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夺冠!7月新能源车型销量TOP 10

特斯拉夺冠!7月新能源车型销量TOP 10,第1张

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80万台,相对于19年7月份增长20%,相对6月的环比下降7%。7月零售达到819万台,走势稍强于批发。去年7月销量偏低是因为新能源车补贴新政第一个月,今年7月销量的反转,新能源车未来将呈现环比走强特征,7月开始的同比将出现高增长。

其中,自主品牌的纯电动表现较差,相对于2019年自主品牌占纯电动车87%的份额,今年7月份传统自主仅有54%的份额,1-7月的份额也仅为59%。特斯拉表现依然很好,在纯电动中占有17%的份额,十分稳定。

纯电动车的新势力车企逐步成为新能源市场重要参与力量,7月新势力车企的销量逐步达到18%的纯电动份额,呈走高态势。

插电混动市场的自主品牌面临合资插混车型的正面竞争,自主品牌在插混市场的份额由主流优势逐步转为劣势。插混市场中,理想汽车代表新势力,7月份在插混市场中占据15%的市场份额,表现稳定。

新能源销量排行 TOP 10

国产特斯拉Model 3夺 

仔细观察细分车型销量榜单不难发现,国产特斯拉Model 3再次毫无悬念的以交付11,014辆新车的成绩,位居第一位。1-7月累计销量也来到了"恐怖"的56,768辆。不可否认,特斯拉位于中国已然用其强势的终端表现向行业证明,不依靠任何的B端消耗,纯电动汽车依旧能够"出圈",并威胁到同级别对应燃油车型的地位。

至于Model 3能够取得如此惊喜表现的根本原因,或许就像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所说,"咱们大部分人还没搞明白特斯拉到底怎么赢的,比续航、比智能、比性价比三个都已经赢了也没改变任何结果。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知道特斯拉赢在哪里,因为赢的原因太初级了,没那么光鲜,所以反而被忽视。"

广汽Aion S排第二

广汽Aion S共卖出了3685辆,位居排行榜第二名。此外,广汽新能源共售出了5076辆新车,同比增长4903%,前7月更是售出了25780辆,同比暴涨80%,继续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

之所以广汽AionS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是国内基于纯电动平台打造的产品,所有设计思维上的东西无需兼顾燃油车,其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自然受到更多消费者认可。此外,在今年的广汽科技日上,广汽新能源发布了纯电专属平台GEP、全球平台模块化架构、AdiGO 3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等"黑科技"。

比亚迪 秦EV第三名

7月全秦EV销量共3400台,位居第三名。比亚迪,虽然其新能源板块的整体销量有所回升,但是依旧无法掩盖目前只有全新秦EV一款热销车型在售的尴尬情况。

同时,据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7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单月销量为13,801辆,同比下滑138%。1-7月累计销量为75,777台,同比下滑5329%。由此可见,其处境不容乐观。其实,自去年新能源补贴正式退坡以来,比亚迪终端销量已经出现连续13个月的下跌,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B端市场的需求量也在快速萎缩之中,双重打击下,造成了如今的局面,而这恰恰也是许多传统新能源车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蔚来、理想、威马表现不错

7月蔚来累计交付3533辆新车,同比增长3221%。并且超过了去年同期交付数的4倍,是仅次于今年6月的历史上第二高单月交付成绩。其中,蔚来ES8共交付923辆,同比上涨463%;而蔚来ES6为2610辆,同比上涨288%;截止今年汽车已交付17702辆车,同比增长1113%。

纵观今年7月蔚来旗下车型销量纷纷实现同比暴增,这对于蔚来汽车来说无疑是趋势向好的表现。但仔细观看其数据可以发现,蔚来今年7月的销量环比今年6月的3740辆下滑了5个百分点。

7月,理想ONE 销量为2,516辆,较6月环比增长33%,呈现回暖趋势;2020年1-7月累计销售12,182辆,继续保持中国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场(包含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增程式电动)第一名。而且最近又在美国上市,可谓是喜上加喜了。但是半年来的两次断轴和两次自燃还是值得重视的。

8月4日,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商威马汽车表示,旗下车型7月销量达2036辆,同比增长近一倍,环比实现"五连增",并再次刷新年内单月销量纪录。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牌自2018年9月启动交付至今,旗下车型总交付量已经突破3万辆。当前,威马汽车加快扩张,7月份在全国范围新增18家门店,2020年至今新增门店数64家。与此同时,威马扩大充电生态圈,已经携手13家(包括:国家电网、特来电等)主流充电运营商,接入全国260+座城市20万根公共充电桩,为纯电车主提供便捷高效的充电服务。但是最近联合创始人的离职也给威马在科创板上市增添了阴影。

北汽新能源表现不佳

北汽EU销量为2000台,同比下滑776%排名第九,这个数字让曾经的老大不太舒服。还有就是北汽新能源2020年7月份产销快报,今年7月北汽新能源产量为1121辆,同比下滑71%;销量为2009辆,同比下滑83%。1-7月,北汽新能源累计产量为9574辆,同比下滑3691%;累计销量为167万辆,同比下滑7849%。如此数据可谓表现不佳!

