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会由于外界的暴力或是摔跤、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肱骨骨折的情况发生。肱骨骨折一般需要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但是在骨折治疗初见成效以后都无一例外的要进行康复训练。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帮助肱骨骨折恢复的康复训练方法。
1、 目的: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俩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
2、 功能锻炼的方法:
(1)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
(2)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 2-4 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
(3)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 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
(4)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
(5)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 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外划弧圈,回至原处。如此循环往复。此法可使肩、肘、腰、腿、颈部均可得到锻炼。以上锻炼方法每次 15 分钟,每天 3-4 次。
以上的内容非常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了帮助肱骨骨折恢复的康复训练方法,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按照以上的步骤进行康复训练。值得注意的是,肱骨骨折的康复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受伤部位恢复血液循环和消肿,否则极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日后的肌肉萎缩。
康复训练一般在骨折固定好后就可开始,不但可以防止关节粘连,僵硬,减少肌肉萎缩的程度,还可促进肿胀的消退和骨折的愈合
1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骨折后,骨折处的软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肿,使得静脉和淋巴都回流受阻,因而会出现伤肢肿块,该肿块若不及时消除,可导致相应软组织粘连,甚至变硬这种粘连可发生在肌肉与肌腱内,肌腱与滑膜间以及关节内,从而影响肌肉收缩的功能练习,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促进血肿吸收,肿胀消退,减少关节液渗出从而防止了因关节本身及软组织粘连所造成的关节僵硬
2促进骨折愈合:伤肢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可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骨折部更为稳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营养,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强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功能练习还可以矫正微小的骨折错位,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3促进血液循环: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长期卧床病人,肌肉由于没有舒缩运动,血循环会变慢,使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伤病的愈合过程延长,由于创伤出血壁本身的损害,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缓慢流动时容易形成血凝块,称为“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较大,从血管壁脱落下来,随血液进入全身循环,可引起心,脑,肺重要器官梗塞,严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
4减少并发症:经常活动锻炼,可以预防骨,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
为了使病人战胜伤病,最大范围的恢复机体功能只有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坚持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很多人一直在网上寻找手部肌肉萎缩怎么办的相关回答,而最重要的是自我调理。平时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如果精神紧张,也会造成情绪有所变化,会失去平衡调养。合理的饮食,每天需要补充大量的高蛋白,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
老逸结合,不要过度的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休息,这样有利于骨髓功能的恢复。曾累也有人这样问过,手部肌肉萎缩怎么办,是否与感冒有关系?预防感冒,不论什么疾病最好都不要感冒,如果感冒抵抗力就会越来越差,患者一旦感冒了,身体就要出现问题,严重时还会加重病情危害到生命。
对于年轻人而言,如果失去了运动量的平衡,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可以想象一下没有了劳动力,看着别人在那里运动,自己只能坐着,心理上也受着严重的打击,所以,手部肌肉萎缩怎么办,立刻到医院进行治疗,不要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肌肉萎缩的康复治疗
