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第1张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5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那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1

课题: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

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一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

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

(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教师结束语:

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

七、探究问题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2

第一节,《认识静电》教学反思

一,这堂课的核心就是要做好几个演示实验:

(1)用两个通草球分别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个通草球互相排斥。

(2) 用两个通草球分别接触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两个通草球也互相排斥。

(3) 用一个通草球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一个通草球接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个通草球却互相吸引。

(4)使起电机的大金属球带上电,用一个不带电的绝缘金属球与之接触,结果绝缘金属球上的箔片张开。

(5)把带正电荷的大金属球C移近(不接触)彼此接触的金属球A,B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 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课堂因实验而精彩,由于实验的成功,学生对于这三种起电方式的理解就比较容易。如果天气不够干燥,课就很难上好

二、理解物体带电的本质时,教师反复强调:质子数目偏多,或电子数目偏多。对于理解有很好的作用,巩固练习中的几个题也选得比较好

三、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下节课还要加强复习。

第二节,《探究静电力》教学反思

一、关于点电荷,不宜讲得太多,知道这几个意思就行,不是很小的带电体就可看成点电荷,也不是很大的带电体就不可看成点电荷,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二、我们不可能重复库仑的实验,不可能做的精准,演示实验只是定性分析,无法定量。所以重心在对定律的理解。

三、考虑到库仑定律是基本物理定律,库仑扭秤的实验对检验库仑定律具有重要意义,介绍给学生,很有必要。

四,此课很难有什么特色,教学思路与别人大同小异。

第三节,《电场强度》教学反思

这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以类比的方法解决了场强与试探电荷无关的问题。

某点的场强只能与场源电荷以及该点到场源的距离有关。这好比火炉旁边各处的温度,这一点的温度是火炉本身有关,也与这点到火炉的距离有关。

试探电荷就好比是温度表,这点的温度是40度,用温度表测量,温度为40度,不用温度表测量,它还是40度。用这个表量得是40度,那个表量也是40度。场源电荷产生的电场也是这样,这点的场强用试探电荷来试探,它是这个值,不用试探电荷来试探,它也是这个值。用小的试探电荷来试探,它是这个值,用大点的试探电荷来试探,它也是这个值,与试探电荷完全无关。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 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 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

四、教学仪器

天鹅城堡电路模型 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括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

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

例题:设计报警电路

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进行优选和评价。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能够充分利用。

3、课堂练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

45秒的公益广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讲述了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①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 ②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 ③当司机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若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请根据以上要求画出电路图。

六、小结

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七、思考题:

车门未关提醒电路

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该指示灯就会发光,请设计电路图。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课后小结

不论是否考虑机械本身重,使用机械要省力就要多费距离,要省距离就必须费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5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案设计,欢迎大家查阅。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篇1

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2)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说明:教学目标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概念。在本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节课以以上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以自制演示温度计为器材,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创造,自己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阅读教材,相互讨论,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如何逐步培养起后进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说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自学、观察、分析、创造的能力,及在学习中相互协作、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自学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后说说感受,引入课题《温度》

二、新授

第一节温度

2、学生实验一

学生用手触摸热水杯和冷水杯,并说出自己的感觉。引导学生总结出温度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

再让少数同学触摸两杯水。

老师:凭感觉判断温度准确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一):温度计原理及构造

老师:你们知道的有哪些温度计它的构造是什么

(说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

(说明:老师板书学生提出的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对积极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某些学生可能提出与本节内容不太相符的问题,老师不要置之不理,要给予合理的解释,不要挫伤学生爱思考、爱发言的积极性

1、老师演示自制温度计。

老师:当把这个装置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把装置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学生观察。

老师:现在把此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进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想后回答。

老师把装置从热水中取出,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学生观察现象。

老师:这种现象叫做什么学生:热胀冷缩。

老师: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能否制作一个测温装置这个装置叫做什么

学生:温度计

老师:现在谁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测量原理

老师手举自制温度计。

老师:能否用此装置测量液体的温度你认为它有哪些缺陷

(说明:此问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把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老师拿出演示温度计

老师:这支温度计经过改造,已经很完美。现在大家看看这只温度计,你们满意吗

老师:谁能描述一下这支温度计的构造

(二)、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

学生阅读课本P69并讨论:摄氏度、100摄氏度、1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2、摄氏温度的读写:出示天气预报稿,请学生扮演播音员播报天气预报,谁愿意

