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运动(37)

脊柱的运动(37),第1张

      我们人体的脊柱有三个面的运动为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我们的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组成,一共有24块椎骨,其中颈椎肌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

      颈椎的三个面运动

    矢状面,当我们低头向前向下的时候,会带动我们颈椎变直或向前弯曲,这时颈椎就做了矢状面的屈曲运动,向后向下仰头,颈椎向后弯曲,做了伸展运动,可以理解为矢状面运动就是前后的运动。

      冠状面运动,左耳找左肩,颈椎向左弯曲,颈椎做了左侧的冠状面运动,相反右侧就是做了右侧的冠状面运动。

      水平面,头颅向左右肩扭转的时候会带动颈椎做扭转动作,这时颈椎就做了扭转的动作,向左叫左回旋,向右叫右回旋,都是水平面运动。在瑜伽体式里有很多脊柱的扭转动作,以及肩宽的内旋,外旋都属于扭转动作,都是水平面运动。

        胸椎腰椎的运动模式是和颈椎一样的,只是三个面的运动幅度不同。因为我们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底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大概可以做45~50度的一个扭转,而我们的腰部虽然比较灵活,但它的扭转却做的很少,腰的关节是一个勾椎,关节突上下是相互咬合的旋转空间,每节只适合1度,5节腰椎只能转5度,所以腰椎不适合旋转。还有我们的颈椎的作用是维持脑袋的稳定和灵活,颈椎三个面的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脑袋非常灵活的转动,让我们细细的颈椎上顶着大大的脑袋,而要维持稳定,平时颈椎训练要注意不要环绕。

    对人体的结构关系的了解让我们运动能有更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安全性,同时避免备受关注的运动之伤!

       

   

1 直接连接包括:

A纤维连结

B软骨连结

C骨性结合

D滑膜关节

E韧带连结

2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A韧带

B关节盘

C关节面

D关节囊

E关节腔

3 以下属于单轴关节的是:

A屈戌关节

B车轴关节

C椭圆关节

D鞍状关节

E球窝关节

4 以下关于椎间盘说法正确的是:

A成人有23个椎间盘

B中央部为髓核

C周围部为纤维环

D是椎弓间连接方式

E由结缔组织构成

5 椎弓间的连结:

A棘上韧带

B棘间韧带

C黄韧带

D横突间韧带

E关节突关节

6 以下关于肩关节说法正确的是:

A典型的球窝关节

B关节盂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

C肱二头肌短头穿过此关节

D易向前下方脱位

E关节囊的上臂有喙肱韧带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第二章关节学-骨连接的知识点。(2)按骨连结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大类。直接连接包括纤维连结、骨性结合、软骨连结三类(ABC正确);纤维连结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结,可分为两种。韧带连结连接两骨的纤维结缔组织呈条索状或膜板状,如椎骨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前臂骨间膜等(E错误)。间接连结又称为关节或滑膜关节(D错误),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为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充以滑液的腔隙,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结,因而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故本题选择ABC。

2答案CD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第二章关节学-关节构成的知识点。(2)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①关节面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每一关节至少包括两个关节面,一般为一凸一凹,凸者称为关节头,凹者称为关节窝(C正确)。②关节囊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膜构成的囊,附着于关节的周围,并与骨膜融合续连,它包围关节,封闭关节腔。可分为内外两层(D正确)。③关节腔为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有一定作用(E正确)。关节辅助结构包括:①韧带(A错误)。②关节盘和关节唇(B错误)。③滑膜襞和滑膜囊;故本题选CDE。

3答案AB。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第二章关节学-关节的知识点。(2)单轴关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作一组运动,包括两种形式。①屈戌关节∶又名滑车关节。一骨关节头呈滑车状,另一骨有相应的关节窝。通常只能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如指间关节(A正确)。②车轴关节:由圆柱状的关节头与凹面状的关节窝构成,关节窝常由骨和韧带连成环。可沿垂直轴作旋转运动,如寰枢正中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等(B正确);双轴关节能绕两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进行两组运动,也可进行环转运动,包括两种形式。①椭圆关节:关节头椭圆形凸面,关节窝呈相应椭圆形凹面,可沿冠状轴作屈、伸运动,沿矢状轴作内收、外展运动,并可作环转运动,如桡腕关节和寰枕关节等(C错误)。②鞍状关节:两骨的关节面均呈鞍状,互为关节头和关节窝。鞍状关节有两个运动轴,可沿两轴作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如拇指腕掌关节(D错误);多轴关节具有两个以上的运动轴,可作多方向的运动。通常也有两种形式。①球窝关节头较大,呈球形,关节窝浅而小,与关节头的接触面积不到1/3。如肩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E错误)。②平面关节两骨的关节面均较平坦而光滑,但仍有一定的弯曲或弧度,也可列入多轴关节,可作多轴性的滑动或转动,如腕骨间关节和附跖关节等;故本题选AB。

