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美容轻松缓解肌肤暗沉

按摩美容轻松缓解肌肤暗沉,第1张

按摩美容轻松缓解肌肤暗沉

 肌肤是我们身体中比较脆弱的部位,很容易出现暗沉。在现在生活里,越来越多美眉都对于自己脸上肌肤变得越来越暗沉,感到苦恼不已,却不知道如何去改善肌肤,那么怎样改善肌肤暗沉呢?

按摩美容轻松缓解肌肤暗沉1

  肌肤暗沉的原因及按摩方法:

  原因一:纹理混乱,肌肤干燥松弛

 一般的熟龄女性看起来更暗沉偏黄,主要的原因就是她们的肌肤因年龄的增长变得干燥松弛,混乱的纹理让整个人黯然失色。过早老化的肌肤也是一样,年轻的美眉必须要及早的防止肌肤老化,特别是在阳光越来越猛烈的夏季,紫外线强度不断增大,在外出时一定不能疏忽对阳光的隔离措施。在享受夏日灿烂阳光同时,一定要懂得时刻呵护自己的肌肤。

  原因二:黑色素积聚

  方法: 皮肤受到紫外线等外界损伤会导致黯淡,人体内新陈代谢减慢,毒素积累也是脸色暗沉的原因,按摩迎香穴、养老穴,能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抵抗衰老的功效。

 养老穴在手腕外侧凸起处内侧。用食指指腹做推揉的动作,并配合舒缓的呼吸,持续按摩一分钟。

 通常是以颧骨高处为中心,额头以及下巴处会显得特别暗沉,特别是在晒过太阳后更会呈现出不均匀的肤色。对于黑色素积聚的这种情况,一定要定期进行护理和护理,同时无论晴天阴天每天不忘。

 小贴士:薏米中含有人体必需多种氨基酸,多吃薏米可以及时补充夏季高温下体力消耗,同时,薏米还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适量内服可使皮肤光滑,消除色斑哦。

 做法:取薏米50克,绿豆20克,同煮成粥,每天早晚服用,有美白排毒功效哦。

  原因三:血液循环不良

  方法: 按摩面部可以达到促进颜面气血流通,面部焕发光泽功效。

 位置:清晨起床后,可以用左右手摩擦耳朵,然后轻轻牵拉耳朵;再用手指摩擦头皮,梳理头发;后把双手摩热,以热手擦面,从上向下14次。

 血液循环不良,容易让人看起来肤色像是有层阴霾一样,室内外的温差会让血液循环更加不顺畅。这个时候一定要要规律的睡眠、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在护理上,按摩是能有效改善代谢循环的。

 小贴士:西瓜里含有多种重要有益健康及美容的成分。含苹果酸、瓜氨酸、磷酸等多种活性氨基酸,容易被皮肤吸收,对面部防晒、增白有不错的效果哦。做法:将西瓜切去绿皮,用白瓤敷面15分钟,有美白效果哦。

  原因四:皮脂分泌过多

 油性肌肤的美眉容易分泌过多的油脂,在T区显得较为油腻,特别是在化妆后与皮脂混合后,皮肤发暗更加明显。要对付这种成因的暗沉,扫除脸上的油光就是首要工作了。

按摩美容轻松缓解肌肤暗沉2

  改善肌肤暗沉的方法

  方法一,热毛巾敷脸:

 洗完脸后,可以用热毛巾敷脸来消除皮肤的疲劳。具体做法:将毛巾放在热水中,吸足水分后轻轻拧一下,待其凉至不烫脸的程度,展开盖住整张脸,利用毛巾的热度和蒸汽加快脸部皮肤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排毒,赶走暗沉。

  方法二,涂乳液前先用手捂一捂:

 很多人随便涂完护肤霜后,直接涂抹防晒系数(SPF值)高的防晒霜,这样会加重皮肤负担,导致护肤品氧化,堵塞毛孔,使人长斑、面色黯淡无光等。涂护肤霜时,应先取少量放在手心,双手合十轻搓片刻,利用手掌的温度来为其加温,令护肤霜更易被皮肤吸收,然后再均匀地涂抹在脸上,可以有效改善暗沉问题。

  方法三,遮盖“八字”区:

 有时因为熬夜、疲惫等缘故,人们会看起来脸色晦暗、无精打采。此时可以用粉底液涂于鼻翼两侧、嘴边这块“八字”区,这样可以提升整张脸的通透感,令人看起来神清气爽。注意不要涂抹在眼眶周围,否则会令眼睛看上去更浮肿。

‍‍

“气海穴”,即道家所称的丹田部分,为全身的重心,本能的中枢。它位于脐下一寸半。

按摩的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于气海的位置,照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时针方向,如前法按摩 100—200次,按摩至有热感,即有效果。

按摩“气海穴”,中国传统养生经验认为,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现代西方研究,按摩此穴,可促使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穴位于左右两外膝眼直下三寸约四横指处。

