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摄影!如何解决欠曝过曝?

零基础学摄影!如何解决欠曝过曝?,第1张

今天给大家介绍新手如何解决欠曝、过曝问题!

1如何避免过曝、欠曝

只靠肉眼的感觉来判断成片效果,肉眼的观感会很大程度受到环境光的影影响:

在强光条件下,很容易误以为照片欠曝在弱光条件下,很容易误以为照片过曝

正确的操作是: 每拍完一次照片,就立即在背屏调阅直方图从而科学调整参数,最终得到合理的曝光。

2直方图是什么

直方图是进行照片预览时,相机上出现的类似波浪状的图案就是我们所说的直方图。直方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判断一张照片的曝光情况,哪里曝光过度,哪里欠曝。

在完成拍摄之后,我们通过操作相机 (尼康按“下方向键”佳能按“INFO”键、索尼按“DISPLAY”键) 调出直方图界面此时背屏会显示拍摄成片、直方图和三原色通道

3直方图怎么看

直方图是进行照片预览时,相机上出现的类似波浪状的图案就是我们所说的直方图。直方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判断一张照片的曝光情况,哪里曝光过度,哪里欠曝。

将最关键的直方图展开细分: 横轴表示亮度级别,越往右越亮;纵轴表示该亮度级别所占画面像素数量,越高则像素越多。

4直方图怎么看

内像素的亮度分布就是直方图。

中间为准确曝光的直方图。首先它的中间区域曝光度比较平稳,并且峰值均在边框内,阴影、高光区域均有体现,黑色区域、白色区域有少量分布。

上下两张图属于过曝和欠曝的情况。在拍摄时要避免这两种情况。

5向左曝光

下面这张照片很明显就只有左边一个很高的峰值,甚至超出了边框,这就意味着整张照片属于欠曝的情况。暗部区域像素数量过高,太暗,导致画面细节丢失

向左曝光: 画面欠曝,需要增大光圈、提高ISO或者延长曝光时间

6向右曝光

整个直方图只有最右边出现一个峰值,并且超出了边框,而且最左边的暗部区域一点数据都没有,这就说明照片曝光过度。亮部区域的像素数量过高,细节丢失。遇到这种情况当然是需要降低画面的亮度,可以让高光区域的细节保留更多

撞右边墙: 画面过曝,需要缩小光圈、降低ISO或者减少曝光时间

7双边撞墙

U字型直方图,就是指中间曝光度区域缺乏数据。它的意思就是照片中的暗部与亮部太过突出,黑白反差太大,没有中间色来过渡。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摄影师提高暗部的亮度降低亮部的亮度,从而找回中间区域的色调。

双边撞墙的情况较为复杂,这意味着拍摄环境的光比已经超出了相机本身的宽容度范围,此时无论怎么调整曝光参数都无济于事。解决此类情况,只有两种方法: 前期使用渐变滤镜 和 后期调色处理曝光。

 导语: 明明是用同机种的相机,为什么专业摄影师总是能拍出白皙水嫩的肤质,又或者漫天绚丽动人的彩霞,除了后制修图外,其实拍摄当下就因为精准掌握曝光,而成就一张张动人的照片。现在就让我们重新了解,所谓的正确测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教你如何精准掌握曝光拍出完美的照片

 从头学测光原理与模式

 相机测光表的运作方式,是预设主题的反射率为18%,测量被摄主题反射光源后,反射光透过镜头以后的亮度(即TTL 的运作方式),而各种自动模式就是根据测光后的结果,决定一组符合测光结果的光圈/快门数值,进而拍摄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但凡事总有例外,包含并不是所有物体的反射率都是18%,例如白纸反射率可能为80% 以上;而深色/黑色的物体,反射率可能只有5% 以下,这也就是为何曝光会有偏移的问题所在。至于测光模式更是许多初学者最头痛的问题所在,常听到有人说「拍起来太暗了,用点测光拍就对了」,又或者「平均测光常会测不准」,事实上却是没有真正了解测光模式意义的说法。相机的测光模式,其实只是设定不同测光范围,或是选择测光区域进行加权的模式。

