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人有什么风俗啊

彝族人有什么风俗啊,第1张

1节日: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最为隆重的两个节日如下:

(1)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2)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2婚恋:彝族婚姻的特点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这一特点在凉山彝族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前若异族通婚,按习惯法要处死或逐出家族。

严禁家支内婚,同宗、同姓通婚视为**,违者处以死刑。严格执行等级内婚,统治阶级的兹莫和诺合与被统治阶级的曲诺、阿加、呷西之间,禁止通婚,婚外性关系也在严禁之列,违者均要处死。

3丧葬:大部分地区彝族实行土葬,凉山彝族实行火葬,葬后,就地挖土、石盖严,或将骨灰装入袋,用马驮藏于岩穴。此后,要为死者举行“安灵”仪式,用一寸左右的竹子,外包白羊毛,缠红线,装进长五寸、挖有槽的木棒内,再用麻皮缠,削尖木棒两端,挂在一块竹篾笆上,灵牌便做成了,彝语称为“马都”。

“马都”置于室内梁下上方神位上。神位是家中最神圣的地方,不许玷污。

扩展资料:

彝族的主食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肉食类以牛、羊、猪、鸡为主,待客需杀牲,以杀牛为贵,羊、猪次之。豆类多为黄豆、胡豆、碗豆等,黄豆的一种食法彝族称为“都拉巴”,即将黄豆磨成浆,连糟加酸菜煮吃。

彝族村寨一般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阳避风、树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开阔、有利于耕牧和军事防御的山坡上。在高山多散居,半山和河谷地带多聚居。一个血缘家支聚居在一起,形成自然村落,小则几户,多则几十户,血缘较近的各支分散相邻。

在彝族社会中,和父权制小家庭相适应的一夫一妻制是占主导地位的婚姻形态。过去凉山,除呷西和部分阿加子女外,一般男女在童年或幼年之时,就由父亲代为择配,求媒说合,卜算合婚,纳聘订婚。一定时间以后即行婚礼。

参考资料:

彝族-

由松科冷杉属树木分泌的树脂经加工制成的天然树脂产品。又称加拿大香脂。

冷杉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中美和北非,全球约50种。产脂量较高的树种有香脂冷杉、巴山冷杉、岷江冷杉、东陵冷杉、库页冷杉和西伯利亚冷杉。加拿大最早用香脂冷杉树脂制成冷杉胶,加拿大香脂因此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先后用东陵冷杉树脂和岷江冷杉树脂制成冷杉胶并投产。

采集

冷杉的木质部没有正常的树脂道,树脂贮存在初生皮层的皮瘤或针叶中,皮瘤大小不一,形状有球形、椭圆形等。树脂含量较多的皮瘤,多集中于树干中部。采集方法有两种:①立木采脂。在5~8月进行,用尖头玻璃刀具,刺破皮瘤,以手指挤压,使树脂流入受器。林内单株立木每采脂季可产树脂50~200克,孤立木可达500克,中国每人每日可采脂1千克,最高可达25千克。②伐倒木采脂。在伐倒木树干上采脂,或在造材、剥皮后,将树皮集中进行采脂。采脂过程中应避免铜、铁等金属器具接触树脂。如有树皮、苔藓或其他杂质混入,须用织物过滤,以防颜色变深。冷杉树脂应密封存放在有色玻璃瓶、陶瓷罐或白色塑料筒内,置于阴凉处。贮运中注意防晒、防火。

新鲜的冷杉脂几乎无色,久置后渐呈黄绿色,透明稍具荧光,有粘性和特殊气味,溶于乙醚、苯、乙酸乙脂、松节油等溶剂,不溶于水。

冷杉脂不含安息香酸或肉桂酸及其酯类,它不是真正的香脂,而是一种含精油树脂。由65~80%的树脂酸和高沸点的二萜中性物质,18~35%的冷杉油和少量的游离有机酸、果胶、单宁、碱不溶树脂组成。树脂酸中含有大量的枞酸、新枞酸、海松酸。冷杉油主要由蒎烯、水芹烯等单萜化合物所组成。冷杉胶中存在高沸点的二萜中性物,具有不结晶等优良性质。

