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放眼汉末三国,在众多割据势力之中,冀州牧韩馥的表现无疑让人大跌眼镜。他本是袁氏门生,曾任御史中丞,董卓入京后封韩馥为冀州牧,因废帝问题与董卓决裂的袁绍,则被封为渤海太守,恰好受韩馥节制管辖。 ▲韩馥剧照 在此期间,二人关系迅速交恶,最终在袁绍的步步紧逼之下,韩馥被迫将冀州拱手相让。后来韩馥投奔张邈,当袁绍派使者与张邈结盟之时,韩馥以为是袁绍派人来杀他的,吓得躲在厕所中用刻书的小刀自杀。从韩馥一生的表现来看,此人无疑有些草包,不过他手下还是有一些人才的,今天子渊就给大家介绍其麾下的三位一流武将,他们分别是麴义、高览和张郃。 ▲袁绍及部将剧照 首先来说说麴义(又作鞠义),这其实是一位被演义所埋没的名将。麴义是凉州人,熟知羌人战法,在天下大乱之际,麴义也组建起了自己的精锐私兵,后来他投靠冀州牧韩馥,成为其麾下部将。日子久了,鞠义看出韩馥胸无大志,便趁其不备投降袁绍。在麴义反叛之下,韩馥只好被迫让出冀州。袁绍占领冀州之后,麴义成为袁绍麾下数一数二的大将。据《三国志·张杨传》记载,「 ”单于欲叛,绍、杨不从。单于执杨与俱去,绍使将麴义追击于邺南,破之。”不难发现,麴义的作战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 ”白马将军”公孙瓒剧照 不过麴义最出名的,恐怕还是他手下的一支精锐部队——八百先登。在袁绍与公孙瓒交战之时,麴义带着这支精锐重弩兵来到了界桥。公孙瓒麾下也有一支精锐轻骑部队,名唤「 ”白马义从”,在北疆一带可谓是盛名显赫。只可惜遇上麴义的重弩兵,公孙瓒的轻骑兵被死死克制,再加上后者指挥失误,一战之下,三千白马义从损耗殆尽。此战过后,麴义及其部将先登也是名震天下。不过麴义功高震主却不懂得收敛,最后被袁绍下令斩杀,实在令人惋惜。 ▲高览剧照 接下来是高览。他与颜良、文丑、张郃被后世并称为「 ”河北四庭柱”。历史上的高览并没有多大名气,只知他先是韩馥部将,后来幽州易主,高览也就此来进入袁绍麾下。从他在袁绍帐下成为仅次于颜良、文丑的武将,足以见得其本领确实不容小觑。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高览被进一步演绎,成为了张郃的副手。从其战绩来看,高览能与许褚、徐晃打个平手,也足以证明其过人武力。只可惜高览在加入曹操麾下之后便神秘消失,再无史料记载。 ▲魏将张郃剧照 最后一位则是张郃,他后来成为曹操麾下的「 ”五子良将”。张郃因镇压黄巾军有功,被举为幽州军司马,先后为韩馥、袁绍、曹操的部将。张郃的传奇,是他加入到曹营之后开始的。不过张郃早期总是作为张辽的副手而四处征讨贼寇。直到他中年时期,其治军严谨、善于带兵的名声才逐渐为世人所知。《三国志》注引《魏略》记载:「 ”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可见在刘备眼中,张郃的能力要远胜于曹营大将夏侯渊。最后再补充一句,《三国演义》中的「 ”无双上将”潘凤,也同样是韩馥手下。作者虚构出这样一位草包武将,或许也是在暗讽其主韩馥也不过是个「 ”草包”罢了。
参考资料:
1 陈寿的三国志,txt格式,要文言文和译文
一套书,即使是txt格式也在知道放不下。
先给你一个武帝纪第一的译文。 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汉朝相国斡参的后代 汉桓帝时,泞腾任中常侍大长秋,被封为费事侯。
他的养于竹尚继承爵位,官做到太尉,没有人能知道曹嵩出生身世的底细:曹嵩生太祖 太祖年轻时机敏警悟,有谋略权术,但负气仗义而放纵不拘,不从事操行的修养和学业的研习,所以当时的人并不把他看作彳:同寻常的人;祇有梁国的桥玄、南阳的何颐很看重他。桥玄对太祖说: “天下将要大乱,不是有治国能力的人才不能挽回这个局面,能够安定天F的人,大概就是你吧!”二十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并任郎官,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升任顿丘令,征召授任为议郎。
光和末年,黄巾'翠起事太祖被授任骑都尉,征讨颖川的贼寇。接着升任济南相,济南国辖有十多个县,县官大多依附奉承皇亲权贵,贪污受贿,名声败坏,太祖于是上奏罢免了其中八个县官的职位;禁绝滥设的祭祀,违法作乱的人都逃走了,郡国界内平静安定。
过了好久,被征召返回任束郡太守;太祖没去就任,声称有病返回故乡。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串连勾结当地豪强,图谋废黜汉灵帝,另立合肥侯为帝,他们将这事告诉太祖,太祖拒绝参与。
王芬等人终于失败了。 金城人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郡太守后叛乱,聚众十多万人,天下骚乱不安。
朝廷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恰逢汉盐帝去世,太子继承帝位,太后当朝执政。大将'单何进和袁绍谋划诛杀宦官,太后不肯听从。
