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广岛大学怎么样?

日本广岛大学怎么样?,第1张

日本广岛大学怎么样?今天,蔚蓝留学小编从广岛大学专业设置、学费、世界排名及申请注意点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广岛大学(Hiroshima University),简称广大,本部位于日本广岛县东广岛市。目前拥有东广岛、霞、东千田3个校区。是日本四国、中国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有着全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其科研名人辈出,在亚洲享有崇高的声誉。

一、广岛大学专业与课程设置:

1)综合科学系(环境共生科学专业、地域科学专业、人间科学专业、语言文化科学专业、情报行动科学专业、创造科学专业);

2)文学系(哲学、思想文化专业、历史学专业、地理学、考古学、文化财产专业、日本、中国文学语言专业、欧美文学语学、语言学专业);

3)教育系(留学学校教育专业、科学文化教育专业、语言文化教育专业、生涯活动教育专业、人间形成基础专业);

4)法学系(法学专业);

5)经济系(地域经济系统研究中心);

6)理学系(数学专业、物理科学专业、化学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地球行星系统科学专业);

7)医学系(医学专业、综合药学专业、保健科学专业);

8)齿学系(最先端齿学研究专业、临床齿科医学专业)

9)工学系(机械系统工学专业、电器、电子、系统、情报专业、化学、生物延边、建设、环境专业);

10)生物产业系(生物圈环境学专业、海洋生物生产学专业动物生产科学专业、食品科学专业、生物机能开发学专业)。

二、广岛大学学费介绍

分类(年度/日元)

学院(白天)535,800

学院(主要为晚上)267,900

广岛大学研究生院学费535,800

广岛大学法学院学费804,000

广岛大学高级课程(特殊教育)学费273,900

广岛大学高中学费115,200

广岛大学幼儿园学费73,200

广岛大学研究学生(每月)学费29,700

广岛大学学分旁听生(每学分)学费14,800

三、广岛大学世界排名介绍:

英国教育杂志《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世界大学排名日本版2017》。其中广岛大学排名第21位。前十二名分别为:

1东京大学

2东北大学

3京都大学

4名古屋大学

5东京工业大学

6大阪大学

7九州大学

8北海道大学

9筑波大学

10早稻田大学

11庆应义塾大学

12广岛大学

四、申请日本广岛大学有哪些注意点?

1、广岛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实力极强,在日本基本是前五的水平,尤其是日本语教育专业要求是非常的严格,通常研究生要做一年的情况比较多,相对来说大学院入院考试也是全校最难的。因此,想来广岛大学的王牌专业读研究生的话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不可放松懈怠。

2、在研究生申请的时候,通常广岛大学的门槛是比较低的,基本上日语N2即可,英语只要有托福或托业成绩就可以,是不管分数的。但个别教授也会要求日语1级和托福80分,特别是工科。英语一定要学好,学术交流通常还是以英语为主;如果英语不过关的话在将来院生学习的时候会非常痛苦,因为很多内容都是要英语翻译成日语的。最好多做一下这个翻译训练,入院考试也是有这个题型的。

3、其他专业的入院考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教授同意你去考试,认真准备都能很顺利的通过。关键要注意看大学院历年考试试题(在中央图书馆可以借阅并复印),考试类型和题目重复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也可以向教授或者学长学姐请教,他们都会很耐心的为你解答的。

以上就是蔚蓝留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日本广岛大学怎么样,希望对想去日本留学的同学有帮助,更多留学日本信息,欢迎关注蔚蓝留学网。

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1mm到760纳米(n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红外线的波长大致界定在075至1,000微米,这当中又可区分为三个波长段:075至15微米的近红外线,15至30微米的中红外线及30至1,000微米的远红外线。

我们人体也是个放射体,放射的波长也是远红外线;气功治病也是来自于远红外线。人类自古以来,虽不了解远红外线的存在,但是在生活中却懂得使用远红外线。

例如利用沙浴、温泉浴来疗养,用的原理就是远红外线。栗子用沙来炒更香甜可口;地瓜用土块、石块来闷,外皮未焦内部已熟;这道理也是来自远红外线。用砂锅炖煮,食物更好吃,也是因为远红外线。

扩展资料

远红外线的特性

1、能被人体吸收,引起温热效应。

2、具有渗透力。

3、能引起体内物质的共振,以使人体细胞活化。

4、无副作用。所以远红外线用之于对人体的医疗与健康的维护上,深具有开发的价值。

构成们人体所有物质的分子,其共鸣及吸收波长领域,几乎都在4~14微米中,所以具备4~14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放射体,虽然不需到达高热,对人体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远红外线放射体产生的磁波具有其他波长所没有的共鸣吸收、渗透力、温热效应,是促使人体健康最关键的作用。

远红外线

经探测自然界中之花岗岩发射之波长与生育光线十分类近。以此研发出人工生化陶瓷,以做为4~14微米的光线之放射源。

要检测远红外线是否为4~14微米的波长,在台湾只有3处有仪器可检测:工研院、中山科学研究院与海洋大学。其方法是将远红外线放射体加热至约60℃,在此温度下测定其光谱,一般以各波长之放射率表示。

-红外线

1.什么是近红外?

