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壮肱三头肌的诀窍在于动作发力的过程中找到胸肌的收缩感。
“欲练胸肌,先练手臂”作为健身房广为流传的名句,和“三分练,七分吃”一样,确实有它存在的道理。
练胸的诀窍在于动作发力的过程中找到胸肌的收缩感,这个时候很多老手就会说了,你需要在做动作的时候尽量把注意力放在你发力的肌群上尤其是在你力竭的时候,时间久了你就会感觉到收缩的感觉了。
这说的确实也没错,但是实际上却还是有很多新手甚至一些已经持续健身一年左右的朋友在练胸的时候依旧是苦恼自己找不到胸发力时的收缩感。
其实原因就在于你手臂的力量不够导致的,作为推胸时主要的辅助肌群,肱三头肌可谓是极其重要的,假如力量不够,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你的双手就会不自觉的发力紧握,这时你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会集中在你的双手上,与此同时即使你心里还是想着胸部肌肉应该如何发力,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下面说说关于肱三头肌训练最容易出现的误区:
误区一:单关节训练大臂未夹紧,肘关节没固定
在所有的三头下拉动作中只要你没有做到以上两点,你的动作一定是变形的,而且三头的发力一定会有借力,从而使整个动作的效率降低。
在做肱三头肌的单关节训练中,你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做到手肘从一个高度弯曲的状态变为笔直,所以你需要保持肘关节伸直紧贴自己不向外伸展,锁住你的肩胛骨同时夹紧你的大臂,单关节训练时尽可能的孤立你的三头,不让胸部肌群以及三角肌借力。
误区二:组间休息时间过长
手臂的训练组间休息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60秒到90秒以内,连续七届获得奥林匹亚先生第一名的菲尔·西斯曾经说过他的经验:即便不用肌肉筋膜拉伸-7训练策略时,我的训练节奏也非常快,手臂训练时,我组间的休息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分钟。
误区三:训练使用重量过大
肱三头肌的训练和肱二头肌稍有不同,肱三头肌的训练确实需要上一些重量,但是上重量的前提是你必须能够在这组动作中保证严格的动作规范,而不是采用不标准的欺骗动作来降低训练难度,在肱三头肌的训练中你使用较轻的重量做规范的动作,所达到的效果也要远远好于用过大的重量做不规范的动作。
而且大重量很容易导致肱三头肌的受伤,曾经我的一个并肩作战的肌友就是在做头后单臂屈伸的时候挑战了大重量不幸受伤,现在虽然已经康复了,但是在推胸上重量的时候依旧会受到一定影响。
误区四:训练的顺序不合理
虽然通常手臂作为小肌肉群,在动作的先后顺序并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是锻炼肱三头肌最好是先在体力充沛时进行重量较大的复合训练动作,之后在进行孤立训练的动作,否则就会造成锻炼无法发挥其最佳的效果,当然在瓶颈期的时候也需要重新打乱动作的顺序。
误区五:忽略了肱三头肌动作的不同角度,对肱三头肌的刺激不够全面
上文我提到了肱三头肌有长头、内侧头和外侧头三个头,在训练的过程中这三个头通常会同时收缩用力,但是三个头的发力却各不相同,往往较大的力量会集中在肱三头肌的外侧头上,从而忽略了长头和内侧头,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通过手臂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的训练动作调整的。
误区六:忽略了过顶的颈后动作
承接上一个误区,所有过顶的动作都能更好的刺激你的肱三头肌长头,肱三头肌的长头占据三头的很大一部分,而这块肌群刺激最好的动作就是将手肘贴近耳朵,举过头顶。
误区七:训练过度
肱三头肌的训练量确实比肱二头肌应该更大,所以和肱二头肌相比,肱三头肌的训练更容易过度!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是肱三头肌的训练动作花样比较多。
第二点是肱三头肌增长的潜力要大于肱二头肌,对于臂围的增长更为迅速。
第三点是作为辅助肌群,三头的重要性比二头还大,如果说二头会影响背部肌群的训练,那么三头不仅会背部肌群而且还会影响胸部肌群的训练,如果你把胸部、肩部和肱三头肌安排在一周的不同时间训练,就很容易导致肱三头肌因为没有充分的恢复时间而被过度训练。
误区八:只做孤立动作,忽略了复合型动作
在肱三头肌的训练当中,复合动作可以最大幅度的强化三头肌的生长潜力,虽然肱三头肌的孤立训练动作确实对于肱三头肌的刺激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只有而者交互的训练才能让你的三头得到最大的收益。
