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制作粉底的原料是什么?其背后有何原理?

古代制作粉底的原料是什么?其背后有何原理?,第1张

现代姑娘有粉底液、BB霜、CC霜、气垫等众多化妆品撑起完美容颜,那古代女子用什么化妆呢?

其实,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是非常普遍的化妆方式。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竟高达百万两白银!要知道,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又称一贯)折1000文铜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折算下来,一两银子可以买一吨多大米。百万两银子用来买米,可以在门前堆座小山了。当然,杨贵妃的奢靡生活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拥有的,那么古代平民女子都用什么化妆呢?

最开始古人用米粉作为粉底,后来逐渐有了更复杂的配方。《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详细制作方法:米要选用梁米或粟米,将米磨成细粉沉于凉水后发酵腐烂,再洗去酸气,然后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细腻的“粉英”,然后放在太阳下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再加上各种香料,制成香粉后就可用来妆面。由于米本身有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这种粉底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粉底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紫粉,与现代姑娘们爱用的粉紫色隔离效果类似。紫粉对皮肤偏黄的人有较好的修容效果,其实就是在米粉中加入落葵作为染色剂,让粉呈淡紫色。

不过米粉制成的粉底也有弊病。淀粉类粉底并不持久,还易变质,因此古人又发明了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体的形状,使用的时候就能涂成个大白脸。不少女子为了“一白遮百丑”,不惧铅粉有毒,还有的把砒霜涂在脸上,甚至有人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以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除了这些以外,古时“粉底”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珍珠粉”,是一种叫紫茉莉的胚乳提取的妆粉,《红楼梦》中也有提到。也有用矿物质制成的粉底,名叫“干粉”(即滑石粉),粉水是从矿物质水中提炼而成的。但这些材料都没有米粉易得,所以米粉做的粉底被古代女子喜爱,且经久不衰。

主要成分:滑石粉、高岭土和二氧化钛、硬脂酸锌和肉豆蔻酸锌、碳酸钙和碳酸镁、颜料、粘合剂、防腐剂、抗氧化剂、香料、植物成份(海藻萃取精华、山药萃取物、维生素类、弹性蛋白、珍珠粉等)。

通常其配方中采用二氧化钛、氧化锌等作为遮盖剂,选用滑石粉、淀粉及硬脂酸锌作为改善产品触感与伸展力的基料。同时,淀粉、硬脂酸锌等金属皂还可以提高产品在皮肤上的附着力。配方中少量的着色剂是赋于肌肤适宜色彩的关键。

常用的无机颜料氧化铁、氧化铬以及高彩度的有机颜料紫草宁等。另外,有的配方中还经常加入一些碳酸钙、碳酸镁、高岭土等吸附剂,它们可以较好地吸附皮脂、汗液等皮肤分泌物。

无油型粉饼是香粉的基础上加黄蓍树胶、淀粉、安息香树脂等粘合剂,然后再经压制成型而得。无油型粉饼的特点与香粉近似,更适合夏季与油性皮肤使用。加脂型粉饼是用动植物油(如羊毛脂、橄榄油等)、矿物油硅油以及合成酯油作为粘合剂,一般配方用量在5%左右。

0/W型乳化粉底制品:是将油相与粉体原料加入水相中进行乳化、分散的体系。产品有水汪汪的新鲜使用感和较高的修饰性。

扩展资料:

使用粉底的注意事项:

1、不要把粉底液涂在手上进行试色。粉底液是涂抹在脸上而非手臂上,这两个部位的肤色、肤质都不一样,因此不具备可比性。

2、妆前一定做好保湿。先涂乳液、精华或者隔离。否则易浮粉卡粉,目测肌肤老十岁。

3、如果肤质不太好,用隔离乳来调和粉底液,比例是一比一;如果肤质较好,可以利用精华乳来进行调和,比例是粉底液:精华乳=2:1。

4、不同部位使用粉底液的厚薄、多少程度都不同,要注意让肤色均匀。

5、可以准备两个色号的粉底液,脸外周一圈用深一色号,视觉显脸小,记得色差要过渡。

6、关于工具的使用,海绵、粉刷、手都可,根据个人习惯,没有优略之说。敏感皮请用优质海绵竖着按压,按进皮肤,减少皮肤的摩擦损伤。

古代粉底用米粉制作。

根据《楚辞》记载,在战国时期古代人已经开始了化妆,而且不断由简变繁,古代女子的化妆步骤并不比现在少,让我们看看她们是用什么化妆的吧!