进入2020年,北汽新能源却放慢了脚步。2020年1月,北汽新能源销量仅为4512辆,同比暴跌4366%。

总得来说,7月新能源市场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和上年同期相比,7月新能源汽车结束下降呈较快增长态势,这具有重要意义,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为110万辆。许海东还表示,企业他们在除了高端市场以外,也在重视农村的市场,也是企业的一种战略调整,所以我们相信随着这种企业的战略调整,我们也认为今年的后几个月的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应该能够还是保持一个相对稳固的增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之家 行业] 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操作,与此同时,市值和降价之间却成了反比,一路赶超了多家传统车企市值之和。只有弄清楚背后的逻辑,预判后续走向,半睡半醒的竞争者们才找到应战的关键。十年前行业内把特斯拉当作互联网公司,而现在,特斯拉更像是一家“金融资产公司”,只不过他兜售的不是某种金融产品,而是开辟了能带来高增长(同时有高风险)的新赛道。

要获得高增长必须重构汽车企业玩法

在汽车诞生的那个时代,汽车对于全球经济来说就像现在的高科技产业,不仅有做不完的增量市场,资本的看好也促进了汽车产业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在上世纪初,随着福特流水线的发明和每天5美元工作制对从业者的激励,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这很像现在搞高科技创新的硅谷模式,当时也创造了一大批高收入人群。

但是,高成长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汽车的设计、研发、制造环节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非常成熟,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改进产品、并大规模生产和销售获取利润的商业模式。传统汽车企业玩的是毛利率,充分竞争后各个环节毛利率极低,大众、丰田等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成为传统汽车企业中市值领先的公司。但这种模式给未来带来的成长性太有限,优势换个时代就成了劣势,也就出现了市值被不正儿八经造车的特斯拉反超的局面。

特斯拉作为新兴品牌,如果继续从那条传统模式的跑道起跑,显然不可能干得过传统汽车巨头。他选择了一条把高成长性作为核心能力的赛道,展开与传统车企的竞争。这也是特斯拉能做,而传统巨头目前做不到的地方。

当把高成长性作为核心要素之后,利润率就已经不是特斯拉追求的首要目标,销量的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张才是更高于利润率的核心要素。这个目标与在存量燃油车市场里拼杀的传统车企有这本质区别,也能解释特斯拉为什么每天想的是如何把车卖得更便宜,以获得销量的增长。

我们来梳理一下,在新能源的增量市场中,特斯拉的优劣势分别有哪些。

优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电动车市场的先发优势(但特斯拉不是唯一);二是没有传统制造带来的重资产盈利负担;三是颠覆性创新带来的高成长性。劣势则包括缺乏先进制造技术的积累,以及产品成熟度低,需要持续改进。

反观传统制造商的情况,优势在于拥有成熟庞大的供应链体系、自主掌握大量核心技术以及庞大的全球销售渠道三大方面。劣势同样不小,可以预见的甚至面临紧缩风险的成长性、产品更新节奏固化、传统营销渠道和品牌打造带来的低效率和高成本。

复盘传统厂商的项目开发流程:市场调研---产品定义---产品量价规划---研发---供应链采购---制造---销售,然后再用销售利润进行下一代产品的研发,周而复始。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每一代产品的更迭,改进上一代产品的缺陷,并且随着产品代数的积累,产品的成熟度越来越高,产品质量可靠性也越来越强,质保成本、零部件采购成本逐年下降。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尽可能地不犯错。坏处则是很难做颠覆性创新,因为任何颠覆性创新地想法会被各个协作部门或者上下游的供应链牵制住。

特斯拉的玩法则是:挖人组建团队---产品定义---研发---供应链采购---制造---低毛率销售---销量数字爆炸性增长---新能源颠覆传统的故事---高成长性---高市盈率---融资---研发---生产---销售---下一轮爆炸性销量增长---更高的市盈率---融资---周而复始。

可以看出,特斯拉抛开了传统模式的束缚,重构整个汽车生态甚至重构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节奏,以实现颠覆性创新。但弊端则是高风险性,一旦出现产能瓶颈,销量下跌,或巨大的投诉量,市值涨多高也会跌多狠。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怎么节俭,对于资金的需求依旧庞大到吓人,自身造血能力补不足缺口,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者经济形势不好,就对企业就会造成致命打击。为什么特斯拉可以这么玩,传统厂商不能这么玩?原因就是高风险和高负债率是传统重资产厂商无法承受的,初创公司最终能这么玩到脱颖而出的也是凤毛麟角。

