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民族更是数以千记
加上历史服饰
你的这个命题完全可以写一本不算薄的论文
我找了下 有一个划分为东方西方的服装和文化的介绍
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国人的服装分为中式服装和西式服装两大类。中式服装、西式服装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在式样、外形、结构、局部特征、装饰、色彩、图案、审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式样
中国传统服装的主体形式是前开型的大襟和对襟式样。前开衣最早起源于中国,形成于黄帝时代。中国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两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样的较多,男子多穿上下连属的袍衫。
西洋服装在样式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古希腊的服装是披裹式,古罗马到中世纪,服装的式样以披裹式的非成型类衣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衣为主。公元四世纪,日尔曼民族南下,日尔曼民族的四肢分离的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入到欧洲服装的基本样式中,从13世纪开始至今,体形型服装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裤,女子为上下连属的裙装。
二、外形特征
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自衣领部位开始自然下垂,不夸张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等手法,使着装人体显得修长,特别是使四肢有拔长感。亚洲许多国家的服装都有类似特点。
清代服装相对来说是比较肥大的,袖口、下摆都有向外扩张之势。然而,清代妇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几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脚面的旗袍,使旗人比历代妇女都显得修长。
服装外形的修长感是对东方人较为矮小的身材之弥补,在感官上产生视错觉,在比例上达到完美、和谐。自然修长的服式使男性显得清秀,使女性显得窈窕。同时,平顺的服装外形与中国人脸部较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
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各种硬领、轮状领、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和花朵以及浆过的纱料和各部位的衬垫,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西洋服装的外形特点与西方人热情奔放的气质、起伏明显的脸部轮廓以及比东方人高大挺拔的体型相适应。
三、结构特征
从结构特征看,中式服装采用中国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无论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部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
西方服装采用立体裁剪方法,立体裁剪方法视人体为多面体至少是四面体,细心对待人体从上到下、从前到后各个方面的凸凹起伏关系,利用打褶和省道处理等服装工艺手段,最终取得与三维人体相吻合的具有立体效果的服装。
有人说中式服装像平面的绘画,西洋服装像立体的雕塑,这种感觉大体是对的。中式服装表现两维效果,忽视侧面结构设计。西式服装强调三维效果,适合人体结构特点并适应人体运动规律,既合体又实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普遍青睐。
四、局部结构特点
从服装的局部特点看,中式服装的斜交领、对开V领、直立领、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清代箭袍式的前后左右开四衩,以及衣服的对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有东方特色的局部细节,常被设计师用作表现中国服装趣味的处理手法,其中中式立领和衣服下摆两侧开衩更为典型。
西洋服装的袒领和轮状褶领(像扇面一样环绕脖颈)运用较为广泛,轮状褶领连续的褶裥是用布料上浆后熨烫成形,有时需用细金属丝做支撑。服装造型喜用填充物衬垫或支撑,如垫肩、垫胸、垫袖、垫臀、裙撑等。由于西式服装不是连袖而是装袖,所以肩饰造型多样。袖子款式变化很多,如半腿袖、主教袖等。
