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一般能够矫正过来,但是要根据形式对矫正的敏感性也有完全不敏感的,不能够矫正过来。
斜视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眼球肌肉的不对称,不协调,导致双眼转动的力量和幅度不对称,而称为斜视,因此,在斜视的情况能否矫正过来,要观察斜视。对眼睛的配镜等是否存在敏感性,因此将斜视分成三种,一种是调节性斜视,这种往往伴随有远视或散光,通过配戴眼镜,斜视度数能够回到正常的度数,这种属于完全的调节性的斜视通过佩戴眼镜来矫正。如果还有一种是部分调节性斜视,是通过配戴眼镜后斜视度数减小,这种情况在佩戴眼镜的情况下半年以后对没有恢复的部分进行手术。还有一种是非调节性斜视,这种眼睛对佩戴眼镜没有任何改善,因此通过手术治疗为主。
V型外斜视,有上斜肌麻痹、下斜肌功能亢进者,减弱下斜肌并同时行外斜视矫正手术效果理想,术后稳定[1]。病例6外斜A征、共同性外斜视、左眼上斜视。无斜肌麻痹及功能亢进因素。予水平直肌移位矫正外斜视及A征,垂直斜视同时消失。可能与水平肌肉附着点位置及肌肉力量有关。病例8第一眼位角膜映光正位,时有复视,上方外斜大,左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术中见下斜肌有两支、均肥大增粗,予左下斜肌切断,术后正位,复视消失。病例10左眼外上斜视,下斜肌亢进,行外直肌后退、下斜肌断腱,术后眼位正。下斜肌功能亢进者要减弱下斜肌,去除该因素后术后效果稳定[2]。
左眼内直肌附着点偏内下方,肌肉附着点长,位置偏,影响肌肉作用力大小及方向,因此引起先天性内下斜视,水平肌肉位置调整理想之后,垂直斜视随之消失。病例12左眼下直肌肌止端偏长,内外侧呈弧形伸向后方,左眼下直肌发育及附着点异常,是引起先天性内下斜视、上转受限的主要原因。过度后退上下直肌则眼睑退缩,因此术后残留R/L3°,各方向眼球运动正常,该患术后可以用左眼视物,视力08,患者视近的时候有时仍用右眼,可以交替注视,达到术前患者的要求。病例9右上直肌附着点偏外上后方,其垂直斜视也与上直肌的发育异常有关。视网膜、前庭系统、头颈部肌肉本体感受器知觉刺激冲动的异常和中枢系统第Ⅱ、Ⅳ、Ⅴ神经核冲动异常,以及知觉和运动之间的联络受损时,因可能不能维持双眼注视功能而发生眼球震颤[3]。
左眼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其左眼麻痹性外上斜视通过减弱外直肌、利用下斜肌加强下转及减弱外转达到理想的肌肉平衡效果。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可以引起先天性眼球震颤。该患术后左眼水平、垂直运动基本对称,肌肉力量均衡,眼球震颤消失。病例2眼肌不完全性麻痹可以引起眼球震颤,该患术后眼肌平衡,眼球震颤消失,亦无隐性眼球震颤。
右眼上斜肌功能亢进+++,左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头向右肩倾斜,面向左侧转位约20°,视线向右,下颌内收,角膜映光OD 15°R/L15°,双眼交替外上斜视,外斜A征,双眼水平眼球震颤+,无中间带。是Helveston综合征合并眼球震颤。手术设计同时考虑解决上斜肌功能亢进+++、外斜A征、及外斜视,并把眼球震颤的代偿头位的手术量加进去,术后视力、眼位、头位、眼球运动理想,术后效果满意[4]。
双眼交替性上斜视,内斜矫正术后残余内斜视。双眼上直肌不等量后退,左眼内直肌后退,术后效果良好[5]。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Ⅰ型,右眼内斜视矫正术后残余内斜视,垂直斜视,双眼交替上斜。该患双眼发病,为少见病例。角膜映光、同视机、三棱镜检查结果相差比较大。术中发现右眼内直肌纤维化并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双眼下斜肌起内转的作用,与正常下斜肌起外转的作用相反;双眼外直肌无外转功能,可能为加强内转;这里可能存在异常神经支配[6]。手术双眼下斜肌转位,内直肌后退解决了内斜、上斜、及眼球后退、睑裂变小,第一眼位正位、头位正位。未能解决的问题是双眼仍不能外转。