宁夏20__年1月26日天气预报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宁夏地区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晴转多云,北风34级,气温—15℃到2℃、明天夜间到后天白天多云。近期气温较低,请观众朋友们注意防寒保暖。

(学生阅读,及时鼓励,纠正其中的误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认识温度计计的构造,介绍温度计上的量程和分度值。

(三)、温度计的使用

老师: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该做到哪些事项

学生阅读课本P49“温度计的使用”,并作反馈。

老师:使用温度计常出现哪些错误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学生阅读P49使用温度计的几个要点,并测量水的温度,小组展示

(说明: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自学、讨论,展示,总结出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印象深刻,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简单小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四)、体温计

1、老师出示体温计,学生观察,认识体温计的构造,特别是缩口的作用,量程老师:同学们在哪里见过体温计,医生在使用之前是怎么做的学生:在医院见过,医生使用之前要甩几下

老师:生病正常,同学们要加强锻炼,尽量少去医院。

(说明:提醒学生加强锻炼,培养学生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

学生阅读P69“体温计”知识小结:学生自结。

(五)、小结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篇3

一.什么是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一个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和方向)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第二节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5页图7-2-2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

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

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所受的重力。

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练习:教材6页图7-2-5作图。

四、力的示意图

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

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

举例作图:

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弹力;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你能举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吗?

二、弹力

介绍: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a、钢尺压弯反弹;

b、拉伸或压缩弹簧。

小结: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撤消外力后能恢复原来状态的形变。

3、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

三、测力计及其使用

1、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

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构造:弹簧、指针、挂钩、刻度盘、吊环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a、观察:量程与分度值

b、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弹簧是否灵活

c、测量:不能超过量程

弹簧伸长方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弹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

沿力的方向静止或匀速拉测力计

d、读数:数值+单位

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五、课堂练习

初中物理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3、分析实验数据,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猜想。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课后小结

不论是否考虑机械本身重,使用机械要省力就要多费距离,要省距离就必须费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就是功的原理。

武松)一棒劈不著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这里关键的一句是“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而时间正是“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请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正是武松“性命交关”的时候,如果手中没有家伙,还想找一根木棍或者石头来当武器呢,手中拿着“半截儿哨棒”,他舍得扔掉?他傻呀?真不要命了么?尽管武松的拳头“有铁锤般大小”(此话也不准确,铁锤有大也有小;这里应该说“铁锤般坚硬”),而且是“尽平生之力”打的,但是拳头终究不如木棒打起来有力道吧?他为什么要把“半截儿哨棒丢在一边”,却用拳头去打?显得英雄?要试试自己的拳头有多厉害?最后,都已经快把老虎打死了,武松却“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可见他也认为用半截儿哨棒打,还是比用拳头打厉害。

总之,武松如果不是傻子,就不会在这关键时刻把半截儿哨棒扔掉而用拳头打;如果一只手按不住老虎,还可以踏上一只脚或用膝盖顶住嘛;打的部位,应该是老虎的要害处——软肋,而不应该是脑袋。——脑袋被手按住,已经无法击打了;再说,用拳头打老虎脑袋,那是很坚硬的部位,不但自己的拳头硬碰硬吃不消,也打不死它呀!

说穿了,武松打虎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没有旁观者。因此,他究竟是怎样把老虎打死的?用拳头还是哨棒?这老虎是饿晕了?还是病重了?都没人知道,只能事后听武松自己说。——王丽堂说的评话《水浒》,就说是这只老虎刚交配回来,又渴又乏。这是她个人的发挥,可能是给老虎没力气找个台阶儿下吧。所以,武松究竟怎么打的老虎,这是一笔糊涂账,根本就说不清楚的!

武松打虎之后,一共给人家叙述了三次打虎的经过。第一次第一遍是他打死老虎以后,走下景阳冈来,遇见了两个猎户,猎户问他可曾看见大虫,他轻松地说:“刚才在冈子上乱树林旁边,正撞见那大虫,被我一顿拳脚打死了。”只说“一顿拳脚”,没具体描述身段、招数。两个猎户不相信,武松才把那“打虎的本事再说一遍”。这一遍,当然要具体一些了。但是猎户似乎仍不相信。一会儿十几个乡民聚拢来,两个猎户让武松把打虎的经过再说一遍。这一回,当然说得更详细了。但是乡民们似乎仍不相信。

