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逆锋",起笔时,先向反方向行笔,再顺字方向行笔,即为逆锋起笔’!
学书法基本训练知识
据说,拳击手一记重拳,可以重达数百公斤,可见其手上有多少力量!但他们写出的毛笔字,却很可能“弱不禁风”。相反的,步履蹒跚的老书法家,却倒能写出苍劲刚健的字!而且看上去并不累人,真可以用“挥洒自如”这个词儿来形容。现在经常能看到一些“书法表演艺术家”,摇头抖身,手舞足蹈,做用劲状,看着叫人喘不过气来。其实,他要么欺骗外行,要么还没入门。
奥妙在哪里?在笔尖上的力。拳击手的臂力,可以是书法家的一百倍,但真正送到笔尖上的力,书法家却可能是拳击手的一百倍。中国的毛笔,即使是硬毫,总归还是柔软的。妙就妙在这里,“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难也难在这里,不懂身法、手法、笔法,则很不容易把握住它。打个比方,武术中的鞭是软器,但历来被认为是猛烈的武器,不易抵御,“善用者能胜刀剑”。我们看那高手,用力一抖,舞将起来,借助于手臂摇动和身体各部位的转带,或打鞭的某一部位来增加动力和改变圆心及方向,或缠、或抡、或扫、或挂、或抛、或舞花、或地趟,可击、可笞、可勾、可缚,简直游如飞龙!但是,这条鞭子在普通人手里,却疲软如死蛇一般。
归结到书法上,写字当然要用力,但要用活力,不是下死劲。所谓“活力”,就是要将身上的力,通过手臂、手腕、手指,使到笔尖上。这是检验一个人会不会书法的标准之一。
所以,学书法,首先应正确掌握其手法、身法、笔法,使动作准确,姿势合度,运笔连贯,力注笔端,眼到、心到、手到,意识和动作相互协调,不断提高驾驭笔毫的能力。
“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错误的或不正确的姿势形成习惯,要想改正就难了。
下面先说说如何执笔。
古人在执笔的问题上纠缠了千百年。要么故弄玄虚,要么一辈子没挨着边儿。其实,世界上任何一种工具,最正确的执法,无非就是最自然、最能发挥其功能的执法。
传说,王献之写字时,其父王羲之偷偷从背后拔他的笔而没能拔掉,于是就断定这个儿子将来一定了不得。如果这成为能否成为书法家的标准,那么书法真是太简单了。事实上,执笔太紧,是不科学的。把力气都放在死死执紧笔杆上(横向),那怎能把力送到笔尖上(纵向)呢?
这样说来,是不是无需化力气握住笔杆?那肯定不是。执笔,就是要稳稳的把住笔,这样,运腕、送力才能奏效。横向的力,究竟应分配多少?这没有定量。大体的感觉,同执筷子差不多,首先是要不让筷子掉下来,但最关键的问题、最终的目的,是要能夹得起东西来。
执笔时,作用于横向的力,只要能稳稳地把住笔就行了,如此而已。前人的一切奇谈怪论,我们似不必跟着纠缠。
手指的功能是执笔。执好了笔,就可以开始写字了。一写字,就要动。这个动,就是所谓“运笔”。运笔主要靠腕、臂和指的协调运动来完成,而活动最多的是腕。
所以,腕一定要活。腕活,才能使全身之力,通过臂、腕和指贯注到笔尖;腕活,才可以调整笔锋,才能在上下左右提按、顿错、方圆、转折等多变的笔画书写中控制住笔锋,甚至能够随心所欲地指挥笔锋,达到所谓“甩笔头”的地步。尤其是书写行书、草书时,手腕是不断的左右摆动和翻腾起倒的。
腕活,就是要求写字时,腕部关节不能紧张以至僵硬,“腕随己意左右”,但也不是随便乱动,而是要随着笔势的往来,自然而然地、协调地转动。平时即使不写字的时候,也可以空手练练。看小提琴家演奏,你能领会到运腕的大概。因为在运腕这点上,两者颇有相通之处。
我们还可以从武术中得到启发。吴图南在《国术概论》中说:“运用气力如何能随心所欲达于敌人之身?”必须视腕之能否灵活而定。盖肩不松而力不能到肘,肘不垂而力不能达于腕,腕不活则不能达于手指。况望其力能达于敌人之身者乎?故腕之灵活,实为练习国术者必须之条件。”这同书法的道理基本相同。我们也可以说,腕之灵活,实为练习书法者必须之条件。
悬肘,就是要求手臂全部离开桌面。它是书法的基本功之一。其重要性与练拳术的人首先要练“蹲桩”相同。
为什么一定要练悬肘?道理有三。
一、为了力注笔端。悬肘时能使肩部松开,也便于腕的活动,全身之力由于无所阻碍,才得以集注毫端。所以说,悬肘才能尽力,“悬着空中最有力”(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二、为了挥洒自如。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手腕的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由于肘贴着桌面,大大限制了腕的灵活程度,笔的活动范围很小,要靠手指的运动和笔的上下左右倾斜,才能完成笔画的书写。这样一来,锋必不正,势必不全,轻重便失准,挥运欠圆健,所以,只有悬肘,才能回旋余地大,才能用笔活,才能运转自如。古人说悬肘“笔势无限,否则拘而难运”。这里的“势”,就是指前面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运笔的回旋舒畅而有气势、有力量。
三、为了锻炼不臂力。练拳的人,第一需要双腿有力,才可以稳如泰山,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有“练拳不练腿,到老冒失鬼”的说法。写字,则需要手臂有力。悬肘,是一种很有效的训练。
初学写字时,即使把手臂全部搁在桌子上,也可能发颤,悬肘更是颤个不停。任何一个大书法家,开始练字都不会例外。因为手臂上的肌肉还不习惯这种动作。说穿了,这是一种肌肉的训练,只要坚持下去,半年三个月,就会打下基础。一旦练好了悬肘的基本功,则终身受益。所以,初学者一定要下苦功练好它。
但是,悬肘不等于把肘抬得过高。大体只要不贴着桌面就可以了。臂肘抬高,肩必耸起,关节紧张,运用起来,就不灵活了,反而有害。
运笔时,肘应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是所谓“平肘”。
写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写字,而且影响到身体,所以不可小看。
写字时,应端坐椅上,与桌子保持一些距离。头颈正直、自然,头略向前倾,含胸拔背,两肩松开,肩不耸,背不弓。双脚踏实,平放地上,与肩等宽。脚和身体稳不稳,关系到字的稳不稳。右手执笔,左手自然平放桌上。(左手不可成为重心的支撑点)。双手之间要开阔,如抱大球状。总之,要端庄平正,关节舒展;精神敛聚,呼吸顺畅;右手轻灵无滞,身体稳重自然。