五、装饰
从装饰特点看,由于中式服装是平面直线裁剪,表现二维效果,所以装饰也以二维效果为主,强调平面装饰。装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镶、嵌、滚、盘、绣几大工艺。这些工艺的巧妙运用,使中式服装虽造型简练,但纹样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刺绣用于服装历史久远,发展到后来,甚至“衣必锦绣”。运用平面刺绣方法装饰服装表面空间,是中式服装设计的惯用手法,沿用至今。尤其是精妙绝伦的刺绣工艺与丝绸面料配合,使服装充满东方风韵,令人赞叹不已。
除刺绣外,镶、滚工艺在中式服装上运用也很多。例如清末,市井流行在衣缘处镶、滚装饰,女子衣缘越来越阔,从三镶三滚,五镶五滚,发展到“十八镶滚”。
西洋服装是立体构成设计,表现三维效果,所以装饰与整体结构造型相对应,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装饰手段是借助各种立体物如穗饰花结、荷叶边、金银丝带、褶裥、切口等点缀服装表面。最初,花朵、花边等只是少量装饰服装表面,丰富表面效果。到了罗可可时期,某些礼服竟是用立体花堆砌而成。
西洋服装采用立体装饰有其精采之处:一是立体装饰与立体结构造型相呼应,天然谐调;二是装饰效果符合审美心理,因为凡是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的表面,容易引起人的单调感觉,而层次丰富、虚实搭配、重叠穿插的表面空间有耐人寻味的效果,易于激起观赏美感。
六、面料、色彩和图案
从服装面料看,中国最早使用的纺织品是葛布、苎麻布和大麻布。葛布是葛藤的茎皮纤维加工制成的。苎麻是我国特有的植物,欧洲人称之为“中国草”,大麻被称之为“汉麻”。中国享誉世界的服装面料是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是我国先民对世界纺织服装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国人穿棉布较晚,棉花是从印度引进的,到元明之时,棉布才成为人们普遍穿着的衣料。
从服装色彩看,在上古时代,黑色被中国的先人认为是支配万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时天子的冕服为黑色。后来,随着封建集权专制的发展,人们把对天神(黑色)的崇拜转向对大地(**)的崇拜,所以形成了“黄为贵”的传统观念。**成为帝王的专用色,隐喻着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
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影响,有青、红、黑、白、黄五色之说。青、红、黑、白、**被视为正色,其余颜色则为间色,正色在大多数朝代为上等社会专用,表示高贵。在民间,正色是人们衣着配色所喜爱和追求的颜色。
从配色方法看,高艳度、强对比是中国传统的配色方法。强烈的对比色在金、银、黑、白等中性色的缓冲配合下,使服装洋溢着富丽堂皇、浑朴大方的气氛。
中国民间对蓝色有传统喜爱,如蓝印花布、靛蓝蜡染布等。蓝色与黄种人的肤色相配,容易谐调,可产生柔和的色对比效果。
中式服装的图案纹样丰富多采,有飞禽走兽、四季花卉、山峦亭阁、几何纹样等,抽象、具象、夸张、写实等风格俱全,图案纹样不仅精美,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
中式服装喜好运用图案表示吉祥的祝愿。从古至今,从高贵的绸缎到民间的印花布,吉祥纹样运用极为广泛。如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蜥龙闹灵芝等纹图,不仅隐喻着图腾崇拜,而且抒发着“龙的传人”的情感。像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团鹤仙寿、福禄寿喜、连年有余、吉祥八宝等图案,反映了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希望。另外,官服的图案重视标识作用,明清文官为飞禽图案,武官为走兽图案。皇帝的龙袍象征真龙天子,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图案各有寓意:“日、月、星”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华虫”取其文丽;“火”取其光明;“藻”取其洁净;“粉米”取其滋养;“宗彝”取其忠孝;“黼”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
西洋服装的面料、色彩、图案的运用同东方传统存在差距。
古希腊、古罗马的服装面料主要是半毛织物和亚麻布。古希腊人喜爱白色,古罗马服饰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紫色象征高贵,白色象征纯洁、正直。一般庶民衣服是羊毛、亚麻天然的原色,很朴素。