对于很多老手而言,臂围在40cm以上基本突破就变得不容易了,下面我就推荐两个比较好的方法:
1、超级组(相对基本)
推荐几个组合:拉力器坐姿臂屈伸+窄距俯卧撑、拉力器屈臂下压超级组递减、仰卧肱三头肌臂屈伸递减。
作为超级组,组间距喘口气就做够了,尤其是后两个动作的超级组,每个动作分为四个超级组,每组的重量递减层为4次,以仰卧肱三头肌臂屈伸递减为例:一边15kg片做到还有80%力喘口气,然后立刻一边10kg继续,以此类推,最后一边为5kg的重量做到完全力竭。以上为一个超级组,
2、肌肉筋膜拉伸-7(FST-7训练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使肌肉极度充血,从而可以由内向外地拉伸和扩展包裹在肌肉纤维外面的筋膜,长此以往,可以使这些筋膜变得更松弛,为肌肉体积增长创造更大的空间。
肌肉筋膜拉伸-7是让你在正常的基本训练动常规训练完成后再进行的一组训练组,而这个训练组是由一个动作组成,并需要完成该动作7组(每组为8-12个)。
为了促使肌肉极度充血,每组动作的组间距大约在30-45秒之间,在这30-45秒这段的时间里,你需要持续保持拉伸并收缩你的肌肉(或者每两组拉伸收缩一次),为的是在已经充血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扩展包裹肌肉纤维的筋膜,从而加大肌肉的泵感和控制能力,提高肌肉的训练效率和饱满度。
其中,拉伸收缩的方法是:将一只手臂肘关节弯曲放于脑后,另一只手抓住这只手肘关节并向下拉。让三头感觉到强烈的拉伸收缩感,关于肱三头肌的肌肉筋膜拉伸-7效果最佳的动作有仰卧肱三头肌臂屈伸、双杠臂屈伸、绳索屈臂下压、头上绳索臂屈伸。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些肱二头肌的基本动作和效果最棒的进阶动作:
1、跪姿俯卧撑
这个动作适用于健身初期肱三头肌还是相对乏力的新手们,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你需要逐渐感受肱三头肌的收缩。
2、窄距俯卧撑
这个动作作为复合型动作,对肱三头的刺激也是十分明显的。
3、拉力器屈臂下压
这个动作除了正握也可以反握,有些人会觉得反握会更能感觉三头的发力,具体因人而异自己尝试吧。
4、拉力器坐姿臂屈伸
拉力器坐姿臂屈伸会使三头肌长头跨越两个关节除了伸展肘部还有伸肩,肩内收和肩外旋的功能起始姿势处于肘曲肩屈的位置,这样会让你的肱三头肌的长头完全伸展,注意动作中要维持身体良好的姿势,不要腰椎超伸。
5、反握宽距卧推
反握的方式主要针对肱三头肌训练,通常这种训练要求宽距的方式进行,对三头、三角肌和胸部肌群甚至背阔肌的刺激都很大。
仰卧肱三头肌臂屈伸(基础动作极其重要的,贯穿练习肱三头肌各个阶段的重要动作),在动作的起始点,使杠铃杆位于头部后方,手臂充分伸展,与地面呈45度角,这样可以确保训练负荷始终施加在三头肌上,交替把杠铃杆下放到胸部上方和前额上方。保持肘关节收紧,不要向身体外侧移动。
6、凳上反屈伸
保持身体仰卧,两手背后撑在稍高的凳子上,两脚放在较矮的凳子上,身体其它部分悬空。两肩放松,两臂慢慢屈肘,身体(臀部)尽量下沉,直至90度后返回。
7、双杠臂屈伸
握距要窄(宽握对胸刺激更大),双肘尽量贴近体侧,越近三头受力越大,动作过程中肘关节指向后方不要向前倾斜,抬头挺胸,尽可能地保持身体垂直于地面,双腿可略向后运动,注意不要降得过低,否则压力主要落在胸肌,易拉伤肌肉和结缔组织。
8、杠铃颈后屈臂伸
作为锻炼肱三头肌高难动作,这个动作只有肱三头肌和肘关节的力量十分强大后才可进行此练习,注意在做杠铃颈后屈臂伸的时候,重量切记不要过重,否则极易伤到你的肩袖。
9、哑铃颈后单臂屈伸
右上臂紧贴右侧耳旁,保持竖直,不摇动,然后手持哑铃以半圆弧落下至左肩上方,下落越低越好,然后,顶峰三头肌彻底收紧,稍停一到两秒,再屈肘,让前臂徐徐下垂到开始位置,肌肉力量控制住下落,左臂同理,
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你需要注意,在你挺伸前臂时千万不要摆动你的上臂,不然肩袖很容易拉伤。而且坐在凳上的时候需要保持腰部挺直。
总的来说三头的训练动作还有很多,但是上述这些已经足够让你的臂围进化了,切记贪多嚼不烂,每次训练的时候四个动作足以了。
俯卧撑可以练到腹肌,胸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可以练到,但是不代表可以练好。因为我们每一个锻炼动作,都有主要发力肌肉,次要发力肌肉!
◾️主要发力肌肉,说明我们这个动作符合这块肌肉的生理功能;次要发力肌肉,在动作中,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锻炼效果却不太好!