近红外(Near Infrared 简称NIR)是一种电磁波,按ASTM(美国实验和材料协会)定

义是指波长在780nm~2526nm范围内的电磁波。

近红外是红外光的一部分,红外光包括: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IR = NIR + MIR(25~15um) + FIR(15~200um) (波长范围:078~200um)

近红外介于可见光(400~780nm)和中红外之间,是人们发现最早的非可见光区域,近

红外谱区最初于1800 年被Tomas Herschel发现,距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

2.近红外在20 世纪的发展状况

20 世纪初,人们采用摄谱的方法首次获得了有机化合物的近红外光谱,并对有关基团的

近红外光谱特征进行了解释,预示着近红外光谱有可能作为分析技术的一种手段得到应用。

由于缺乏基础仪器,50 年代以前,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只限于为数不多的几个实验室中,且没

有得到实际的应用。50 年代中后期,随着简易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出现及Norris等人在近红外

光谱应用的一个小高潮,近红外在测定农副产品(包括谷物、饲料、水果、蔬菜、肉、蛋、

奶等)的品质(如水分、蛋白、油脂含量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这些都基于传统的光

谱定量方法,当样品的背景、颗粒度、基体等发生变化时,测量结果往往产生较大的误差。

近红外光谱吸收较中红外光谱弱,谱带重叠多,受当时在光谱仪性能和信息提取技术条件的

限制,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不多。进入6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及其

在化合物结构表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使人们淡漠了近红外光谱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在此

后的约20 年的时间里,除了农副产品领域的传统应用之外,近红外光谱技术几乎处于徘徊不

前的状态,以至于被人们称为光谱技术中的沉睡者。

进入80 年代后期,近红外光谱才真正为人们所注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化学计量

学方法的应用,再加上过去中红外光谱技术积累的经验,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迅速得到推

广,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析技术,有关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和应用文献几乎呈指数增长。尤其是

近十年来,近红外在仪器、软件和应用上获得高度发展,以高效、快速的特点异军突出,倍

受人们关注。在我国NIRS 及其研究工作起步比较晚一些,中国农业大学是最早开始此项技术

研究的单位,从1978年开始注视着该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发展,并於1983年开始开展近红外漫

反射光谱对农产品分析的研究工作。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了相应的NIR数据分

析处理模型。目前,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NIRS 在农业、石化、制药、烟草、聚合物等领域

应用相当普及。

红外技术发展的先导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 60年代中叶起,红外探测器和系统的发展体现了红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在1~14微米范围内的探测器已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阵列。红外探测器最早是用单元探测器,为了提高灵敏度和分辨率,后来发展为多元线列探测器。多元线列探测器先后扫过(串扫)同一目标时,它输出的信噪比可比单元探测器高n(开平方)倍,n为元数。如果多元线列探测器平行扫过(平扫)目标时,则可获得目标辐射的一维分布。以线列探测器为基础的红外探测系统,大都安装在飞机或卫星遥感平台上,平台的前进运动垂直于线列作为第二维时,就可得到目标辐射的分布图像。现在,红外探测器已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阵列,相应的系统已实现了从点探测到目标热成像的飞跃。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最有发展前途的设备,代表着夜视器材的发展方向,它用焦平面阵列取代了光机扫描结构。目前,长波碲镉汞(HgCdTe)探测器面阵已达640×480元,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实验室水平已达256×256元,预计到2000年可达到百万元。

2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波段从近红外扩展到远红外。早期的红外探测器通常工作在近红外。随着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波段已扩展到中红外和远红外,例如,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了一项超波谱地雷探测计划,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地探测地雷的方法。该计划采用空间调制成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这是一种红外传感器,它已在直升机上进行了近、中波段的试验,下一步计划把工作波段延伸到远红外。远红外已经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

3轻小型化。非致冷、集成式、大面阵红外探测器方向发展。采用低温制冷技术,是为了提高红外探测器件的灵敏度和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使其具有良好的性能,但它也使红外探测器体积大、成本高。为了实现小型化,必须减少制冷设备和相关电源,因此,高效小型制冷器和无需制冷的红外探测器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如采用非致冷工作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不仅可使系统成本降低2个数量级,而且可以使体积、重量和功耗也将大大减少。此外,利用材料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方面的最新技术,可使红外探测器与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的数据处理设备相结合,使其轻集成化、大面阵、焦平面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其性能,实现对室温目标的探测。

4红外探测系统从单波段向多波段发展。正如前面所述:在大气环境中,目标的红外辐射只能在1~3、3~5和8~13微米三个大气窗口内才能有效地传输。如果一个红外探测系统能在两个或多个波段上获取目标信息,那么这个系统就可更精确、更可靠地获取更多的目标信息,提高对目标的探测效果,降低预警系统的虚警概率,提高系统的搜索和跟踪性能,适用更多的应用需求,更好地满足各军兵种的需要。目前,多波段的红外探测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如法国和瑞典联合研制的博纳斯末敏子弹药,就采用了多波段红外探测系统探测目标。 红外热像仪行业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兴高科技产业,也是红外应用产品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块,在军民两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红外热像仪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卫星、导弹、飞机等军事武器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该产品的应用已延伸到了电力、消防、工业、医疗、安防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过去国内市场一直由FLIR、FLUKE等国外知名企业占领。不过最近10年来,这个领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国内红外热像仪企业在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等方面的改进,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涌现出了大立科技、昆明北方红外、武汉高德、飒特红外等知名企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相当的技术力量。