 ▲标准曝光。

 ▲曝光补偿。

 ▲相机所建议的标准曝光,明显曝光不足,经过+2/3 eV 曝光补偿拍摄后的右图,方能回复肉眼所见的视觉亮度,即正确曝光。

 我们常看到的测光模式,大致上可分为平均测光、中央重点、点测光三种。

 平均测光: 是针对画面中所有区域进行加权运算,由相机自行评估亮、暗部,以及18%反射率的中间调,最后平均算出现场亮度的模式,在一般亮度充足、反差不大的环境下,可说是最理想的测光模 式,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模式。

 中央重点测光: 是以画面中央区域为主做加权,再评估画面周围亮度,来略微增减测光结果,此模式可说是简化版的平均测光模 式,也是比较早期的自动测光模 式,由于一般人拍摄时,大多把主题放在画面中央,所以能获得还算准确的测光结果,缺点则是摄影玩家构图时若不是把主题放在中央,且中央是极暗或极亮的区域,就会产生测光不准确的结果。

 点测光:( 通常位于中央大约画面3%区域,若有与对焦点连动的功能,则对焦点在哪测光点就在同一点)则是以画面中央的及小区域作为测光点,且并不会因为其他位置的明暗而影响,早期因为测光区域无法缩太小,所以也称为区域测光(位于中央大约画面10%区域),也就是说当我们想要以画面其中一个小区块为主,并且作为测光重点,就可以运用点测光来确认结果,测试时同样要注意区快的反射率是否为18%左右,测试后也要按下AEL或用M手动模式锁定曝光值,否则移动相机构图时,点测光的结果可能就会有所变动(对焦点连动因为不需要移动构图,所以不在此限)。

 重新了解各种测光模式后,我们可以知道,若画面中全为18% 反射率的物体,且亮度均匀,理论上用哪一种模式的测光结果都一样,也就无所谓哪一种测光模式才对的问题。

 ▲由上到下为平均测光、区域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更先进的测光系统

 有鉴于传统TTL测光系统容易因为反射率产生误判,相机厂商也进一步开发新一代测光模组,例如Canon的iFCL测光系统与Nikon的全区域3D距阵测光系统,就是强调相机测光会依据不同色彩、场景远近、环境亮度做判断,例如相机遇上较为敏感的红色,会自动判断应该稍加测量的EV值,而蓝色等反射率较低的色彩,判断上也会稍微增加结果的EV值,这样能获得更正确的测光结果。(接近入射式测光表的测量值)

 还没拍就预想测光与曝光结果

 依赖自动测光已久的我们,拍多了总会有种测不准的错觉,照片的曝光结果总是跳来跳去,有时候过曝有时候又不足。其实会有这样的结果,大多是因为画面中有大量暗部(黑色/深色)或亮部(白色/浅色),加上我们常会进行对焦后重新构图的动作,让拍摄主体落于画面周围所导致的结果。虽然绝大多数都可以运用影像后制方式来处理,但或多或少会减损一些画质,也浪费调整的时间。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拍摄前就决定好我们想要拍摄的结果,选定好对应的测光模式以及曝光补偿值,这样我们就能在同一个环境(场景)中,维持一定的曝光水准,等到后制处理时,甚至只需要调整一张在全部同步处理即可,大幅省下一张张调图修图的时间。例如清晨日出时,若太阳刚才离开地平面,高度反差容易让画面呈现曝光不足的状态,影像看来反而向是日落时分的感觉,我们可以采用平均测光,并且事先加些曝光拍摄,虽然画面中的太阳处会过度曝光,但整体影像亮度较高,会比较符合日出的映象。虽然也可以采用点测光,选定画面中的中间调(预想中的18度灰)测光,再用M模式固定,但日出时的亮度变化极快,可能前后几秒钟,亮度就差几格EV 的问题,相对比较吃力些。