身正、脚实,才能稳,才易于发力,所谓“力发手腰,其根在脚”;松肩,力才能达于肘,达于腕,达于指,达于笔,才能不受牵制,灵活往来。
桌椅对写字姿势也有一定影响。高度、大小都要合适,坐起来感觉自然、舒适、不别扭。
写大字要用站姿。大体要求与坐姿相似。脚站稳,右脚向前跨出一小步。自腰际发力,腰推动肩,肩带动腕,把腰肩之力或全身之力送到笔尖,通过笔尖送到笔画的每一个部位。凡练好悬肘的人,站着写字不会有困难。
凡事皆有法。法,就是对规律的认识,是扼要制胜的技巧。要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就必须将技巧训练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高级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千变万化的线条,而这千变万化的线条又依赖于毛笔来表现。因为毛笔富于弹性,伸缩幅度大,最便于表现线条美,可厚可薄,可粗可细,可肥可瘦,可方可圆,可干可润,如此等等。但也正因为如此,对毛笔的驾驭就有很大的难度。古今号称书法家的人多如牛毛,但真正知笔法的人并不多。钟繇为了得到一卷“笔法”,盗开韦诞的墓;颜真卿师事张旭,求笔法而“竟不蒙传授”,最后求得紧了才如愿;张照求王鸿绪授笔法而不得,只好躲在王写字的小楼上,才窥见他如何下笔……这些传说,在今天看来不免神秘了些,但笔法对于古人来说的确是神秘的。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掌握笔法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不能不讲究笔法。
笔法,就是如何运笔(用笔)。它是书法最重要的基本功。用笔不得道,终生写不好。
笔法包括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方、圆,转、折,提、按,驻、行,徐、疾等方面。
中锋、侧锋 中锋运笔是笔毫与运行方向一致,毫中所含之墨最易顺着毫尖流注下去,均匀渗开,四面俱到,所以中锋所写出的笔画干净、圆润,有立体感,好比圆形钢筋。
能否在运笔过程中保持中锋,是检验一个人对笔的控制能力的重要标准。但是,一般来说,除了篆书和其他书体的大部分笔画外,中锋并不是万能的,也就是说,侧锋的运用有其合理因素和美学价值。古人说:“正锋(即中锋)取劲,侧笔取妍”(清朱和羹《临池心解》)。侧锋(笔毫与运行方面成45度左右夹角)所形成的笔画,呈现出潇洒灵动的姿态。比如,王羲之的行草中,就很自然的在运笔过程中带有侧锋;相反的,像八大山人的有些行草一味用中锋,显得不够自认和缺乏灵动。(如图)当然,侧锋取势,势成则又回归中锋。与此有关的,还有一种所谓“偏锋”(笔毫与运行方向成丁字形,即90度左右夹角)。偏锋所写出的笔画(实际上是横扫出来的)比较单薄,一般来说,在书法上被视为病笔。但历史上也偶有人用,形成较为乖僻的风格。初学者当然要从平正入手,苦练中锋。
附带说一下,“拖”肯定是病笔。写字绝不可拖,否则写出的笔划湮漫无力。
露锋、藏锋 这是起笔和收笔时的笔法。顺势落笔,笔尖外露,或收笔时不回锋,为露锋;起笔和收笔时,逆势回锋,则为藏锋。
古人说:“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波”;“有锋则耀其神,无锋则含其气。”藏锋笔画圆劲、厚重;露锋笔画,锋利、精神。
方圆、转折 笔法的方圆,是指运笔书写所形成的笔画形态(不是结构形态)。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般运笔过程中,运用中锋写出的笔画圆浑,有圆形钢筋一样的立体感,就谓之“圆”。运用侧锋写出的笔划,所呈现的形态,谓之“方”;另一个方面则明显地表现在转折处。转则成圆,折则成方。
除了篆书纯用圆笔外,一般来说,写字都是方圆结合的。内圆外方,内方外圆,亦圆亦方,不方不圆,变化万千。
提、按 古人往往称运笔为行笔,这很有道理。人行路时,两脚自然一起一落;运笔时,也有提按。就是说,笔画是不能平拖过去的。特别是转换处,更需提和按,笔锋才能顺利的转换再回到适当的笔画中间,不致扭起来,锋如果和副毫扭起来,便失去其功能,就不能“万毫齐力”了。就是说,提和按不仅使笔画有了丰富的变化,同时也是为了调整笔锋。
所有的笔画都是提与按的连续。每一个笔画的书写过程,都不可能象机械那样用力完全一致(如果这样,产生的线条就成了没有趣味的直线),而始终贯穿着提与按的动作,只是一般的笔画提与按的变化极其细微,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罢了。写字过程中,我们不必,也不可能处处人为地安排,什么地方该提,什么地方该按,除非一些规律性的地方,如起笔的先按后提、折笔的先提后按等。既然不能安排,那么提和按究竟如何掌握呢?答案是,在日积月累的长期训练中培养出一种感觉。就像高明的厨师放佐料,是从来不需要称份量的。但是,有不少人,包括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如李瑞清等,为了追求毛感、金石味,而将提按变为颤抖,很不自然。所以,初学者一定要理解提按与颤抖的区别。写字抖抖的,丑不忍睹!
驻行、徐疾 驻,就是停、留的意思。如果说提、按是笔的垂直运动的话,那么,驻、行就是笔的水平运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所有的笔画,都是提和按的连续,事实上,同时也是驻和行的连续。既要往前送,又要留得住。笔笔要留,一笔不可滑。打个比方,就好比推车下桥,既要往前走,又要拽得住,才不至失控翻车。
与此相关的,是运笔的速度问题,即徐、疾。运笔的速度应该快还是慢?运笔快,不容易杀得住,易滑。“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所以,情愿略慢一点,以缓避滑,要笔笔留得住。即使快的地方,也要杀得住。有时甚至要停、要断,但断不是真正的断,而是笔断意连,在有意无意间接得住。常见有些人写隶书和颜字,在转折处无一字不断,十分刺目,十分不自然。当然,过慢同过快一样,都是毛病。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停的地方停,就是要有节奏感。不仅一笔之间要有节奏,而且一个字、一整幅作品,都要有节奏感。但这节奏感又是无法安排的,也是要靠长期的训练培养出来的,所以,任何一行的高手,抖实际上是有优秀的感觉。感觉很重要!