俯卧撑动作的主要发力肌肉是胸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所以对这几种肌肉的刺激效果最好;腹肌,肱二头肌是次要的发力肌肉,想通过俯卧撑把这两块肌肉练好,效果并不会太好!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锻炼这几块肌肉的动作:
◾️徒手健身练胸肌,首推俯卧撑。但是如果仅仅做标准俯卧撑动作练胸肌,并不会很好的刺激到胸肌得各个部分!
◾️我们的胸肌,主要指的是胸大肌。根据胸大肌得肌肉纤维走向和起止点,我们一般把胸大肌,分为胸肌上部,胸肌中部和胸肌下部,从训练角度划分还会加上胸肌外侧和胸肌中缝!
所以,想要练出方正,饱满,厚实的胸肌,我们必须掌握各种形式的俯卧撑动作。
1标准俯卧撑
锻炼胸肌部位:胸肌中部
动作要点:
1 起始位置:双手置于胸部两侧,双手距离等宽肩距,或者略宽一点肩距,身体成一条直线!
2 身体下降,胸与地面1到2公分为止!
3 胸肌发力,撑起身体,回到起始位置!
注意:
全程保持身体成一条直线,不能踏腰和弓背!
2宽距俯卧撑
锻炼胸肌部位:胸肌外侧及胸肌整体
动作要点:
1 双手间距离15倍肩宽,
2 其他与标准俯卧撑一样!
3窄距俯卧撑
锻炼胸肌部位:胸肌中部
动作要领:
1 双手距离窄于肩宽,越窄刺激效果越好。
2 其他注意事项与标准俯卧撑一样!
窄距俯卧撑对肱三头肌的锻炼效果也最好!
4下斜俯卧撑
锻炼胸肌部位:胸肌上部
动作要领:
1 双脚置于高处,与地面45度最好!
2 其他动作要点与标准俯卧撑一样!
5上斜俯卧撑
锻炼胸肌部位:胸肌下部
动作要点:
1 双手置于高处
2 其他动作要点与标准俯卧撑一样!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是我们手臂的主要肌肉组成!肱二头肌在我们胳膊的内侧,发达肱二头肌增加了我们胳膊的线条感和美观程度;肱三头肌在我们胳膊的外侧,发达的肱三头肌决定了我们胳膊的围度,及胳膊的粗细!
肱二头肌主要作用: 主要为屈肘关节,即掌心朝上,小臂通过肘关节弯曲像肩关节移动!所以一些弯曲肘关节动作,可以很好的锻炼我们的肱二头肌!
例如:
1 哑铃弯举;
2 杠铃弯举;
3 弹力带弯举
4 哑铃单手弯举
肱三头肌主要作用: 主要为伸肘关节肘关节伸展运动是指通过伸直手臂使手腕远离肩关节,进而让肩到手腕形成一条直线的动作。
所以,一些伸直我们胳膊的动作都可以锻炼到我们的肱三头肌!
例如:
1仰卧后撑椅动作
2双杠臂屈伸
3钻石俯卧撑
4绳索下压
◾️腹肌训练,我们通过各种卷腹练习,就可以锻炼效果!
推荐动作:
1仰卧卷腹
2
仰卧举腿
3空中单车
4坐姿收腹
◾️卷腹练习,虽然能把我们腹肌练发达,但是腹肌显现有前提条件,就是我们的体脂率必须达到要求!
▪️男生的体脂率低于15%时,腹肌才会显现;女生的体脂率低于20%时,腹肌才会显现。
◾️所以,如果体脂率没有达到要求,要赶紧减脂,不然发达的腹肌也会被脂肪盖住,而看不到!
以上就是关于一些胸肌,腹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得训练动作,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为最经典的健身动作,除了肱二头肌,其他肌肉都可以在俯卧撑当中得到刺激!
俯卧撑作为自重训练,它通过对抗自己身体的体重来让自己的上肢推力肌群得到刺激生长。主要刺激的肌肉包括胸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腹部肌群等。
但很多朋友觉得俯卧撑太过简单,这些肌肉并没有得到好的刺激。其实这与动作的标准姿态有关,一个动作要做到有效,对肌肉形成良好,姿态必须要标准。
核心绷紧,做到身体在动作全程当中都保持一条直线平板,不要出现塌腰或者撅屁股的情况。保持沉肩姿态,上臂与躯干角度控制在45度以内,对训练效果的提高更有帮助。动作幅度做大,力量控制,减慢速度效果更好。
如果觉得这样的俯卧撑效果还是不好的话,可以练习钻石俯卧撑、单臂俯卧撑等强度较高的训练动作,会对肌肉力量提升更有帮助。
俯卧撑是一种简单而又非常好的锻炼方法。它也是一个复合性的动作,距离的宽窄会对你的肩膀,胳膊,还有胸肌,背阔肌,都能进行到锻炼,总之你的上半身基本上都参与发力,和锻炼你身体的协调性!
