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油可以帮助减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点。
一、具有高不饱和脂肪酸;
二、不含胆固醇;
三、具有润肠通便的功能;
那就是中国的国油——茶油。
一、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为食用油之首;同时不含胆固醇;
二、茶油在民间是一道治疗便秘的偏方,在古典医书与现代《药典》都对茶油有所收录,茶油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非常容易消化;
三、茶油还具有抗衰老、美容养颜的功能。茶油除了营养丰富,同时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
注:购买茶油,一定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低温冷榨纯茶油,千万别买调和油或浸出油。
1、头部
(1)喙:俗称鸡嘴,用于啄食。鸡的喙宜粗、短,略弯曲,颜色一般与胫一致。另外,鸡舌粘膜基本没味觉功能,鸡觅食主要靠视觉和触觉;鸡的唾液腺很发达,分泌多,可迅速采食干粉料或粒料。
(2)冠:位于头顶,为皮肤衍生物,能显示性征,雄性比雌性大而厚,如为单冠,公鸡须直立,母鸡则可能倒向一侧,颜色多为红色,肥润、柔软、光滑者为强健。鸡寇也可起到散热作用。
2、颈部
由13~14节颈椎构成,蛋用鸡较长、细,肉用鸡较粗、短,但都要求灵活伸缩、转动,便于啄食、警戒或梳理、润泽羽毛等。
3、体躯
(1)胸:胸应深而广,胸骨长而直。肉用型鸡的胸肌发达,胸部肌肉占全身肌肉达40%以上。胸部夹角大则表明胸肌发达,小则瘦。
(2)胫:胫上有鳞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角质化。多数无毛,一些品种胫部着生有羽毛,称为胫羽。胫呈三角菱形为产蛋高之特征。
4、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1-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
5、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扩展资料:
小鸡生活习性:
1、抵抗力弱:特别是雏鸡,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除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外,还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鸡舍严禁外人进出,环境和笼具要消毒,各种鸡都要定期注射各种预防针。
2、易惊群:鸡胆小,特别是雏鸡很容易惊群,轻者拥挤,生长发育受阻,重者相互践踏引起伤残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静的地方养鸡。粗暴的管理,突来的噪音,狗猫闯入,扑捉等都能导致鸡群骚乱、影响生长。
3、怕潮湿:鸡宜在干爽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如果环境潮湿,一些病原菌和霉菌易于生长繁殖。如果鸡舍内潮湿,鸡粪会发酵产生有毒气体,使鸡容易得病。
-小鸡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 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6300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4%。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
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
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扬子鳄---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 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养>(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人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出精液的尿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
3、胚胎发育的过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成熟胎儿
卵细胞 第二个月末
&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4、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若虫—→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5次蜕皮,幼虫期蜕皮4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4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 植物的无性生殖:
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①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②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③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组织培养:
& 原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①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等。
②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③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无细胞核>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22对+XY;女性,22对+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22+X或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与X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则生男。
▲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和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
①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上例的变异。
▲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婚姻法的规定>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必修1
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
2(判断)病毒是一种生物,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 ( )
3(判断)现存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是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 )
4(判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最高层次的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有其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 )
5、多细胞动物必须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和 的交换;以细胞的 和 为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 和 等等。
6(判断)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因此细胞内只有RNA,而没有DNA。( )
7(判断)噬菌体属于原核生物。 ( )
8(判断)发菜的细胞质中没有细胞器。 ( )
9(判断)细菌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
10(判断)酵母菌只有核糖体,没有染色体和线粒体。 ( )
11(判断)技术的进步往往能促进科学的发展。 ( )
12(判断)科学实验必须与理论思维结合,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创造。 ( )
13、从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学说的建立总要经历一个不断地 、 、 和 的过程。
14、细胞学说的要点是:[1]细胞是一个 ,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 而来的,并由 和 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 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 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
1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 性。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与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 性。
16、生命的核心元素是 。
17、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 的形式存在。
18(判断)占人体细胞鲜重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碳。 ( )