加工

冷杉胶的加工工艺流程如图。

100份冷杉树脂溶解于100~150份乙酸乙酯中,加100份3%的食盐水,充分搅拌,洗涤2次,除去水溶性物质和尘土等杂质。用无水硫酸钠加入树脂溶液中脱水。以中速滤纸过滤。将过滤后烯树脂液减压浓缩。浓缩后用5号玻砂漏斗过滤。将滤过的树脂进行减压蒸馏除去树脂中的溶剂和挥发油,蒸馏到树脂符合所需针入度时,将蒸馏瓶送入无尘室,将树脂迅速倒入包装容器中,冷后得到固状冷杉胶。在固状冷杉胶内加入干胶量1/3的二甲苯即成液体冷杉胶。

为了改善冷杉胶的气味、韧性、耐低温性能,在冷杉胶中添加香料、香精或定香剂,以抑制其受热时散发出来的臭味。添加无毒、无臭、色浅、化学性稳定的增塑剂,以提高冷杉胶的韧性和耐低温性。

性质和用途

冷杉胶为浅**透明固体,折射率n16513515200~15400,线膨胀系数α0-2516~20×10-4,比重165135105~106,酸值96~110,皂化值124~135。

冷杉胶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不结晶、较强的胶合力、迅速固化等特性,折射率与玻璃相近,能耐高低温,便于拆胶。主要用作胶粘剂,如光学仪器透镜、地质矿产磨片和生物切片的胶合。还用作抗菌剂和痔疮处理剂;牙齿根管封闭拼料;肥皂、洗涤剂、雪花膏和香水的定香剂或香精配料;头发的修饰剂;治疗烧伤、溃疡、刀伤以及心脏和胸腔疼痛。

离心盘式喷雾干燥塔

见栲胶生产工艺。

梁世镇(1916~ )

中国现代木材干燥学家、林业教育家。湖北省沙市人,生于1916年5月7日。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赴英国,在阿伯丁大学专攻木材学,1948年毕业,获博士学位。1948~1954年任南京大学副教授,并先后兼任该校林业专修科主任。1955~1958年在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专修木材干燥学。1959~1960年任南京林学院教务长。1960~1984年任南京林学院林工系教授,并曾兼任该系系主任和木材加工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还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学会理事。

梁世镇早期从事木材细微构造的研究,曾发表《川西175种木材之细微构造》、《国产针叶树材细微构造》、《论落叶松木材细微构造的变异性》等研究报告,对中国木材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1949年后从事木材干燥研究工作,1957年翻译出版苏联《木材干燥学》;1960年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木材干燥学》;1964年编著出版了《木材水热处理》;1981年主编出版了《木材干燥学》。先后发表了《木材过热蒸汽干燥的理论与实践》、《论木材干裂势》、《论红木的胀缩及其与高温快速干燥的关系》等论文。

梁世镇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获国家科委、农委科技推广一等奖,1984年获国家科委、经委、农牧渔业部和林业部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秦岭冷杉简介 植物形态 秦岭冷杉与黄果冷杉

H Handel-Mazzetti,M Y Orr,A B Jackson,S G Harrison 等将秦岭冷杉与黄果冷杉 A ernestii Rehd 合并为一种。我们认为这两种之间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两者各有其稳定的形态性状及其不同的分布区,应分为两种。其主要区别在于秦岭冷杉果枝之叶的树脂道中生或近中生,球果的种鳞肾形,苞鳞长及种鳞的3/4,种子较种翅为长。

生长习性 分布区域

为我国特有树种,产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及甘肃南部海拔2300-3000米地带。模式标本采自陕西秦岭。

