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反映的乌克兰内战和波苏战争背景: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乌克兰民族爱国团体于1917年3月7日成立“乌克兰社会团体联合拉达”(“拉达”为乌克兰语,“会议”、“议会”、“代表大会”之意,俄语则为“苏维埃”)。中央拉达推举著名历史学家格鲁舍夫斯基为主席。格鲁舍夫斯基曾因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而被沙俄政府强制留居莫斯科。起初,乌克兰中央拉达与俄临时政府于7月16日双方并相互承认,但是8月17日,改组后的俄临时政府推翻了7月间达成的协议,不承认乌克兰总书记处的合法性。中央拉达起初拥护布尔什维克,但不久又宣布乌克兰自治,十月革命之后,11月20日乌克兰中央拉达宣布乌克兰独立,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2月17日,俄国人民委员会向乌克兰中央拉达发出“最后通牒”:一方面承认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另一方面却要求它服从苏俄政权管辖。这样荒唐的通牒,乌克兰中央拉达当然不会响应。由于乌克兰中央拉达成员多半是民族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乌克兰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把基辅政权交给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的决议。12月24日,在苏俄的支持下,他们在哈尔科夫召开了第一次全乌苏维埃代表大会,大会宣布乌克兰为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央拉达抗衡,至此,乌克兰分裂,内战爆发;在苏共的帮助下乌克兰各地不断起义,中央拉达无法镇压住起义,就只好同德国媾和,签订的《布列斯特-立陶宛协议》,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派遣45万军队进入乌克兰,帮助镇压,抵抗苏俄武装。这一招纯粹是引狼入室,没想到德国人和苏俄都无力把战争支持下去,在1918年3月,苏德双方妥协,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苏俄放弃波兰,芬兰,乌克兰,爱沙尼亚,土耳其一大片约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主权。1918年4月,德国占领军解散了中央拉达,并建立由哥萨克人斯科罗帕茨基为首领的政权。斯科罗帕茨基主张乌克兰文化复兴,原达拉中央成员西蒙·彼得留拉(就是小说中那白匪头子)也参与其中。1918年秋,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1月13日,俄国废除了《布列斯特和约》,开始收回失去的领土。11月28日,乌克兰布尔什维克的支持者组成了临时工农政府,1919年1月29日,乌克兰临时工农政府被改组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另一方面,乌克兰民族主义政党在1918年11月14日,成立了民族主义的执政内阁,12月14日执政内阁部队在彼得留拉率领下进驻基辅,推翻斯科罗帕茨基政权。次年2月彼得留拉就任执政内阁首脑。
与此同时,原奥属波兰城市利沃夫发生乌克兰人起义。起义军领袖维克多夫斯基宣布成立“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定都利沃夫,并声称对整个东加里西亚地区拥有主权。而由波兰共和国支持的反对乌克兰人起义也由此爆发,起义的波兰人宣布脱离“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西蒙·彼得留拉将军率领乌克兰军进入西乌克兰,与波兰军队战斗,由此引发了波乌战争;这也是波苏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自波兰共和国成立以来,约瑟夫·毕苏斯基一直想收复被俄罗斯1772年掠夺的土地,此次战争正好提供了机会,把整个乌克兰和立陶宛重归版图,但毕苏斯基的波兰军和彼得留拉的乌克兰军混战的同时,苏俄红军也来了。由于面临苏俄红军的进攻,彼得留拉与波兰人签订了停火协议,在毕苏斯基看来,布尔什维克只是个纸老虎,不堪一击,而彼得留拉,这个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却能顽强抵抗,虽然彼此是敌人,但同是反共反俄人士,却加深了“亲近”。1919年11月21日,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确认波兰对东加里西亚拥有25年的行使主权,1920年4月21日,毕苏斯基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西蒙·彼得留拉签署波乌联盟条约。毕苏斯基答应帮助彼得留拉“保卫”基辅,赶走俄国人,以此换取彼得留拉承认兹布鲁奇河为乌波边界。4月25日,波兰和乌克兰两国军队在毕苏斯基的统帅下,向苏维埃俄国发动了进攻,史称波苏战争。1920年8月苏俄红军兵败华沙城下,以苏俄兵败而告终,在此战争中,波军损失5万人,苏俄红军损失15万人,但双方已无法把战争持续下去,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领土,而苏俄则在1922年获取到了乌克兰苏维埃的加盟
