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竹窗不忆西省松,不忆南宫菊惟忆新昌堂,萧萧北窗竹窗间枕簟在,来后何人宿雨后秋凉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勿言无知己,躁静各有徒兰台七八人,出处与之俱旬时阻谈笑,旦夕望轩车谁能雠校闲,解带卧吾庐窗前有竹玩,门处有酒酤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喜雨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霢霂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沉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竟岁何曾闷,终身不拟忙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世界多烦恼,形神久损伤正从风鼓浪,转作日销霜吾道寻知止,君恩偶未忘忽蒙颁凤诏,兼谢剖鱼章莲静方依水,葵枯重仰阳三车犹夕会,五马已晨装去似寻前世,来如别故乡眉低出鹫岭,脚重下蛇冈渐望庐山远,弥愁峡路长香炉峰隐隐,巴字水茫茫瓢挂留庭树,经收在屋梁春抛红药圃,夏忆白莲塘唯拟捐尘事,将何答宠光有期追永远,无政继龚黄南国秋犹热,西斋夜暂凉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身老同丘井,心空是道场觅僧为去伴,留俸作归粮为报山中侣,凭看竹下房会应归去在,松菊莫教荒樱桃花下有感而作蔼蔼美周宅,樱繁春日斜一为洛下客,十见池上花烂熳岂无意,为君占年华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失尽白头伴,长成红粉娃停杯两相顾,堪喜亦堪嗟晚归早出筋力年年减,风光日日新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何处台无月,谁家池不春莫言无胜地,自是少闲人坐厌推囚案,行嫌引马尘几时辞府印,却作自由身凉夜有怀念别感时节,早蛩闻一声风帘夜凉入,露簟秋意生灯尽梦初罢,月斜天未明暗凝无限思,起傍药阑行题赠定光上人二十身出家,四十心离尘得径入大道,乘此不退轮一坐十五年,林下秋复春春花与秋气,不感无情人我来如有悟,潜以心照身误落闻见中,忧喜伤形神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途中感秋节物行摇落,年颜坐变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思旧闲日一思旧,旧游如目前再思今何在,零落归下泉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况在少壮时,亦为嗜欲牵但耽荤与血,不识汞与铅饥来吞热物,渴来饮寒泉诗役五藏神,酒汩三丹田随日合破坏,至今粗完全齿牙未缺落,肢体尚轻便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且进杯中物,其馀皆付天首夏病间我生来几时,万有四千日自省于其间,非忧即有疾老去虑渐息,年来病初愈忽喜身与心,泰然两无苦况兹孟夏月,清和好时节微风吹袷衣,不寒复不热移榻树阴下,竟日何所为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羁此日不自适,何时是适时和东川杨慕巢尚书府中独坐,感戚我是知君者,君今意若何
1 晒旧衣这首诗的意思
《晒旧衣》选取晾晒旧衣服的事,叙写对三十年前母亲为他缝制的绨袍的珍惜,以寄托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诗歌首句“卅载绨袍检尚存”写对旧衣珍藏了三十年。作为清朝的一个大臣,三十年不知弃了多少旧衣,却独保存一件粗绨所制的袍子。
次句“领襟虽破却余温”写对旧袍的感受,虽旧但有余温,“余温”非实写而是情系之词,是母爱的温暖在作者心中的留存。保留旧袍是想让慈母的温暖永驻于身,是对慈母深切怀念的表现。
接着又通过一个细节“重缝不忍轻移拆”,这件旧衣不仅长期保存,而且不断缝补,目的是为了长期保存,但缝补时不忍心拆去原来的一点点旧料,因“上有慈母旧线痕”,把对慈母的爱表达得更细腻、深入。
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旧衣》①要出远门,自然要先去看看母亲。
自从十七岁那年,远离家乡去念书,便一直生活在异乡,很少有时间与母亲相伴。每次回家见到那日渐衰老的容颜,都会生起些陌生感,常常不知该说些什么,似乎我离母亲已越来越远。
②正是盛夏天气。母亲泡了一杯糖水,送到我面前。
又拿起一把扇,扇那热气腾腾的杯子,一边说:“累了吧?这么热的天!”待我喝完糖水,母亲便去太阳底下收东西,原来母亲今天在晒旧衣。 ③家里有两只旧木箱,全塞满旧衣裳。
每年夏天,母亲都要翻晒一次。我总要批评母亲太爱破烂,那些东西,何不早日毁弃。
然而直到现在,母亲这个习惯还是没改。 ④母亲一抱一抱地将旧衣收进屋来,衣服堆里散出热气。
我说: “怎么不当垃圾烧掉,晒了几十年了,有什么用?”母亲望望我,那眼神似很委屈,我乃默然。母亲搬过一把木椅,认认真真坐下,像是做着十分重要的事,一件一件整理旧衣。
《晒旧衣》阅读答案《晒旧衣》阅读答案。每拿过一件,都要抚弄再三,还常常凝神默想,似乎对这旧衣着迷了。
⑤“这是你父亲的西装短裤,”母亲抬起头,这样告诉我, “是他年轻时做的,只穿过两三回。”那件短裤我早已熟悉,以前每年翻晒,母亲都要跟我讲一遍。
每次听到,我都犹如看见,一个年轻人,穿着黑色短裤,在田间耕作。 ⑥“这是你外公送你的小袜子。
那年你三岁,我带你去浮梁看外公,回来时,你外公抱着你送我们上车站。到了车站,你赖着不从他怀里下来,我抱了你上车,你就乱哭乱蹦要外公。
这时候,你外公一边哭,一边塞给你这双袜子。”外公中年迁居浮梁,相隔几百里,我一生只见过他这一回。
“他已经死了十五年了!”母亲将那双破烂的小袜子攥在手里,眼睛望着门外,似乎期待着外公的影子突然在门口出现。“那一年,我拿着电报赶到浮梁时,他已经躺在地下,只见一个圆土堆。
那边的坟跟我们这边的不同,是圆的。” ⑦母亲流了几滴泪,叹着气,又去收拾别的旧衣,一件一件折好,几乎每一件旧物,都有一段故事在里边。
《晒旧衣》阅读答案文章《晒旧衣》阅读答案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⑧母亲一件一件地把它们收进箱子,神情很是专注,几乎带着一种虔敬,同时还有一丝欣慰。
我忽然想到,母亲每年翻晒旧衣,都是过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她既有失落的痛苦,又有怀旧的慰藉。
母亲以这一丝慰藉,装点孤寂的老年。 ⑨母亲收拾好了,我走上前,将那只箱子搬进房去。
吃晚饭时,母亲看了我很久,试探着问我: “你到城里上学那年,穿的那件蓝咔叽褂,还在不?”我说还在。“怎么不拿回家来?”我不再说这有什么用,而是说: “下回带来吧。
还有别的几件旧衣,我也一起带回家来。” ⑩母亲听了“下回”,别过脸去,似乎黯然神伤,过了一小阵,才喃喃地说: “这回走了,哪知道何时回来。”
3 成衣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成衣》
原文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翻译
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大多都是宁波人。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这个佣人感到很奇怪。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至于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问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启示
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龄、相貌、体型的特点,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点,甚至揣摩到当时的官场习性和士林风气,可谓调查研究到家了。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时髦,翻新花样,而“不知长短之理”,难以裁剪出美观而合身的衣服。
从唯物的观点来看,一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出矛盾的特殊性,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反过来,只有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求其固有的规律性,掌握对象的一切特征,就不会脱离客观实际。
4 成衣文言文翻译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文言文《成衣》
原文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翻译
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大多都是宁波人。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这个佣人感到很奇怪。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至于尺寸,自有 一套程式,何必问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启示
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龄、相貌、体型的特点,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点,甚至揣摩到当时的官场习性和士林风气,可谓调查研究到家了。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时髦,翻新花样,而“不知长短之理”,难以裁剪出美观而合身的衣服。
从唯物的观点来看,一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出矛盾的特殊性,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反过来,只有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求其固有的规律性,掌握对象的一切特征,就不会脱离客观实际。
