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剪力、剪应力,弯矩、应力,挠度等

如何理解剪力、剪应力,弯矩、应力,挠度等,第1张

简单地说,剪力、弯矩等对应的是一个截面,而应力是构建上某一截面上某一点的受力。

这点从其单位上看不难理解,应力的单位是N/m2

所以意思是单位面积上的受力,包括平行于面的切(剪)应力、垂直于面的拉应力和压应力。

至于允许挠度,跨度什么的,这个标定很复杂的,你得查规范了

梁横截面的弯曲正应力沿其高度是呈线性分布,与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

矩形截面梁弯曲时的应力分布有如下特点:

⑴中性轴的线应变为零,所以其正应力也为零。

⑵距中性轴距离相等的各点,其线应变相等。根据胡克定律,它们的正应力也必相等。

这个问题在初学时候应该困扰了不少人,因为你把莫尔圆问题一般情况搞混了。

材料力学莫尔圆的单元体

注意该规则仅适用于莫尔圆!

在莫尔圆问题中,对于任意单元体,材料力学中的应力正负如图所示。

正应力拉正压负,剪应力顺时针正逆时针负。

你判断的时候就看对应位置的应力与图所示是否相同。即使单元体稍有旋转也是一样的。

注意:该规则仅适用于莫尔圆。莫尔圆以外的情况,则以剪应力与坐标轴正向相同为正。如下图:

取值依据是屈服强度,对于中碳钢或高碳等硬钢,受拉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同于低碳钢的,其特点是抗拉强度高,塑形变形小,无明显屈服现象。这类钢材难以测定其屈服点,故相关标准规定以产生残余变形达到试件原始标距长度L0的02%时所对应的应力作为硬钢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用σ02表示。

还有,不是陈状,是陈伏。因为生石灰中含有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灰,欠火石灰降低石灰的利用率.过火石灰密度较大,表面常被杂质融化形成的玻璃釉状物包裹,熟化很慢.当石灰已经硬化后,其中的过火颗粒才开始熟化,体积膨胀,引起隆起和开裂.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石灰浆应在储灰坑中保存两星期以上,称为”陈伏”,”陈伏”期间,石灰表面应保有一层水分,与空气隔绝,以免碳化。

1、性质不同

受压是材料受力变形缩短;受弯曲,很多都是弯曲;受剪切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相距较近的力;受扭转是收到力矩(扭转距),材料有角度的偏转(分自由扭转,约束扭转)。

2、受力方向不同

受压是受到左边向下的拉力,所以是受拉力;受压是受到左边向右的压力,所以是受压力;受弯曲是左边受到向下的拉力所以受弯曲;受扭转是在横截面上由扭矩作用产生的剪切应力。

扩展资料:

扭转应力在横截面上由扭矩作用产生的剪切应力。在弹性范围内,圆柱形横截面上的扭转应力是沿圆形截面的轴由中心向外表面直线增加的。外表面的扭转应力最大,单位MPa。利用静态扭转试验可以测定材料的剪切模量等力学参数;动态扭转试验更是动态力学试验中最常采用的形式之一。

扭转变形是杆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平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作用,使杆件的横截面绕轴线产生转动。

圆截面直杆受到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作用面垂直于杆的轴线的外力偶作用。

低碳钢从受拉至拉断,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弹性阶段

随着荷载的增加,应变随应力成正比增加。如卸去荷载,试件将恢复原状,表现为弹性变形,与A点相对应的应力为弹性极限。在这一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为一常量,称为弹性模量,用E表示。弹性模量反映钢材的刚度,是钢材在受力条件下计算结构变形的重要指标。常用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20×105~21×105MPa,弹性极限E=180~200MPa。

2 屈服阶段

应力与应变不成比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加的速度大于应力增长速度,钢材抵抗外力的能力发生“屈服”了。

该阶段在材料万能试验机上表现为指针不动(即使加大送油)或来回窄幅摇动。

钢材受力达屈服点后,变形即迅速发展,尽管尚未破坏但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故设计中一般以屈服点作为强度取值依据。

3 强化阶段

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又重新提高,变形发展速度比较快,随着应力的提高而增强。

常用低碳钢的为385~520MPa。抗拉强度不能直接利用,但屈服点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即屈强比),能反映钢材的安全可靠程度和利用率。屈强比越小,表明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越高,结构越安全。但屈强比过小,则钢材有效利用率太低,造成浪费。常用碳素钢的屈强比为058~063,合金钢为065~075。

4 颈缩阶段

材料变形迅速增大,而应力反而下降。试件在拉断前,于薄弱处截面显著缩小,产生“颈缩现象”,直至断裂。

通过拉伸试验,除能检测钢材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等强度指标外,还能检测出钢材的塑性。塑性表示钢材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它是钢材的一个重要性指标。钢材塑性用伸长率或断面收缩率表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09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