 黄昏场景中则相反,由于黄昏接近黑夜,若直接运用平均测光时,会因为画面看起来太亮而失去时近黄昏的感受,且美丽的晚霞也会因为亮度较高而减损层次与降低彩度。这时候若没有太阳直射的干扰,只要天空所占的画面较高,测光会以云彩作为重点,而我们也可以再拍摄前稍微降低eV 值,就能有更理想的照片成品。

 至于在晴天或固定的室内环境中,若有阴影等反差区域,建议试着采用点对焦先测光,先选定画面中的中间调区块,例如明亮处的脸部、皮肤、鲜绿色叶子等,确认光圈快门后,利用M 全手动模式固定光圈快门(曝光值),若想要变动景深,则利用曝光互换率来调整光圈并连动快门。尤其面对走廊、棚子,甚至餐厅婚宴的场合,因为光源相对稳定,但容易因为反差或服装色彩愚弄测光系统,这时候只要确认过一次曝光状况是我们所需要的结果,那么就能固定一整批影像的拍摄亮度结果。

 ▲上图是利用软体模拟正常曝光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太阳附近的细节,虽然比调整曝光补偿后的结果还要多一些,但整体影像感不像是清晨时分。而暖色调的成果图,则是在未动曝光状态下,调整色温与色调后的结果。

 精确检视曝光结果

 建立完整测光观念后,想要拍出曝光正确的照片相信是轻松容易的事情,但想要追求更精准的曝光结果,就要学会看懂「曝光曲线图」。而不管是哪一个厂牌,都将曝光分为5 个区块,右侧为高光区域,左侧为低光区域,中央则为18% 灰标准曝光时理想所在的区块。

 曝光曲线图其实是直方图,标示了影像中亮暗部的「量」,也就是画面中的亮/暗部所占的区域大小,可评估该亮度是落在曲线图的哪些地方。通常我们会建议亮部不要落在最右边的边线,暗部不要集中在最左边的边线上,这样才不至于没有细节而缩减修图空间。若想要更确认曝光水准,就要能在脑海里依据画面试想出中间调与亮暗部的曲线分布来对照。若是以明亮调为主的照片,理论上右边区块会较多;暗调为主的照片则曲块会较集中在左侧;对比强大的影像则在曝光曲线图的左右,各有突起的高峰;至于光源均匀的环境下,通常会呈现钟型曲线。

 ▲室外太阳下拍摄时,若只是利用萤幕观看拍摄结果,会因为强光干扰而误判曝光结果,但学会利用曝光曲线图来判断,就能准确判定曝光是否准确。图中可见巫女阳光处的白色服饰已经落在右缘,而黑色大衣落于左侧稍亮的位置,由于这张照片希望阴影处人的表情能强调出来,所以+2/3eV 后整体影像符合稍增曝光的需求,而达到我们预想的正确曝光。

 ▲(左)±0 eV,(右)- 2/3 eV。(点图放大)拍摄满天晚霞时,若采用平均测光,总会觉得不够色彩红艳,其实很多时候只要将曝光补偿稍减,就能获得良好改善。(实际拍摄)

 为了呈现影像情绪所做的曝光变动

 了解标准曝光后,我们会逐渐发现,标准曝光虽然是一种安全作法,但过于中规中矩,反而让影像少了些许情绪与温度。以笔者喜好与经验,想要表现开心、愉悦、热情、干净⋯⋯等正面情绪时,稍加些曝光会让观赏者能更清楚的感受气氛,相反的孤独、无奈⋯⋯等负面情绪,可以稍降曝光来暗示。

 不仅只平面影像会做这样的处理,动态**也会运用同样的手法。例如**127小时中,当男主角艾伦·洛斯顿终于脱离深邃岩缝时,导演以一镜到底的方式跟随,光圈快门不动的状态下,岩石阴影与空旷处的极大亮度反差,让画面呈现极度过曝的状态,却能从此感受到艾伦强硬生命力与欢愉心情。

 ▲模拟标准曝光

 ▲刻意过度曝光。为了强调青春活力的神情,以脸部作为曝光基准,由于脸部属于画面中逆光暗处,所以当它作为测光基准时,周围便会过度曝光,也导致色彩变淡,所以成品在不动曝光的情况下,有刻意加强色彩饱和度,来配合活泼的影像调性。

