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是我最喜爱的部分。
话说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时立下了一句话:我们兄弟三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就是这一句话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兄弟的友谊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桃园三结义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编辑本段成语典故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编辑本段结义经过
桃园三结义
张飞原来是杀猪卖肉的。这年夏天,他杀了一头猪,怕一时卖不完,会变臭变坏,老张虽是个莽人,(=@__@=)哪里?却不是那种无良奸商,心想把肉放在哪好呢?想来井水较凉,于是就把一扇猪肉吊到门口的井里了。为了怕别人顺手牵羊拿去,又在井口上盖了块千斤大石。眼看“万失无一”了,倒觉得没啥意思了,于是乎便在石板上写上一行大字:“谁能揭开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白吃老张的猪肉,这可是头一回!随后张飞就拿了另一扇猪肉,游乡叫卖去了。
这时候,从南边的大路上过来一条汉子,推着一辆独轮小车,车上装着两布袋绿豆,径直走到了井边停下,想喝点凉水,一看有口井,结果被大石头盖上了,这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这谁家的孩子,这么不懂事,干嘛把石头盖在井上呢?——原来这位老兄不识字的!想着就上前把石块搬开了,完了就去提那井里的绳,提着提着,提出一扇猪肉来。嘿,这井里怎么会有新鲜猪肉叻,还有一把快刀!这时大汉才看到石块上有字,——合着还是识字的!二话没说,手起刀落,割下一刀好肉,放在车上,推起车,吱吱呀呀直奔大路就走了。
张飞的老婆正在大门口那做着针线活,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了,想阻止他吧,又觉丈夫留了话在大石上,不好开口,便招呼道:“好汉,请留下姓名!”“关羽。”大汉指指自己的红脸,又指指齐胸的长须,说:“我就在涿州观音街的粮食市上,有事找我,一定不会错的。”
张飞回来以后,老婆一五一十地对他说了经过。嘿,张飞这气!叫道:“白叫人拿走我一刀肉,还让我丢人现眼,欺人太甚!我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待我去找他算账去!”
他飞奔进了涿州城,沿着观音街,这头看到那头,果然见有个红脸长须的大汉,面前放着两袋绿豆。就是他了!张飞瞪大环眼,出语带剌:“喂,你这绿豆能吃吗?”——你说哪有这么向人买东西的!哪有绿豆不能吃的呢,不能吃还卖吗?一听就知道是找碴儿来的。关羽强压住气,说:“我卖的绿豆从来都是上等货色,您自己仔细看看吧!”
张飞伸手插入布袋,抓住一把绿豆,用力一攥,立刻绿豆成了豆粉。掏出来,摊开手放在关羽的面前,嘲笑说:“把绿豆粉当绿豆卖,骗子!”
关羽心头火起,指责他不该弄碎自己的绿豆,张飞却不肯认账,还非说关羽卖豆粉,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吵开了,看热闹的人越围越多,谁也不知道这两人谁的话属实。这时候,张飞也急了,抓起一把绿豆套着关羽脸上撒来,道:“想要脸,就别吃我的肉;想白吃我的肉,就别要脸了!”
关羽一听顿时明白了:敢情!这是那刀猪肉的主人。哦,有人能吃了你的猪肉,你不乐意了,就跑来斗事。哼,咱老关也不是什么好鸟,想当年,县官我都敢KILL,还怕了你了?跟着两人就打了起来。这下好,整个观音街,从东打到西,又从西打到东,把个街市打的东倒西歪,七荤八素。这位说了,怎么没人劝架拉架呢?啊?这话问的——就象动物园里两只老虎打架为什么没人劝架呢?——他……他……他要有人敢呢!这二位身体重,武艺好,力气大,一步一拳,三步一脚,很快就把整条街夯的比石板还要结实。
这时候过来一个卖草鞋的,大声劝架说:“住手,你两小子,敢在我地头上打架生事,翻天了是吗?有什么过不去的都可坐下来谈嘛。”
看热闹的人们见他长得白白净净的,身体瘦弱,穿的衣服破破烂烂,不禁嘲笑:“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气!真想劝架就动手去把他们拉开吧。”
卖草鞋的果然飞步跳到了当街,一手攥住关羽的胳膊,一手攥住张飞的胳膊,朝两边一分,又朝下一按,两人立刻就成了楔进土里的橛儿,分毫也动弹不得了。好大的神力啊!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一龙分二虎。
人们都连声叫好。关羽和张飞也都从心眼里佩服。一问,才知道这卖草鞋的原来叫刘备,他们早就听说过了。俗话说:好汉爱好汉。碰巧见到了面,怎么肯轻轻错过?关羽和张飞都表示想和刘备交朋友。刘备见他们都是英雄,也表示十分钦佩,希望能成为弟兄。张飞生性痛快,说:“不打不相识,说干就干,立即在这里结拜好了。”动手捧了些土,堆在当街;又拣了几根细柴棍儿插上,权当香烛,然后硬拉刘备、关羽一齐跪地磕头,就算结拜成弟兄了——当地百姓称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结义。
二
俗话说:“米面夫妻,酒肉朋友。”刘、关、张萍水相逢,一下子打得那么热乎,其实也脱不开这酒肉二字,都同样是为了吃吃喝喝,可从中讨点便宜。当时,张飞最富,卖的又是肉,自然要常常作东请客;关公贩卖粮食,不愁钱用,上门也不空手,这酒便由他包下来;刘备卖草鞋,本小、赚头少,糊口尚且困难,每次总是只带张嘴巴赴宴。张飞、关羽见他老是一毛不拔,慢慢就受不了了。他俩私下议论:这么下去哪行?就是有金山银山,岂不也要被他刘备吃空?终于商定了一个办法,决定要除掉他这个累赘。
这天,张飞特意在后花园里安排了筵席,先和关羽分两边坐下,却把上首空着,特意留给刘备。酒菜刚刚上齐,刘备提着一串草鞋来了(其实他也不是每次都空手而来,有时也会送几双草鞋给二位兄弟呢)。他一点也不客气,说:“来早不如来巧,我就不辜负两位兄弟的好意了!”一屁股坐在空着的位置上。关张二人一看,心里暗暗窃喜,这回你还不死!原来那里铺了张芦席,席下盖的是一口井,按说他会掉下去才是,不料刘备却坐得安安稳稳,照旧大吃大喝。张飞惊得愣了半天,装作离席吐啖,绕到刘备身后,暗暗揭开一点芦席,只见井里云烟缭绕,——不得了!有一条鳞光闪耀的五爪金龙托着刘备。他几乎都要叫出声来,连忙盖好了席子,又转身回席,附耳告知了关羽。关羽明白,刘备眼下只是英雄落魄,将来定会大富大贵,跟上他会有出人头地的日子,便对他另眼相看了,说:“刘大哥,想当初我弟兄三人当街结拜,未免太草率了。眼下,是在三弟家里,三牲礼品都好备办,看来应该重新祭天祭地,来一次结拜的大礼。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刘备巴不得靠上这么两个有钱的朋友,好经常随着白吃,便满口答应了下。张飞也很快领会了关羽的意思,大声附和:“二哥说的对,我们要重新对天发誓,同生共死,永不变心!”于是,他们便来了个第二次结义。
三
刘备老吃关张的白食,心里终觉有些不安。他和老婆商量,要请两个结拜的弟兄也到家里来吃一顿。他老婆感到为难,说:“人来人往是人之常情,就是倾家荡产请他们一次,我也没二话可说。只是你看我们家里还有可倾可荡的了吗?让他们看见,以后哪还能瞧得起你?只怕不大合适吧!”刘备觉得她说得有道理,想了想说:“不妨,我自有办法应付他们。”立刻借来几条布袋,全都装满黄土,口朝下,成排竖在屋里。然后请来客人。
关羽、张飞第一次来到刘备家里,只见一间破茅屋,四壁空空,人在房中,可以早看日头晚看星,炕上铺草席,盖烂絮,锅碗瓢勺都缺口断把,没有一样是完整的,可是却有很多布袋,全装得满满的,自然有点怀疑,便问那是些什么东西。刘备想糊弄过去,答道:“黄金。”
关羽心里明白,不愿多话,赶紧端起酒杯,边喝酒边把话岔到了别处。不料张飞偏不知趣,硬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大哥,你别打肿脸充胖子。明摆着:你穷得上顿难接下顿,哪能会有这么多黄金呢?”过去摸了摸,口袋里边梆梆硬,不禁半信半疑:“莫非真是黄金!”刘备难以改口了,只好一边哼哼哈哈应付,一边拉他说:“上席喝酒,上席喝酒!”