古人往往“疾涩”并称。其实,“涩”不光是速度问题。逆势快送,同样产生涩感。涩,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毛”。“古人论笔,用笔需毛。毛则气古神清。”(林散之)这种“毛”感,表现出一种力度和韵味。
概括地说,所谓“涩”,就是笔不从纸面滑过去;应使其发生摩擦,笔划才有力、有味。产生涩感的原因是:一、留。笔在行进过程中不是一滑而过,而是处处留得住,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驻与行的关系。古人所说的“屋漏痕”“锥画沙”,应该就是这种效果。雨水顺着墙流下来,由于墙是不光滑的,所以雨水不时地流下,也不时地受到阻碍,就在这“流”与“留”的矛盾中行进;二、逆。逆就是“送”,与拖相反。简单地说,就是笔杆指向运笔的相反方向。东坡所说的“逆水撑船”,就是指此;三、提按。在运笔过程中,在运笔过程中,对提、按的微秒把握和有效控制,是产生涩感的又一个原因。但提按与颤抖有本质的区别。用颤抖的手法表现涩感,是十分做作、缺乏美感的。当然,除以上三个因素外,中国书法运用毛笔和宣纸,本身也就较容易产生涩感。
关于用笔,再强调几句,对大家不无好处。要每一笔都不放松,不让劲,尽全力写出。“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特别是笔画中间,要饱满劲健,“不看两头看中间”。
黄宾虹先生有几句话,概括了用笔的基本要求,值得我们体悟:“用笔有所禁忌:忌尖,忌滑,忌扁,忌轻,忌俗;宜留,宜圆,宜平,宜重,宜雅。”
虽然汉字的结构较为复杂,但它们都是由一些基本的笔画组成的。这些基本的笔画,就好比造房子所用的砖块。有了它们,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营造出千姿百态的房子。所以,初学者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基本笔画,为以后的“造房子”准备优质的“砖块”。
前人用一个“永”字作代表,分析出这个字包含了八种基本的笔画,这就是所谓“永字八法”。在以前,对于一个善于书法的人,往往称之为“精研八法”。即便对于今人来说,它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1、点(侧)。点的变化不少,基本写法是:①露锋入纸,顺势落笔;②铺毫,向右下作弧形顿笔;③回锋收笔。要点是:头尖,背圆,腹平。头尖,则锋芒露而精神出;背圆、腹平,则饱满劲健,内含张力。点是一个字的眉目,“一点失所,则如美人之眇一目”。同时,在掌握基本点法的基础上,要善于变通,举一反三,根据不同的场合作不同的点,所谓“万点异类”也。
2、横(勒)。古人称横画为“勒”,是很有道理的。“为画必勒,贵涩而迟”。就是说,写横画时,像勒马缰,不可顺锋滑过,宜涩,宜缓,欲行不行,处处留得住,特别是中间,容易一笔滑过,所以有“不看两头看中间”之说。基本写法:①藏锋起笔;②转锋切下;③铺毫,涩笔右行;④向右上提;⑤转锋下顿;⑥回锋收笔。横画不宜太平,中间略带拱形,精劲内含,充满力感。大家知道,石拱桥是由一块块石头拼接起来的。它之所以能够承受千百吨的压力,奥妙全在拱形上。
横的变化也很多,切忌象美术字一样机械、单调的排列。“凡平画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陈铎曾)有的人写字,一眼看去,整幅字最“醒目”的就是一根根横画,就是犯了这个毛病。
3、竖(努)。基本写法是:①由下向上逆势起笔(藏锋);②转锋向右下顿;③铺毫,逆锋尽力下行;④顿笔于尽头处;⑤回锋向上收笔。要注意:竖不宜太直,太直反而失势;宜稍稍有弧意,在曲势中求直,有张力,才显得挺拔有劲。另有一种常见的悬针竖,起笔同上,只须逆锋向下时,在大约三分之二处缓缓提笔,收成针尖形。悬针竖应直而饱满,收笔时不可急,宜渐渐提起,写得尖、圆、健。
4、钩(趯)。基本写法是:①行笔至出钩前,先向右下略顿(使右下饱满);②再向左下挫笔;③复往上转笔;④蹲锋蓄势,果断踢出。好比赛跑,须先下蹲蓄势,后猛然跃出,方能成功。因方向不同,还有很多不同形状的钩,如戈钩、心钩、横钩等,大体都可以依此类推。
5、挑(策)。基本写法是:①藏锋起笔;②切向右下;③提笔出挑。如鞭之策马。
6、长撇(掠)。基本写法是:①逆势起笔;②转锋下顿;③辅毫用力撇出,如飞燕之掠檐而下,峻快而有斜出之势。运腕,力量一直要送到笔画尖端,才不致有虚尖、漂浮之病。切不可运指扫出。
7、短撇(啄)。基本写法略同长撇。以逆势起笔切入后,稍一顿挫,即向左下迅速用力撇出。如鸟之啄食,刚而短促,锐而急速。
8、捺(磔)。基本写法:①藏锋(或露锋)起笔;②转锋向右下行笔,渐次铺毫,到极点(最阔处)时,铺足毫;③略顿,再渐渐提笔捺出,力送尽头。捺,贵在有起伏,故又称“波”,有“一波三折”的说法。
其实,我个人认为“永”字还隐含第九种笔画,就是“折”。所以实际是“永字九法”。
初学时,因未精笔法,不明笔意,点画肯定有毛病,最常见的有以下八种:牛头、鼠尾、蜂腰、竹节、鹤膝、棱角、折木、柴担。
既然笔画是建筑材料,那么,结构就是建筑设计了。当然,建筑设计必须以建筑材料为前提,如果材料是劣质品,那么设计得再漂亮,也迟早要出问题;但是,如果没有设计,或设计得不好,那么,造出来的房子,要么丑不可看,要么千篇一律。
在结构方面,古人总结出一些规律,虽然大都说得不太科学,但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这里介绍两种流传最广、最简括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从《欧阳询结构三十六法》而来的。下面根据我自己的体会,作一些删改或补充。
(一)排叠 如“寿、画、笔、丽”等字,横画、直画很多。初学者往往容易写得“出格”;即使不“出格”,字的内部点画也拥挤不堪。须要长短疏密之间,安排停匀,使密处不犯,疏处不离,没有拘苦繁杂之态。又要注意,不能像写美术字那样排得呆板。又如“系”旁、“言”旁之类的字,都须将偏旁安排好。
(二)避就 例如“庐”,上面的“广”和下面的两撇都向左,须要有轻重长短,彼此相让、映带得宜,又要避免雷同。又如“林”字,左边“木”旁末笔与右边“木”旁之撇,既不能打架(避),又要相互穿插(就)。
(三)顶戴 是指有些字写起来,像人戴物而行,又像人高妆大髻。正看时,要上下皆正,使其无倾斜之形;旁看时,要玲珑松秀,而见结构之巧。如“台、营、带”等字,就是正势,高低轻重,丝毫不偏,便觉稳重;“耸、驾”等字就是侧势,长短疏密,极意作态,便觉字势峭拔。无论正势、侧势,都必须安排得“上称下载”,不可上轻下重,或上重下轻。
(四)穿插 穿,就是穿其宽处;插,就是插其虚处。如“中”字以竖穿之,“册”字以横穿之,“爽”字以撇穿之;“曲”字以竖穿之,“尔”以х插之,“密”字以点插之。
(五)向背 如“好”字两半相向,“北”字两半相背,“治”字左助右,“剔”字右助左,须将这些形势表现出来。
(六)偏侧 如“心、戈、衣”等字偏向右,“夕、乃、少”等字则偏向左。“亥、女、互”等字好像偏,却又不偏。这些须随各字的形势,或左或右,以求偏而稳定之妙。
(七)补空 这是说虚实相生的妙理。补其空处,使其四满方正,神完气足。但补空不是取消虚处,有时正是留出空处,而又在空处轻轻着笔,反而显示出虚处,因而气韵生动,空中传神,所谓“虚处藏神”是也。如“少”字虚右,“戈”虚左,等等。
(八)贴零 如“令、冬、寒”等字,下面都是点,比较零碎,易失势,须将整个字的重心归到最后的点上。