目前国产产品在性能上已经和进口产品接近,但进口产品的价格高出国内产品50%以上。随着红外热像仪在消防、电力、建筑等行业的扩张,国际民用红外热像仪行业迎来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2004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及系统产量约为5万台,而2006年,仅FILR公司就取得了宝马汽车公司为其新款7系列轿车配备的红外热像仪订单,并获得了美国政府35万台的出口许可申请。2006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的销售额为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35%。

据美国著名高科技行业咨询公司Maxtech International的预测,未来5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到2012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的市场需求将达到3812亿美元。由于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可以达到20%,预计2011年中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的需求量可以达到995亿元。以美国为例,2000年,美国红外成像与红外测温系统的市场销售总额为182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了3%,预计到2008年,总的市场销售额将达到282亿美元,年综合增长率达到65%。

“我国红外热像仪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倪国强先生在中国光电产业高层论坛上表示:在发达国家的军用领域,红外热像仪已得到非常广泛的配置,例如海湾战争中平均每个美国士兵配备17具红外热像仪。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军队中红外热像仪的应用相对较少,其市场远景需求量相当巨大。随着高性能多色红外焦平面以及智能灵巧型片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预计这一比例还将继续走高。 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内大型活动的增加,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的场所需要24小时持续监控。红外线在夜间监视的应用更加突出,不仅金库、油库、军械库、图书文献库、文物部门、监狱等重要部门采用,而且也在一般监控系统中也被广泛采用,甚至居民小区监控工程也应用了红外线摄像机。带动了红外摄像市场持续升温。根据2006年的一份调查报告,相比红外热像仪,红外摄像机的技术门槛不高,目前大部分国内市场被国内品牌占据,外国品牌只占据了一部分高端市场。从国内红外摄像机分布来看,深圳最多,占总数的64%,与东莞、浙江形成了我国的三大产业基地。

我国的红外摄像企业以生产、贸易为主,能够自主创新的不多。未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将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向全球扩张、赚取更高的利润。 传统的红外通讯应用主要在与家电和汽车防盗遥控器方面,由于调制技术、相关收发器技术的快速发展,红外传输应用也发生了质的飞跃。1993年国际红外线协会在美国成立,积极整合建立红外传输的标准,极大地推动了红外产品的发展。

2000年全球已有1.7亿台配有国际红外线协会模组的电子产品进入市场,尤其在电子游戏机市场有极大的潜力。2001年,在信息收发模组方面,由于国际红外线协会模组的价格已从早期的5美元降至2美元,国际大厂纷纷在亚太地区一些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地方寻求加工场所,估计年产值将有1亿多美元的规模,当时一些IC设计公司、系统与应用软件厂商已积极投入应用产品的研究与生产,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个人笔记本、PDA、数码相机等产品的普及带动了红外传输的发展。国际红外线协会1994年推出了1.0版红外线资料交换标准,传输速度为115.2Kbps,目前的最大传输速度最大速率已达4Mbps以上。2006年,红外无线技术已经有了庞大的用户群。当时红外数据通讯技术(IRDA)已拥有每年一亿五千万套的设备安装量,并且它保持着每年40%的高速增长。网舟咨询在近期发布的《无线短距离通讯技术市场研究报告》中认为,强劲的增长数字表现在全球范围内厂商对于红外通讯仍持有的乐观态度,红外通讯技术已被全球范围内的众多软硬件厂商所支持和采用,目前主流的软件和硬件平台均提供对它的支持。手机市场上,各大主流厂商也早已在其产品中配套支持了红外通讯技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红外技术无论是从应用覆盖度,技术成熟度和用户接受度来说,都在各类无线通讯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遥控器市场方面,市场研究机构Instat公司预测,2005年,全球应用于IrDA领域的8位控制器的单位出货量将达到206亿个,到2009年将达到373亿个。据介绍,Zilog公司自1993年进入远程控制市场以来,产品销量以超过275亿,2004年公司交付了大约4,000万片的IrDA相关芯片。目前,公司的IrDA芯片的解决方案型号已超过12,000种,所服务的遥控器品牌也超过1,300种,客户包括飞利浦、三星、索尼、Yamaha,东芝,微软等。目前全球万能红外遥控器市场占到了70、80%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欧美市场等。 红外光谱仪主要用于化学物理分析领域,可应用于各种物理化学实验室、石油、农业、检测等领域。按应用范围可分为通用型红外光谱仪和专用红外光谱仪,按波长范围分可分为近红外光谱仪和远红外光谱仪,目前以近红外光谱仪为主。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包括了近红外光谱仪、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应用模型三部分。只有三者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高性能的要求。目前近红外专用光谱仪器的研制及应用在国内已受到很多专家的关注,并已开发研制出一批适应国内分析对象的仪器及应用软件。如,中国石油科学院的一批年轻学者在陆婉珍院士的带领下,研制和开发出了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红外专用光谱仪器及其在我国石油科学中应用的一些软件;以北京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领导的“中国农业近红外分析技术网络系统”课题已完成,研制和开发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于中国农业品品质的分析的软件;相秉仁教授在中国药科大学分析计算中心建立了Internet近红外光谱分析虚拟建模中心,进行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建模和数学模型维护等工作,并建立了一些中草药近红外分析的数学模型。

