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可以吃哪些降糖药

1型糖尿病可以吃哪些降糖药,第1张

1型糖尿病可以吃哪些降糖药

1、1型糖尿病可以吃哪些降糖药

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有胃肠道疾病 ,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 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 ,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2、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儿童时期糖尿病绝大多数是1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1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主要是由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使负责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而胰岛素是人体唯一的降糖激素,胰岛素的缺乏使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危害之中,可造成患者心、脑、肾、眼、神经等多系统的损害。因此一经确诊,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

3、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合服药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上,一般会采用上面的药物治疗。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服用降糖药。具体人群主要为以下五种:

31、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发展到3期或3期以上的肾脏及眼底病变者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用胰岛素治疗。

3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最好不用。

33、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都须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

34、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1型糖尿病的预防

1、健康教育

2、预防和控制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肯定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尤其是高血压肥胖者,减轻体重就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生。肥胖者应严格限制吃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防止能量的过分摄取。

3、加强体育锻炼和体力活动

经常性的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减轻体重,增强心血管的功能,从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4、提倡膳食平衡

提倡膳食平衡首先要调节饮食,避免能量的过多摄人。可用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取代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有益于控制血糖,改善脂蛋白构成,因此富含纤维素的天然食品如谷类、水果、蔬菜应该首选。其次,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人。

1型糖尿病的诊断

1、实验室检查、血糖 空腹血糖>66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2、临床诊断、各种致病因素引起胰岛素的来源不足,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低于5μIU/ml(国际单位)以下时为1型糖尿病,且GAD或ICA阳性者,结合临床可确诊。

3、糖化血红蛋白、反映2个月内血糖的综合平均尝试,是判断患儿长期血糖控制善的可靠指标。>85%~10%为轻度升高。未经治疗者及治疗而控制不满意者多>14%。

4、诊断依据、空腹胰岛素低于5μIU/ml(国际单位),空腹血糖超过68mmol/L(毫摩尔)以上诊断为1型糖尿病。

5、血糖、每餐前及睡前留尿测尿糖为次尿(每日4个次尿),两个次尿之间所收集的尿为段尿(每日4个段尿)。未经治疗者,尿糖常为阳性,24h尿糖>5g。

二甲双胍,对于广大糖友来说一定不陌生,可能都吃过或者正在吃。那么它有什么优点,除了降糖外还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使用最为广泛,或者说是首选的降糖药,适合于哪些患者?长期服用有什么副作用,伤肝伤肾?需不需要补充维生素B12?今天就和大家说一说。

双胍类药物是 各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的首选药物。 目前,市售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 二甲双胍 (如格华止、美迪康、甲福明等)和苯乙双胍(降糖灵)。

但因为苯乙双胍存在显著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所以目前已经基本被淘汰。乳酸性酸中毒的致死率很高,苯乙双胍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是二甲双胍的10 20倍。

二甲双胍之所以被选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治疗药物,是因为其有如下优点:

①不增加糖尿病患者的体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②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主要作用于胰腺外组织。

③降糖作用强,应用安全,单用较少引起低血糖。

④能改善脂代谢。

⑤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⑥价格便宜。

二甲双胍主要适用于以下患者:

①经饮食、运动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可将二甲双胍作为首选药物)。

②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双胍类药物与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本脲等)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合用可增强降糖效果。

③胰岛素用量大或者血糖波动大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一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可加用双胍类药物)。

④糖耐量异常或者空腹血糖受损者。

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如下:

①胃肠道反应。 最常见,如恶心、呕吐、食欲差、腹部不适、腹泻和嘴里有金属味等。

②乳酸性酸中毒。 多发生于老年人和缺氧以及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二甲双胍较少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③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长期大量口服二甲双胍的患者应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口服补钙有利于预防维生素B12缺乏。

④ 低血糖症。 二甲双胍引起低血糖症的概率很低。注意: 二甲双胍本身不会造成肾损害,但患者已经存在肾功能损害时,由于药物经肾脏排出障碍,有可能引起低血糖和乳酸性酸中毒,所以,不建议肌酐清除率<45毫升/分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

在使用二甲双胍期间, 应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尿糖、尿酮体及肝肾功能。 对于有维生素B12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的患者,应每隔2 3年监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

酒精会减慢二甲双胍的排泄,并增加乳酸代谢,因此, 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应该避免过量饮酒。

西咪替丁 (一种抑制胃酸的药)会升高二甲双胍的血浆浓度峰值,推荐选择其他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或减少二甲双胍的剂量。二甲双胍可增加抗凝血药 华法林 的抗凝血作用,二者合用时需注意。