中世纪西方已有了许多名贵的面料,除东方丝绸、锦缎之外,还有天鹅绒、高级毛料、北欧的珍贵裘皮等。当时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装饰得辉煌灿烂,引导人们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饰上充满宗教气氛的色彩被人们向往。
欧洲文艺复兴以来,随着服饰奢华程度的升级,明亮的色彩受到人们欢迎,织锦缎和天鹅绒中还织进了闪闪发光的金银丝线。法国人特别喜欢丁香色和蔷薇色,也很迷恋含蓄的天蓝和圣洁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红和银灰色调。在英国,黑色被认为是神秘、高贵的色彩,特别是黑缎子和黑天鹅绒常是贵妇的首选。迷人的黑色衬着白种女性白皙的肤色,非常炫目。
西欧服装上的图案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古代多流行花草纹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华丽的花卉图案,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受罗可可装饰风格的影响,流行表现S形或涡旋形的藤草和轻淡柔和的庭园花草纹样。近代,有影响的流行图案花样有野兽派的杜飞花样,以星系、宇宙为主题的迪斯科花样,利用几何错视原理设计的欧普图案,用计算机设计的电子图案等。
七、审美文化
东西方服装审美文化存在很多不同点。
西方文化起源于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开放,易于融合外域服装文化。
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封闭,在服装上具有固执的“原体”意识,传统服装形制几千年来地位稳定,吸收异域服装相对困难。
西方文化善于表现矛盾、冲突,在服装构成上强调刺激、极端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荣。
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强调均衡、对称、统一的服装造型方法,以规矩、平稳为最美。
西方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重视造型、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客观化美感,以视觉舒适为第一。
中国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艺术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西方文化崇尚人体美,重视展示人体的性差异,不忌讳表现性感。古典模式是表现女性的第二性征,如露颈、露肩、露背、半胸,以紧缩腰围和垫臀来表现女性胴体曲线。现代模式是以简约的形式表现人体的自然身形,以短露和紧身为现代时髦。
中国文化漠视“性”的存在,服装不表现人体曲线,不具备感官刺激要素,宽衣博带,遮掩人体,表现的是一种庄重、含蓄之美。
中式服装的美学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态和文化征貌。中国人受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影响,重视情理结合,以理节情,追求闲适、平淡、中庸,追求超出形体的精神意蕴。中式女装严密包裹人体,使人难窥其详,增加了神秘感。中式男装严整修长,洋溢着中和之美。皇帝的礼服,宽博繁复,辉煌壮观。皇帝的礼服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中国人审美观的表现。
中国和西方服饰文化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她们都是人类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我们应进行积极研究,在明辨的基础上继承发扬。
http://www51fashioncomcn/BusinessNews/2005-8-30/71341html
忆江南·江南忆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译文对照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忆江南·江南忆》的前一首是突出描绘杭州这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的祖父白锽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北)。白锽后曾任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遂移家于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