19(判断)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成分相同,但用量比例、使用方法和反应原理不同。( )
20(判断)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使用都应做到等量混合,现配现用。 ( )
21(判断)鉴定还原糖和鉴定蛋白质时都需要水浴加热。 ( )
22. 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 的形式存在。不能水解的糖称为 糖。
23. 和 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内储能的多糖物质。
24.在人体内能够通过水解以补充血糖不足的糖类物质是 。
25.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多糖是 和 。
26(判断)草食动物的消化液中含有纤维素酶,因此能消化植物的细胞壁。( )
27.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 物质。其主要原因是脂肪分子中 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 的含量多于糖类。
28.除储能外,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具有 、 和 的作用。
29.细胞膜中除了含有磷脂、蛋白质外,还含有 和 等成分。因此,细胞膜的组成元素有 等。
30.脂质中的 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生成; 能促进肠道吸收钙和磷。
3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 。它是由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 形成多肽链,再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
32(判断)高温、过酸、过碱等都会使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受到破坏,从而造成蛋白质分子失活。 ( )
33.造成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 不同,以及蛋白质分子 的不同。
34(判断)具有催化作用的酶不全是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的激素也不全是蛋白质。而具有免疫功能的抗原和抗体都是蛋白质。 ( )
35.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 的物质,在生物体的 和 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6(判断)利用健那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
37(判断)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因此,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 ( )
38组成核酸的核苷酸种类有 种,而碱基种类只有 种。
39(判断)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 ( )
40、构成生物大分子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 原子构成的 作为基本骨架。
41(判断)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 )
42(判断)在休眠的生物体内,结合水的含量多于自由水。 ( )
43(判断)当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升高时,细胞的代谢水平将随之升高。 ( )
44、水是生物体内的 ,还参与生物体内各种 和 。
45、无机盐是生物体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等等。
46、患急性肠胃炎时常要输入 以补充丢失的 和 ;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的 和 失调,这时应多喝 。
47、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癌变细胞的细胞膜,其 的含量减少。
48、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 ;控制 ;进行细胞间的 等等。
49(判断)制备细胞膜以鸟类的红细胞作材料为好;而提取DNA以人或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为佳。 ( )
5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 性,其功能特性是具有 性。
51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 作用。
52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
53(判断)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
54(判断)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的,它们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 ( )
55(判断)内质网膜、核膜等生物膜上都附着多种酶。 ( )
56细胞器有了膜的分隔,使各种化学反应不会 ,从而使各种生命活动能 地进行。
57(判断)各种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都是线粒体。 ( )
58(判断)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 ( )
59(判断)所有细胞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 )
60、内质网与 、 的合成都有关,内质网也是 等的运输通道。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 的形成有关,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 ;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时 的形成有关。
61、溶酶体内含有多种 酶,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 ,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 。
62(判断)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和液泡中都含有色素。 ( )
63(判断)液泡中的细胞液可以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许多液泡发生渗透失水可导致植物体出现萎蔫现象。 ( )
64(判断)中心体只存在动物细胞中。在动物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经过复制,形成2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 )
65(判断)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不形成纺锤丝,因此没有 体。 ( )
66(判断)细胞质基质中存在多种酶 ,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 )
67(判断)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细胞器。 ( )
68、细胞核是 库,是细胞 和 的控制中心。
69(判断)细胞核中的DNA和RNA都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基质。 ( )
70、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 和 的通道。。
71、细胞核的核仁与某种 的合成以及 的形成有关。
72(判断)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 )
73、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 、 和 );此外,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只有 一种细胞器,没有其他各种复杂的细胞器。
74(判断)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 )
75(判断)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 )
76、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主要是:外界溶液的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壁的伸缩性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77、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是外界溶液的浓度 细胞液的浓度,且细胞仍然保持着 状态。
78(判断)水分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则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 )
79(判断)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 )
8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是:水分子可以 通过,一些 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 则不能通过。
81(判断)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 ( )