应用价值

秦岭冷杉木材纹理直,均匀细致,质轻软,易加工,着钉力弱,为最优良的纸浆材;皮层分泌的胶液,可提取冷杉胶,淡黄绿色,透明,不易凝结,有特殊芳香气味,折光率与玻璃相似,为光学仪器、镜片的重要黏合剂;针叶芳香油含量02%-06%,种子含油率30%,可制肥皂;树皮含单宁5%-15%。

研究价值

由于秦岭冷杉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观赏价值

秦岭冷杉形美观,树冠犹如巨伞,虽历经沧桑却万劫余生,依然茎苍叶秀,高大挺拔,称得上是一件艺术品,园艺观赏价值极高。

药用价值

秦岭冷杉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中心积腹痛,蛔虫、蛲虫和牛瘟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煮等功效。

濒危原因

2、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生境条件下秦岭冷杉种群格局基本属于聚集型分布,在25 m~2、150 m~2 和300 m~2 的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天然条件下,种群聚集强度最大取样尺度,可能是其种群更新的最佳面积。随海拔上升,聚集强度降低;聚集性最强的尺度在海拔1500~1700 m较小,在海拔1700~2100 m地区较大;阴坡种群分布聚集强度大于阳坡。随着种群年龄增加,分布格局由聚集型向随机型过渡,聚集强度减弱;聚集性最强的尺度规模在幼、中龄期为50 m2,老龄期为300 m2。

3、多数秦岭冷杉种群幼龄级个体数较少,中老龄个体数量较大,呈衰退趋势;不同秦岭冷杉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表明,尽管生境条件差异,但存活曲线基本接近Deevey III 型;不同种群偏离典型存活曲线的程度与幼苗缺乏程度有关,一般III--Ⅴ龄级死亡率较高。时间序列分析表明,在未来20、40 和80 年中,不同秦岭冷杉种群均会呈现老龄级株数先增后减的趋势,种群稳定性长期维持困难。

4、秦岭冷杉种子含空粒比例高达31%;饱满的种子中具有生活力者占45%,反映出秦岭冷杉种子有较高的败育率;种子的平均含水量为57%左右,自然散播的种子萌发率仅为612%,运用主成分分析(PCA) 方法对影响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的10 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发现乔木层盖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人为干扰和湿度是影响秦岭冷杉种子萌发最主要的因素。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受松鼠、鼠和鸟类等动物的破坏和被搬迁率高达9422%。在同样贮藏条件下,播种环境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质地疏松、透气性好的苗圃地有利于秦岭冷杉种子的萌发,其种子萌发率可达54%。

5、天敌小蠹虫,这种虫为蛀干性害虫,主要危害生理衰弱和濒死的林木。许多冷杉抵抗力差,虫子就趁虚而入,寄存在树皮和树干之间的生长层里,极具破坏性。

保护措施

2004年12月2日,河南日报以《旅游过度开发带来严重后果活化石——石人山冷杉发生大面积死亡》为题,陆续报道了石人山秦岭冷杉枯死事件。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海内外媒体纷纷予以关注,更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

导致冷杉死亡的现象不是物种竞争的结果,也不存在群落自身演替的原因。冷杉正处在生态位的最佳状态。旅游开发导致景区局部环境变化。石人山每年接待游人很多,加上管理人员、服务人员长年在山上吃住,使沿途环境温度升高。要求凡有秦岭冷杉分布的地方,所有建筑物要立即全部拆除,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一切建筑物,要逐步拆除,以尽快恢复原生植被状态;组织有关专家,对石人山旅游开发的环境容量进行评估,节假日旅游高峰期要限制上山人数。

神农架、伸坪、太白山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加强对秦岭冷杉的保护 ,促进天然更新,开展繁殖引种工作,扩大其分布区。

培育繁殖

播种育苗

冷杉属种子成熟经历两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营养物质从种鳞输送到种子;第2个阶段是后熟阶段,即种子本身的代谢变化,采收后不宜立即脱粒。种子相当脆,容易受伤,宜手工去翅。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可贮藏5a。露地播种行于3月中、下旬。

