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方法,第1张

 导语:妈妈学会小儿推拿按摩手法,适当运用按摩手法给宝宝进行按摩,可以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小儿推拿的方法,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小儿推拿方法

 一、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

 二、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三、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小儿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为:“拇指按法”、“中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按揉”就是先按后揉,或者边按边揉。 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四、摩法

 “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频率是每分钟摩动120次。

 五、捏法(捏脊)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另一种是拇指在后,食、中两指在前。在捏脊时每捏3~5遍后,在第4或第6遍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六、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揉动。一般以每分钟揉120-160次为宜。“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用手指的'罗纹面作用于穴位做环形揉动叫“指揉法”;用手掌的大鱼际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鱼际揉法”;用手掌(掌跟)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掌揉法”。 详见小儿推拿网络课堂之小儿推拿基础知识视频

 七、掐法

 “掐法”是用指甲着力重按穴位。运用掐法时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不得抠动而掐破皮肤。“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常用于点刺穴位,是“以指代针”之法。掐后常用拇指揉法,以减缓局部不适。

 八、擦法

 “擦法”是用手掌、鱼际或食、中指二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往返的直线擦动。包括“指擦法”、“鱼际擦法”和“掌擦法”。擦时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返,不可歪斜;往返距离要长。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擦破皮肤。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九、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的掌面夹住或贴于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转或搓摩,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可以用双掌小鱼际(手掌内侧,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夹住某部位作搓揉;也可以用单掌贴于某部位作单向搓摩。“搓法”用于上肢时,要使上肢随手法略微转动;“搓法”用于腰背、胁肋时,主要是搓摩动作。搓法常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

随着现在对宝宝体质关心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妈妈选择学习一些小儿推拿,来缓解孩子们平常生活中的小生病。其实小儿推拿在学习的方面不仅非常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的缓解孩子一些小感冒病症。对于小儿推拿来说,虽然他的主要疗效并没有特别的明确,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减缓一些宝宝生病上的难受问题。

小儿腹泻便秘

有一些宝宝因为吃坏了东西就很容易导致腹泻,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用小儿推拿来进行有效的缓解。首先我们需要用我们的拇指按揉他们的板门顺时针和逆时针都行,其次我们反向的推向板门,就能够有效的止住他们的腹泻。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他们减少胃部食物堆积过多的问题,还能够让他们的食欲更加的好。除此之外,一些小儿便秘的问题,也能够通过小儿推拿解决。在他们的肚脐旁边左右各一个的轻轻按揉100次左右,就能够让他们的胃部有效的缓解消化不良,让他们的消化功能恢复正常。

呕吐和腹痛

有些宝宝因为吃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就会经常性的呕吐,这个时候我们把我们的拇指从上往下推磨他们的颈部后面就能够有效的止住他们想要呕吐的想法,也能够治疗一些小儿发热的问题。同时当她们腹痛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指端揉他们的手腕背侧能够让他们有效地缓解关节的疼痛和肚子的疼痛,同时一些伤寒感冒之类的问题也能够有效解决。

感冒流鼻涕

当自己家的宝宝患上感冒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拇指和食指用力按摩他们的肩部,两分钟左右就能够让他们开始发汗。不仅如此,能够有效的应对他们的感冒,还能够减少他们昏厥的可能性。有的时候他们的感冒会伴随一些流鼻涕的症状,这个时候我们用我们的中指按揉他们的鼻翼旁边,就能够减少他们流鼻涕的问题还能够让他们鼻子瞬间通畅。

春季节是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也是孩子生长发育,长高的黄金季节。

孩子脾胃功能越健旺,水谷精微物质的吸收便越充分,身体也越健康;如脾胃功能减退,吸收不充分,难免面黄肌瘦、体倦神萎,长期必将影响孩子生长发育,身高等各方面落后于同龄孩子。

那么,在春季,如何抓住春季这个最佳的生长期,多方面予以综合调理,以帮助孩子促进其生长发育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小儿推拿,是一种不用打针吃药的“绿色疗法”。如果家长运用得当,可起到防病保健的双重目标。有关研究报告指出,机体皮肤存在着一种组织,平时处于休眠状态,通过摩擦,受刺激的组织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进入血液循环,并逐步发展演变成为网状细胞,网状细胞具有免疫功能。

经常捏脊,能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使机体保持旺盛的免疫力,收到防病健身的效果。我们在临床证实小儿推拿不仅能健脾和胃、调和气血、促进宝宝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且能提高宝宝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使宝宝不易为病邪侵犯。

捏脊让孩子健康“拔高”,捏脊是一种通过捏拿脊椎肌肤,刺激背部穴位。有调阴阳、理气血、合脏腑、通经络、培元气的作用。并激发“长高因子”,从而有效地调节和增强脏腑功能,激发内脏活力,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加速生长发育的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腹部按摩

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5、捏脊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dǐ)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3--5遍后。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捏脊能够改善血动力,血流变,提高小肠重吸收功能;捏脊可以对贫血的患儿有提高血红蛋白含量的作用。