胖人更容易得糖尿病,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希望自己很瘦,但这是一种错误认识。糖友体重较正常体重下降10%以上,就称为消瘦。糖友太瘦,不仅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容易发生感染,还容易被结核病以及各种并发症盯上。例如,严重消瘦的糖友一旦发生足溃疡往往愈合困难,合并心衰的消瘦糖友死亡率更高。

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代谢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过度消瘦促使日本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美国匹兹堡大学一项针对655名1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变胖的患者不容易死亡,偏瘦的患者死亡风险最高。因此,消瘦的糖友需要把体重增加到合理的范围,以增强抵抗力。

“多吃肥肉容易发胖,为了增重是不是可以多吃些高脂肪食物呢?”有些瘦糖友急于增重,走入了误区。还有很多瘦糖友在增重时陷入两难处境,“少吃不胖,多吃血糖高。”瘦糖友到底该如何增重?

增重并非增加脂肪,而是增加肌肉含量。因此糖友要限制脂肪摄入量,选择食物时要注意膳食平衡,种类尽量多样化。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饮食主要以优质蛋白质为主,每餐都需要有蛋白质、主食和蔬菜。蛋白质主要以鱼、肉、蛋、奶等高质量蛋白质为主,主食主要是米饭和馒头还有粗粮,不适宜的是面条、粥、和勾芡类等易升血糖的食物。蔬菜必须每餐都有,保证植物纤维的摄取。

少食多餐,在维持血糖平稳的前提下,较多地摄入食物,例如可以在上午、下午两餐中间加一餐,加餐的食物最好是牛奶、水果、坚果、粗粮棒或高能量、高蛋白的医用膳食。

保证合理的运动量。糖友可选择有节奏的全身性运动,如打拳、慢跑、打羽毛球或乒乓球,特别推荐交谊舞、广场舞等活动。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不仅能锻炼全身、令人感到愉悦,而且运动量也很适宜。对于瘦糖友更为合适的运动是游泳和散步,它们都是全身性、自限性运动,即累了就可以歇一歇, 能避免运动过量。

严重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不适合用二甲双胍这类会减轻体重的降糖药,而适合用胰岛素治疗。在排除其他原因的基础上,严重消瘦合并高血糖者,首选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能够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抑制酮体的生成并促进周围组织对酮体的利用。

营养均衡,合理的蛋白质和脂肪量不仅是生存的基础,也是血糖调节的基础。只有体重合理,能量摄取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糖尿病患者不能为了控制血糖而一味的降低的体重,如果一直靠消瘦来维持血糖的平稳,虽然能短暂的控制血糖,但却会降低生活质量,缩短生命的长度。

如果患者的体重持续性下降,在排除了饮食、药物、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情况下,需检查是否伴有慢性胃肠炎、甲亢、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

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其中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如果想要增加体重的话,最好是选择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正常情况下是可以选择更换降糖药物的,但是每一个患者的体质都是会有所不同的,所以也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样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很多降糖药物都是可以降低体重的,而且也能够保护心血管,对于肥胖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但是如果体重本身就比较正常的话,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也可能会让身体出现消瘦的现象。

如果不想要体重下降的话,可以选择不会影响到体重的降糖药物,只要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就不需要过度担心,平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水平,这样才能够避免影响到身体健康。糖尿病患者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如果血糖波动出现了异常,也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也是比较多的,先去医院进行明确的检查,这样才能够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控制好饮食,这样才能够起到预防的作用。如果血糖水平没有控制好的话,就会很容易让身体出现一些并发症,所以在平时一定不要摄入过多的糖分。在用餐之后身体里的血糖水平也会出现升高的情况,但是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话,也不用过于担心。

平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吃一些粗粮,这样既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能够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平时在运动前后都是需要进行血糖检查的,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的运动方式是否合理。只有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才能够保持身体健康。

如果血糖不是很高的话,那么不建议用药物治疗。

因为长期食用药物对身体也不好。

可以用食疗的方法来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就是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中调理。

饮食中吃燕麦、小麦、荞麦等食物。

这个血糖值,在食疗的过程中,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

做一些有助于降血糖的运动,像跑步、打球等。

降糖不建议用列汀降糖药

降糖不建议用列汀降糖药,相信大家都知道糖尿病这一类疾病的,这一类疾病是需要长期吃药来控制血糖的,而且有很多东西不能吃的,下面和大家一起了解降糖不建议用列汀降糖药。