高热后右眼麻痹性内上斜视31a,外转不到中线。第一次手术见右眼外直肌菲薄,肌肉力量很弱,右眼内直肌比正常略肥厚、肌肉张力略强。予右眼内直肌超量后退,外直肌超量缩短,角膜映光OD+7°R/L15°,术毕。8mo后角膜映光OD+30°R/L15°,单眼运动双眼均正常,水平斜视共同化。二次手术,发现右上直肌附着点偏外上后方,行右眼上直肌后退,并调整缝线方向,左眼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术中R/L5°。术后正位,水平垂直斜视均消失,无复视,各方向眼球运动正常。该患麻痹性斜视、斜视角度大,经分次手术,麻痹性斜视共同化,水平斜视、垂直斜视都得到解决,最后达到解剖和功能同时治愈,效果良好。该患为外直肌麻痹性斜视,并有继发性内直肌挛缩,考虑和感染、炎症及神经肌肉营养不良有关。其垂直斜视也与上直肌的发育异常有关。通过分次手术,内外直肌超量手术、麻痹性斜视转变为共转性斜视后,再次手术水平及垂直斜视得到充分矫正。麻痹性斜视手术效果难以肯定,有时手术需要分次进行。手术治疗目的是使两眼球运动协调一致,即两眼向某一方向运动时幅度一样,所以在设计手术时要注意这一点。
不同类型的斜视当中造成垂直斜视的原因不同,经详细检查,针对最可能的发病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均能达到满意效果。
1、选择型颈肌及神经切断术:不同类型痉挛性斜颈的头部姿势是各相关肌肉收缩构成的,而不是颈部全部肌肉参与的结果。手术治疗只需针对这些主要肌肉,没有必要切断双侧颈神经根和副神经根,以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并提出,对旋转型斜颈可仅切除同侧的头夹肌和对侧的副神经;对后仰型斜颈,用手术切除左右部分斜方肌、头夹肌、头及颈半棘肌;对前屈型斜颈,可切断双侧副神经;对侧弯型斜颈,则做头弯向侧的头夹肌、肩胛提肌,个别病人如有同侧胸锁乳突肌的痉挛,也可加做副神经切断术。
2、副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打开枕大孔及上颈段椎管。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双侧副神经根周围有无血管对其压迫,通常压迫神经的血管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脊髓后动脉,确认后切断该处齿状韧带,在神经与压迫血管之间垫入tefleon绵,使之隔开。手术近期有一定效果,容易复发。
3、选择型周围神经切断术:此法主要切断颈神经根后支,切断的范围依据痉挛肌群多寡选择。其理由是所有颈后肌群全由颈1-7的神经后支支配。如果病情需要,可以一直切到颈。副作用比较大
具体手术方案根据个人情况
真的要很具体吗?很详细的啊。
1、上斜肌手术
可以用腱切除术,断腱术或后徙术有效地减弱上斜肌功能。手术时应尽少破坏腱鞘和附带的筋膜层。
(一)上斜肌断腱术
[手术步骤]
1由上直肌附着点鼻侧开始,向鼻侧延伸,作一与角膜缘平行,长约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直达巩膜。
2用两个斜视钩分别钩住上直肌及内直肌的附着点,再用第三个斜视钩将切口后缘的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钩起。将三个斜视钩向外拉开,使切口形成一个等三角形。
3在切口深处可见一白色的条带,即在肌鞘内的上斜肌肌腱。此处的上斜肌肌腱宽约3mm,将斜视钩伸入切口深处,钩起上斜肌肌腱及极少量附带的眼球筋膜及肌间膜。
4剪开斜视钩尖端上的组织,使钩由上斜肌后伸出。沿肌腱的长轴剪开肌腱鞘膜,再用一小钩仅钩起肌腱并剪断之。
在断腱前首先决定拟剪断的位置。靠近上直肌鼻侧断腱所起的减弱作用小,越靠近滑车断腱减弱作用越大。
上斜肌肌腱切除术所起的强弱作用不决定肌腱切除的多少,而在于肌腱切除的鼻侧端离滑车的距离。所以断腱术与肌腱切除术能起到同样的效应。断腱完毕后,肌腱自动退缩,连续或间断缝合切口。
(二)上斜肌前部前徙术