播种地选择庇荫凉爽的环境和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种子千粒重102-140g,71万-98万粒/kg。播种前一般应在1-5℃下湿润层积催芽14-28d。条播,沟深2cm,播种量30-40kg/667平方米,覆盖焦泥灰以不见种子为度,上盖稻草。

5月上中旬出土,分次揭草,并搭棚遮荫。1a生苗高4-6cm,留床1a,仍须庇荫,第3a春,选择阴湿环境移植培大,如庇荫度不够,需搭荫棚或栽蔽荫植物。柔毛冷杉又名岷江冷杉(A faxoniana)产苗量40万-50万株/667平方米,1a生苗高25-30cm。常需要培育4-6a可以出圃造林。若用于园林绿化苗木则需要10a培育可出圃造林。

扦插育苗

应取幼龄母树的枝条作插穗,休眠枝扦插时间以2-3月为宜;半熟枝则行于6月中下旬,插后100d左右生根。

造林方法

初期生长缓慢,造林或绿化多采用5-10a生幼树,移栽在11月上旬~12月中旬或2月中旬~3月下旬进行,须带泥球。幼树畏烈日和高温,须择适宜环境栽植。

据有关消息报道称,中国第一高树云南黄果冷杉的准确高度为834米,在今年的5月份,我国的科学家团队,对上察隅镇布宗村巨树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并且在该地方连续发现了很多颗高达75米以上的巨树,而其中一颗云南黄果冷杉经过无人机初步测量达到了832米,超过了分布于云南省贡山县的72米土山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768米,不单松,以及台湾南投县的81米秃杉的测量记录,成为第2次青藏科考重要成果,而这颗高达832米的巨树就相当于28层楼高,所以这颗是被称为我国最高的巨树,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树,而不管每次对江河流域还是对森林的科研,最终的目的都是在考察我国的自然环境是否得到重要的改善。

科考团队不仅使用了无人机对巨树等身照进行拍摄和摄像采集,对整个巨树的分层高枝叶标本材料,附身植物,种质资源进行了采集。所以这次的科考所收集到的材料数据,这些都是对察隅原始森林的生物多样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后来经过测量我国的这颗第一巨树,胸径达到了207厘米,并且这棵树的树龄在380岁上下,并且这棵树的树龄还处在中期阶段,而在这棵树的树梢还有新芽萌发,结实正常,所以这个数目前还是处在健康的生长阶段。那么这棵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首先该地区的平均海拔在2800米以上,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并且气温温和,日照适中,年降水量大,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棵巨树能生长这么高也算得上是因地制宜。而在这棵最高的树上一共发现了高等植物50多种,其中包括有攀缘植物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等多种类型,这也显示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

越西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北连甘洛县、石棉。幅员面积225647平方公里,辖9个地区工委、5镇、36个乡、288个村、908个村民小组、2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345万人,

县境内多山,气候属西昌巴塘亚热气候区,天气凉爽,雨量充沛,四季不太分明。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马铃薯、小麦、荞麦。土特产有苹果、花椒、核桃、生漆。野生药材有天麻、贝母、虫草、杜仲等162科903种。珍贵树种有连香树、润南、香樟、楠木等。珍贵动物有大小熊猫、虎、豹、猕猴、獐子、黑熊等。矿产主要有煤、铁、铅、锌、硫铁矿、白云石、大理石、石灰石、水晶石、泥炭土等。已探明储量煤炭为5844万吨(多为无烟煤),赤铁矿12亿吨,磷矿1500万吨,石灰石3亿吨,大理石1000万立方米,花岗石300万立方米,泥炭1亿吨。此外,褐铁矿、铅锌矿、水晶石、硅石、玄武石、高岭土、石英等储量也很丰富。全县水力蕴藏量大,水位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41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793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24万千瓦。

优越的环境,丰富的物产,充沛的光、热、水等资源,使越西成为发展农业的适宜区,并为越西发展工业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越西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中冕公路开通后,越西至州府西昌的距离缩短到135公里,境内成昆铁路通车里程达79公里,省道乌金路自北向南纵贯越西,铁路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通信手段先进,现已开通光纤程控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互联网等。进一步缩短了越西与外部的时空距离。