特斯拉会一直这样不赚钱的玩下去吗

特斯拉通过资本重构了整个汽车产业生态。首先是干掉了渠道成本,品牌成本,而传统厂商这部分成本要占到厂商指导价20-30%。其次,特斯拉通过在新能源领域建立的规模优势,进一步降低零部件采购成本。国产特斯拉一步步提高国产化率,进而一次次降价的现象充分证明了特斯拉一条心要走市场占有率路线。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特斯拉通过市占率地扩大,成为新能源车最大的单一品牌零部件采购商,从而获得最大的议价空间,再进一步促使成本下降,从而降低售价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传统厂商进军新能源领域面临四大挑战:1、如果新能源车领域做不到市占率第一,就无法在三电系统中成为最大的单一品牌采购商,所以进货成本没有特斯拉的优势;2、庞大的经销商体系需要分利,无法抛去现有的低效的销售渠道;3、传统方式的品牌和公关的持续投入让品牌成本居高不下;4、低效率的人员冗余(引用一位资深福特工程师的调侃:福特减少三分之一的人效率可以更高,再减掉三分之一的人也能正常运转)。

特斯拉将来会面临的风险:1、市场收缩导致资金链断裂;2、大规模公关风险(包括产品安全性,产品可靠性相关的大规模召回);3、产能瓶颈导致发展速度被制约。整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而这些零部件和原材料都有对应的上千家甚至几千家供应商,任何一个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都会导致产能不足从而影响到销量增长,最终形成连锁反应导致股价下跌。

结论:

特斯拉与传统厂商的核心区别在于传统厂商想着如何把产品卖贵,以获得毛利率。而特斯拉想的是如何把产品卖便宜,以获得高增长从而转化为资本市场的高市值。两者的DNA决定了传统厂商无法效仿特斯拉,但特斯拉可以通过强大的资本能力和市场占有率逐步完善产品、技术、性能、制造等传统领域已经充分竞争的要素。

引用丰田总裁的话,64岁的丰田章男在网络发布会上首次公开评论特斯拉:“他们并不是真的在制造东西,人们只是在购买配方。”他用烹饪方式类比两家公司:“丰田拥有的是厨房和厨师,我们能做真正的食物。”

但是特斯拉卖的不是食物,特斯拉卖的是明天会有更多的人来买食物这件事,后者的价值则远高于食物本身的价值,而通过资本市场把这些价值变现进一步改进食物,从而获得食物的领先优势。至于他们是持有厨房厨师还是持有配方,这些都不重要。

然而更可怕的是,通过对全产业链的重构,特斯拉干掉了渠道成本,干掉了品牌成本,再加上新能源领域最大规模的采购量,其产品成本之低是碾压传统汽车品牌的性质,而去经销商渠道化的成本优势将在销售规模扩大后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未来最大的风险则是公共关系。可以预见,特斯拉的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特斯拉的股价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下一篇,我们将具体分析特斯拉的降价空间,敬请关注。(文/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 汤启隆)

而就在上周,恒大旗下恒驰汽车一口气发布了6款新能源车型,取名规则从恒驰1~恒驰6,包括两款轿车、三款SUV和一款MPV,覆盖了从A到D的所有级别,以及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的乘用车全类别车型,如此土豪的产品布局相当能够彰显许家印一贯的做事风格,这样不差钱的造车新势力你受得了吗?

◆ 许家印的“买买买”!

恒大一开始在造车这件事情上,多少是抱着“捡便宜货”的态度来面对,因为它最早入资了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而后者实际上在恒大入主前就已经债台高筑,不仅贾跃亭远赴美国,并且和后来的大金主融创中国还闹掰了,然而恒大在2017年时还是拿出了20亿美元来获得法拉第未来45%的股权,此举多少有着不少冒险成分。

不过很快双方便反目成仇,其中法拉第未来宣称恒大多次违反与其签订的投资合约条款,没有按时履行财务承诺,并且还阻止法拉第未来接受其它投资。反之恒大则表示贾跃亭利用其在合资公司多数董事席位的权利操控合资公司,在没达到合约付款条件下就要求恒大付款,双方各执一词来对簿公堂。

从仲裁结果来看,中国香港国际仲裁中心驳回了贾跃亭关于剥夺恒大融资同意权的请求,同时允许法拉第未来进行有严格条件的融资,基本上就是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没有绝对的赢家,而恒大和法拉第未来的缘分就此终结,前者开始全面转向自主造车。

为了完全掌握造车的话语权,恒大开始对汽车产业链进行大整合,其中入股了乘用车销售商广汇集团、动力电池厂商卡耐基新能源、轮毂电机技术厂商泰特机电、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并与动力总成设计及生产企业德国hofer、世界顶级超跑柯尼塞格建立合资合作关系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恒大确实不差钱。