82、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糖蛋白也叫 。其主要作用是 、 和细胞之间的相互 等。
83(判断)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者的差别在于后者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而前者则都不需要。( )
84(判断)相对分子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 )
85(判断)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并且消耗能量才能进入细胞内。( )
86、主动运输的重要意义是:保证了细胞能够按照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 ,排出 和对细胞 的物质。
87、白细胞吞噬入侵的细菌以及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分别叫做 和 。
88、分子从 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 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89(判断)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而自身不引起变化。 ( )
90(判断)酶与无机催化剂的作用实质上都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只不过酶的作用效率更高。 ( )
91(判断)当酶自身发生水解后,得到的产物是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 )
92(判断)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这体现了酶作用的专一性。 ( )
93(判断)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高温、低温、过酸、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失活。 ( )
94(判断)在温度为37OC和pH为7的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 )
95、实验过程中 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 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 。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可变因素会 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96、除了 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 组和 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 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97、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 、 、 、酶的 剂和 剂等等。
98、ATP是 的简称,它是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的 来源。
99、ATP为生命活动供能,必须通过水解,实际上是指ATP分子中 的水解。
100(判断) ATP 分子中储存的能量多达3054kJ/mol 。 ( )
101、细胞内合成ATP的部位有:[1] ;[2] ;[3] 等。
102、细胞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主要有:[1] ;[2]细胞呼吸时 。
103、活细胞中ADP与ATP的相互转化的速度很快,因此储存的ATP很多,这就保证了生命活动能量的及时供应。 ( )
104、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不同反应物分别是:[1] ; [2] ;[3] 。三个阶段共有的反应物是 。
105、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生成物分别是:[1] ; [2] ; [3] 。
106、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所需的酶分布的部位分别是: [1] ;[2] ;[3] 。
107(判断)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 )
108(判断)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3H6O3或C2H5OH和CO2 。 ( )
109(判断)大多数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 )
110、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为 。
111、有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率约为 % ,而无氧呼吸的能量利用率只相当于有氧呼吸的 。
112(判断)呼吸的结果如果没有 H20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 )
113(判断)无氧呼吸的结果一定没有C02和H20的产生。 ( )
114(判断)叶绿体中的色素只能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 ( )
115、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加入的无水乙醇、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分别是: ; ;防止研磨时 。
116、在色素分离操作中,色素之所以能从集中的区域分离成4条色素带,是因为4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 不同,因此扩散速度不同。
117、植物的叶片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叶绿素主要吸收 和 ,对绿光吸收很少,绿光大多被 出来。
118(判断)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 )
119(判断)光反应中色素吸收的光能,被全部用于ATP的合成。 ( )
120(判断)光反应的产物都用于暗反应。 ( )
121、暗反应必须依靠光反应不断地提供 才能持续进行。
122、暗反应能够为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
123、当绿色植物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的C3 和 C5 含量发生的变化是:前者 ,后者 。
12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 、 、 、土壤中的 和某些 的含量等等。
125、一些自养生物,能够利用外环境中的某些 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叫做 作用。
126、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包括三个步骤:光能先转换成 ,再转换成活跃的 ;最后转换成 。
127(判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也就越大。 ( )
128(判断)细胞核DNA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受核质比的限制。 ( )
129、通过“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模拟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体积增大而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 。
130、细胞增殖是生物体 、 、1 和 的基础。
131(判断)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 )
132、在一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和分开分别发生在分裂 和分裂 ;染色体的暂时加倍和DNA分子的暂时加倍分别发生在分裂 和分裂 。
133、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其发挥作用的时期是 。其作用的原理是 ,使染色体不能平分到细胞的两极。
134(判断)赤道板和细胞板的形成分别是在分裂期的中期和末期。 ( )
13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点是:[1] 的形成方式不同;[2] 的分配方式不同。
136、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 之后,精确地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 DNA , 因而在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 。
137(判断)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而不能保证子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 )
137(判断)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
139、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 ;漂洗的作用是洗去残留的盐酸,防止 ,并有利于 。
140(判断)龙胆紫和醋酸洋红都属于碱性染料。 ( )
141、在一个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大多数细胞处于 期。