何进就召董卓进京,想以此胁迫太后,董卓还没到京,何进就被杀了÷,董卓到京后,废黜少帝为弘农王而另立汉献帝,京城大乱。董卓上表荐举太祖为骁骑校尉,想和他共计国事。
太祖就改名换姓,从小路回到束面去。出了虎牢关,经过中牟县,被亭长怀疑,抓起来送到县里,县里有人暗地裹认出了他,为他说情得以释放。
董卓接着杀死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回到陈留,散发家中的财产,聚合义兵,准备讨伐董卓。
冬十二月,开始在己吾起兵,这一年是中平六年。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仙、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束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遣、济:ll-,~g鲍信同时都起兵,各拥兵数万人,推举袁绍做盟主。
太祖代理奋武将军 二月,董卓听说各地兵马起事,就迁徙天子改都长安。董卓留下来驻守洛阳,竟焚烧了皇宫。
这时袁绍驻扎在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遣驻扎在酸枣,袁术驻扎在南阳,孔佃驻扎在颖jI!,韩馥驻扎在邺。董卓兵力强盛,袁绍等人没有谁敢率先进攻。
太祖说:“发动义兵讨伐暴乱,大军已经会合,各位还有什么可迟疑的呢?假使董卓听到崤山以束义兵起事,依仗王室的威望,据守古代西周、东周所在的险要地方,向东出兵来控制天下,即使用不合正道的手段去做,仍然足以造成祸害。现在焚烧皇宫,劫持迁徙天子,全国震惊,人们不知归附谁,这是上天要灭亡他的时候。
打一仗就可以安定天下,不可失去良机啊!”于是带领军队向西进发,准备占据成皋。张邈派遣将领卫兹分带一支军队跟随太祖。
到达荣阳的汴水,遭遇到董卓的将领徐荣,和他交战失利,士兵死伤很多。太祖被流箭射中,骑的马也受了伤,堂弟曹洪把马让给太祖,才得以在夜裹逃脱。
徐荣看见太祖带领的军队不多,还奋力作战丫一整天,认为酸枣寸:容易攻取,也带领军队返回、太祖到达酸枣,各路军队的兵力有十多万,将领们每天摆酒设宴,不考虑进军攻取太祖贞备他们,接着为他们谋划说:“各位听我的计策,让勃海太守袁绍带领驻在河内的军队进逼孟冲,驻在酸枣的各个将领防守成皋,占据放仓,封锁辗辕、太谷两个关口,完全控制这里的险要地方;让袁术将军带领驻在南阳的军队进驻丹、析两地,进入武关,来震慑三辅:都高筑营墩深挖壕沟,不同敌军交战,多虚设兵阵疑惑对方,显示天下群起讨伐董卓的形势,以顺应大义来讨伐叛逆,可以很快平定。现在军队因为大义行动起来,却抱着迟疑的态度不敢前进,使天下的人失望,我私下为各位感到羞耻!”张邈等人不肯采纳他的计策 太祖兵少,就和夏侯惇等人到扬州去招募士兵,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给了士兵四千多人。
返回到龙亢,士兵有很多叛逃了。到了釺、建平两地,又招收士兵一千多人,进驻河内。
刘岱和桥瑁互相仇怨,刘{片杀了桥朋,让王肱兼任束郡太守。 袁绍和韩馥谋划立幽州牧刘虞做皂帝,太祖拒绝这样做。
袁绍又曾经得到一块玉印,在太祖在座时把玉印举向太祖的胳膊肘边,太祖因此耻笑并憎恶他。 初平二年春,袁绍、韩馥竞立刘虞做皇帝,刘虞始终不敢当。
夏四月,董卓回到长安。 秋七月,袁绍胁迫韩馥,占领了冀州。
黑山的贼寇于毒、白绕、眭固等十多万人夺取魏郡、束郡,王肱不能抵御,太祖带领军队进入束郡,在濮阳攻打白绕,打败了他。袁绍于是上表荐举太祖任束郡太守,治所设在束武阳、扭壬三年春,左担驻扎在蛆丘,王毒等人攻打塞基阳。
左担就带领军队向西进入墨山,攻打王童等人的大本营。:坛听到这个消息,放弃束武阳撤回。
2 文言文妙字添趣(陈寿三国志吴书)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羣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译文:
关羽听说马超来降,因为马超并非老同僚,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干比得上谁?诸葛亮知道关羽逞强好胜(「护前」意味逞强好胜,不容许别人争先居前之义。《吴书‧朱桓传》:「桓性护前,耻为人下。」《宋书‧刘瑀传》:「瑀性陵物护前,不欲人居己上。」可见吴金华《三国志校诂》),回信答道:「马孟起文武兼备,雄烈过人,可谓一世之杰,乃是黥布、彭越一类的人物(诸葛亮用黥布、彭越形容马超,可以说非常贴切,一方面这两人在楚汉相争时可算一方诸侯,黥布甚至还被封为九江王,和刘邦本来同级,而彭越资历也足以封王,只是项羽不封他而已。这与马超原本也是一方之霸后来投靠刘备的情形非常接近。而黥布、彭越二人,也都是深沉狡诈、知兵善战之徒,与马超恰好也挺相似),足以与张益德并驾齐驱、互争长短,但还比不上大胡子的绝伦逸群呀!」关羽有一口漂亮胡须,所以诸葛亮叫他大胡子。关羽看了这封信非常开心,开心到把这封信交给手下的宾客传阅。