[适应证]
正常的上斜肌附着在眼球颞上象限,有下转、外转及内旋眼球功能。将肌腱的前一半向前移位5~8mm可以加强上斜肌的内旋作用而不影响上斜肌的其他功能。本手术专为治疗上斜肌麻痹所引起的眼球外旋。
[手术步骤]
1先在角膜缘12点处安置一根穿过结膜及浅层巩膜的固定眼球缝线,将眼球向下牵引。在眼球颞上象限,由上直肌附着点颞侧开始向外延伸,作一个与角膜缘平行的、长5~8mm的结膜切口,贯通结膜及球筋膜。将上直肌向鼻侧牵拉,暴露上斜肌附着点。用斜视钩将上斜肌肌腱劈分为前、后两部。
2在前部肌腱上,离附着点2~3mm处,安置5-0可吸收缝线。由附着点剪断前部肌腱。
3将其缝在向前5~8mm处的巩膜上。断端的新附着点恰好位于上直肌的颞侧。
(三)上斜肌折叠术
[手术步骤]
1在颞上象限,由上直肌颞侧缘开始向外,作一与角膜缘平行的结膜切口,长约5~8mm,贯通结膜、眼球筋膜及肌间膜。将两个斜视钩分别钩住上直肌附着点及切口后唇,暴露斜肌附着处的肌腱,用斜视钩由上直肌下钩出上斜肌腱,将折叠器代替斜视钩钩起上斜肌。
2目前还不能定出每一例的折叠量,但多做比少做效果好。垂直偏斜愈大,上斜肌肌腱松弛所需的折叠量愈大。一般折叠12mm折叠起一定数量的上斜肌后,在折叠肌肉的两侧,安置并结扎缝线,将折叠器撤出。
3将折叠肌的尖端顺着肌肉走行的方向,缝在浅层巩膜上,该处巩膜较薄,注意勿穿通眼球。
此外,在钩上直肌及暴露上斜肌时,操作必须十分轻巧,不容许粗暴的动作,因该处特别容易形成粘连。
4缝合结膜切口
2、下斜肌手术
(一)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手术步骤]
1在眼球的颞下象限,距角膜缘9mm,作与角膜缘平行的结膜切口,长为8mm,贯穿结膜、眼球筋膜和肌间膜,直达巩膜,切口必须位于眶下脂肪垫之前。
2将蝇头剪伸入切口,紧贴巩膜,分离巩膜与下斜肌面之间的丝状联系。
3在直视下钩起下斜肌,先将两个大斜视钩分别伸到外直肌和下直肌附着点后,再同另一小钩钩起结膜眼球筋膜切口的后唇。在切口深处,位于巩膜与后Tenon膜的交界处,可见下斜肌的前缘。
4用小斜视钩钩起下斜肌的前缘。注意只钩起肌肉的前沿而避免将肌间膜(后Tenon膜)穿通。引起不必要的眶脂肪脱出,产生出血和术后牵引粘连。
5用剪子或手术刀分离出小斜视钩的尖端露出斜视钩。
6再用两个大斜视钩代替小斜视钩,将与下斜肌有联系的筋膜层组织从分离干净,露出5~8mm长的下斜肌,撤出外直肌和下直肌附着处的斜视钩。
7用两个止血钳分开6~8mm距离,钳往下斜肌肌膜。
8用剪刀或手术刀切除夹在两个止血钳之间的5mm长的斜肌,用电烙器烧灼肌肉断端以后撤走止血钳,使下斜肌退缩。
9间断或连续缝合结膜切口。
[术中注意事项]
1在下斜肌切除术时很容易残留部分下斜肌肌肉未剪断,因而影响手术效果。
2因此在切除肌肉后应仔细检查下斜肌后部,如果发现有窄条肌肉遗留则切除之。
3为了避免这一手术合并症,可在切除肌肉前首先找到下斜肌后缘,另用一个钩钩起遗留的肌肉,与肌肉合并切除。
(二)下斜肌后徙术
[手术步骤]
1下斜肌后徙术的切口,定位和暴露方面与切除术同。
2将两根针和线或一根双针褥线在近外直肌下缘的下斜肌两侧,安置套环缝线(套环缝线安置在距离下斜肌附着点2mm处),注意仔细观察,必须将全部肌肉纤维包括在缝线内,因此必须分离出下斜肌的整个宽度,将肌肉与其下的巩膜完全脱离。
3剪断下斜肌。
并将其固定在拟后徙处的巩膜上。缝合结膜切口。
[术中注意事项]
下斜肌后徙术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的程度决定后徙量。为“+”的亢进,则后徙下斜肌6mm;为“++”的亢进后徙下斜肌10mm:“+++”的亢进后徙下斜肌14mm,这是最大的后徙量,但仍不足以纠正“++++”的亢进。Parks的经验是,做6mm后徙时,将离断的下斜肌前角(鼻侧角)缝线固定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4mm的结膜上,后角(颞侧角)缝在颞侧7mm处;做10mm后徙时,将前角缝在下直肌附着点颞侧2mm向后3mm处,后角缝线安置在再向后3mm处,做14mm后徙时则将两根缝线缝在颞下涡状静脉穿出巩膜处的两侧。本术的缺点是操作比下斜肌切除术或截腱术更困难。