目前认为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在对肌肉萎缩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只是偏重于恢复患者的肌力,忽视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即使患者肌力恢复正常,变可能遗留下异常运动模式,从而妨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可塑性,在大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具有功能恢复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国际上一般建议在日常的家庭护理康复治疗中,使用家用型的多功能肢体运动康复仪来对受损的肌肉萎缩肢体运动恢复。它本身以以神经促通技术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脉冲电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多次重复的运动可以向大脑反馈促通信息,使其尽快地最大限度地实现功能重建,打破痉挛模式,恢复自主的运动控制,尤其是家用的时候操作简便。这种疗法可使肌肉萎缩的肢体模拟出正常运动,有助于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恢复肌肉萎缩患者的肌张力和肢体运动。
糖尿病性肌萎缩治疗
一般治疗
一般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包括药物及饮食),并可行物理疗法,如增加肌力锻炼、步行训练、温浴、推
肌肉萎缩
拿、按摩等。应用B族维生素,且B1、B6、B12联合应用。各种止痛药的应用对缓解疼痛是有帮助的。值得注意的是还可选用以下药物:阿米替林、丙咪嗪、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对于减轻疼痛也是有效的。
一般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包括药物及饮食),并可行物理疗法,如增加肌力锻炼、步行训练、温浴、推拿、按摩等。应用B族维生素,且B1、B6、B12联合应用。各种止痛药的应用对缓解疼痛是有帮助的。值得注意的是还可选用以下药物:阿米替林、丙咪嗪、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对于减轻疼痛也是有效的。
免疫治疗糖尿病性肌萎缩症的发病有免疫因素参加,所以免疫治疗已应用于临床。丙种球蛋白2g/kg分五日用,然后用泼尼松60mg/日,至少三个月,用时应增加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监测血糖,并注意其副作用。经过治疗不但可以明显改善肌力,而且可以缓解疼痛。也有报道应用环磷酰胺、血浆置换及硫唑嘌呤治疗有效。对身体伤害较好.胰岛移植目前处于实验阶段,还未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实验性糖尿病性肌萎缩症的小鼠通过胰岛移植可以使血糖恢复正常,并阻止其进一步发展。这可能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骨折一般多见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肌力严重衰退,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反应迟钝,加上骨质疏松,外力直接作用于疏松的骨质上,而极易发生骨折。如老年人晚上起床小便,不能承受自身重量就容易发生骨折。骨折的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等。
养生指南:
一练功强身:应积极长期地坚持锻炼,增多在户外活动时间,多呼吸新鲜空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保健操等项目。多活动能使血液中的钙质更多地在骨骼内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
二多晒太阳:阳光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而钙的代谢依赖维生素D的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促进体内钙的形成和吸收,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使骨骼中钙质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三未病先防:老年人不宜到人多和车多的地方活动,下雨、下雪或地上积水、结冰时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发生骨折。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活动,不宜在陡坡上行走,因老年人下肢无力,反应迟钝而易跌倒。平时出门时,须缓步慢行,若有眼花、耳聋、头晕等症状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有帮助搀扶走路或手拄拐杖。夜间上厕所之前,应先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腿部肌肉力量处于兴奋状态,并可防止体位改变时的一时性低血压的发生。洗澡时,要准备好小凳子,坐着穿裤和鞋,防止跌倒。
