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颇有作为,比如收复台湾、平定三藩、抵御沙俄、三征噶尔丹等等,但是晚年的康熙帝却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气魄,反而被九子夺嫡事件扰的心力憔悴。九子夺嫡中以四爷党和八爷党的斗争最为激烈,不过在太子被废后众大臣都更支持八阿哥胤禩,而且胤禩从小就深受康熙帝的宠爱,十七岁就被封为贝勒,成为被封爵最年轻的皇子,在胤禩经历了多年的磨练后康熙帝还让他担任内务府总管这一要职。但是为什么这么一位被康熙帝宠爱的皇子在立储事情上得到大臣支持后,反而不受康熙帝待见了?
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太子胤礽初次被废后康熙帝为了稳定局势准备复立太子,并让众大臣提建议,他心里想的是让他们重新推举胤礽为太子,但是众大臣并没有领会圣意反而极力推荐八阿哥,康熙帝自然对他就感到不满了。其实这也不怪康熙,试想一个皇子居然能得到这么多大臣的拥护,如果真立胤禩为太子,那么他日胤禩仗着大臣拥护逼宫康熙也不是没可能,所以立胤禩会严重威胁康熙帝的皇位,康熙帝自然不会傻到给自己树立一个政敌。
其实康熙帝极力打压胤禩还有别的原因。早在康熙四十七年胤礽被废后,大阿哥胤禔就向康熙帝举荐胤禩为皇储,还说“有道人言胤禩曰后必大贵也,而自己也能帮父皇除掉胤礽。”康熙帝听了之后勃然大怒,后来经过调查才发现这个道士是胤禔找的,就是为了除掉废太子胤礽并让康熙帝防备八阿哥。虽然知道这个道士说的话是假的,但是康熙帝对八阿哥还是产生了芥蒂之心,加上后来大臣都举荐八阿哥为太子,康熙帝对他就进一步的失望了。
时间到了康熙五十三年,康熙帝巡幸热河,众位皇子都献礼祝贺,八阿哥胤禩因为正值母妃逝世两周年忌日未能前往亲自祝贺,于是派了太监去送了一只雄鹰,但是等康熙帝揭开盖幕后却发现这根本就是一只死鹰,这不是寓意着康熙帝已经日薄西山活不了几天了嘛。这次胤禩可真是伤透了康熙帝的心,康熙帝也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也。”可见这件事之后八阿哥是与皇位彻底无缘了。
还有一件事能反映出康熙帝对八阿哥是彻底失望了。在康熙五十五年九月,康熙帝从奏折中得知胤禩感染了风寒,但是他只是批复了“勉力医治”四个字,丝毫不关心。又过了几天御医向康熙帝奏报胤禩的病情,康熙帝这次直接用讥讽的口吻回复“本人有生以来好信医巫,被无赖小人哄骗,吃药太多,积毒太甚,此一举发,若幸得病全,乃有造化,倘毒气不净再用补剂,似难调治。”
到了九月二十八日康熙帝与诸皇子要去畅春园回驻,当时八阿哥正在畅春园附近养病,康熙帝不顾其安危执意将他移往家中养病,面对九阿哥的反对还推卸责任的说“八阿哥病极其沉重,不省人事,若欲移回,断不可推诿朕躬令其回家。”真是最是无情帝王家啊,康熙帝对于八阿哥似乎一点感情都没有了。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为什么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
邬思道,从他的名字就可看出他对道家思想的情有独钟,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军师参谋都是因道而成名的,如诸葛亮、刘伯温等等,邬思道也是这样一个人。
邬思道建议四阿哥胤禛保举复立废太子,绝对算是一个非常聪明并且正确的“夺嫡方略”。
这个方略很好得贯彻了老子《道德经》“不争是争”的思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四阿哥胤禛就是遵照这个“夺嫡方略”,成为最终的胜出者,这再次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正确性。
太子胤礽因失德烂政、买官卖官、监守自盗、挪用公款、贪婪妄为,最终被康熙废掉。
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他心中并没有绝对好立谁为新太子,诸位皇子主要分为以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为代表的两大团体。论能力,也以他俩最强。
但康熙非常厌恶八阿哥这种“假公济私”,他知道八阿哥构陷太子的事后,大骂“其心可诛”。这个时候康熙对八阿哥胤禩的厌恶甚至已经超过了那个不成器的太子。
后来选举太子,八阿哥胤禩的行为可以用“上窜下跳”和“志在必得”来形容。他不仅纠集自己的亲信党羽争取更多的选票,还争取到了号称“佟半朝”的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的支持。推举新太子呈现出了八阿哥胤禩的选票一边倒的压倒性多数的局面。
同时,八阿哥胤禩为了造势,也是为了试探康熙的态度,上演了一出“江湖术士”算命测字制造“八王大”的所谓“天意”舆论。
这让康熙更加反感,传位给他是不可能的了。
此时的四阿哥胤禛就算有了夺嫡的想法,也是力不从心,无论是朝野还是舆论上,他都与八阿哥不能相提并论。胤禛此时真的是“心急如焚”了。
此时的他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抓住康熙的心。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的师爷邬思道给他指了一条很好的路。
邬思道让他公开推举太子,这也正好抓住了康熙的心。
康熙对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奏折感到非常满意,评价是三个字:好,好,好!这两份保举废太子的奏折加上张廷玉保举废太子的密折,给康熙打击八阿哥胤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最终随着结果胤禩下野,佟国维养老而落幕。
邬思道通过老子《道德经》里的智慧,帮助雍正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康熙——太子
“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康熙四十七年,出巡塞外,太子在帐外窥探转悠,康熙终于把他拿下了,并宣布废太子。
太子被废之后,为了警醒众阿哥
“诸阿哥中如有专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
康熙——老八
“八阿哥到处妄博虚名,凡朕所宽宥及施恩处,俱归功于己,人皆称之”柔性成奸,妄蓄大志。”
在推举太子之时,言谁要再提八阿哥,“朕即斩之”
“朕恐后日必有形同狗彘之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者。” “若果如此,朕惟有含笑而殁已耳”对老八的猜忌防范无以复加。
康熙——四阿哥
保奏废太子之时,“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似此居心行事,洵为伟人。”
康熙对四阿哥谈论废太子:“朕览史册,古来太子既废,无得生存者,过后人君莫不追悔。”他不愿自己百年之后废太子遭欺凌,不得善终。大阿哥与老八都与废太子势不两立,而四阿哥没有落井下石。