 为后制考量的曝光选择

 虽然一次拍摄就把曝光搞定,能让后制处理时轻松不少,但不可否认在极端环境下,我们还是需要为了后制空间做些曝光上的调整,尤其在数位时代中,超过+2eV 的影像,想要保留画面细节还是相当困难,这也表示在「正确曝光」当下,白色衣服或是白墙等物,想要拍出表面质感有其困难性,这时若能刻意降低些许正确曝光值,并利用后制方式做进一步调整,始能获得明显改善。

 结论

 一路看下来,我们会发现原来对作品来说的正确曝光,其实与标准曝光并无法画上等号,但学会掌握标准曝光,却能帮助我们更加快速与精准的确认与达成作品的正确曝光。也许,下次拍照前,可以多加考虑曝光问题,让影像品质与意像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 注: 本文部分的标准曝光(+/-0EV)是利用原厂软体调整RAW档,模拟拍摄当下若无调整曝光补偿的状况。

 ▲+1/3eV 拍摄

 ▲后制加亮

 ▲大量的白色物体最容易造成测光表误判,且正确曝光也无法确认亮部细节的保留状况,所以仅稍增曝光补偿来接近标准曝光,而未直接增加至正确曝光,等后制处理时再慢慢调整为目标亮度。

1、首先在桌面上找到“相机”图标并点击打开。

2、打开“相机”后选择拍照模式,然后点击屏幕进行聚焦。

3、然后上下拖动屏幕中出现的“小太阳”图标就可以进行调节曝光度,调节到适合拍照的曝光度,操作起来是比较简单的。

其实,手机拍照和专业单反相机拍照是一样的,在拍摄时可以对照片明暗曝光度做一些设置,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会比较好一些。当然,手机照相机曝光度的设置不像单反相机的设置那么复杂,通过简单的微调就可以实现手机照相机的曝光,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只需要稍微了解学习一下,这样就可以学会设置手机照相机曝光度。

一般手机照相机设置曝光度,主要是通过滑动调整“小太阳”图标来控制,所有的手机都可以这样来操作,在不同的场景下,曝光的调整也是不同的,所以设置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来表示,数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光圈孔径越大。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因为光圈孔径大),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光圈好比是水龙头。如果把它开大,就能有大量的光线进入;如果把它关小,就只会进入较少的光线。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我们在买镜头时,光圈的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直接影响价格的高低,拥有大孔径光圈的镜头在价格上比那些小孔径光圈的镜头贵很多,大光圈在光线暗的环境中能更好的得到表现,在不改变快门速度的前题下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线,从而照片得到正常曝光。现在专业型的变焦镜头光圈一般都能开到F28,定焦镜头比如CANON 50MM能开到14!大光圈除了能获得更多的光线外,还能获得浅景深的效果(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说得比较俗就是拍摄的主题清晰,而背景是模糊的,这样突出主题,在拍人像时常用到,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也就是前后景都比较清晰,适合拍风景照。控制景深除了跟光圈的大小有关,还跟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有关。

M档曝光三要素

什么是相机的M档,相机M档可以让摄影师根据拍摄场景和环境,照片的需求自行调节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从而获得最佳的曝光效果。第一步:转动相机顶部转盘至M档。第二步:在相机参数界面进行调节。

怎么正确调节曝光,曝光就是我们经常会说的“照片亮度”可以通过快门、光圈、感光度三者来调节。这三者也被称为曝光三要素,三者共同影响照片的曝光即照片的亮度。

调整光圈:打开光圈、曝光值会减少;关闭光圈,曝光值会增加;调整快门速度:提高快门速度、曝光值会减少;降低快门速度,曝光值会增加;调整ISO感光度:提高ISO感光度,曝光增加;降低感光度,曝光值会减少。

1什么是光圈

光圈是相机内控制进光量的装置。有一组可开合的叶片组成通过控制叶片的开合程度来控制进光量的多少,用F表示F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照片越暗;F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照片越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光圈大小会影响照片的景深;光圈越小,景深越深,照片的虚化效果越差光圈越大。

