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有什么作用?

眼睛有什么作用?,第1张

眼睛是一个感光器官,它也可把光信号数码信息,贮存在大脑中。眼睛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架最灵巧、最完美、高度自动化的“数码照相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它。这个道理无人不知,而且经常把爱护眼睛比作爱护珠宝。但是要使这种爱护能真正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则需要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了然于胸。

眼睛的上下眼睑之间的眼球部分分为中间的黑眼球和周围的白眼球。

白眼球由不透明的白色膜包裹,它之所以呈现白色是因为在半透明的球结膜下有一层白色的巩膜。

再看黑眼球部分,其中央有一个非常黑的圆形部分,周围略显茶色。中央圆形部分叫瞳孔,周围部分叫虹膜,这两部分由前面的角膜覆盖。

瞳孔通常呈圆形,后方有晶状体,相当于眼内的镜片,起调节作用。瞳孔周围的虹膜内色素丰富,故外观多为茶色。虹膜内色素多的人种可呈深褐色,色素少的人种呈茶色,色素极少的人种如白人则显蓝色。

眼球外观部分的构造可以一目了然。

下面再看眼球的内部构造:

眼球的直径大约有24毫米,眼球壁由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中膜又称葡萄膜)、内膜(视网膜)三层构成,其内部则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随着人们对眼睛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人们形象地把眼睛比喻为“数码照相机”,其中眼球壁相当于照相机的暗箱,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全自动光圈(快门),照相机的底片——视网膜,相当于感光的彩色胶卷。令人称奇的是:人体眼睛的这种高网膜,其大小远不及一张最小邮票的1/4大,其厚度比一张邮票还要薄。但视网膜在1/10秒内,就能接受和传递一个新信息。其速度和信息量,绝对不亚于“计算机”。

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过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其中,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称为屈光系统,它们相当于一组综合的凸透镜。

这一组综合的凸透镜必须完整无损,并保持其透明性和正常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把外界的物像准确无误地落在视网膜上。而且,科学研究还发现在视网膜上的物像,正如照相机底片上的景物,是一个“倒立的影像”。然而,人们感受到的,却是直立的正像。其奥秘何在呢

原来,视网膜上倒立的物像,经视神经传到大脑皮质后,经过视觉中枢的处理、解读,把“倒像”纠正过来,最后出现正位的立体感觉。

科学家研究认为,大脑在影像形成之前,总是会把眼睛传来的信号,进行一番神秘的处理,过滤了一些不必要的或夸张了的某些细节,最终形成人们特别感兴趣的信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楚最相关的物像。所以,大脑发育尚未完善的两三岁幼儿,倒着看连环图画,并不属于异常的病态。

更有趣的是,法国的国旗最初是用等宽的蓝、白、红三色组成,但人们总是觉得其宽度并不相等。后来,索性将蓝、白、红的比例改成30∶33∶37,结果人们反而觉得一样宽了。这种“错觉”视像,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是由于光线折射不一样的缘故。

于是,人们将错就“错”,巧妙地加以利用。例如,聪明的服装设计师,常给瘦型人穿横条纹衣服,会产生丰满的感觉,肥胖者则穿竖条纹的衣服,会显出苗条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眼睛是人身上最奇妙的器官,它能帮助我们知道万物之多、天地之大,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户”。还有一些人的眼睛,有着神奇的特异功能。

1.“显微镜眼”

在德国的路德维希堡市,有一位名叫韦罗尼卡的女口腔医生。她的眼睛就像显微镜一样,能把物体放大几百倍。她能把一部32万字的长篇巨著,抄录在一张普通的明信片上,由于她是用铅笔誊写的,所以每写两个字就得把铅笔精心修削一遍。

韦罗尼卡这双得天独厚的眼睛,对她的医生职业大有好处,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病人口腔里的细微病变。但能放大物体的肉眼,也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纸张上肉眼看不见的纤维会阻挡她的视线,防碍她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她也无法看彩色电视、因为她看到的并不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是不计其数的、五颜六色的星星点点。她现在正致力于编纂微型书籍。光学专家们称这位女医生为“活的显微镜”。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费城,也有一位奇眼医生。他只要看着唱片,就能脱口把唱片的内容说出来。这种能读唱片的眼睛,也实属罕见。

2.“透视眼”

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位叫比索娜的老妇人,已经80岁了。她虽然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但她有一双比“X”光还厉害的透视眼,据说诊断病症的有效率,差不多是百分之百。

任何病人只要坐在她的面前,根本不用说出自己的症状,老妇人只要稍微审视病人一下,便进入昏睡状态,等她恢复清醒以后,就能判断出病人得了什么病,她的诊断往往跟医生所作的诊断完全一致。在过去的50多年里,她每天能接待病人50多名,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她才把门诊数减少到每天10名。