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话。
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这个书名,形象地概括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自己这一代人的成长道路和思想性格。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
作者是一个红军中的骑兵,在1920年秋在国内战争中的一场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凭着口述请人纪录写成这部基于本人故事的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说是一部励志的经典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反映的乌克兰内战和波苏战争背景: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乌克兰民族爱国团体于1917年3月7日成立“乌克兰社会团体联合拉达”(“拉达”为乌克兰语,“会议”、“议会”、“代表大会”之意,俄语则为“苏维埃”)。中央拉达推举著名历史学家格鲁舍夫斯基为主席。格鲁舍夫斯基曾因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而被沙俄政府强制留居莫斯科。起初,乌克兰中央拉达与俄临时政府于7月16日双方并相互承认,但是8月17日,改组后的俄临时政府推翻了7月间达成的协议,不承认乌克兰总书记处的合法性。中央拉达起初拥护布尔什维克,但不久又宣布乌克兰自治,十月革命之后,11月20日乌克兰中央拉达宣布乌克兰独立,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12月17日,俄国人民委员会向乌克兰中央拉达发出“最后通牒”:一方面承认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另一方面却要求它服从苏俄政权管辖。这样荒唐的通牒,乌克兰中央拉达当然不会响应。由于乌克兰中央拉达成员多半是民族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支持布尔什维克的乌克兰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把基辅政权交给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的决议。12月24日,在苏俄的支持下,他们在哈尔科夫召开了第一次全乌苏维埃代表大会,大会宣布乌克兰为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央拉达抗衡,至此,乌克兰分裂,内战爆发;在苏共的帮助下乌克兰各地不断起义,中央拉达无法镇压住起义,就只好同德国媾和,签订的《布列斯特-立陶宛协议》,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派遣45万军队进入乌克兰,帮助镇压,抵抗苏俄武装。
这一招纯粹是引狼入室,没想到德国人和苏俄都无力把战争支持下去,在1918年3月,苏德双方妥协,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苏俄放弃波兰,芬兰,乌克兰,爱沙尼亚,土耳其一大片约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主权。1918年4月,德国占领军解散了中央拉达,并建立由哥萨克人斯科罗帕茨基为首领的政权。斯科罗帕茨基主张乌克兰文化复兴,原达拉中央成员西蒙·彼得留拉(就是小说中那白匪头子)也参与其中。1918年秋,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11月13日,俄国废除了《布列斯特和约》,开始收回失去的领土。11月28日,乌克兰布尔什维克的支持者组成了临时工农政府,1919年1月29日,乌克兰临时工农政府被改组成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另一方面,乌克兰民族主义政党在1918年11月14日,成立了民族主义的执政内阁,12月14日执政内阁部队在彼得留拉率领下进驻基辅,推翻斯科罗帕茨基政权。次年2月彼得留拉就任执政内阁首脑。
与此同时,原奥属波兰城市利沃夫发生乌克兰人起义。起义军领袖维克多夫斯基宣布成立“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定都利沃夫,并声称对整个东加里西亚地区拥有主权。而由波兰共和国支持的反对乌克兰人起义也由此爆发,起义的波兰人宣布脱离“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西蒙·彼得留拉将军率领乌克兰军进入西乌克兰,与波兰军队战斗,由此引发了波乌战争;这也是波苏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自波兰共和国成立以来,约瑟夫·毕苏斯基一直想收复被俄罗斯1772年掠夺的土地,此次战争正好提供了机会,把整个乌克兰和立陶宛重归版图,但毕苏斯基的波兰军和彼得留拉的乌克兰军混战的同时,苏俄红军也来了。由于面临苏俄红军的进攻,彼得留拉与波兰人签订了停火协议,在毕苏斯基看来,布尔什维克只是个纸老虎,不堪一击,而彼得留拉,这个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却能顽强抵抗,虽然彼此是敌人,但同是反共反俄人士,却加深了“亲近”。