每天做几组俯卧撑还会让你更强壮
1、肱二头肌的解释:
肱二头肌属于骨骼肌三大肌群中的四肢肌,位于手臂上部前侧,肌肉形状呈梭形。因为有长、短二头,所以被称为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的长头与短头借肱二头肌的肌腱与骨相连。长头附着于肩胛骨的盂上结节;短头附着于肩胛骨的喙突;下端附着于桡骨粗隆。
2、肱三头肌的解释:
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侧。因为由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所以被称为肱三头肌。
长头起始于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外侧头和内侧头起始于肱骨体背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和内下方。三个头向下合成一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扩展资料:
1、肱二头肌的作用
肱二头肌控制着三个关节的工作,即:肩关节前屈、肘关节屈曲、肘关节旋外,其功能在于使手臂弯曲以及支持手臂承受负荷。
当双臂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屈肘时,肱二头肌的作用最大。这也是为什么,在练习肱二头肌时,都让掌心呈现向前的方向,进行屈肘练习。
2、肱三头肌的作用
肱三头肌的作用主要是伸肘,其中肱三头肌的长头还有后伸肩关节的作用。当肱三头肌的力量强大后,关节的伸直功能比较好,因为肘部伸肌只有肱三头肌一组肌肉。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屈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放松。
曲臂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伸张。
肱二头肌位于内侧,肱三头肌位于外侧,如果是曲臂提重物,前者是收缩的,后者是舒张的。如果是直臂提重物,二头肌和三头肌都是收缩的。只有在自然下垂的时候,它们才是同时舒张的。
伸直的时候肱三头肌是收缩状态,胧二头肌虽然也有少许收缩,但并不明显,主要是肱三头肌吃力。弯曲的时候则正好相反,肱二头肌是收缩状态,而肱三头肌是微收缩状态。
扩展资料:
近固定时肱二头肌使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远固定时,肱二头肌使上臂向前臂靠拢。肌电观察表明,当前臂旋外使掌心向前并屈肘时,肱二头肌才有明显的肌电活动。
而当前臂旋内即使掌心侧向身体或身后屈肘时,肱二头肌的电位活动很小或不出现电位活动。这也是肱二头肌练习基本上皆使掌心向前握持器械的主要原理之一,位于上臂前群肌浅层。
作用:屈肩、屈肘及使前臂旋后。当肱二头肌收缩时,使肘关节屈曲;当肱二头肌舒张时,使肘关节伸展或前臂下垂。
-肱二头肌
系统解剖学 第三章 肌学(书本详细知识点+习题)

羟基磷灰石
九江学院 口腔医学 在读
来自专栏系统解剖学详细知识点
肌学知识要点如下:
一、肌可看作神经系统的一个窗口,神经系统病变通过肌的症状来表现。如肌张力增高或降低、颤抖、瘫痪等。因此,什么动作不能做就说明什么肌组瘫痪,而什么肌组由什么神经支配等就成了诊断有关疾病的重要基础知识。
二、临床上的经验教训表明,对肌组瘫痪的病人护理不当,会造成关节畸形。因而能阐明畸形发生原因的肌肉配布规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三、推拿按摩是对瘫痪肌组作康复护理的有效手段。肌组位于何处?按摩范围多大?不仅护理人员应自己明白,还应教会病人,让其能自行按摩操作。
四、局部结构的名称,如腋窝、肘窝等,临床常用,应能摸认。
第八节 肌学总论
人体的肌依据构造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运动系统中的肌均属骨骼肌,一般附着于骨骼,少数附着于皮肤,骨骼肌直接受人的意志控制,故又称随意肌。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每块肌可视为一个器官,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骨骼肌通过收缩,以关节为枢纽,牵引骨产生运动。故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器官(图1-1-42)。
图1-1-42 全身肌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肌的形态各异,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4种(图1-1-43)。长肌多分布于四肢,收缩时肌显著缩短,可产生大幅度的运动。短肌多位于躯干深层,较短小,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较小。扁肌多位于胸腹壁,扁薄呈片状,除运动功能外还有保护内脏的作用。轮匝肌位于孔裂的周围,多呈环形,收缩时可以关闭孔裂。
图1-1-43 肌的形态和构造
每块骨骼肌都包括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腹主要由肌纤维组成,色红柔软,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肌腱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并附着于骨骼、本身无收缩能力,起力的牵引作用。长肌的肌腱呈索条状,扁肌的肌腱呈薄膜状称腱膜。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一)肌的起止
肌通常以两端附着于骨面上,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肌收缩时使两骨彼此距离改变而产生运动。运动时,通常有一块骨位置相对固定,而另一块骨相对移动。一般把接近身体正中面或四肢部靠近近侧的附着点作为肌肉的起点或定点;把另一端作为止点或动点。肌肉的定点和动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二)肌的配布和作用
配布在关节周围,与关节的运动轴有关。每条运动轴的两侧配布有两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肌或肌群,这些在作用上相互对抗的肌或肌群称为拮抗肌。每一个关节至少配布一组拮抗肌。拮抗肌在功能上既相互对抗,又相互协调。此外,关节在完成某一动作时,由同一方向的若干成群的肌共同完成,这些作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