4答案ABC。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第二章关节学-脊柱连结的知识点。(2)椎体间的连结∶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相连(D错误);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E错误),成人有23个椎间盘(A正确);椭间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通性的胶状物质,为胚胎时脊索的残留物(B正确)。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按同心圆排列组成,富于坚韧性,牢固连结各椎体上、下面,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C正确);椎间盘既坚韧,又富弹性,承受压力时被压缩,除去压力后又复原,具有“弹性垫”样作用,可缓冲外力对脊柱的震动;故本题选ABC。

5答案ABCD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第二章关节学-椎弓间连结的知识点。(2)椎弓间的连结∶包括椎弓板、棘突、横突间的韧带连结和上、下关节突间的滑膜关节连结;①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的弹性纤维构成(A正确)。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②棘间韧带∶连结相邻棘突间的薄层纤维,附着于棘突根部到棘突尖(B正确);③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棘上韧带是连结胸、腰、骶椎各棘突尖之间的纵行韧带,前方与棘间韧带相融合,都有限制脊柱前屈的作用(C正确)。而在颈部,从颈椎棘突尖向后扩展成三角形板状的弹性膜层,称为项韧带;④横突间韧带∶位于相邻椎骨横突间的纤维索,部分与横突间肌混合(D正确);⑤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属平面关节,只能作轻微滑动(E正确);故本题选ACD。

6答案ABDE。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解剖学-第二章关节学-肩关节的知识点。(2)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盂构成,也称盂肱关节,是典型的多轴球窝关节(A正确);近似圆球的肱骨头和浅而小的关节盂,虽然关节盂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来加深关节窝,仍仅能容纳关节头的1/4~1/3(B正确);肩关节囊薄而松弛,其肩胛骨端附着于关节盂缘,肱骨端附于肱骨解剖颈,在内侧可达肱骨外科颈。关节囊的滑膜层可膨出形成滑液鞘或滑膜囊,以利于肌腱的活动。肱二头肌长头腱就在结节间滑液鞘内穿过关节(C错误);关节囊的上壁有喙肱韧带(E正确),从喙突根部至肱骨大结节前面与冈上肌腱交织在一起并融入关节囊的纤维层;囊的下壁相对最为薄弱,故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下份滑出,发生前下方脱位(D正确);故本题选ABDE。

 

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

脊柱分颈、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长,能活动,好似支架,悬挂着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较固定。身体的重量和所受的震荡即由此传达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间盘构成,是一相当柔软又能活动的结构。随着身体的运动载荷,脊柱的形状可有相当大的改变。

脊柱的活动取决于椎间盘的完整,相关脊椎骨关节突间的和谐。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如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症状。

[颈椎病分型]

颈椎病从解剖、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体征分型很多,相互之间无明显界限,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颈椎病根据病变受累部位所引起的临床表现、体征可分为五型,即神经根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食道压迫型。临床常见前四型,食道压迫型很少见。

(1)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为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侧后方突出或有(或无)椎体后骨刺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而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2)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为退行性的颈椎间盘及椎体后缘骨刺因颈椎不稳先刺激、随后压迫脊髓而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以轻重不同可分为三度:Ⅰ度:主要为前角细胞受损;Ⅱ度:主要为椎体束受损;Ⅲ度:为脊髓横贯性损害。

(3)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是颈椎间盘或骨质增生或两者同时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膜内的或椎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

(4)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及侧方椎间盘突出,刺激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全者。

参考资料:

中医看颈椎病||起居与颈椎病||手术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的生理学 -------------------------------------------------------------------------------- 一、 颈椎病的生理特点 颈椎骨骼小,上面负担着较大体积和重量的头颅,同时颈椎骨具有伸屈、旋转及侧屈等较大幅度的运动范围,因而在力学上形成了不稳定的骨骼结构,在生理状态下,它们借助颈椎坚强的骨骼和软组织得以保持平衡。到成年期,由于体力劳动强度增加,及头颈部过度运动和不良姿势等原因,致使颈肩背部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劳损或捩伤,而引起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随着年龄的增大,颈椎的椎间盘,关节囊以及韧带等相继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 二、 椎间盘的生理作用 颈椎间盘在颈椎总长度中占20%-40%,它是椎体间的主要连结结构,而且极富有弹性,故能使其下部椎体所承受的压力均等,起到缓冲外力的作用,并减缓由足部传来的外力,使头部免受震荡。颈椎间盘还参与颈椎活动并可增大运动幅度。其前高后低的结构,使颈椎具有向前凸出的生理弯曲。 三、 头颈部的运动 虽然两个相邻椎骨间的运动范围很小,但是全部脊柱的运动范围却很大,能沿三个轴进行运动,即沿额状轴上的屈伸运动,矢状轴上的侧屈运动和垂直轴上的旋转运动。由于颈椎上关节面斜上方,颈脊柱的运动范围最大。颈部屈伸运动范围较大,其幅度平均为100-110゜,前屈运动的幅度是在脊柱中最大者,完全前屈时,下颌颏部可抵触胸壁。颈部的旋转运动范围,左右各均为75゜,颈部的侧屈运动,都伴有旋转运动。 在头颈交接部,因第一、二颈椎的特殊分化,形成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使头颅可在各个方向自由运动。点头运动是在寰枕关节,此关节的屈伸运动幅度很大,约占颈部运动的1/2。头部的旋转运动主要是在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其运动幅度约占颈部旋转运动的一半。 颈脊柱运动的轴线,通过椎体,相当于髓核的中心点。因之,颈脊柱前屈时,椎骨被拉长。颈脊柱完全屈曲时,椎管的前缘可被拉长15cm,而其后缘可被牵长5cm,椎管内的脊髓亦被牵长,变细而紧张。后伸时,椎管变短,脊髓松驰而稍粗。 四、 颈椎的生理曲度 人体端坐或站立时,从侧方看人的颈部似乎是直的,但包绕于内的颈椎并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前凸出的弧度。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在医学上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在X线片上,沿此曲度走行,在各个颈椎椎体后缘形成的连续,光滑的弧形曲线,称之为颈椎生理曲线、正常值是12±5mm。其测量方法是,从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将每个椎体后缘相连成为一条弧线,然后从齿状突后上缘至第七颈椎椎体后下缘做一直线,上述弧线的最高点至这条直线的最大距离就是反映颈曲大小的数值。 颈椎曲度的形成是由于颈4至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的,这是人体生理的需要。可增加颈椎的弹性,起到一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防止大脑的损伤。同时,也是颈部脊髓,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正常生理的需要。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可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五、 颈脊髓的基本功能 脊髓的活动受脑的控制。来自四肢和躯干的各种 感觉冲动,通过脊髓的上行纤维束传达到脑,进行高级综合分析;脑的活动,再通过脊髓的下行纤维束,调整脊髓神经元的活动。脊髓本身完成许多反射活动,但也受脑活动的影响。 六、 脊髓感受觉的传递 感觉分析器由周围装置,即感受器、中间传达室导束和大脑皮层感觉细胞三部分组成,在脊髓,感觉的中间传导束,有浅感觉传导束,深感受觉传导束和本质感觉传导束。 1. 浅感觉传导经路,即脊髓丘脑束,传导面部以外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 2. 深感觉传导经路:是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传导束,位于脊髓的后索内。 3. 小脑本体感觉径路,即脊髓小脑束,位于脊髓侧索的表层; 4. 其纤维来自背核和灰质中间内侧核的细胞,上行到小脑。 七、 脊髓的运动机能 运动机能,是接受了感觉刺激以后所产生的反应,分为"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指有意识的执行某种动作,主要是锥体的机能,由横纹肌收缩来完成。不随意运动,是不受意控制的"自发"动作,在正常情况下保持正常姿势的活动,主要是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的机能。一般认为,大脑皮层的随意运动冲动沿两个神经传导:①上运动神经元,从大脑前中央回皮质锥体细胞发出纤维,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颅神经核运动细胞;②下运动神经元,自脊髓前角细胞和颅神经核运动细胞开始,其纤维神经脊髓前根和周围神经到达肌肉。 1. 皮质脊髓束:亦称锥体束,是由大脑皮层大型锥体细胞的轴突纤维组成。大部分纤维在延髓锥体交叉部交叉,到对侧脊髓的侧索,组成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小部分纤维不交叉,进入脊髓的前索,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2. 锥体外系统,是锥体系统以外的下行径路,为原始功能特殊分化较差的运动系统,包括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和橄榄脊髓束等。锥体外系统的功能是调整锥体系统的活动并调整肌张力,以协调肌活动,维持姿势如习惯性动作,使动作协调、准确、免除震动和不必要的附带动作。 八、 脊髓反射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机体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最简单的脊髓反射弧只包括一个传入神经元和一个传出神经元,组成单突触反射,一般只局限于一个或相邻脊髓节内,亦称节内反射。多数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的多突触反射,即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在固有束内上行或下行数个脊髓节,再终止于前角细胞,此种反射称为节间反射。 牵张反射或肌伸张性反射是节内反射,其生理机能在于维持骨骼肌紧张,对维持直立姿势特别重要。膝反射,跟腱反射等腱反射都属于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相当简单,但也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在脊髓反射弧径路中断时,反射消失;但在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时,反射却亢进。 临床上所谓的浅反射,是刺激皮肤或粘膜所引出的反射活动,是皮肤--肌肉反射,不属于牵张反射,而属于保护性反射。浅反射的反射弧较长,反射冲动可能上达大脑皮质顶叶的运动区或运动前区。因而,在锥体束损伤时,浅反射不是亢进,而是减弱或消失。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顾名思义,是因颈椎发生病变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确切地说,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改变,致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损害,如压迫、刺激、失稳等,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