(九)意连 如“卧、非、门”等字,两边无任何笔画穿插关联,都要设法使其相互间势合,笔断意连,不要毫无照应。“以、小川”等字形状似乎笔笔断了,但写起来要使其前后笔画起落意思相连。
(十)满密 如“国、圃、四、包、南、目、勾”等字,要四面饱满。
(十一)复冒 有一些字,形状上面大,如“云”字的两头,如“穷”字的穴头,如“金、食、巷、泰”等字,须写得上面可以笼罩住下面,而又没有头重脚轻之病。
(十二)垂曳 是说有些字要展一笔以疏宕之。如“都、中”等字的一直要垂,如“水、欠、皮、也”等字末笔要曳。
(十三)借换 如《醴泉铭》中的“秘”字将“示”字旁的右点,作为右边“必”的左点。又如,“鹅”字写作“”之类,也是借换。但作字必须从正体,借换之法,不得已而用之。
(十四)撑柱 有一类独立的字如“可、亭、司、矛、弓”等,必须写得撑挺起来。
(十五)朝揖 这和前面所说的“避就”、“意连”是同一意义的。不过那二类指的多是两半相合成的字,这一类则指的多半是三分合成的字如“谢、锄”等,写时须互相迎接。
(十六)附丽 如“形、飞、饮、勉”等字或是旁边三撇,或是旁边小点,或是“欠、力”等小偏旁,都要以小附大,以少附多。这类字中,作为正势的偏旁,要写得端正、凝重,而作为附丽的偏旁,要写得有姿有态,或婉转而流动,或拖沓而偃蹇,或作势而趋先,或迟凝而托后,要相体以立势,并因地而制宜,不可拘也。打个比方,就好比建筑物与装饰部分的关系。
(十八)回抱 如“易”等字弯向左,“包、旭”等字弯向右,都要弯得合式。弯得太大则散漫无归,太小则逼窄而不能容物。古人还提到一种“包裹”法,是指“园、国”等字四围包裹,“尚、向”等字上包下,“幽、函”等字下包上,“匿、匡”等字左包右,“甸、匈”等字右包左,实际与此相近。
此外还有“小成大”“左小右大”“左高右低”“左短右长”等等说法,皆是就字形加以适当安排的方法,也不胜枚举。总之,在写每一笔时,要考虑到上下左右其他笔画,笔画与笔画之间要相处得和而不同,和谐美观。
第二种是《黄自元结字九十二法》。
既然结字好比建筑设计,那么上面这些说法只能是仅供参考。因为一千个人结字就可以有一千种面目,绝没有必须死守而不可改易的方法。所以,如果将结字方法说得太细,说得太死,反倒是没有好处的。其结果必将导致“千人一面”。
学贴的方法大致有四种,即钩、摹、临、读。
钩,就是用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沿笔画边缘双钩下来,再用墨将双钩的字填满,这叫作“双钩廓填”。有一种“描红”的方法,与此相似。这种方法,意在一开始先教人们如何才能把笔毫铺开,如何中锋行笔,务使点画就范,笔笔圆满。否则,空心字就填不满(或超出轮廓线),红字就盖不没(或超出轮廓线)。要求在填墨时,每个笔画一笔写成。没有填满或者超出轮廓线的地方,就可以发现自己在运笔时的毛病。
摹,就是用透明的纸蒙在字帖上,照着纸下面字帖上的笔画摹写下来。摹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立刻知道自己所写的与字帖相比,有多少不足。
临,就是把字帖放在前面,照着它写,初临时,往往是看一笔写一笔;到后来看几笔写几笔;进而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直至不看字帖,而能将帖中的字背临下来。
读,就是不用笔临写,而是利用饭后茶余或睡觉之前等闲暇时间,看看帖中的字,把它们记在脑中,“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黄庭坚)
对于毫无基础的朋友,一开始往往会觉得简直无从下手,则钩、摹两法是十分有效的。
无论用何种方法,关键是要记到脑子里去。如果不往脑子里去,那么写一万遍也没有用。孙过庭《书谱》中说:“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初学者对帖中的每一字,每一笔,都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弄清来龙去脉,并将字、行与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熟记心中;对一些不易掌握的字,则要上下左右反复观其下笔、运笔和转折交待处(这些地方往往就是金针度人之处),直至古人挥毫运笔的动态仿佛历历在目,再提笔临写,那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沈尹默先生在自述学书时,说自己“从来不曾忽略过一点一画极其细微的地方,展玩前贤墨迹影写本时,总是悉心静气地仔细寻求其下笔过笔,牵丝明暗,一切异中之同,同中之异,明确理会得了,方才放手”。
初临帖,当然要亦步亦趋,力求像,有人将其比作“蚯蚓式”,就是说要专攻一家,越求越深。当然,有了扎实的基础之后,临帖就绝不能专求形似了,“要在似与不似之间,就能成功了……需要摆脱一切,单刀匹马,直冲直入,此真能成学书者”(林散之语)。
初学帖,一定要到完全掌握了帖中之字,才可以换帖。掌握不掌握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当你完全脱离这本帖,写出来的字是不是从外形到精神都同帖上的字相像。这是一番苦功夫。怀素在木板上练字,把板都写穿了。林散之先生光是临《张猛龙碑》的日课,订起来的本子就有一部橱高。立志把字写好的朋友,是会下这番苦功夫的。
写大字时悬腕,写小楷及小草用枕腕。
悬腕即手腕悬起,手肘也离开桌面上书写,可以集注毫端,点画劲健;枕腕即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不过这种方法过于呆板,伸缩性不大,笔力也不会强。
资料拓展
一、悬腕的含义
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悬腕是指手腕悬起,手肘也离开桌面上书写的方式。写字仅仅提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才得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二、枕腕的含义
书法术语。写毛笔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也有使用臂搁(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称为“枕腕”。
枕腕,目的是要运用指头的力量去写字,并不能充分发挥手腕的作用。这种方法与"悬腕"、"提腕"比较,悬殊很大,失去了运腕的流便性。自古以来这种方法也不时提到,但是,大都认为此法不宜提倡。有人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写小字。其实写小楷用这种方法也是不灵便的。因为,这种方法过于呆板,伸缩性不大,光靠手指的力量去书写,很难通过肘、臂的力量而贯注毫端,字自然不会生动,笔力也不会强。所以,这种方法就不必要用了。
参考资料
《悬腕》
《枕腕》
一,什么是"书法"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都想写一手漂亮的字吧 也许,还有不少的同学想
当个书法家呢!可对究竟什么是"书法"这个问题,人们往往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把书法看得过于简单,认为书法就是写写字而已,凡是写字好的人就
是书法家了也有的人把书法说得过于玄妙,认为书法艺术高不可攀,把书