第二次是在“本处大户的家里”,武松“再把那打虎的身段拳脚细说了一遍”。不但是“细说”了,而且加上“身段拳脚”,自然是有声有色的了。

第三次是在阳谷县的大堂上。知县问他怎么打的大虫,“武松在厅前把打虎的本事再说了一遍,厅上厅下众多人等都听得呆了”。——这一回施耐庵没有“明写”,而是“侧写”,不写武松的原话,而写听众们的反映:这一回,听众们不仅仅是“不相信”,而是“听得呆了”。可见他是越说越神,神到把大家都“听呆了”。

可以这样理解:武松在县大堂上的精彩演说,曾被许多人听到,于是流传四方,于是越传越神,于是流传到了说书人的耳朵里,于是编出了一段打虎的大书,于是镇住了许多听众,于是最后被施耐庵抄进了《水浒传》中,于是形成了这一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穷本溯源,“武松究竟是怎么打死老虎的”,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大家也只能听他一个人演说。后人的许多描绘,都是根据武松自己的叙述演绎的。

(1)W=FS=200560=600J(2)P=FV=2005=10W

1G=mg=15×10310=150000N;V=S/T=5000/10=500;P=FV=8104500=40000000W

2P=mgS/T=1001018/3=600W

3=;乙

4P=FS/T=20005/10=10W;F=200N

5W=GH=50104/100=20J;P=Wn/T=20120/60=40W

6没有图没法做,请谅解

7A

8题目不清楚,请补充

9D

10B

11W=FVT=9×103N4060=21600000J;P=FV=900040=360000W

不符合。因为40m/s=124km/h>120km/h。

40/108=037h;108km/h=30m/s,P=FV=200030=60000w

我很辛苦的,希望你能满意。

年级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烟雾缭绕 B.花香怡人 C.雪花飘飘 D.尘土飞扬

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A.右侧行驶 B.系好安全带 C.限速行驶 D.保持车距

3下列工具或仪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定滑轮 B.镊子 C.天平 D.瓶盖起子

4.下列各种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铁路上,钢轨铺在枕木上 B.房子的墙基砌得比墙宽

C.坦克上装有两条履带 D.刀刃磨得很锋利

5.自来水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再松开,墨水便被吸进橡皮管里去,其原因是

A.弹簧片的弹力作用的结果

B.橡皮管有吸引力

C.管外墨水里的大气压大于橡皮管内的气体压强

D.手对弹簧片有压力

6.一只粉笔放在水平的讲台上,以下关于这只粉笔盒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A.它对讲台的压力和讲台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它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C.因为它处于静止,所以它没有惯性

D.它不能自动地沿桌面滑动,是因为它受到摩擦力

7.第27届雅典奥运会上,山东姑娘唐功红在挺举比赛中,冷静沉着地将1825kg的杠铃举起并在空中停留了3s,成功为祖国夺得了第100枚奥运金牌。从物理学角度分析

A.在举起的过程中,地面的支持力对杠铃做了功

B.在举起的过程中,唐功红对杠铃做了功

C.在空中停留3s的时间内,唐功红对杠铃做了功

D.在空中停留3s的时间内,杠铃的重力对杠铃做了功

8.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若天平左盘下沉,调节时应该

A.调节横梁右端平衡螺母,使它向左移

B.调节横梁右端平衡螺母,使它向右移

C.调节游码位置,使之向标尺左移

D.调节游码位置,使之向标尺右移

9.一只新鲜鸡蛋,沉没在盛有水的烧杯里,要使鸡蛋离开烧杯底,可采用的方法有

A.给杯中的水加热 B.向杯中加盐 C.向杯中加酒精 D.向杯中加水

10.马拉着重2500N的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200m,已知车受到的阻力是500N,那么马对车做的功是

A.10×105J B.50×105 J C.60×105 J D.40×105J

11.提升重物时,将一定滑轮该为动滑轮使用,则它的机械效率将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实

12.某同学为了探究飞机的升力,制作了一个机翼模型,并把它固定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各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开始时A、B示数均不为零),如

图1所示,他再接通电风扇对着机翼吹风,下面是该同学在不考虑模型在水平方向的移动时对实验的结果做出的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增大,B的示数减小

B.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B的示数增大

C.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增大

D.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减小

二、填空题:请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15分)

13.在夸克、原子核、原子、质子四种粒子中,其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

14.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 来实现的。

15.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后,其总体积 100mL(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种现象表明分子间有 ,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 着。

16.体重为64kg的人,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的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32dm2,则该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是 N,压强是 Pa 。(g=10N/kg)