06年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通过招标的方式订购了总计超过300余台进口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财政部当时加上后续的维护费,拨了共 5亿人民币的资金。假如能够实现国产的话,可以节省一大笔外汇。我国目前的相关企业有聚光、英贤、大连依利特、东西电子、普析通用等,主要做低端产品,高端产品还无法和国外抗衡。

国产的通用型红外光谱仪FT–IR主要是北分瑞利分析仪器公司引进的美国Analect公司技术生产的几种不同型号的、不同档次的产品,但是量很少。专用红外光谱仪方面,近红外光谱的一些专用红外光谱仪在国内有较大的潜在市场,主要是在农业中农产品品质分析和石油化工中石油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及产品品质分析中有很大的市场。但是由于近红外分析需要根据分析对象引入一些数学模型,分析对象不一样,其数学模型也有所不同。因此,国外的近红外专用光谱仪所带的分析软件(是根据国外的分析对象的数学模型设计的),并不一定适合于国内的分析对象,致使近年来引进的一些近红外专用光谱仪器在国内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加之国外近红外专用光谱仪器价格又偏高,国内进口的近红外专用光谱仪器并不多。 在实现远距离温度监测与控制方面,红外温度传感器以其优异的性能,满足了多方面的要求。在产品加工行业,特别是需要对温度进行远距离监测的场合,都是温度传感器大显身手的地方。在食品行业红外温度可以在不被污染的的情况下实现食品温度记录,因此备受欢迎。光纤红外传感器还具有抗电磁和射频干扰的特点,这为便携式红外传感器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又开辟了新的市场。

随着红外测温技术的普遍应用,一种新型的红外技术—智能(Smart)数字红外传感技术正在悄然兴起。这种智能传感器内置微处理器,能够实现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的双向通信,具有小型化、数字通信、维护简单等优点。当前,各传感器用户纷纷升级其控制系统,智能红外传感器的需求量将会继续增长,预计短期内市场还不会达到饱和。

另外,随着便携式红外传感器的体积越来越小,价格逐渐降低,在食品、采暖空调和汽车等领域也有了新的应用。比如用在食品烘烤机、理发吹风机上,红外传感器检测温度是否过热,以便系统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操作,如停止加热,或是将食品从烤箱中自动取出,或是使吹风机冷却等。随着更多的用户对便携式红外温度传感器的了解,其潜在用户正在增加。

由于红外温度传感器在实现远距离控温及无接触测温等方面的优势,使其产量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在1996年至1997年间,其产量从155万只增长到23万只;总销售额也从23亿美元增长到3亿美元。2006年,市场销售总额将达到5576亿美元,总产量将超过489万只。

对于红外传感器的全球市场,第三世界国家将比欧美更加看好。虽然欧美很多工业国家加工业广泛,但其市场以趋向饱和;而在中国以及拉美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随着其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各国各地区纷纷加强工业化建设,加工厂不断增多,红外传感器在该区域的销量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并且其市场销量还处于增长趋势。

[影响]

产生红外辐射的物体就是红外辐射源。物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或-273℃)的物体都在向外辐射各种波长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也越大。我们根据各类目标和背景辐射特性的差异,就可以利用红外技术在白天和黑夜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以获取目标信息。在现代战争中,获取战场信息的优势已经成为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关键,红外技术是从空中和空间获取战场信息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许多国家均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红外技术,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并产生巨大影响。1成为军事目标的侦察、监视、预警与跟踪的重要手段。一切军事目标,如海洋中的舰船、地面部队行动及各种装备、空中的飞机、导弹,都散发热量,发出大量的红外辐射。利用红外技术装备,就可以从空中和空间对这些目标进行侦察、监视与跟踪。如侦察卫星依靠红外成像设备和多光谱仪可以白天黑夜地获取大量的军事情报。装有红外探测器的导弹预警卫星从70年代以来,一直监视着世界各国的弹道导弹发射,为国家及军事指挥部门提供警报,如目前美国国防支援计划中的预警卫星在几十秒钟内,就可以鉴别来袭导弹的发射和方向,据说将来美国的天基红外系统可在20秒内,提供有关导弹发射和方向方面的精确信息,为拦截来袭导弹提供宝贵的预警时间。又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导弹预警卫星把伊拉克的所有导弹发射尽收眼底,然后及时地把有关信息传送给美军的爱国者导弹部队,使爱国者导弹有效地拦截了伊方的飞毛腿

产业学院是由水木创成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创e+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创办者姜世雄先生提出并完善的一个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仅供参考) 扩展资料

 产生背景:

 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传统业务形成巨大的冲击,企业不得不思考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优化企业内部结构”角度思考这个发展。

 “双创”已经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中国的高校对于“双创”工作既重视,又存“疑”。“疑”的`是创新创业离不开产业合作,高校如何获得产业资源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教育的“再升级”