回春功,全名“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源于金元时期全真道华山派,历今八百余年,历来为道教内部秘传延年修真功法。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回春功的简介。
回春功的简介
回春功,全名"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源于金元时期全真道华山派,历今八百余年,历来为道教内部秘传延年修真功法。回春功功理正确,道法自然,以人为贵,身心和合,专气致柔,精为其首,累功积德,防患未然。回春功习练对男女肥胖病、女性内分泌失调、男性前列腺疾病、糖尿病、性功能减退等功效确切显著。
回春功的基本介绍回春功,全名“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源于金元时期全真道华山派,历今八百余年,历来为道教内部秘传延年修真功法。改革开放后,回春功由边治中(智中)老师发扬光大,沈新炎(信言)老师整理献世。本功法注重导引、吐纳、按摩、元和、还精补脑诸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动静双修、精气神形齐练的全身性柔韧运动。
回春功功理正确,道法自然,以人为贵,身心和合,专气致柔,精为其首,累功积德,防患未然。回春功功法精妙,通过柔身养形,疏通经脉,通利关节,和调脏腑,健运脊柱,吐故纳新;同时妙炼下丹,补肾生精,还精补脑;强调乐字当头,愉悦身心,排解烦忧,延缓衰老。回春功功效卓著,曾获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资助,验证其对糖、脂代谢及血浆核苷酸含量产生双向调节作用,调节垂体-性腺、甲状腺等内分泌激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效应,维护机体稳定平衡。
回春功习练对男女肥胖病、女性内分泌失调、男性前列腺疾病、糖尿病、性功能减退等功效确切显著。
回春功的发展现状回春功一直以来都是全真华山派秘传的养生功法,道规明确规定回春功“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子女,严禁抄录,若犯戒律,天雷轰顶”,所以之前只有全真华山派弟子才能习练,在上世纪80年代初,19代传人边治中大师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春风促进其立下“愿天下人皆健康长寿”的宏愿,他才毅然决定,将华山派单传的回春长寿功法陆续公诸于世。
回春功发展至今,通过数各个传人不断的精益求精,使其以科学而巧妙的操作姿势和意念凸显卓著功效,曾获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资助,并且成为上海有关体育和 教育 方面正式向全市社区推荐的科学养生的功法,曾于1997-2000年,由上海教育电视台列入“空中老年大学”课程,连续四年滚动播放,有组织的收视者248681人。
回春功的适练人群①白领亚健康、都市肥胖症、未老先衰、神经衰弱、失眠、疲劳症、颈椎病等人群;
②女性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蝴蝶斑、孕后或流产的人群;
③男性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功能减退人群;
④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出现老人斑、红鼻子症状人群。
回春功的练功须知(一) 要树立信心和决心
(二) 要持之以恒
(三) 要量力而行
(四) 要循序渐进
(五) 要精益求精
(六) 要注重意念
(七) 要掌握时间
(八) 要注意日常生活的配合
回春功的传人介绍沈新炎
男,助理研究员。1928年3月出生,浙江上虞人。
全真华山派长寿养生术回春功第二十代传人
上海徐汇区生命自我管理研究所所长
上海国际气功康复研修学院副院长和气功养生教授
上海市气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
上海市气功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兼功理功法学术委员会主任
上海市健身气功办公室健身气功评审委员和新功法创编委员会副主任
世界医学气功学会会员
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特约会员
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气功社团的顾问、首席指导员等职。