法说得神乎其神这两种看法都不够全面那么"书法"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书"字吧以前的书字的写法是"■",由上边
的"聿"和下边的"曰"结合而成"聿"在古时候是笔的意思,篆书写作
"■",如同人的右手拿着书写工具"曰"在古文中是说的意思,所以"聿"
和"曰"结合成"■",就是人拿着笔来说话,也就是写的意思书法的"法"
字,是"方法"和"法则"的意思因此,"书法"最初就是指书写的方法,
书写的法则,也就是指人们写字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不同
的历史时期,又产生和使用着不同的书体,如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
书等,经过历代的书法家们不懈的努力,使我国的汉字书法具备了很高的美
学价值书法家们运用毛笔这一特殊的书写工具,蘸墨在宣纸上,依据汉字
造型的特点,通过艺术构思,书写的书法作品,经过装裱(如中堂,条幅等)
以后,可以挂在房间里供人们欣赏,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书法"发展到
今天,已经成为一个专用的名词了,那就是指我们祖国特有的最富于民族特
色和悠久历史的书法艺术
同学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把"书法"二字颠倒过来说成"法书"这又
是什么意思 它与书法有什么不同呢 通常人们把好的书法作品(例如某书
法家写的"手卷"或"中堂"等)称为"法书",这是称赞它的艺术性高
所以人们也常把好的字帖称为"法帖"(例如《三希堂法帖》,《王羲之法
帖》等)因此,我们说"书法"是泛指书法艺术,而"法书"是指具体的
书法作品
二,为什么要学习书法
有那么多人喜爱中国的书法,学习它,研究它,是因为它不仅仅是艺术,
而且还有广泛的实用性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书法有它自己的艺术规律,又不同于一般的写字
一般写字只要求正确无误,整洁清楚,在应用上不发生错误就可以了而书
法艺术还要在这实用性之外,更好地运用"法"——书法的艺术规律和表现
手段,着眼于形式美的创造,追求内容的典雅,用笔的变化,字形的安排和
通篇的布局等等这就更需要我们下功夫去学习,研究它了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也要求我们很好地学习书法这是因为书法是来源
于文字的有了文字然后才可以谈到书法,如果没有文字,书法也就不存在
了大家都知道,文字和语言同样都是人们用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传播
文化的工具不同的是语言是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而文字就不受这个限制
譬如古代人讲话,我们今天听不见,但是,如果古人把要说的话,用文字书
写出来传到现在,我们看见不就跟听到古人讲话一样吗 又譬如甲乙两地相
隔很远,甲地的人说话,乙地的人听不到,如果甲地的人将要说的话写成书
信寄到乙地,乙地的人收到信就可以知道甲地的人要说的话了所以,文字
在人们的生活中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既然人们要经常写字,也就希望
把字写好一篇文章内容很好,但书写得很乱,字形狂怪难认,歪歪斜斜,
使人看起来非常吃力,还容易发生错误;相反,如果文章不仅内容好,并且
字写得也很漂亮,使别人读起来心情舒畅,能准确,快速理解所写的内容,
还可以欣赏到书法艺术,那不是更好吗 因此,不管我们将来做什么工作或
学习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把字写好,都应该抽些时间来学学书法
三,各种书体简介
书法是我们伟大祖国所特有的艺术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
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并使用着不同的书体,如人们常说的篆书,隶
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他们的
风格各不相同,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前后相望,佳作如林,为我们留下了丰
富的宝贵的艺术遗产——各种碑,帖,书法墨迹,供我们学习与欣赏下面
我们就各种书体的源流作一简单的介绍
甲 骨 文
关于书法艺术的起源,大多要从陶器文字和甲骨文谈起由于陶器时期
距现在太久远了,而且根据目前已发表的资料来看,陶器文字尚未形成体系,
在此就不作介绍了这里我们主要谈谈甲骨文字十九世纪末叶,在河南安
阳县小屯村(殷商故都遗址)发掘出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这就
是甲骨文字经过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研究,证明它是殷朝后期(即从殷王
盘庚迁殷直到殷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间)殷王室占卜记事的文字,即卜辞(占
卜就是古人在做一件事之前想预知"凶吉"的一种迷信活动占卜以后把结
果记录下来就是卜辞)这些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笔画单细,挺直,
露锋芒,转向时以方折为主(见附(1))在今天看到的汉字中,甲骨文是最
古的文字
金 文
金文也叫钟鼎文,主要是指商代早期至西周时期,在青铜器上刻或铸的
铭文商末周初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字体凝重,行笔方整,有竖行无横行,
如《大盂鼎》(见附(2))到西周盛世及后期,青铜器制作日益精美,金文
也更加成熟,行笔上变方整为圆匀,结体也更紧密,平正,且竖有行横有距,
如《散氏盘》,(见附(2))《毛公鼎》(见附(1))等
石鼓文(见附(3))
唐朝初年,在陕西凤翔县发现了十个象小圆桌那么大的鼓形石头墩子,
上面刻有文字人们称它们为石鼓文,现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在每个石鼓上刻
有一首四言诗石鼓上的文字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籀文(籀,zhòu,
就是大篆)据考古学家研究,这些石鼓是春秋末到战国初年秦国的产物
石鼓文,笔画圆润而且庄重,字体大小匀称,并有一定的规律,为秦朝统一
文字打下了基础
小 篆
小篆也叫秦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为了巩固政权,发
展经济与文化,秦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书同文"
把原来六国通行的各种同义而不同形的异体字和繁难的文字废除,规定以小
篆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字体从书法上看,它的笔画基本上粗细均匀,而且圆
润,很像筯(zhù,筷子),因此又称之为"玉筯篆"字形略长,注重均衡,