颈椎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60岁之间的成人,男性较多于女性。病变主要累及颈椎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和脊髓变性。本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头、颈、臂、手及前胸等部位的疼痛,并可有进行性肢体感觉及运动障碍,重者可致肢体软弱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则可出现头晕、心慌、心跳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两条:

(1)临床表现与X线片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X 线片上尚未出现异常者,应在排除其他疾患的前提下,诊断为颈椎病。

但对临床上无主诉与体征,而在X线片上出现异常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可对X线片上的阳性所见加以描述。

颈椎病可分几型�

颈椎病可大致分为5型,分别是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型。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有两条: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但应除外颈部扭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炎、神经衰弱及其他因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颈椎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但下列因素在本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1)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以及由此而致的整个颈椎和颈椎其他部位,如小关节韧带的退变是颈椎病的主因。另外,由于不断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也可逐渐出现退行性变。

(2)慢性劳损: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最大限度的活动。这种劳损易被忽视,但它是造成颈椎关节退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包括睡眠的不良体位、工作的姿势不当及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3)头部外伤:资料表明,颈椎病患者中约有半数病例与外伤有直接关系。如交通意外、工作与生活中的意外、运动性损伤、不得法的推拿牵引等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加剧颈椎退变。

(4)咽部炎症:资料表明,当咽部及颈部有急慢性感染时,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症状加重。由于该处的炎性改变可直接刺激邻近肌肉、韧带,或通过丰富的淋巴系统使炎症在局部扩散,以致造成该处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和椎关节内外失衡,破坏了椎体间的稳定性。

(5)发育性椎管狭窄:许多临床资料表明,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与颈椎病发生有直接关系。椎管狭小者,当受外伤,甚至轻伤时也易发病。而大椎管者不易发病。发育性椎管狭窄应及早手术减压。

此外,颈椎先天畸形,如先天椎体融合、第一颈椎发育不全或伴颅底凹陷症、棘突畸形等,也会造成颈椎病。

颈椎病引发的疼痛具有哪些特点�

颈椎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疼痛,各种病例之间均有差异。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疼痛亦存在差异,常见有以下几种:

(1) 局部痛:多呈钝痛或隐痛,少数为刺痛,这是由于椎间关节位置改变引起颈部肌肉平衡失调所致。晨起多见,多与睡眠姿势不当有关。

(2)放射痛:沿上肢向手部放射之疼痛,为脊神经根受刺激、压迫或牵拉所致。疼痛分布区与患节脊神经分部区相一致,多为刺痛,常伴有麻木感。

(3)血管性痛:主要指椎动脉缺血所造成的偏头痛,多为一侧性,局限于颞部,发作短暂,呈跳痛或灼痛,常伴有眩晕。每次发作多与旋颈或颈部侧弯有关。

(4)牵拉痛:指颈椎节段受累,引起相应节段内脏区的疼痛。如下颈部颈椎病可在出现上肢症状的同时,伴发心绞痛或胃痛症状。

对颈椎病病人要做哪些检查�

对颈椎病患者要做常规检查、X线检查、颈椎特殊影象检查。

常规检查是指对每例患者的基本检查,包括详细地询问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如:①压痛点的部位:如棘突间压痛多见于病变早期。②颈椎活动范围检查:根型和颈型对颈椎屈伸影响较多;椎动脉型对颈椎旋转活动影响较多。③颈椎的试验检查及感觉:运动障碍和反射的检查。

X线检查:凡颈椎病患者都应拍正位及侧位、双斜位X光片。

颈椎特殊影象学检查:包括断层摄影、CT 扫描、核磁共振以及其他用于颈段的各种造影术。

关于颈椎病的试验检查有哪些�

(1)前屈旋转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改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又称压顶试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以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若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传递使椎间孔变小,有根性损害。对根性疼痛厉害者,医者以双手重叠放于头顶,向下加压,即可诱发或加剧症状。

(3)臂丛牵拉试验:患者低头,医者一手扶患者头顶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检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

(4)上肢后伸试验 :医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上外呈伸展状,若患者出现放射痛,则表明颈神经或臂丛神经受压或损伤。

为什么颈椎病患者要拍X线片�

颈椎X线片不但可以用来诊断颈椎病,更重要的是可以除外许多其他颈部疾病。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颈椎先天畸型、骨折脱位和肿瘤等。颈椎病病人根据症状及体征,拍摄适当体位的颈椎X线片,对诊断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可拍颈椎的正、侧、双斜位片。侧位片可观察椎体排列、关节突、关节位置的微细变化及棘突的移位等,尤其可较准确地测量椎管前后径,并可观察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正位片可显示双侧钩椎关节及其间隙,可观察双侧椎板宽度是否对称,棘突位置是否有移动。在颈1~2开口位,可观察枢椎齿状突的形态及其异常改变。斜位片主要观察椎间孔的形态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程度,颈椎有旋转移位时,可见到患椎的上关节突向前上方变位,使椎间孔横径变小,功能位检查即拍颈椎过伸、过屈体位的侧位片,可显示颈椎由于失稳引起的移位变化。

颈椎病特殊影像检查有何意义 �

颈椎特殊影像检查主要指断层摄影、CT扫描、核磁共振(MRI) 。

(1)断层摄影:临床常用的有矢状位与冠状位2种,一般以患处为中心,前后左右每隔03~1cm一张,共拍4~6 张。其诊断价值为:①观察早期变化,因为早期尚未有完全骨化之骨刺及脱出之髓核,由于其密度较低,故X线片不好发现;②观察微小变化,小于以1cm的破坏区或骨质增生,X线片不易发现;③对后方小关节早期之退变易于发现。

(2)CT扫描: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应用X线穿过人体不同组织后不同衰减度所造成的密度差,以判定正常或异常,其诊断价值为:①准确判定椎体与椎管的矢状径大小;②可观测后纵韧带钙化范围;③可观测脊髓在椎管内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的关系;④可除外骨质本身破坏性病变。

(3)核磁共振:它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定各组织中运动质子的密度差加以判别,较CT更为先进,图象十分清晰,被称为活的解剖图谱。不仅可获得颈椎三维结构,并能清楚地判定椎管矢状径、椎体后缘增生、髓核突出及局部炎症、脊髓组织本身病理生理改变等。

但是,CT扫描、核磁共振毕竟是一种辅助检查,在确定其诊断价值时,必须结合临床,由于其机器设备的昂贵,在做此类检查前,要先拍X片,若X片可以确诊的,可以不做这些检查。

颈椎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象检查,但在条件许可时,借用一些辅助方法,可对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如奎根氏试验、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颈椎静脉造影等。