5 成衣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成衣》 原文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翻译 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大多都是宁波人。
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
这个佣人感到很奇怪。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
至于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问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
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启示 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龄、相貌、体型的特点,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点,甚至揣摩到当时的官场习性和士林风气,可谓调查研究到家了。
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时髦,翻新花样,而“不知长短之理”,难以裁剪出美观而合身的衣服。 从唯物的观点来看,一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出矛盾的特殊性,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
反过来,只有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求其固有的规律性,掌握对象的一切特征,就不会脱离客观实际。
外篇·至乐
作者:庄子及门徒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 奚就奚去奚乐奚恶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 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 ,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 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 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 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之苦也!其为形 也亦远矣!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 不善邪若以为善矣,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故曰:“忠 谏不听,蹲循勿争。”故夫子胥争之,以残其形;不争,名亦不成。 诚有善无有哉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 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吾观夫俗之所乐,举群趣者,硁硁然如 将不得已,而皆曰乐者,吾未之乐也,亦未之不乐也。果有乐无有哉 吾以无为诚乐矣,又俗之所大苦也。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是非果未可定也。虽然,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无为几 存。请尝试言之: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 物皆化生。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 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人也孰能得无 为哉!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 ,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 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 ,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 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 故止也。”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 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 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 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 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 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 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诸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 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 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 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 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额曰: “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 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 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 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 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 ,人惑则死。且女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 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 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 逶迤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譊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 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 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 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 持。”
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 未尝死、未尝生也。若果养乎予果欢乎”种有几,得水则为继, 得水土之际则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则为陵舄,陵舄得郁栖则为乌足, 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化而为虫,生于灶下,其状 若脱,其名为鸲掇。鸲掇千日为鸟,其名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为斯 弥,斯弥为食醯。颐辂生乎食醯,黄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箰,久竹 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万物皆出于机 ,皆入于机。”
译文真正的快乐,亦即有益于自身存活状况的那种快乐, 在这个世界上能找到吗如果能找到,而又愿去找,那我 们应该树立什么把守什么回避什么,安处什么寻求 什么放弃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
这九个问题的答案,组合成人生观。
答案各不相同,人生观也各不相同。
当今社会,有四崇拜:一拜攒钱柜,二拜升官图,三 拜寿星老,四拜知名度。四崇拜的人生观最流行。这些人 追求的是舒适、肴馔、服饰、色彩、音声,鄙弃的是贫穷、 下贱、短寿、恶名。追求的到手了,鄙弃的丢掉了,便是 他们的快乐人生了。反之,无舒适以养体,无肴馔以可口 ,无服饰以荣身,无色彩以悦目,无音声以快耳,他们便 觉得人生痛苦了,愁得要死,他们追求的那些享受品,非 但无益于自身存活状况,抑且有害于人类天性正德,根本 是毒品,捞不到那些毒品,或捞到又失去,他们便痛不欲 生,好蠢!有这样顾惜自身的!
那些攒钱的富翁,吃苦抢快,发了大财不用在正道上 ,歪用邪用,与其说是顾惜自身,不如说是戕害自身。那 些升官的贵人,夜以继日的办公,焦虑政绩得失,弄得愁 眉苦脸,也算顾惜自身人一出娘胎,便担惊受怕,背忧 患包袱。活到寿星老,已经昏愦了,还有那么多烦心伤神 的事。请长假去死吧,子孙又不批准,真是何苦哟!如此 活受罪,距离顾惜自身,岂不更远了吗那些知名的烈士 ,天下楷模,人人赞扬,可惜牺牲了。流芳千古是好事呢 还是坏事,我不明白。说是好事吧,命都保不住,又有哪 点好。说是坏事吧,舍己活了人,难道也算坏古人说: “忠言他不听,懒得同他争。”似乎也有道理。所以忠臣 伍子胥谏吴王,强争,结果赐死,还被肢解投江。他若不 争,怎会知名。知名好呢还是不好提高知名度也是在顾 惜自身吗
当今社会,四崇拜的俗人所作所为及其所追求的,包 括舒适、肴馔、服饰,色彩、音声,亦即所谓快乐人生的 享受品,我不晓得是否果然快乐。我曾观察俗人追求的快 乐场合,看见他们一窝蜂扑上去,仿佛着魔,有鬼在崇他 们,身不由己,非去不可。问他们:“快乐吗”他们答 :“快乐哟!”我也跟着进去泡了一会,半点不觉得有快 乐,也谈不上有什么不快乐,就是那么一回事罢了。
在这个世界上真的能找到快乐吗,还是找不到呢我 说能找到。在我看来,守静无为就是真正的快乐。遗憾的 是四崇拜的俗人一闻此言便要纷抗议:“苦得要命!”