相信爸妈们都有听过小儿推拿吧,即用推拿、按摩的手法预防或者治疗一些小儿疾病。小儿推拿可以说是一种绝对绿色的健康疗法,无副作用,效果好,可以有效增强宝宝抵抗力。像一些感冒咳嗽、发烧、哮喘、肠炎、吐奶等等疾病都可以采用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保健。

 由于宝宝肠胃功能发育未完善,特别是婴儿时期的宝宝,因此特别容易因为各种刺激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小儿腹泻、小儿便秘、腹痛等病症。

 病症1、受寒感冒

 推拿位置:

 外劳宫,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推拿方式: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效:

 可温阳散寒,发汗解表,可用于一些寒症,主治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病症2 咳喘

 推拿位置:

 肺俞,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推拿方式: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效:

 可益肺理气,止咳化痰。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3 呼吸道疾病

 推拿位置:

 小横纹,即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效:

 可开胸散郁,化痰涎。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病症4 百日咳、肺炎

 推拿位置:

 掌小横纹,即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推拿方式:

 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100-500次。

 功效:

 可清热散结,化痰止咳,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病症5 咳嗽痰多

 推拿位置:

 五指节,即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推拿方式:

 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效:

 掐或揉五指节可镇惊安神,祛风痰,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主治咳嗽痰多,腹痛,惊惕不安,惊风抽搐等。

 病症6 小儿腹泻

 推拿位置:

 板门,即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推拿方式:

 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效:

 可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

 病症7 小儿便秘

 推拿位置:

 天枢,即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推拿方式:

 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效:

 可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病症8 腹痛腹泻

 推拿位置:

 肚角,即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

 推拿方式:

 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功效:

 此穴为临床止痛要穴,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也相当有效。主治腹痛,腹泻等病症。

 病症9 小儿遗尿

 推拿位置:

 龟尾,即尾椎骨末端。

 推拿方式: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次。

 功效:

 可疏调肠腑,司调二便。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痢疾等。

 病症10 消化系统疾患

 推拿位置:

 腹阴阳,即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推拿方式: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效: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呼吸道感染导致的疾病也是小儿常见病,特别是遇到天气无常的冬季,宝宝抵抗力差,周围环境稍存诱因就容易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如小儿感冒、小儿咳嗽、哮喘、肺炎等病症。

 病症11 腹胀、呕吐

 推拿位置:

 手阴阳,即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推拿方式:

 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效:

 可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等症状。

 病症12 腹胀、疳积

 推拿位置:

 四横纹,即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式:

 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效:

 可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等症。

 病症13 呕吐、咽痛

 推拿位置:

 天柱骨,即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推拿方式:

 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效:

 可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病症14 痢疾

 推拿位置:

 端正,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推拿方式: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效: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主治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等症。

 病症15 腹痛

 推拿位置:

 一窝风,即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推拿方式:

 用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效: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主治一切腹痛,还可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病症16 小儿感冒

 推拿位置:

 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推拿方式: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效:

 可帮助发汗解表,补益气血。除了可以治疗感冒外,还可以应对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状况。

 病症17 鼻塞流鼻涕

 推拿位置:

 迎香,即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推拿方式:

 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效:

 主治鼻塞流涕,因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故命名迎香。

 病症18 胸闷

 推拿位置:

 膻中,在胸骨上,两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推拿方式: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名分推膻中。

 功效: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除了消化系统疾病与呼吸系统疾病外,还有很多症状都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缓解。比如头痛、宝宝夜间多汗、夜间哭闹等等症状。

 病症19 小儿鹅口疮

 推拿位置:

 退六腑,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推拿方式:

 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可治一切热证。主治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腮腺炎,大便干燥等症。

 病症20 头痛

 推拿位置:

 耳后高骨,即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推拿方式:

 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效: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主要是疏风解表功效。

 病症21 白天或夜间多汗

 推拿位置:

 肾顶,在小指顶端。

 推拿方式: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效: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主治白天或夜间多汗,也可以解颅,即囟门应合不合症状。

 病症22 夜啼

 推拿位置:

 小天心,又称鱼际交,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推拿方式: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效: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病症23 急惊风

 推拿位置:

 老龙,即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推拿方式:

 用拇指甲掐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处,称掐老龙。

 功效:

 可开窍醒神,退热。主治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病症24 惊风

 推拿位置:

 总筋,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推拿方式:

 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功效:

 可震惊醒神,主治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症。

 病症25 强身健体

 推拿位置:

 脊柱,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推拿方式: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效: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症。

 病症26 烦躁不安

 推拿位置:

 涌泉,即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推拿方式:

 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推揉50次。

 功效:

 可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病症27 虚烦内热

 推拿位置:

 内劳宫,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推拿方式:

 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100-200次。

 功效:

 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总结:

 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的小疾病都可利用小儿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或缓解,妈妈们不妨多做了解,如果对小儿推拿穴位不甚了解的妈妈们可以多看看一些穴位图,也只有在正确位置进行推拿才能真正起到作用。以上都是些很实用的推拿方式哦,妈妈们可以收藏起来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2992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5
下一篇2023-09-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