骨骼肌牵引骨产生运动,其作用与杠杆装置相似,有平衡杠杆、省力杠杆和速度杠杆三种基本形式。平衡杠杆运动,其支点在重点和力点之间;省力杠杆运动,其重点位于支点和力点之间;速度杠杆运动,其力点位于重点和支点之间。
三、肌的命名原则
肌按形状、构造、大小、位置、肌束方向、组成部分、起止点或功能等命名。如菱形肌等是按形状命名的;冈上肌、肋间肌等按位置命名的;股四头肌等是按肌的组成部分和位置综合命名的;腰大肌等又以大小和位置综合命名;胸锁乳突肌等按其起止点命名的;旋后肌等是按功能命名的;桡侧腕长伸肌是根据位置、长短和功能综合命名的;腹横肌是根据位置和肌束方向综合命名的。了解肌的命名原则有助于肌的学习和记忆。
四、肌的辅助结构
在肌的周围有辅助结构协助肌的活动,它们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摩擦和保护等功能(图1-1-44)。
(一)筋膜 遍布全身,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1浅筋膜 位于真皮之下,又称皮下筋膜,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含脂肪组织、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等。浅筋膜具有维持体温和保护深部结构的作用。
2深筋膜 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形成肌间隔。深筋膜能保护肌免受磨擦,约束肌的活动,分隔肌或肌群,有利于肌群活动。
(二)滑膜囊
滑膜囊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形扁壁薄,内有滑液,多位于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
图1-1-44 肌的辅助结构(左小腿横断面) 图1-1-45 腱鞘
(三) 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它使腱相对固定并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腱鞘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腱鞘的纤维层位于外层,又称腱纤维鞘,它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用。滑膜层位于腱纤维鞘内,又称腱滑膜鞘,由滑膜构成,呈双层圆筒形,包在肌腱表面的称为脏层,贴在腱纤维层内面的称为壁层。脏、壁两层之间为一密闭腔隙,内含少量滑液,使肌腱能在鞘内自由滑动(图1-1-45)。
临床联系 腱鞘炎:为常见多发病之一,若不恰当地作长期、过度而快速的活动,可导致腱鞘损伤,产生疼痛,影响肌腱的滑动,称为腱鞘炎。
第九节 头颈肌
一、头肌
头肌可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 又称表情肌,大多起自颅骨,止于面部皮肤,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主要分布于面部孔裂周围,可分为环形肌和辐射肌,起闭合或开大孔、裂的作用(图1-1-46)。
1枕额肌 由两个肌腹和中间的帽状腱膜构成。肌腹位于前方额部和后方枕部皮下,分别称额腹和枕腹,两肌腹间由帽状腱膜连接而成。额腹收缩时可提眉并使额部皮肤出现皱纹,枕腹收缩可向后牵拉帽状腱膜。
2眼轮匝肌 环绕于眼裂周围,收缩时使眼裂闭合。
3口周围肌位于口裂周围,包括辐射状肌和环形肌。辐射状肌位于口裂周围能提、降口唇或拉口角向上、下、外;环绕口裂的环形肌称口轮匝肌,收缩时可使口裂闭合。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四对,是运动颞下颌关节的肌肉(图1-1-47)。
1咬肌 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止于下颌支和下颌角外面。
2颞肌 起自颞窝,肌束如扇形向下会聚,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冠突。
3翼内肌 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的内面。
4翼外肌 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止于下颌颈。
咬肌、颞肌和翼内肌收缩时可上提下颌骨,使上、下颌牙咬合。两侧翼外肌同时收缩使下颌向前助张口;一侧翼外肌和翼内肌同时收缩,使下颌骨向对侧移动;两肌交替收缩,可作研磨运动。
图1-1-46 面肌 图1-1-47 咀嚼肌
二、颈肌
颈肌可依其所在位置分为颈浅肌群、颈前肌群和颈深肌群(图1-1-48)。
(一)颈浅肌群
1颈阔肌 为一皮肌,位于颈部浅筋膜中,薄而宽阔,收缩时牵拉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出现皱褶。
2胸锁乳突肌 斜列于颈部两侧,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一侧收缩可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二)颈前肌群
1舌骨上肌群 在舌骨与下颌骨之间,每侧有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和颏舌骨肌4块肌。舌骨上肌群收缩时可上提舌骨,使舌升高,协助吞咽。若舌骨固定,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均能拉下颌骨向下而张口。
2舌骨下肌群 位于颈前部正中线的两旁,居喉、气管、甲状腺的前方,在舌骨和胸廓上口之间。每侧有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4块肌。舌骨下肌群收缩时可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可提喉使其靠近舌骨。
(三)颈深肌群
颈深肌群主要有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后斜角肌。它们起自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一侧斜角肌收缩,使颈侧屈;两侧肌同时收缩可上提第1、2肋,助深吸气;肋固定时,使颈前屈(图1-1-49)。
图1-1-48 颈肌 图1-1-49 斜角肌
案例1-1-3
病孩,女,两岁,发育正常,运动自如,无神经系统疾病。因发热就医。医务人员经右侧臀部肌肉注射退热药后,热退,但注射后该病孩不能行走,随后发现其右腿无力,跛行。再次就诊,检查发现:右侧大腿后群肌、小腿肌肌张力。肌电图显示右下肢神经损伤、肌肉轻度萎缩。临床诊断:坐骨神经损伤。
问题:1为何首选臀部作为肌肉注射部位?
