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秘诀

古代养生秘诀,第1张

 古代的宫廷秘方用于帝王皇妃。以前千金难求的秘方在现代中寻常人家也能使用。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的时候的养生秘诀,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养生秘诀有哪些

 1、足浴养生法

 “足浴”即用热水泡脚。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认为,五脏六腑自足三阴经(脾、肝、肾)始,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在中医看来,热水泡脚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一样,有推动血运、温煦脏腑、健身防病的功效。现代医学测定,人脚的温度保持在28~33℃时感到最舒服。老年人动脉硬化,供给脚的血量减少,比年轻人怕冷,脚底受寒发凉,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罹患疾病。因此,经常保持又足温暖,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全身血脉流通,有利于身心健康。其具体做法是;“足浴”要求热水泡脚时间长些,必须感到全身热乎乎,额头有汗感。水温最她保持在60~70℃之间,开始时水温可在40~50℃左右,连泡连加些热水。热水漫过踝关节为宜,“足浴”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冬季为最好。

 2、静坐养生法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就主张要摒弃私欲,在静中养生。明朝的王阳明继承、发扬了这一学说,创建了静坐术。文学巨匠郭沫若年轻时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后来练习静坐,顽疾消除,一直活到86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静坐时人的耗氧量显著下降,心脏负荷减轻,脑血流量增加,人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大脑功能得到积极调整,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的身体素质,使人耳聪目明健康起来。静坐养生的具体做法是:

 ①姿势:头自然正直,忌僵硬,鼻正对肚脐,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舐上腭,宽衣松带,腰背放松,肩肘下沉,但不用力;身宜平直,脊椎要正,背勿靠它物,胸部可略前倾;手心向下,自然地轻放在靠近小腹的大腿根部;两脚平行着地与肩同宽,座位以屈膝九十度为宜。

 ②呼吸:吸长而缓,呼短而促,行之不经意之间,静坐特别讲究运气,要求自然、不用力、摒杂念、意在丹田。

 ③时间:清晨和临睡前较好。地点不论,每次静坐30分钟

 3、摩腹养生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常以手摩腹”作为养生之道。宋代诗人陆游也常作“摩腹功”。他们都成了古代闻名的长寿者。现代医学证明,摩腹不仅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功能,而且还能加强胃肠道的血液循环,防止胃肠消化功能失调。摩腹可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

 ①以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剑突下(即心窝部),先左后右顺摩圆各转21圈。

 ②三指由剑突下再向下顺摩,边摩边移,摩至耻骨联合处为止,往复21次。

 ③由耻骨联合处向两边分摩而上,边摩边移,摩至剑突下为止。

 ④以脐为中心,用右手掌向左绕摩21圈,再以左手掌向右绕摩21圈。这里要注意的是,摩腹宜在饭前或睡前进行。手法以柔软舒缓为宜,体位可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应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另外,消化道疾病出血或炎症期间,不宜摩腹。

 4、摩腰养生法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部又有带脉通过,按摩腰部能补肾益气,强腰健骨,聪耳明目,不仅能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而且可以预防腰痛、疏通血气,延年益寿。按摩腰部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三种:

 ①两手拇指按于肋弓下缘,其余四指放于后腰处,先顺时针揉按32次,再逆时针揉按32次;然后两手掌自后腰部至尾骨端,上下反复斜擦32次。

 ②两手握拳,以拳眼对两侧腰部,上下搓动约40次,动作要快速有力。

 ③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手半握拳或手指平伸均可,然后腰部自然而然地左右转动,随着转腰动作,上肢也跟着甩动。当腰向右转动时,带动左上肢的手掌向右腹部拍打。同时右上肢及手背向左腰部拍打,如此反复转动,手掌或拳有意识地拍打腰部、腹部,每侧拍打200次。

 5、暖肾养生法

 南宋大诗人陆游诗曰:“人生若要常无事,两颗梨须手自煨。”这里的“两颗梨”即睾丸。睾丸古称“肾囊”,故古人称此功伟兜肾囊功”,又名“铁裆功”。现代医学认为,对睾丸的按摩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睾丸内分泌功能。雄性激素除了增强雄性功能之外,还有增强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可使人体魄健康,精力充沛。具体做法是:

 ①两手搓热,左手兜肾囊,右手小指侧放在小腹阴毛处,两手齐用力向上擦兜睾丸、阴茎等100次左右;易手同样再擦兜100次左右。初练时,用力要轻。次数可达几百次,视个人情况而定。

 ②两手搓热,然后来回适当用力搓揉睾丸、阴茎等100余次。

 ③两手掌夹持睾丸和阴茎用力向上、下各拉3~5次。

 ④用手指揉搓睾丸,两手交替进行,然后揉小腹数十次。练习此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循序渐进,练后以无痛感和无不适为度。

 ②练功时最好同时坚持长跑、打拳或游泳等体育活动。

 ③阴部要常洗,两手要保持洁净,以免引起炎症。

 ④如有不适,停练并延医诊治。

 ⑤此功宜早、晚在床上被窝内进行。

 ⑥要节制性生活。

 ⑦阳痿、早泄者和年老体弱者适于练此功。未婚青年禁练。

 6、揉耳养生法

 祖国医学认为,耳为肾之外窍。肾通过经络系统直接影响全身各个脏器的功能,从而对人的整体健康起促进作用。因此,历代医学家创造了多种形式的耳朵保健功:

 ①用左手向上牵拉左侧耳朵,右手向上牵拉右侧耳朵,各十数下,或双手相交各牵拉对侧耳朵,即能使耳朵气血畅通。

 ②以两手掌掩住双耳,并用手指叩击头部24下,以听到耳内有隆隆之声即可。此法又叫“击天鼓”。

 ③用双手分别按、揉、摩两耳廓,然后分别牵拉引动两耳廓,直到耳廓微红发热为止。

 7、浴面养生法

 历代养生家十分强调“面宜多擦”。《孙真人卫生歌》说:“飞欲不能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现代医学认为,擦面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面肤弹性,减少皱纹,滋润脸色,延缓衰老,可防治感冒,头痛脑胀,迎风流泪,牙痛鼻塞,面瘫淌涎。具体做法是:两手搓热,掌心紧贴前额,稍用力从上往下擦到下颌,往返约20次;再用两手大拇指指背,轻轻由上往下擦鼻两侧20次左右,以擦至面部红润微热为度。同时,配合揉点印堂、迎香穴。每日至少做两遍,方能生效。面部患有疮疖未愈时忌用。

 8、抓头养生法

健康 长寿是人们自古以来的 探索 和追求,表现了人类对生命永恒的向往。秦始皇为了能使江山千秋延续,派术士徐福到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古代的方士为了延年益寿,隐居山林炼食仙丹;世间的芸芸众生也都以不同的方式探求着长寿的秘诀。

养生 一词,原出《管子》,乃保 养生 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 历史 中, 健康 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 养生 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 养生 文化而言,中国的 养生 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糅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

本期我就与大家一起分享古人的 养生 智慧、 养生 故事,一起去探寻长寿之乡的长寿秘诀,让我们一起汲取 养生 精华。

古代“ 养生 专家”是如何 养生 的?

寿星彭祖

说起中国 历史 上第一长寿之人,当属彭祖。在神话故事里,彭祖的一生颇有传奇色彩。相传他生于彭山,长于彭山,晚年终老于彭山,活了880 岁,仍无衰老迹象,耳不聋、眼不花、背不弯、腰腿不疼。刘向的《列仙传》称,彭祖自尧时举用,一直活到殷末。彭祖的传说充满了浪漫的神话色彩,但是从古代的各种典籍来看, 历史 上的确存在过这样一位善于 养生 、寿命大大长于一般人的彭祖。他姓篯名铿,是颛顼帝高阳氏的三玄孙、轩辕黄帝的第八代传人。在夏代,他曾受封于大彭(今江苏徐州),因称彭祖。