什么是奎根氏试验 �

奎根氏试验即通过腰4~5穿刺达椎管内珠网膜下腔而测定脑脊液的压力来断定有无梗阻。也可以从脑脊液生化检查中根据其蛋白量的升高来推断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压情况,从而有助于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什么是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是向椎管内注入碘制剂或空气来进行脊髓造影。它有助于对椎管及椎管内各种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脊髓本身疾病、肿瘤、颈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压及椎管测量等;还可以明确脊髓受压部位与范围。但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使用造影剂可出现各种反应,具有一定危险性,临床要从严掌握。

什么是椎动脉造影 �

椎动脉造影是通过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进行穿刺造影,或者切开肱动脉或股动脉进行插管造影。主要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是减压术前的常规检查,可确定施术部位及范围。

什么是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 �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根据病情挑选直接向颈髓供血的动脉注入适量造影剂,根据其造影结果可确定肿瘤部位,诊断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缺血、椎体后缘致压物等。

什么是颈椎静脉造影�

颈椎静脉造影即将造影剂由胸锁乳突肌内缘直接注入椎体内,通过静脉回流,显示出椎外静脉和椎内静脉的形态和流速等变化,据此推断椎管内外病变情况,对颈椎病合并脊髓症状者尤为适用。

奎肯(Queckenstedt)试验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因为颈椎病的椎间盘变性,弹性减少,而向四周突出,进入椎管的部分压迫脊髓,或继发的骨刺与突出的椎间盘组成混合物压迫脊髓。对于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应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判断蛛网膜下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来了解脊髓是否受压以及受压程度,以作诊断参考。

①通畅者多为脊髓变性病变。

②部分梗阻者多为颈椎病。

③完全梗阻者多为肿瘤引起。

(2)原理:因为脑脊液自侧脑室、第三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及脑室膜的细胞产生,由侧脑室经室间孔入第三脑室,通过导水管入第四脑室,再经正中孔及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连通),由蛛网膜吸收回流至静脉,经颈内静脉返回右心。正常人当压迫颈静脉时,脑脊液因为回流受到障碍,压力立即上升,10秒以后达200~300mm水柱。解除压迫后,压力即迅速下降到原来的水平,所需时间也是10秒。由于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是相通的,故通过腰椎穿刺针接一个计压管即可测出压迫颈静脉时脑脊液压力的变化。

(3)方法

①腰椎穿刺后,测出脑脊液的最初压力并记录。

②用指压法或用血压表气囊止血带压迫法,压迫颈静脉以观察压力的变化及变化的速度。应用血压表气囊加压时,其气压不能超过60毫米汞柱,每增加其压力 10毫米汞柱时,记录一次脑脊液计压数。应用指压法是,每隔5~10秒钟记录脑脊液计压数一次。压迫颈静脉后如果压力不升则表示穿刺以上的部位有完全梗阻。如果解除压迫,脑脊液压力继续上升,或不能及时回到原来的水平,则表示有部分梗阻。指压法可分别压迫左右颈内静脉,或同时压迫两侧颈内静脉,以观察其压力变化情况。如颈后伸或向一侧弯时有梗阻现象,对诊断颈椎病有特殊的意义。

如何阅读颈椎病检查中的X线平片?

(1)正位片观察有无寰枢关节脱臼,齿状突骨折或缺失(张口位片);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和狭窄。

(2)侧位片

①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除病人的投照位置、投照角度等技术因素之外,可能会有几种原因:

第一、颈部软组织发生急性扭伤或纤维织炎,疼痛剧烈或有肌肉紧张时,可以影响颈部的正常姿势及活动。

第二、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病变节段的脊椎固定不动或椎间隙有前窄后宽而出现后突现象。

第三、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部位不同,程度不一,也可发生曲度的改变及局部旋转或偏歪现象而表现为局部棘突偏歪;关节突、椎根切迹及椎体后缘呈双影现象。在侧位片,以下三种情况有临床意义:

a:一个或两个颈椎椎间小关节突呈有双影,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有双影,称为双凹现象;椎体后缘呈有双影,称为双边现象,而上下颈椎却显影正常,表示其颈椎有旋转现象。

b:上部颈椎显影正常,而下部颈椎呈现双凸、双边、双凹现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类似的变化,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现象。

c:颈脊椎的一个或两个脊椎显影正常,而其部分有双凸、双凹、双边现象,表示显影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现象,如全部颈脊椎的后部呈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则为投照不当的原因,无临床意义。