沈新炎老师从事气功养生研究近50余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学练养生功夫,后相继师承全真华山派第十九代传人边治中(道号智中)是道家全真华山派第十九代代传人,在1980年首先将秘传多年的回春功公诸于世的大师,他的崇高理想是“愿天下人皆健康长寿!”和闵智亭道长(道号智亭),是道家全真华山派第十九代代宗师,曾任我国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中国道教 文化 研究所所长。2000年8月28日,应联合国宗教与精神领袖世界和千年大会之邀,带团我国五个合法宗教领袖(道教、佛教、天主教、____、伊斯兰教),在该千年大会上代表中国讲话(讲话稿复印件存档于沈新炎老师家中)。
80年代初以来,沈对两位师父传授给他的有800多年历史的华山派养生长寿术,潜心钻研,予以再创造,成为功理更完备,功法更巧妙,功效更确实,更易于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合乎现代人科学养生的优秀保健功法。
沈新炎老师传授的回春功,是动静相兼,精、气、神、形融汇一体,性命双修的科学养生功法。它的主要优点和特色是通过科学而巧妙的操作姿势和 意念,调节心神、健运脊柱、巧练心肺、妙练内分泌腺体、柔和肢体、协调脏腑、疏通经络;因而对于提高心肺功能,活血化瘀,调理内分泌,增进免疫功能,包括解除便秘、失眠、性功能障碍、减肥、滋润皮肤等有显著功效。对于克服亚健康状态更有十分显著的功效。成为上海有关体育和教育方面正式向全市社区推荐的科学养生的功法,曾于1997-2000年,由上海教育电视台列入“空中老年大学”课程,连续四年滚动播放,有组织的收视者248681人。
关于养生方面已出版《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回春功》上下册、《回春功与抗衰老》(科学出版社)、《迎接新世纪——科学健身回 春功》(上海市体委和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主编《康复气功精选》(科学出版社)等著作。并发表过《适应时代,推陈出新》等10余篇论文,还发明了“动静 养生服”(获国家发明专利权证书:ZL971062757号,国际专利主分类号:A41D13/00)。他离休以后已十余次赴海外讲学传功,他的学生遍 布全国和海外日本、东南亚、欧美和香港、台湾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注:本稿来源——《辉煌中国60年·突出贡献人物篇》之“沈新炎”条目,编 号:HHZG-07-1254)
闽智亭
全真华山派十九代宗师闽智亭
闽智亭,汉族,1924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号玉溪道人,18岁时,因日寇侵华,人民流亡而缀学出家,为华山派黄冠,拜师刘礼仙(华山派第十八代)道长。1992年起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长;1998年至今,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中国宗教与和平委员会副主席。闽智亭道长有大量的著作,包括主编了278万字的道教文化权威著作《道教大辞典》。
玉溪道人(全真教华山派19代宗师闵智亭)这样描述回春功的:全真华山派养生回春功法乃返老还壮之自我调理复其青春壮健术 人之生理机能完全能够自我掌握故曰我命在我不属于天地(转自《回春功》)
边治中
边治中,道号边智中,原名福生,祖籍山东,幼年丧父,家境清寒,从小身体羸弱。是中国道家内丹养生学华山派十九代传人,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研究学会会长。边治中先生所传授的养生长寿术是中国古代道家健身、防病治病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其功效有独特之处,尤其对性机能衰弱的疗效是医药所不能与之相比的。
1982年2月,世界著名生物遗传科学家美籍华人牛满江博士特意从美国来到中国北京拜边治中道长为师,习炼中国道家内丹养生学华山派道功。因牛满江博士习炼内丹道功后身心短时间回春,故而他以大科学家高文化水平,经过科学研究后,于1982年4月4日在香港《明报》上发表 文章 :确认内丹道功是“从增加生命之源入手,是细胞长寿术,人体生命科学……”而后,牛满江博士又向全人类推荐该功法道:“我习练这种功法受益匪浅,真诚希望此术在世界开花,使全人类受益。”
边治中的养生论著有《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道家秘传回春功》等。该书是古代道家厉行的全身性柔性长寿术。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尤适合中、老年和体弱者。此种功法不分季节和天气变化,不需特定场所的设备和条件,随时随地可练,且练之有效,确系广大人们治疗疾病、健身长寿的良好功法。此功法在世界各地亦有很大声誉。
十分惋惜的是边治中先生于80年代末因故过早的离开的人间,但他将珍贵的回春功毅然贡献给人民、传授给后辈的巨大历史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长寿术