四饮食调摄:多吃蔬菜、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饮食,可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消肿,后期应偏味重,选择合适的饮食调补肝肾,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五密切观察:当遭受损伤后,如怀疑有骨折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在转送途中,应采取必要的临时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应用木板将手臂固定,木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面。也可将骨折的手臂与胸部缚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长木板将伤肢缚扎在一起,木板长度上至腋下,下应超过脚跟,或可将患肢与另一健肢缚扎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应由双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缚扎固定,颈椎骨折应将头部两侧用沙袋垫好,限制头部活动,然后才能送医院。如有出血,应用清洁布临时包扎伤口,然后用止血带结扎。一般止血带结扎时间每次不超过1小时,每隔1小时可放松止血带1~2分钟,以看到鲜血流出为止,可防止因结扎时间过长而引起肢体缺血坏死。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后,24小时内须密切观察伤肢末端皮肤色泽的变化和肿胀情况。如发现肿胀加剧,皮肤有瘀紫应立即就诊,放松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紧而引起肢体缺血、回流不畅而坏死。骨折固定期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六功能锻炼: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锻炼未受伤的关节,每天每小时一百次,能避免关节僵硬、挛缩和肌肉萎缩。采用轻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的恢复。
骨折的治疗 栋华 骨科副主任医师
突然受伤骨折,伤情特别严重的,即发生休克甚至昏迷的人,心理上没有更大的精神负担。而那些神志清醒的伤员,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经受巨大痛苦,陷入极度紧张之中,有的感到生死未卜,非常恐惧。在事故现场,抢救人员及伤员家属,必须保保持沉着、冷静,一方面尽可快全力抢救,设法送附近医院;同时安慰伤员,不要紧张。对伤情严重者。要用语言、眼神、形体动作,鼓励他们坚强一些,消除绝望心理。要知道,惊慌大惊小怪、哭泣流泪,对伤员都是恶性刺激。
骨折伤员入院后,进行紧急救治时,也要注意心理治疗和护理。有的医生护士当着病人的面,向领导或家属交待病情,表示治疗困难,必有残废,甚至说出不行了,没有希望等话。可能这是事实,但是却严重伤害病人心理,有悖于医德。即使病危,也要向单位和家属个别交待。医务人员应通过自己的形象和语言,让病人感到信赖和安全。应该安慰病人,病情虽重,并非没有希望。受伤不幸,但活着入院,是不幸中的万幸。
伤员入院,经过初步救治,心理上可能感到安全,情绪好转,但大多数病会怕痛、怕手术。骨折早期及以后手法整复或手术治疗,疼痛都是难避免的。思想上越是害怕,就越是敏感。尤其是病房其他病人的呻吟、呼叫,会相互激惹。病人家属,此时不宜过分迁就病人向医护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可以向医护人员反映病情变化,同时给予病人以精神安慰,和他们谈一谈与伤情无关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减少疼痛。看望病人也要做到表情自然。若愁眉苦脸,病人会以为是自己病情转重,后果不好,平静的情绪又趋于沮丧。
有的病人伤后,巴不得骨折马上就愈合,“病急乱求医”,到处求治,乱用药物,这可能干扰治疗程序。对此,医生最好尽快制订出治疗方案、并告知病人及家属,并做适当解释说明。骨折不同于一般皮肉受伤那样,缝合后几天就能痊愈拆线。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治疗时间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时间比较长,短则1月,长则半年以上。让伤员思想上早有打算,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
骨折致残率、致畸率较高,有的完全恢复,也可能遗留外伤或手术疤痕,对形体外观影响较大。病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往往对此格外关注。有时对此郁郁寡欢,甚至丧失生活信心。有的病人担心留下残疾,影响事业、婚姻、家庭等,为此终日愁眉不展;有的脾气变得暴躁、容易激惹。医护人员应做解释工作,家属亲友也要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多加关怀体贴,劝慰他们:“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不要过分忧虑。只要及时治疗,以后进行刻苦的功能锻炼,可以恢复正常,弥补损失。即使因为伤情关系,留下一些后遗症,造成一定损失,也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对于已经留下瘫痪或肢体残疾的伤员,要用中外名人和英雄人物,如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张海迪等人的事迹激励他们,面对现实,树立战胜伤残的信心,做到身残志不残,残而不废。
骨折进入恢复期,解除石膏或夹板后,关节往往变得僵硬,稍稍活动即感到疼痛或肿胀。由于长期不活动,肢体肌肉萎缩,周径变细。不少病人担心能否恢复,有的则臆测莫非医生给治坏了?恐怕留下终身残废,于是整天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其实,这种情况多半是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可向病人解释,这是由于关节固定后、其内部、肌肉之间、肌暖周围粘连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锻炼就可能消除。
骨折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十分重要,又相当痛苦。不少病人怕痛,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病人寄希望于药物和医疗仪器。有些骨折病人的亲友、从感情出发,不肯让他们吃苦,对功能锻炼阳奉阴违,消极等待,迟迟不练。必须懂得,开始锻炼时,有些痛、肿反应,是正常现象。功能锻炼是肢体康复的必由之路,任何内服、敷药和先进仪器均无法代替。今日不练,明日不动,势必痛不得止,肿不得消。家属应鼓励病人,帮助克服畏难情绪,对微小的进步,也应加以赞尝、鼓励。
另外,也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有的病人恨不得今日拆了石膏、夹板,明天就活动自如。某些招摇撞骗的江湖“医生”,便迎合这些人的心理,用粗暴力量狠命扳拉僵硬的关节,使关节内外发生损伤和出血。引起疼痛不说,还会引起严重的粘连,影响治疗效果。千万不要上当。