越拉张飞越不肯走,非弄个水落石出不行。他忽然双手抱住布袋,猛一用力,翻了个口朝上,嘿,里边果然装的全是黄灿灿的金子,都是五十两一个的大元宝!张飞赶忙又打开另外几个布袋,全都是一样!
刘备夫妇俩也都惊呆了:“果然是三人一条心,黄土也变金啊!?”关羽恍然大悟大悟说:“我看这是苍天示意!只要我们永远风雨同舟,就是天下也能打下来哩。这们还应该对天盟誓一次。”
(其实这只不过是刘备瞒着夫人,用泥巴捏出元宝再涂上金漆而已!你看关张这两大傻冒,也不咬一口试试真假就信以为真,要是真有那么多金元宝,刘备还用卖草鞋?!)
刘备住在楼桑村,村西有个大桃园。这时候正逢桃花盛开,花红似火,生机勃勃,他们看中了这个地方,便在那里第三次结拜,海誓山盟,这才是桃园三结义。
编辑本段人物介绍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他本是东汉皇帝的远亲。自从桃园结义后,请出诸葛亮,才和魏、吴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国号为汉,建都成都。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在蜀国。
关羽,字云长。公元200年刘备战败,关羽被曹操俘虏,极受优礼,并被封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当得知刘备下落时,过五关斩六将,携刘备家眷返回,成为封建社会忠孝仁义的楷模。他虽在三人中排行老二,但却死得最早,于公元219年孙权袭荆州时被杀。
张飞,字翼德,是鲁莽英雄的代名词。不过,他在长坂坡上的壮举,至今仍是美谈。遗憾的是他在公元221年刘备发兵攻吴为关羽报仇,临行前被部将刺杀,留下一世英名。
编辑本段法理解释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罗贯中把它放在《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写到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刘备,然后巧然的机会刘备认识了张飞和关羽,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为兄弟。在文中结尾描述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三国演义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关羽和张飞是个什么关系呢?
陈寿《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三国志-张飞传》中提到:“羽年长(张飞)数岁,飞兄事之”
《三国志-刘晔传》也说:“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这三段史料足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则刘关张三人关系亲密的“恩若兄弟”;二则是“恩若兄弟”而非结拜兄弟,史料也无结义之说。
再有,从三国演义里面的描写来看。关羽被东吴人杀害后,魏文帝曹丕诏问群臣:“刘备是否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害,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是全始全终了”。在这里,从魏国人看来,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又是“恩犹父子”了。古人有“君臣如父子”的观念,所以这个说法并不值得奇怪;同时也可以反证: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并不是把兄弟,他们的同时代人对此是很清楚的。清人赵翼认为:三国的君主都善于用人,其用人各不相同,曹操“以权术相驭”,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刘备“以性情相契”。所谓“以性情相契”,就是用感情相处,情深谊长,但这不等于就是把兄弟关系。
有专家考证“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大概在宋元时期就开始流传。宋末元初赫经在《重建庙记》中已经出现了“初,王(关羽)及车骑将军飞与昭烈为友,约为兄弟”的说法;《关羽戏集》中也引用了元末诗人的诗句“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弟与王”。
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的故事是这样描写的:蒲州州尹臧一鬼欲谋自立,请关羽为帅。关羽杀之,逃往涿州范阳。张飞则在当地开了一家肉店。张飞故意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压住一把刀,并扬言如有人能搬开巨石,就分文不取,送肉给他。一日关羽路过张飞的肉店,搬动张飞用以压刀的千斤巨石而不受肉。张飞回店后得知消息,专门去到关羽入住的客店相访,并拜关羽为兄长。二人后来又遇到刘备,二人见刘备长相非凡,便邀其一起喝酒。刘备大醉而卧,只见有赤练蛇钻如刘备七窍之中,关羽觉得“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于是又共拜刘备为兄长。三人在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并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这个故事虽然饶有趣味,但又未免荒诞。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的“桃园三结义”构思的就好一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一些。
除了这里提及的关于三国演义的描述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的诸多材料描写到三国演义的故事。
总之,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具有虚构性,但是不管有多种版本虚构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所有的版本包括史书的记载至少对三个人的义气相交、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特点是认可的。可以把桃园三结义抽象为一种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典型关系。然后我们可以对这种抽象出来的精诚团结的典型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的具体材料就采取三国演义里面的素材,因为这种版本为大家所熟知,而且是最生动最朴实的语言。
编辑本段历史影响
民间所言“桃园结义”,不见诸史料却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故事。《三国演义》第一回用了“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这样的回目,来昭示刘备、关羽、张飞非血缘关系的三兄弟真情,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对桃园结义来一番审慎的研究。前人往往关注该故事如何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而未曾全面的探讨。笔者不揣浅陋,在此对其产生、流播、影响作一番梳理、研究,以求就教于方家。