康熙的对早年四阿哥的评价
“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
康熙最后没有立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康熙帝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1711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太子胤礽再度被废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四阿哥同母弟,后改名允禵),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
直到康熙去世,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扩展资料
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九子夺嫡,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1、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
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后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
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他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2、康熙的二儿子,废太子胤礽(réng)。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很是深厚。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
立嫡长子为太子。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
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也不甘心。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养成了暴戾的性格,飞扬跋扈,奢侈骄横。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颇有怨言。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
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在一年之后,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但是经过调养,已然恢复。
因此复立为太子。只可惜这个太子重新上台以后,他非但不谨小慎微,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集结党羽,打击报复。让康熙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3、三儿子胤祉(zhǐ),是个书生学究。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诸如陈梦雷,李钹,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因此将皇位传给他。
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联络党羽。
他似乎也请过方人,替他算命。这些事情康熙都看在眼里,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了。康熙朝的时候被封为亲王。雍正朝的时候是获了罪,削爵至死,雍正多疑的性格是不可能留他的。
4、皇四子胤禛(zhēn),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吃斋念佛,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最终夺得大位。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5、康熙的五儿子胤祺(qí),宜妃所生。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胤祺早年带兵,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关于他的记载很少。雍正继位后,还是不能容他,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6、第六个儿子胤祚(zuò),也是德妃所生,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还有两个公主。
7、皇七子胤佑(yòu),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
8、胤禩(sì),康熙的第八个儿子,生母良妃,出身微贱,出身于辛者库。清朝的时候讲究子以母贵,在这一点上,八阿哥可以说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但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称之为“八贤王”。
康熙一废太子后,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说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党的首领人物,所谓阿哥党,是针对太子党所言。阿哥党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祯。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团太过于出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康熙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皇太子的权利过甚都会心有不满,何况这个母亲出身微贱的儿子。
又因为相面人张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贵不可言,被不怀好意的大阿哥告诉了康熙。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张明德,并削去胤禩爵位。可以说,一废太子的时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终究因为康熙对旧太子念念不忘,又因为张明德事件获罪,受到了打击。