骨折的内固定器材 徐栋华
骨折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用各种手法将断骨对合,再在皮肤外面用石膏或夹板固定、保护,使骨折愈合。在这里,石膏、夹板是外固定器材。如果无法采用这种方法,“或者用了效果不好,便需采用第二种方法——手术治疗:由医生切开皮肉,在直视下将断骨准确对位,再选用接骨钢板、螺钉、钢针等接骨器材固定。这些接骨器材即为内固定器材。
骨折完全愈合后,内固定器材便失去了作用。这时,内固定器材是一直留在体内,还是取出来好呢?制造内固定器材的金属,都经过反复测试选择,对人体安全无毒,相容性良好。但它们毕竟与机体有生命的组织根本不同,终究是一种异物,长期留在体内,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一是可以诱发迟发性感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常可乘皮肤、粘膜受到微小创伤、局部抵抗力低下之机,进入人体。机体活组织内布满毛细血管,其中具有识别、攻击病原体的白细胞,可将病原体很快歼灭。而置于骨骼内的坚硬钢板、钢针等,由于没有血管分布,缺乏这种抵抗能力,因而容易成为细菌的藏身之地。细菌生长繁殖起来,即造成感染。
二是造成附近骨质疏松。骨骼的基本功能是保护、支撑和运动,总之是受力。在一定范围内,它受力越多,越是坚强。内固定器材,尤其是钢板,具有一种应力遮挡作用。它承受了本应由骨骼承受的应力,这在骨折早期,对于保持位置、恢复运动功能等有好处。但骨折愈合后,其就有弊端了。由于缺乏力的刺激,附近骨质可愈来愈疏松。骨质过于疏松,螺针固定不牢,可发生松动,这时可以导致再次骨折。
三是置于骨外的内固定器材,可刺激软组织,产生滑囊炎等并发症。如股骨骨折的髓内针尾部位于臀部皮肤、肌肉深面,由于破关节活动,表面可以形成滑囊发炎,产生积液,可引起疼痛或限制关节活动。在个别情况下,儿童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如果久不取出,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内固定器材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瘫痪或血管瘤等严重并发症。
四是个别人可发生电解反应。人体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等,含有各种离子,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内固定钢板虽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但日积月累,也可发生明显的电解反应,导致组织水肿。因此,骨折内固定器材,一般均应在骨折愈合后适当时机拆去。这个时机,很有讲究。骨折愈合的时间与骨折部位、类型,病人年龄,营养状况及治疗方法有关,短则一月,长则半年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骨折一旦愈合,就应立即取出内固定器材。早期骨痂是坚硬的类骨质,多呈梭形,包裹骨折断端。它的外表租糙,内部结构杂乱无章,牢固度也差。这时拆除内固定器材,为时过早。
随着关节不断活动、用力,那些受力大的部位,骨质逐渐变得坚硬,而那些多余的骨痂,则由破骨细胞破坏吸收。经过如此改造,断骨上下恽然一体,十分坚固。这时即可拆除内固定器材了。具体时机,应由医生确定。除了引起并发症者以外,原则上应宁可适当推迟,而不要提前。加压钢板十分坚强。固定后承受骨骼大部分应力,骨折愈合后的塑形期往往较长,钢板早期取出容易发生再骨折。因此,取出时间应较一般钢板向后延迟。国外专家建议取出内固定器材的时间分别为:胫骨1年,股骨2年,前臂骨及肱骨15-2年。个别手术风险大,或高龄病人,也可暂不拆除,长期观察。
少数情况下,内固定器材的位置恰好靠近神经、血管,二次手术解剖层次不如首次手术清楚,反更增加损伤机会。此外,也有由于骨骼生长过牢,将内固定器材包埋其中,寻找困难的,或螺钉尾槽损伤变浅,或钉、针、钢丝折断,拆除费事、甚至取不出的。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恰当处理。总的说来,拆除内固定器材的手术,一般比第一次对位固定术要容易一些,手术时间也短。
最后需提到的是,经过多年探索、现在已经制造成功可以在体内自行吸收的骨折内固定器材,现在许多医院正在推广应用。这种材料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无毒。用它固定断骨,随着骨折愈合,它本身会缓促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使用这种内固定器材一次手术就可“一劳永逸”,病人无须冒二次麻醉手术的风险。
免费医院网天天健康报编辑部wwwcmncomcn2000/12/18
骨折 积水潭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张伯松
一、定义
骨或软骨失去完整性或连续性,称为骨折。
二、 骨折原因
(一) 外伤性骨折:暴力造成骨质的完整性破坏,称为外伤性骨折。为最常见的骨折原因。按暴力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
1.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
2. 间接暴力:暴力作用于远离骨折的部位,通过骨、关节、肌肉或韧带等传导,造成一定部位的骨折。
3.重复暴力:反复的暴力作用于同一部位,可逐渐发生骨折,也称为疲劳骨折。如长途行军或反复运动后发生的第二、三跖骨、胫骨、股骨、腓骨或股骨颈骨折等。
(二)病理性骨折:由于全身或骨本身局部的病损引起的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三、 骨折分类
(一) 按骨折线形状: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形等。
(二) 按骨折发生部位:骨干骨折、关节内骨折及骨骺损伤等。
(三) 按骨折程度:完全骨折及为完全骨折,后者也称青枝骨折。
(四) 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为闭合骨折与开放骨折。
(五) 按伤后时间:新鲜骨折——伤后3周以内的骨折。陈旧骨折——伤后超过3周。
四、 骨折治疗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为此应选择最为简便、完全而又有利于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基本措施。