所以我还得说:“不贪世俗的快乐,乃有真正的快乐 。不享世俗的荣誉,乃有真正的荣誉。”
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答案可以无限多,是非可以无限 多。我不能强迫别人接受我的答案。由此可见天下的是非 确实没完没了,谁也不能一锤定音。
是非虽然没完没了,但是能定,谁能定无为能定。 无为,听之任之,别去横加干涉,自然会有定论。真正的 快乐虽然有益于人类自身存活状况,但是不能强迫俗人享 受。俗人别另追求,别去横加干涉,听之任之好了。真正 快乐的人生,对个人而言,只有守静无为,方能实现;对 社会而言,只有无为主义大行其道,方能普遍实现。
无为的伟大作用,我想多说几句。大气守静无为,高 天所以清爽。反之,大气好动有为,就要刮暴风了。板块 守静无为,大地所以稳定。反之,板块好动有为,就要闹 地震了。天无为,地无为,两个无为,一以阳,一以阴, 互相交配,乃有春风夏雨秋曝冬雪,促成万物生长,壮茁 ,成熟,休眠。恍恍惚惚,不知来自何处。惚惚恍恍,不 见人为迹象。万物共一胎,子宫曰无为。所以我说,天地 守静,无动机,无蓝图,不干涉,不袒护,用无为的态度 导演万物,让万物自己登台演出,纷纷繁繁,忙忙碌碌, 生生死死,反反复复,以实现地球生命史的伟大任务。这 才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哟。人啊,你们怎么不学学天地的无 为呢要知道你们的所谓有为,只是在给自己制造痛苦罢 了。
庄子晚年丧妻。惠施闻讯,赶去吊唁。他是庄子旧友 ,此时已非梁国宰相,不必再摆官架子了,有必要去安慰 庄子,庄子家居陋巷,马车进不去。巷口下了车,惠施走 进去。庄子的长子跪在家门外迎接吊客,口称:“俺娘给 伯父道谢了。”惠施扶起孝子,说了两句按照礼仪应说的 话,然后面罩悲悯之容,很严肃的进了大门,步人灵堂。
庄子坐守棺旁,两腿八字张开,撮箕似的很不雅观, 手拍瓦盆伴奏,毫无愁容,放声歌唱,看见惠施吊丧来了 ,也不招呼,仍唱他的。
惠施说:“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 自己送走了青春,老了,死了。你看得淡,不哭也行。可 你,唉,竟然敲盆唱歌。你不感到做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啊,哪能不悲伤。但 我不能一味的受感情支配,还得冷静的想想呀。我想起从 前,那时她未生,不成其为生命。更早些呢,不但不成其 为生命,连胚胎也未成。更更早些呢,不但未成胚胎,连 魂气也没有。后来恍恍惚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变成一 缕魂气。再后来呢,魂气变成一块魄体,于是有了胚胎。 再再后来呢,胚胎变成幼婴,她生下来,成为独立生命。 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又变成死亡。回顾她的一生,我联 想到春夏秋冬时序的演变,多么相似哟。现在她即将从我 家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唱歌欢送,倒去嗷 嗷哭送,那就太不懂得生命原理了。这样一想,我便节哀 ,敲盆唱起歌来。”
惠施双手奉上一袋膊金,放入瓦盆,暗自骂一句“活 见鬼”,便告辞了。
残疾人支离叔,姓支离,意思是缺损不全。瘠瘦人滑 介叔,姓滑介,意思是骨鲠无肉。他二人不适应社会拼搏 ,退而修道,结伴远游昆仑山黄帝陵所在地的鬼城,到这 里来观化。观化就是观看万物生生死死变化过程,以了解 大自然的秘密。观化可以悟道,乃必修课。
他二人在鬼城一边走一边看。大道两旁,万物和人类 的生死变化过程,应有尽有,在这里快速的再现一遍。当 然,都是幻影,而且无声。
滑介叔左臂的肘关节忽感痒痛,他揎袖看,见那里冒 出一粒小瘤,快速肿成大瘤,剧痛。他很吃惊,慌张,烦 躁,厌恶。这是恶瘤,要命的!
支离叔说:“你厌恶这个瘤子吗”
滑介叔说:“不,我不能厌恶呀。我这条命是借来的 ,早迟要还债的。灵魂,借了阴阳二气。肉体,借了金木 水火土。可见我的存在乃是假象。现在这个瘤子又来找我 借,一假再假,好比人身上的污垢,假透了,恶瘤要我的 命,我也不必烦躁。生死正如昼夜循环,终点又是起点, 听候安排好了。我和你来鬼城观化,现在化到了我身上, 也只好认命吧。我怎能厌恶呀。”
此时左臂大瘤快速肿成巨瘤,溃散流血。滑介叔镇静 的躺下,不再吃惊。支离叔守着他,谨行观化之礼。见他 瞑目断气,方才独自离去。
庄子甫去楚国,路迷荒野。时近黄昏,无处投宿。正 在踌躇,瞥见草丛中有一具人头骷髅,朽坏一空,棱角仍 然分明。骨色泛白,可知风吹雨打已有多年。庄子跳下马 来,用马鞭敲打着人头骷髅,啯啯作响,似岁月 的回声。
啯啯敲打两响,庄子问:“先生,你是贪图 感官享受,违背养生常识,一病呜呼的吗”啯啯 敲打两响,再问:“那么你是惨遭亡国之祸,被敌军抓住 了,处斩的吗”啯啯敲打两响,又问:“那么 你是出了丑闻,怕给父母丧德,怕给妻室儿女丢脸,自杀 的吗”
啯啯敲打两响,再再问:“那么你是贫穷, 衣食无着,饥寒倒毙的吗”
啯啯敲打两响,最后问:“那么你是活够了 应享的天年,自然死亡的吗”
问毕,庄子燃起一堆篝火,就地露宿。他用人头骷髅 作枕,侧卧而眠,意欲听听回答,不料旅途困乏,倒头便 入睡了。
半夜,庄子梦见骷髅主人,衣冠整齐,仪态潇洒,站 在面前,笑嘻嘻说:“听你谈话满有口才的嘛,还象个读 书人。不过你问的那些伤心事,只有你们这些活人挂在心 头。人一死,什么忧患都过去啦。没有一个死人有兴趣回 答活人的问题,恕我不回答你吧。人死后的喜悦,你想听 听吗”
庄子说:“想听。”
骷骸主人说:“人一死,上无君,下无臣,实现社会 平等,废除阶级差别。气候不冷不热,不分四季。春耕, 夏耘,秋收,冬藏,种种辛苦全都解脱。也不必纪年了, 人人玩得痛快,天长地久。那样喜悦,比国王更快乐!”