二废太子之后,群臣还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对这个儿子一直都是提防的。约莫康熙五十三年时候,康熙的寿日,胤禩因为母亲忌日的原因不能亲自拜寿,派人送去两只将死之鹰。康熙大怒,立刻骂胤禩不忠不孝,连带骂他为辛者库贱妇所生,并且声称父子之恩断绝。
并停爵停俸。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事出蹊跷,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调查,而是借题发挥,说明他已经毫不顾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声对他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
同年,胤禩感染了伤寒,几近毙命。康熙当时在承德,只是批复:勉力医治。后因康熙要御驾回畅春园,路上会经过胤禩居住的园子,此时的胤禩已经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让其他儿子将其移回京城。
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过的时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个讲求迷信的帝王,他尽量远离这些可能带来晦气的事情。至于儿子的死活,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胤禩还是活了过来,只是从此以后,他不再有希望继承康熙的大业了。后来康熙下诏恢复了胤禩的爵位俸禄。
但是,胤禩在康熙朝,只是贝勒而已。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朝臣都还是支持胤禩的,大学士李光地(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还曾经说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雍正继位之初,为稳定人心,封胤禩为廉亲王。胤禩倒也没有犯什么错,然而却因为种种欲加之罪,最终被胤禛治罪。剥夺爵位,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鱼”的意思。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
9、皇九子胤禟(táng) ,宜妃所生,属于八阿哥党。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 并首开满族人其端用拉丁语转写满文。
胤禟十分热爱外国文化和西学,曾自学外语, 胤禟善于结交朋友, 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义,因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为忌恨。皇四子胤禛成为继承人后,胤禩集团的希望彻底落空了。从此胤禟开始连遭厄运。
雍正元年,奉命赴西宁驻扎。雍正三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初,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令改名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传说是被毒死的。
10、第十个儿子胤䄉(é),生母是个皇贵妃。他也是八阿哥一党的人,雍正即位后,被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病死。算是下场较好的了。
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胤裪(táo) 。是苏麻拉姑养大的,生性很是豁达,他也是没有参与夺嫡,雍正刚上台后给他封了个郡王,随后又予以打压,后来乾隆上台,又加封了亲王。
十三子胤祥,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但是在胤祥十三岁那年就死了,后来胤祥教给德妃抚养,所以跟四阿哥胤禛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
胤祥年少的时候,很受康熙的宠爱。康熙每次出巡,必将其带在身边。而且据说这位阿哥“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典型的文武全才。康熙亦曾派他去泰山代父祭天,当时许多人认为十三阿哥的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胤祥遭受了牵连,被短暂囚禁,胤祥在这段时间得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大概是现在的“骨结核”。这在当时,算得上一种绝症,容易复发,不能劳累。
雍正继位以后,加封胤祥为怡亲王,恩宠有加,而且胤祥非常懂得君臣的分寸,丝毫没有恃宠而骄的做派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康熙第十四个儿子胤禵 (tí),是八爷党中的人物。随着胤禩为康熙所不喜,八爷党便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康熙五十六年,封胤祯为大将军王,挂帅出征,去西藏平叛,得胜。
胤祯与四阿哥胤禛乃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并不好,可能与他们生母德妃偏疼小儿子有关, 胤祯在雍正年间被打发去守皇陵,虽然郁郁不得志,但也算不得监禁,因为皇陵附近的风景还是很美的,却也还算过得舒服日子。
康熙十五子以后,都未曾参与储位斗争。约莫十六子十七子的待遇还算不错,尤其是十七阿哥允礼,在胤祥死后,是雍正最宠的弟弟。
-爱新觉罗·玄烨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相信很多朋友都看了不止一遍,实在是太经典了,这部戏虽然讲的是雍正皇帝,但是却花了大量的剧情来演绎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情节,而在九子夺嫡的高潮阶段,有一个段非常值得深思的剧情,那就是隆科多刚刚升任九门提督的要职,转身就出卖了提携他的本家六叔佟国维。
在议举新太子时,隆科多当众检举揭发他的六叔佟国维,直接断送了佟国维的仕途,表面上看隆科多做出这种恩将仇报的小人行径,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出卖自己的亲叔叔,但是细品一下就会发现,这里边其实大有文章,隆科多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出自佟国维的主意!