足三里穴按摩方法:分别以左右大姆指针对两膝足三里穴各按摩 100—200次。

按摩足三里穴,能增强体力,缓解疲劳,健脾健胃,预防多种疾病。如头痛、头晕、肥厚性鼻炎、腹泻、呕吐、气胀及过敏性疾病等。

“涌泉穴”位于脚掌底中央稍前三分之一处。

按摩方法:端坐,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之涌泉穴位,不计数,以脚心发热为止。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涌泉穴位,也是以脚心发热为止。

按摩“涌泉穴”,对大脑皮质神经是一种良好的刺激,能够通过神经反射,使人感到轻松舒适,防治神经衰弱和失眠。同时,能使脚底毛细血管扩张,血液下流,血液循环加快,减轻脑部充血状态,防止脑胀、头晕及脑溢血等症。另外,涌泉穴是肾经的起点,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确可收延年益寿的功效。

命门穴位于第三腰椎突出下。肾俞穴位于第四腰椎下旁开3—4寸凹陷中。

上列二穴按摩方法:将两掌心相对搓至发热,贴着后背第二及第四椎两旁3—4寸部位,用力上下磨擦。每做五十下,再将两手心搓热继续磨擦。并作四次,共计两百下,则周身发热,并有微污,有极大益处。

经常按摩“命门”及“肾俞”二穴,可以增强肾上腺,有刺激脊椎中枢神经反射的作用,对心、肝、肺、脾、胃、肾和生殖功能,以及循环系统与血压等均有极大益处。终生行此功不辍,有祛病延年,老当益壮之效。

如上所述,对于身体不同部位的穴位,在进行按摩的时候,也是需要有所讲究的,而具体的可促进健康和延年益寿的按摩方法,本文特意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够对采用中医养生法的人起到帮助作用。

‍‍

利用上述两种基本手法,可应用在身体各部位进行按摩法:(所有按摩的方法都必须朝着心脏的方向做按摩,按摩幼童、老弱者时,请采用轻柔的滑动轻抚动作)。

(1)头部:请用指尖沾按摩油,用指头按摩整个头皮。头痛时,按摩脖子底部的周围,往上按摩到头皮的底部,手指要采用滑动的按摩动作,力量要强。让精油渗透到体内。

(2)颈部:手法是小且强的划圈动作,以颈椎画分成两边,各自从颈底向上按摩到头皮底部,颈椎左右各成一个圈圈式的按摩动作。

(3)肩部:使用滑动轻抚及揉捏的手法,利用大拇指和手掌,从肩膀到颈部,重复来回用力按摩。

(4)背部:使用滑动轻抚及揉捏的手法,力道可强可弱,但千万不要在脊椎上按摩。从背面的腰部内侧开始,两手的动作要连贯顺畅,向上按摩到肩膀,再往下按摩背部的外侧。

(5)腹部:使用滑动轻抚的手法,自己按摩时,采用顺时针方向画圈动作,为他人按摩时,则是逆时针方向。

(6)手臂:使用滑动轻抚及揉捏的手法,由下往上按摩到腑下。

(7)腿部:使用滑动轻抚及揉捏的手法,由下往上按摩到大腿。

(8)足部:从脚趾到脚后跟的方向按摩,大拇指在脚面上,手指在脚底下,重复按摩。

1 足三里

胃腑疾病者保健的要穴。位置是在外膝眼下四横指处,因能治疗腹腔上中下部的不适而得名。按摩此处还有补气的效果,有类似山药、红枣等食材的功效;还有暖胃通肠功效,与山楂、黄耆等中药相同。

2 三阴交

位于脚踝内上量四指处、因为是肾、脾与肝脏三阴经交会处而得名。中医常说「肾藏精、脾统血、肝藏血,经血相生」,常常按摩此处有健脾、补血的作用,与阿胶、当归等药物有相似功效,能够活血化瘀。

3 注意事项

按摩穴位的手法有分补法与泻法,补法是比较轻柔的按摩手法;泻法则是针对穴道施与力度较大的手法,有些中医学派主张可用指关节按摩穴位。虽然按摩与针灸是很好的保健方法,在中医临床中也很常使用,但是如果有身体上的不适,是无法以按摩治疗,还是要尽速就医。

日常按摩头部,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使人感觉到神清气爽,缓解亚健康带来的疲劳。人体的足部也有很多穴位,按摩足部可以快速的让身体温暖起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可以起到排毒养颜的效果。有些人在感觉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经常会使用按摩的手法来缓解这种症状。如果按摩手法到位的话,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免疫能力,起到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一、对于睡眠不好的人,可以尝试着按摩头部,来帮助身体放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现睡眠不良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梳子梳理头发,来起到按摩头皮的作用。也可以将两只手掌搓热以后,用手轻轻地在头上打圈,来使人的头部更加放松,睡眠的质量也会提升很多。