那么,彭祖真的如传说中那般长寿吗?其实,上古时期的计时法与今天不一个标准,现在是一年365 天,但据研究尧舜时期使用的是甲子纪年法,60 一甲子,60 天为一年,800 岁一折合也就是现在的130 岁。在长寿之乡,活到120 岁以上的老人都不足为奇,彭祖活到130 岁也算科学。

据考证,彭祖精于医术,长于烹调,注意饮食,喜爱 体育 锻炼。彭祖年轻时喜欢一个人外出旅行,独来独往。因此,人们都不知道他究竟在哪儿。旅行时,他虽然备有车马,但却很少乘用,大部分路程靠双脚行走,以此锻练自己的意志和体魄。

彭祖年迈后,在锻练中悟出一套“导补之术”。就是采用意念引导的方法,引起上行汇集头、面各穴窍,外行于四肢及毛发;内行于五脏六腑。若感到哪儿不舒服,就采用意念疗法,令气冲病灶,将病气逐出体外,直至适意为止。有时候,他从清晨闭气内息,一坐竟到中午。随后,缓拭双目,按摩肢体,再舌舐上腭,吞咽唾液。一直连续吸气数十口,才开始起身行走和讲话。他说:“凡欲学行气,皆当以渐。”意思是要想学习导引行气并没有什么决窍,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彭祖认为 养生 之道并不繁琐,关键在于不可追求过高的欲望。衣食不追求过于华美,凡成败、荣辱、得失之类不可考虑得太多,否则徒然增加忧愁烦恼。彭祖在锻练中研创的明目法,至今仍流行于世。

彭祖是一位仁爱之人,他非常同情普天之下的劳苦大众,无论他走到哪儿,都乐于帮百姓分忧解难,因此深受百姓的敬重和爱戴。彭祖贤而长寿的消息传到殷王耳中后,殷王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方术,当即决定授他大夫之职,并派人前去请他出山。但彭祖素闻殷王骄奢*逸,心狠手辣,且他对当官毫无兴趣,就借口生病回绝了使者。殷王并不死心,为得到 养生 妙法就亲自去访问彭祖。彭祖仍不肯将秘诀传授给他。殷王就以财帛动摇彭祖的心,将大量的金银财宝、布锦珍玩赏赐给彭祖。对此,彭祖却来者不拒。原因是,他需要用这些赐物去接济众多的穷人。

由于彭祖精通各种 养生 术,而且用自己的实际修行证明了这些 养生 术的奇妙功效,所以被后世 养生 家称为中华 养生 术之祖。后世不断有人探寻彭祖 养生 长寿的秘诀,借以延年。相传曾有一部《彭祖 养生 经》,就是专门记录他的 养生 方法的。虽然现在《彭祖 养生 经》已经失传,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很多引用彭祖 养生 术的其他典籍中,总结出其 养生 思想体系,即导引术、调摄术、饮食术、补导术、房中术五大 养生 术。这五大 养生 术不但对 养生 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而且其中的很多理论已经蕴含着后世中医、气功、内丹术的萌芽思想。

一代女皇武则天

作为一代传奇女皇,武则天在 历史 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她大开科举,发展经济,在她掌政理朝期间, 社会 稳定、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她身事父子、祸乱宫闱、杀子废子、生活*乱。她在死后给自己留了一个无字碑,功过任人评说。

武则天活了八十多岁,在当时算得上十分高寿了。她驻颜有术,一生身体 健康 美容颜靓丽,传说她六十岁那年还长出两颗新牙,身边的人也并不觉得她老。当然这首先是和她的自身先天条件以及后来的宫廷富贵生活有关,但她善于保养 养生 和养颜面脂”,也就是现在的面膜,每天外用。这两个方子,都是用中草药熬制,很灵验,武则天用了一生。也许是得益于这种有效的药物保养吧,武则天在四五十岁时,还有三十几岁的容颜,老年时虽有皱纹,但面色仍如少女般红润呢!

