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璋是如何从淮军士兵到民国大总统的?

冯国璋是如何从淮军士兵到民国大总统的?,第1张

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手下有著名的“北洋三杰”,即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后来段祺瑞和冯国璋都成了大器,一个是皖系首领,一个是直系首领。冯国璋为人亦首亦尾,不过却聪明好学,人缘也特别好,他后来还当上了民国大总统。

咸丰九年(1859年),冯国璋出生于直隶河间县西诗经村。冯家早年是村中的大户,祖父冯丕振家境富裕,有地300多亩。他的父亲冯春棠因为在科举路上屡次落地,最终导致精神失常,到了中年时,家道中落。母亲孙氏十分贤惠,将希望寄托在四个儿子身上,尤其是小儿子冯国璋。

冯国璋早年聪慧好学,他的堂叔资助他到保定莲池书院读书两年,因家境困难,于光绪九年辍学回家。在妻子的鼓励下,冯国璋只身去了大沽口投奔了淮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到了淮军军营以后,冯国璋因为念了几年书,经常在营中帮其他的士兵写信,加上他为人老实,在军中有不错的人缘。光绪十一年,冯国璋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学习,在此期间,冯国璋还考取了秀才的功名。光绪十五年,冯国璋以优异的成绩从武备学堂毕业,为了报效国家,出人头地,进入淮军名将聂士成军中效力。

甲午战争前夕,冯国璋和聂士成赴东北和朝鲜勘测地形,并协助聂士成编著了《东游纪程》,后来,在对日作战时这本地形图记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甲午战败后,冯国璋在聂士成的保举下被派往日本考察学习,在日本他接触了大量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科学发展的书籍,为他日后成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光绪二十二年,冯国璋回国后,正值袁世凯小站练兵急需军事人才,被招入新军,与他同往小站的还有王士珍和段祺瑞。此后这三人成为袁世凯的心腹爱将,一直追随左右。戊戌政变后,袁世凯因告密有功,被授予山东巡抚,冯国璋随同前往山东,成袁世凯的亲信干将,并于不久被保举为候补知府。

武昌起义后,冯国璋率北洋军南下,配合在京的袁世凯,此间时打时停,直到袁世凯出山,他立刻血战四昼夜拿下汉口。此役后,冯国璋被封为二等男爵,这让他激动的热泪盈眶,发誓要报效朝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冯国璋作为心腹,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

这个时候的冯国璋早已不是当年的落魄少年,而是功成名就显赫一方的诸侯,但以他的婚姻状况来看,显然不足以体现出他的尊贵身份。他的原配夫人吴氏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后来娶了两房小妾也都是小门小户。为此,袁世凯将自己的家庭教师周砥嫁给了他。

1914年1月,冯国璋和周砥在南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仪式,袁克定代表袁世凯前去主持婚礼,嫁妆也是空前的丰厚。实际上袁世凯是给自己安插了一个亲信在冯国璋身边,随时报告他的一举一动。后来袁世凯临死前还说:“予豢养左右数十年,无一人不负予!不意一妇人,对我始终报恩。北方文武旧人,当愧死矣!”这妇人指的便是周砥。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当上了傀儡总统,国会选举冯国璋为副总统,不过他对这个副总统始终兴趣不大,不愿离开江苏这个富庶之地,一直拖着不愿上任。直到黎元洪下台后,冯国璋被推举为代理大总统时,他这才北上就职。可是当时的皖直两派已经势如水火,战争不可避免。冯国璋是个明白人,在皖系势力日渐壮大的情况下,于1918年10月下台,结束了短暂的总统生涯。

第二年的12月28日,60岁的冯国璋走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他对大儿子说:“我们家的财产,除了在南京烧掉的570万,张调辰侵吞的300万,王克敏骗取的40万,其余的全能对上账,你要好好保管。”冯国璋死后,家人为他准备了两口棺材,一口运往老家与原配吴氏合葬,另一口送到国家为他准备的“冯公林”。文革期间,冯国璋的坟墓被挖开,遭到了开膛破肚的厄运。

冯国璋早年家境贫寒,吃了不少苦,也养成了吝啬的毛病。他最喜欢到别人那蹭吃蹭喝,只要一听有饭局风雨无阻一定要去凑热闹,而每次他请客的时候,准备的饭菜却十分寒酸。他当总统的时候,还将中南海养了二百多年的鱼全部打捞上来,上演了一幕“总统卖鱼”的恶作剧。据说,冯国璋珍藏这一个极为珍贵的印章,上面刻着六个字:“平生志在温饱”,这似乎也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诠释。

三湾改编除了将人数不多的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和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以外,针对当时部队中存在的军阀主义作风严重的问题,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军队内实行民主主义。实行民主主义的具体表现是设立了士兵委员会。三湾改编后,红军连以上都设立了士兵委员会,红四军的军级士兵委员会主任是陈毅。士兵委员会的任务主要有五项:一是参加军队管理;二是维持红军纪律;三是监督军队经济;四是作群众运动;五是作士兵政治教育工作。

