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凉性和热性精油?上火了不能用热性精油?

什么是凉性和热性精油?上火了不能用热性精油?,第1张

2017-12-22 蝶恋谷 精油物语

什么是凉性和热性精油?上火了不能用热性精油?

“寒、凉、温、热”的属性是中医药的分类,对精油的研究比较成体系的是欧美国家,则没有这样的区分。如果非要区分的话,从精油涂抹在皮肤上的体感:有灼热感、清凉感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温和感。

灼热感的精油暂且就叫热性精油吧,香料类的比较多,比如:生姜、肉桂、丁香、牛至、茴香、黑胡椒等;清凉感的精油叫凉性精油,比如:茶树、薄荷、尤加利、柠檬草、薰衣草、岩兰草等。其他的温和感的精油就叫温性精油,复方精油是多种精油的混合,基本上都是温性的。

西方在定义精油属性时更多地使用:“刺激”或“安抚”,比如刺激交感神经,刺激免疫系统,热性精油的“刺激”属性更强。而凉性和温性精油的“安抚”属性更强。

还有小伙伴问:现在正在“上火”,是不是不能用热性精油比如生姜?

如果嘴唇上起了一个疱,就是所谓“上火”了,本来就疼痛,再涂抹有灼热感、刺激性的生姜精油肯定不会舒服,涂抹有清凉感、安抚性的茶树或者薰衣草就会很舒服。但并不是说生姜精油在这里无效,相反消炎的效果是不错的。因为在西方医学中没有“上火”的概念,上火其实就是发炎了。选择精油时,选择抗炎效果好的(大部分精油都抗炎效果),同时考虑体感和皮肤的刺激性。

再比如,有人问“生姜对胃特别有帮助,但‘胃火’大是不是不适合用生姜精油?”,回答是不一定,所谓胃火很可能就是胃炎,用抗炎效果不错的生姜,不一定不合适。

再多说两句:中医理论是否科学,我们还没有能力去验证,暂且不论。但中医过于复杂和难以把握则是大家共通的感受,精油疗法安全有效、使用便利,本来很适合作为家庭中应用,因此殷姐姐不建议将精油疗法复杂化。况且,精油的“高挥发”、“高代谢”的特性,不管是热性还是凉性精油进入人体,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很快就代谢掉了,不会持久地影响身体,那么讨论它是热性还是凉性还有多大意义呢?

2017年8月1日《中国芳香疗法正式创立》《中国中医精油委员会正式成立》

10月份国家允许开中医药诊所。

2019年《世界芳疗论坛将在中国召开》

未来精油将会进入诊所,来改善调理人类的健康!精油已进入医药时代,中国精油疗法开始进入医用时代。

油结冰很正常跟水在0摄氏度下会结成冰一样,液态的植物油在存放温度低于某一点后都会出现凝固现象,任何纯净的液态植物油在存放温度低于凝固点时都会自然凝固,而且即使是同一油品,因生产批次的不同或温度变化程度的不同,它的凝固或浑浊的程度也不同,并不代表油品的质量有问题。特级初榨棕果油与橄榄油以及花生油的凝固点大约为5摄氏度,普通的大豆油则为零下8摄氏度,而调和油根据配料的不同凝固点大多为2-13摄氏度。专家还指出,食用油并不是在低温下越清澈透明越好,纯正初榨的食用油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重点。油品出现凝固现象其本身品质没有任何变化,只要适当温热,就能使其自然融化,可以把油品放在暖气边或是40-60摄氏度的热水中便自然融化。为使用方便可将食用油放在15摄氏度以上的室温环境,则不会发生凝固。

参考资料:

百度

因为油的凝固点不同。

花生油凝固也是个渐变过程,在温度降到10℃的临界点附近时,花生油就会产生一些絮状物,油就会变浑浊。大豆油的凝固点为-10摄氏度以下油的凝固点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温度,而是一个范围。

它会从某一个温度开始出现少许絮状物,但不见得全部凝固。花生油凝固也是个渐变过程,在温度降到10℃的临界点附近时,花生油就会产生一些絮状物,油就会变浑浊。

食用油的凝固点主要由油中的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的比例来决定(见图)。此外,油的凝固点也不是一个确定的温度,而是一个范围。一方面,它会从某一个温度开始出现固体,温度降低也不见得全部凝固。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种植物油,组成也不可能完全一样,其凝固特性也会有一定差异。

花生油在天冷时凝固是正常现象,一点也不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而且,油里的絮状物质是正常的物理现象,温度高一些就会融化,马上就恢复原样。

扩展资料

油冻的原因

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都会发生液态到固态的物理变化,食用植物油也不例外。食用植物油在一定低温下液态由澄清透明逐渐变为发朦,渐渐出现析出物呈固液混合状态,最后完全转为固态,通俗的说法叫结冻(与水结冰现象类似)。

食用植物油冬天凝固的物理变化,不影响产品的品质,食用油中的固体物质是饱和脂,不需要清除,植物油凝固后依然是甘油三脂,没有任何化学变化,温度回升后依然会变成澄清透明状态。

人民网-食用油冻住了是正常现象 不同油凝固点不同

精选问答酱油放在冰箱里不会结冰的原因是:酱油的成分中有盐,即氯化钠,其浓度为29%时,冰点最低为负212℃,氯化钠的浓度为427%时,冰点最低为负55℃,由于冰箱温度达不到酱油的冰点,因此酱油在冰箱中不会结冰。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做酱的记载了。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最早的酱油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

相当于加了一层保护膜,防止热量散发。 所以油多的菜汤不容易冷却。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使菜肴呈现出鲜嫩或酥脆的特点。在烹调过程中,用油脂作为传热媒介的应用很广,由于油脂的燃点较高,加热后能加快烹调速度,缩短食物的烹调时间,使原料保持鲜嫩。适当地掌握加热时间和油的温度,还能使菜肴酥松香脆,因此常用于油炸菜点。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压榨、浸出实不同。众所周知,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未确定,选择时要慎重,而对于“压榨”、“浸出”这样专业的油品制作工艺,消费者则知之甚少。“压榨法”和“浸出法”是食用油的两种基本制作工艺。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压榨法”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全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保证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天然营养不受破坏。而“浸出法”则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浸出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

很显然,从追求天然健康的角度讲,压榨油更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国内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花生油采用的是“压榨法”,而多数大豆色拉油则选用“浸出法”。

鸸鹋油是清凉是因为能够快速消炎镇痛。非凡功效来源于纯鸸鹋油的强大的消炎功能以及出色的肌肤渗透性。进一步的研究还证明,纯鸸鹋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0%,其中单体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量的40%,还含有Omega(欧米茄)3,6,7,9,这些脂肪酸的构成比例在生物界中绝无仅有,是最适合人体吸收,最接近人体皮肤油脂的纯天然成分,因此渗透能力超群,能将上述必需脂肪酸和其天然包含的维他命A,D,E,F,K2携带吸收进入人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7040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