改革开放以来,越西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通过内联外引,招商引资等方式,在县境内建成了一批项目,并逐步产生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引进实业家罗晓波投资1500万元,盘活了电锌存量资产;成昆铁路输变电线路越西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与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装机2×6300千瓦的铁马二级电站投产发电;引进成都矩星高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越西管道燃气站已初步建成进入试运行;引资新建了越西县灵峰肉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山东碳化硅厂创办了电冶结合高耗能企业,与四川大学合作创办了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项目。

行政区划

越西县辖5个镇、34个乡、1个民族乡:越城镇、中所镇、新民镇、乃托镇、普雄镇、新乡乡、马拖乡、大瑞乡、南箐乡、丁山乡、大花乡、河东乡、西山乡、板桥乡、瓦岩乡、大屯乡、保安藏族乡、白果乡、梅花乡、拉普乡、铁西乡、尔觉乡、四甘普乡、贡莫乡、拉白乡、乐青地乡、德吉乡、依洛地坝乡、尔赛乡、古二乡、竹阿觉乡、保石乡、五里箐乡、书古乡、瓦普莫乡、申果乡、瓦曲觉乡、申普乡、瓦里觉乡、拉吉乡。

历史沿革

1959年普雄、越隽两县合并置越西县。因县境越西河而得名。

2000年,越西县辖5个镇、3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3780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越城镇 26571 中所镇 8887 新民镇 9247 乃托镇 7312 普雄镇 15911 新乡乡 2383 马拖乡 8926 大瑞乡 11475 南箐乡 7752 丁山乡 5873 大花乡 5479 河东乡 7310 西山乡 4421 板桥乡 7148 瓦岩乡 6114 大屯乡 7809 保安藏族乡 3923 白果乡 5066 梅花乡 3261 拉普乡 5607 铁西乡 4149 尔觉乡 4687 四甘普乡 4284 贡莫乡 5403 拉白乡 2135 乐青地乡 5213 德吉乡 2120 依洛地坝乡 6574 尔赛乡 4646 古二乡 3244 竹阿觉乡 2759 保石乡 3196 五里箐乡 5161 书古乡 5389 瓦菩莫乡 2592 申果乡 2594 瓦曲觉乡 2734 申普乡 4067 瓦曲乃乌乡 405 瓦里觉乡 2991 拉吉乡 2982 

2004年,越西县辖5个镇(越城、普雄、乃托、新民、中所)、35个乡(河东、西山、大花、南箐、大瑞、马拖、新乡、板桥、瓦岩、梅花、白果、铁西、拉普、尔觉、德吉、尔赛、保石、拉吉、贡莫、书古、大屯、丁山、古二、拉白、四甘普、乐青地、五里箐、瓦普莫、瓦里觉、瓦曲觉、瓦曲乃乌、依洛地坝)、1个民族乡(保安藏族)。

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998年10月,中冕公路建成通车,缩短越西至西昌里程34公里;1999年末,成昆铁路电气化建设220千伏安输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营;2000年初装机2×6300千瓦的铁马二级电站投入运营,三叉河、铁西电站等一批小电站相继建成投产,电力瓶颈得到一定缓解。通讯建设超常规发展,已开展光纤程控、移动通讯、无线寻呼、互联网络,缩短了越西与外部的时空距离。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成效。1999年,越西列为对外国人全境开放县。通过内联外引、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实业家罗晓波先生投资1500万元,盘活了电锌存量资产,实现电锌、磷肥租赁经营;铁马二级电站、管道燃气、肉类食品、副食品加工、碳化硅等一批项目相继投产;县城道路改造竣工,房地产开发启动,旧城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

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商贸、粮食、医药等一批企业实现带资解体、改制重组,企业重现生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县区可使用土地面积220196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169万公顷,农业用地238094万公顷,其它用地城镇2798公顷,农村居民39159公顷。