(三)下斜肌断腱术
下斜肌断腱术仅将下斜肌与巩膜附着处离断,听其自然退缩,断端无需烧灼,也不用缝线,操作迅速简便,不足处是无法控制断端重新附着的位置。一般趋势是该肌肉附着在原附着点在附近或在外直肌下缘。效果不如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在所有的垂直肌手术中,下斜肌加强术(折叠术和前徙术)的效果最差,适应证很少,一般很少施行,故不作介绍。
首先要看您的三级功能怎么样,视力和眼睛的度数是多少。这些都要准确检查。
1、属于小手术。动肌肉的手术。
2、因为不清楚您其他的情况。通常手术的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3、费用几百块。主要看动几条肌肉,也不太一样。一般千元之内。
4、手术后可能会有疼痛,但是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一般2、3天就不疼了。手术后还要复查,不良反应非常少。
5、不会影响外观。表面看不出做过手术。
6、休息一周就差不多了,不影响学习的。如果实在不放心最多2周就够了。
7、术后要注意复查,上药,必要的话要戴眼镜,配合检查和治疗就可以了。
8、从外观讲,效果是明显的。从内斜讲,也是有治疗作用的。
还有一些具体问题,因为您的检查很多不全,最好检查之后和您的手术医生再具体沟通。
大概要5000元以上,我一朋友在广州做的,斜视是眼部肌肉不正常,可能需要手术拉正吧,越早做越好,不然斜视度数会增大,眼睛有一只主视眼和一只副视眼,到底是哪一只眼睛斜视,是需要检查的。
手术时间很短,做完手术第二天可拆纱布,看东西会有重影,眼睛有的会很红,过段时间,大概一个月到两个月红色会消失,重影也会越来越好,直到消失,这段时间要每天用眼药水,手术后要习惯用两只眼睛一起看东西,不然一段时候后又可能变斜视了!做这个手术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价格差几千块,如果有需要钱还是要花的!风险很小
你好!首先祝你身体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斜视”的手术问题。
1)手术种类
临床上除了完全由远视眼调节过度、辐辏过强引起的调节性内斜,戴镜可以使斜视全部矫正外,其他各类斜视基本都需要手术矫正。斜视手术后获得一定程度的融合功能将有利于维持眼球正位,眼球正位可使部分病人恢复正常的或一定程度的立体视,特别是间歇性或新近发病患者可望获得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
1 不论何种斜视,用保守方法及训练疗法无效时,如手术可使眼肌恢复正常协调一致的功能,斜视不但在原位时变为正位,而且各方向运动时同步一致,能双眼单视,有立体视,手术无不良并发症者,都可手术。
2 隐斜或间歇性斜视的患者,常述眼疲劳,严重影响工作,一旦保守治疗(如戴负镜片或三棱镜等)失败,也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矫正眼位能够减少过度集合,消除过度调节,使视疲劳症状减轻、消失。
3 有些患者为了消除复视或提高视力,常表现出代偿头位。头位偏、斜颈较重,影响美观,如手术能解决代偿头位且无并发症,也可作为斜视手术适应症。
4 麻痹性斜视或其他非共同性及共同性斜视时,患者常诉有复视,经戴镜及保守疗法半年以上无效时,可通过斜视手术消除复视,恢复一个或多个诊断眼位的双眼单视。如斜视手术仅能使眼位正位或基本正位,达到一定的美容目的,且术前病人已理解的,也可作为斜视手术适应症。
2)手术时机
出生后或6个月以内发现的先天性内斜视,手术应在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之前的1--2岁进行;6个月以后发生的内斜视,切不可马上手术,一定要先散瞳验光,如有远视,先戴足量矫正眼镜3--6个月,如果内斜完全矫正,则不必手术,继续戴镜即可治愈,如戴镜6个月以上,内斜仅是减轻,残存斜视应尽早手术,戴镜后斜视无变化者,更应早做手术。单眼性内斜视可先采用遮盖疗法,促使变成交替性斜视,然后再行手术,这样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更有利。如遮盖半年以上仍无效,也可手术治疗。