这段戏发生在九子夺嫡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在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被废黜以后,新太子人选悬而未决,由于皇子争储引发斗争已经严重影响到朝局的稳定。而且,在张廷玉的提点之下,康熙恍然察觉废太子胤礽实有冤屈,背后陷害胤礽的人就是参与争储的某位皇子。于是,康熙让百官议举新太子的人选,目的就是为了引蛇出洞,借机查清楚到底是谁陷害废太子。
其实,在废立太子这件事上,康熙废黜太子的时候都没给百官们商议,重新立太子的事儿也不可能会由百官们的意志所决定,康熙心目中早有最佳的太子人选,让百官推举新太子这件事原本就是康熙所设下的陷阱,它让争夺储位的斗争由暗地里正式摆上台面,参与争储的皇子们和他们所代表的势力会彻底的跳出来,正所谓对谁有利,谁的嫌疑就最大。同时,这件事也传达了一个比较隐蔽信号,那就是康熙已经在认真的考虑接班人的事情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佟国维在康熙朝位高权重,但是康熙老了,他也老了,都需要为以后做打算。为了佟氏一门的荣耀能继续辉煌下去,他需要把后辈们推到前边来,接替他扛起佟氏家族的重任,而隆科多就是最佳的人选,于是,他为了能把隆科多扶上去,精心布了一个大局。
由于隆科多当初私自从边关跑了回来,导致他在仕途上一蹶不振,几乎没在担任过任何职务,即便是多次向佟国维求情,佟国维也没有为他谋得任何差事,从佟国维与隆科多的两次单独谈话就会发现,佟国维这样做并非是看不上隆科多,相反,他恰恰是很看中隆科多,但觉得隆科多性情不稳,还需要磨砺,过早的让他混迹官场,反而可能会折了他,而且,他不仅需要磨砺,更需要一个机会,所以,当太子被废,人人都想巴结上新太子的时候,隆科多的机会就来了。
那么,佟国维是如何抓住这次机会,将隆科多从一个身无官职的纨绔子弟,一步步变成皇帝器重的宠臣呢?
从佟国维与隆科多的两次单独谈话内容以及前后所发生的事情,就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雍正王朝中,面对大家推举新太子之争,关键时刻,隆科多向康熙帝举报自己的六叔佟国维与八爷党结党忤逆,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这件事发生的背景谈起!
在佟国维保举八阿哥之前,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那就是康熙帝在八大山庄的时候,有人伪造太子手谕调兵围困,作为睿智的康熙帝,一看到手谕就明白了,可是怎么查出这个伪造者,是一个难题。
所以,在八大山庄,康熙帝把所有的皇子都叫到了一起,就是为了查出到底是谁在陷害太子,但是并没有发现异常。
但是康熙帝怎么可能善罢甘休,他自然会想,如果太子被废,到底对谁最有利,那么这个最有利的人,他伪造太子手谕的可能性就最大,所以他才联合张廷玉演了一场废太子的闹剧!
其实从康熙帝此时的本意来讲,根本就不希望废太子,最后的结局也说明了这个结论,因为这一次废太子以后,很快又恢复了二阿哥的太子身份,而在这场闹剧中,最受伤害的,一个是八阿哥,一个就是佟国维。
那么佟国维作为康熙王朝的老臣,他到底有没有猜透康熙帝的心思呢?