矿产资源:

越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矿种有铁、铜、铅锌、煤炭、泥炭、硫铁矿、白云石、水晶等十多种矿产。其中赤铁矿累计探明储量12亿吨,硫铁矿5000万吨,煤炭5844万吨(多为无烟煤),泥炭1亿吨,白云石7000万吨。

白云石石质优大,是越西县的拳头产品,按部颁标准可达特级熔炼。

赤铁矿:储量大,品位高,含铁平均地质品位45%,最高品位67%。

硫铁矿:矿山遍布越西全境,以有害元素含量低(双零),出酸率高等优点深得用户欢迎。

泥炭:储量大,质量好,开采条件佳,是花卉栽培,复合肥生产的理想原料,其质量可与红原泥炭媲美。

森林资源:

越西县国土总面积2256560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296260公顷,占574%。林业用地中有林地383187公顷,占296%,无林地560778公顷,占433%,疏林地65580公顷,灌木林地268956公顷。全县活立木总蓄积319751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89%。

越西县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树种65科230种,主要优势树种有冷杉、云南松、桦山松、华木\桤木、栎类等。全县投产经济林木156万株,以花椒、苹果为主。全县区划林业用地面积1244184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984307公顷,商品林181192公顷,兼用林58503公顷,为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打下基础。县内可供药用植物162科903种,常用中药和稀有名贵药材150多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有蕨类、虫草、鸡棕等。全县野生动物有21科48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云豹、金钱豹、灰腹角雉等;二类保护动物有小熊猫、苏门羚、短尾猴、金猫、斑羚、岩羊、水獭、穿山甲、猕猴、绿尾红雉、白腹锦鸡等。

水利资源

越西县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河流。其中,有两条流域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以上。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2624亿立方米,另有溶水3286亿立方,径流总量2591亿立方米。河床坡度大、落差集中,有利水能资源开发。全县水能蕴藏量6416万千瓦,可开发量1793万千瓦。普雄河、越西河、漫滩河是县内水能资源主要河流,其中普雄河水能蕴藏量为907万千瓦,可开发量3624万千瓦,占全县总可开发量的202%;越西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314万千瓦,可开发量5026万千瓦,占全县总开发量的289%;漫滩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123万千瓦,可开发量8291万千瓦,占全县总可开发量的4625%,现已开发246万千瓦(包括在建的白沙河二级电站)。

越西水利工程始于清道光五年(1826年),当时兴修的西山堰,至今仍灌溉着西山下和县城西北一带农田。其后历经清末、民国、解放后几个时期维修建造,整治完善,现已有灌溉渠堰127条,电力提灌站7座,控灌面积58240亩。。

旅游资源:

越西县旅游以“南方丝绸古道”为主线,各景点均在“古道”旁。重点旅游点在县城以北有“树衔碑”、“天皇寺”;在城以南有“零关古道”、“文昌帝君诞生地(文昌宫)遗址”。

树衔碑:位于县城城北18公里处。属“县级自然奇观保护点”。景点为清代一汉族墓碑,被坟上一大树衔起,提断墓碑。树衔首大半截石碑生长达06米,形成一大奇观。此景点已录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景点近100平方米,地处一片良田之中,四面环山。

天皇寺:城北5公里处的山岗上。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佛教寺院。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故事、诗、楹平。面积50亩。

零关古道、文昌帝君诞生遗址: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的公路旁。“零关古道”有“丁山桥”、摩崖石刻“零关”,是“古道”遗迹。桥建于明朝以前;“零关”属清代古迹。“文昌帝君诞生遗址”,即“文昌宫”遗址,是文昌帝君诞生的地方。文昌帝君与孔夫子齐名,是文神。遍及全国的文昌文化由此传出,资料记载:文昌帝君于晋太康八年(287年)诞生于此处

“南方丝绸古道”的各驿站遗迹、古寨,以及古道遗迹等,给各景点增加神秘特色。

基础设施

电厂和装机能力,输变电能力:

越西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6416万千瓦,可开发量1793万千瓦,现已开发246万千瓦(包括在建的白沙河二级电站),占可开发量的137%。截至2000年,全县水电电源装机已达59处69台,容量10400千瓦(不包括铁马二级电站)。其中:并入县电网装机已达9处17台,容量9535千瓦;国营电站5处10台,容量7750千瓦;农村(包括铁西电站)54处59台,容量2650千瓦。

全县拥有输配电线路总长1214公里。其中:35千伏线路87公里;10千伏线路412公里(国营电网2865公里,农村电网1255公里);04千伏线路715公里(国营534公里,农村181公里)。

拥有城关110千伏变电站1处,容量10000千伏安;35千伏降压站2处,容量10000千伏安(普雄降压站1台2000千伏安;川西水泥厂降压站2台容量8000千伏安)。

拥有配电变压器397台,容量19240千伏安(其中:国营314台,容量15010千伏安;农村83台,容量4230千伏安)。

拥有电源升压站11处16台,容量18580千伏安(其中,国营5处9台16975千伏安,农村6处7台,容量1605千伏安)。

截至2000年,全县通电乡41个,乡通电率100%;通电村265个,村通电率92%;通电户53664户,户通电率933%;电炊户11439户,户用电率20%。人均用电量2675千瓦时;户均生活用电量3419千瓦时。

公路和城市建设情况:

越西县现有通车里程5159公里,其中有省道128公里,县道2007公里,乡村道1872公里。投资350万元,整修县城主街道水泥街面1800米长及相应配套设施。制定招商引资房地产开发建设,沿街各单位新建整齐大楼,总投资700万元,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改观县城主街道面貌。投资50万元,整改安装县城供水主管道,有效地解决县城供水不足。

企业概况

以川西水泥厂为代表,越西县目前还有索玛锌品厂、碳化硅厂、电力公司、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网眼袋厂、自来水公司等企业。其中骨干企业川西水泥厂始建于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115亿元,核定生产能力20万吨,职工535人。1999年年产水泥14万吨,实现产值32966万元,税金400余万元;索玛锌品厂1999年年产电锌268782吨,磷肥11191吨,实现产值1643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县电力公司始建于1958年,公司拥有资产3190万元,职工300余人,自营电站6座,装机容量6800千瓦,1999年销售收入969万元,实现利润205万元,上缴税金130万元。越西县碳化硅厂、朝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网眼袋厂是越西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山东省枣庄市碳化硅厂、四川大学、浙江玻璃投资商分别投资兴办的企业,现已建成投产,预计产值为碳化硅厂1200万元,朝阳食品公司1200万元,网眼袋厂280万元。

民族风情

越西县主要居住有彝、汉、藏、回4种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65%。越西彝族的服饰、风俗与凉山州其它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男装:蓝、黄、红布缠头,左前方缠绕一束“英雄结”。上身穿窄袖、紧身、斜扣的短装上衣,上衣外披“擦尔瓦”。下身穿“大裤脚”下装。领口、袖口、裤脚边、襟边均绣有花边。

女装:未婚姑娘梳发辫,中缠红头绳,蓝红布绣花头帕叠似瓦片,发辫经头帕中段覆盖头上。上身穿高领斜扣镶花边短衫,外套白毛镶边领褂,衣袖绣三角形对称花纹。耳缀银箔泡花。下身穿筒形褶纹两节裙。婚后改穿三节百褶裙。婚后妇女头戴茶叶形状青蓝布夹帽,帽檐及后脑处绣简易花纹。中老年妇女的上衣较宽大,长可及膝。妇女和男子一样,常披“擦尔瓦”和披毡。