意大利安科纳大学医院的医学专家们,经常邀请比索娜来医院,为病人确定肿瘤或结石到底长在什么地方。医生还请她现场指导手术的进行,因为她不用犹豫就能判断应在病人的什么部位开刀,从没有出现过差错。

前苏联有一位姑娘,也是著名的“超感人”。她的一双透视眼,能“看穿”人体,看到心脏在跳动,血液在奔流,简单就像一部彩色X线摄像机。

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奇人。他是哈尔滨市的一位医生,名叫李星周。他用他的透视眼可以看出人体之间的错位和病变以及心脏的异常。

更让人惊奇的是,前苏联还有一位女起重司机,名叫朱莉娅。她因触电昏睡过两天,醒后就发现自己有了特异功能。她不但能透视人体的内脏,而且还能看到太阳的紫外线和柏油路下面的洞穴。她也帮助医生看病,还能预报风暴的来临。但她自己却患有严重的头痛病。

3.“人体望远镜”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法国的波旁岛曾经出现过一位传奇人物,名叫耶帝安尼·伯提诺。他的视力超人,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

由于他从小在海岛上长大,因此特别热爱大海,立志将来当一名船长周游世界。

在他15岁的时候,就到一条帆船上当了实习水手,后来又成为法国海军的一名水兵。

舰长看伯提诺有特殊的视力,就让他执行观察船只的任务。有时他发现远方的船只向指挥官报告,指挥官用望远镜也看不到船只的影子,但每次的结果都证明他的观察是正确的。他能看到上百公里以外船只的动向,水兵和军官们都亲切地管他叫“军舰的望远镜”。

有人好奇地问伯提诺,为什么有这样特殊的视力,他笑着回答说,只要把全身的神经集中在眼睛上就行了。

他在军舰上服了8个月兵役,曾经预告过62次重要情况,发现过远处150艘舰船的动向,被人们称为准确的“人体望远镜”。

4.“夜眼”

在我国广西自治区,有一个10岁的男孩,名叫李小祥。他白天什么也看不见,但夜间的视力却非常好。

李小祥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不需要借助任何光源,就能发现老鼠的行踪、床上的跳蚤,掉在地上的缝衣针。他的父母介绍说,李小祥小时的眼睛很正常。在他5岁的时候,黑色的双眼变成了蓝红色。7岁上学以后,感到白天看书写字非常困难,但一到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他的视力却变得非常好。这简直是一双“夜眼”。

在我国湖南省石门县,还有一个叫杨春发的青年,也生就一双“夜眼”。白天,他只能看清10厘米以内的东西,可到了夜晚,他却目光敏锐,能够大步流星地在羊肠小道上奔走,任意翻山越岭,就像常人在白天赶路一样。

这些人的奇眼确实让人惊叹,但其中的奥秘还没有彻底揭开。

眼所具有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光觉、形觉(包括视力、视野)和色觉。

(1)光觉眼能够感光的能力叫光觉。光觉障碍有:光觉减弱、对暗适应迟缓的夜盲。

对光刺激发生反应的是视网膜的视细胞

眼是视觉的器官,可以感知光线,转换为神经中电化学的脉冲。比较复杂的眼睛是一个光学系统,可以收集周遭环境的光线,借由虹膜调整进入眼睛的强度,利用可调整的晶状体来聚焦,投射到对光敏感的视网膜产生影像,将影像转换为电的讯号,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系统及其他部分。眼睛依其辨色能力可以分为十种不同的种类,有96%的动物其眼睛都是复杂的光学系统。其中软体动物、脊索动物及节肢动物的眼睛有成像的功能。

在很多脊椎动物和一些软体动物中,眼睛通过把光投射到对光敏感的视网膜成像,在那里,光线被接受并转化成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脑部。通常眼睛是球状的,当中充满透明的凝胶状的物质,有一个聚焦用的晶状体,通常还有一个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光线多少的虹膜。

扩展资料:

据科学研究表明,眼睛的性能与太阳的关系最为密切。事实上,人眼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复杂灵巧、维妙传神的光学系统,是人类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漫长进化的一个结果。

宇宙天体发出的电磁波,包括了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波长的很宽范围。但地球大气层仅留下两个“天窗”,一个是波长在039~076μm 的光学窗口,另一个是波长在1mm~10m左右的射电窗口。而太阳,除了发出可见光之外,其它波段的电磁辐射则基本上被地球大气全部吸收。既然它们不能“参与”照明,那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眼也就没有必要再为它们“设置”感光细胞了。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人眼能够感受的所谓的“可见光”是在这样的一个波段,而不是其它波段。

