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用什么原料做出来的,有什么作用

胶原蛋白用什么原料做出来的,有什么作用,第1张

1、胶原蛋白是生物高分子,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也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功能性蛋白,占蛋白质总量的25%~30%,某些生物体甚至高达80%以上。

2、畜禽源动物组织是人们获取天然胶原蛋白及其胶原肽的主要途径,但由于相关畜类疾病和某些宗教信仰限制了人们对陆生哺乳动物胶原蛋白及其制品的使用,现今正在逐步转向海洋生物中开发。

3、胶原蛋白的提取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高压辅助的物理方法;二是用溶剂预处理结合低温或热水抽提的化学方法,根据溶剂的不同,可分为热水浸提法、酸法、碱法、盐法;三是用酶的生物化学法。

4、一般来说,高压辅助和热水抽提针对明胶的提取,而低温抽提和酶法针对胶原的提取,但其基本原理都是根据胶原蛋白的特性改变蛋白质所在的外界环境,把胶原蛋白从其他蛋白质中分离出来。

作用:

1、保湿滋养

胶原蛋白中含有纯天然的亲水保湿因子,其特殊的三螺旋结构可以进一步锁住肌肤的水分,不但具有超强的保湿锁水能力,还可以阻止肌肤黑色素的生成,起到美白润肤的效果。

2、柔润亮肤

胶原蛋白可以加快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促进角质自然脱落,消除黑色素沉淀淡化皮肤色斑。胶原蛋白可以调整肌肤的内分泌功能,增加皮肤光滑程度,同时还具有防止皮肤过敏和保持肌肤水油平衡的功效。

3、紧肤防皱

当胶原蛋白被皮肤吸收后,可以促进皮肤活性细胞生成,填充在皮肤真皮之间,增加皮肤今密度,产生皮肤张力,缩小毛孔,使皮肤紧绷而富有弹性。同时还可以修复肌肤凹陷损伤,防止毛孔粗大和皱纹产生。

4、抗氧化防衰老

胶原蛋白进入皮肤后可清除体内自由基,多途径抗氧化,修复断裂老化的弹力纤维网,使皮肤弹性恢复,减缓皮肤衰老。

扩展资料:

胶原蛋白产品选择技巧:

1、颜色

首先从颜色上着手,将胶原蛋白肽粉末或颗粒倒少量在一张白纸上,对比两者之间的差距。因为颜色越鲜亮,越接近白纸颜色的胶原蛋白肽品质越纯就越好。因为品质越好的的颜色就越接近白色,而在市面上有灰色、**等产品,希望大家一定要知道这其中的奥妙。

2、气味

把购买的胶原蛋白粉,直接用80度左右的温水冲开。品质较差的胶原蛋白粉会出现一股难闻的腥味,喝起来也比较难喝,而高品质的胶原蛋白,恰恰相反。水温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品质差的胶原蛋白,水温越高,那么腥味就会越大。

3、成分

含有胶原蛋白产品的价格跨度还是很大的,下至几十上至万元,如果以注射的形式那更是一针几万块,目前市面上出现的众多胶原蛋白产品并不是纯的,胶原蛋白粉,通常根据不同年龄段和皮肤问题来设计不同配方的胶原蛋白产品,其中可能会添加大豆异黄酮、透明质酸、vc等成分。

不同的年龄层选择相应的产品,切忌操之过急,任何一种美容方法都是需要坚持才有显著效果的。

4、信誉

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之所以往往选择大品牌,除了产品本身的效果和口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品牌的安全性和保障性值得信赖。通俗的说,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如果没有保证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在选择上应选有实力有技术长年出口国外的厂商。

