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女西服时肩省和胸省应该如何处理

做女西服时肩省和胸省应该如何处理,第1张

制板是先画前片还是先画后片,国际通用是先画后片。因为相比较后片的变化要比前片小。以一个变化小的衣片为基础,更方便调节整体结构与平衡。当我们先确定了后领口宽后,作为女装来讲,前领口宽最好不要大过后领口宽。而且有些款式结构前领口宽还应该小一些。加宽或改窄前领口宽是和撇胸有直接关系的。做撇胸的方法有丙种:一种是先确定撇胸的大小,再画前领口宽。或是将纸样的前止口剪开,颈点随着移动。另一种方法是在颈点不动的情况下,以袖窿深线为基点,前止口腰节处向外放出l厘米,与基点向上至领口连一条直线。第一种方法是将前领口加宽、止口线加长了。这样做的结果是,驳口线会有浮起发空的感觉,前胸会很暴露,不符合女性审美。有时还会造成划口。当加宽前领口的同时,肩宽也要向外移动。如果不加大冲肩量,前宽也要受到影响。所以作为女装,开宽前领口是弊大于利。

  而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是将前领口改窄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倒撇胸。这种方法适用于关门领以及无领结构的服装。这样做可以很好的控制前宽,前胸会很服帖。不会因为前宽过宽而造成前宽处出溜和视觉上显得臃肿。西服领的上衣前后领口宽一致就可以了。如果不是特殊的体型,前后腰节也保持一样,上平线在一条线上。

  作为男西装前领口可以适当开宽。可以加大冲肩量来控制前宽,这样肩部在视觉上得到了夸张,显得很魁梧,前撇胸的推门和归拢能使前胸更为饱满。

撇门量完善胸部造型

  胸省存在前衣片袖窿长之中,无论从立体或平面理解胸省。当把前衣片平铺在人体或人台上,在袖笼处始终有一定余量,这样会使前衣片袖笼比后衣片袖笼要短些。胸省的量大小是根据体型、胸高变化而变化。(胸高的变化是随着身高,乳房高低的变化而变化),为解决胸省的取值。在上装制板时,直接将胸省绘制在袖窿上,先在前袖窿弧线的中点处确定一点的a,并连接BP点,以BP点为圆点,以夹角12度,再连接b点绘制出前袖窿底部弧线。由于胸省从前侧缝中分离出来,只需运用转省的原理,就可以自由设计出多样的省来。

  从人体体型特征上可以看出,人体的胸高于颈根,从胸高至颈根处是一个倾斜的坡度,与垂直线有一个角度,一般为12°-16°,把面料覆盖于人体胸部时,在领口前中心线部分就会出现多余的面料褶皱,将这部分面料剪去,前中心线处才会平服,这个剪去的量即为撇门量,所以说,撇门设计是合体款式设计的必要手段。

撇门量与胸省的关系

  撇门量是胸省的一部分被转移到前中线上,引起前中线增长,撇门量一般0.5~1.5cm。

  撇门的工艺处理相当于隐形“缝省”将转移在前中线上的胸省量均匀烫缩、归拢,将撇门引起的门襟止口胖势推向BP点,塑造该处立体感,使门襟止口归复平直。

  (1)关门领,立领上衣较少应用撇胸法,即使应用撇胸量也较小,因为撇胸大了门襟止口不容易归推平直,在将止口归推平直后,要沿止口线上牵带收住胖势,或在归拢部分将挂面稍拉紧。

  (2)翻驳领上衣在将门襟止口推平归拢的同时翻驳线也随之被归短,隐形省量大的还要在翻折线中段E牵带,收住归缩量与胸部胖势量,门襟止口在归缩部位上牵带或将挂面稍拉紧。

  撇门工艺要求面料有良好归拨性能,如采用了化纤面料,本身面料就没有良好的归拨性能就会出现前止口外斜,领口后倾等弊病。

撇门量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款式造型在肩部或领口设计有省的造型,且服装的整体感觉合体时,由于原有的胸省量全部转移为肩省或者领口省,这两个省位离前中线位置近,可以消除前中心线的不平服现象。不设计撇门。

