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壶小口球腹,下承三兽足,肩一侧有龙首流,肩部两部连以半月形提梁,略信战国铜盉式烧制。明隆庆提染壶器开明浑圆,显得稳重而古雅。万历时提染壶造型讲究,柄一侧有孔便于穿系壶盖,壶嘴弯曲变大,壶身多呈瓜棱形。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此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还有「海内争求」的紫砂壶。有了这三样东西,苏东坡吃吃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在京城做官惬意,但这三者之中苏东坡还感到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都太小,怎么办呢?苏东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对,自己做茶壶自己用!他叫书僮买来上好的天青泥和几样必要的工具,开始动手了。谁知看似容易做却难,苏东坡一做做了几个月,还是一筹莫展。
一天夜里,小书僮提着灯笼送来夜点心,苏东坡手捧点心,眼睛却朝灯笼直转,心想:哎!我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一把茶壶?吃过点心,说做就做,一做就做到鸡叫天亮。等到粗壳子做好,毛病就出来了:因为泥坯是烂的,茶壶肩部老往下塌。苏东坡想了个土办法,劈了几根竹丬丬,撑在灯笼壶肚里头,等泥坯变硬一些,再把竹丬拿掉。
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是西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瓷壶。西粳时器形较小,圆腹,肩部贴一鸡首,小而无颈。壶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壶肩部有系,小平底。东晋时,其主体也是圆腹盘X壶,但鸡首下有短颈,喙由尖变圆,冠加高,并首次出现以鸡尾作把柄的情况,而且柄的上端高于口沿,肩带桥形方系。
至南朝时,壶身整体加高,鸡颈较前期加长,盘X加深,柄也加高,肩部系多为双系。隋代壶身更高,鸡颈不仅更长,而且作仰首啼鸣状,鸡尾柄变塑贴龙首柄,系的'开关也更加复杂。清代康熙时期,宜兴陶艺大师陈鸣远制有紫砂天鸡壶,直口,长颈,丰肩.肩—侧设鸡首形流,
烧制鸡首壶的瓷窑主要有越窑、瓯窑,壶的造型与盘X壶相似,不同的是肩部一侧安鸡首,另一侧是鸡尾,前后对称。鸡首有空心、实心之分,前者多为实用,后者是冥器。三国末年的器皿较为少见。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特点是壶身、壶颈比较矮,鸡首多无颈,鸡尾甚小。东晋壶体略高,鸡首有了颈部,鸡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壶口的圆股形曲柄。东晋中、晚期在把手的上端饰龙首和熊纹,器形优美。
鸡首壶流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纷纷南下,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制瓷工艺逐步提高,北方瓷系出现,从此我国制瓷业形成南北两大系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在南方,以瓷器制造为主的手工业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奠基于东汉的青瓷烧造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东南沿海的江、浙、闽,长江中下游的川、鄂、湘、赣都相继设立瓷窑,著名的越窑、德清窑、洪州窑、瓯窑、婺州窑、岳州窑等先后出现。
青釉凤首龙柄壶是唐代的花釉,无论在研究其制瓷工艺技术上还是考究其历史文物价值上,它的出现都可谓是无可估量的,是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釉凤首龙柄壶,通体采用青釉来点饰,所配的纹饰也非常奇异新颖。壶身为细颈,斜肩,腹部自上而下逐渐圆鼓,下腹缓收,圈足呈喇叭形。壶盖与壶口完全吻合成为凤头状,凤的嘴向下啄,而凤头则扣在壶的口沿上,这就使得壶整体颇似一只挺立的凤鸟。在凤头的后侧,从口沿着顺肩而下至瓶的底部,壶柄则被塑成一条直立的蟠龙,龙口衔住口沿,作窥视探饮之状,前肢撑于壶肩部,后肢立于喇叭形底座上。
壶体以塑贴和刻画技法装饰。腹部塑贴主体纹饰两层,上为六个联珠纹圆形开光,圈内有胡人舞蹈纹,下面则雕琢了六朵仙花。壶的口沿、颈、肩及胫部处饰以联珠纹、莲瓣、卷叶或垂叶纹,各组纹饰间以弦纹相隔。其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粗细搭配,疏密有致,十分协调和富有美感。另外,其釉质较为凝厚,青绿色中略泛有**,有玻璃质感,光滑圆润,带有北朝以来北方青瓷的遗风,为唐代青瓷中的典型器物。
越瓷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越瓷不但是供奉朝廷的贡品之一,而且是唐代的一种重要的贸易品。同时与唐代精美工艺品和文化艺术交相辉映,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灿烂辉煌的世界。
青釉凤首龙柄壶
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为故宫织绣的代表作品。图轴纵104cm,宽36cm。中国古代缂丝被认为是丝织工艺中最为高贵的品种,古人以“一寸缂丝一寸金”言缂丝作品之珍贵。缂丝之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以万缕千丝成其工巧,“如妇人一衣,终岁方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