-视觉器官

-眼睛

问题一:眼睛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 眼睛即 眼球,包括眼球壁、眼球内腔和内容物 眼球壁: 外层(纤维层):角膜、巩膜 中层(血管层):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神经层):视网膜 眼球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玻璃体,晶状体 瞳孔是虹膜中央部的圆孔

记得采纳啊

问题二:人的眼由什么组成 眼睛的组成 角膜是一凸形的高度透明物质,其直径大约12毫米,在垂直方向要略小于水平方向,其中央部的厚度通常在05毫米和06毫米之间。在角膜的前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薄的泪膜,但其对屈光度几乎没有影响。角膜的前后表面可以近似认为球面,其曲率半径值分别为+77毫米(前表面)和+68毫米(后表面)。所以角膜在切面上如同一个凹半月形透镜。 视网膜就像一架照相机里的感光底片,专门负责感光成像。当我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落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的感觉层是由三个神经元组成。第一神经元是视细胞层,专司感光,它包括锥细胞和柱细胞。人的视网膜上共约有11~13 亿个柱细胞,有600~700万个锥细胞。柱细胞主要在离中心凹较远的视网膜上,而锥细胞则在中心凹处最多。第二层叫双节细胞,约有10到数百个视细胞通过双节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负责联络作用。第三层叫节细胞层,专管传导。 视信息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神经冲动,沿视路将视信息传递到视中枢形成视觉,这样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起图像。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视神经是指从视盘起,至视交叉前角止的这段神经,全长约42~47mm。分为四部分:眼内段,长1mm;眶内段,长25~30mm;管内段,长4~10mm;颅内段,长10mm。 晶状体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它呈双凸透镜状,前面的曲率半径约10mm,后面的约6mm,富有弹性。晶状体的直径约9mm,厚约4~5mm,前后两面交界处称为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为晶状体前极、后极。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囊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外面。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胞,当上皮细胞到达赤道部后,不断伸长、弯曲,移向晶状体内,成为晶状体纤维。晶状体纤维在人一生中不断生长,并将旧的纤维挤向晶状体的中心,并逐渐硬化而成为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 不同人种的虹膜是有差别的,黄种人含色素较多,呈棕褐色,远看如黑色,而白种人色素少,呈浅灰色或淡蓝色。在虹膜的表层有凹凸不平的皱褶,据科学家研究,这些皱褶像指纹一样每个人都不相同,而且不会改变。根据虹膜的这一特点,制成了电子密码门锁,当开门者把眼睛凑近扫描孔,扫描装置就会将虹膜的图像扫描下来,并与预先设置好的图形进行对比,如果吻合,门锁自动打开。最里面是视网膜,它紧贴着脉络膜内面,为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薄膜,具有感光作用。 虹膜中间有一直径25~4mm的圆孔,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瞳孔。 瞳孔是虹膜中间的一个小圆孔,由虹膜围成。眼睛中的虹膜呈圆盘状,中间有一个小圆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瞳孔,也叫“瞳仁”。 瞳孔虽然不是眼球光学系统当中的一个屈光元件,但是,在眼球光学系统当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瞳孔不仅可以对明暗作出反应,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也影响眼球光学系统的焦深和球差。 在虹膜中有两种细小的肌肉,一种叫瞳孔括约肌,它围绕在瞳孔的周围,宽不足1mm,它主管瞳孔的缩小,受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另一种叫瞳孔开大肌,它在虹膜中呈放射状排列,主管瞳孔的开大,受交感神经支配。这两条肌肉相互协调,彼此制约,一张一缩,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是人体中极少数由神经外胚层分化而来的肌肉。 瞳孔的变化范围可以非常大,当极度收缩时,人眼瞳孔的直径可小于1>>

问题三:眼球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 眼球壁

分3层,由外向内顺次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

外层(纤维膜)

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为眼球的外壳。可分为前方的角膜和后方的巩膜。有保护眼球内部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功能。前面透明部分是角膜,后部乳白色不透明部分是巩膜,两者相互移行处称为角膜缘。

1角膜(Cornea):位于眼球前极中央,略向前凸,为透明的横椭圆形组织。横径约115mm-12mm,垂直径约105mm-11mm。角膜的曲率半径,前表面约为78mm,后表面约为68mm。角膜的厚度,中央部约05mm-055mm,周边约1mm。

角膜(Cornea)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部分,覆盖虹彩、瞳孔及前房,并为 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加上晶体的屈光力,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为了保持透明,角膜并没有血管,透过泪液及房水获取养份及氧气。