 企业需要拓展新资源,需要优化内部结构,需要拓展市场影响力;高校需要产业融合,需要进行教育转型,需要优秀企业的合作。

 “产业学院”的构想正是由此而来。

何为四大“天坑”专业?四大天坑就是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这些坑楼主本人全部填完,一个生物专业的去做化学分析,然后之前在材料,现在在环境。

当然天坑的前提是不考研,不深造,本专科直接下来工作。

现在跟大家说一下这几个专业,首先是生物。

····

生物在前些年很火(最近不太清楚),相比于其他专业,高考分数要求比较高,这个专业怎么说呢,大学出来找工作,基本上是找不到合适的,

因为这个专业需要的知识量太大,而且非常前沿,本专科毕业能学个微生物、使用个PCR已经很不错了,高端点的基因工程、生物信息,

能学个密码子会用个统计分析也很不错了。但实际上呢,哪个生物公司会要你一个小小的大学学历的人去做呢,

所以,生物专业的如果想一直在这个里面发展,一定要考研,而且准备硕博连读,就我所知道的几家生物科技公司,博士的基本工资在3w以上。

···

然后是化学,这个属于和生物一样,基础学科。很多人在高中化学学的挺好,然后对化学有很大的兴趣,所以报了这个专业。

但是到了大学才发现,不但你在学化学,学材料的,学环境的,学生物的都在学化学,你大学毕业之后,有可能被这几个专业的人全面狙击。

然后再说学化学以后出来干啥?做检测?刚才已经说了,仪器?有很多比较好的大学至少都会整点气相、液相、红外啥的,

就几节实验课,你确定能学会,除非做论文经常使用有可能会让你学到。但就气相一台机子而言,你测的东西也就那几种,而且肯定是一个领域的,

比如测个食品,通用FID你会使用,测个农残,换个检测器,测个气体换个检测器,你确定都会了?

做合成?可以,赞同,好路子。但无论是有机合成还是药物合成,你以为的合成是加原料加辅料,调节温度按SOP进行是一份好工作?

不是设计合成路线,做小试做研发的人工资高吗?但大学毕业,你认为你能做好合成路线的活?做完小试,是不是得上红外、核磁、质谱去做?

大学真能把这些都给囊括进去?至少我的大学没有。

···

再者是环境,这个就可以说是朝阳产业了,然后你会发现这个朝阳产业有多不被人看好。

环境检测大家都知道挣钱,采样和分析人员拿的辛苦钱,授权签字人拿的风险钱,好干吗?不好干。

有人说做环评也不错。做环评就没有风险吗?

前些时间的新闻就报道了,环评文件完全复制其他单位的,连单位名称都没改的情况,这是个人对着模板都能干的活,

就一个证(环评工程师挂靠4-6w左右,偶尔能到8,还要承担风险)值点钱,还有什么?

可能你说我学的是环境治理,OK,也许你会说一个土壤治理单都是上百万千万级别的,那么问下自己,你是能提供土壤治理的产品还是能提供土壤治理的服务?

毕业出来就是老板吗?如果是老板的话,忽略上述所有言论。再而言,生物、化学还能通过考研救赎自己,环境呢?靠什么?

···

最后说下材料,跟上面几个专业一样,会几台仪器做检测,老板会那么傻给你开个几w的工资?