降糖不建议用列汀降糖药1

主要依据患者当时情况、用药后所取得的获益程度判断。一般来说,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考虑血糖水平和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等进行综合的评估。对于肥胖患者、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非常合适,因为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对于老年患者,需要选择短效的促泌剂,可以及时纠正低血糖的发生。

列汀类降糖药服用时间

列汀类药物又称为DPP-4酶抑制剂,这类药物的服用时间与进食无关,可以在餐前、餐后、餐中口服。DPP-4酶主要是通过抑制DPP-4酶,而减少GLP-1在体内失活,使内源性的GLP-1水平升高。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DPP-4,主要包括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以及阿格列汀,DPP-4酶抑制剂可以单药使用,也可以联合其它药物使用。在所有DPP-4酶抑制剂中,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利格列汀不需要调整剂量。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维格列汀,应该按照说明书来减少药物剂量。

降糖不建议用列汀降糖药2

5种列汀降糖药副作用比较

列汀类降糖药属于DPP-4酶抑制剂,5种类型以临床常见为例,包括西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及沙格列汀,每种都有各自的副作用。

1、西格列汀:主要副作用是发生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恶心、腹泻等症状,少有肝功能损伤,如转氨酶升高,因此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禁用;

2、维格列汀:常见副作用是头晕、头痛症状,偶有便秘、低血糖的可能,更为少见严重不良反应是胰腺炎、鼻咽炎、外周水肿、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与个人体质有关;

3、利格列汀:偶发生低血糖、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值得一提的是利格列汀在临床门诊中应用较多,因为其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可正常使用,无需调整剂量;

4、阿格列汀:副作用也是偶见过敏反应,如荨麻疹、颜面水肿等;部分患者可偶发低血糖、胰腺炎及超敏性反应,包括血管性水肿、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等,还可偶见肝酶升高、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便秘、恶心等,但极少发生;

5、沙格列汀:此药副作用主要是头晕、头痛及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重度关节痛、大疱性类天疱疮、急性胰腺炎、超敏反应等,这类人群需要慎用此药。

降糖不建议用列汀降糖药3

列汀”类降糖药,副作用少适合老年糖尿病,但降糖效果中等

一、依赖葡萄糖浓度产生作用的“列汀”

“列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葡萄糖浓度相关。当人体肠道吸收营养时,葡萄糖可以刺激肠道中的L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GLP-1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还可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产生降低血糖的作用。

但是GLP-1在血液中的存在时间很短,很快就会被二肽基肽酶-4(DPP-4)分解,消除半衰期只有1~2分钟。而列汀类药物可以抑制DPP-4的活性,使GLP-1的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发挥出控制血糖的作用。

二、列汀类药物的降糖效果中等

GLP-1的分泌有葡萄糖依赖性,在葡萄糖水平不高的时候,GLP-1分泌减少,所以在单独使用列汀类药物的时候,不会造成低血糖的副作用。但列汀类药物降低血糖的作用中等,并不是很强。

在相关的临床试验中,列汀类药物能使空腹血糖降低05~10mmol/L,餐后血糖降低20~3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05%~09%。在实际应用时,很多糖尿病患者反映单独使用列汀类药物,并不能使血糖达标。

所以使用列汀类药物的时候,通常需要与其他降糖药物进行联用。最常用的联用方案,是与二甲双胍联用。也可以与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如“列酮”类药物)组成多药联用方案,或是直接与胰岛素联用,以获得更佳的控制血糖效果。

在与胰岛素促泌剂或是与胰岛素联用的时候,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需要减少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的用量。

三、列汀类药物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在使用二甲双胍时,有明显的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老年糖尿病患者较难耐受。而列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轻微,可以用于不能耐受二甲双胍的患者。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列汀类药物可以作为起始治疗,以及全程治疗的药物,可以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

在使用其他降糖药物出现不良反应、低血糖的时候,可以考虑联合使用列汀类药物,从而减少其他降糖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如果使用其他降糖药物不能使血糖达标,尤其是出现餐后高血糖时,联合使用列汀类药物效果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疑似胰腺炎的症状,要停药列汀类药物,并及时就医处理。沙格列汀、阿格沙汀有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心衰患者应用时要注意。

不同的列汀类药物,在药效上还没有可靠的试验予以区别。但在服用时间上有区别。

其中西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的血药浓度半衰期大于12小时,每天服药1次即可。

沙格列汀的半衰期为25小时,但对DPP-4的抑制作用可以持续24小时,也是每天服药1次。但沙格列汀性质不稳定,采取了包膜工艺,所以在服用时不可掰开服用。

维格列汀的血药浓度半衰期为3小时,需要每天早晚,分为2次服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06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