2臀大肌深面有哪些重要结构?
3为何下肢肌会出现萎缩?
一、背肌
位于躯干背面,可分为浅、深两群(图1-1-50)。
(一)背浅层肌
1斜方肌 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单侧为三角形的扁肌,两侧合在一起则呈斜方形。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于锁骨的外侧1/3、肩峰和肩胛冈。收缩时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提肩胛骨向上,下部肌束则可下降肩胛骨。若肩胛骨固定,一侧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图1-1-50 背部肌肉(浅层) 图1-1-51 竖脊肌
2背阔肌 位于背部的下半部及胸部的后外侧,属扁肌,以腱膜起自下6个胸椎、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和髂嵴后部,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收缩时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肢上举并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二)背深层肌
竖脊肌 纵列于躯干的背面,脊柱两侧的沟内,又称骶棘肌,是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沿途止于椎骨、肋骨,并到达颞骨乳突。单侧收缩时,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时,使脊柱后伸和仰头(图1-1-51)。
(三)胸腰筋膜
被覆于斜方肌和背阔肌表面的深筋膜较薄弱,而在竖脊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为胸腰筋膜。胸腰筋膜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在腰部明显增厚,并分浅、中、深三层,分隔包裹竖脊肌和腰方肌。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则缘汇合而成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点。剧烈运动时,因腰部活动度大,胸腰筋膜常可扭伤致腰背劳损。
二、胸肌
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图1-1-52)。
(一)胸上肢肌均起自胸廓,止于上肢骨。
1胸大肌 位于胸前外侧壁浅层,呈扇形。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下方。收缩时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若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提肋助吸气。
2胸小肌 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喙突。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下。若固定肩胛骨,可提肋助吸气。
3前锯肌 位于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8个或9个肋骨,经肩胛骨前面,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并使其紧贴胸廓;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
图1-1-52 胸部肌肉
(二)胸固有肌
参与构成胸壁,主要由位于肋间隙内的肋间内、外肌构成。
1肋间外肌 位于各肋间隙浅层。起自肋骨下缘,肌束行向前下,止于下一肋骨的上缘。在肋软骨间隙处,移行为肋间外膜。收缩时可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位于肋间外肌的深面。起自下位肋骨的上缘,肌束行向后上,止于上位肋骨下缘。后部肌束到肋角处移行为肋间内膜。收缩时可降肋助呼气。
三、膈
膈为向上膨隆呈穹窿形的扁肌,是胸腔和腹腔的分界,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图1-1-53)。膈的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和腰椎前面,分为三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腰部以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肌纤维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故膈的外周是肌性部,而中央部分是腱膜。
图1-1-53 膈
膈上有三个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之间是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平第10胸椎水平,是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在食管裂孔的右前上方,中心腱内有腔静脉孔,约平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
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增大,有助吸气;舒张时,膈穹窿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有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则能增加腹压,协助呕吐、排便及分娩等活动。
四、腹肌
腹肌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图1-1-54)。
图1-1-54 腹肌 图1-1-55 腹肌形成结构
(一)前外侧群
构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
1腹外斜肌 为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扁肌。起自下8个肋骨的外面,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纤维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纤维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止于白线。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近似三角形的裂孔,称腹股沟管浅环,又称皮下环。
2腹内斜肌 在腹外斜肌深面,起于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半,肌纤维呈扇形,大部分肌纤维向前上,于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腱膜并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在腹正中线终止于白线;下部肌纤维行向前下,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与腹横肌腱膜汇合形成腹股沟镰,又称联合腱,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男性腹内斜肌的下部发出一些细散的肌束,向下包绕精索和睾丸,称提睾肌,收缩时可上提睾丸。