一“桃园结义”之渊源现存所见讲述“桃园结义”的成型故事,最早是元朝建安虞氏至治(1321-1323)刊刻的《全相平话三国志》。该书因是当时说书艺人的讲话底本,为坊间所刻,所以内容极为粗糙,且只讲故事本身,回与回之间没有回目,其叙述桃园结义故事如下:关、张二人见德公生得状貌非俗,有千般说不尽底福气。关公遂进酒于德公。公见二人状貌亦非凡,喜甚,也不推辞,接盏便饮。饮罢,张飞把盏,德公又接饮,飞邀德公同坐。三杯酒罢,三人同宿昔交便气合。有张飞言曰:“此处不是咱坐处,二公不弃,就敝宅聊饮一杯。”二公见飞言,便随飞到宅中。后有一桃园,园内有小亭,飞遂邀二公亭上置酒,三人欢饮。饮间,三人各序年甲,德公最长,关公次之,飞最小。从此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这段故事的素材显然源自陈寿《三国志》,兹溯其本源见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有“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三国志•蜀书•费祎传》费祎劝关羽时说:“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华阳国志•刘先主传》中亦有相类记载:刘备“善交结豪杰,年少争附之……河东关羽云长,同郡张飞益德并以壮烈为御侮。先主与二子寝则同床,食则同器,恩若兄弟,然于稠人广坐中侍立终日。”《关羽传》中还用了“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这样的句子,《诗经•常棣》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陈寿用“御其务”行文,借此暗示刘关张三人像亲兄弟一样团结对外。按陈寿本良史,所撰《三国志》有“信史”之誉,记载史实大抵可信。与三国时代相去不远的晋人常璩,也是位作史严谨的学者,其《华阳国志》,是我国首部地方志书,史料价值同样具有相当高的可信性。由此推证,刘关张三人当时有兄弟之谊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了。至于结义发生于桃园,杀乌牛、白马、祭天祭地、盟誓之类,当是小说家想像而言。但《关羽传》载关羽栖身曹营时,曹操让张辽去试探关羽到底有无心意留在曹营,关羽十分感叹地告诉张辽“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这似乎又说明他们曾发过誓言。无论怎样,史料种种零散记载成为了桃园结义的源头,一切关于刘关张兄弟结义的故事,即由此而衍生开来倒是确凿无疑的。
二“桃园结义”是如何产生的三国时期,战乱频仍,亲朋好友之间,反目成仇比比皆是。甚至有不惜假为父子关系者,也能刀斧相加。如吕布先“大见亲待”于丁原,董卓进京后,又“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最终吕布一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亲兄弟之间如袁谭、袁尚,为了一己利益,而兵戎相见。当此之时,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出身不同的人,萍水相逢于乱世,能“恩若兄弟”相处,确属难能可贵。像刘备虽已经沦落到“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但究竟有“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这样一个曾经高贵的门第。这对于两汉时期讲求门阀等级的社会的环境下,竟有如此之举,无论如何也是对传统的大胆冲击。因为关羽、张飞二人,虽然陈寿没有记载他们是何出身,但二人的祖上是怎么也不能和刘备比肩的。是以明代以前,凡祭奠庙宇皆以刘备为主体,关羽、张飞、诸葛亮等都是配祀一旁。但自《三国演义》流行以来,这种状况就发生了变化,由桃园结义引发出的社会结义现象增多,过去的刘备庙宇名称也随之而变。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至迟在元代中期是出现了的,前引《全相平话三国志》已证。故事已经为民间接受而广为流传,甚至还有杂剧加速其传播。傅惜华先生编撰的《元代杂剧全目•卷六》辑录的“元明间无名氏作家作品”中,第一次出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剧目。傅氏记载:该剧“元明间无名氏撰。作者姓名,今无可考证。
《也是园书目》古今无名氏‘三国故事’目,著录此剧正名;《今乐考证》、《曲录》亦著录之。此剧现存版本有:(一)明万历间脉望馆抄校本,未题作者,北京图书馆藏;题目作:‘英雄汉涿郡两相逢’,正名作:‘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二)《孤本元明杂剧》本,第十五册,又作简名:‘桃园三结义’;据脉望馆抄本所校印者。”傅先生《元代杂剧全目》中所载元明间无名氏作家作品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能确指到底是元代还是明代,只是笼统含糊称为“元明间”,将元、明两代并举,说明其出现时期不会早于元代中期,极有可能是元末明初,因为同时期的罗贯中《三国演义》已问世,其书之第一回目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历史上一种现象或者一个故事的产生,不是一个偶然或凭空出现的,往往与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前已证“桃园结义”故事产生于元中期,流行于元末明初,这是一段非常的历史时期。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一个王朝的鼎盛时期,往往就是走向没落的开始。元末明初恰恰就是新旧王朝在变更前社会动荡最剧烈的时期,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异常尖锐。元蒙贵族的统治因到了王朝末期而变得极为残酷,从而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全国为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但在各方的义军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一方面与元朝军队奋战,一方面义军之间同时还进行着相互吞并的战斗,致使元末的斗争变得十分复杂,而在这复杂的形式下,起义队伍中的每个人也都会面临忠诚和义气如何取舍的种种考验。桃园结义流行于此时,反映了人与人之间讲求忠义的道德需求。据一些研究材料表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志图王”,曾参加了义军张士诚部并充当幕僚,但个人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故而发愤编写历史小说。将他参加义军的经历,加上个人的才智,编撰了《三国演义》。借助小说竭力呼唤重信守义,倾心塑造了汉末群雄,其中桃园结义三位英雄就倾注了个人情感,关羽还被塑造成了“义绝”。该书多处借人物之口来表明自己的爱憎,如借诸葛亮之口斥责魏延:“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诚然,桃园结义故事并非罗贯中的原创,罗本成书时代晚于平话本,在编写的过程中,大量借鉴和参考元人平话本应该是没有疑义的。加之本人“遭时多故”,痛恨人与人之间互相倾诈,是以罗本将“桃园结义”的故事描写的更加丰满而有意义。至此之后,刘备的家乡在其故事的影响之下,也就出现了以刘关张为主体的纪念祠宇———三义宫,俗称三义庙、三义祠。其产生的轨迹是:元人平话本创作于先,接着是元明间有关三结义的杂剧兴起,紧接着集大成或称最终定型的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广泛传播。三三义宫(庙)———“桃园结义”影响之产物只讲义气不论出身的结合,当然受到社会普遍的欢迎。然桃园结义真正影响后人,甚至出现专门祭奠庙宇,还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唐、宋人心中,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早已成英雄,反复出现在咏赞诗中。而刘、关、张三人有旷世难逢的兄弟之谊,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并没有将此作为独特的话题而重视。甚至在刘备、张飞故乡河北涿州,唐、宋、金时期也只有祭奠刘备的昭烈庙。现存咏赞刘备庙的诗,以宋朱熹《谒昭烈庙二首》较早。唐人或有咏赞昭烈庙诗,今未曾见。至金、元时期,歌咏涿州刘备庙宇的诗词、碑刻已然增多,如:金王寂诗《涿郡先主庙》、王庭筠《涿州重修汉昭烈帝庙碑》、周昂诗《谒先主庙》、元好问词《摸鱼子•题楼桑庙》、元陈孚诗《谒先主庙》、傅若金诗《涿州楼桑先主庙》、郝经诗《楼桑庙》、《书黄华涿郡先主庙阴》、《涿郡汉昭烈皇帝庙碑》、王恽《谒楼桑昭烈帝庙》等,均以刘备或刘备庙宇为歌咏对象。今涿州市文物保管所内一通元代紫阳先生题《汉昭烈庙诗碑》,恐为尚存刘备庙最早碑刻。在此,值得注重的是金王庭筠《涿州重修汉昭烈帝庙碑》所记内容。王碑已佚,其碑文见《涿州志》,碑文记载:“
“小妇人”。
她之所以被叫做“小妇人”,不仅因为个儿矮小,还因为出身贫寒,为了生活从小就到富人家里当女佣,但她又很伟大,她的故事曾被好莱坞拍成**,并由享誉世界的女影星英格丽·褒曼来扮演她。
**名叫《六福客栈》,听起来有一股浓浓的中国味儿,这没什么奇怪,因为拍的就是“小妇人”在中国的经历。
《六福客栈》的**海报
英格丽·褒曼美丽的形象和出色的演技把“小妇人”演绎得光彩照人,很多人是通过这部**才了解到“小妇人”的事迹并为之感动,而**中“英雄美人式的传奇”虽然有点好莱坞的套路,但也为故事增添了另外一份令人赞叹的浪漫色彩。
英格丽·褒曼在《六福客栈》中的剧照
“小妇人”究竟是谁呢?她有什么伟大的事迹能让好莱坞搬上荧幕?