1919年11月21日,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确认波兰对东加里西亚拥有25年的行使主权,1920年4月21日,毕苏斯基和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的西蒙·彼得留拉签署波乌联盟条约。毕苏斯基答应帮助彼得留拉“保卫”基辅,赶走俄国人,以此换取彼得留拉承认兹布鲁奇河为乌波边界。4月25日,波兰和乌克兰两国军队在毕苏斯基的统帅下,向苏维埃俄国发动了进攻,史称波苏战争。1920年8月苏俄红军兵败华沙城下,以苏俄兵败而告终,在此战争中,波军损失5万人,苏俄红军损失15万人,但双方已无法把战争持续下去,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领土,而苏俄则在1922年获取到了乌克兰苏维埃的加盟。
现在,从当今乌克兰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苏俄也罢,还是波兰也罢,其实都是乌克兰的瓜分者,而彼得留拉才是乌克兰的英雄,只不过他太相信波兰人了,后来兵败,遭到了波兰人扣留,以至于他流亡海外。历史中的彼得留拉并非小说中说得那么坏,至少他是个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彼得留拉一生追求的是乌克兰的独立,十月革命后,他成为乌克兰中央拉达总书记处下属“保卫乌克兰特别委员会”三位***之一。他反对德国和波兰的侵略,又反对苏俄对乌克兰的野心。其实苏联人最擅长的把戏就是“革命输出”,支持别国,特别是在邻国搞苏维埃政权,然后堂儿皇之把别的国家以“加盟”的形式,纳入自己的版图。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暗暗透露出这种思想:
“同波兰白军的战争结束了。红军几乎已经打到华沙城下,只是因为远离后方基地,得不到人力和物力的补充,没能攻破波军的最后防线,就撤了回来。波兰人把红军的这次撤退叫做“维斯瓦河上的奇迹”。这样一来,地主老爷的白色波兰又存在下来了,建立波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理想暂时没有能够实现。到处是血迹的国家需要休息一下。”
奥斯特洛夫斯基借助书中人物说出了以下表达他的世界观的话语:
1、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3、哪怕,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
4、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5、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像光滑的大理石一般的海。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现出一片片的火焰。远处连绵的群山,在晨雾中隐现着。懒洋洋的波浪亲切地朝着脚边爬过来,舐着海岸的金色的沙滩。
6、忧伤,以及常人的各种热烈的或者温柔的普通感情,几乎人人都可以自由抒发。
7、青春啊,无限美好的青春!这时,情欲还没有萌动,只有急促的心跳隐约显示它的存在;这时,手无意中触到女友的胸脯,便惊慌地颤抖着,急速移开;这时,青春的友谊约束着最后一步的行动。在这样的时刻,还有什么比心爱姑娘的手更可亲的呢这双手紧紧地搂住你的脖子,接着就是电击一般炽热的吻。
8、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9、要是一个人不能改掉坏习惯,那他就毫无价值。
10、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
1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12、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束自己!这是最怯弱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13、不管怎样我得到的东西要多得多,失去的东西是没法同它相比的。
14、数千人形成一个强大的变压器,形成一种永不枯竭的原动力。
15、忧伤,以及常人的各种热烈的或者温柔的普通感情,几乎人人都可以自由抒发,唯独保尔没有这个权利,它们被永不松懈的意志禁锢着。但是工作越接近尾声,这些感情越经常地冲击他,力图摆脱意志的控制。要是他屈服于这些感情中的任何一种,听任它发作,就会发生悲惨的结局。
16、我们的国家正在复兴,正在强大起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大有可为的。
17、不久,寒冬来了。人们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劳动,刨开冻硬的土地。只要我们这口气不断,一定要建成这条铁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