希望你不要会错意,老板可能会开个几w给你,但一定不是只要求你的检测能力,材料做合成、做处理才是技术工种,而检测,顶多算是辅助工作。

同样,你的瓶颈也不仅仅是学历了。

···

以上几个行业,大学毕业进入企业,如果不转行,基本被按死在检测行业里了,有的人干了两三年,积累了人脉关系,跳出来单干,

有的人转行,有的人就被拖着拖着,耗费了青春,仍然不知自己的路在哪里。

···

天坑专业,看你如何去做它,我以前的同事有做售后(岛津、安捷伦的都有)的,有做试剂销售,也有做检测业务的,也有当老板的,

始终做检测的也有,例如我就始终在检测圈里混,拿了第三方检测行业所谓的“高”工资已经N年了,也会有少量的技术股。

天坑专业,

如果你想专营专精,学历和职称必不可少,

如果想做跳板,人脉关系必不可少,

如果想安稳且有点富余(也就是通常说的外快,例如我现在做的咨询和培训),检测外的知识必不可少。

那么天坑也未必是天坑,检测天地大有可为。

(一)、全球红外产业市场规模及市场格局

1、全球军用红外产业市场

从全球角度看,军用红外热像仪领域市场化竞争程度低,大多数军品生产企业的产品主要提供给本国军方,对外出口并不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国家的政治、军事政策决定。因此,在国际市场上,不同国家的红外热像仪企业之间在军用领域一般不会产生直接的市场竞争,出于国家安全利益考虑,红外热像仪的竞争已演变成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从需求端来看,根据军用红外热像仪的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2013 年全球红外军用市场规模达到 7900 亿美元,2018 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可达 9826 亿美元,其中红外探测器及探测器模块 123 亿美元,红外系统 8596 亿美元。军用红外热像仪产品销售金额复合年增长率 447%,其中红外探测器及探测器模块增长率 29%,红外系统增长率 47%。世界范围内,军用红外热像仪主要消费区域前三位分别为北美、欧洲和亚洲,其中北美占据了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约一半的市场,欧洲市场约占 20%,亚洲市场约占 10%。该数据充分说明了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军队装备红外热像仪的普及率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亚洲、拉美、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军用红外市场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供给端来看,本行业的竞争主体集中在美、英、法、德、日和以色列等国。其中,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科研优势保持领先,在国际军品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英国、法国、日本、德国、以色列等国的相关企业在各自特定领域保持相对优势,与美国展开部分竞争。据美国 Maxtech International 统计,2014 年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的前 10 大供应商中,美国厂商共占 7 席。其中排名前 3 位的美国 Lockheed Martin 公司、Raytheon 公司、L-3 公司占据了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 45%以上的份额,排名四到十名分别是:美国的 FLIR Systems 公司、法国的Sagem 公司、美国的 Northrop Grumman 公司,法国的 Thales 公司,美国 UTCAerospace 公司,英国的 BAE Systems 公司,以色列的 ELbit 公司。

2、全球民用红外产业市场

在民用领域,红外热像仪行业已充分实现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由竞争。随着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像仪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民用市场保持着很快的增长速度,增长幅度要远大于军用领域。红外热像仪在民用市场消费额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随着红外热像仪在电力、建筑、执法、消防、车载等行业应用的推广,国际民用红外热像仪行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从需求端来看, 2013 年民用红外热像仪的市场规模达到 2956 亿美元,预计在 2019 年,市场规模可达 5507 亿美元,其中制冷型 1512 亿美元,非制冷型 3995 亿美元;民用红外热像仪的销售金额复合年增长率为 1100%。目前北美市场占据了全球 60%以上的红外热像产品份额,欧洲和亚洲市场则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在民用领域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复合年增长率 13%要远大于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复合年增长率 6%,说明随着非制冷型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非制冷型红外热像仪在民用领域的发展空间巨大,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规模(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供给端来看,民用领域竞争实力最强的业内公司为美国的 FLIR 公司,该公司于 20 世纪 80 年代推出第一台民用红外热像仪,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红外热像仪产品供应商。2013年 FLIR 公司占据了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 40%的市场份额,其中测温类红外热像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 61%。另外,美国 DRS 公司、英国 BAE Systems 公司、美国 L-3 公司、美国 FLUKE 公司等也都是民用红外热像仪领域较强的竞争者。目前国际上红外热像仪产品行业的企业并购非常活跃,产业集聚现象越来越明显。仅在 2007 年,就发生了 FLIR Systems 公司收购法国 CEDIP 公司、美国 L-3 公司收购 WESCAM 公司( RAYTHEON 商用红外部)、 TELEDYNE 公司收购 ROCKWELLSCIENTIFIC 公司高端制冷焦平面业务(天文,太空和军事)、NIPPON AVIONICS公司和 NEC SAN-EI INSTRUMENTS 公司合并组成 NEC AVIO INFRARED TECHNOLOGIES公司、AMETEK 公司收购 LAND INSTRUMENTS 公司、FLUKE 公司收购 RAYTEK 公司等数宗收购及合并交易。FLIR 公司通过多次并购,市场份额逐步提高,在国际民用红外热像仪产品领域其市场占有率已达 40%,前十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达 68%。

(二)、国内红外产业市场规模

1、国内军用市场

外军红外热像仪已装配在导弹、飞机、坦克、火箭、炮、枪等多种现代武器中。红外热像仪在我国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处于快速提升阶段。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士兵人均准备 17 具红外热像仪产品。我国的军队人员数量约为 200 万人,如果未来我军 10%的部队装备红外热像仪,则我国单兵用红外热像仪市场容量可达到 20万套,以每套 2 万元来计算,其市场容量可达 40 亿元。红外热像仪在坦克装甲车辆、舰船、飞机以及制导武器上均有广泛应用。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军用红外市场的市场总容量达 300 亿元以上,假设红外系统更新周期为 10 年,每年的市场规模平均约在 30 亿元以上。

我国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规模 单价估计(万元/套) 规模估计(亿元)

单兵 20万套 2 40

坦克装甲等车辆 7500辆坦克+7700辆装甲战车+2475辆自行火炮 50 88

舰船 约300艘 1000 30

军机 约300架 200 60

红外制导武器 20000枚 20 40

合计 - - 318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规模

单价估计(万元/套)

规模估计(亿元)

单兵

20万套

40

坦克装甲等车辆

7500辆坦克+7700辆装甲战车+2475辆自行火炮

50

88

舰船

约300艘

1000

30

军机

约300架

200

60

红外制导武器

20000枚

20

40

合计

318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预计2017 年全球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约为 95 亿美元,2013 年亚洲军用红外市场约占105%,由此粗略计算 2017 年亚洲军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约为 10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 70 亿元。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军用红外系统年市场规模在 30 亿元以上。而军用红外产品由于其敏感性,进口受到管制,因此我国军用红外产品竞争主要限于国内研制生产企业。