彝族妇女心灵手巧,她们刺绣的镶边花纹有:日、月、星、彩虹、白云、山、水、波纹、鸡冠、羊角、牛眼、树叶、花卉、什物器皿、古老钱、几何图案等。色调和谐,绣工精细。

彝族人民普遍好客,诚挚大方。无论认识与否,到了彝家,主人都热情接待,杀鸡、仔猪、羊等待客。敬客人吃鸡头,客人走时送半边猪头或一块羊膀肉。家中人员除陪客的外,须让客人吃后才吃。敬酒是普遍的礼俗。遇着熟人,敬你半斤必回敬半斤,习俗“转转酒”,如果拒饮敬酒,视为不礼貌。

彝族的节日有火把节、彝族年。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7月24日,节日里人们要耍火把,还有斗牛、摔跤、赛歌、赛马、跳舞等比赛活动。整个节日是“火的旋律、歌的海洋、力的角逐、爱的升华”。

彝族年没有国定的日期,一般按彝历兔月(农历十月)。过年的第一天称“库色”。炊具、餐具、刀子要经过“乐察苏”以驱除邪恶。杀年猪后,先取些猪肉,砣砣肉和米饭都是煮好后,各舀一盆,上放汤勺祭祖后,全家才正式吃年饭。彝族年要过三天,每天都有不同的仪式。

宗教信仰

原始宗教

民主改革前,处于奴隶社会的彝族地区信仰停留在原始阶段。毕摩:毕摩是彝族中的祭师,是专职的宗教职业者,经家传或学习而成。作法的主要法具有经书、签筒、神铃、法帽、法扇等。活动多是安灵、送灵以及为人招魂、禳灾、驱鬼、治病、预卜和协助家支头人对某些纠纷进行神明裁决。其中安灵、送灵是毕摩经常进行的最具有特色的活动。苏尼:苏尼是彝族社会较早的神职人员,即为“巫师”,地位较毕摩低。男女均有;女性苏尼称为“莫尼”。苏尼不懂经典,也不是师承而来,作法无一定仪式,主要法器是羊皮鼓。苏尼进行占卜活动的方式有看猪脾,烧羊胛骨、鸡足、舌卜、砍木刻等。

佛教:封建时代,汉民族普通崇敬神灵,深信佛教“因果报应”说教。因而,自发捐助,普建神庙,就近朝拜。明清期间,仅有万人的城区,建有寺、庙、庵等,以天皇古寺为隆盛。清同治五年(1866年),遂宁海源和尚应邀来县主持整修天皇古寺。此后以天皇古寺为主开展“我佛慈悲”等教义活动。每年正月初二至初九日,香火最旺,前往进香朝佛的人络绎不绝。县内藏族信仰喇嘛教,即藏传佛教的本波派,神职人员俗称“苏宛”。还信仰本地原始宗教,从职人员俗称“煞巴”。无论是婚丧嫁娶,出门远行、播种收割等,都要请“苏宛”、“煞巴”念经卜吉凶祸福。宗教意识感情渗透于民之中,同民族习俗交织融合。

道教:崇老子、东华少阴君。明洪武时,城外南街建真武观,为道士仰奉团拜之所,属南宗全真派。民国初年废止。

伊斯兰教:越西县内第一个清真寺在元末明初建于保安。为便于南北居住的回民朝拜,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越西石城竣工后,将保安清真寺迁至城内敦化巷拐角处建新寺。同治十三年(1874年),守备场同先令将清真寺搬迁至南门左侧三倒拐建寺。“文化大革命”中,清真寺被拆除,经典被查抄,寺基被人侵占。1988年在原址重新修建清真寺。

天主教: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法籍光司铎(神甫)来县城传教,在中所街上及新民茶园设经堂。之后,中中所陶姓住宅设教堂,当地群众视为“邪教”,将其捣毁。民国5年(1916年),路司铎在县城城隍庙巷建教堂“永安公”。教堂有神甫1人,会长、修生童贞女、传教士及教书先生多人。教堂经费由西昌主教区核拨。“永安公”神甫更迭共8人,其中法国籍4人,中国籍4人。

基督教:民国36年(1947年)组建,年底上报有教徒465人,附设于永安公福音堂。解放初,随天主教堂关闭而停止活动。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越西县位列第119名。

2020年6月,越西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越西县在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7149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