五、 骨折的急救
骨折的急救是在骨折发生后的即刻处理,包括检查诊断和必要的临时措施。骨折的急救很重要,处理不当能加重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残废影响生命。因而,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急救是十分重要的。急救应在现场进行,首先扼要地了解伤情,先查生命体征后查局部伤情,以确定损伤性质、部位和范围。要观察有无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紫绀、异常呼吸等现象;注意病人有无休克;有无伤口出血及内出血;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有无瞳孔、眼、耳、鼻出血,及颅脑损伤体征;有无胸、腹、盆腔内脏损伤;有无脊髓、周围神经损伤及肢体瘫痪,注意肢体有无肿胀、疼痛、畸形及功能丧失表现,确定是否有骨折及脱位。
急救处理应包括①保持呼吸道通畅。②防止休克。严重或多发骨折及合并有其他创伤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预防,更要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休克包括:止痛,固定患肢有止痛、止血、减轻组织损害和休克的作用;止血,内或外出血为损伤性休克主要原因,不加以控制会加重休克,一般伤口局部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对于四肢大出血,不能控制者,可上止血带,但绑扎的部位要正确,松紧要合适,否则会加重出血,上止血带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二小时,应每隔一小时左右放松一次,但不可冒再次大出血危险,轻易将止血带放松。在可能条件下,应立即输液、输血和给氧。③骨折肢体临时固定:上肢骨折主要用夹板固定,用三角巾悬吊,并将伤肢用绷带固定在胸壁上;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环托马斯架固定或绑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夹板上;疑有脊柱及骨盆骨折损伤时,应尽量避免骨折处有移动,以免引起或加重损伤。不论病人是仰卧或俯卧,尽量不变动原来位置将四肢理直,准备好硬板担架后,由两人轻轻将病人滚翻到木板上仰卧,用宽布带捆在担架上。如骨折位于颈部,则一人必须把住下颏和枕部略加牵引。滚翻时脊柱应保持中立位。腰或颈下垫一小布卷则更好。
骨折愈合
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骨的再生能力很强,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外伤性骨折,一般在3~4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可完全愈合。骨外、内膜中骨母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新生骨质是骨折愈合的基础。骨折后经血肿形成、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过程而完全愈合,使骨在结构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一、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血肿形成
骨折时除骨组织被破坏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软组织的损伤或撕裂。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两断端及其周围组织间,形成血肿。一般在数小时内血肿发生血液凝固。和其他组织的创伤一样,此时在骨折局部还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
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营养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血管随之发生断裂,因此在骨折发生的1~2天内,可见到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骨髓内脂肪的析出,以后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形成脂肪“囊”(fat“cyst”)。骨皮质亦可发生广泛性缺血性坏死,骨坏死在镜下表现为骨陷窝内的骨细胞消失而变为空穴。如果骨坏死范围不大,可被破骨细胞吸收,有时死骨可脱落、游离而形成死骨片。
(二)纤维性骨痂形成
大约在骨折后的2~3天,从骨内膜及骨外膜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侵入血肿,血肿开始机化。这些纤维母细胞实质上多数是软骨母细胞及骨母细胞的前身。上述增生的组织逐渐弥合,填充并桥接了骨折的断端,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provisional callus)肉眼上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约经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部分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透明软骨的形成一般多见于骨外膜的骨痂区,而少见于骨髓内骨痂区,可能与前者血液供应较缺乏有关。此外,也与骨折断端的活动度及承受应力过大有关。但当骨痂内有过多的软骨形成时会延缓骨折的愈合时间。
(三)骨性骨痂形成
骨折愈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是骨母细胞产生新生骨质逐渐取代上述纤维性骨痂。开始形成的骨质为类骨组织,以后发生钙盐沉着,形成编织骨(woven bone),即骨性骨痂。纤维性骨痂内的软骨组织,和骨发育时的软骨化骨一样,发生钙盐沉着而演变为骨组织,参与骨性骨痂的形成。此时所形成的编织骨,由于其结构不够致密,骨小梁排列比较紊乱,故仍达不到正常功能需要。
按照骨痂的细胞来源及骨痂的部位不同,可将骨痂分为外骨痂和内骨痂。