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汉代初年有一位叫季布的人,他乐於助人,很讲信用,凡是答应过的事,一定会设法办到,因此享有盛名当时有一名叫曹丘生的楚人,好以财物结交有权势的官员,藉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听说季布作了大官,就请求窦长君介绍他去见季布但是窦长君跟曹丘生说季布不喜欢他,劝他不要去,但曹丘生还是央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窦长君勉为其难地答应曹丘生拿了介绍信就马上去拜访季布,见到季布后,就深深作揖,并且说:「楚人有一句谚语说:『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在梁,楚一带的名声之所以能这麽大,都是我帮你传扬的,大家都是楚人,为什麽你一直拒绝见我呢 」季布听了这句恭维的话,非常高兴,以上宾之礼招待曹丘生住了几个月才离开,临走时,季布还送了他一份厚礼曹丘生继续替季布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愈来愈大后来「一诺千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信守承诺,说话算数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闲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汉代初年有一位叫季布的人,他乐於助人,很讲信用,凡是答应过的事,一定会设法办到,因此享有盛名当时有一名叫曹丘生的楚人,好以财物结交有权势的官员,藉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听说季布作了大官,就请求窦长君介绍他去见季布但是窦长君跟曹丘生说季布不喜欢他,劝他不要去,但曹丘生还是央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窦长君勉为其难地答应曹丘生拿了介绍信就马上去拜访季布,见到季布后,就深深作揖,并且说:「楚人有一句谚语说:『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在梁,楚一带的名声之所以能这麽大,都是我帮你传扬的,大家都是楚人,为什麽你一直拒绝见我呢 」季布听了这句恭维的话,非常高兴,以上宾之礼招待曹丘生住了几个月才离开,临走时,季布还送了他一份厚礼曹丘生继续替季布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愈来愈大后来「一诺千金」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信守承诺,说话算数
3 陈寿«三国志» 译文三国志卷一魏书一 武帝纪第一/白话文翻译(曹操) 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
东汉桓帝在位时,曹腾任中常侍大长秋,封为曹亭侯。他的养子名曹嵩,继承了他的封爵,曾官至太尉,但没有人知道他是从谁家过继来的。
曹嵩生下了太祖。 太祖儿时就机灵能干,遇事会随机应变,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注意德行和学业的修养,所以当时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他,惟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两人能认识到他的雄才大略。
桥玄曾对太祖说:“天下将大乱,没有治国安邦之才不能拯救,能平定天下的,恐怕就是你吧!”太祖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任洛阳北部尉,升任为顿丘县令,被召入朝廷做议郎。 汉灵帝光和末年(183),发生黄巾军起义。
太祖被任命为骑都尉统领羽林骑兵,讨伐颍川的贼寇,后升为济南国国相。济南国辖有十几个县,各县长官大都攀附皇亲国戚,贪赃枉法,民怨民恨,太祖上奏皇帝,罢免了其中八个官员。
又严禁过分祭祀鬼神,使作奸违法之徒威风扫地,一时济南国中秩序井然,安居乐业。过了许久,被召回朝廷任东郡太守,但没有赴任,以生病为由回了老家。
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网络八方豪杰,密谋废汉灵帝,拥立合肥侯为皇帝,他们联络太祖参加,太祖拒绝了。王芬等谋反事件果然失败了。
金城人边章、韩遂斩杀刺史、郡守,聚集十多万人,大举叛乱。一时天下动荡。
朝廷命太祖为典军校尉,恰逢汉灵帝去世,太子刘辩即位,由何太后掌宰朝中大权。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密谋诛杀宦官,太后未同意他们的作法。
何进便召董卓入京,即刻废皇帝为弘农王,另立刘协为献帝,京都之中乱如麻团。董卓上奏举荐太祖做骁骑校尉,准备与他共商朝政。