2、国内民用市场

国内红外热像仪产品市场还处于发展期,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内市场对于红外热像仪的需求也日趋旺盛。由于红外热像仪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且能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性,未来对红外热像仪的市场需求将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1) 消防领域

消防领域是发达国家红外热像仪最大的民用市场,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从潜在市场需求来看,我国消防类红外热像仪的市场需求非常大。目前我国消防车保有量约为 3 万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车配备红外热像仪将成为一个趋势,如果每台消防车配备一台红外热像仪,我国消防行业的红外热像仪潜在市场需求将达到 3 万台左右,每台按 4 万元计算,需求总量达到 12 亿元。

2) 电力领域

电力行业在预防检测领域中是目前应用最成熟、最稳定的,作为最成熟、最有效的电力在线检测手段,红外热像仪可以大大提高供电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大大缩短设备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我国电力行业红外热像仪的总需求量约为 25万台,以平均每台售价 8 万元计算,市场需求总额约为 20 亿元。

3) 建筑领域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实施的《红外热像法检测建筑外墙饰面层脱粘结缺陷技术规程》,对红外热像仪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进行了规范。截止 2015 年底,我国大型建筑业单位数量约为 10 万个,每家配备 1 台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总量可达 10 万台,以平均每台售价 2 万元计算,市场需求达 20 亿元。

4) 制造业领域

我国冶金、电子、食品等制造业单位约有 132 万家,如果上述制造业中 10%的大型企业配备红外热像仪,以提高其产品品质,按每家企业配备一台红外热像仪来计算,则市场需求总量达到 132 万台,以每台售价 10 万元计算,市场需求额可达 132 亿元。

我国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

应用领域 潜在需求 平均单价(万元) 预计规模(亿元)

消防 3万辆消防车,每车1台 4 12

电力 电力需求25万台 8 20

工程建设 建筑业单位10万家,每家1台 2 20

制程控制 冶金、电子、食品等单位132万家,10%的大企业,每家1台 10 132

合计 184

应用领域

潜在需求

平均单价(万元)

预计规模(亿元)

消防

3万辆消防车,每车1台

12

电力

电力需求25万台

20

工程建设

建筑业单位10万家,每家1台

20

制程控制

冶金、电子、食品等单位132万家,10%的大企业,每家1台

10

132

合计

18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预计2017 年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市场约为 435 亿美元,约为 300 亿元人民币,全球民用红外热像仪的销售金额复合年增长率为 1100%。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民用红外热像仪总的市场容量约 184 亿元,按照 10 年的产品更新周期,年市场规模约187 亿元。目前在全球民用市场,红外热像仪行业已充分实现市场化竞争,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

(三)、国内红外产业市场格局

1、国内红外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初—20 世纪 50 年代末,红外热像仪的初步接触与了解。中国首次知道红外热像仪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获得了红外热像装备。此后相关科研人员开始对红外热像装备的工作原理、材料、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第二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初—20 世纪 80 年代末,军用领域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研制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除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电科集团11 所、兵器工业集团 211 所,一些高校如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等也开始了红外技术的研发工作。第三阶段:1990 年至今,中国民用红外热像仪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上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技术的开发成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用红外热像仪的研究与发展,以高德红外、大立科技为代表的中国红外热像仪企业开始研制生产非制冷民用红外热像仪,并大力攻关上游核心器件红外探测器,取得了突破。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非制冷型和制冷型红外探测器的国产化生产能力。

2、国内红外领域研制力量

红外行业的上游产品是红外探测器,中游为红外探测器组件,下游为红外整机产品。红外探测器成本约占红外热像仪总成本的 80%,因此红外探测器的采购价格对红外整机产品的销售价格影响较大。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和中国 5 个国家掌握红外探测器的产业化生产能力。国内红外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目前已经具备从红外探测器到红外整机产品的全产业链生产。

红外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研制单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从事红外研制生产的单位可以分为科研院所及其产业化公司和民营企业两部分,并且民营企业作为后起之秀,研制和生产能力不容小觑。国内从事红外产品的科研生产单位主要有:中科院上海技物所、长春光机所,兵器集团夜视子集团(兵器 211 所、北方广微、云南北方光电),光电子集团(兵器205 所、江苏北方湖光光电、浙江华东光电、山东北方光电),凌云子集团(北方长城光电),兵装集团湖北华中光电,中国电科 11 所,中船重工 717 所(含久之洋),航天科工 8358 所,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中航工业 613 所等,以上国有企事业单位占据了军用红外领域主要的市场。国内民营红外产品企业通常是国有科研生产单位的合作方,作为军品生产的分包单位进行红外热成像产品的配套生产。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企业被允许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以及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民营红外产品企业与国有科研院所之间逐步演变为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关系。包括高德红外、大立科技和艾睿光电在内的国内实力较强的民参军红外企业开始逐步直接参与军队与武警红外产品装备的供应,占据了部分市场。民用市场上,国内从事红外技术产品研制、生产和经营的单位约有 400 余家,初具规模的约有 30 余家。民用红外热像仪的供应商有 10 多家,但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弱,品牌影响力小,许多企业实际上是国外产品的代理商或者是系统集成商,不具备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些研发实力较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开发红外热像仪的优秀企业逐渐脱颖而出,主要有高德红外、大立科技、艾睿光电、广州飒特和科盾科技等。随着这些优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集中将加速。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红外热像仪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一幅红外波段的地球图像显示了世界各地的相对温度。这张照片包括2013年8月26日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附近加利福尼亚附近燃烧的边缘火灾中的一氧化碳污染。美国宇航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空间科学研究所)

