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word中目录中的标题全部是黑体,部分宋体?

为什么word中目录中的标题全部是黑体,部分宋体?,第1张

笔者也遇到同样问题(即1级标题和二级标题是宋体,三级标题部分为黑体),已解决:

原因在于 笔者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图一所示。

 图 1

       三级标题的样式原本应该用标题3, 笔者犯了两个错误,(1) 笔者在三级标题部分用了另一个样式;(2)三级标题的样式设置和我三级标题不一致,可能是笔者之前误用格式刷。这导致自动生成的目录中部分三级标题为黑体,部分为宋体;为宋体的部分是按照正确的样式来的,为黑体的部分是由于错用三级标题,导致word无法识别,导致了在自定义目录里面把黑体改为宋体后,还是保持了原本的三级标题黑体。

图2

解决方法:

(1)将三级标题样式统一改为和三级目录一致的字体,如黑体小四(具体样式因要求而已);

图3

(2)将所有三级目录统一用标题三样式,可能有些人用了其他标题样式,需检查一下,检查的前提是三级标题出现了部分黑体,部分宋体;如若全是黑体,大概率是三级标题样式和三级目录不一致;

(3)按照“引用→目录→自定义目录→修改格式为宋体”流程,然后再更新目录即可解决。

黑体字是现代汉字体系中最重要的字体之一。尤其是随着20 世纪末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黑体字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它简洁的笔画特征与屏显介质特性相符,从而成为了当今各种屏幕媒介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字体。但是,关于这款字的专案研究,迄今为止尚付阙如,关于它的源起(产生的时间、地点、样式)更是没有准确答案。对这些问题的忽视使得黑体字设计及其应用变成缺少历史参照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严重制约着黑体字的发展。黑体字的特点是:主要笔画粗壮,带有纤细笔触,字形紧聚,不用弧线。这种字体在德国和奥地利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打印经常用的字体之一,一般用于印刷、书面报告等比较正式的场合,多用于标题或标识重点。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

中文名

黑体字

优 点

结构严谨

外文名

black letter

定 义

没有衬线的字体

1内容

2历史

3理论

4应用

5文章引用资料

6词条图册

1内容编辑

粗体在不正式的的场合里常常也被叫做“黑体”,造成了中文指称的混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Windows附带的黑体是由北京中易中标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一个字体。“黑体”是一类字体的总称,有很多字体都属于这个范畴,而中易黑体只是众多黑体中的一种。不应该和字体的“黑体”混淆。

在微软Windows Vista发布之前,中文操作系统的默认字体是宋体或者细明体,他们都属于衬线字体,无论从审美角度还是从眼睛的感受都不及作为无衬线字体的微软雅黑体或者微软正黑体,因为笔划上过多的点缀(笔划末端的小三角)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尤其是显示在屏幕上)。而很早以前,苹果公司就很有远见的使用华文细黑作为其系统的默认字体。

此外,在手机等一些移动设备上仍然在大量使用宋体,如摩托罗拉等。索尼爱立信的某些机型已经改采用幼圆体作为系统字体。

相对于宋而言,黑体字的横竖笔画的粗细要相对一直,“人工设计”的效果也更强,常被用于作为“力量较强的效果”和“时尚的效果”的处理 标题如果选用黑体来处理,会比宋体更容易给人带来较为强烈的印象,因此黑体字的直观效果相对于宋体等手写体来说要更强一些。

相对于黑体而言,宋体字的字体更像是用笔书写出来的,这种字体的手写体的感觉更强烈,多用于文字量较大,有希望读者能够平静阅读下去的文章中。与黑体字相比,宋体字也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感的字体,而且虽然通常认为“当排版较大的标题是最好选用黑体”但是如果大标题选用宋体排版,就会产生出不同的高雅趣味。

2历史编辑

一、文献综述 在一般文献中,“黑体”往往指称的都是活字印刷的黑体。《现代汉语词典》对“黑体”的解释是:排版、印刷上笔画特别粗、撇捺等不尖的字体。[1]这个解释描述了黑体字的两个基本特征:1 笔画粗;2 笔画端口方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笔画粗”已经不再适用于描述黑体字了,因为从20 世纪80 年代起,细黑体开始大量出现并被应用到正文领域,改变了印刷黑体单一的品种结构,也使得原先的定义变得局限。