太祖改名换姓,向东走小路逃往家乡。出虎牢关,途经中牟县时,引起当地亭长怀疑,被抓回县城。
城中有人暗认出他,为他求情而被释放。董卓此时已除掉太后和弘农王。
太祖到了陈留县,变卖家产,募集义军,准备征讨董卓。十二月,才在己吾县树旗起兵,这时已是汉灵帝中平六年(189)。
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亻由,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同时起兵征讨董卓,他们都拥兵数万,共推袁绍为盟主,太祖代理任奋武将军。这年二月,董卓得知各地兴兵征讨自己的消息,胁迫献帝迁都长安。
董卓仍统兵驻守洛阳,纵火烧毁了皇宫。这时袁绍驻兵河内,张邈、刘岱、桥瑁、袁遗驻兵酸枣,袁术驻兵南阳,孔亻由驻兵颍川,韩馥驻兵邺城。
董卓兵众将广,袁绍等都惧怕当先遣军。太祖说:“我们义军是讨伐叛乱,现各路军兵都已会合,诸位还有什么疑虑的?要是董卓先前获知太行山东起兵的消息,仰恃天子的圣威,占据洛阳一带的险要地方,遣兵东进控制天下,尽管他的行动是不道义的,对我们来说仍然是很大的忧患。
如今他焚烧宫殿,挟持天子西迁,天下惊恐,百姓不知依附何人,这正是天意要使他灭亡的契机。一战就能安定天下,机不可失。”
便领兵西进,准备攻占成皋县。只有张邈派部将卫兹带一部兵马协助太祖。
太祖部队到了荥阳汴水,与董卓部将徐荣遭遇,双方激战,太祖军队失利,伤亡较大。太祖在激战中被流箭射中,坐骑也受了伤,他的堂弟曹洪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太祖,太祖才得以连夜逃离险境。
徐荣见太祖带的兵虽少,但都能齐心奋战,坚持了一天,认为酸枣不易攻克,也领兵返回。太祖回到酸枣,见到各路军队共计十多万人,终日设筵大吃大喝,不思大业。
太祖前去教训他们,并谋划说:“诸位听我的计谋,让勃海太守袁绍率河内郡的部队到孟津;酸枣的各路将领驻守成皋,控制敖仓,封锁頧辕、太谷二关,占据所有险要之地;再让袁术将军率领南阳的军队进军丹水县和析县,挺进武关,威震三辅地区;各路大军都高筑垒墙、深挖沟壕,避免与敌交锋,多设疑兵,迷惑敌方,彰明我们的行动是以正义讨伐叛逆,天下速可平定。现已以正义召集了各路军队,却瞻前顾后,不敢进兵,天下百姓绝望,我本人替你们感到羞耻!”张邈等人没有采纳他的计谋。
太祖因兵少,便与夏侯等人同去扬州召募士兵,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把四千多名士兵交接给他,回到龙亢县时,大部分兵士都叛逃了,到了轾县、建平县,又重新招募一千多士兵,进驻河内郡。刘岱与桥瑁积怨很深,刘岱杀死桥瑁,让王肱兼任东郡太守。
袁绍与韩馥商议要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被太祖拒绝。袁绍曾得到一块玉印,在席中推到太祖肘边让他看,太祖便笑了笑,然而十分讨厌。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春,袁绍、韩馥推举刘虞做皇帝,但刘虞终究不敢答应。这年四月,董卓回到长安。
七月,袁绍威逼韩馥,夺取了冀州。黑山贼寇于毒、白绕、眭固等率领十多万人到魏郡、东郡抢劫,王肱无力抵抗,太祖领兵赶往东郡,在濮阳同白绕遭遇,大破贼兵。
袁绍为此上奏朝廷,举太祖为东郡太守,郡治设在东武阳。 初平三年(192)春,太祖驻军顿丘,于毒等进犯东武阳,太祖统兵向西,。
4 求 陈寿 三国志 赤壁之战 的原文《三国志》中《吴书‘吴主传’》有关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近,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
公烧其船而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比较详细: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乃取艨艟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引颈观望,指严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
径自北归。
5 陈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译文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元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父亲是诸葛圭,字叫做君贡,在汉朝末年担任过太山郡的郡丞。诸葛亮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推荐去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及亮的弟弟诸葛均前去上任。