在军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让士兵群众参加军队的民主管理,以确立新型的官兵关系,这是对建军原则的一个重要创造。关于士兵委员会的组织和任务,陈毅在1929年9月1日所写的《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作了详细而具体的叙述:

“在军、团、营、连均设士兵委员会,官长同时为士兵委员会。全连士兵大会选举5至7人或9人为连士委执委,推主席一人。以全营人数按每5人举一代表组成全营士兵委员会,推举11人至13人组织营士执委,推举1人为主席。按全团人数每10人举代表一人组织全团代表会,推举17人至19人组织团士执委 ,推举1人任主席。全军按30人至50人举一代表组织全军代表会,选举19人至21人或23人组织军士执委,选一人为主席,军士执委选5人至7人为常委。连无常委机关,军团常委均设机关于政治部内日常办公,营常委不设机关。”

“此外士委会与军事机关的关系,士委只能对于某个问题建议或质问,而不能直接去干涉和处理,士委开会必须由党代表参加,等于一个政治顾问的性质。在非常时期党代表可以解放士委,或不准其开会,另诉诸士委代表会。” 这又有效地防止了极端民主化在部队蔓延。

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这一新兴事物给当时的士兵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十年后他们回忆起这段历史仍然记忆犹新。曾经担任过士兵委员会主任的宋任穷说:“我在营里担任士兵委员会主席,士兵委员会是选举产生的。按选举名额,由连里选出一些委员来,三个连的委员组成营士兵委员会。士兵委员会没有设立什么机关,没有专职办公,只是遇事开会研究。士兵委员会是党代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士兵委员会的工作,主要放在连里面,一个是政治民主,一个是经济民主,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管理经济。那时来自旧军队的军官很多,打人骂人的军阀习气严重,士兵委员会就同他们那种旧习气作斗争。”

王紫峰回忆说:“士兵委员会开士兵会时,每个士兵都有发言权。例如:班长派班公平不公平,哪位军官说话态度不好,士兵都可以在大会上进行指名批评。对经济上的意见,士兵同样可以在大会上讲。对排长、连长、党代表的缺点都有批评的权力。 士兵委员会设有经济委员会或小组,管理连队的伙食,每个礼拜或每半个月,经济委员会要清算和理员的账目,做到经济公开。”

自从实行了民主主义制度,士兵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众的革命热情大大地激发起来,士兵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对部队建设的责任感也明显加强了。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关系。

桂林戍卒起义:800士兵要“回家”

868年,庞勋率800士兵从桂林一路拼杀,纵横数千里,歼灭唐军十余万,差灭了唐朝。可惜,庞勋战略眼光不行,没有采纳谋士的奔袭长安的建议,否则唐朝提前结束。即便如此,唐朝也是元气大伤,灭亡进入倒计时,庞勋起义,成为压垮唐朝的倒数第二根稻草。史论:“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762年,安史之乱即将结束,仆固怀恩胜券在握,唐代宗李豫犯下了错误,他没有对叛乱的节度使一网打尽,而是采取招抚政策,让出河北领地,换取他们的归顺。如此以来,节度使更加嚣张跋扈,轻视朝廷,唐朝陷入混战的局面,盛唐一去不复返。

节度使相互攻杀,周边游牧骑兵经常进犯,令唐朝头疼不已。南诏,位于云贵高原的一个地方政权,也起来挑战唐朝的威严。玄宗年间,唐朝发兵10万进攻云南,结果被南诏兵打伏击,10万大军损失过半。如今,唐朝衰落,南诏自然不将其放在眼里。

南诏出兵袭扰,唐朝西南边陲告急,唐懿宗很无奈,只好从两淮调兵,增强西南守备。唐朝从徐州调兵800人,驻守在广西省会桂林,防备南诏入侵。两淮士兵骁勇善战,敢于血战肉搏,是抵御南诏的一支劲旅。可惜,朝廷言而无信,这800兵马间接灭了唐朝。

徐州士兵出征时,朝廷许下诺言,他们3年后就可以回家,朝廷会派遣另外一支部队去替代他们。远离家乡征战,生死未卜,家中还有妻儿老小需要养育,这800士兵虽说不愿意远征,却也服从命令。因为,他们相信朝廷,3年后可以回家团聚,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

865年,驻守桂林的日期已满,800壮士请求回到徐州。朝廷以边境军务紧急为由,希望他们再服役一年,忍一下就过去了。866年,士兵再次要求回到徐州老家,朝廷依然拒绝,理由是经费不足,暂时不能开拔。867年,868年,士兵继续联名上书,朝廷还是说“没钱”。

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800士兵对朝廷失去了信任。既然朝廷不给回家,那就自己回家吧。868年,800士兵在桂林起义,杀死守城官员,然后推举主管粮草的官吏庞勋为首领,从桂林一路杀回徐州,与家人团聚。桂林到徐州,路途接近3000里,这800壮士也是拼了。