3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较薄弱。起自下6个肋软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后层愈合并经腹直肌后方终止于腹白线。腹横肌最下部肌纤维和腱膜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腹股沟镰的构成。
4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被腹直肌鞘包裹,上宽下窄,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止于剑突和第5~7肋软骨。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
腹前外侧群肌构成腹前外侧壁,保护和固定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压。当腹肌收缩时,可增加腹压,以协助咳嗽、呕吐、排便和分娩等,降肋助呼气,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二)后群 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将在下肢肌中叙述。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起自髂嵴的后部,止于第12肋和第1~4腰椎横突。收缩时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
(三)腹肌形成的结构
1腹直肌鞘 是由腹前外侧壁三块扁肌的腱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腹直肌形成的腱膜鞘。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125px以下,鞘的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的前层,使后层缺如,其上缘形成凸向上方的弧形游离缘,称弓状线或半环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图1-1-55)。
2白线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由左、右腹直肌鞘纤维彼此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白线坚韧而少血管,上宽下窄,中部有脐环。
3腹股沟管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肌和腱之间的一条斜行裂隙,长约4~125px,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该裂隙,有两口、四壁。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又称皮下环;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又称腹环,在腹股韧带中点上方约375px处,为腹横筋膜形成。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部分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图1-1-56)。
4腹股沟三角 又称海氏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构成,位于腹前壁下部。
临床联系 斜疝:腹股沟管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在病理情况下,腹腔内容物若经腹股沟管腹环进入腹股沟管,经皮下环突出,降入阴囊,构成腹股沟斜疝。
图1-1-56 腹股沟管
五、会阴肌
是封闭小骨盆下口的诸肌,主要有肛提肌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等(图1-1-57)。
(一)肛提肌 是位于骨盆底的成对扁肌,两侧汇合成漏斗状,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肛提肌起自耻骨后面、坐骨棘和肛提肌腱弓,止于会阴中心腱、直肠壁、尾骨尖和肛尾韧带。肛提肌靠内侧肌束左、右结合形成“U”形袢,从后方包绕直肠和阴道。肛提肌承托盆腔器官,并对肛管和阴道有括约作用。
肛提肌的上、下两面分别被盆膈上、下筋膜覆盖,形成盆膈,有直肠通过。
(二)会阴深横肌 位于尿生殖膈上、下两层筋膜之间,肌束横行,张于两侧坐骨支之间,肌纤维在中线上互相交织,一部分纤维止于会阴中心腱。收缩时可加强会阴中心腱的稳固性。
图1-1-57 会阴肌
(三)尿道括约肌 在尿生殖膈上、下两层筋膜之间,位于会阴深横肌前方。在男性,环绕在尿道膜部周围,是尿道的随意括约肌;在女性,环绕尿道和阴道,称为尿道阴道括约肌,可紧缩尿道和阴道。
会阴深横肌和尿道括约肌以及覆盖在两肌上、下两面的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尿生殖膈。它略呈三角形,与前下方封闭小骨盆的下口,其中部在男性有尿道通过;在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盆膈和尿生殖膈共同封闭小骨盆下口,其承托骨盆腔脏器的作用。
第十一节 上肢肌
上肢肌可按不同的部位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图1-1-58 肩肌和臂肌
一、肩肌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能运动肩关节,又能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图1-1-58)。
(一)三角肌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收缩时使肩关节外展;三角肌的前部肌束可以使肩关节屈和旋内;而后部肌束相反,能使肩关节伸和旋外。
(二)冈上肌 位于斜方肌深面,起自冈上窝,止干肱骨大结节。收缩时使肩关节外展。
(三)冈下肌 位于冈下窝内,起自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收缩时使肩关节旋外。
(四)小圆肌 位于冈下肌的下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止于肱骨大结节。收缩时使肩关节旋外。
(五)大圆肌 位于小圆肌的下方,下缘被背阔肌包绕。起自肩胛骨下角背侧面,止于肱骨小结节。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后伸。
(六)肩胛下肌 起自肩胛下窝和肩关节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收缩时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二、臂肌
臂肌覆盖肱骨,形成前、后两群,前群主要为屈肌,后群为伸肌(图1-1-66)。
(一)前群
1肱二头肌 位于臂部浅层,呈梭形,起端有2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穿过肩关节囊,经结节间沟下降;短头在内侧,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在臂的下段汇合成一个肌腹,以一个圆腱止于桡骨粗隆。收缩时使肘关节前屈;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此外,还能协助屈肩关节。