她叫格里蒂丝·艾伟德(Gladys Aylward),是自发到中国内地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还是第一位自愿加入中国国籍的传教士。她最感人的事迹就是抗战爆发后,为了让一百名中国孤儿免遭残暴的日本侵略军的毒手,她孤身一人带着这些孩子从山西阳城县出发,翻山越岭,历尽艰苦和磨难到达西安,把孩子们一个不少地交给中国官方安置在孤儿院里。
艾伟德于1902年2月24日出生在伦敦一个邮差家庭,因为家贫自小就给人家当佣人。27岁那年,对宗教一向虔诚的她突然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到中国去当传教士。
格里蒂丝·艾伟德
1929年7月,艾伟德来到伦敦的中国内地会总部,要求到中国传教,但她满腔的热情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由于她没上过神学院,没有大学文凭,甚至连高中都没有读过,不符合当传教士的要求,内地会负责人拒绝了她的要求。
尽管被拒绝,她还是坚持要去中国,她的热诚最终打动了这位负责人。他让她先学一点中文,然后再等待机会。他介绍艾伟德去扬何斯本爵士家当女佣,照顾年迈的爵士夫妇。爵士是个作家,写过不少关于东方的书,家里也有不少藏书。艾伟德在当女佣的同时,也向爵士借阅了不少书籍,对东方作了大致的了解。
1930年初,艾伟德听说中国山西阳城县有位73岁的老传教士珍妮·罗森想要退休,却一直无人接替,她马上写信给罗森,说自己要去接替她。
艾伟德一边等候罗森的回信,一边打听前往中国的道路。当时到中国有两条路:一条是从英国直接坐船到天津,另一条是先乘船到荷兰的海牙,再从荷兰坐火车经德国、波兰到达苏联的莫斯科,再转乘另一线路的火车横穿西伯利亚,再转中东路的火车到达哈尔滨,然后南下到大连,再从大连乘船到天津。第二条路光听起来就足以让人脑袋发昏,其艰苦程度不言而喻,但艾伟德却选择了这条路,因为它比第一条路的费用要少一半,而她当女佣攒下的钱只够第二条路的费用。
几个月后,罗森的回信到了,信里欢迎她去中国。1930年10月18日,艾伟德带着两个箱子,一个装着简单的衣物,一个装着食物和路上做饭用的酒精炉,告别了前来送行的父母和姐姐,只身踏上了盼望已久的传教之路。
在历经艰辛和危险之后,艾伟德总算到达了天津,在天津传教中心的帮助下到了阳城。
当时罗森新租了一栋房子,正领着工人在清扫装修,准备把它改成一间客栈接待过路的骡夫,顺便向他们传教。她认为这些骡夫行走各地,一旦他们信了教,就可以成为把教义四处传播的好帮手。
艾伟德与罗森
罗森根据《圣经》里所讲的八个幸福把客栈取名为“八福客栈”,而不是好莱坞**的“六福客栈”。可是客店开了以后,当地的中国人却不肯到“洋鬼子”开的店里来住。罗森就让艾伟德到门口去“拉客”:有经过的骡队,就拦住他们硬拉进来。
艾伟德虽然不情愿,还是硬着头皮做了。一开始骡夫们也不情愿,但被“女洋鬼子”硬拉进来后,发现房间整洁,饭菜可口,收费又便宜,后来也就自愿来了。每天晚上,艾伟德都要用还不流利的中文,把圣经里面的故事讲给骡夫们听。最初骡夫们对她的行为只是感到好笑,但时间一长,还是被她坚持不懈的努力感动了,他们自发定下规矩,在八福客栈住店的人不准吸烟、喝酒、赌博,也不准大声吵闹,以免打扰“艾姑娘”讲故事。
有一天,阳城县监狱有个囚犯突然凶性大发,挥刀砍死了几个狱中的犯人,人们都不敢接近他。艾伟德来到监狱,温柔地劝说这个凶犯放下屠刀。他犹豫了一会儿,竟然把刀交给了她。这事传开后,让阳城人对她刮目相看,监狱长也同意她到狱中向囚犯传教,还答应她改善牢房的环境。
传教活动虽然顺利开展了,但年迈的罗森却在1932年11月的一天,从高处坠地不幸身亡,留下艾伟德一个人继续经营客栈。
由于艾伟德在阳城县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连县长也来找她,说政府命令妇女放脚,以纠正这种陋习,希望她能够帮忙。艾伟德同意了,她到各个村庄走动,一面用自己的脚向人们现身说法,讲不缠足的好处,一面借此机会传教。
艾伟德还收养了一些孤儿。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当时她在街上走,看到有个女人标价两个银元卖这个小女孩,艾伟德就用身上仅有的九毛钱买下了她,叫她“九毛”,还给她起了一个正式的学名“美恩”。
1936年,艾伟德加入了中国籍。第二年,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入侵中国,连偏远的阳城也遭到了攻击。曾有一个炸弹击中了八福客栈,艾伟德被压在瓦砾下面并失去了知觉,幸好只受了点轻伤。醒来后,她赶紧带着她的孤儿们躲到山里的北柴庄。直到日军离开后,他们才返回阳城。
1940年,艾伟德来到泽州,在那里的传教站工作的是来自英国的戴维斯夫妇,戴维斯告诉她,传教站有二百名孤儿,其中一百名已经去了西安,现在还剩下一百名。艾伟德建议他把剩下的孩子送到八福客栈,她自己暂时留在泽州给戴维斯太太帮忙,因为传教站里还有大约一千名难民需要照顾。
艾伟德在泽州时,《时代》杂志记者听说过她的事迹,特地采访了她,在谈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时,她说:
“我代表的宣教团体是中立的,但我恨恶日军的暴行,也不能缄默不言。当然,我是中国人,也会把所知道的日军行踪,报告中国方面。”
《时代》杂志刊登了艾伟德的话,让日本军方对她大为恼怒。几天后有人来给她报信,来泽州“清乡”的日军已经发布告示,悬赏捉拿她。看了报信人拿来的告示,艾伟德只得离开泽州逃回阳城。路上,她遇到日本飞机的扫射,肩上受了伤。
回到阳城,大家为了她的安全着想,劝她赶紧离开山西去大后方。艾伟德决定带着客栈里的一百名孤儿逃离战火,到西安去生活。她到县长那里去道别,好心的县长提醒她,日本人正在悬赏捉拿她,路上要多加小心。当他听说她还要带着一百名孤儿一起去西安时,他很吃惊,劝她打消这个念头,但艾伟德坚持说“这一百个孩子都是神赐给我的,一个也不能丢下”。
县长劝说不了她,只好预备了一些粮食给她,还派了两个士兵护送他们到黄河,渡过黄河他们就可以搭上去西安的火车了。