庄子存疑,估计这家伙是在替鬼城打广告,便试探说 :“先生,我同鬼城司命神有交情,可以私下求他准你再 生,为你免费提供全套骨肉肌肤,调你返回故乡,发还你 的父母妻室儿女邻居友人。你愿意吗”
骷髅主人收敛笑容,愁眉深锁,逼问:“你要我放弃 国王的快乐,回去活受罪吗晤”
鲁国贤士颜回,亦即颜渊,协助孔子办学,尽心教育 事业,成绩卓著。前些日子忽然宣布改行从政,东去齐国 。孔子再三挽留,说:“你那年去卫国辅导暴君,差点丢 命,就忘了吗”颜回不听,坚持改行。孔子体谅颜回家 贫,从政收入丰厚,或可改善改善,便放他走了。
颜回走后,孔子闷闷不乐。子贡汇报学校事务工作, 发现孔子似听非听,心不在焉。子贡心头不悦,起身退席 ,以恭谨的口吻质问:“晚生想冒昧问一句。颜回东去齐 国以后,老师天天满面忧色,担心什么”
孔子说:“你问得有道理。齐国先贤管仲先生说过, 橱小不能挂长袍,绳短不能汲深井。我欣赏此话。如此说 来,器物尺码的大小长短决定了它的用途;某种尺码的器 物只能实现某项用途。同样,国王才具的大小长短决定了 他的使命;某种才具的国王只能负担某项使命。国王的才 具正如器物的尺码,天赋多少便是多少,加不进去,减不 出来。这是莫可奈何的事。我担心颜回不懂得这点,又犯 理想主义错误,跑去对浅薄的齐王大谈远古酋长至德之世 ,以及炎黄尧舜治国之道。齐王浅薄,不能领会,难免怀 疑,被他怀疑,便犯险了,可能丢命。所以我替颜回担心 。”
孔子又说:“有个笑话,你也许听说过,话说一只海 鸟,大约是信天翁,翼展一丈,误入内陆,降落鲁国首都 郊外,被人捕得。国王以为祥瑞,亲自迎入太庙,陪海鸟 干一杯。吩咐仪仗队为海鸟演奏《九韶》古乐,这是高级 文娱享受。安排御膳房为海鸟摆设三牲国宴,这是高级饮 食享受。可惜呆鸟无福消受,被乐曲吓得头昏眼花,可怜 兮兮的,不敢尝一块烤肉,不敢喝一口烧酒,三天就死了 。这是用人类生活方式养鸟,不是用鸟类生活方式养鸟。 用鸟类生活方式养鸟,就该给鸟自由,或栖息森林,或盘 旋岸滩,或浮泳江湖。至于觅食,或杂粮,或昆虫,或鱼 虾,不一。不论成群打单,总要悠闲自在。鸟听见人语, 都感到厌恶,还会爱听管弦锣鼓的暄嚣吗《咸池》《九 韶》一类古乐拿到洞庭平原演奏,鸟听了惊飞,兽听了吓 跑,鱼听了潜逃,人听了围拢来欣赏,鱼在水中活得上好 ,人淹水就要死。鱼类和人类本性既不同,所喜所恶必然 不同。人的才具彼此不同,所以先圣让他们负担不同的使 命,而不搞一刀切。齐王才具浅薄,哪能指望他负担起炎 黄尧舜的使命呢。名称必须符合实际。懂得这点,好好把 握,命运就通泰,不会惹麻烦。”
列子出差,旅途辛苦。正午赤日炎炎,蹲在路旁炊食 。随员数人拾柴回来,报告说:“蓬草丛中发现死人!”
列子前去观看。所谓死人不过是一具泛白的骷髅,天 晓得有多少年了。列子拔掉蓬草,指着骷髅头骨,说:“ 老兄,看来只有咱俩心头明白。我明白,你并未死。你明 白,我并未活。你忧伤吗不见得吧我快乐吗不见得 吧”
一切生物皆起源于最初的有机分子。这种有机分子太 小了,肉眼看不见,几乎没有,所以取名曰几。几是从“ 无”来的。宇宙起源于“无”。
几这种最初的有机分子飘入水潦,得水而活,膨胀变 长,然后断裂。于是,一断裂成二,二断裂成四,四断裂 成八,这样断裂繁殖不已,所以取名曰断。断就是最初的 微生物。
断这种最初的微生物存活在水潦中,漂移到水潦的滩 涂,得水又得土,生根,变成青苔,俗名虾蟆衣。由此演 变出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
断这种最初的微生物从水潦的滩涂展移到向阳的高坡 ,生根,长叶,开花,结子,变成陵泻,又名车前草。由 此演变出林林总总的陆生植物。
草本的车前草得到腐植质的充分滋养,变成木本的鸭 脚树,又名银杏树。由此演变出大大小小的乔木和灌木。
银杏树的根端变成蛴螬,就是金龟子的幼虫。银杏树 的叶子变成蝴蝶。由此演变出多种昆虫,爬的爬,飞的飞 。
蝴蝶产卵灶下,得火,孵出鸲掇,俗名灶马,背驼腿 长,性喜跳跃。由此演变出善跳的昆虫。
灶马有存活千日的,长出羽翼,就成飞翔的干余骨, 这是最初的鸟类。由此演变成各种飞禽。
干余骨鸟啼叫,飞溅的唾沫变成米虫。米虫爬到酸腐 的食物上,变成蠛蠓,会飞,叮人。蠛蠓变成蜉游,朝生 暮死。蝤蛴,本是天牛幼虫,也有不变天牛,时间久了而 变成黄况虫的。瓜守虫死后,尸体腐化,也有变成蚊蚋的 。
牝羊发情,与老竹的壮笋交合受孕,生黑熊。黑熊生 虎。虎生马。马生人。
人最终还得变回有机分子。
一切生物皆起源于最初的有机分子,而最终仍变回有机分子。
1 今者臣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太行山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北方去。”我说:“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走啊?”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即使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罢了!”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吗?