在组织学上,角膜分为5层:⑴上皮细胞层:厚约35μm ,由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无角化,排列特别整齐,易与其表面的前弹力层分离。⑵前弹力层(Bowman’s membrane):厚约12μm,为一层无细胞成分的均质透明膜。⑶基质层:厚约500μm,约占角膜厚度的90%,由200层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缚板组成,期间有角膜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并有粘蛋白和糖蛋白填充。⑷后弹力层(Descemet’membrane):为较坚韧的均质透明膜,成年人厚约10-12μm。⑸内皮细胞层:厚5μm,为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细胞顶部朝向前房,基底面向后弹力层。

2巩膜(Sclera):占眼球后部约4/5,乳白色,不透明,用来保护眼球内部结构。巩膜前方接角膜,交界处有环状的巩膜静脉窦,是眼房水流出的通道,起着调节眼压的作用。巩膜的后腹侧,视神经纤维穿出的部位有巩膜筛板,抵抗力较弱,易受眼压升高的影响而形成特殊的杯状凹陷,临床上称之为青光眼环。

3前房角是前房的周边部分,由角膜、巩膜、虹膜和睫状体前部构成的间隙。前房角有内外二壁,外侧壁为角膜缘,内侧壁为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前面。角膜与巩膜交界处的内侧面稍向下凹,为巩膜内沟。此沟底有一环绕前房角的管道,称为施莱姆氏管。管的外侧为巩膜,内侧是以扁形带状的弹性纤维网状结构,称为小梁网。巩膜沟后缘稍突起,形成巩膜突,其前方和小梁网连接。

中层(血管膜)

是眼球壁的中层,位于纤维膜与视网膜之间,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有营养眼内组织的作用,并形成暗的环境,有利于视网膜对光色的感应。血管膜由后向前分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3部分。

脉络膜(Choroidea):呈棕色,用来营养眼球。衬于巩膜的内面,其后壁除猪外有一呈青绿色带金属光泽的三角区,叫照膜(Tapetum),由于这一区域的视网膜没有色素,所以反光很强,有助于动物在暗光环境中对光的感应。

睫状体(Corpusciliare):是血管膜中部的增厚部分,呈环状围于晶状体周围,形成睫状环,其表面有许多向内面突出并呈放射状排列的皱褶,称睫状突。睫状突与晶状体之间由纤细的晶状体韧带连接。在睫状体的外部有平滑肌构成的睫状肌,肌纤维起于角膜与巩膜连接处,向后止于睫状环。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可向前拉睫状体,使晶状体韧带松弛,有调节视力的作用。

虹膜(Iris):是血管膜的最前部,呈环状。位于晶状体的前方,将眼房分为前房和后房。虹膜的周缘连于睫状体,其中央有一孔以透过光线,称瞳孔(Pupilla)。虹膜内分布有色素细胞、血管和肌肉。虹膜肌有两种:一种>>

问题四:有哪些成语是由眼组成 眼的成语(211个):

开眉笑眼、

眼花耳热、

眼空四海、

眼尖手快、

铺眉蒙眼、

肉眼惠眉、

眼开眉展、

愁眉泪眼、

小眼薄皮、

鲜眉亮眼、

安眉带眼、

肉眼凡夫、

直眉楞眼、

眼想心思、

飞眼传情、

点胸洗眼、

眼跳耳热、

眼明手捷、

肉眼愚眉、

眼意心期、

眼穿心死、

张眉努眼、

眼不着砂、

迟眉钝眼、

眼捷手快、张眉张眼、

瞪眼咋舌、

焦眉愁眼、

眼语颐指

龙睁虎眼、

焦眉皱眼、

涎眉邓眼、

愁眉苦眼、

眼饧耳热、

眼不回睛、

迷人眼目、

嵬眼�苟�、

慈眉善眼、

掩眼捕雀、

另眼看觑、

另眼看戏、

眼空一世、

目知眼见、

挤眉溜眼、

涎脸饧眼、

别出手眼、

眉高眼下、

眼花历乱、

白眼相看、

观眉说眼、

眼泪洗面、

鼻青眼乌、

张眼露睛、

眼花心乱、

开眉展眼、

眼不交睫、

眼不转睛、

横眉立眼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眼不见心不烦、

立眉竖眼、

鼻青眼紫、

活眼现报、

瞪眉瞠眼、

眉头眼脑、

遮人眼目、

避人眼目、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神眉鬼眼、

看人眉眼、

眼底无人、

善眉善眼、

眼穿肠断、

死眉瞪眼、

桃腮柳眼、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一眨巴眼、

有眼无瞳、

眼中有铁、

眉尖眼尾、

鼓睛暴眼、

眼迷心荡、

楞眉横眼、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眼约心期、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鼓眼努睛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眉头眼尾、

眼瞎耳聋、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金刚眼睛、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跳心惊、

眼观鼻鼻观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7350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