对称如《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见附(4))等,相传是秦朝宰相李斯
写的
隶 书
在篆书盛行的时期,还有一种叫"隶书"的书体在民间流行着传说秦
代有一个叫程邈的狱吏把民间流行的草率的篆书进一步简化,规范,变圆为
方,变曲为直,以加快书写速度,形成一种新的书体当时的"徒隶"一类
小吏,书写公文也喜欢用这种字体,因此被称为"隶书"我们能见到的隶
书种类很多,秦和西汉初期的隶书与篆书相近,也称为古隶到了西汉晚期,
以至东汉,隶书逐渐成熟了,形成了相背开张的字势,用笔上出现波磔(zhé)
的笔画由于隶书是在汉代广泛使用并得到蓬勃的发展,所以它也往往被称
为"汉隶"如《石门颂》(见附(5)),《乙瑛碑》(见附(6)),《曹全碑》
(见附(7)),《礼器碑》(见附(8)),《张迁碑》(见附(10))等
章 草
草书是指文字书写的简捷草率,因此,从广义上来说,无论哪种字体都
有它的草体我们在大量出土的汉朝的竹,木简中可以看到许多书写简化而
草率的隶书,这就是草隶东汉三国时期出现了为学习草隶而编成的习字范
本《急就章》(见附(9))汉章帝非常喜欢当时书法家杜度写的这种草书,
并准许他用草隶写奏章,后来,人们就称这种经过规范化的隶草为"章草"
可以说,章草是对隶书的简约
楷 书
三国时期,汉字书体自身又发生了一个大变化,这就是楷书逐渐产生
东汉中后期,隶书已经规范而定型,正规的汉隶仍不便于书写,自东汉末又
开始了简化汉字的过程,字画上出现了"侧"(点),"掠"(长撇),"趯"
(趯;tì即挑钩),"啄"(短撇)等,使汉字逐渐形成一种形体方正,笔画
平直轻便的新书体——楷书"楷书"又叫"正书"和"真书"经过了魏晋,南北
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
都属于楷书范畴魏碑代表作品如:《郑文公碑》,(见附(11)),《张猛
龙碑》(见附(12)),《龙门二十品》(见附(13))等;唐碑代表作品如:
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见附(15)),《化度寺》,颜真卿书《多宝塔
碑》(见附(14)),《勤礼碑》,柳公权书《玄秘塔碑》(见附(16)),《神
策军碑》等
今 草
所谓"今草",是相对"章草"而言的它是保持了章草的结构简约的
特点,而在用笔上加重了钩连与圆转,使字书写起来流畅连绵如果章草是
隶书的草写简写,那么今草就是楷书的草写简写较著名的帖如:王羲之的
《十七帖》,孙过庭的《书谱》(见附(18))等;今草中还有"大草","狂
草",如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见附(17))等
行 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产生于后汉,最早以行书著
名的书法家是后汉的刘德升行书是楷书的简便写法,既不像楷书那样拘谨,
又不像草书那样难识,因此显得流美而平易,最为群众所喜用乐见行书是
流传最广,应用最多的一种书体其中较工整兼有楷意的叫"行楷";较草
而兼有草意的叫"行草"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有名的
行书帖(见附(19))
四,怎样学习书法
学习书法的途径有多种,只要方法正确,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都可
以达到目的如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在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喜爱书法,常常
整天挥笔书写他家后花园中有一个小水池,他每天练完字,都用池子里的
水洗笔和砚,日久天长,水池里的水慢慢地变黑,成了墨一样的颜色由于
张芝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在学习"章
草"的基础上,创造了"今草"的书体,对我国草书字体的发展,做出了很
大的贡献,因此人们尊称他为"草圣"而且人们都用"学书临池,池水尽
黑"这句话称赞张芝刻苦的学习精神,也就把练习书法叫"临池"了所以,
我们学习书法,也要学习张芝的这种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的精神
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首要的问题是抓住基本功的训练无论是书法艺术,
还是一般的写字,其基本功的训练就是要解决书写者的书写能力问题而书
写能力的强弱又与其书写方法的优劣分不开所以,学习书法还得从基本方
法开始下面,我们就分别向大家介绍几种学书法的方法
硬笔字的写法与练习
硬笔主要指的是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由于这些笔便于携带,书写也
方便,所以是人们目前应用最多的书写工具记笔记,写文章等都离不开它
们应该说硬笔的书写,在目前主要是侧重于应用人们平时写字,在应用
的同时,也会对它产生审美的心理,希望书写的文字美观耐看又因为不管
用什么笔写字,汉字的结体都是一样的,先练好硬笔字(铅笔,钢笔,圆珠
笔等),解决了字的造型美(间架结构)问题,对学习毛笔书法也是有促进
作用的所以,我们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硬笔字的写法与练习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岁小,运用毛笔和水墨的能力不强,所以先
进行铅笔字的练习比较适宜一边结合识字,一边掌握字的间架结构,还可
以为练习毛笔字打下基础
(一)铅笔字工具的选用
铅笔 铅笔的牌号,种类很多,常见的如:金鱼牌,中华牌,长城牌,
三星牌,丰收牌,仙鹤牌等,还有各种各样的自动铅笔
铅笔的笔芯主要分软,中,硬三种,笔杆上的"B"表示软,"H"表示
硬,"HB"表示软硬适中练习铅笔字选用"HB"(即软硬适中)的铅笔较
好因为软铅笔(如2B,3B……)虽然黑,但容易把本子弄脏,硬铅笔(如
2H,3H……)铅芯太硬,写在本子上笔道太浅,看不清楚
削铅笔时,注意不要把铅芯削得过尖过长,一般用转笔刀削的就合适;
若用小刀削的时候,铅芯最好不要超过5mm,因为长了写字时容易折断
橡皮 橡皮一般分软,硬两种小学生写字用的方格本,田格本,纸都
比较薄,用软橡皮比较合适若是纸比较厚,用硬橡皮也可以另外,在擦
较细的笔道或是笔画多,结构密的字的时候,还可以用小刀把橡皮削了使用
练字本 目前在商店里基本有两种学生用的练字本:《生字本》是田字
格的,《抄书本》是方格的此外,学生用的《作文本》和稿纸都是方格,
也可以用来练字
(二)铅笔字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学书练字,首先要有正确的执笔方法和良好的书写姿势因为正确的执
笔方法与良好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先决条件,也可以说是写好字的一个
关键如果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都不好,不仅影响写字,久而久之,还会影
响身体健康呢如:头过低,时间长了,容易变成近视眼;身子不直,影响
呼吸,时间久了容易驼背等书写姿势不好,也不美观,所以,我们先来看