蓄男宠也是武则天长葆青春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武则天有一个男宠叫沈南谬,不仅长相俊美,还是一名御医,会房中术,他告诉武则天,血气衰弱,通过药石补气很难,最好采取元阳方法,阴阳合才能血气充。此外,武则天虽然国事繁忙,但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她长期研习书法,兼涉文史,颇有诗才,著有《垂拱集》《金轮集》,李白曾经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并且武则天偏爱《老子》,对道家的 养生 哲学很是推崇。

武则天27 岁时唐太宗驾崩,作为太宗的后妃之一,她被送入感业寺当了3 年尼姑。在这3 年里,她整日参禅打坐,在身心修养上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也成了她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 养生 学认为七情是人体致病的原因之一,武则天则深谙情致 养生 之道。她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一般男子也难望其项背。上官婉儿是罪臣上官仪的孙女,但才气不凡,武则天在她十四岁时委以重任。徐敬业起兵造反,初唐四杰之一的骆王为其起草了一篇檄文,痛骂武则天,武则天看后,非但没有发怒,还连连称赞骆氏的文笔,说朝廷没有任用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过失。徐敬业兵败之后,武则天也并未将他按造反处斩,而只是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刺史。除此之外,她还赦免了一些辱骂自己、诽谤朝政的人。她有如此的心胸和修养,无疑是她 健康 长寿的最佳的保证。她的性格也不喜墨守成规,做事标新立异,在执政期间,年号变换的很频繁,她还喜欢造字,她的名字“武瞾”的“瞾”字就是她自己造的。在男权主导的封建 社会 里,武则天有勇气当皇帝,追求女权独立,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勇气,即便当了皇帝,在天大的压力下,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开阔的胸怀,终究也长寿不了。

以上选自 旅游 世界杂志2021年11月刊上

策划执行丨刘翠霞 朱国伟

文丨文雨

图丨摄图网

  古代养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食粥

 陆游有一首著名的养生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2、扫地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诗人的这首诗,为我们维妙维肖地勾画出一幅洒扫庭院的生动图景。闲来无事,执帚扫地,既美化、清洁了生活环境,又活动了筋骨血脉,这比专门请医生“按摩与导引”,益处不知要胜过几多!

  3、种花

 “荟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养花种草,是陆游的一大爱好。每逢一地,他首先要用花草来美化环境。七十古稀的诗人童心萌发,移兰种簪,实在难能可贵!

  4、赏花

 “洛阳牡丹面径尺,牡丹高丈余。世间万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这首诗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盛况,并由此抒发出作者的爱国情怀。赏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活动,它赏心悦目,爽神清志,陶性增趣。这种有滋有味的活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往往使人心理的愉悦得到升华,而健康的心理又是长寿的第一大要素。陆游高寿,与他爱养花喜赏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闲嬉

 “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故放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读书作诗困乏之时,经常取孙儿的竹子,来当马骑嬉戏取闹。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运动,疾病难碰。且闲来戏嬉取闹,与曾孙儿玩玩,天伦之乐更添趣。闲嬉动筋腱,健肌肉,悦心灵,陆放翁这位“老来童”焉有不长寿之理。

  其他常见中医养生法

 1、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2、动形养生: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3、静神养生: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4、调气养生: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怎么能健康长寿,古代9个养生法

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所渴望与追求的。现代人对养生观念很有一套,如果以为古代资讯不发达,古人就不懂得养生知识或养生是王公贵族专属,那就错了。其实,古人恬淡朴实的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养生法,现代人应该向古人学习如何五味调和、心诚意正、顺时养生之道。下面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方法/步骤

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所以讲求博食、五味调和。 《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五谷”:稻、麦、黍、稷、菽五种粮食作物;“五果”:大枣、李子、栗子、杏、桃,泛指各种水果;“五畜”:牛、狗、猪、羊、鸡,即各种肉类;“五菜”:是指各类菜蔬,根、茎、叶、花、瓜、果均可食用。

怎么能健康长寿,古代9个养生法

顺时养生 :