2什么是快门

快门是相机内控制光线进入时间长短的装置。通过控制开合的时间长短,控制光线进入相机内的时间长短,进而控制曝光量,快门数值越大,速度越慢,进光量越多,照片越亮;快门数值越小,速度越快,进光量越少,照片越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快门速度的快慢,还可以分为慢快门和快快门,慢速快门可以用来拍摄轨迹效果,高速快门可以用来抓拍,可以用来拍摄运动的物体。

3什么是感光度

感光度是用来表示相机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在相机上用ISO表示,例如ISO100ISO200等感光度越大,传感器对光线越敏感,曝光量越多;感光度越小,传感器对光线越不敏感,曝光量越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感光度的数值并不是越大越好,过高的感光会影响照片的画质,如日常拍摄,建议把感光调到100就可以。

摘要:你是否曾经被曝光补偿的概念搞晕过?你是不是经常为不知道补偿多少曝光量而苦恼?这篇文章告诉你一个非常使用、立竿见影而且一学就会的技术,让你从“胶片摄影师”苦练曝光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因为,你有一部数码相机,它可以让你非常准确地实现曝光。相机曝光是什么意思数码相机曝光怎么调

什么是曝光?

非常浅显的说,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

用什么来判断曝光?

答案是——直方图。所以,我建议你在回放照片时,首先查看直方图,就像那些专业摄影师所作的一样。那么,你买的相机就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一个是刚才提到的“调整曝光量”的功能——有手动曝光或者有曝光补偿,另一个就是必须具有判断曝光的功能——直方图。直方图的横坐标代表像素的亮度,左暗右亮。很多相机厂商将直方图从左到右分成“很暗”、“较暗”、“较亮”、“很亮”四个区域,也有的相机厂商将直方图分为五个区域。这些分区与直方图本身并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到直方图的形成。无论四个分区还是五个分区,它们不过是为了观看方便而已。我们可以把“较暗”和“较亮”的区域看成中灰影调的区域,把“很暗”看成画面的暗影区,把“很亮”看成画面的高光区。

怎么判断曝光和调整曝光?

判断胶片的曝光时,我们需要看密度。所以,在冲印店里我们时常会听到老摄影师对修图师说“我想这里加点儿密度,那里减点儿密度”之类的话。因为他们习惯了查看胶片的密度和反差。而且,这样听起来更专业些。数码相机时代,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这儿亮点儿”、“那儿暗点儿”之类的言语。

前面我们看到的照片,曝光属于正常。那么,如果减少或增加曝光量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减少曝光量的时候,直方图会向左移动,很可能在直方图最左侧已经超出的边界,左侧的“山根”看不见了,就会曝光不足;增加曝光量的时候,直方图会向右移动,很可能在直方图最右侧已经超出的边界,同样,右侧的“山根”看不见了,就会曝光过度。

数码相机的曝光原则

原则一、不溢出原则

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数码相机的拍摄。在景物的动态范围大于数码相机所能表现的动态范围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光比场景的拍摄,比如夜景拍摄、冰灯拍摄等,你至少应该让一个方向上不溢出。你还可以想办法使光比减小,比如对暗部补光,这样我们的相机就可以记录场景中的等多细节。

我们总会觉得夜景拍摄要增加曝光时间,甚至要半小时、一小时的曝光。事实上,如果是灯火辉煌城市夜景并不需要这么做。

原则二、亮加黑减

你可能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些数码相机“向右曝光”的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右侧不溢出的情况下尽量向右曝光。这么做的理由是:如果在后期把暗部提亮会产生很多噪点,而后期针对高光部压暗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既然你知道煤炭是黑的,为什么还要“过曝”后再把它压暗呢?