看应该如何执笔和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
执笔(如图①) 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从三面将笔拿住;拇指
与食指均用第一指节,中指则用第一指节侧上部垫住笔;无名指与小指靠在
中指之下;注意手掌要空虚,像握着一个小鸡蛋似的,笔杆呈50°—60°斜
依在虎口上部,不松不紧,要使笔灵活便于运用
姿势(如图②③) 练习铅笔字一般都是坐着书写,所以要注意做到:
身直,头正,臂开,足安,四点要求
身直:写字的时候,不要趴在桌子上,身子要直,胸部距离桌子约一拳,
眼睛距离纸面约为一尺头正:书写时头不要歪
臂开:肩部放松,两臂自然张开,左手扶纸,右手书写
足安:双脚自然地平放在地上图③
书写姿势校正夹的应用:(如图④⑤⑥)
为了使初学写字的同学快些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为了帮助一些已经
有不好书写习惯的同学校正书写姿势,我们向同学们推荐一种简易的"校正
夹"它是专门帮助初学写字的同学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工具做法很简单,
就是先将粗铁丝折成90°角两折,然图④图⑤图⑥后将一端焊在夹子上(如
图④)用时夹在课桌上(如图⑤)书写者座在桌前,身子被它挡住,并距桌
子一拳(约10cm),这样书写者的姿势就自然正确了(如图⑥)
小学三四年级以后,一直到初中,高中,大学,学生们都要用钢笔记笔
记,写作文,写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等等如果掌握好钢笔的性能,在书写
时也会有一定的轻重变化,使写出的字美观,并可以具有一定的艺术趣味
下面我们就练习钢笔字的一些有关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
(三)钢笔字工具的选用
钢笔 钢笔的种类,牌号很多如英雄牌,金星牌等钢笔通常指的是
金笔和铱金笔金笔的价格较贵一般学生们都使用铱金笔在选笔的时候,
首先要看笔尖书写时是否圆滑流利,弹性是否良好,手感是否舒适凡较好
的笔,在书写的时候,笔尖的正面及向左右各偏30°都应光滑流利,正面书
写笔尖有弹性,使笔道可以出现一点粗细变化还不影响墨水流畅向下笔杆
粗细与笔的重量之感也舒适有了这些,再看笔杆颜色,笔的造型等由于
每个人的爱好不同,人们可以按照自己所喜欢的颜色,造型去选择钢笔
练字本 练习钢笔字与铅笔字一样,可以用田字格的《生字本》,方格
的《抄书本》,还有学生用的《作文本》和稿纸也都可以练习钢笔字学生
到了高年级在学写钢笔行书时,还可以用横格的《练习本》,《笔记本》和
16开的白纸(新闻纸最佳)
(四)钢笔字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练习钢笔字,无论是执笔方法,还是书写姿势,都与写铅笔字没有什么
区别只是写钢笔字的时候,要注意尽可能使用笔尖的正面书写还有,随
着写字的大小不同,笔杆的斜度也有所变化,字愈小(5mm左右)需要笔道
愈细,笔杆也就愈直,笔杆与纸面约75°左右(见图⑦);字大了(20mm
左右),笔杆应斜,约为50°—60°,(见图⑧)当然,钢笔字不宜写得过
大,大字还是用毛笔书写为好
(五)铅笔字与钢笔字的基本笔画及其应用
请看下列表:
■
注:写法标有○处,写时要轻轻地按(顿)一下笔
■
注:写法标有○处,写时要轻轻地按(顿)一下笔
(六)范 例
铅笔字:(楷书)《人有两个宝》■钢笔字:楷书寓言《郑人买履》
■行书 杜甫诗《春夜喜雨》■隶书 张继诗《枫桥夜泊》
■
毛笔字的写法与练习
在汉字书法中,前面讲的铅笔字,钢笔字,在写法上,主要是解决间架
结构的问题,使我们写出的字造型美观,是侧重在应用上而毛笔字,仅仅
解决字体间架结构是不够的,因为毛笔是软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掌握
运笔的方法最后还要学习通篇的布局和一整套的艺术规律可以说,这部
分是本书的重点
(一)文房四宝的选用
所谓"文房四宝"就是指:笔,墨,纸,砚这是我们汉字书法艺术的
特殊书写工具它们历来受到书法家的重视,我们学习书法,对它们的选择,
使用和保护等常识,也要有所了解
笔 毛笔是我国特有的书写与绘画的工具它是用兽毛加工后制成圆锥
体的笔头,再加上笔杆,最后制成富有表现力的书写工具中国的毛笔起源
很早,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所以毛笔的品种也是非常多的,约有三
百余种
毛笔从笔头的性能来分,有硬毫,软毫和兼毫三种,下面我们分别做简
单的介绍:
硬毫笔,刚健,弹性好常见的有紫毫(兔毛),狼毫(黄鼠狼毛),
还有鼠须,鹿毛,猪鬃,豹毛,石獾毛,山马毛等制成的笔
软毫笔,柔软,弹性较差常见的就是羊毫笔最软的是鸡毫笔
兼毫笔,刚柔与弹性都介于硬毫与软毫之间,因为它的笔头是用硬毫与
软毫合制而成的如:"白云"(大,中,小)就是以狼毫为芯,羊毫为被
合制而成的兼毫笔;"乌龙水"是紫毫与狼毫兼制的还有按两种毛的比例
而定名的兼毫笔,如七紫三羊毫,五紫五羊毫等
毛笔从笔头的大小和长短来分,又有长锋,中锋,短锋;大楷,中楷,
小楷等再大的还有提笔,揸笔(揸,zhā),再小的是圭笔
总之,毛笔的品类繁多,不胜枚举那么怎样挑选一支好笔呢
凡是一支好的毛笔,要具备"圆","齐","尖","健"四个优点,
人们也常把这四点称为毛笔的"四德""圆"就是指笔杆要圆,笔头圆润
饱满,呈圆锥状;"齐"是指把笔头润开,捏扁以后,笔锋顶端整齐;"尖"
是笔锋尖锐不秃;"健"是指笔毫有弹性,笔毛铺开易于收拢,复原
到商店去买笔的时候,要按照上述四点挑选,拿过一支新笔,先在柜台
上将笔平放,并轻轻滚动,如果笔滚动均匀,证明笔杆是圆的,直的,否则
就不直或不圆然后再拿起笔,看笔锋与杆装的是否正,笔头是否圆,这些
都是容易看到的一支新笔,笔头上有胶,商店不让发开,是否齐,尖,看
不到我们只好用手捏住笔头,轻轻地边转边捏,一般感觉笔肚饱满,实而
不虚,就是好笔笔的大小,要根据写字的大小而定至于硬毫与软毫或兼
毫,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使什么样的笔易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
的艺术风格,就选什么样的笔,这是没有一定的当然作为一个书法家,各
种笔要都能使用,那么各种笔也就都应有一些,在此就不多说了初学书法
的同学,为了便于掌握运笔方法,一般用兼毫比较好,兼毫刚柔相济,容易
书写,待掌握了运笔方法以后,可以换软毫(羊毫)笔写一段时间,再换硬
毫笔写一段时间,这样逐渐地就可以使用各种毛笔书写了初学书法的同学,
写"核桃楷"或叫"核桃字",就是平常说的大楷字,约为6×6cm左右,买
上一支大白云就很好了如果写大字,如10cm见方以上的字,可以买安徽泾
县笔厂出的"对笔",有一号至五号大小不同的笔,物美价廉,既便宜又好
使随着习字的进程,可以逐渐地购置各种毛笔
墨 墨的历史也很悠久,品种也非常多在明,清两代曾出现很多制墨
名手,如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等人
墨主要有松烟,油烟两种
松烟墨是用松树枝烧烟加皮胶,药材和香料制成的这种墨,色黑而无
光泽,胶轻质松,研时容易下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菜油,麻油或猪油烧烟,配以皮胶,药材(好墨加麝