从阳城到黄河渡口不仅路途遥远,还要步行翻山越岭,而这一百个孩子中,最大的也不过是一个16岁的女孩,而且缠过脚走不快,其他的孩子年龄都不大,最小的甚至只有四岁,一路上只能大的牵着或背着小的,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前进。艰难的跋涉使一些孩子病了,实在走不动的只好放进空了的食物箩筐里挑走。日复一日,这漫长的山路似乎总也看不到头。
**剧照
5天之后,带着的食物都吃完了,而山区里又找不到什么吃的,艾伟德没想到逃亡之路这样艰难,但这时也不能放弃,只得给孩子们讲《圣经》故事,给他们安慰打气。
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支中国军队,这些军人不但给了食物,还帮着护送这些孩子。在他们的帮助下,这支难民队伍终于在第12天看到了黄河,艾伟德向护送的军人们道了谢,然后领着孩子们向河边走去。
但黄河又给她出了难题:她找不到渡船。直到4天后,她又遇到了当初陪伴他们走山路的那些中国军人,军人们再次帮助他们渡过了黄河。
过河后又走了两天,艾伟德总算领着孩子们搭上了火车,可是折磨似乎没完没了,火车开出去不久,又因为前方桥梁被炸毁而被迫停下。这个时候艾伟德真的绝望了,她忍不住哭了起来,可是一百个孩子她也不能不管,哭完之后,她还是得咬紧牙关领着孩子们继续往西走。
到达潼关之后,以后的路程比较顺利了,他们先搭乘了一列拉煤的货车,然后改乘到西安的客车,又从西安被送到扶风。艾伟德从阳城带来的一百个孩子,一个不少地被安置在了孤儿院里。
艾伟德和孩子们在西安合影纪念
这时,艾伟德可以倒下了,她因为发高烧被送到西安一家教会办的医院治疗,医生查出她有伤寒、肺炎,肩上有子弹打出的伤口,还有营养不良和过度疲劳。医生认为她能活过来是一个奇迹,但她最终活了过来,不过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她几乎处在失忆的状态,直到1941年底,她才终于康复出院。
出院后,艾伟德又开始了四处传教的工作,1942年初,她到眉县的难民营工作,1944去兰州,1945年又到了成都,在成都教会的安排下教中国青年学习英语。
1949年春,艾伟德回到了英国。新闻记者瑞德伍德听说了她在中国传奇般的经历后,特地采访了她。然后博格斯又把她的故事改编成广播剧在BBC播出,还写成《小妇人》一书出版。
1957年,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找到她,希望同她签约,把她的故事拍成**。艾伟德认为拍成**有利于传教工作,于是同意了。可是,拍成后的**让艾伟德非常失望而且羞愧,**不但把“八福客栈”改成了莫名其妙的“六福客栈”,还让她和一位中国军官谈起了恋爱,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她一生都没有和任何男人谈过情说过爱,更不要说接吻了。
**里的艾伟德和中国军官,那个中国军官好歹也找个中国人来演嘛
不过,尽管**《六福客栈》有些歪曲事实,但它毕竟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格里蒂丝·艾伟德,知道了她传奇般的故事后面所展现的伟大的灵魂。
狗平常睡觉时不易被熟人和主人所惊醒,但对陌生的声音仍很敏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狗的优美散文欣赏,供大家欣赏。
描写狗的优美散文欣赏篇一:雪橇狗
院子里,一个女孩牵着一只雪橇狗,深蓝色的眼睛,雪白又带点儿淡淡灰色的毛,温顺地随着主人走着, 我想起了我以前住的隔壁院子里的雪橇狗,不知那只可怜的雪橇狗现在怎么样,我想着应该将它送到北极,希望它在冰天雪地的北极愉快地生活。
那年冬天,我们楼对面的空院子里养了四只狗,一大一小两只雪橇狗,一大一小两只黑色的大狼狗,不过差别不明显。雪橇狗的毛几乎都是白色的,只有头上和背部有浅浅的灰色,雪橇狗的的眼睛微微向上翘着,干净的皮毛,显得彬彬有礼。那两只大狼狗,大一点儿的全身都是黑色的,没有一点儿杂毛,小一点儿的除了眉毛是棕**的外,全身都是黑毛,我叫它黄眉大侠。
黄眉大侠是一位好战者,每天都对这两只雪橇狗大喊大叫,吼声都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小雪橇狗对于它的吼叫置之不理,好似没有听见一样,在铁笼外边或者是在大雪橇狗的旁边闲转着,大雪橇狗用它比黄眉大侠音域和音高都低了许多的叫声也吵着,一丝一毫也不肯让步,它们就这样没完没了地叫着,经常黄眉大侠还冲进雪橇狗的铁笼里去,狂咬起来,打成一团,大的雪橇狗从来不离开自己的领地—铁笼。
最后大黑狼狗加入了黄眉大侠和雪橇狗的战斗,大黑狼狗经常帮助大雪橇狗。当黄眉大侠对着大雪橇狗狂喊乱叫的时候,黑狼狗也对着黄眉大侠吼着,也是一样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雪橇狗也在喊着,还是丝毫也不让步,小雪橇狗仍然闲转着,好似整个院子只有它一个人一样。
渐渐的对面的院子稍稍安静了几天,也许黄眉大侠有些厌烦了整日战乱的日子。
主人每天只在开饭的时候,才来这个院子,端着盛着狗食物的锅,打开高高的铁门,将狗们的食物倒在各自的食盆里后就离开了。狗的主人不知道他的狗们每天有多么的繁忙,战争每天有多么的激烈。每次远远地听见狗的主人的脚步声,黄眉大侠就温柔地近乎讨好的小声叫着,好似在欢迎它的主人,摇着尾巴,蹭着主人的腿。大雪橇狗有时也小声地叫着,也许它想对主人诉说它的苦衷。可主人每次还是就匆匆地离去了。
有一次男主人和穿着素色裙子打扮漂亮的女主人来了,女主人用梳子给大黑狼狗梳着身上的黑黑的毛,女主人温柔地抱着大黑狼狗,虽然我看不见大黑狼的笑脸,可我能感觉到大黑狼狗的心里,大黑流浪狗的每一根黑黑的毛上都充满了幸福。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男主人来了,他叫着大黑狼狗,大黑狼狗在离他不远处散着步,好似没有听见他的叫声。男主人又叫着,大黑狼狗仍然带理不理的,也许大黑狼狗在想着女主人,希望打扮时尚的女主人能来看望它。男主人用手打大黑狼狗,大黑狼狗一动也不动,好像对男主人的举动不屑一顾。黄眉大侠跑了过来,用头地蹭着男主人的身体,表示着自己的友好和忠实,男主人用手抚摸着黄眉大侠的毛,显示着自己对黄眉大侠的欣赏,可男主人的眼睛却看着大黑狼狗,也许他在想着怎样才能使大黑狼狗对自己臣服。