以上这个故事现在概括为成语:南辕北辙。
驾:车。
欲:想。
善:技术好,善于,擅长。
御者:车夫。
中道:半路。反: 通假字,同“返”,返回。
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数:频繁。
用:资用,指路费。费用,这里指钱财,资产。
为:为什么。
举:举动
信:信用。
广:扩大(土地)。
尊名:抬高声望。
王:指建立王业。
恃:仰仗。
方:正在。
之:到……去。
奚:为何。
焦:皱褶。
“申”:通假字,同“伸”,伸展。
大行:即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
离王愈远耳”:“王” wàng称王,指成为天下的共主。
季梁:魏国人。
犹:如同。
魏:战国时代国名,疆城在现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地区。
伸:伸张,这里指扩展势力。
邯郸:音汉丹,战国时代赵国的都城,在现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一带。
太行:就是太行山,坐落在山西与河北两省的交界处。
良:好。
吾:我。
2 文言文翻译,要很短的<;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短的文言文加翻译辨盗钟①
原文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讯之即服。
注释
①选自《梦溪笔谈》。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③绐(d ai):哄骗。④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⑤同职:同事。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⑥帷(w6i):围幕。
翻译
陈述古密直,曾在建州浦城县当过县令。当时,有家富户被盗,丢失了不少物件,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盗贼。陈述古就哄他们说:“某寺里有一口钟,非常灵验,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于是,就打发人去把这口钟迎到县府衙门来。接着,把囚犯们引来站在钟的前面,当面告诉他们说:“没有做盗贼的摸这钟就没有声音,做了盗贼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们向钟祷告,态度很是严肃,祭祀完了,用围幕把钟围起来。然后暗暗派人用墨汁涂钟,涂了好久,才叫那些囚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围幕里去摸钟。摸了一会儿,叫他们把手拿出来检验,只见手上都有墨迹,独有一个囚犯手上没有,这就是真正的强盗,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经过审讯,这个强盗立即承认了犯罪事实。
4 君不悔臣的文言文翻译赵简子乘车上羊肠坡,大臣们都露出膀子给简子推车,惟有虎会扛着戟,边走边唱歌,不推车。
简子说:“寡人上坡,大家都推车,谁有你扛戟,唱歌,不推车,这就是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臣子侮辱君主,该判什么罪?”虎会回答道:“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犯双重死罪。”
简子问:“什么叫双重死罪?”虎会答道:“自己被处死,妻子和子女也处死,这就叫双重死罪。不过,您既然已听说臣子侮辱君主的罪,也愿听听君主侮辱臣子的罪吗?”简子问:“君主侮辱了臣子会怎么样呢?”虎会说:“当人君的侮辱了臣子,有才智的人不给国君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不愿替国君充当使节;勇敢的人不愿为国君战斗。
显然,有才智的人不出计谋,国家就有危险;有辩才的人不当使节,外交关系就不顺利;勇敢的人不愿战斗,边境就会被侵犯。”简子说:“这意见很正确。”
便不再要大臣推车。事后还设酒席和群臣同饮,把虎会尊为上宾。
5 超短小的文言文,加翻译(10篇)狐假虎威原 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画蛇添足原 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
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到嘴的那壶酒。
叶公好龙原 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说:“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
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诗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译文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鲁哀公仍不理他。
他就叫仆人去,说:“传说你喜欢人才,因此,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 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
据说以前叶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了叶公家里。
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
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 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 ,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 朝三暮四原 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
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栗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栗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栗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名落孙山原 文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译文吴国有一个名叫孙山的人,他是个能言善辩的才子。
去别的地方参加科举考试,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前往。 放榜的时候,同乡的儿子没有考上,孙山的名字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
孙山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又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6 主诚臣忠文言文翻译臣子听说忠心不会得不到报答,诚实不会遭到怀疑,臣子曾经以为是这样,却只不过是空话罢了。
从前荆轲仰慕燕太子丹的义气,以至感动上天出现了白虹横贯太阳的景象,太子丹却不放心他;卫先生为秦国策划趁长平之胜灭赵的计划,上天呈现太白星进入昴宿的吉相,秦昭王却怀疑他。精诚使天地出现了变异,忠信却得不到两位主子的理解,难道不可悲吗?现在臣子尽忠竭诚,说出全部见解希望你了解,大王左右的人却不明白,结果使我遭到狱吏的审讯,被世人怀疑。
这是让荆轲、卫先生重生,而燕太子丹、秦昭王仍然不觉悟啊。希望大王深思明察。
从前卞和献宝,楚王砍掉他的脚;李斯尽忠,秦二世处他以极刑。因此箕子装疯,接舆隐居,是怕遭受这类祸害啊。
希望大王看清卞和、李斯的本心,置楚王、秦二世的偏听于脑后,不要使臣子被箕子、接舆笑话。臣子听得比干被开膛破心,伍子胥死后被裹在马皮囊里扔进钱塘江,臣子原先不相信,今天才清楚了。
希望大王深思明察,稍加怜惜。 俗话说:“有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也有停车交谈一见如故的。”
为什么?关键在于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从秦国逃到燕国,用自己的头交给荆轲来帮助太子丹的事业;王奢离开齐国投奔魏国,亲上城楼自杀来退齐军以保存魏。
王奢、樊於期并非对齐、秦陌生而对燕、魏有久远的关系,他们离开前两个国家,为后两个国君效死,是因为行为与志向相合,他们无限地仰慕义气。因此苏秦不被天下各国信任,却为燕国守信而亡;白圭为中山国作战连失六城,到了魏国却能为魏攻取中山国。
为什么?确实是因为有了君臣间的相知啊。苏秦做燕相时,有人向燕王说他坏话,燕王按着剑把发怒,用贵重的马肉给苏秦吃。
白圭攻取中山国后很显贵,有人向魏文侯说他坏话,魏文侯赐给白圭夜光璧。为什么?两个君主两个臣子,互相敞开心扉、肝胆相照,岂能被不实之辞所改变呢! 所以女子无论美不美,一进了宫都会遭到嫉妒;士无论贤不贤,一入朝廷都会遭到排挤。
