平均一年有霜日数较少。有的年份甚至全年无霜。

如果有人问,什么地方最容易有霜长期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会告诉你:"雪打山头霜打洼"。意思是山头顶上最容易积雪,洼地最容易有霜。

晚上太阳下山后,地面上就慢慢地开始冷起来。靠近地面的空气由于和地面接触,冷得最快。我们知道空气是流体,它总是喜欢从四面八方往低洼的地方流,流到了洼地后,就赖在那里不动了。最冷的空气,密度大,最重,沉在洼地的最底下,所以低洼的凹地是冷空气的"仓库",由于这个原因,当平地上还没有见到霜的时候,洼地里首先见霜;平地上有霜害的时候,洼地里霜害更重。"霜打洼地"这句话是十分科学的。

耐人寻味的是洼地周围的上坡霜害却较少,人们称它为"安全地带",原因是冷空气在那里停不住脚。

因此我们在防御霜冻时,特别需要注意洼地的底部,以免植物冻坏。

人们把入春后最后出现的一次霜,叫做"终霜",入秋后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初霜"。所谓"无霜期",就是指"终霜"之后,"初霜"之间,这一段没有霜出现的时期。

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全年"无霜期"的长短,差异很大。北方地区的"无霜期"短,愈往南方"无霜期"则愈长。如我国北疆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全年"无霜期"一般有100天左右,而我国南方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的大部地区,"无霜期"有300天以上,其中不少地区全年无霜。这是什么缘故呢

一个地区"无霜期"的长短,主要与这个地区寒冷季节的长短有关。也就是说,寒冷季节长的地区,它的"终霜"结束时间迟,"初霜"开始时间早,"无霜期"就较短;与此相反,寒冷季节短的地区,它的"终霜"结束时间早,"初霜"开始时间迟,"无霜期"就较长。这是因为霜是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情况下出现的,当靠近地面和作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时,附在物体表面上的水汽,才能凝结成白色的霜。北方地区由于地面接受太阳热量比南方少;距冷空气的源地近,寒冷季节比南方长,这就决定了北方地区全年"无霜期"要比南方短。

霜出现时,往往会给一些耐寒性较差的农作物带来一定影响,如棉花结桃时遇到秋霜害,会影响它继续生长。所以一个地区"无霜期"的长短,常常把它称为作物生长期的气候条件。但是"无霜期"的长短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在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根据当地出现霜的规律性,及时采取有效的各种防霜措施,如培育抗寒品种、杂交育种缩短生长期,以及浸种催芽、适时早播等等,或者用熏烟法、大田灌水或是设置防风林、防风墙和风障来阻挡寒风,改变农田水气候的条件,使早春作物和晚秋作物不受到霜害。这样,在农业生产上实利用的"无霜期",就要比气候上的"无霜期"长得多了。

望采纳

乳液面霜是很常见的护肤品,乳液和面霜从质地上就有所区别,一般乳液和面霜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选择一样单独使用,根据自己的肤质需求来使用就好。

冬天要霜好还是乳液好

冬天既可以用乳液,也可以用霜,必要时也可以叠加使用。乳液的质地清爽,但是保湿持久度不如面霜,适合皮肤没那么干燥、讨厌厚重感的人群。面霜的保湿滋润效果强,油脂含量多,是非常适合冬天的,而且任何肤质皆可。

冬天化妆品用乳还是霜

一、依个人肤质而选

乳液通常比较轻盈,质地比较清爽,适合夏季、日间使用和中性、混合性和油性肤质。面霜质地一般比较丰厚,滋润效果非常显著,适合冬季、干性、中性肌肤和晚间使用。当然也有者哩等质地的面霜非常清爽,适合所有肤质,但很特殊,通常如上所说。所以应该根据季节、肤质选择。如果是中性、油性或混合性(多数人)肤质,乳液比面霜可能更适合你。但如果是干性皮肤,还是面霜更滋润些。偏干的人在干燥季节当然建议使用面霜,补水效果会比较好,也比较持久,油性的肌肤容易有豆豆烦恼,所以不易选择厚重的面霜,在干燥的冬季用一些保湿效果好的乳液。

二、综合考虑环境因素

总体来说面霜和乳液都会按不同肤质分为滋润型和清爽型的,但是一般情况偏油性皮肤的人要选择质地清爽的乳液,而干性皮肤应选择滋润型乳液或面霜;而不同的季节也要选择不同的面霜和乳液,冬季比较干燥,要选择滋润些的产品,此外,还要考虑使用者经常所处的环境,比如经常在空调暖气环境及电脑面前的人要用相对滋润并且能持续保湿的面霜和乳液,而经常在户外活动的人,则除了要注意保湿外更要注意防晒。如果想要冬季保湿效果更好,乳液和霜可以同时使用,更能起到高效滋润锁水的功效,但油性肌肤的人要慎用,因为面霜油脂偏多,二者同时使用,不仅不能保湿,反而令油脂大增。

什么情况下既用乳液又用面霜

当你的肌肤特别干燥,单用一种已经无法满足肌肤的保湿需求时,就需要同时使用乳液和面霜。除此之外,平时没必要同时使用,因为涂抹太厚了,皮肤的负担太重,就容易堵塞毛孔,不利于皮肤的呼吸。

面霜和乳液的区别

1、面霜不适合夏天使用,乳液适合一年四季使用。

2、面霜是膏状体,质地厚实,乳液是液体状,质地轻爽,好吸收。

3、面霜油脂含量多,保湿滋润的效果强,乳液的吸收性虽好,但其保湿和保持时间没有面霜的强。

4、天气干燥时只涂抹乳液时还能感觉到干涩感,需要叠加面霜滋润,锁住皮肤水分,加强保湿。

总的来说,面霜和乳液其实算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是状态不同罢了,外型虽然不同,但本质上还是一类的。面霜和乳液都可以做出滋润型和清爽型。而且在制造上,绝对没有面霜成分优于乳液的制造规则,型态和滋润度是没有关系的,霜体的形态变化只是一个工艺问题。但是不同肤质,冬天护肤用霜还是乳液也是有区别的。

1、冬天既可以用乳液,也可以用霜,必要时也可以叠加使用。乳液的质地清爽,但是保湿持久度不如面霜,适合皮肤没那么干燥、讨厌厚重感的人群。面霜的保湿滋润效果强,油脂含量多,是非常适合冬天的,而且任何肤质皆可。

2、乳液通常比较轻盈,质地比较清爽,适合夏季、日间使用和中性、混合性和油性肤质。面霜质地一般比较丰厚,滋润效果非常显著,适合冬季、干性、中性肌肤和晚间使用。当然也有者哩等质地的面霜非常清爽,适合所有肤质,但很特殊,通常如上所说。所以应该根据季节、肤质选择。

3、如果是中性、油性或混合性(多数人)肤质,乳液比面霜可能更适合你。但如果是干性皮肤,还是面霜更滋润些。偏干的人在干燥季节当然建议使用面霜,补水效果会比较好,也比较持久,油性的肌肤容易有痘痘烦恼,所以不易选择厚重的面霜,在干燥的冬季用一些保湿效果好的乳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6074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3
下一篇2023-09-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