院子里的狗守卫着这个院子,虽然这个荒芜的院子即使没有狗,也没有人进来。院子隔壁的二楼上,一个晾衣服人的走动,一个大人、小孩的身影一出现,黄眉大侠就仰起头,随着上面的身影来回跑动着,大声地吼叫着,直到上面的人告退,整个晾台安安静静为止。我们院里的小孩大声地叫喊,或者走动离隔壁的院前稍稍近一点儿,黄眉大侠就又大声地吼叫,直到我们的院子恢复了黄眉大侠认为的安全界限为止。
夏天,烈日炎炎,中午狗们睡在屋檐下的水泥地上,他们睡得那样的香、那样的沉,像一张张松软毛绒绒的狗皮正晾晒着。我在想像着有一个人走进院子,正将松软的狗皮捡起,然后狗们忽然狂吼着起来,然后那个人像一阵风儿似地逃窜。我经常想雪橇狗应该回到它冰天雪地的家中,不应该在这儿受着夏天的酷暑炎热。
一天我看着对面的院子,大雪橇狗不见了,院子里只剩黑狼狗、黄眉大侠和小雪橇狗。从此大雪橇狗再也没有回来,我希望它去了冰天雪地的北极,开心地生活,我觉得那儿才是它真正的家。
黑狼狗和黄眉大侠的战争开始了,两只狗整天在院子里你追我赶的打着,大声吼叫,吵着,没完没了。终于黄眉大侠投降了,经常一动不动的躺在地上,也许它的身体有点儿不适了。
小雪橇狗不再像以前那样悠闲了,有一天我看见它对着大黑狼狗尖声叫着,献媚地弯着头,讨好地将头转了几下,乖乖地将头卧在两个前爪上趴着,蹲在大黑狼狗的前面,一动不动,大黑狼狗不屑地看了一下,就离开了。可怜的小雪橇狗,往日曾经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如果大雪橇狗看见它的这副模样,如果大雪橇狗是它的妈妈 ,该多么的伤心。
狗的主人来送食物了,小雪橇狗待在铁笼里,吃着自己的食物,主人离开了,锁上了铁门。大黑狼狗匆匆地跑到小雪橇狗的铁笼外,小雪橇狗离开了食盆,恭敬地靠着铁笼站着,大黑狼狗进到铁笼里,吃着小雪橇狗的食物。小雪橇狗看着,一声也不吭,仍然恭敬地站着。大黑狼狗走了,小雪橇狗没有再吃食物,是没有食物了还是因为大黑狼狗吃过了的缘故我站在楼上看不见,也不知道。曾经多么过着悠闲而又舒适的日子,现在却要这样,难道这就是生活的挫折。雪橇狗的心里一定充满了忧伤。远处的我却只能爱莫能助,每次我都想大声的对狗的主人说明原因,我怕雪橇狗有一天会饿死。可我每一次我都对自己说雪橇狗会改变的,我祈祷着狗的主人会发现雪橇狗变瘦了。
一次我看见狗的主人锁着门正准备离开时,忽然又回过身取东西,他看见了大黑狼狗正在吃小雪橇狗的食物,主人喊着,大黑狼狗离开了,主人待了一会儿,又离开了。我高兴极了,觉得雪橇狗终于有救了。可我感到主人对此似乎没有我那么担忧。我却仍然希望小雪橇狗快点儿强大起来。
现在不知道那只可怜的小雪橇怎样了,我希望它像那只大雪橇狗一样的自强,我希望它也离开那个院子,和那只大雪橇狗呆在一起,我希望它们去了遥远的北极,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快乐的生活,尽情地追逐嬉戏。
描写狗的优美散文欣赏篇二:两只狗的遭遇
在美国,有一只非常出名的狗,它的名字叫faith(信念)。
这只狗出生2002年圣诞前夜,出生时只有三条腿,先天性残疾,因为生下就是一个丑八怪,它的母亲甚至不愿喂乳,主人也嫌其丑陋,将其丢弃在路边。寒风中它潺弱的叫声像婴儿在哭。一位叫udeStringfellow年轻教师经过时看到,收留了它,坚信它能健康地活下去,并训练他用两条腿走路,给她取了一个强大的名字----faith(信念)。
信念前肢由于萎缩后来被除掉了,从此,他开始像人一样,学会用两条腿走路。
在udeStringfellow的悉心照料下,信念不仅学会了生活中自理,更重要是它在心理上征服了先天不足,每天昂首挺胸出现在生活中。它以坦然的心态,乐观地接受一切。它在公园里和孩子们一起赛跑;它在少年管教所,它矜持而严肃地走路,一步一个脚印,挺直腰杆,让玩劣的孩子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在电视台,它接受脱口秀女王奥普拉的采访,给现场的观众以极大的震憾和乐趣;它穿着迷采服,到包括华盛顿沃尔特里德陆军医疗中心在内的多个地点慰问那些战争创伤的士兵,启发了那些士兵面对现实。
它每天和主人一起到超市购物,到公园散步,和其它动物一起玩耍。它的故事和可爱的直立行走,坐地休息的姿态,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JudeStringfellow放弃了教师工作和它形影相随,并且出版了“WithalittleFaith”一书来描写它成长中故事。信念成为街头巷尾人们喜爱的明星。
2006年,“信念”被授予美国陆军荣誉中士,承担起到美国各地的基地访问受伤美军士兵的角色。2008年末,一向以世界着名人士为封面的美国《人物》杂志,破天荒地让faith登上了杂志封面,并对这条狗描述道:它在降临在浮躁的美国的一种力量;它是笃信而欢快地照耀在任何一位迷失者前方的一盏路灯;它是早就藏好了眼泪和悲伤、只表露笑容与歌声的一种幸福;它的名字叫faith,它是一条狗,它是一只两条腿、像人类一样行走的狗。
信念是幸运的,它遇到了一个好主人,它因残缺倍受人们的关爱和鼓励,它战胜了自身的残缺,活出了健康的精彩。尽管它并不明白这一切,但它却给人类带来无数感动和启迪。
我家楼下的那只大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大黄从小就过着比信念优越的生活。它四肢健壮,金**的毛,个头大,尾巴长,每天沐浴、梳毛,享受着上等的待遇,是狗狗中的“高富帅”。它不愁吃,不愁住,每天除了吃饭就是躺在地板上,盯着窗外的天空。由于雾霾连连,路上车辆多行人杂,主人怕它发生意外,从安全的角度,每天早上只下楼一趟,剩下的时间,大黄只有看着窗外发呆。它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每天除了吃就是睡,无聊透顶。除主人睡觉时间,大黄寸步不离,但只是忠诚却没有笑容,主人想着法子逗它乐,可它就是开心不起来。只有一件事,它乐此不疲,就是让主人给它抛球,它飞快地奔过去接住,然后衔着回来,让主人再抛。除此它没有任何爱好。