正好遇到汉朝改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平常和荆州太守刘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诸葛玄过世以后,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平常喜欢唱着《梁父吟》的曲调。
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真的具有管仲,乐毅般的才华。
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
坦诚认罪,传布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开释;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杀戮。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多么细的恶行,没有不贬抑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着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实职,对于虚伪造假的人不予录用。
最后全国的百姓,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明白。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作大将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
原文: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53863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出处: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国演义》里的三十六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邓艾奇袭成都,魏延的奇袭长安之计,都是用的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许攸的攻打曹操许都之计,就是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曹操试图借刘表之手杀死祢衡,以及刘表借黄祖之手成功杀了祢衡,都是借刀杀人;
郭嘉遗计定辽东也是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黄忠和法正杀掉夏侯渊,就是用的以逸待劳;
张飞战马超也是。
第五计 趁火打劫。
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吕布和陈宫就是用的趁火打劫占领了曹操的山东。
第六计 声东击西。
诸葛亮派赵云在箕谷率领少量军队作为疑兵,自己欲率大军出斜谷,就是用的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诸葛亮陷害司马懿,司马懿陷害诸葛亮,都是用的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姜维挖地道企图去偷袭邓艾,就是用的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魏、蜀、吴三家时时刻刻都在用,这个就不用再说了。
第十计 笑里藏刀。
陈登害吕布,逢纪献计佯许公孙瓒夹攻冀州韩馥,违背公孙瓒之计,就是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曹洪舍命救曹操,就是李代桃僵之计,舍掉一小将,挽救了大局(但结果小将也并没有牺牲)。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刘备夺取荆州,就是用的顺手牵羊 浑水摸鱼。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诸葛亮让刘备惊动乔国老和当地百姓,以保全自身性命,就是用的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诸葛亮死后,用了一个诸葛亮的木雕像吓跑了司马懿,这明显就是照搬的三十六计里的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诸葛亮佯攻冀县,就是用的调虎离山之计,调出姜维。