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膑刑,后来到中山国做了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了肋骨敲折了牙齿,后来到秦国却封为应侯。这两个人,都自信一定会成功的计谋,丢弃拉帮结派的私情,依仗单枪匹马的交往,所以不可避免会受到别人的嫉妒。
因此申徒狄自沉雍水漂入黄河,徐衍背负石头跳进大海,他们与世俗不相容,坚持操守而不肯苟且结伙在朝廷里改变君主的主意。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讨饭,秦穆公把国政托付给他;甯戚在车下喂牛,齐桓公委任他治国。
这两个人,难道是向来在朝廷里做官,靠了左右亲信说好话,然后两位君主才重用他们的吗?心相感应,行动相符合,牢如胶漆,兄弟都不能离间他们,难道众人的嘴就能迷惑他们吗?所以偏听会产生奸邪,独断独行会造成祸患混乱。从前鲁国听信了季孙的坏话赶走了孔子,宋国采用了子冉的诡计囚禁了墨翟。
凭孙子、墨翟的口才,还免不了受到谗言谀语的中伤,而鲁、宋两国则陷于危险的境地。为什么?众人的嘴足以使金子熔化,积年累月的诽谤是以使骨骸销蚀啊。
秦国任用了戎人由余而称霸于中原,齐国用了越人子臧而威王、宣王两代强盛一时。这两个国家难道受俗见的束缚,被世人所牵制,为奇邪偏颇的不实之辞所左右吗?听各种意见,看各个方面,为当时留下一个明智的榜样。
所以心意相合就是胡人越人也可以视为兄弟,由余、子臧就是例子;心意不合就是亲骨肉也可以成为仇敌,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例子。现在人主要是真能采取齐国、秦国的明智立场,置宋国、鲁国的偏听偏信于脑后,那么五霸将难以相比,三王也是容易做到的啊。
因此圣明的君王能够省悟,抛弃子之那种“忠心”,不喜欢田常那种“贤能”,象周武王那样封赏比干的后人,为遭纣王残害的孕妇修墓,所以功业才覆盖天下。为什么?行善的愿望从不以为够了。
晋文公亲近往日的仇人,终于称霸于诸侯;齐桓公任用过去的敌对者,从而成就一匡天下的霸业。为什么?慈善仁爱情意恳切,确确实实放在心上,是不能用虚假的言辞来替代的。
至于秦国采用商鞅的变法,东边削弱韩、魏,顿时强盛于天下,结果却把商鞅五马分尸了。越王采用大夫种的策略,征服了强劲的吴国而称霸于中原,最后却逼迫大夫种自杀了。
因此孙叔敖三次从楚国离开相位也不后悔,於陵子仲推辞掉三公的聘任去为人浇灌菜园。当今的君主真要能够去掉骄傲之心,怀着令人愿意报效的诚意,坦露心胸,现出真情,披肝沥胆,厚施恩德,始终与人同甘苦,待人无所吝惜,那么夏桀的狗也可叫它冲着尧狂吠,盗跖的部下也可以叫他去行刺许由,何况凭着君主的权势,借着圣王的地位呢!这样,那么荆轲灭七族,要离烧死妻子儿女,难道还值得对大王细说吗? 臣子听说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掷给人,人们没有不按着剑柄斜看的。
为什么?是因为无缘无故来到面前啊。弯木头、老树桩,屈曲得怪模怪样,倒能够成为君主的用具,是靠了君主身边的人先给它粉饰一番呀。
所以无依无靠来到面前,即使献出随侯珠、和氏璧,也只能遭忌结怨而不会受到好报;有人先说好话,那枯木朽枝也会立下功勋而令人难忘。当今。
7 短文言文及翻译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人材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8 急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译文: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都是宁波人。
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
这个佣人感到很奇怪。 (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
至于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问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
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这些是超短的。
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
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1、弈秋诲弈 原文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 下棋在众技艺中,只是一种小技巧,但不专心致志,就没法学会。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向弈秋学习,全神贯注地听弈秋的讲授;另一个人虽然也坐在弈秋面前,但心里老想着会有天鹅飞来,想着张弓搭箭去射它。
这个人虽说是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远不及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赶不上前一个人聪明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2、豚子食于死母 原文 仲尼日:"丘也尝游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
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庄子·德充符》 译文 孔子说:"我曾在去楚国的时候,在路上正巧遇见一群小猪在一头死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便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
因为它们看到母猪不再用眼睛看它们了,不像一头活猪的样子了。小猪们爱它们的母亲,不仅是爱母猪的形体,更主要的是爱充实于形体的精神。
3、巫马其买鸩 原文 巫马其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鸩者,问之:"是何以?"日:"所以鸩人。
1 烧衣文言文
《烧衣》幽默文言文,出自《 笑林广记》卷五
原文:
一最性急、一最性缓,冬日围炉聚饮。性急者衣坠炉中,为火所燃,性缓者见之从容谓曰:“适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不利于君,然则言之是耶,不言是耶?”性急者问以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曳衣而起,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早说!”性缓者曰:“外人道君性急,不料果然。
翻译:
一个性格急躁,另一个性格温和。冬天围在炉前喝酒,急躁性格的人,他的衣服掉到炉火中了,被火烧到了,性格温和的人见到了还是慢慢的说:“我已经看到一件事很久了,想要告诉你,又怕你的急性子把事弄得更糟,不告诉你又怕对你不利,我是该说呢还是不该说呢?”性格急躁的人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才说:“火烧着你的衣服了。”性格急躁的人把衣服拽起来,生气的说:“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性格温和的人答道:“别人都说你性格急躁,原来真是这样啊。”
2 文言文
腐帛而火焚者,人闻之,必递相惊曰:“家之何处烧衣耶?”委余食而弃地者,人见之,必递相骇曰:“家之何处弃食耶?” 烧衣易惊,弃食易骇,以其衣可贵而食可厚,不忍焚之弃之也。
然而不知家有无用之人,厩有无力之马;无用之人服其衣,与其焚也何远?无力之马食其粟,与其弃也何异?以是焚之, 以是弃之,未尝少有惊骇者。
公孙弘为汉相,盖布被,是惊家之焚衣也,而不能惊汉武国恃奢服。晏子为齐相,豚肩不掩豆,是骇家之弃粟也,而不能骇景公之厩马千驷。
旧的布帛用火烧掉,百姓听说,一定相互惊叹说,这家为什么烧衣服呢?吃剩的饭倒在地上,百姓见了,一定相互惊骇的说,这家为什么把粮食倒掉呢?烧衣服容易引起惊叹,倒粮食能导致惊骇,是因为衣服和粮食的珍贵,不舍得烧掉倒掉。
但是不知道家里有没用的人,马厩里有没用的马,无用的人穿衣服,和烧掉有什么区别,没用的马吃粮食,和倒掉有什么差异,这方法烧衣倒粮却很少有人惊叹。
公孙弘作为汉朝的丞相,盖布做的被子,百姓家看来是烧衣服,而在奢爱华丽的汉武帝眼中却不算什么,晏子在齐国当相,不满一碗的豚肩,在百姓眼中如同倒弃粮食,却在马厩中有数千匹马的齐景公眼中却无所谓。
3 烧衣文言文原文:一最性急、一最性缓,冬日围炉聚饮。
性急者衣坠炉中,为火所燃,性缓者见之从容谓曰:“适bai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不利于君,然则言之是耶,du不言是耶?”性急者问以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曳衣而起,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早说!”性缓者曰:“外人道君性急,不料果然。”
本文选自(笑林广记)一个性格急躁,另zhi一个性格温和。冬天围在炉前喝酒,急躁性格的人,他的衣服掉到炉火中了,被火烧到了,性格温和的人见到了还是慢dao慢的说:“我已经看到一件事很久了,想要告诉你,又怕你的急性子把事弄得更糟,版不告诉你又怕对你不利,我是该说呢还是不该说呢?”性格急躁的人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才说:“火烧着你的衣服了。”