1 外斜视儿童应早期手术,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虽有负镜治疗,辐辏训练等保守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仅能减轻斜视度数,多达不到治愈目的。该病首选手术治疗,并应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之前尽早手术矫正。本病在4--6岁手术最佳。
双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无明显屈光不正,证明戴镜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斜视度很小且经常有变动的间歇性斜视暂缓手术,观察是否可以自愈,如斜视度逐渐加大再手术不迟。
2 斜视合并弱视的儿童原则上先治疗弱视,后治疗斜视。只有视力提高,手术效果才能巩固。但对于大度数的斜视要先矫正斜视,否则斜视眼不能很好地注视,弱视眼也无法很好治疗。对于合并有眼内疾患视力无法恢复的内、外斜视,手术宜在12岁以后进行,防止术后无双眼视控制而变成外斜视或外斜复发。
3 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特别是有代偿头位的儿童应在3岁左右就手术矫正,而后天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则应尽力寻找病因,配合药物治疗,经半年治疗无效者方可考虑手术。
3)术后问题
很多斜视儿童术前都戴眼镜,由于戴镜的目的各不相同,术后是否戴镜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一个原则,斜视术后视力仍未正常,戴镜能使视力提高的,术后就应继续戴镜。
1 内斜视患儿,原戴远视眼镜,术后戴镜与不戴镜眼位均为正位,但戴镜对视力有帮助的,为进一步治疗弱视,仍可戴原镜或偏低度数的眼镜。如果原远视度数是小于+300D的,裸眼视力正常,可不戴眼镜,这样对双眼视功能恢复更有利。若内斜术后斜视矫正不足,仍需戴用度数较高的远视眼镜,以利于残存斜视的矫正;部分调节性内斜,因手术仅矫正了戴镜矫正不了的部分内斜,术后按完全调节性内斜治疗,应坚持戴原镜,部分患儿有望脱镜。内斜患儿原戴近视眼镜术后眼位矫正,按提高最好视力的最低度数配戴近视眼镜。
2 外斜视患儿,原戴近视眼镜,术后眼位矫正,眼镜仍戴最佳矫正视力的最低度数眼镜;若术后矫正不足,可适当给足近视度数,配戴度数稍大的近视眼镜对矫正外斜有一定帮助,如残存斜度较大,戴镜无效可考虑再次手术。外斜视患儿原戴远视眼镜,术后眼位矫正,为提高视力仍需配戴低度数远视眼镜。
总之,术后戴镜的目的从术前的矫正斜视、治疗弱视转变为单一治疗弱视,眼镜的度数则应根据术后的眼位、矫正视力、屈光不正的性质等情况综合考虑。
4)医院排名
全国最佳医院排名--眼科
1 No1 北京同仁医院
2 No2 北京协和医院
3 No3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① 擅长: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
② 床位:213张。
③ 专家:李绍珍、陈家祺
④ 地址:广州市先列南路54号
⑤ 电话:020-87784227
⑥ 交通:2、11、16、30、33、41、42、62、65路,在眼科医院站或区庄站、华泰宾馆站下
4 No4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5 No5 天津眼科医院
6 No6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7 No7 山西省眼科医院
8 No8 解放军总院(301医院)
9 No9 西京医院
10 No1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