14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 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143、细胞分化是 的基础。细胞分化使生物体中的细胞功能趋向 ,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 。
144、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的组织细胞中 。
145、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为 的潜能。
146、 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 ,所形成的 、 、 的一团不定形的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
147、由高度 的植物细胞产生 的过程,叫做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148、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 ,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149、动物和人体内仍然保留着少数具有 能力的细胞,叫做干细胞。
150、克隆羊多利的实验成功可以说明: 。
151(判断)个体衰老的过程也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衰老的过程。 ( )
152(判断)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 ( )
153、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 状态和 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154、衰老的细胞具有下列特征:细胞膜的 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的含水量 ,细胞体积 ,细胞的代谢 ;呼吸速率 ;多种酶活性 ;色素 ;细胞核体积 ,核膜 ,染色质 ,染色 等等。
155、关于细胞衰老机制的解释中,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是 学说和 学说。
156、由 决定的细胞自动 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157、细胞凋亡是在 条件下发生的,受自身的 严格控制,是一种细胞 性死亡。
158、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是不同的,它是在 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活动 。
159、细胞发生癌变的主要特征是:[1]能够 ;[2] 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 减少使细胞的 性减少)
160、环境的致癌因子可分为 致癌因子、 致癌因子和 致癌因子三大类。
161、与癌有关的基因包括 基因和 基因。前者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 的过程,后者的功能主要是 。
162、环境的各种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 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 ,导致细胞的 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参考答案
1.结构和功能 2√ 3√ 4 × 5物质,能量;增殖,分化;遗传,变异 6× 7× 8× 9× 10× 11 √ 12√ 13 开拓、继承、修正、发展。 14 [1]有机体,细胞发育,细胞,细胞产物;[2]独立,独立,整体的生命;[3]老细胞 。 15统一,差异 16碳 17化合物 18× 19√ 20× 21× 22糖类,多糖,单 。 23淀粉和糖原 24肝糖原 25纤维素,果胶 26× 27储能,氧,氢 28保温,缓冲,减压 29多糖,胆固醇,C、H、O、N、P 30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31主要承担者,脱水缩合 32 × 33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空间结构 34× 35遗传信息,遗传、变异、蛋白质 36 × 37 × 38 8,5 39√ 40碳,碳链 41√ 42× 43 √ 44良好溶剂,生化反应,物质运输 45镁,铁,碘 46葡萄糖盐水,水、无机盐;水盐平衡,酸碱平衡,淡盐水。 47蛋白质,糖蛋白 48分隔开,物质进出和能量转换,信息交流 49× 50流动性,选择透过 51支持和保护 52差速离心法 53× 54√ 55√ 56互相干扰,高效有序 57× 58× 59√ 60蛋白质,脂质,蛋白质,分泌物; 加工、分类、包装和转运,细胞壁 61水解,细胞器,病毒或细菌 62√ 63√ 64× 65× 66√ 67√ 68遗传信息,代谢、遗传 69× 70物质交换,信息交流 71 RNA ,核糖体 72× 73核仁,核膜,染色体,核糖体 74× 75√ 76大于,小于 77小于,生活 78 ×79√ 80自由,离子、小分子,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 81× 82糖被,保护,润滑,识别 83× 84× 85× 86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有害 87胞吞,胞吐 88常态,活跃状态 89√ 90√ 91× 92× 93× 94× 95可以改变,人为改变,因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96一个因素,对照,实验,,要观察的 97
温度,酸碱度,酶本身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活化,抑制 98三磷酸腺苷,直接 99高能磷酸键 100× 101[1]叶绿体,[2]线粒体,[3]细胞质基质 102[1]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能,有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化学能 103× 104[1]葡萄糖(或其他有机物);[2]丙酮酸和水;[3][H]和氧;ADP和磷酸 105[1] 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的ATP;[2] CO2 、少量的[H]和少量的ATP; [3]水和大量的ATP 106[1]细胞质基质;[2]线粒体基质;[3]线粒体内膜 107√ 108× 109√ 110发酵 111 40,1/19 112√ 113× 114√ 115溶解色素,使研磨充分,色素被破坏 116溶解度 117红光、蓝紫光,反射 118× 119× 120× 121 [H]和ATP 122 ADP、Pi 和 NADP+ 123增加,减少 124光,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矿质元素 125无机物,化能合成 126电能,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127√ 128√ 129减少,减少 130生长,发育,繁殖,遗传 131× 132间期,期的后期,期的后期,间期 133分裂期的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34× 135[1] 纺锤体;[2]细胞质 136染色体经过复制,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37× 138× 139分离开来,解离过度,染色 140√ 141分裂间 142稳定性差异 143个体发育,专门化,效率 144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45已经分化,完整个体 146离体,细胞分裂;排列疏松,无规则,高度液泡化 147分化,愈伤组织 148根和芽等器官 149分裂和分化 150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151× 152√ 153生理,化学反应 154通透性,减少,萎缩,减慢,减慢,降低,积累,增大,内折,收缩,加深 155自由基,端粒 156基因,结束生命 157生理,遗传程序,编程 158不利外因,受损或中断 159[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3]糖蛋白;黏着性 160物理,化学,病毒 161原癌,抑癌,生长和分裂,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162 DNA,突变,生长和分裂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
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食性、植食性(如兔);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关节囊;关节头;关节腔;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肩关节;下肢;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腕关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
65、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2)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3)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4)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相 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 同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 亚门 <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绝对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