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用的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诸葛亮用粮草骗姜维去抢粮,以便捉姜维,就是用的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董卓、李榷、郭汜、曹操擒汉献帝,就是用的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许攸献计曹操火烧乌巢,就是用的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曹丕趁乱纳美妾,就是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诸葛亮死后的撤退之计,就是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关羽水淹七军,就是用的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魏、蜀、吴三家在反复上演,吕布、刘备、曹操、袁术等人之间也在反复上演此计。
第二十四计 假道代虢。
刘备夺取西川,就是用的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张绣设法废掉典韦再攻曹操,就是用的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诸葛亮被诬陷谋反,被刘禅下令调回大军后,诸葛亮质问刘禅那些话就是指桑骂槐,然后杀掉了宦官(指着皇上骂宦官)。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司马懿装病骗曹爽,就是用的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刘琦三求计,明显就是照搬的三十六计里面的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张飞当阳桥退敌,就是用的树上开花,用疑兵吓退了曹军。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黄忠和法正登高监视夏侯渊,争得了主动权,就属于反客为主里的一种。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周瑜用美人计迷住了刘备,使其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另一,刘禅降魏后回答司马昭的话)。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明显是照搬的三十六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蒋干盗书,就是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周瑜打黄盖,就是用的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庞统的连环计,也是引用的三十六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这个刘备前期一直在用,就不用再强调了。
扩展资料:
三十六计目录: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代虢。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参考资料:
韩馥的手下包括以下几位:
1 将军:赵浮、程涣、上将潘凤、张颌。
2 谋士: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审配、田丰、沮授以及麴义。
以上都是韩馥手下重要的人物。
三国时期割据河北的大军阀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河北最勇猛的四位勇将。民间称为河北四庭柱。分别为颜良,文丑,张郃,高览。 颜良,河北名将,与文丑齐名的袁绍军双臂猛将,四庭柱排行之首。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次年兵进黎阳,遣颜良攻白马。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遂被关羽击斩。
简明演义传记
颜良未参加关东联军,使袁绍颇为华雄的猖狂而叹息。绍计逼韩馥,谋夺冀州,耿武欲行刺,颜良斩之。随后与文丑为先锋,击败公孙瓒,平定河北,硕有战功。曹袁于官渡交兵,绍遣颜良为先锋大将,统十万精兵为前部,进攻白马,连斩宋宪、魏续,二十合败徐晃,令曹军诸将栗然。关羽出战,颜良方欲问时,因赤兔马快,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刺于马下而死。
历史评价
◆沮授: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三国志·袁绍传》)
◆孔融:颜良、文丑,勇贯三军。(《三国志·荀彧传》)
◆荀彧: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荀彧传》) [编辑本段]文丑 文丑 简明历史传记