所以,我更愿意推荐你使用“亮加黑减”的原则。当画面中亮的部分占很大面积时,我们需要增加一些曝光,也就是向右曝光:比如拍摄大面积的雪景,你可以适当向右增加曝光,注意不要让高光溢出,并且还要保证雪的纹理和细节;同样,当画面中暗的部分占很大面积时,我们需要减一些曝光,也就是“向左曝光”:比如当你在拍摄大面积的煤炭时,可以适当向左减少曝光,注意不要让暗影溢出,并且还要保证煤炭的纹理和细节。

相机如何正确曝光?

图1:曝光不足

图1、由于没有考虑到画面以白色为主需要增加曝光量,这张片子把浅粉白色的蝴蝶兰拍摄成灰白色。是一张曝光不足的失败片子。在拍摄的时候,增加半档到1档曝光,将使这张照片得到正确的曝光量,表现出粉白色调的浪漫花语。

图2:曝光过度

图2、这张片子虽然前景曝光基本正确,但是作为表现的主要部分,大面积天空的色彩和云彩细节因过曝而丢失。所以是一张曝光过度的失败片子。如果能以天空的曝光为基准,参考山脉和前景的曝光,就能得到一张朝阳斜照山脉、前景形成剪影、以紫蓝色天空和白云为主要表现的宁静清晨照片。

图3:曝光准确

图3、这张人物肖像照片,人脸部分曝光正确,很好的抓住和表现了人物神态。背景的暗化更强调了人物,是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什么是曝光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什么是正确曝光呢?其实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正确的表现出物体,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同,必然有部分区域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只要我们能做到想要表现的主体曝光正确,这张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了。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还需要了解感光宽容度的知识。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见图4),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图4:感光宽容度(光线范围仅为说明问题,不代表真实数据范围)

图5:“曝光正确”

图5、因为明暗反差过大,云层曝光正确的同时,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色彩细节全无,成了黑色的剪影。(但这正是这张想要表现的效果,所以尽管建筑严重曝光不足,这张仍然可以说是“曝光正确”的片子。)事实上,当时人眼范围是基本上能看清建筑的细节的。拍摄者利用了“感光宽容度”原理,正确的曝光云层,而让建筑成为剪影,使片子有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感觉。如果需要将建筑色彩细节能够表现出来,那么天空就会全白的一片。

图6:曝光正确

图6、考虑到感光宽容度问题,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选择阴天拍摄,使得前后景的光线差别不大,因而拍摄出前景曝光正确,而后景也有细节反映的片子。如果在光线强的时间拍摄,可能前景曝光正确的同时,后景几乎全黑没有细节。

可见,合理利用曝光和了解感光宽容度问题,能够创造出不同感觉的照片。

通过上面的拍摄实例我们了解“曝光”、“正确曝光”、“感光宽容度”的概念。要得到正确的曝光,必须通过评测来确定需要多少曝光量。下面让我们来了解如何测光,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测光方式,才能让我们得到正确的曝光。同时,掌握好测光,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发挥光影创意,在平常的场景中,拍摄到非凡的作品。

相机测光的模式

测光模式:现在地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有以下3种测光模式:

1、平均测光:对整个取景区平均计算测光值。

这是一般相机默认的基本测光模式,使用率最为普遍。在取景范围内光线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几乎都能让你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图7:平均测光

图7、仙人掌:当时的场景光线很平,取景区内的仙人掌色彩和光线都比较平均。使用平均测光模式,就能得到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2、中央平均测光:是以取景范围中部的30%左右的区域平均测光为主的测光模式。

当需要表现的主体在取景范围中间部分,而环境明暗与主体有较大的差别时,选择中央平均测光,偏重对中央大部分区域测光,能使主体的曝光较为准确。

图8:中央平均测光

图8、故宫:这张片子的构思是利用前景突出一种压迫感,表现故宫的尊威。拍摄的时候,主体城楼的和前景的光比差异较大。使用中央平均测光模式,整体测光以在取景大致处于中间部分的城楼为主,拍摄出主体曝光合适,前景成为剪影的照片。符合构思目标。如果使用平均测光模式,主体可能曝光稍过,而前景的阴影中留下太多细节,使画面显乱。