红外辐射(IR)或红外光,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辐射能,但我们可以感觉到热量。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会发出某种程度的红外辐射,但其中最明显的两种辐射源是太阳和火。

红外是一种电磁辐射,是原子吸收并释放能量时产生的连续频率。从最高频率到最低频率,电磁辐射包括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这些类型的辐射共同构成了电磁光谱。据美国宇航局(NASA)报道,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在1800年发现了红外光。在一个测量可见光谱中颜色之间温差的实验中,他把温度计放在可见光谱中每种颜色的光路中。他观察到温度从蓝色上升到红色,他发现一个更温暖的温度测量值刚好超出可见光谱的红色端。在电磁光谱中,

出现在微波的频率以上和红色可见光的频率以下,因此被称为“红外线”根据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数据,红外辐射比可见光的辐射要长。红外频率从大约3千兆赫(GHz)到大约400太赫兹(THz),波长估计在1000微米(μm)到760纳米(29921英寸)之间,尽管这些值并不确定,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数据,

类似于可见光光谱,从紫罗兰色(最短可见光波长)到红色(最长波长),红外辐射有自己的波长范围。较短的“近红外”波更接近电磁频谱上的可见光,不会发出任何可探测的热量,是电视遥控器用来改变频道的辐射。根据美国宇航局的说法,更长的“远红外”波更接近电磁光谱中的微波部分,可以感觉到强烈的热量,例如来自太阳光或火焰的热量。

红外辐射是热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三种方式之一,另外两种是对流和传导。任何温度高于5开尔文(零下450华氏度或零下268摄氏度)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辐射。据田纳西大学称,太阳释放出一半的总能量作为红外线,恒星的大部分可见光被吸收并以红外线的形式重新发射,而

家用电器如加热灯和烤面包机则利用红外线辐射来传递热量,工业加热器,如用于干燥和固化材料的加热器也一样。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称,白炽灯泡仅能将输入的电能中约10%转换成可见光能,其余90%转换成红外辐射,

红外激光器可用于几百米或几码远的点对点通信。根据工作原理,依靠红外线辐射的电视遥控器会将红外能量脉冲从发光二极管(LED)射向电视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器将光脉冲转换成电信号,指示微处理器执行编程命令。

红外传感

红外光谱最有用的应用之一是传感和检测。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以热的形式发出红外辐射。这可以通过电子传感器检测到,例如用于夜视镜和红外摄像机的传感器。”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介绍,这种传感器的一个简单例子是测辐射热计,它由一个望远镜组成,望远镜的焦点处有一个温度敏感电阻或热敏电阻。如果一个温暖的物体进入仪器的视野,热量会导致热敏电阻上的电压发生可检测的变化。

夜视摄像机使用更为精密的测辐射热计。这些相机通常包含对红外线敏感的电荷耦合器件(CCD)成像芯片。由CCD形成的图像可以在可见光下再现。这些系统可以变得足够小,可以用于手持设备或可穿戴的夜视镜。相机也可用于火炮瞄准器,无论是否添加红外激光瞄准。

红外光谱测量特定波长材料的红外发射。当电子在轨道或能级之间转换时,分子中的电子吸收或发射光子(光的粒子)时,物质的红外光谱将显示特征性的凹陷和峰值。这种光谱信息可用于识别物质和监测化学反应。

根据密苏里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Robert Mayanovic的说法,红外光谱,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许多科学应用非常有用。其中包括分子系统和二维材料的研究,例如石墨烯。

红外天文学

加州理工学院将红外天文学描述为“对宇宙中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热能)的探测和研究”。红外CCD成像系统的进步使人们能够详细观察到空间中红外源的分布,在星云、星系和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中揭示复杂的结构。“KdSPE”“KDSPs”是红外观测的优点之一,它能探测出太冷而不能发射可见光的物体。这导致了以前未知物体的发现,包括彗星、小行星和似乎遍布银河系的稀薄星际尘埃云。

红外天文学对于观测冷气体分子和确定星际介质中尘埃粒子的化学组成特别有用,他说罗伯特·帕特森,密苏里州立大学天文学教授。这些观测是使用对红外光子敏感的专用CCD探测器进行的。

红外辐射的另一个优点是其较长的波长意味着它不会像可见光那样散射。虽然可见光可以被气体和尘埃粒子吸收或反射,但较长的红外波只是绕过这些小障碍物。由于这种特性,红外光谱可以用来观察那些光线被气体和尘埃遮住的物体。这些天体包括嵌入星云或地球银河系中心的新形成的恒星。

附加资源:

从美国宇航局的科学中了解更多关于红外线的信息。从双子座天文台了解更多关于红外线的信息。观看这段描述红外视觉的视频,来自《国家地理》

“本文于2019年2月27日更新,作者是Live Science撰稿人Traci Pederse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5398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