第一式 回春功
一、预备功:全身直立,双脚并拢,双臂前伸,两臂间夹角呈直角,从体侧上升,手心向上,吸气,提脚跟。双臂至头顶部合掌向下经过腹部,手心向下,分至体侧,双腿分开,距离与肩同宽,两臂置于体侧,双手自然下垂,全身肌肉放松,目光平视,排除杂念,思想入静。
二、第一节,采用腹式深呼吸:先吸气,后吐气。吸气时脚根提起,小腹鼓起,腹部展开,尽量多吸新鲜空气。初学时,用鼻吸气,习惯后,可口鼻同时吸气;呼气时,小腹微收,两膝顺势屈曲,脚根落地,使肺胃中浊气从口排出,连续做十六次(一呼一吸为一次)。
三、抖动:深呼吸后,约停半分钟,全身放松,保持正直,双臂仍垂于体侧,两膝稍曲,使整个身体作上下弹性的抖动。两手手指略弯,伸直可有胀感。抖动的同时叩齿,照此抖动一分钟,约一六四次。共作三分钟。
四、转肩:抖动后休息一分钟。两脚分开站立同肩宽,身体重心放布前脚掌上,双膝微曲,全身放松,嘴自然微微张开,两臂下垂,头颈正直,转动肩头划圆。转肩时,两肩头交替转动。肩头的转动方向是:先左肩提起,由前、向上、向后、向下划圆圈;于此同时,右肩向后、向下、向前、向上划圆圈。左右两肩交替协调运转,共十六次。转肩时,要用身体带动肩,用肩带动臂,使上体不停地扭动,压挤五脏六腑吐故纳新。
第二式 上元功
一、预备势:与回春功相同。
二、正功:
左手慢慢提起,手心向上,五指略分,沿胸前正中线由下而上运行,运至胸前时右手开始跟行,左手继续向左前方运展,目光随手转动,左手到顶点,但不伸直臂,然后翻掌,成海底捞月势下行。左手上行的同时,左脚尖沿地运经右脚内侧,虚步画弧,向左侧伸出落地屈膝,前后两脚相距约60厘米。躯干随之向左转动,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随身体左转,右脚跟微提,成左腿弓步,右腿半弓。双腿根部内侧相应紧扣,使肾囊有轻微的挤压感,以上为左侧动作。接着做右侧动作:躯干从左转向右,右手顺势向右前方运展,左手从下向上跟行,右手运展至顶点后翻掌,成海底捞月势下行;与此同时,两脚方向从左转向右,成右腿弓步,左腿半弓,双腿根部内侧紧扣,使肾囊有轻微的挤压感,至此完成右侧动作。左右两侧动作相同,方向相反,交替进行,各做8次,共16次。
第三式 八卦功
一、预备势:与回春功相同。
二、正功:
双手自下而上抬起,成抱球势,与肩平,双膝稍屈。左手继续向上运行到头顶上方,右手向右下方运行,右臂成弧形弯于身后。身体向左转45度角,上身正直,左腿弓步,右腿半弓 。接着,右手在右体侧画“八卦”,画法为下:右手从体侧右下方,向前向上运行,到顶端翻掌向右,画一整圆,复归原位。然后右手沿着所画圆的垂直直径,从下而上画一S形,至此便完成了画“八卦”的动作。当右手画完S形运至顶端时,翻掌经下向前画圆,右脚顺势向前迈出一步,右腿前弓,左腿半弓。当右手画圆至头顶上方时,左手向左下方运行。接着在左体侧画“八卦”,画法与右 手相 同,但方向相反。当左手完成画“八卦”动作运行至头顶上方时,右脚顺势后退一步,左腿全弓,右腿半弓,开始做第二次画“八卦”动作。两手交替进行,不得停顿,左右各做功8次,共16次,时约1分钟。
第四式 鹏翔功
第五式 龙游功
第六式 凤舞功
一、预备势:与回春功相同。
二、正功:
两臂向前抬起成抱球势,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两手上下运臂,手背相对,然后左手向左上方伸展,翻掌,手心由上转为向下,右手向右下方伸展,翻掌,手心由下改为向上。与此同时,左脚向左横开半步,转体成左弓步,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回首俯视,成左展翅势。然后左右手回收,两手背相对,身体重心开始右移。右手向右上方伸展,翻掌,手心由上转为向下,左手向左下方伸展,翻掌,手心由下转为向上。与此同时,转体成右弓步,身体重心完全移至右腿,回首俯视,成右展翅势。左右各做劝4次,共8次。
第七式 龟缩功
一、预备势:与回春功相同。
二、正功:
两臂向前抬平,两肘微屈,左手向下画半圆至小腹外,手心向上,两手成抱球势。身体重心移至右腿,躯干前倾。左脚向左方迈出半步成弓步,右脚后蹬伸直,脚不离地。与此同时,左手向前方伸出,屈腕,手指成水平,右手向右下方按下,拇指触在胯部,成奔马势。左手向外翻掌,抽臂后拉,左肩头相应由上向后、向下转动,然后左手屈臂于左胸前。接着右肩带动右手,从右下方向前画半圆,屈臂置于右胸前。上体后仰,收腹,弓腰,缩颈,形如龟缩。向后转肩落肩,双手在下,向前、向上画大圆至胸前,向后转肩落肩。双手再向上、向前、向后画大圆。双手运至腹前时,向后转肩落肩。双手重复做画圆转肩动作一次。当双手回至腹前转肩落肩(即图42)动作后,躯干向右转,双手成抱球势,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腿虚步,并向前迈出半步,成奔马势,开始做右侧动作。右侧动作同左侧,但方向相反。左右侧动作交替进行,共做4遍。全势的结束动作是身体向左转,自然收功。
1 邱处机采药小周天和张三丰参禅歌的介绍
2 妙手回春的主人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