-胶原蛋白

人民网-补充胶原蛋白抗衰老 教你正确选择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哪个牌子好?胶原蛋白十大品牌排行榜如下:第一、KASONGS/卡歌胶原蛋白第二、Lumi胶原蛋白第三、Fancl/芳珂胶原蛋白第四、mmV胶原蛋白第五、Doppelherz/双心胶原蛋白第六、汤臣倍健胶原蛋白第七、颜如玉胶原蛋白第八、vikki胶原蛋白第九、姿美堂胶原蛋白粉第十、Swisse/斯维诗胶原蛋白(不含胶原蛋白)

基底膜是细胞外基质特化而形成的一种柔软、坚韧的网膜结构,一般厚40~120nm。基底膜位于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基底部,或包绕在肌细胞、脂肪细胞、雪旺氏细胞周围,将细胞与结缔组织隔离。

耳蜗内可引出四种电位,分别为蜗内电位、耳蜗微音电位、总和电位及神经动作电位。除蜗内电位外,其余三种都由声音刺激所引起。耳蜗生物电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耳蜗机械运动特性以及耳蜗感音和传导换能过程机制。

一、耳蜗生物电现象

诱发电位的检测对耳蜗生物电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蜗内电位(endocochlear potential,EP)

细胞内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各种细胞的内、外电位差。在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钠离子浓度在细胞膜膜内低于细胞膜外。钾离子渗透出去,细胞内出现负电位,而细胞外出现正电位。钾离子渗出,形成浓度梯变,最后又达到平衡,产生平衡电位,亦即静息电位。电位恢复,靠钾离子渗出细胞外,电位上升,则靠钠离子摄人,如此反复而形成静息电位。1952年Bekesy从蜗管内淋巴液记录到+50~+80mV的静息直流电位,这种电位被称为蜗内电位。这种静息电位由血管纹细胞产生,并有赖于血管纹细胞钠一钾泵的活动,是产生CM电位和SP电位的基础。

2.耳蜗微音电位( 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CM)

耳蜗微音电位是交流电性质的电位,大部分系由外毛细胞所产生。产生速度快,潜伏期小于0 1ms。Davis认为耳蜗微音电位的产生,系基底膜振动经Corti器盖膜和表皮板之间的剪切运动,导致毛细胞纤毛交替弯曲与复位。一般认为CM包括CM1和CM2两种,但以CMi为主。

3.总和电位(summating Potential,SP)

总和电位是一种直流电性质的感受器电位,1950年由Davis发现,1958年定名为总和电位。它的产生一来自外毛细胞,在低强度声刺激时可引出,另一来自内毛细胞,当声刺激强度增加时可引出。但Coats等(1977)认为高音频刺激时,被诱出的SP主要来自内毛细胞。SP的阈值高,无不应期及潜伏期,亦不易疲劳和适应。基底膜无振动时引不出SP,基底膜偏向蜗管时可记录到—SP,基底膜偏向鼓阶时可记录到+SP,靠近最大振幅部引出的是—SP,距该处越远则+SP越高,传出神经的橄榄耳蜗束,可使—SP减少,+SP加大。一般认为—SP是兴奋状态的反应,而+SP是抑制状态的反应。

4.听神经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听神经动作电位是耳蜗对声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是耳蜗换能后所产生的电信号。它的作用是向中枢传递声音信息。将电极置于耳蜗内或其附近可引出AP,一般认为它是由不同的听神经纤维的AP同步产生的复合电位N1、N2、N3波峰总和而成。

严格地讲,应称为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whole-nerve action poten-tial,CAP)。此电位的波形可因刺激声的特性、耳蜗的病理状态和引导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听神经CAP的N1波峰出现在给声后1 6ms左右,N2波峰再延迟约1ms出现,在N2波以后还可出现N3波。潜伏期为1~4ms。

AP由感受器产生的CM、SP电位启动,多数学者认为AP的产生是由振动声波激发毛细胞的听毛向特定的方向弯曲,引起细胞表面电阻减少,并通过毛细胞的电流增加和细胞底部突触表面去极化和化学性突触释放介质,听神经末梢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而产生动作电位。因CAP客易记录,故广泛应用于临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69329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