  如果款式是宽松造型的话,由于整体造型属于宽松风格,不太讲究服装与人体的合体性,这类服装也就不需设计撇门。

  如果选用的面科带有明显的条纹的话,一般不设计撇门。(如设计撇门时会影响服装的外观)而采用在前身衣片的底摆增设起翘的方法,当前后衣片缝合后,前衣片会产生一定的倾斜,从而产生与撇门相同的效果。

  如果款式造型有腋下省和斜腰省的造型,且服装的整体感觉较合体时,由于省位离前中心线位置较远,对于前中心线处的不平现象无能力,因此为结构平衡,应设计撇门,量为1~1.5cm。

  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可以把撇门量转移成为领口省,把领口省位隐蔽在翻领下面,这样既没有改变服装的造型,又满足了撇门的设计。

  在款式结构设计时,可以根据造型的具体要求,结合以内容加以运用。

  女性人体胸部呈隆起形状,设置胸省是勾勒女性人体胸部线条美感必不可少的。它在女装结构设计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女装胸部的合体程度与前、后衣身的平衡程度都是由胸省来把握。不管是合体的、宽松的、二面构成、三面构成、四面构成,都存在着胸省。胸省在结构上的表达方式有两种,即直收法与变量法。

  直收法指以BP点或BP点附近为省尖点,收掉结构造型所需的胸省量。直收法在合体女装中最为常见,它是根据款式面料以及工艺要求来确定胸省的位置。通常的手法有分割转移,以原型为基础演变几种胸省的位置(图1),图中的各种手法都是比较直观易懂的。

  变量法是指不通过BP点,将结构造型所需的部分胸量转移到结构边缘部位,将一部分省量放在袖窿里。变量法在宽松服装中最为常见,它也是根据款式、面料及工艺要求来确定转移的部位。

  门襟变量法与撇胸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撇胸是去掉一部分的门襟量,领圈与肩线上的变化只是用大概的数值来表示。而门襟变量法是通过改变纱线,把部分的胸省量转移到胸围里,另一部分量放在袖窿里。门襟变量法只适合开襟及开襟不对折的款式。门襟变量法的步骤见图2。

  l、对齐腰线画好a线。

  2、按住BP点,将门襟点向袖窿方向转移,转移量为前领圈底点与门襟距离,一般为1厘米至1.5厘米,具体量还需视款式面料而定。

  3、将原型袖窿底点与转移后的袖窿底点对齐平行于前门襟面胁线。

  4、将原型与转移后的原型作比较,可以看出胸省以变量的形式转移到肩部与袖窿里。

  下摆变量法是通过起翘前下摆与前腰线,来转移部分胸省量,另一部分胸省量放在袖窿里,下摆变量法不适合用格子及横条纹理效果的面料。将胸省量放在袖窿与下摆处,后领肩点在水平线以上,下摆呈起翘状。

  总之,根据不同性质的面料与不同款式,胸省的位置有相应的变化,胸省的合理运用关系到整体成衣的结构美观。

毛衣肩膀引返针织法教程如下:

用线:毛线。

用针:30、325MM。

尺寸:袖长32胸围56衣长51。

这件毛衣必须从下往上进行片织。

一、前后片:用275mm转针起136针,织6行搓板针。换30针织8行下针。

二、接着按照以下顺序:

1、12下针28针做引返2-3-5(以下引返同),14下针,重复至最后剩下的12针织下针。

2、 织6行搓板针。

3、19针做引返,14下针,28针做引返重复至最后剩下的19针做引返。

4、织8行下针。

5、19针做引返,14下针,28针做引返重复至最后剩下的19针做引返

三、一直重复以上1~5步骤,织至需要的长度,留出前后领。

四、后领:肩部43针做引返,2-10-3、2-13-1引返斜肩,中间平收44针,同时后领2-1-3,再2行下针。

前领:同后领,不分前后,呈一字领型。

前后片缝合后袖笼留出19CM。

袖子:片织,用275mm转针起84针,织6行搓板针,换30针织花型,也可以全部下针。我是织了花型的:换30针织8行下针,按照下列排花片织袖片。

1、6下针、28针做引返2-3-5(以下引返同)、14下针、28针做引返, 8针织下针。

2、 织6行搓板针。

3、11针做引返,14下针,28针做引返,14下针, 17针做引返。

4、织8行下针。

5、 重复第三个步骤。

不加不减一直重复以上5个步骤,直到自己想要的长度。缝合袖片,并与衣身片缝合。

领口:挑112针,6排搓板针后做弹性收针。

马鞍肩:128针是这样分针的,后领35,前领45,肩24织肩24针时两边各加1边针,即26针按图织花样46行,然后用另一根线织另一(马鞍肩的织法)两边肩织好后,把所有的针数都挑好(在肩的侧面挑36针)共前领45+肩挑36+肩26+肩挑36+后领35+肩挑36+肩26+肩挑36=276针后,开始织右前领的斜肩右前领的斜肩:(挖右前领及往返斜肩的织法)(右前领)(整个前领的织法)因为前领要比后领多10针,所以一边要并掉5行时,从反面织过去(织到袖子那儿别忘记加针),织到左前领,开始织左前领的斜肩。

不一样。

衣长为上衣类及衬衣等上装外套、连衣裙等,从肩线与领子的接缝处到衣边的长度。

后肩衣长为后片1/2后中缝处,从后领窝最低点垂直向下量至下摆处的长度。

在有些客户的规格尺寸表上,在标志出规格尺寸外,还会标出主要的躯体尺寸。如果需要,可以根据躯体尺寸,判断规格尺寸的正确与否。但是,服装的规格尺寸和实际的制造尺寸总是有差异的,所以在客户的尺寸表上,给出了允差TOL(Tolerance)。

扩展资料

衣服测量部位:

领大:领子平摊横量,立领量上口,其他领量下口。

衣长:由前左侧肩缝最高点垂直量至底边。

胸围:扣好纽扣,前后身摊平,沿袖窿底缝横量。

袖长:由左袖最高点量至袖口边中间。

连肩袖长:由后领窝中点量至袖口中间。

总肩宽:由肩袖缝交叉处横量。

袖口:袖口平摊衡量。

-服装尺码标准

工具/原料:毛衣针(10号)5根、无故牛奶棉、记号扣4个。

1、首先是决定起针数了,以起100针示范,可以根据自己领口的宽度来进行起针,如下图所示

2、然后下面就是圈起编织双螺纹针,编织到你所需要的领子的长度就可以了。我的编织了3厘米的长度,如下图所示。

3、下面就是进行分针了,分为前片、后片、左、右四部分,其中前后片的针数都是36针,左、右两片各是14针,然后在左右的部分的针上面的第一针和倒数第二针都用记号扣作标记,这个就是四个襟的部分,如下图所示。

4、然后先从前片上面织2个正针,前片的部分就是每一行都挑2针进行编织,如下图所示。

5、然后翻过来进行编织,全部织反针,如下图所示。

6、编织到前片的时候,还是从前片上面织2个反针,这样就是一行的钩织,如下图所示。

7、翻过来进行编织,这一行都是编织正针,编织到记号扣那里的时候,进行绕线加针,然后记号扣的地方也是编织正针,再织一个正针,然后再绕线加一针,如下图所示。

8、下面继续编织正针,到记号扣的地方的时候,还是进行加针,加针都是在记号扣前一针和再编织2个正针后绕线加针的,然后织到前片的时候,还是挑下2针织正针,结束这一行的编织,如下图所示。

9、下面又是翻过来进行编织了,第一针反挑不织,然后织一行的反正,织到加针的针数的时候也是织反正,然后织到前片的时候,再从前片上挑2针织反针,结束这一行的编织,如下图所示。

10、下面的织法都是参照上面的方法进行往返编织,一直织到前片上面的针数还有8针的时候就结束了,如下图所示。

11、然后将针数再重新的进行分配一下,如下图所示。

12、这样从上往下编织的圆领就织好了,下面的编织就是正身及肩部的编织了,如下图所示。

扩展资料

编织技法

编织工艺品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大多是在编织过程中形成的;有的编织技法本身就形成图案花纹。常见的编织技法有编织、包缠等。