在许家印看来,恒大造车要走出一条全新道路,用他的话来形容就是“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这些分别对应了收购、合作、组建朋友圈、做大体量、造好车。为此,恒大从去年开始计划三年内投资450亿元,并提出力争在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10年内年产量超过500万辆目标,这些举动延续了恒大一贯的高举高打。

至于在上周集中发布的6款全新车型,目前官方仍未透露太多相关信息,只介绍了恒驰1为纯电动D级车,恒驰2为纯电动运动B级车,恒驰3为纯电动C级大型SUV,恒驰4为纯电动七座MPV,恒驰5为纯电动A级SUV,恒驰6为纯电动A级跨界SUV,6款新车给人的整体印象还是比较PPT,未来量产后才能进一步看出其真实产品力。

此外在恒大高调造车的同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其中有数据统计,去年恒大汽车业务板块公司拿地736万平方米,近一半竟然是住宅或商业用地,此举是否借造车之名来完成对房地产的开发之实仍值得商榷,这些疑惑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文化基因决定成败

上周关于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一段微信聊天记录引起了媒体热议,他对于今年6月份特斯拉Model 3在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击败了所有燃油车及SUV,获得当月销量冠军一事给出了“灭顶之灾”的评价,同时李想认为大部分人都没搞明白特斯拉是怎么赢的,即使在续航、智能化和性价比方面都赢了特斯拉也不能改变任何结果,而他认为特斯拉赢在了普及的自建超级充电站,是充电体验赢得了用户。

李想的说法不无道理,但这终归还是停留在物理层面,事实上无论设计、性能、智能化、充电体验、续航里程等物理条件,最终还是需要依照价格来判断其可买性程度,而目前特斯拉Model 3的综合实力在30万元级别确实难逢敌手,再结合新锐科技豪华的品牌势能,进一步赋予了特斯拉Model 3特殊魅力。

至于为什么特斯拉能有此品牌势能,个人认为得益于CEO埃隆·马斯克的个人魅力。纵观当下的商业巨头,都离不开一位个性突出、履历优异的企业操盘手,无论是阿里巴巴马云、亚马逊贝索斯,乃至华为余承东、格力电器董明珠,他们在做企业的路上都是争议不断,时而成为新闻话题人物,但同时他们每一次都能带领企业创出佳绩,在个人名声和企业持续革新的相辅相成下互相成就,而马斯克和特斯拉的关系也是如此。

反观目前多数传统品牌即便全力投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但其管理者受限于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履历说服力及表达风格从天然上就难以比肩马斯克,这也导致品牌魅力的不足。另外从传统品牌出身、创业成为造车新势力一员的部分代表,其创始人也受制于过去传统品牌的管理风格,没能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思路,反而被互联网出身的李斌和何小鹏各自的蔚来、小鹏汽车远远抛离在身后,这样的实力差距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在恒大造车之前,李斌被外界称为“中国马斯克”,但在如今许家印入局后,显然这个称号更多适于后者,许家印无论从事业成绩、资本实力、行事风格上都要远超李斌,这样的个人魅力以及讲故事的能力也赋予了恒大健康(即将更名为“恒大汽车”)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的市值,要知道目前恒大在汽车销售市场上还没有真正大展拳脚。

在资本市场层面,讲故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恒大往往给人华而不实的印象,包括提出了3~5年内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的目标,同时聘请15位知名汽车造型设计师来设计产品,这些措施可以说打破了汽车行业的传统做法,难免容易让人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当然,许家印也值得拥有这样一份自信,2010年广州恒大刚以“升班马”身份进入中超赛场时,许家印便提出“要在3~5年内取得亚冠冠军”,当时这样一个有违足球世界常识的想法曾遭到不少质疑,但后来广州恒大还真在5年内两夺亚冠冠军,超额完成了许家印的任务,这也再次鼓舞了他的自信心。

不过这样要求快速发展的方法也并非每次都适用,像之前恒大斥资60亿元用于恒大冰泉的营销,计划三年内实现300亿元销售额,但只换来了三年巨亏40亿的结果,另外恒大也曾想将粮油产业打造成千亿规模,但依然无功而返,最后只能在2016年以27亿元价格出售恒大冰泉、乳制品和粮油业务。

正因为前几年的多元化扩张失败后,恒大才开始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而许家印的做法还是和之前一样,未进入战局前先抛出一个宏伟目标,不知道这次市场表现能否如他所愿,但考虑到汽车产业的烧钱规模之大,显然这是一个输不起的赌局。不过考虑到恒大在同一时间购置了多个地块储备,这也可以理解为是许家印的重要后手,可见对于恒大来说,造车依旧是一门进可攻退可守的生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55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