文丑,与颜良其名的袁绍军双臂猛将,四庭柱排行第二,河北名将。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五年,袁绍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与刘备挑战,曹操以辎重就道饵敌,文丑兵乱,遂被操击破而死,并无被关羽所斩之记录。
简明演义传记
并未参加关东义军讨伐董卓之战,袁绍在苦战董卓军华雄时感叹到“可惜伍上将颜良,文丑未置。”于界桥之战眼见就要追到公孙瓒,却被初次登场的赵云所阻止。在官渡之战前哨战时,因同僚颜良被关羽所斩而愤怒。出兵延津袭击曹军,并击退张辽徐晃等,掠夺走大量曹军物资,但却被当时身在曹营的关羽所斩。
历史评价
◆孔融:颜良、文丑,勇贯三军。(《三国志·荀彧传》)
◆荀彧: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三国志·荀彧传》) [编辑本段]张郃 张郃 张郃(-231)字儁乂(亦有记载为“俊乂”,《三国演义》中字隽乂),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征西车骑将军。谥曰壮侯。
张郃 - 简明历史传记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河北四庭柱排行第三,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担任司马懿副将,奉司马懿之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诸葛亮第四次时,张郃随司马懿前往相拒。后诸葛亮粮尽退兵,张郃追至木门,与诸葛亮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而亡。 但也有说法是病死。
张郃 - 简明演义传记
张郃原为袁绍手下名将,官渡之战时,受郭图陷害,无奈投降于曹操,从此被曹操重用,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诸葛亮一出祁山时,张郃任司马懿先锋,跟随司马懿在街亭重创蜀将马谡,使诸葛亮撤兵。此后,在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张郃先后随曹真、司马懿前往对抗,多有上佳表现,连诸葛亮也叹其勇猛。诸葛亮五出祁山撤退时,于在剑阁设计埋伏,张郃前往追击,中埋伏被乱箭射死。 [编辑本段]高览 高览 高览 - 简明历史传记
高览,与张郃并为袁绍大将,河北四庭柱排行第四。官渡之战,曹操率军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请,仅以轻骑救援,而命高览、张郃率重兵攻曹营,营坚不能下,粮谷被燔,郭图惭其计失,复谮于绍,高览等忿惧,遂焚攻具,率众降于曹操。
高览 - 简明演义传记
官渡之战,高览曾和许褚大战而不分胜负。曹操偷袭乌巢,袁绍从郭图之计,命高览、张郃率兵劫曹营,遭埋伏兵败,惧罪而降于曹操,被封为偏将军、东莱侯。后随曹操出征汝南,率军伏击刘备,三合斩刘辟,正欲擒刘备,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
韩馥是东汉末年的诸侯之一,担任冀州牧,后来还参与了各地诸侯起兵讨伐董卓一事。191年,韩馥的手下麴义突然叛变,结果韩馥还战败。袁绍早就像把冀州占为己有,便设计让韩馥投靠张邈,此后韩馥以为袁绍要将自己赶尽杀绝,选择自刎而死。实际上韩馥迫让冀州也是有些无奈,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虎入羊群”,就和韩馥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回,发生在袁绍谋取冀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袁绍、逢纪、韩馥和耿武。原文如下:
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冀州牧韩馥,遣人送粮以资军用。谋士逢纪说绍曰:“大丈夫纵横天下,何待人送粮为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绍曰:“未有良策。”纪曰:“可暗使人驰书与公孙瓒,令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瓒必兴兵。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绍大喜,即发书到瓒处。瓒得书,见说共攻冀州,平分其地,大喜,即日兴兵。绍却使人密报韩馥。