17.将一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稳定后,溢出了1N 的水,则水对木块的浮力是

;木块受到的重力是 。

18.高山上的大气压比平原上的要 ,所以,水的沸点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00℃,在这些地方用普通锅煮饭,往往不熟,可以采用高压锅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 。

19.跳伞运动员连在同装备共重700N,他从飞机上跳下,伞未打开前受到空气的阻力是50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是 N。伞打开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此时运动员所受阻力为 N,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小”)。

三、作图实验题:(20、21题每题4分,22、23题每题9分,共26分)

20.如图2所示,用这两个滑轮把重物提起,请画出最省力的装配图,要求拉力的方向向下。

21.如图3所示,为羊角锤拔钉子的情景,O是羊角锤的支点,请画出力F的力臂,并用字母L标明。

22.用天平测一块石头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4所示;用量筒测石块体积,量筒内原有40cm2的水,放入石块后量筒中水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体积为 cm3 ,石块的密度为 g/cm3。

23.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

B.照图5所示那样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C.记下两边钩码的重,并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分别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内

D.改变力和力臂的数据,做三次实验

E.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该学生在哪一步骤前漏掉了一个什么重要步骤?

答: 。

(2)如果实验正确无误,本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答: 。

四、简答分析计算题:解答过程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重要步骤。物理量要写明数据和单位,文字叙述要简明扼要。(24题10分,25题13分,共23分)

24.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

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a)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b)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6所示,在烧瓶中封入一定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通过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

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保持瓶中的气体体积不变,并通过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气体的温度(℃) 20 30 40 50 ……

气体的压强(Pa) 10×105 103×105 107×105 11×105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

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到了一个初步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其中一种猜想的正确。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 保持不变时, 。

(2)在夏天,小宇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体打的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学小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天。正聊在兴头上,猛听的“砰”是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请你用刚才探究的结论解释一下。

25.小明在家里用抽水机向楼顶水箱里抽水,从抽水机铭牌中看到抽水机的功率为1000W,机械效率为80%;若抽水机的送水高度为10m,工作了10min,求:(g=10N/kg)

(1)抽水机做的总功;

(2)抽水机做的有用功;

(3)这段时间内有多少质量的水被抽到了水箱里?

答 案 与 提 示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D D C B B B B A B B

二、填空题:

13.夸克

14.自身重力

15.小于 间隙 运动

16.640 20000

17.1N 1N

18.低 低于 高压锅可以使沸点升高

19.650 700 不变

三、作图实验题:

20、21题(略)

22.534, 20, 267

23.(1)B步骤前 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两侧平衡

(2)F动力×L动力臂=F阻力×L阻力臂

四、简答分析计算题:

24.(1)体积 气体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

(2)自行车车胎打足气后,放在烈日下,车胎内的气体温度升高,质量一定,体积不变,车胎内气体的压强增大,明显大于大气压,因而车胎爆裂。

25.解:已知:P=1000W, t=10min=600s, η=80%, S=10m, g=10N/kg

求:(1)W总 (2)W有 (3)m水

解:(1)W总=P•t=1000W×600s=6×105J

(2)W有= W总•η=6×105J×80%=48×105 J

(3)根据W=FS可得:

答:略。

健身的收获和感悟

健身的收获和感悟,身体的健康是重中之重,体育锻炼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保持这个重要的点。锻炼是要时间坚持下去的,习惯以后你才发现锻炼有多么充实,下面分享健身的收获和感悟。

健身的收获和感悟1

第一个感悟就是,做什么事一定要想好WHY,为什么做这件事。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目的。如果想不清为什么来健身,往往坚持不下来。有统计数据说大约80%的人在健身开始后,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于我,健身就是为了保持每时每刻的向上的感觉。我当然也想减点重量,再降些体脂,更健美。不过,这些是副产品吧。每天流淌汗水,感受身体的能量涌动,让身体大部分时刻都处于不松懈的状态,这就是健身的好处吧。活着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而健身大概是一个递减的过程。熵减了,青春的状态就更多些?有一句话说的真是没错:passion is the result of action, not the cause of it

想好为什么健身,不只是这些大目标,还包括仔细的理解每个动作,知道为什么做这个动作,练的是哪一块肌肉。现在我更深刻的理解了认识的一位健美冠军说的,他练习的时候要戴上耳机。不是为了听音乐,而是为了隔绝声音,好让自己充分的focus在自己的身体上,focus on练习的每一块肌肉。仔细感受肌肉的运动,变化,这样效果就会更好。比如哑铃卧推这个最简单的动作,最近我才能明显的感受到胸肌的夹紧。