2喙肱肌 在肱二头肌短头的后内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侧。收缩时协助肩关节前屈和内收。
3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部的前面,止于尺骨粗隆。收缩时使肘关节前屈。
(二)后群
肱三头肌 位于肱骨后方,起端有三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的内下方的骨面。向下汇合后以一个坚韧的腱止于尺骨鹰嘴。收缩时使肘关节后伸。长头尚可使肩关节后伸和内收。
三、前臂肌
前臂肌位于尺、桡骨的周围,分为前、后两群。
图1-1-59 前臂肌(前群)
(一)前群 位于前臂骨的前面和尺面,共九块,分四层排列(图1-1-59)。
1第一层(浅层) 有5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其中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止于桡骨茎突;其它四肌共同起自内上髁及其附近的深筋膜,分别止于腕骨和掌骨。收缩时可屈肘、屈腕、屈指和使前臂旋前。
2第二层 只有一块指浅屈肌。起自肱骨内上髁、尺骨和桡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为4条肌腱,经腕管至手掌,分别进人第2~5指的屈肌腱鞘。每一腱在近节指骨分为2脚,止于中节指骨体的两侧。收缩时可屈肘、屈腕、屈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
3第三层 有2块肌,位于桡侧的拇长屈肌和位于尺侧的指深屈肌。两肌起自桡、尺骨的上端的前面和骨间膜,拇长屈肌止于拇指远节指骨底。收缩时屈拇指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指深屈肌向下分成4个腱,经腕管入手掌,在指浅屈肌腱深面,分别进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在鞘内穿经指浅屈肌腱二脚之间,止于远节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远侧指间关节、近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屈腕。
4第四层 为旋前方肌,贴在桡、尺骨远端的前面,起自尺骨,止于桡骨。收缩时使前臂旋前。
临床联系 临床应用:前臂肌浅层中的肱桡肌由于位置表浅,有较恒定的血供和神经支配,又为非主要的作用肌,切除后可由其它协同肌代偿而不影响前臂功能,因此是良好的移植肌瓣供体。
(二)后群
位于前臂的后面,共10块肌,分为浅、深两层(图1-1-60)。
图1-1-60 前臂肌(后群)
1浅层 5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共同起自肱骨外上髁,分别止于第2、第3掌骨底、小指和第5掌骨底;指伸肌向下分为4条肌腱,经手背向远侧分为3束,分别止于2~5指中节和远节指骨底。收缩时可伸指和伸腕,还可协助伸肘。
2.深层5块,自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旋后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侧缘的上部,止于桡骨前面的上部。收缩时可伸肘和使前臂旋后。另4块肌均起自桡骨和尺骨的后面以及骨间膜。止于第一掌骨底、拇指近节、拇指远节指骨底和示指的指背腱膜。收缩时可伸拇指、食指和使拇指外展。
临床联系 腕管综合症:腕管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足母 长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当出现狭窄时,产生正中神经受压症状称为腕管综合症。
四、手肌
手肌短小,集中在手的掌侧,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3群(图1-1-61)。
图1-1-61 手肌
(一)外侧群
较为发达,在手掌拇指侧形成一隆起,称鱼际,有4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拇短展肌位于浅层外侧;拇短屈肌位于浅层内侧;拇对掌肌位于拇短展肌的深面;拇收肌位于拇对掌肌的内侧。收缩时可使拇指作展、屈、对掌和收等动作。
(二)内侧群
在手掌小指侧,也形成一隆起,称小鱼际,有3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小指展肌位于浅层内侧;小指短屈肌位于浅层外侧;小指对掌肌位于上述两肌深面。收缩时分别使小指作屈、外展和对掌等动作。
(三)中间群 位于掌心,包括4块蚓状肌和7块骨间肌,共11块肌。
1蚓状肌 为4条细束状小肌,起自指深屈肌腱桡侧,经掌指关节的桡侧至第2~5指的背面,止于指背腱膜。可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2骨间肌 位于掌骨间隙内。可分为骨间掌侧肌3块,收缩时可使第2、4、5指向中指靠拢(内收);骨间背侧肌4块,能外展第2、3、4指。
临床联系 腋窝:位于胸外侧壁和臂上部之间由肌肉围成的锥形腔隙。腋窝内有脂肪、淋巴及分布于上肢的血管和神经等结构。为体温测量常选部位。
第十二节 下肢肌
下肢肌比上肢肌粗壮,这与维持直立姿势、支持体重和行走有关。下肢肌可分为髋肌
肱三头肌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合成一个厚的肌腱附着于尺骨鹰嘴。
长头:肩胛骨盂下结节,与大圆肌和小圆肌相交叉
外侧头: 在三角肌浅层旁
内侧头:大部分位于长头深面
三头肌功能
一 长头训练
01 多数人的绳索下压方式
大多数人的绳索下压,都是通过单一肘关节的活动来做臂屈伸,所谓单一的肘关节活动,在这里指,只有肘关节参与活动,而肩关节几乎不参与动作。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身体保持直立,大臂固定在身体两侧,如下图:
第二种,略微的前倾身体,但仍然保证大臂稳定,做臂屈伸。
02 上面两种做法的弊端
首先,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上面两种做法的共同点:大臂均保持稳定,肩关节几乎不参与动作,只有肘关节参与。
为什么说这种做法不好?
原因在于,肱三头肌的长头是三个头中唯一一个连接肩关节的,这意味着它除了有最主要的臂伸功能外,还有肩伸的功能,肩屈和肩伸功能如下所示。因此,如果你要训练长头,那么,大臂保持稳定的做法,会限制你的动作行程,同时无法让长头完全收紧收缩。
03 长头的肌电流测试
测试者在肱三头肌长头位置放了一个肌电流测试仪器,右下角屏幕显示的是动作过程中,长头的肌电流活动。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测试者只做臂伸时,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大臂不动的做法,长头虽有肌电流,但电流较小,而当测试者做臂伸+肩伸时,长头有着明显的肌电流活动增加。
04 长头最佳的绳索下压方式
向身体后侧做臂伸,即加入一个肩伸的动作,如下图所示,能够让你的三头有更好的肌肉收缩,没尝试过的小伙伴,一定记得去尝试!
二 外侧头训练
三内侧头训练
三头肌拉伸动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