事实上,印刷黑体字只是黑体字族的一类,另外还有一类是美术黑体字。美术黑体字有着更为简单的技术实现手段,通常是手工绘制后经过简单制版即可上机印刷。美术黑体字字形多样,可以当成印刷黑体字结构上的延伸与变异,有的甚至打破了印刷黑体笔画方直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如圆黑体、宋黑体等不同样式,但因其保留着黑体的局部特征,所以仍属黑体字的范畴。为了在一个清晰、全面的框架中探讨黑体字的历史,本文将对这两种黑体字的源起及形式特征进行详细的分类论述。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国黑体字的产生和发展有关的文献记载非常少。现存的记载基本来源于两类研究,一类是印刷史的研究,另一类是平面设计领域的字体设计研究。在有关近现代中国印刷史的文献中,以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等著的《中华印刷通史》影响最大。书中近代篇的第十四章第二节提及:“1909 年,商务印书馆创制二号楷书铅字,并刻制方头字和隶体等铅字,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宋体字独据版面的局面。”这里所说的“方头字”正是黑体字。但是,在稍后的第十九章第一节中又认为黑体字是20 世纪30 年代摹仿日本汉字的一种印刷字体。显而易见,两条文献在黑体字产生时间的认定上相互矛盾。关于商务印书馆早期的字体创制活动,张秀民先生在《中国印刷史》中提到:“清末创办的商务印书馆,不断改进技术,采用国外新机器新方法。过去美华书馆只有七八号明朝字,而明体字方正呆板,无书法美感,习久生厌。商务乃创制楷书体,精美雅致,又有隶书体及方头体等。”[2] 张志强先生在《商务印书馆与现代印刷技术》一文中提到:“在字模方面,1909 年商务印书馆聘请徐锡祥镌刻了二号楷书铅字字模,使我国的活字增加了新的字体。以后,商务印书馆又聘请人刻制了少数隶书及黑体活字字模。”[3]除了以上文献之外,关于黑体字产生的时间和原因还有其他声音,认为中国黑体字的创制直接受西文影响。在1937 年的《艺文印刷月刊》中,汪乃昌先生曾发表《中外字体之检讨》一文,指出黑体字是“现在”由西方传过来的一种体裁,为罗马所发明。[4] 这一观点得到很多当代学者的支持。曹振英先生认为黑体字是20 世纪30 年代仿造国外黑体字设计的一种字体;印刷史学者罗树宝先生则认为黑体字出现于20 世纪40 年代,是吸收

黑体字是现代汉字体系中最重要的字体之一。尤其是随着20 世纪末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黑体字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它简洁的笔画特征与屏显介质特性相符,从而成为了当今各种屏幕媒介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字体。但是,关于这款字的专案研究,迄今为止尚付阙如,关于它的源起(产生的时间、地点、样式)更是没有准确答案。 

应用

因它字体较粗,横竖粗细一致,方头方尾,点、撇、捺、挑、勾也都是方的,所以又叫方体。它浑厚有力,朴素大方和引人注目,很适于标语、标题,使人重视;又因它结构严谨,笔划单纯,所以也常作为初学美术字练习的一种字体。

黑体的各个笔划宽度虽是大致相等,但不是绝对的,在处理上不能强求一律,否则笔划多的字必然拥塞写不下,笔划少的则显得空,所以应在长与短、横与竖、笔划粗与细之间,作适当的调整,达到整体上的均匀谐调。

要区分概念, "黑体" 这个词本身是指字体中的一个分类, 也称为 "无衬线体" 或 "线体" Windows 自带的那个叫 "黑体" 的玩意是由中易中标公司制作的, "微软雅黑" 是由北大方正制作的, 它们两个都属于 "黑体" 这一类, 没有谁衍生自谁 黑体是普通计算机用户对非衬线字体的统称,微软雅黑是方正为微软重新制作的,当然是在方正已有的多款「黑体」基础上优化而来。微软雅黑是针对显示设备设计,单纯的在显示器上和方正兰亭黑比较会发现微软雅黑更为明晰和易识别,尤其是小字号情况下。方正官网有微软雅黑的详细介绍,有兴趣可以去看看http://wwwfoundertypecom/index/stylist/qlhtml 可惜我对字体一向不甚了了,所有知识不过从Wikipedia得来。而且我不清楚题目中所谓“黑体”说的是什么?是说微软Vista系统之前自带的正黑体么?如果是的话,大体如下:从源头上说,微软雅黑是微软委托方正公司设计,然后经Monotype Corporation优化的字体。而Vista之前的系统中的黑体则是Monotype Corporation设计而来。虽则都是经过同一家公司的手,两者总有些近似,但毕竟是不同的东西。从风格上说,正黑体在液晶屏幕上的显示效果并不好。大家不妨对比一下参考中给出的页面中的显示,不难看出正黑体笔画偏细,在笔画过少时尤其容易显得字形偏大而产生行内对不齐的观感。相比之下微软雅黑的处理更好一些。另外,正黑体的字形不完全符合简体字的习惯,也是一个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7113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