总结上面两段,在健身过程里的人生感悟就是:既在意,又不在意。要在意每一个动作,迈出的每一步。感受每一个move,享受每一个move。不在意的是,这些行动的结果——重了轻了,快了慢了,放下这些执着,运动的才轻松。

健身是最没办法投机取巧的'活动。在这个过程里,谁也欺骗不了自己的身体。任何的偷懒,借力,都会让健身的效果大打折扣。至于匆匆忙忙的做几个动作来凑数,那就更没用了。这大约就是很多人练习KEEP没改变的原因吧。至于用激素,类固醇什么的,确实短期内可以有很大的改变,然而长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很多这方面的负面报道。踏踏实实的做每一个动作,会让心里也变得踏实。

健身和长跑一样,是一个练习谦逊的过程。不管你怎么练,总会有人比你更强,更壮。刚刚瞧着那个瘦弱的小鸡子可笑,马上就过来一个家伙,抄起重得多的杠铃哑铃挥舞如风。现在硬拉可以拉到90kg,不过NFL的标准是25倍体重,只能叹口气了。所以,还是专注于自己,放下所有的ego,谦卑的练习。

健身可以很好的帮助自己建立内在的自我评价体系。固然听到别人说“你一定练过,你是80后?”之类的话会心里高兴。不过,更重要的是感受自己状态的变化。看着赘肉一点点减少,肌肉一点点隆起,耐力越来越增加,恢复的越来越快,就知道自己的健身是有效果的。不用依赖于别人的评价,甚至不用依赖什么仪器,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就已经足够了。

健身的收获和感悟2

1、生命,需要我们去努力。年轻时,我们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掌握必要的社会经验。机会,需要我们去寻找。让我们鼓起勇气,运用智慧,把握我们生命的每一分钟,创造出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

2、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

3、运动是生命的滋润剂,健身是青春的美容师。

4、公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

5、为了使他有坚强的心,就需要使他有结实的肌肉;使他养成劳动的习惯,才能使他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他将来受得住关节脱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历尽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

6、弯一弯腰,伸一伸腿,幸福紧相随;晃一晃脑,摇一摇头,健康围着你笑;动一动手。

7、散步的美在于神清气爽,跑步的美在于活力四射,锻炼的美在于精神愉悦,运动的美在于健康永驻。全民健身日到了,祝愿你快乐运动,拥有别样美丽。

8、健康在运动中成长,幸福在运动中酝酿。迈开轻快的.脚步,挥舞强壮的臂膀。抛洒运动的汗水,绽放生活的阳光。全民健身日,参与运动,收获幸福和健康!

健身的收获和感悟3

一、提高肺活量

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肺不健康的人,身体也不会好。肺活量大, 说明肺功能完整,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提高肺活量,使肺部得到锻炼,扩大你的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

二、有助于睡眠

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大,失眠的人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每周4次、每次运动30分钟能够舒缓压力,有助于睡眠,经常运动的人睡眠质量比不爱运动的人高50%。

三、控制体重,保持身材

运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消耗热量,减脂的过程。运动能够增加新陈代谢,避免热量囤积,促进减肥,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还会让身体更加紧致,人变得阳光、积极。

四、延迟衰老,延长寿命

人是一个逐渐衰老的过程,而运动能让身体各系统衰退速度变慢,延长寿命。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能增加肌肉量,人到中年后,坚持运动能让生理衰老来得更慢。

五、提高大脑机能,提升智力

运动能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大脑机能,有助于开发智力。运动过程中,人们通过记忆运动的动作、要领,能够增强人的记忆力,让头脑变得更清醒。

六、保护视力。

眼睛是身体最累的部位,尤其青少年,长时间用眼,导致近视。如果能长期坚持运动,可以有效避免长时间盯着书本给眼睛带来的伤害,减轻用眼时间,放松眼睛。

七、预防肩颈疼痛

长时间伏案工作,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困扰着大家,此时不妨多出去运动。运动能活动人体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肩膀疼痛,放松肌肉,身体远离亚健康。

八、释放焦虑情绪

运动能分泌多巴胺,让人心情愉快,缓解工作压力,减少产生抑郁等有害身体健康的情绪,不高兴的时候,就运动一下,它能帮你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缓解焦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1451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9
下一篇2023-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