香,冰片)和香料制成的油烟墨质地坚细,乌黑且有光泽,只是胶重一些
好墨具有"质细","胶轻","色黑","声清"等特点选择墨的
方法是把墨拿到手中,先看墨锭的质地,细润的是好墨,粗糙的墨质量差;
再敲打墨锭,声音清脆就是好墨,次墨无声;另外好墨味香,可将墨放在嘴
上哈气,然后迅速将墨送到鼻前,好墨能闻到轻微的冰片的清香,劣墨就没
有香味好墨研起来手感也舒适,上砚声清,色黑且有光泽书法,一般多
用油烟墨但初学书法用墨不必过于讲究,只要质细色黑就行了关于墨的
名称,有很大成分的商业性,广告性,什么漆烟,贡烟,顶烟,超顶漆烟……
等,我们也不必去过份地追求,还是从实用出发为了节省时间也可以用墨
汁
纸 中国的纸类繁多供我们写毛笔字的主要是宣纸,毛边纸和元书
纸
宣纸有生,熟和半熟之分生宣纸质地较软,吸水性强,如:单宣,净
皮宣,夹宣等;熟宣纸是在生宣纸上用矾水加工而成,不吸水,如:云母笺,
蝉衣笺,泥金纸等;半熟纸吸水性介于生熟之间,如:玉版宣,煮锤宣等
一般情况是写大字多用生宣纸,熟宣纸宜用于写小楷或画工笔画宣纸价格
较高,在写书法作品时用它平时练字,用毛边纸和元书纸就行了
毛边纸和元书纸的性质与生宣接近,吸水性也强,只是纸呈淡**,且
质地粗些,但在价格上比宣纸便宜多了,是我们学习书法必不可少的工具之
一
砚 一般称做砚台,砚池,大的砚也称做"墨海"形状有方,有圆,
还有其它各种样式
我国的砚种类很多,如:秦砖,汉瓦,陶砚,玉砚,石砚等等好的砚
台,如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端溪)和歙砚(歙,shè,产于安徽省歙县),
石质细腻,温润,具有下墨而不锉墨,不粘墨的优点好的砚台雕刻讲究,
价格较高一般学习书法只要能选择一方石质细润,砚池深凹,蓄墨多些,
便于研用的普通砚台就行了目前,市面上,工艺美术商店里卖的罗纹砚,
金星砚就很好,既便宜,又实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与爱好选购
(二)执笔方法与书写姿势
学习书法,练习毛笔字,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执笔,因为执笔的
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灵活自如地运笔把字写好
关于执笔法,历来有很多说法,什么单钩法,双钩法,凤眼法,回腕法,
拨镫法,五字诀,八字诀等等,这么多的"法",看起来挺玄妙的,真是有
点使人摸不着头脑,无从学起其实,执笔法并不神秘,也不复杂宋代大
书法家苏东坡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句话
是说,执笔很简单,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灵活自然,便于书写就行那么,
究竟应该如何执笔呢 较好的方法大致如图⑨所示:
①以拇指和食指将笔拿起,即用拇指,食指的第一指节相对捏住笔杆;
②中指并于食指的下面,注意也要用第一指节;(因为手的第一指节感
觉最灵敏,最灵活,应用也最多)
③以无名指的甲内相连处顶住笔杆的内侧;
④小指跟在无名指后面,起辅助作用
首先毛笔的笔锋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羊毫,狼毫,兼毫(也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动物毛料)。羊毫含墨多,弹性一般。狼毫弹性好,含墨不多。
其次按照大小可以分为大楷(一般笔锋5厘米以上),中楷(笔锋5厘米以下,3厘米以上),小楷(笔锋3厘米以下)。还有一些特殊大小的笔,初学基本用不到。
如果是刚刚接触书法,建议先练习大楷,也就是拳头大小的字,建议是使用的中号毛笔。笔锋的长度是5厘米左右,锋径的1-12厘米,围绕这个尺寸去购买。
熟练了再写中楷和小楷,这样的好处是基础比较扎实,对笔画,结构的掌握比较详熟,同时也锻炼了手腕和手肘以及肩部的力量。这时候可以采用羊毫的毛笔书写(笔锋5厘米的笔可以写直径10厘米以内的字)。羊毫易于掌握,笔含墨多,写出来笔画饱满。
奠字毛笔行书写法技巧如下:
1、右边的点是印记,在书写时先写右点,再写左半边,最后写右下部分。
2、左边的部分是「一」「石」组成,这部分的书写要有变化,头一笔先向上而右,接着向左下笔势变粗,向右上转,再回完成「石」部分,注意重心。
3、中间的部分是「3号横」,书写时稍微往下一点写,有一定的起承转合的变化。
4、最后书写右下的部分,「土」字的左半部分向右微微挑起,右半部分向下书,要注意结尾的收笔。
奠字的毛笔行书写法需要注意一些笔画的轻重、宽度以及点画的位置。初学者可以先练习奠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变化,并结合书写练习进行逐渐提高。在写字的过程中一定要放松手腕和手臂,按照正确的顺序和姿势书写,不断反复训练,才能够掌握奠字毛笔行书的技巧。
在书写奠字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奠字的上下结构比较对称,因此在书写时需要注意把握好字形的韵律感和整体的平衡美。
2、在书写左半部分的「一」和「石」时,要注意使用分别不同的笔画,用瘦弱细的笔画描绘「一」部分,用粗劲有力的笔画描绘「石」的部分,这样才能够表现出字体的立体感。
3、在书写「3号横」和右下部分的「土」字时,需要注意笔画的宽度和力度,要讲究刚柔相济,掌握好笔画的韵律感和变化。
4、切忌潦草马虎,每一笔都要认真书写,仔细斟酌,特别是要注意每个笔画的起承转合和变化,精益求精,才能写出好的字。
奠字毛笔行书写法技巧虽然相对复杂,但是只要掌握好基本的书写技巧和笔画变化,多加练习,就能够写出端庄大气、韵律和谐的奠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写字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充分体现出书写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
写毛笔行书的注意事项
1、改善姿势:写字时应该端正身体,整齐站立,选择合适的桌椅高度和位置,使得能够放松肩部和手臂。同时,手肘应该贴在身体两侧,手腕自由活动,不要过度用力。
2、控制笔画轻重:毛笔书法最关键的是对笔画轻重的掌握,即虚实的掌握。初学者往往会出现比较僵硬的情况,画出的线条看起来较为刚硬,导致整体上效果不好。因此,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要注重轻重的掌握,顺着笔画流畅的进行。
3、适度湿笔:初学者往往会出现技术不好而湿笔过多或过少。相信很多人会在写字时发现,将笔淋得过湿,经常涂在了纸上,更有甚者会出现破纸的情况。笔太干则画出来的字会比较刻意和生硬,难以产生流利的笔展。谨记:毛笔书法是没办法一次到位的,往往需要反复涂水,涂几次,调整一下笔与水份的比例。
4、用笔快乐:书法是一门艺术,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够掌握。初学者经常被错误的笔画以及字体而挫败,因此学习毛笔行书时要有耐心,善于享受书写的过程,让书写的过程变得愉悦而轻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