随着大黄不断长大,主人发现它成了“宅狗狗”,哪都不想去,整天没精打彩。主人把遛狗次数增加,可它对所有的同伴完全不感兴趣,任由同伴围着自己打转,它只目不转睛地看着它们。那些小狗又是扑又是咬,它神情木然,仿佛成仙成佛。主人带它到诊所,诊断为抑郁症。
每天,大黄叼着球,陪主人坐在门口,它完全感觉不到世界的精彩,更不知道在大洋彼岸,一只自己的同类成为明星,被人类授予军衔。一样的狗,两种遭遇,两种结果。真不知道是狗的悲剧还是人的悲剧。
信念经常伫立着仰望天空,眼睛中充满了自信和憧憬;大黄也经常盯着天空,眼睛里却是一片苍白和迷茫。
其实,最初人的态度已经决定了它会成为一种怎样的狗。
狗狗的成长经历,已超越了自身,留给人们许多许多以外的思考。
描写狗的优美散文欣赏篇三:关中农村人和狗
在关中农村这地方,人老几辈都爱动物,给孩子起名字多与猪狗牛羊,狼虫虎豹有关系。到了年轻的这一辈就不同了,爱动物归爱,给孩子起名字,就另当别论了,孩子大多叫科科,豆豆,毛毛,鲁鲁。
这地方的人好养猪牛羊也好养狗,好养狗也就好撵兔。在农闲时,成群结队的撵兔爱好者牵着各自的狗在庄稼地里到处寻兔子,一旦发现“敌情”,狗们便会集中全部力量,群起而攻之,狗跑人助威,在这个时候,人鼓得劲似乎比狗的还大,那喊杀声二三里地都能听见。兔子被撵的多了,也变得更机灵了,和狗们兜起了罗圈阵,那些经验少的被狗撵上了,那些历经沙场的几下窜的就没影了。
爱撵兔的人都特爱狗,爱狗就好给狗起名字,先前细狗能登上台面时,人大多给狗起些威猛的名字,什么豹子、蝎子、狮子、虎子,以示凶猛之意,兴起名优犬灵缇后,这名字就更叫得五花八门,什么科科、花花、鲁鲁,旦旦、龙龙、毛毛,人们给这些狗起名字,倒无可厚非。无意间却闹出了许多笑话。
西邻养了狗叫科科,女主人饭后喂狗时却怎么也找不到狗,就站在村道里大声的喊“科科,科——科!”狗从庄西地里摇着尾巴跑回来了。她把狗食刚放下,村东狗娃家的孩子就跑来了,喘着气问道:“婶,叫我干啥哩”
女主人纳闷的说:“我没叫你呀!”孩子不解的说:“那我妈说你刚才在村道里一个劲喊,科科,科——科”女主人一听心里全明白了,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忙取了一个苹果递给孩子说:“噢,对了,婶子刚才叫你来吃苹果呢。”
去年秋季给玉米地里上肥料时,大多数的人嫌人力拉地太累,便叫邻村的虎子,虎子养了头牛专门给人犁地,上肥料,珍珠两口子一个身体不好,一个年龄大了,儿子又在外地工作,便叫虎子给自家上肥料。
早上六点多的时候,虎子来了,还没进门就听见女主人叫他,便答应了一声,心里却挺奇怪,心想这女人咋知道自己叫虎子,可能是经常在这村里给人干活,人家听别人说的吧,正寻思的时候,男主人笑哈哈的出来了,招呼他进去喝茶。
晚上珍珠去邻居家串门时大笑着对邻居说:“你看今天出的外洋相,我看人家牵着牲口来了,就想起狗放着哩,就急忙叫狗,想把狗叫回来给拴上,省得把人家咬了,到时候跟人多说话,谁知叫了两声,来给我家干活的人却”噢“了一声,把我弄得怪不好意思的。
我掌柜的是个洋性子,就问我说你咋知道人家叫虎子,我昨天同人家说了半天话都不知道人家叫啥,看你叫得还蛮亲热的。我说亲热他娘的脚,我是叫狗哩,害怕把人家咬了。你说现在这人也真怪,你爱狗就爱狗,咋想的起给狗还要起个人的名字,整得人连叫个狗都还要出点笑话。”
可搞笑归搞笑,这地方的人依然爱狗,并没有因为出笑话就不给狗起名字。
人爱狗,狗自然对人也忠心耿耿。住在村东的刘老太70多岁了,名义上跟着小儿子生活,实际上却吃住分开。老太太家养了一条叫毛毛的狗,在平时儿子媳妇对老太太爱搭不理的,可这条狗却常围着老人转,不管狗跑出去多远,只要老太太一声唤,立刻就会跑回来。
今年三月份老太太得了急病,三个儿子就谁看病意见分。这条叫毛毛的狗见了队长就围着他呜呜的叫着,还咬着他的裤角往村东拉,队长以为狗要咬他,就弯腰摸了块砖头。刚要打,老太太的邻居恰巧这时过来了,队长就抱怨的说:“你邻家的狗今天不知咋了。见了我又是叫唤,又是咬我的裤子。”
那邻居叹息着说:“老太太病了,三个儿子就谁看并意见分歧,这狗通人性哩,大概是拉你给人家说事哩,真是奇了,平时这狗挺乖的。”后来老太太死了,这条叫毛毛的狗卧在坟旁边一连好几天都不吃不喝,这件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不管关中人爱狗为狗起名闹笑话也罢,狗为人看家护院,农闲撵兔也罢,在忠实的狗,大多数的最终命运还是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不管狗是怎样的下场,人们养狗的热情依然不减,而且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村里的名优犬将会越来越多。
因为地缘形势恶劣,韩国一直维持了一支相当庞大的军队,韩军现役70万,还有304万预备役,这个数量在全球算是相当高的了。但是说实话,在现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军队当中,韩军是出名的「 ”出身不正”!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先说说血统,就拿韩国和它的北方兄弟对比一下吧,现在朝鲜虽然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国际上有些艰难,但朝鲜人民军是出身于抵抗日本侵略的游击队,可谓根正苗红,而韩军呢?韩军组建之初吸收了大量原来在日军或伪满军中服役的朝鲜籍军官,可谓是国家之耻。 伪满军队军官白善烨,韩国陆军第一位晋升上将的军官,曾任韩国陆军参谋总长 好吧,出身咱不说,毕竟朝鲜半岛情况特殊,确实被日本完全殖民了,你也不能把受过日本教育的人一棍子打死,那咱就说是韩军的表现吧。 这方面韩国则是和它的前身旧日本军出奇的一致:残忍的令人发指!而更诡异的是,韩国人残杀的是自己的同胞! 二战后,朝鲜因为南北分裂的事实,出现了同胞相残的悲剧,南北双方都出现了一些反人类事件。但韩国军队做得太绝,至今仍被韩国国民深以为耻。 咱们就谈谈韩国军队的斑斑劣迹。 保导联盟事件 这是啥呢?因为朝鲜半岛刚分裂的时候,北方吸引力远高于南方,所以为了保证自己的权位,南朝鲜当局在境内大肆搜捕,将有左派思想的人编到了一起。