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古代男子束发的工具名称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男子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缨。”缨是五采丝绳,女子许嫁以后用它来束发。郑玄注:“著缨,明有系也。”就是说,缨是许嫁的标志,表示这一女子已经有了对象。这条束发丝绳,直到成婚的当夕,才由新郎解下,这就是《仪礼・士昏礼》所说的:“主人(婿)入室,亲脱妇之缨。”故缨始终是夫妻关系的信物。结发本指女子许嫁时的系缨束发,后移指成婚当夕的夫脱妇缨。这就是古诗中所说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诗)、“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杜甫《新婚别》)。对结发的另一解释,即传统解释是:男子年二十、女子年十五分别举行冠礼和笄礼,都要把头发绾成髻,以区别于童年的发式,表示已经成人,可以结婚了。《文选》苏武诗注云:“结发,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不分男女一般都将长发散披在肩上。以后,随着劳动生产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加,感到长发散乱颇有不便,就用绳带系束,以骨簪插别。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后期,人们也还是如此处理头发。
到夏商时期,人们开始以梳辫子来装饰自己,直至春秋战国。但男女之间的辫子略有差异。此后,女子开始挽髻于头。根据古书记载:“乃自我始祖黄帝制作衣冠以来,隐蔽形体,仅露首面,扑朔迷离,莫可辨识。后圣知其然也,乃命男辫女髻,以便一目了然,诚法良而美意也。”《礼记曲礼篇》注中,有女子许嫁则十五着笄,未许嫁者则二十着笄的记载。“笄”,原是梳髻盘头发用的簪子。“十五及笄”,也就是说女子十五岁就算是成年了,可以梳髻插簪,可以出嫁了。《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大戴礼》云:‘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传》云:‘冠而生子,礼也。’”又《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九:“冠礼是自家屋里事,有甚难行?关了门,将巾冠与子弟戴,有甚难?”《礼经正义序》:“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昌于天下,所制之礼则《周官》、《仪礼》也。” 自周公“兴正礼乐”,冠礼就成为周代通行数百年的礼仪。
《国语》、《左传》、 《史记》 中都不乏周代天子、诸侯行冠礼的记载。
“彭名御戎,蔡景公为左,许灵公为右。二君弱,皆强冠之。”(《左传・成公二年》)
“赵文子冠。”(《国语・晋语六》)
“晋悼公冠襄公于卫。”(《史记・鲁周公世家》)
“惠文君三年,王冠。”(《史记・秦本纪》)
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位之王去世,嫡长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年行冠礼则不可亲政。周成王幼年继武王之位,但周公摄政直至其成年。嬴政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是直到二十二岁,“冠,带剑”,方才亲政。
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未行冠礼,“不可治人也”。
周代冠礼,士依《仪礼・士冠礼》,年二十而行,三加,初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即拥有人治权。缁布冠为太古之制,冠礼首先加缁布冠,表示不忘本初;再加皮弁,象征将介入兵事,拥有兵权,所以加皮弁的同时往往配剑;三加爵弁,拥有祭祀权,即为社会地位的>>
问题二:请问古代男子用什么束发? 男女都是先用发带把头发固定住,盘成男女不同式样的发髻,女的发型比较多,男子只有一种,类似秦俑的发型,然后 发簪。女子在头发上插一些装饰品,男子必须戴帽子或者头巾。秦汉时期,士大夫以上阶层的男子要先包上头巾,再戴冠。秦汉以后,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男子不再戴冠,而是戴由头巾变化的帽子。束发形伐几千年一直未变。