这就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我们来慢慢的分析:
八大山庄这一场暗战之后,佟国维敏锐的捕捉到,二阿哥的太子估计是保不住了,那么剩余的皇子中谁只有实力竞争太子呢?
只剩下了四爷为代表的一派和八爷为代表的一派,其余的大爷和三爷在这之后基本无望了。
而佟国维一直就是八爷的支持者,此时康熙帝给了一个推举太子的任务,他作为上书房首府大臣,即使他明白皇帝不想推八阿哥,他又能怎样做?
其他大臣们暗中或者明着推举八阿哥,他如果视而不见,那么他就得罪了八阿哥,万一八阿哥真的成为太子,他第一个被干掉,即使八阿哥做不了太子,得罪了八阿哥,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如果他选择同样推举八阿哥,万一此人并不是皇帝的心中人选,那么皇帝这边他是逃不了了,但以他对康熙帝的理解,他还不至于有性命之忧。
后来的一切说明他选择了第三条方案,那就是在皇帝跟他吃饭谈话的时候,他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自己保八阿哥可能站错了队,于是马上向皇帝提议启用他的侄子隆科多……
但是一切事情不能明说,毕竟这是关系到佟氏家族的命运,就看隆科多这个小子能不能体会到六叔的无奈了:
所谓事出异常必有妖,隆科多作为一个长期向六叔要官当的进步青年,这点敏感度还是有的:
1、佟国维主动找了隆科多,又是倒茶又是看座的,这在《雍正王朝》中很少见,隆科多自然就敏锐的捕捉到,要有大事发生。
2、佟国维给隆科多显摆康熙帝送给他的老花镜,这是最有深意的地方。在这之前康熙帝见了佟国维跟他说了一句:
“你要退下去,你的后人可以上位,作为你家族继续兴荣的代价。”
而佟国维见到隆科多又跟他说了这么一句: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赴科场……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这两句话结合到一起分析,就是告诉隆科多,自己老眼昏花,走错了路,而这条路已经走到头了,能保住性命辞官就是最好的结局,但是佟氏家族不能就此衰落,需要你星夜赴科场啊。
3、佟国维当机立断,让隆科多支持四爷和十三爷,如果他判断的不错,八爷和四爷中至少有一个要当太子,自己压中了,佟氏家族继续辉煌,自己压错了,隆科多继续支撑佟氏家族的辉煌。
当天晚上隆科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也能看出他内心的纠结。
而隆科多再细细一思考,自己是康熙帝提名的九门提督,这还是佟国维向康熙帝要来的,说明康熙帝还是非常信任佟国维的。
其实佟国维的意思比较含糊,他肯定已经知道了康熙帝的意思,是打算牺牲佟国维,打击八爷党,但是他还在支持八爷,弄得康熙帝以为他老眼昏花了,其实他并不昏,也不花,他要配合皇帝演完最后一场戏。
所以当康熙帝问:
“没有举荐太子的奏章吗?”
佟国维硬着头皮继续推举八阿哥,而隆科多站了出来,“大义灭亲”了一把!
这场戏演完以后,八阿哥内心还是非常感激佟国维的,而隆科多又顺利的站位到了四阿哥身边,即使皇子最后重新立二阿哥为太子,但是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康熙帝的缓兵之计,也是在保护未来继任者,毕竟继续拿二阿哥当挡箭牌,总比过早的把四阿哥推出来挨箭要稳妥的多!
而隆科多的做法,我猜并不一定是佟国维教的,因为当时康熙和佟国维都是大吃一惊的,虽然目的是一致的,但是方式有点过于偏激,从后来佟国维大骂张廷玉为奸臣也可以看出来。
可以说隆科多很能把握局势,他的做法就是康熙帝的想法,也是向康熙帝表忠心的一种方式,从后来让他宣读诏书也可以看出来,康熙帝对他非常信任的。如果没有他后来误判形势,低估了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实力,我想隆科多能够让佟氏家族继续兴旺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