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蓄发为何都要盘头,为何不披发?

古代男子蓄发为何都要盘头,为何不披发?,第1张

盘头因为不剪发,长及腰际的头发不方便而且热,所以盘头,再应为当时儒家的风气,传说是孔子的弟子带动的盘发髻的风气的。马尾也有,不过多为在家睡觉前把盘着的髻拆了后,披发多为睡觉时,苏轼当时就是每天临睡前都要拆散发髻梳头活血,然后头发披散着睡。或者洗完头会披发。一般出门古人都是盘头的,看上去庄重。大辫子多为少数民族。

至于现代长发男人为何不盘,大概都是从众心理吧,其实长头发盘起来更舒服。

  瑶族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梳妆发型的习俗和护发秘方。红瑶妇女有不剪头发的习惯,自少年起就留发。至青年时代,则将头发盘于头上,用绣花黑头巾包起,既保护那一头秀发,又是民族的一种特征性装饰。到出嫁生了小孩,发型有所变化,长发在额头上束一个髻,其余则盘在头上。额前的髻便是当妈妈的标志。由于常年使用山上的特殊野草和淘米水配制的护发秘方,无论年纪多大,她们的头上都是青丝如云,很难见到一根白发。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黄洛瑶寨因有60多名长发红瑶嫂而成为著名的长发村。

  长发是红瑶的一大特色,红瑶女从十三岁开始蓄发,长到一定长度后可以剪下长发珍藏,等到三十岁左右,已育有小孩的红瑶嫂可以将头上长发和珍藏的长发一同盘起。黄洛瑶寨有60多名妇女的长发超过了1米,最长者达175米,是世界上头发最长的女子,创吉尼斯世界长发纪录,最短的也有一点四米,被外界誉为“天下长发第一村”。

  瑶家女子有把自己的长发视为第二生命的传统,她们一辈子只在十八岁成年仪式上剪一次头发,同时把剪下来的头发、包括平时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也一根一根捡起来,盘在自己的头发中。

  瑶家女的盘发也非常有讲究,乌龙蟠发型的是已婚已育者;螺丝蟠发型的是已婚未育者;用黑色手织布包起长发的是尚未婚配的阿妹,她们的长发必须在进入洞房的当天,由新郎亲自打开。

  未出嫁的红瑶妹还得戴上头巾,不用戴头巾的是嫂子。红瑶妹的头发留得长长的,盘在头上,乌黑油亮得很,她们说都是平时用淘米水洗出来的。

  红瑶长发:妇女头发在18岁前不剪。18岁时剪一次.表示成年。18岁以后留长发,直到去世。长发瑶歌:一梳长发黑又亮梳妆打扮为情郎;二梳长发浓又亮夫妻恩爱情意长;丝丝长发长又亮父母恩情永不忘;乌龙盘发亮锃锃幸福生活久久长。

  PS:其实瑶族的女孩子留长发有很多的原因,其中爱美肯定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样的民俗能流传至今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毕竟现代女性都讲求时尚和方便,很少有人再去留一头长长的头发。女子蓄发是中国很古老的传统,在古代,女子的头发就跟她的生命一样重要,除非重要的人(父母,丈夫)去世或者是被休被囚,一般是不允许剪头发的。也有这样的一句名句:长发为君留。说的就是,因为心爱的人留起那一头的长发。

与如今的审美不同,古代的男子以束发和盘发的形象示人,这也让很多人并不是很理解,为何区区一届男子却要和女子一般盘发束发。其实这也是因为古代对于儒家思想的深入尊崇,在《孝经》中所说的,头发不可以随便裁剪,体之发肤,受之父母。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会让男子不轻易剪发,而是在头发长长后束起。

一、儒学思想的至高无上,让古代人们有不一样的形象

在古代儒家思想至高无上,所以一直以来也是将儒家思想放在生活当中,对于儒家思想中的每一部著作都有深入的了解,所以一直以来古代的所有人都将自己的形象与儒家思想中所描绘的形象多有契合。束发和盘发便是儒家思想当中的一部分,所以一直以来中国古代男子都会艺术发和盘发的形式存在,这样的形式也是为了能够展现出自己对于儒家思想的尊敬。

二、跟随风尚,与众人发束一致

在古代,为了能够不让自己独树一帜,很多人都会选择和其他人一样的发型或者衣着,所以一直以来或许更多的人并不是十分了解儒家思想,但是为了能够让自己你和其他人拥有一样的行装所以也会和其他人一样抒发判罚,当然男子的书发盘发是为了能够尊重自己的父母,毕竟体质发肤,受之父母,古代对于这句话的了解也是十分慎重。

无论是怎样的缘由,古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当然一直以来我国古代的习惯都让很多国家有所尊重,我国对于古典文化的传承也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力,所以即使古代男子盘发书法在如今看来也正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体现。无论是否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存在,古代的形象便是如此,所以也都有所流传。

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沿袭着留发的传统,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便是头发也不能随意剃除,否则就是不肖子孙。所谓“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jī]”,正体现了古人对头发的重视。

古时候,只有犯法的人,才会被剃去头发和胡须。当时,剃去头发被称为“髡[kūn]刑”,剃去胡须被称为“耐刑”,相比而言,剔去头发要比剔去胡须严重许多。

秦汉时,这两种刑法非常普遍。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行军的时候,严令士兵不许损坏田间的麦苗,不料他自己的战马闯入麦田,于是他“援剑割发以置地”,以此表示对自己的惩罚。

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最早出现于汉代。南北朝时期,理发业已经比较发达了,并且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贵族子弟们都削发剃面。到了宋代,出现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理发”一词也由此而产生。

清代,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目的,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顺治二年,朝廷下令剃发编辫,所有人都要效仿满族人的发式,剃去头发前边的一圈,后边梳一条长辫子。

此时,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到处都有流动服务的“理发挑子”,理发师手执铁夹,沿街招揽生意,给人理发。由于各朝代对头发的处理方法不同,所以对理发行业的称呼也不同,比如,明代叫“篦头”,清代叫“剃头”,还有叫“剪头”、“推头”等。

清顺治年间,我国第一家理发店在奉天府正式建立。当时,理发店的设备比较简陋,技术也很低,来理发的都是男人。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客居日本的中国理发师纷纷回国,自己开办理发店。随着“五四”运动进步风潮的影响,理发业空前繁盛了起来,许多思想进步的女子也加入了剪发的风潮中。

商朝人有盘发与辫发的习惯,与清代略有相同处,从出土文物上可以看出。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有详细解说。

但从现有史料来看,暂未发现周朝对人民发式有任何的要求。

网上传闻的商朝辫发,周朝蓄发,帝辛死社稷什么的,是有人讽刺极端民族主义者动辄拿清朝的易服剃发,天子守国门什么的来说事,以其道还治其身的。

在古代,各个民族之间的争斗远远达不到当今的这种极端民族主义的程度。

实际上无论是黄帝还是后来周文王武王他们在建立国家的时候,都得到了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人民的支持。也就是说,我们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民族的,从未有一刻是单一民族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2459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