②有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改变,弹性好者,相对稳定,其活动度小并与上下椎间盘相似;严重者可见有滑椎现象,表现为各颈椎前后缘排列不齐。这种现象对病变的椎间盘的定位诊断及了解手术以后植骨情况有帮助。

③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都能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后方的骨赘容易引起症状。但骨赘的大小并非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因而骨赘不大明显而脊髓受压迫明显、骨赘大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均可发生。

④椎间盘变窄:椎间盘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而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平片上椎间盘变窄。

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较差,椎体发生半脱位,或称之为滑椎。椎体的半脱位引起椎间孔的横径和椎管的前后径变小而产生临床症状。

⑥项韧带钙化:临床上当项韧带钙化时,与其相对应的椎间盘早已出现退行性的变化。这是因为椎间盘变性以后,相应节段的项韧带负荷较多的缘故。项韧带骨化之前,局部韧带组织经历退变及软骨化的阶段,临床上可以触及局部有硬化,而X线平片却不能显示出来。

⑦斜位片:拍颈椎双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孔的大小和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钩椎关节增生以后,使椎间孔变小,在颈椎斜位片能显示出来,它是产生神经根刺激及椎动脉供血不全的原因。但是,临床上有些骨质增生明显,并占据椎间孔横径的2/3者也无任何症状。

碘油脊髓造影有何具体的内容?

(1)目的是鉴别脊髓病由脊髓变性病、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肿瘤或椎间盘向椎体后方膨出所致。碘油在蛛网膜下腔通畅无梗阻为变性病变或非器质性病变;呈蜡泪状者为粘连性蛛网膜炎;呈倒杯状者为髓外脊髓肿瘤。

(2)其适应症有脊髓长束障碍症状同时又有颈椎病疾病。对碘及碘油过敏者属于禁忌症。

(3)操作方法:腰椎穿刺Queckenstedt试验有梗阻或部分梗阻,向蛛网膜下腔注入重比重碘油碘苯脂(myodil)3ml或3ml以上,患者仰卧或俯卧于X线检查台上进行透视检查,逐渐倾斜检查台,使之呈头低脚高位。此时可见油柱呈条带状向头段移行,至胸�1~胸�2时,油柱稍受阻并加宽。加大检查台倾斜角度,油柱可继续上移,至接近脊髓受压部位时,流速变慢;到达受压部位后,油柱渐渐呈平段状。完全梗阻者,虽加大检查台面倾斜度,其影像也无改变;部分梗阻者,加大倾斜角度可见碘油在平段之一侧上行,呈L形,或者在平段的两侧上行,呈凹形,到达另一个梗阻部位时又重复上述现象。

如果碘油能通过颈椎到达颅内,则改为头高脚低位,由上而下观察一次,以了解梗阻上界及节段数。如果为完全梗阻,则应作脑池穿刺,注入碘油作下行造影,才能了解其上界。这可为多发颈椎间盘病变的彻底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如果仰卧位造影剂畅通无阻,则应作俯卧位观察,以免遗漏椎间盘凸向椎管程度较轻的病例。

碘油造影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1)颈椎病的碘油脊髓造影,正位片所见以平段显影或在平段的基础上发展呈L 形及凹形,最后呈梯形。平段的基础是椎体后方的混合突出物引起,所以,平段的影像与椎间盘的平面大致相符合。在侧位片上可以见椎间盘等混合突出物对脊髓不同程度的压迫现象。骨性突出物与碘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此距离比硬膜厚度大几倍,表示其间夹有软组织。前路手术后在短期内可见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但脊髓造影仍显示有梗阻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在2~6个月才消失。

(2)一般来说,椎间盘病变患者进行碘油造影时,因为梗阻物�%D

一,弯曲运动,它包括定势的和动态的前后弯曲运动,左右弯曲运动和波浪式的蛇形运动。

二,平转运动,有摇头,有摆尾,转尾闾,有太极的磨腰(包括站式、坐式、俯式),有以命门带动脊柱的平转运动,有胸椎、颈椎的平转运动等。

三,螺旋运动,是在平转运动基础上的发挥,应有一定的放松基础方能训练。

四,“直线”运动,它是练习脉冲拳出现的特有的现象,是脊柱的逆向运动。这个运动要有腰的放松为基础,如有关节“离骨”为前提更能充分地体现“直线”运动的妙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13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3
下一篇2023-09-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