1.外骨痂(external callus)或骨外膜骨痂(periosteal callus),是由骨外膜的内层即成骨层细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状,包绕骨折断端。如上所述,以后这些细胞主要分化为骨母细胞形成骨性骨痂,但也可分化为软骨母细胞,形成软骨性骨痂。在长骨骨折时以外骨痂形成为主。
2.内骨痂(internal callus) 由骨内膜细胞及骨髓未分化间叶细胞演变成为骨母细胞,形成编织骨。内骨痂内也可有软骨形成,但数量比外骨痂为少。
(四)骨痂改建或再塑
上述骨痂建成后,骨折的断端仅被幼稚的、排列不规则的编织骨连接起来。为了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而具有更牢固的结构和功能,编织骨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也重新恢复。改建是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及骨母细胞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进行的,即骨折骨所承受应力最大部位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机械性功能不术需要的骨质则被吸收,这样就使骨折处上下两断端按原来的关系再连接起来,髓腔也再通。
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上述步骤,骨折部恢复到与原来骨组织一样的结构,达到完全愈合。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性因素 ①年龄:儿童骨组织再生能力强,故骨折愈合快;老年人骨再生能力较弱,故骨折愈合时间也较长。②营养:严重蛋白质缺乏和维生素C缺乏可影响骨基质的胶原合成;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骨痂钙化,妨碍骨折愈合。
2.局部因素 ①局部血液供应:如果骨折部血液供应好则骨折愈合快,如肱骨的外科颈(上端)骨折;反之,局部血液供应差者,骨折愈合慢,如股骨颈骨折。骨折类型也和血液供应有关:如螺旋形或斜形骨折,由于骨折部分与周围组织接触面大,因而有较大的毛细血管分布区域供应血液,愈合较横形骨折快。②骨折断端的状态:骨折断端对位不好或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塞等都会使愈合延缓甚至不能接合。此外,如果骨组织损伤过重(如粉碎性骨折),尤其骨膜破坏过多时,则骨的再生也较困难。骨折局部如出血过多,血肿巨大,不但影响断面的接触,且血肿机化时间的延长也影响骨折愈合。③骨折断端的固定:断端活动不仅可引起出血及软组织损伤,而且常常只形成纤维性骨痂而难有新骨形成。为了促进骨折愈合,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是必要的。但长期固定可引起骨及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也会影响骨折愈合。④感染: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及软组织均断裂,骨折处暴露)时常合并化脓性感染,延缓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障碍者,有时新骨形成过多,形成赘生骨痂,愈合后有明显的骨变形,影响功能的恢复。有时纤维性骨痂不能变成骨性骨痂并出现裂隙,骨折两断端仍能活动,形成假关节,甚至在断端有新生软骨被覆,形成新关节。
附 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是指已有病变的骨,在通常不足以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或没有任何外力而发生的自发性骨折。
常见的病理性骨折的原因:
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溶骨性的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属于转移性骨肿瘤的如转移性肾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
2.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老年、各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主要影响脊椎骨、股骨颈、掌骨等。老年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肱骨上端及桡骨下端骨折较为多见。肢体瘫痪、长期固定或久病卧床等可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而造成骨折。
3.内分泌紊乱 由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骨的脱钙及大量破骨细胞堆积,骨小梁为纤维组织所取代。此时虽有新骨形成,但只能形成纤细的编织骨或非钙化的类骨组织,而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
4.骨的发育障碍 有多种属于这类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例如先天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或儿童时期发病,乃由于先天性间充质发育缺陷,不易分化为骨母细胞,同时骨母细胞合成骨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障碍,因此长骨骨皮质很薄,骨细而脆,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故又称为脆性骨综合征(brittle bone syndrome)。而骨折后新形成的骨痂为软骨性,或为纤维性,难以发生骨化。
病理性骨折时,骨的原有病变往往使骨折愈合迟缓,甚至几乎没有修复反应。也常使骨原有病变的组织学图像发生改变或复杂化。
当时我也是和你差不多,不过我是做了手术几个月没下地。
你先要慢慢适应,在家里走走,最好柱一根拐杖,不要让受伤
的那边全受力,肌肉萎缩大概1个多月就好了,但是其间会像
瘸子一样。 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记住,学走路的时候一定要
注意你腿脚的动作,很容易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我现在右
脚就有一点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