庞勋起义后,并没有跟朝廷决裂的意思,他们只是想回家而已。此时,唐懿宗当政,他昏聩无能,在处理庞勋问题上连犯错误,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800将士需要回家,需要有安全感,如果朝廷能赦免他们的罪过,此事到此结束。

庞勋上书朝廷,请求赦免800将士,并把他们编连成一营,而不是遣散,否则大伙会没有安全感。区区800士兵,居然敢叫板朝廷,唐懿宗非常愤怒,他拒绝了庞勋的请求,下令沿途各镇节度使拦截,消灭这支军队。但是,节度使都是希望自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沿途并未过多阻拦。

节度使不卖力,庞勋一路顺风顺水,沿途又招收贫苦农民参加,兵力达到7000余人。抵达宿州时,唐军将领元密率3000精兵前来进攻,庞勋假装撤离,引诱唐军追击,在汴河沿岸斩首元密,唐军全部阵亡。此后,起义军声势大振,参加者越来越多,抵达徐州时已经有了3万余人。

接下来,庞勋连接夺取徐州、泗州、濠州、滁州、和州等地,兵力达到20余万人,声势十分浩大。此时,谋士建议庞勋乘着唐军调动之机,直接远征长安,长途奔袭,一战定乾坤。可惜,庞勋没有这胆量,他只想成为一个节度使,希望朝廷承认他的地位,而没有问鼎中原的雄心壮志。

唐懿宗惶惶不可终日,他急忙从各地调兵遣将,聚集25万大军,围剿庞勋起义军。其中,右金吾卫大将军康承训率兵9万充当主力,神武大将军王晏权率5万进攻徐州北面,羽林大将军戴可师率4万,主攻徐州南面。其余各镇节度使也纷纷出兵,聚集在徐州附近的唐军二十余万。

唐军声势浩大,人多势众,但彼此互不统属,配合不力。戴师可先进攻,他想抢夺头功,结果中了庞勋埋伏,唐军阵亡3万余人,戴师可在战斗中被打死。王晏权从寿州出兵增援,庞勋早有防备,唐军中途遭遇伏击,狼狈而逃。此后,王晏权困守寿州,找各种借口拒绝出兵,坐观局势。

连接获胜,庞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自认为天下第一,唐军将领不堪一击。但是,庞勋忽视一支特殊部队的存在,就是从塞外调来的沙陀3000沙陀骑兵,此时他们就在康承训军营。庞勋本以为,康承训很容易击败,在主力决战时,没有防备沙陀骑兵,结果倒了大霉。

20万起义军与9万唐军厮杀,战场沙场漫天,杀了半天都没分出胜负。就在这时候,朱邪赤心(李克用的父亲)率3000沙陀骑兵绕道,从起义军背后发起进攻。沙陀骑兵一边射击,一边冲刺,杀入阵中时拿出弯刀搏杀,锐不可当,战局急转直下。

起义军多数是农民,战斗经验不强,在沙陀骑兵的冲刺下,很快就溃败,起义军被斩杀数万人。康承训乘胜追击,以沙陀骑兵为先锋,庞勋连战连败,在宿州落水而亡,起义宣告失败。宿州之战,沙陀骑兵再次起到定乾坤的作用,数万起义军将士陷入绝境,纷纷投水自尽。

庞勋起义虽然失败,但唐朝也是元气大伤。王仙芝、黄巢起义时,庞勋旧部是主力。后来,黄巢部将朱温灭了唐朝,建国“大梁”。朱邪赤心儿子李克用,乃朱温的劲敌,两人经常交战。后来,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亡“大梁”,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

黎元洪对上级不卑不亢,却对下级官兵关爱有加。一位士兵的母亲在家砍柴时坠入山谷而亡后,其恍惚不安,黎元洪得知后,亲自前往慰问并送了八十银两让其归家安葬亡母,后来还保荐其进入军校。

而黎元洪更加了不起的是,他对有“政治思想问题”的下属极为宽容。他的一个卫兵,暗中参加了革命党,某日收到革命党领袖黄兴的一封密信,黎元洪无意中看到这封隐语较多的信后,已经猜出大概,但并未深究,反而让该士兵赶紧去养病。

与革命党私通反信,这可不是普通的违反军纪,关几天禁闭,挨几十军棍就能了结的小事,而是罪在不赦,斩立决的死罪啊!谁能想到,这么大的罪行,到了黎协统这儿,却是波澜不惊,烟消云散了。

还有一次,黎元洪撞见一个擅自剪去头发的学兵,他非但没有发怒,反倒说出了一句出乎众人的话:“去豚尾之讪笑,导文化之先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剪掉让人笑话的猪尾巴,你这是领导了文化上的风头啊!

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的惊恐焕然消失。更有甚者,黎元洪索性对官兵说过很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话:“剪发自便。”

正是因为黎元洪在政治上的开明和对属下的宽厚,才使得他在湖北军政界博得了极好的口碑。所以,当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革命党与立宪派才会第一个想到了黎协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002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