粉底来说,每个女生都希望自己有雪白的肌肤,肤如凝脂,气若幽兰,这皮肤状态最好不过的,一白遮百丑,追求皮肤白皙是所有女子共同的心愿。古代人用的粉底叫做妆粉,但是她们的妆粉一般都是米粉,单看这个粉字,是由米和分组成,古代最初所用的原料便是用米做成。

将米磨成细腻的粉末,去除周围的杂物,仅仅留下中间的雪白光滑的地方,这一部分称作粉英,这一小丁点儿就是浓缩的精华。再把粉英切成薄片,放在太阳之下暴晒,等它晒干之后再弄成粉末,越细腻越好,最后就可以形成粉底。

古代人用的化妆品

1、胭脂,即现在的腮红,源自商朝时期,调配它是用名称“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之后,起到涂抹脸颊的作用。傅粉,即在脸上搽粉,效果相当于现代人使用的气垫或干粉。

2、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前段时间上映的刘亦菲好莱坞大戏《花木兰》里就呈现了鹅黄妆,《木兰辞》里“对镜贴花黄”里的花黄可不是鹅黄的意思,大家要区分开哦。画眉,即眉妆,产生于战国时期,在发明使用初期阶段到现在,它的产生创造从未间断,一直变化,流行和使用程度始终不减。

在古代用米粒制作粉底。

最开始古人用米粉作为粉底,后来逐渐有了更复杂的配方,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详细制作方法:米要选用梁米或粟米,将米磨成细粉沉于凉水后发酵腐烂,再洗去酸气,然后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细腻的粉英,然后放在太阳下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再加上各种香料,制成香粉后就可用来妆面。

由于米本身有粘性,所以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这种粉底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粉底仍然采用这种方法,除此之外,还有紫粉,与现代姑娘们爱用的粉紫色隔离效果类似,紫粉对皮肤偏黄的人有较好的修容效果,其实就是在米粉中加入落葵作为染色剂,让粉呈淡紫色。

古代胭脂

胭脂的由来历史非常悠久,有关起始时间,古书记载不一,但是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古时候胭脂的原料主要为红蓝花。红蓝花也被称为黄蓝、红花,是从匈奴传到我国的。汉代开始,汉、匈之间有很多次军事战争,比如汉武帝三次大规模的反击,再如光武帝建武廿四年,驻牧于南边的匈奴日逐王比率众到王原塞归附。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官吏与民众间的来往增多,为汉、匈两民族文化习俗的沟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大路,胭脂的制作以及推广,就是在这种大交流的历史背景下,慢慢地由匈奴传入汉朝宫廷的。

古代用米粒做粉底。

在我国古代女子用的粉底叫做妆粉,妆粉一般都是米粉,原料便是用米做成。将米磨成细腻的粉末,把粉末放置在清水里反复地淘洗,凉水里进行发酵。待散发出一种腐臭味后,将米粉沉淀出来,磨制成米浆,放置容器之内,晾于阳光之下,干透后就变成了粉饼。

去除周围的杂物,仅仅留下中间的雪白光滑的地方,这一部分称作粉英,这一小丁点儿就是浓缩的精华。再把粉英切成薄片,放在太阳之下暴晒,等它晒干之后再弄成粉末,越细腻越好,最后就可以形成粉底。

古代人化妆

和现代人一样,都是摸去装后再用水清洗,不过却要讲究得多。古人用的胭脂水粉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单纯用水只是没法清洗干净,所以会用些皂荚和着温水加以清洗。古代戏子都是男人,画得大花脸卸妆时也相对随便。而女子则要讲究得多,古代女子一般都会在卸妆的温水里加进花瓣和香料,清洗干净后,让脸蛋还能留有淡淡的清香。

同时,卸妆用的脸盆也有讲究,不宜用金盆和银盆,即使是皇室公主或富商千金也是如此,一般都会用铜盆或木盆。女子卸妆的顺序部位和手法以及用水也有讲究,一般都遵循从上往下、从左至右的顺序逐一清洗,清洗脸部的水最好是地表水(河水、溪水),忌用雨水,若要用地下水(井水),则必须是午时打上并经过曝光存放再用。

在制作之前先看看一些要点,防止浪费。

  1 避免外部物质的进入、选在干净的环境下,借助化妆用铲子和镊子。

  2 避免化妆品太多,导致各成分之间的碰撞,最多选用3种产品。

  3 一次制作3-5天的用量,防止变质的危险。

  4 不要为了方便挤压,而制作的很稀薄;介意制作之后放在冰箱内保管一天。

  5 本身就很油的防晒霜加入时,需特别注意其比例。

  6 基础护肤品加入时,不能超过7:3的比例,否则会降低遮瑕效果也说不定哦!

  下面开始制作过程

  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以下这些:精油/精华油、散粉、BB霜、气垫粉盒一套

  气垫粉盒里包含外壳、海绵、粉扑。

  制作步骤

  STEP1:依次在粉盒里加入:BB霜适量、散粉一小勺、精华油1管,然后用搅拌棒搅拌融合。用量的多少可能无法第一次就把握,可以慢慢增加,多试几次就有经验了。

  STEP2:等搅拌均匀后,把海绵按进粉盒内,用手按压,让底下的粉底渗透进海绵。如果感觉没有全部渗透,也可以借助棉签或者搅拌棒把海绵翻身继续。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自制的气垫BB粉底霜。或许你要问,为什么不直接倒入粉底液呢?如果你嫌麻烦,也可以直接倒粉底液。但是,太浪费太奢侈啊!自制的是用BB稀释后得到的液态,直接倒粉底液那可以就是实打实的了,现在的粉底动辄就是四五百,伤不起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3977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