在中医的许多古典著作中,都强调一年四季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古人认为,地上万物皆有生、长、收、藏,这是顺应四时气候不同变化的规律,人体也是如此。因此,在衣食住行方面,要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  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否则,逆春气会伤肝,逆夏气会伤心,逆秋气会伤肺,逆冬气则伤肾。

经络养生 :

《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经络就像“网络”系统一样遍布人体全身,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以保证各组织系统功能正常。  中医讲:“不通则痛,不通则病”,说明经络如果不通畅,疾病就会找上身。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合谷穴可以防治面部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可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为有效。

怎么能健康长寿,古代9个养生法

减毒养生 :

中医认为“怒、喜、思、忧、恐”五志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过激的情绪,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些因素被视为“毒”,因此以“减毒”来做为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而“减毒”的方法就是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或其它措施,减少体内积聚的毒素,可免于生病,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固精养生 :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固精益肾是中医养生的一大特色,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怎么能健康长寿,古代9个养生法

静神养生 :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情绪失控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修身养生 :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儒家“以心为本”,在论及养生时,多取“修身”之说 ,培养道德以达到心灵的升华,使身体健康。 古人:“气大伤身”。生气是负面情绪的一种,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就会使身心受到损害,尤其对肝脏损伤严重。所以古医家孟说云与孙思邈都主张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身体自然就健康。

怎么能健康长寿,古代9个养生法

调气养生 :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调气与调情绪、调心都有直接关系,是维护健康的关键。  调气养生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方式来调养元气,以达祛病延年之功效。

9

进补养生 :

中医强调适时养生,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要从生活中逐一实践,因为不论是情绪、饮食、习惯、气候都会对五脏的健康造成影响。 养生要从顺应季节的五脏保养做起。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传统医学顺应四时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而达到强身、防病、祛病。

养生学家,历代皆有。既见于医家,亦见于文、史、哲诸学者中,可谓名贤辈出,养生传统几千年,形成诸多学派,异彩纷呈。

精神养生

主张以安静调养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为主要途径来保养生命、益寿延年。静思始倡于老子、庄子,提出“清静无为”的学说。《黄帝内经》继老、庄之后,第一次从医学角度提出精神保养可以防病,并主张依据四时之气的特点来调养精神。

主张精神养生的学派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神静则抗衰延年。人的思、虑、智、志、急、魂等,均由神所主。主张神气清静内守,不宜躁动妄耗;强调清心寡欲,抑目静耳,调摄神志,顺应四时,常练静功,以保持神气清静,促进健康。

动形养生

主张以运动形体来保养生命。《吕氏春秋》率先提倡动形养生,认为经常运动身体,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编了“五禽戏”体操,作为人们练身强体手段。唐代名医孙思邈及王煮等人也主张人要经常进行适度的运动。

调气养生

主张调养真气来延年益寿。《黄帝内经》提倡调摄真气以治病延年。持此主张的学派认为,气是生命的根本和动力,气充满全身,无处不到,具有治邪防病的功效。气,贵在运行不息、升降有常。调节气机升降,维持其正常功能,足以强身健体。调养元气的方法包括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方面。通过调养其气,以达健康长寿。

固精养生

主张通过固摄阴精,使之充盈内守,以达到养生。据截,最早提出固精思想的是管仲。《黄帝内经》也非常重视精对生命的作用,认为精是人始生的基础,生命活动的根本,人体寿夭的关键,主张养生关键在于节欲保精。阴精贵在充盈固秘,则人体得养,精力旺盛,强健长寿。固精的前题是收心正心。因此,这一学派强调节情欲以防阴精妄耗,倡导晚婚、节欲、调七情等,以保养阴精,益寿延年。

食养养生

主张饮食调养,补益精气,纠正服腑阴阳之偏,以达到调治疾病、延年益寿之目的。《黄帝内经》提出:“谨和五味”、“食饮有节”等饮食调养原则。唐代名医孙思邀是这个党派的一代宗师,其主导思想是节制饮食,以食疗痛,养老益寿。饮食宜清、淡、软、简,忌腻、厚、生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350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