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杰慧的《中国农历养生法》介绍

杜杰慧的《中国农历养生法》介绍,第1张

春季养生春季以风气为主令

人体阳气向外舒发

春季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影响

养阳、护肝、健脾正当时

春季宜早睡早起

“春困”是怎么回事?

春季要防春寒

“春捂”防病

春季对居家环境的要求

春季房事要适度

春季适宜的健身方式

春季运动的注意事项

春季精神调养

春季养生功——六字诀“嘘”法

春季饮食讲究“三春”

春天适宜吃的蔬菜

春季宜吃的野菜

春季食忌

春季宜饮花茶

春季中药调理

春季养肝妙法

别让“感冒”靠近你

清除体内积热

要警惕痼疾复发

春季谨防过敏

莫让传染病找上你

红眼病的预防

夏季养生

夏季以暑气为主令

湿为长夏之主气

夏季对人体情绪的影响

夏季养生原则

夏季谨防冷气病

夏季睡眠保健

盛夏居室的布置

夏季不宜用凉水冲脚

吹电风扇的学问

凉席应当经常擦洗

夏季房事保健

浴身保健

夏季服饰有讲究

夏季运动保健原则

夏季适宜的运动方式

夏季养神

夏季养生术

夏季饮食须知

夏季应控制冷食冷饮

解暑还是茶水好

夏季喝水的学问

自制消暑饮料

注意饮食卫生

夏季食补四宜

夏季高血压患者茶疗方法

夏季糖尿病患者茶疗方法

小儿暑热宜食疗

盛夏幼儿保健宜补钙

夏季食忌

夏季药养

去“火”宜食补与药补相结合

夏季女性疲劳宜药补

夏季养心法

盛夏保健宜养脾

夏季常见病的防治

秋季养生

秋季为燥气主令

秋季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为什么要“秋冬养阴”?

秋季防燥养阴法

秋季起居适宜

秋季宜洗冷水浴

入秋适度“秋冻”更抗寒

秋季穿衣原则

初秋宜洗药浴

秋季锻炼宜讲科学

秋季适宜的运动项目

秋季宜注重精神调养

秋季养生术

秋季适宜食品

秋季宜食水果

秋季养生粥

秋季养生茶

贴秋膘宜防秋胖

消除秋愁有妙方

秋季食忌

秋季药养

秋高气爽话“咳嗽”

秋季要重视脱发的防治

秋燥慢性咽炎的防治

冬季养生

冬季为寒气主令

冬季易阳虚

冬季对人体情绪的影响

冬季养生原则

冬季睡眠养生

冬季哪些人忌用电热毯

冬季居室卫生

冬季洗澡注意事项

冬季服饰要求

冬季运动讲科学

冬季适宜进行的运动

冬季老年人生活六忌

冬季要“神藏于内”

预防冬季情感失调

冬季宜练养肾功

冬季食养“三宜”“三多”“三补充”

冬季宜合理食用蔬菜

冬季食忌

冬季药养

冬季养肾法

防治冻疮有妙法

嘴唇干裂的防治

手脚裂口的防治

皮肤瘙痒症的防治

冬日话说关节炎

冬季谨防心脏病

月养

农历一月养生

农历二月养生

农历三月养生

农历四月养生

农历五月养生

农历六月养生

农历七月养生

农历八月养生

农历九月养生

农历十月养生

农历十一月养生

农历十二月养生

一月四相(晦、朔、弦、望)的养生

逐月择日养生法

二十四节气与养生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日养——十二时辰养生法

子时:胆经当令

丑时:肝经当令

寅时:肺经当令

卯时:大肠经当令

辰时:胃经当令

巳时:脾经当今

午时:心经当令

未时:小肠经当令

申时:膀胱经当令

酉时:肾经当令

戌时:心包经当令

亥时:三焦经当令

一天中的春夏秋冬——一日四辰养生法

卯时是一天中的春天

午时是一天中的夏天

酉时是一天中的秋天

子时是一天中的冬天

家庭四季常用小药箱

春季用药

夏季用药

秋季用药

冬季用药

“流感病的防治

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流感?

预防流感的简易有效措施——食醋消毒法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流感怎么办?

家人感染流感该如何护理?

流感期间宜与忌

玄鹤子预防秋冬瘟疫秘方

冬至做为节气与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到冬至节家家户户都会过冬至,而冬至最明显的习俗就在于吃,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当地的冬至美食,如北方准备饺子,南方准备汤圆,都有着团圆的期盼,那么冬至还有哪些特点呢?

  二十四节气冬至简介介绍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就排在了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传统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或一气,一年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关于冬至说: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这天,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

  天文学上也以冬至日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日标志着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开始到来,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上的热量比地面向空间发散的少,短期内气温还会继续下降。所以,冬至也是寒冷的开始。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所以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

  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也表明古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的。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也有称做"添岁"、"亚岁"。而冬至这一天,被称为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

节日习俗

1、祭祖

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2、吃烧腊与姜饭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3、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4、吃冬至团(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5、吃饺子,喝羊肉汤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春季(立春到立夏)养肝:春季是肝的主季,春天肝气最旺,同时肝也是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肝病,对肝气素来不足或者用肝过度的人来说,易致肝失于濡养,肝脏功能活动跟不上如此异常的气候,会易于导致肝脏相关疾病的发生,例如,原有肝脏疾病患者(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经治疗,本已肝功能正常,但在这个季节易发生肝功能异常波动。同时春季气候的异常变化,如寒冬一过,气候本应渐暖,但如果温暖提前出现,或者温暖太过,变得象夏天一样炎热,或者冬季虽过,但严寒仍逗留不去,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夏季(立夏到小暑)养生养心夏季是心的主季,夏天心气最旺,同时心也是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心病。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夏季是阳气达到最高峰的节气,而心脏又是属阳的,所以在夏天保养好心脏是最关键的。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越来越高,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人们很容易烦躁,脾气也会变得暴躁,这样对心脏非常不利。医学研究发现,约10%的人在夏季可能会出现心境、情绪或行为的异常,而心情起伏波动很容易影响机体的功能,例如中年人发火会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如伤津可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中暑症状,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长夏之季(小暑到立秋)养脾 长夏,则是人体五脏之一的脾脏与其相应,长夏脾气最旺,同时脾也是这个季节最脆弱的脏器,在这个季节最容易发生脾病。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因此,长夏应预防湿邪侵犯脾胃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这就是为什么秋天天气凉爽,温度适中时,人的精神倍增的原因。长夏时节,相对湿度高达70%以上,南方地区甚至高达90%以上,加上高温、低压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食品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食品,就会引起胃肠不适,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上的湿气上蒸有关。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以防室内过于潮湿损伤人体阳气。●冬季养肾——首当养神 冬季的神补主要是藏神,以使志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圻,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祛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寒气笼罩,大地千里冰封,一派阴寒之象,万物皆封藏,人体之阳气亦潜藏于体内。冬季的调神,当以收敛为是,使心情处于满足的状态,以保证体内阳气的闭藏,藏神于内。冬季天黑比较早,天亮比较晚,所以在冬天应该早卧晚起,一般来说,八九点就应该回到屋里休息,十点睡觉最好,早上不要过早起床,要多睡一会。冬季的调神,当顺应阴盛阳衰的气候变化,符合冬季的变化规律。在冬季还要防止情感失调症的发生。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取消低沉、疲倦懒言、嗜睡昏沉等现象,并且有规律的年复一年出现,称之为季节性情感失调症,这种现象多见于中年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参加室外活动,多晒太阳,这时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在温暖的阳光之下尽情获取大自然的给予,以此养神、藏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4248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