性格急躁的人把衣服拽起来,生气的说:“既然是这样,为什权么不早点告诉我?”性格温和的人答道:“别人都说你性格急躁,原来真是这样啊。”。
4 成衣文言文翻译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文言文《成衣》
原文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翻译
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大多都是宁波人。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这个佣人感到很奇怪。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至于尺寸,自有 一套程式,何必问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启示
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龄、相貌、体型的特点,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点,甚至揣摩到当时的官场习性和士林风气,可谓调查研究到家了。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时髦,翻新花样,而“不知长短之理”,难以裁剪出美观而合身的衣服。
从唯物的观点来看,一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出矛盾的特殊性,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反过来,只有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求其固有的规律性,掌握对象的一切特征,就不会脱离客观实际。
5 成衣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成衣》
原文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翻译
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大多都是宁波人。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这个佣人感到很奇怪。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至于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问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启示
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龄、相貌、体型的特点,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点,甚至揣摩到当时的官场习性和士林风气,可谓调查研究到家了。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时髦,翻新花样,而“不知长短之理”,难以裁剪出美观而合身的衣服。
从唯物的观点来看,一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出矛盾的特殊性,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反过来,只有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求其固有的规律性,掌握对象的一切特征,就不会脱离客观实际。
6 文言文翻译《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他家的狗不知道,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来。杨布十分恼火,要去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狗,你自己也会这样的。倘若你的狗出去时是一身白而回来时却变成了一身黑,那你难道不同样觉得奇怪吗”
《诗画皆以人重》: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淳、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译文: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 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的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章淳、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分钱也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都会写书法,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诗词与文章这类都是这个道理。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胶柱鼓瑟》: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译文:有个齐国人跟赵国人学弹瑟,由赵国人先调好了弦,(齐人)就将调弦的柱子用胶粘住了回家。三年弹不成一首曲子,那齐人埋怨赵国人。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这(齐)人这么蠢。
7 古文爇衣的标准翻译标准翻译如下:
(有两个人,)一个性子最急,一个性子最慢,(两个人在一个)冬日围着火炉一起饮酒。性子急的人的衣服掉到炉火上,被炉火烧着了,(他却没有发觉。)性子慢的人看见了,就若无其事地对那个性子急的人说:“刚才发生了一件事,我已经看见了很久了,想说又害怕您性子太急了,不说又害怕对您不利,既然这样,那么我是说对呢,还是不说好呢?”性子急的人就问是什么事,那人就说:“炉火烧着您的衣裳了。”那人就拽着衣服站了起来,生气地说:“既然如此,你为何不早说呢!”那性子慢的人说:“人家都说您性子急,没想到果真如此。”
原文: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日:“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日:“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日:“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日:“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日:“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节)
译文 :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密,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面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砖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宾客到来)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全文如下:
宋史·范仲淹传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蠲除积负。”又言:“恩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太后崩,召为右司谏。言事者多暴太后时事,仲淹曰:“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帝为诏中外,毋辄论太后时事。初,太后遗诰以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参决军国事。仲淹曰:“太后,母号也,自古无因保育而代立者。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无母后之助矣。”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扛、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明日,将留百官揖宰相廷争,方至待漏院,有诏出知睦州。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 :“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之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太子中允尹洙自讼与仲淹师友,且尝荐己,愿从降黜。馆阁校勘欧阳修以高若讷在谏官,坐视而不言,移书责之。由是,三人者偕坐贬。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仲淹既去,士大夫为论荐者不已。仁宗谓宰相张士逊曰:“向贬仲淹,为其密请建立皇太弟故也。今朋党称荐如此,奈何”再下诏戒敕。