1、编织。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编辫、平纹编织、花纹编织,绞编、编帽、勒编等工艺。编辫是草编中最普遍的技法,它没有经纬之分,将麦秸、玉米皮等原料边编边搓转,编成3 ~ 7股的草辫,通常作为草篮、草帽、地席的半成品原料。平纹编织是草编、柳编、藤编普遍运用的技法。它以经纬为基础,按一定规律互相连续挑上(纬在经上)、压下(纬在经下),构成花纹。

2、包缠。以某一原料为芯条,再以其他原料包、缠于芯条之上 ,编织成所需要的造型和花纹 。主要有缠扣、包缠、棒锤扣等。缠扣是玉米皮编常用的技法。它以麦秸等编织成辫子状的芯条作为经绳,然后在外面以玉米皮缠之。

-编织

上装后身的部位名称

〔总肩宽 across shoulder〕指在后背处从左肩端经后颈中点(第七颈椎点)到右肩端的部位。

〔后过肩 back yoke〕也叫后育克,指连接后衣片与肩合缝的部件。

〔背缝 center back seam〕又叫背中缝,是指后身人体中线位置的衣片合缝。

〔背衩 back vent〕也叫背开衩,指在背缝下部的开衩。

〔摆衩 side slit〕又叫侧摆衩,指侧摆缝下部的开衩。

〔后搭门〕指门里襟开在后背处的搭门。

〔领窝 neck〕指前后衣片在肩部缝合后,再与领子缝合的部位。

〔后领省 back neck dart〕指开在后领窝处的领省,多呈八字形。

〔后肩省 back shoulder dart〕指开在后身肩部的省道。

〔后腰省 back waist dart〕指开在后腰部的省道。

&nbsp下装的部位名称

〔上裆 seat〕又叫直裆或立裆,指腰头上口到横裆间的距离或部位。

〔烫迹线 crease line〕又叫挺缝线或裤中线,指裤腿前后片的中心直线。

〔翻脚口 turn-up bottom〕指裤脚口往上外翻的部位。

〔裤脚口 bottom,leg opening〕指裤腿下口边沿。

〔横裆 thigh〕指上裆下部的最宽处,对应于人体的大腿围度。

〔侧缝 side seam〕在人体侧面,裤子前后身缝合的外侧缝。

〔中裆 leg width〕指人体膝盖附近的部位。

〔脚口折边〕裤脚口处折在里面的连贴边。

〔下裆缝〕指裤子前后身缝合从裆部至裤脚口的内侧缝。

〔腰头 waistband〕指与裤子或裙身缝合的带状部件。

〔腰上口〕腰头的上部边沿部位。

〔腰缝 waistband seam〕指腰头与裤或裙身缝合后的缝子。

〔腰里 waistband lining〕指腰头的里子。

〔裤(裙)腰省 waist dart〕裤(裙)前后身为了符合人体曲线而设计的省道,省尖指向人体的突起部位,前片为小腹,后片为臀大肌。

〔裤(裙)裥 pleat〕裤(裙)前身在裁片上预留出的宽松量,通常经熨烫定出裥形,在装饰的同时增加可运动松量。

〔小裆缝 front crutch〕裤子前身小裆缝合的缝子。

〔后裆缝 back rise)裤子后身裆部缝合的缝子。

第一种:

织好领子后分径,挑织肩膀和后领,然后每一圈到前领处挑两针,返回织,织到前领处再挑两针,直到前领剩6到8针时,一次性挑起,圈织。

第二种:

在织到分袖的时候后片单独多织出来几行,然后前后片再合起来,自然前边就出领窝了。袖子照常挑织

第三种:

先织后片

前片不动。边加边织到前片

每次来回织2针(该加针的地方还是要加的:))

第四种:

先不理会前片与后片的落差,直接织,一直编织到留出袖子部分后,把袖子用另外一种线分出来,捆好,然后就在你决定做后片的那一片上往返织上十行八行,然后在每边腋窝处加八针到十针,再与前片连起来圈织,一直织到你需要的长度,这样收完针以后,你会发现前领与后领很自然的分出来了,呵呵,但愿对你也有帮助。

第五种:

前后片和肩部分好后,往近针只是在前片织(不包括后片和两个肩,而且加针的径也要让出来后才织往近针)对前后片及肩部的针数都没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618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4
下一篇2023-09-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