问题三:在古代男子中,什么身份都可以用白玉冠束发??求解 5分 孟珏,男,小说《云中歌》中的人物。作者亲口说过:孟珏是毫无疑问的男主角。孟珏在《云中歌》中的身份颇多:神医(师从孟西漠)、天下第一富商(产业遍中原、西域)、太子太傅(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谏议大夫、通晓大义的臣民(以身维护汉族和平)以及浪迹天涯的逍遥客等多种角色。其翩翩公子的形象深入人心。
问题四:中国古代男子用来束头发的那个圆圆的东西叫什么 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束发---用以束发的头饰。
问题五:我想知道古代的男子是怎么束发的,像帝王那种,或者像王爷那种,发冠怎么戴上去的,我希望有教程, 古代帝王蒙元、满清不算是发钗束发,王爷也是,皇冠、王冠戴在头上用带子系住。
问题六:古代男子束发的叫什么?像簪子一样贴在后面的那种 嵌宝紫金冠 金簪
问题七:古代男子用来束发的布条叫 “纶(guān)巾”,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里不就有现成的例子么。“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谢谢采纳。
问题八:襁褓,垂髫,豆蔻,束发 各指多少岁 不满周岁:襁褓
婴儿:黄口
二三岁:孩提
七八岁:始龇
幼年:垂髫
幼年\童年:总髫\总角
童年\少年:总发\束发
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女子十五岁(成年):及弈之年
男子二十岁(成年):弱冠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揣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耳顺\花甲
七十岁:古稀
八九十岁:耄耋
百岁:期颐
问题九:中国古代男子的“束发加冠”到底是图下的哪种? 下图符合史实。
问题十:古代男子束发怎么带头盔 最早的是应该是扎起发髻,然后外边缠布 头盔顶部海以装下发髻 后来明清时代有很多就是散了头发直接带上头盔
如果是平民百姓,能不洗就不洗,基本上就是一年洗一次或者很久才洗上一次。如果是条件好的富贵人家,那可能一个月洗一次或者几个月一洗。古代的条件毕竟不能和现代相比,既没有洗发水护发素吹风机,又没有热水器,洗一次头发很麻烦很费劲的,更何况古人留的头发还那么长。
而且平民百姓每天都为了生计奔波,每天都要在农田里辛苦劳累地做农活,日日夜夜为吃喝用度发愁,能吃饱穿暖就很好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精力去讲究个人卫生呢?所以除了一些重大的场合,他们一般是能不洗就不洗,实在脏了就一年到头才会洗一次。
富足人家的条件会好一些,他们洗头会更加方便,而且都有下人伺候也不用自己动手,一般就会一个月洗一次,洗完后还会用一些精油保养。我们现在看觉得一个月洗一次也很不可思议,但在古代这个频率也算是比较频繁的了。
不过,古代男子多久洗一次头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不太讲究就洗的频率低一些,有的人爱干净就洗的频繁一些,没法一概而论。不过总的来说的确是不会像现代人一样洗的这么勤,据说曾经一个来过中国的英国传教士称,他走在街头上都能闻到从人们身上传来的臭味,这个臭味就是从他们的头皮上散发出来的。
但尽管如此,古人还是坚决不剪头发,因为他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剪头发就是一件大逆不道、违背伦理的事,不得不说古人的卫生的确有点堪忧啊。
古代男子发型名称有,束发,半束发,髡首辫发,鼠尾辫,猪尾辫,牛尾辫等,古代男子发型有很多,多是以扎发为主,相对来说束发和半束发比较好看,非常有仙气,不过对五官要求也挺高。
古代男子发型变化很大,常见的是束发和半束发。束发,这个古装剧中见的比较多,就是将头发全部扎起来,用冠固定或者用簪子固定。
半束发,顾名思义,其实也就是扎一半放一半,十分有仙气。秦汉发型,中间有中分然后再束发,看起来十分的硬气!束发和半束发,都是穿针式的扎发发髻类型,所有头发都梳扎起来。元代男子髡首辫发的习俗极为普遍,这在元代中外史料记载和图像资料中可以大量见到。
到了明代中期,成年男子结辩现象渐渐消失,一般劳动人民是将头发在脑后挽成三股或两股发髻,读书人、秀才、官家贵族等一般都在头顶结发髻,还要在头上缠绕网巾来固定头发。清朝发型,其实清朝一开始是鼠尾辫的,然后是猪尾辫的,最后才是电视剧中见到的牛尾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