仲淹在饶州岁余,徙润州,又徙越州。元昊反,召为天章阁待制、知水兴军,改陕西都转运使。会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请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城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e十之三,他所减不与。诏以为康定军。
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况边备渐修,师出有纪,赋虽猖獗,固已慑其气矣。~、延密迩灵、夏、西羌必由之地也。第按兵不动,以观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不然,情意阻绝, 臣恐偃兵无期矣。若臣策不效,当举兵先取绥、宥,据要害,屯兵营田,为持久计,则茶山、横山之民,必挈族来归矣。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久之,元昊归陷将高延德,因与仲淹约和,仲淹为书戒喻之。会任福败于好水川,元昊答书语不逊,仲淹对来使焚之。大臣以为不当辄通书,又不当辄焚之,宋庠请斩仲淹,帝不听。降本曹员外郎、知耀州,徙庆州,迁左司郎中,为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而环庆酋长六百余人,约为乡道,事寻露。仲淹以其反复不常也,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若仇己和断,辄私报之及伤人者,罚羊百、马二;己杀者斩。负债争讼,听告官为理,辄质缚平人者,罚羊五十、马一。贼马入界,追集不赴随本族,每户罚羊二,质其首领。贼大人,老幼入保本砦,官为给食;即不入寨,率家罚羊二;全族不至,质其首领。”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改州观察史,仲淹表言:“观察使班待制下,臣守边数年,羌人颇亲爱臣呼臣为‘龙图老子’,今退而与王兴、朱观为伍,第恐为贼轻矣。”辞不拜。庆之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v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贼觉,以骑三万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
明珠、灭臧劲兵数万,仲淹闻泾原欲袭讨之,上言曰:“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日高继嵩已丧师。平时且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表里,南人原州,西扰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若北取细腰、胡芦众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可无忧矣。”其后,遂筑细腰、胡芦诸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时已命文彦博经略泾原,帝以泾原伤夷,欲对徙仲淹,遣王怀德喻之。仲淹谢曰:“泾原地重,第恐臣不足当此路。与韩琦同经略泾原,并驻泾州,琦兼秦凤臣兼环庆。泾原有警,臣与韩琦合秦风、环庆之兵,掎角而进;若秦风、环庆有警,亦可率泾原之师为援。臣当与琦练兵选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不数年间可期平定矣。愿诏庞籍兼领环庆,以成首尾之势。秦州委文彦博,庆州用滕宗谅总之。孙沔亦可办集。渭州 一武臣足矣。”帝采用其言,复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以仲淹、韩琦,庞藉分领之。仲淹与琦开府泾州,而徙彦博帅秦,宗谅帅庆,张亢帅渭。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赐手诏,又为之开天章阁,召二府条对。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一曰明黜陟。二府非有大功大善者不迁,内外须在职满三年,在京百司非选举而授,须通满五年,乃得磨勘,庶几考绩之法矣。
二曰抑侥。罢少卿、监以上乾元节恩泽;正郎以下若监司、边任,须在职满二年,始得荫子;大臣不得荐子弟任馆阁职,任子之法无冗滥矣。
三曰精贡举。进士、诸科请罢糊名法,参考履行无阙者,以名闻。进士先策论,后诗赋,诸科取兼通经义者。赐第以上,皆取诏裁。余优等免选注官,次第人守本科选。进士之法,可以循名而责实矣。
四曰择长官。委中书、枢密院先选转运使、提点刑狱、大藩知州;次委两制,三司、御史台、开封府官、诸路监司举知州、通判;知州通判举知县、令。限其人数以举主多者从中书选除。刺史、县令,可以得人矣。
五曰均公田。外官廪给不均,何以求其为善耶请均其入,第给之,使有以自养,然后可以责廉节,而不法者可诛废矣。
六曰厚农桑。每岁预下诸路,风吏民言农田利害,堤堰渠塘,州县选官治之。定劝课之法以必农利,减漕运。江南之圩田,浙西之河塘,隳废者可兴矣。
七曰修武备。约府兵法,募畿辅强壮为卫士,以助正兵。三时务农,一时教战,省给赡之费。畿辅有成法,则诸道皆可举行矣。
八曰覃恩信。赦令有所施行,主司稽违者,重置于法;别遣使按视其所当行者,所在无废格上恩者矣。
九曰重命令。法度所以示信也,行之未几,旋即厘改。请政事之臣参议可以久行者,删去烦冗,裁为制敕行下,命令不至于数变更矣。
十曰减徭役。户口耗少而供亿滋多,省县邑户步者为镇,并使、州两院为一,职官白直,给以州兵,其不应受役者悉归之农,民无重困之忧矣。
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又建言:“周制,三公分兼六官之职,汉以三公分部六卿,唐以宰相分判六曹。今中书,古天官冢宰也,枢秘院,古夏官司马也;四官散于群有司,无二公兼领之重。而二府惟进拟差除,循资级,议赏罚,检用条例而已。上非三公论道之任,下无六卿佐王之职,非治法也。臣请仿前代,以三司、司农、审官、流内铨、三班院、国子监、太常、刑部、审刑、大理、群牧、殿前马步军司,各委辅臣兼判其事。凡官吏黜陟、刑法重轻、事有利害者,并从辅臣予夺;其体大者,二府L议奏裁。臣请自领兵赋之职,如其无补,请先黜降。”章得象等皆曰不可。久之,乃命参知政事贾昌朝领农田,仲淹领刑法,然卒不果行。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v、纯仁、纯礼、纯粹。
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於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译文:
老师说:伏气的疾病,可以推理判断,这个月内,可能发生伏气病。假使以往有邪气内伏,应当注意脉象的变化。如果脉象微弱,当伴有喉中疼痛,似乎受伤一样,但不同于喉痹症。病人说确实咽中痛,虽然如此,此刻又要腹泻。
问:人在恐惧惊怕的时候,脉的形态怎样呢?老师答:脉形好像用手指按丝线,纤细而连贯,同时,病人的面部失色而显苍白。
问:《难经》上说:脉象有三菽重、六菽重的,这是什么意思?
师答:诊察疾病,医者以手按脉的时候,轻按下去如三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肺脉,如六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心脉,进而如九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脾脉,重按如十二粒豆那样的重量而切得的为肝脉,按之至骨而切得的为肾脉。
假使患腹泻,寸关尺三部的脉象都按不到,然而尺部脉间或轻微一见,随着呼吸再动而应指外鼓的,这是肾气尚未竭绝;如果出现损脉的话,那就难以治疗。
原文:
《平脉论》作者:张仲景
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若脉微弱者,当喉中痛,似伤,非喉痹也。病人云:实咽中痛。虽尔,今复欲下利。
问曰:人恐怖者,其脉何状?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也。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
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扩展资料:
《平脉论》是《伤寒杂病论》中的一章,作者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的贡献,首先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以及有无宿疾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治疗原则。
——《伤寒杂病论》
耍人 [shuǎ rén] [耍人]基本解释
戏弄;捉弄人;开别人的玩笑
[耍人]详细解释戏弄人,捉弄人。如:这不明摆着是耍人吗?
[耍人]百科解释shuǎ rén ㄕㄨㄚˇ ㄖㄣˊ耍人戏弄人,捉弄人。如:这不明摆着是耍人吗? 更多→ 耍人
[耍人]英文翻译[耍人]相关词语 瘦人 活人 恭人 陶人 玉人 加人 暍人 良人 鹘人 士人 差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