馥慌聚荀谌、辛评二谋士商议。谌曰:“公孙瓒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其锋不可当。兼有刘备、关、张助之,难以抵敌。今袁本初智勇过人,手下名将极广,将军可请彼同治州事,彼必厚待将军,无患公孙瓒矣。”韩馥即差别驾关纯去请袁绍。长史耿武谏曰:“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馥曰:“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古者择贤者而让之,诸君何嫉妒耶”耿武叹曰:“冀州休矣!”于是弃职而去者三十余人。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袁绍采纳谋士逢纪的建议,派人秘密联络公孙瓒,让其进攻冀州,然后自己又将此消息通知韩馥。韩馥不明真相,连忙召集文武商议对策。谋士荀谌认为只有邀请袁绍来治理冀州方能无忧。但长史耿武却认为此举不啻于引狼入室,后患无穷。韩馥最终拒绝了耿武的意见,冀州最终也落入了袁绍之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耿武口中的的“虎入羊群”,意为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描述的这个故事情节,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但过程却比小说复杂得多。据《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载,首先提出谋取冀州的,是袁绍的谋士逢纪,他对袁绍说:“将军举大事而仰人资给,不据一州,无以自全。”对此,袁绍却非常犹豫。他表示:“冀州兵强,吾士饥乏,设不能办,无所容立。”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主要是自身实力不足所造成的。虽然袁绍名冠天下,影响力巨大,但军事实力却非常薄弱,连粮草供应都要仰仗韩馥。故此,袁绍对于逢纪的计策信心不足。但逢纪随即说出了这样一番话,终于令袁绍下定了决心。逢纪说:“可与公孙瓒相闻,导使来南,击取冀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于此之际,可据其位。”至此,袁绍谋取冀州的行动正式开始。
按照小说的描述,当韩馥得知公孙瓒进犯冀州,立刻作出了“让冀州”的决定,但真实的历史却并非如此,自参加讨董联军开始,韩馥就对袁绍充满了戒备。《后汉书·袁绍传》称:“馥意犹深疑于绍,每贬节军粮,欲使离散”,《三国志·袁绍传》中也提到,韩馥手下的都督从事赵浮就对韩馥说过:“袁本初军无斗粮,各己离散,虽有张杨、于扶罗新附,未肯为用,不足敌也。”这说明韩馥对袁绍还是采取了有效的挤压和控制手段的。等到公孙瓒大军进攻冀州,韩馥也没打算请袁绍助阵,而是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打败公孙瓒。
不过,这样的局面并灭有维持多久,冀州局势很快便出现了三个巨大变化。首先是《三国志·袁绍传》中所载的“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公孙瓒的节节胜利使得冀州内部出现分裂,部分郡县投靠开始背叛韩馥;其次,在冀州东南方向也出现了巨大危机。《英雄记》称,刘岱给韩馥的谋士刘子惠写了一封信。刘岱在信中称:“卓无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但卓死之后,当复回师讨文节。拥强兵,何凶逆,宁可得置。”而当韩馥收到这封信后,几乎将刘子惠处死,这说明当时刘岱的威胁并非仅仅只限于口头威胁,而是有具体的行动,令韩馥非常恐慌。
除了来自公孙瓒和刘岱的强大压力之外,此时冀州内部也出现了重大危机。《后汉书·袁绍传》中说:“馥将麴义反叛,馥与战失利。绍既恨馥,乃与义相结。”麹义这个人物,之前我在文章中曾经介绍过,是汉末骁勇善战的一员猛将,后来在界桥之战中大败公孙瓒的精锐——白马义从,其军队战力远非韩馥的将士可比。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败退,韩馥的日子越发难过。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韩馥阵营中两大集团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以荀谌为首的颍川集团开始倒向袁绍。《三国志·袁绍传》中有一段荀谌与韩馥的对话(由于原文过长,这里不再引用),力劝韩馥将冀州让给冀州。而以田丰、审配为首的冀州集团一直受到韩馥的打压,对于此次冀州危机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虽然有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等人坚持认为不能将冀州交给袁绍,但此时的韩馥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之后便有了“让冀州”这一事件的发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