3、点测光:又称重点测光,是对取景范围中的1%-5%区域内测光。

点测光模式用的极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况下,点测光却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了解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点测光,并能正确使用点测光,一方面可使主体曝光精确,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宽容度”来创造出现实中无法看到的奇妙。

运用点测光:以下,将对如何用好点测光模式作图例说明。

点测光模式适用的情况:点测光方式在取景内光线分布不均而且反差很大的情况下适用。这种情况如果不用点测光,可能会造成需要表现的主体曝光不正确,太亮至白或者是太暗没有细节。

曝光锁定:在使用点测光模式前,需要了解曝光锁定的使用。相机点测光的测光点在取景区的中心。使用点测光的时候,需要把取景区中心点(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需要表现的主体来测光。如果在你想要表现的取景中,表现主体并不在中心点,可以先用点测光的测光点对准表现主体进行测光,并使用相机的曝光锁定功能锁定对主体测光的数据,最后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图,对焦后按下快门。大多数相机的曝光锁定都有专门的按钮,能够使我们得以轻松的在曝光锁定后重新考虑构图。但也有一些相机曝光锁定和对焦都是通过半按快门实现,假如测光点和对焦点并不一致,例如图2的测光点是太阳边的云彩,而对焦点是建筑物,就需要先对云彩点测光后曝光锁定,然后重新构图对建筑物对焦。有些相机不能提供单独的曝光锁定和对焦锁定,也可以先对主体点测光后记下曝光数据,然后把相机的拍摄模式设置为M档,按点测光的数据设定曝光数据,然后进行构图和对焦。

图9:点测光

图9、从取景环境看,需要表现的主体荷花较亮,而荷叶等较暗,且茎杆参差影响构图。如果按照平均测光,那么平均测光值就会偏向较暗环境的光线强度,拍摄得到的结果是花叶、池塘曝光正确,而我们要表现的主体荷花确是惨白一片(曝光过度)。拍摄这张片子的时候,因为荷花反光较多,荷叶和池塘反光少,利用相机的点测光功能,对主体荷花花瓣进行点测,就能对荷花正确曝光,突出荷花色彩好细节佳,而池塘曝光不足,黑暗掩盖了层次的茎杆,更好的强调了主体荷花。

图10:点测光

图10、这是一部置于屋内的自行车。大概是下午的时候,屋里没有开灯,阳光从门外照进来。在取景范围中,光线分布极不均匀,反差比较大(肉眼能够清楚的看到自行车轮胎和车后面的背景)。拍摄的时候,点测亮部的钥匙,锁定曝光后,重新构图。因为前面的反光比较强,导致背景几乎纯黑一片,使画面相当地简洁,突出自行车局部的线条和弧度。事实上,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它反映的虽说是真实,但由于胶片(或CCD等)感光宽容度太窄,又与真实看到的不一样。可以说,如果不是用相机拍摄,肉眼是看不到这样的效果的。通过对感光宽容度的了解,预测拍摄的效果,利用点测光,从而在杂乱、平凡的景物中,提炼出这张有意思的片子。

图11:点测光

图11、拍摄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测光,人像摄影最重要通常就是表现人的脸庞。这张利用自然光,拍摄时对面部进行点测光,使面部正确曝光,周边环境、衣物由于曝光不足变得黑暗。画面简洁人物突出,类似影室里用背景布的感觉。如果平均测光,就会造成周边环境清晰,人脸过曝显得惨白。

图12:点测光

图12、这副作品拍摄于SRAS期间,地铁的入口处,阳光反射强烈,人影长拽,周围环境阴暗,给人一种未知而恐惧的感觉。其实,拍摄时肉眼看到的环境很亮,点测反射阳光的地面为曝光值,使周边环境暗化,突出反射的部分亮处和人影,从而营造出这种感觉。如果用平均测光,得到的是一种曝光正常,周边环境较亮的片子。

图13:点测光

图13、拍摄的时候,先点测反光的亮部,曝光锁定后,对焦在螺钉上拍摄。点测在拍摄这张作品中起到的作用是,使亮处曝光正确,形成明暗对比,突出工业题材的线和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0840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5
下一篇2023-09-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