二、对于身体怕冷怕寒的人来说,可以在泡完脚以后,按摩脚部的穴位,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

有一些女人经常会出现痛经的情况,这是因为体寒的原因导致的。比较注重养生的人,每天晚上都会泡一次脚,为脚底做一次充分的按摩,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而且这种按摩方式长久坚持下去的话,女人面部的气色也会改善很多。

三、值得注意的是,按摩的力度不宜过大,要做到轻缓为宜

当我们在给身体做按摩的时候,有些地方会感觉到酸痛无比。人们常说痛则不通,所以我们就需要格外注意痛的部位。尝试着以轻缓的手法将寒堵的部位揉开,切记不要用力,以免损伤到局部的皮肤。值得注意的是,按摩只是起到养生的作用,如果身体某些部位生病的话,还是需要找医生治疗的。

那么,你知道人体有哪些穴位是不能按的吗?

 经过数千年的钻研和沉淀,穴位养生的神奇疗效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人体养生的穴位,希望对你有用!

 人体养生的穴位

 明目醒脑穴:风池。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舒筋活络穴:阳陵泉。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每天按压足三里10分钟,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

 滋阴养颜穴:三阴交。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因为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所以不适合孕妇。

 安神健体穴:涌泉。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有助睡眠。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天气转暖后,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专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日常养生穴位

 1:太白穴,缓解脚痛

 位置:将一只脚搁在另一条腿上,会看到脚部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线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走一段路后会发现脚部疼痛,回家就脱掉鞋捏捏脚,可有效缓解脚部疼痛。其实,这是因为您按摩刺激了脚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会有减痛的效果。

 专家指出,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采用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的 方法 刺激太白穴,这样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这是因为除了脚部更好使劲外,是取身体左右平衡的原理。身体长得很对称,左右脚、左右手都是两两相对的,就像天平的两边。在按摩时,有意识地用身体的一侧来按摩另一侧,可以更好地调节身体的平衡。

 2:委中穴,缓解腰背痛

 位置: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浊。此外,肩周炎患者还可试试把右手指从后背尽量对左手指尖,再反过来。通过这样交叉,类似搓澡的动作,对缓解疼痛效果很好。

 3:阳池穴,保护腕

 位置: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

 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

 4:内关穴,改善心脏功能

 位置:内关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横纹上面两横指,我们稍微用点劲,有两个大筋,在两个大筋之间就是内关穴,轻轻按压有一种很酸胀的感觉。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

 5:阴陵泉穴,帮助腿部消肿

 位置:膝盖内侧横纹向上,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这里就是阴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务后,会发现自己的小腿肿胀。这是小腿长期在同一姿势下,气血无法顺行而导致的肿胀。这时候要用“小腿消肿穴”阴陵泉。每天在这个穴位刺激3-5分钟,让气血顺利通行。另外,尽可能不要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有利于全身的气血循环,避免身体的僵硬。

 6:曲骨穴,消除前列腺炎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统的关联最大。但凡与之相关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问题。

  按摩穴位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了,这是现在大家都非常认同的了吧,而且大家知道吗,我们身体的穴位和内脏是有一定联系的了,那么我们应该按摩哪些穴位呢,有哪些按摩穴位的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按迎香穴(鼻翼两侧,鼻沟中,左右各一)。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方法是:用两手大拇指基部的背侧,互相擦热,轻轻地沿着鼻梁两侧各擦20次。而后用两手食指尖端,点揉左右侧迎香穴各10次(转10圈)。此法可促进鼻黏膜血循环,增强正常分泌,湿润鼻腔,并预防感冒和防治鼻炎。

 2搓肾俞穴(第二腰椎旁5厘米,左右各一)。传统医学称“背为阳中之阳”。方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肾俞穴用力向下搓到尾骨,然后再退回到两臂后屈尽处,此为一次,共用力搓50~100次。搓肾俞穴有培育元气、调和气血、疏通、强壮筋骨、止痛散风的作用。对防治功能性腰痛特别是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效果较好,对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也有一定疗效。

  3擦涌泉穴(足心凹陷处,左左各一)。擦涌泉穴俗称搓脚心,能达到强身健体祛除病患的目的。这是因为脚处在身体最下端,营养较其他部位差,而脚的负担相当重,容易衰老。搓脚心能防止“脚老”。方法是:早晚两次在床上进行,先用双手搓擦发热,然后把两个脚心相向置于床上,用热手掌摩擦脚心,左手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可搓至脚心发热。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向按摩。

 4捻委中穴(膝盖骨正后方,窝正中,左右各一)。分别用右手拇指捻左腿委中穴、用左手拇指捻右腿委中穴,各20次。此法有防治腰背痛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推荐的几个穴位了,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了哦,是我们不能错过的按摩方法了哦。

  现如今,中医的治疗以及养生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了,我们上面就给大家推荐了几个穴位,是非常适合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进行按摩的了哦,是可以帮助我们养护身体的健康,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59708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