1949年,韩国 成立「 ”国民保导联盟”,对左派国民进行再教育,成立不到半年,「 ”国民保导联盟”已有30万名成员,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凑人数硬拉进来的,和政治没有任何关系。 而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国当局对付这一部分同胞的手法可谓干净利落——屠杀! 韩军杀了多少人呢?至少10万,还有估计是20万的,这连韩国的西方主子都看不下去,当时美国驻韩国大使 John J Muccio 曾经要求李承晚总统和国防部长申性模停止未经审讯的处决;英国与澳大利亚方面皆有见证报导纪录,并曾通过外交管道试图阻止后续暴行。 济州岛「 ”四三”事件 济州岛是古达朝鲜王朝最偏僻的一个地方,也是韩国第一大岛(地位理解为中国古代的海南岛就好),1948年4月3日——1954年9月21日,韩国军警在此地进行了持续六年半的暴行。 这个地方战略地位很重要,日本把它当成重要基地经营,二战末期日军在此屯兵六万以防止美军登陆。二战结束后,日军撤退了,6万流散到其它地区的本地人回归,人口急速变动,加之时局动荡以及接收的韩国官吏的贪腐成性,导致岛内一片混乱。 这终于引发官民冲突,济州岛人民在南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展开反抗,在1947年3月7日,警察对 群众开火导致重大伤亡后。3月10日,济州人民展开了韩国前所未见的官民联合大 ,包括公家机关、民间企业等济州岛95%以上的职场皆有参与。 这引起了更大规模的镇压,到隔年爆发四三运动之前,一年间济州岛当局一共拘禁了两千五百人。 1948年4月3日,济州岛武装队攻击十二处警察分局与右翼团体,展开暴动,驻韩美军司令约翰·里德·霍奇中将与军政厅长威廉·弗里希·迪安少将于是下令警备队出动,展开镇压作战。 但韩军的镇压简直是令人发指,他们「 ”格杀勿论”,陆军第二师第二团团长咸炳善在汉拏山纵火烧毁95%村庄、屠戮全体村民。 韩国 2003年10月15日认可了《济州4·3事件真相调查报告书》,承认截止1954年9月21日解除 ,有3万余名无辜人员牺牲。但也有说法认为这个数字被低估,真实的遇难者可能超过5万人! 江华岛屠杀事件 1951年1月6日至1月9日,韩国国军和民兵在仁川江华岛屠杀212名到1300名手无寸铁的平民,原因在于,他们怀疑这些人心向北朝鲜。 汉江大桥爆破事件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6月27日晨,南韩李承晚与 要员仓皇出逃,上午11时,韩军决定放弃首都汉城,并炸断汉江大桥以减慢朝军进军步伐。下午3时30分,工兵设置了近3600磅 (TNT)。在晚上11时30分,爆破准备完毕。 然而,韩国军方当时仍未知会当地居民,爆破之时,桥上仍有近4000名难民,约有500至1000人在此事件中死亡(韩国官方声称800人在爆炸中遇难)! 此事震动全球,原来啊,有的军队不是保民的,而是害民的。 此外还有金井窟屠杀事件 ,山清·咸阳屠杀事件 ,居昌屠杀事件,南杨州屠杀事件…韩军对同胞之残忍,可谓举世罕见。 对自己的同胞如此残暴的军队,在二战结束后相当罕见,当时韩国总人口也就2000来万,韩国军队就这么残杀了数十万。后来,韩国军队又把这份骨子里的残暴带到了越南,越南战争期间,韩国军队是美国人的一号狗腿子,残杀近万越南平民,祸害了数万妇女,给越南人民带来极大伤害。 战后韩国 一直试图掩盖其屠杀行为,直到1980年代及90年代其 结束军事统治,才开始承认在战争犯下屠杀平民的暴行,这让韩国百姓极为惊讶:原来自己国家的军队杀自己同胞是这么起劲。 不仅出身不正,作风残暴,韩军内部问题也是一塌糊涂,这里最有名的是「 ”国民防卫军事件”。1950年因为中国参战,韩军压力变大,于是韩国 宣布凡17岁以上40岁以下、需要服第二国民兵役者将都被编入「 ”国民防卫军”这一军事组织,然而,1951年,韩军兵败如山倒,50万人大溃逃。 可是,令人震惊的是,1951年1月,由于李承晚 与军方将领的贪渎侵吞物资,韩国国民防卫军约50万人在缺乏给养的寒冬中撤退300英里,这其中,有9万人沿路上因饥寒而死! 这支军队下限之低,可谓举世罕见。 作者:云帆
《珍珠港》是一部剧情缺乏想象力,但是战争场景恢弘的剧情**。
《珍珠港》是一部被硬拉成3小时的影片,是关于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的偷袭是怎样来充当一个美式三角恋爱的陪衬。
它最主要的噱头是长达40分钟的累赘的特效制作,穿插着一个老套得让人昏倒的爱情故事。这部影片导演拙劣,缺乏想象力和独创精神,虽然出了**院可能还记得几句台词,但绝非源自敬仰之情。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雷夫(本·阿弗莱克饰)与丹尼(乔什·哈奈特饰)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两人对于飞行从小就十分有兴趣。长大之后,时间正值二次大战时空,两人一同加入美军飞行的队伍。受训期间雷夫结识了军中护士伊夫林(凯特·贝金赛尔饰),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此时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往欧洲大陆,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于是将伊夫林托付给丹尼照顾,不久之后欧洲传来噩耗,雷夫的座机在空战中不幸遭德军击落,生死未卜。伊弗琳与丹尼得知噩耗后,只能互相勉励对方,但是爱情的幼苗却悄悄地萌芽。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现在伊夫林与丹尼驻扎的珍珠港。正当三人不知如何面对这个难题时,日军也悄悄地准备偷袭珍珠港。雷夫与丹尼这对好朋友又是情敌,还得一起并肩作战,随着太平洋战争的开打,两人只能将儿女私情暂时抛在一旁,共同为自由、正义而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