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齿铜牙纪晓岚》皇上被迫要流放三百里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铁齿铜牙纪晓岚》皇上被迫要流放三百里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第1张

       皇上思索既是三百里流放,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但是也不能带一群侍卫,皇上于是便决定和两个伴驾的臣子纪晓岚、和珅一同前往,转念一想毕竟是流放,便在一起商量着都起一个绰号:皇上能改名叫金三爷、这次流放是纪晓岚的主意,就交纪老大,和珅此次就是陪着皇上的,就起一个下人的名字就叫和二。

       名字起罢,纪晓岚出行前和皇上商量清楚,此次几个人不问尊卑,人人平等,就没有了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一行人便就此上路,途中皇上问二人向哪个方向去,和珅说东,纪晓岚说西,二人各怀鬼胎,于是纪晓岚提议用抓阄来决定,和珅也觉着公平,但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纪晓岚早就做过手脚,众人自然直奔曲阳。

       一路上“金三爷”毕竟是皇上出身,没走一会儿便练练叫苦,那是又饥又渴。心中暗骂纪晓岚没事找事,回去一定要好好收拾一番,可“纪老大”却颇会苦中求乐,三人在一凉亭之中纪晓岚还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缓解了皇上的饥渴,最可怜的就当属“和二”了,不要忠心耿耿地伺候着皇上,尽量不能让皇上受苦,还得时不时领受纪晓岚的挖苦。一路同行,终于在这夜半三更找到住处,便投宿一家东升客栈。他们前脚刚到,后脚听纪晓岚命令的小月与洪霞便也相继出现 。

       此刻,早就有耳闻的直隶总督尚荣委派手下一一打点,分别派下人在个个地方安排人手,就等着的到来,此刻,当“金三爷”等三人一来,就被店家及尚荣的差役发现,虽然嘴上说着三百里流放,可却也不敢怠慢,这也是和珅在暗中打点的结果,和珅为了报仇,再给纪晓岚的饭中做了手脚,不料阴差阳错的被自己所食用。

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讲述了纪晓岚和和珅之间一次又一次明争暗斗,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深入人心。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大贪官,深得皇上宠幸,一直在朝廷担任要职,家中金银财宝堪比国库。后来嘉庆抄他家时搜出了堪比国库的金银。凭借一手溜须拍马的本事深得乾隆的喜爱,甚至在皇帝死的时候还给他留了“保命诏书”。“权力是把双刃剑,玩弄权术者终将被权力所吞噬”——吕志勇《和珅传》。

铁齿铜牙纪晓岚

和中堂的坎坷升迁之路

历史上巨贪者往往身负巨才,例如明朝嘉靖时期的严嵩、严世蕃父子,万历时期的张居正。和珅能够权倾朝野当然不只靠左右逢源的本领,历史上和珅并不是《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那样胖乎乎的形象,而是身长玉立的美男子,陌上人如玉。同时和中堂也堪称文武双全,学贯古今,从小学习多门语言,阅读古今典籍“学可以无术,但不能不博”,和珅在一众八旗子弟中也算得上是“一流人才”。

和珅出生于钮祜禄家,虽说是满族官宦之家,但是他很小的时候双亲就去世了,无依无靠。和珅没有放弃学习,学校里其他官宦子弟都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和珅没有那样的资本,他坚持苦读,学习各种技能,学校里的老师都很喜欢他,而且小和珅天赋异禀,学什么都很轻松。所以说“一个人在无人问津的时候,刻苦学习,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繁叶茂”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和珅画像

“不幸的人用一辈子去治愈童年”,和珅的童年并不幸福,被亲戚们排挤,被同学讥笑,这样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人格一定不是健全的,缺乏安全感,从小穷怕了。后来和珅入官场,贪得无厌,忘记初心,恐怕也与其不幸的童年有关。少年和珅遇到了人生第一个贵人,英廉看中了和珅这个年轻人,要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这和汉高祖刘邦的经历很像。

在刘邦一穷二白成日无所事事的时候,吕公就要把吕雉嫁给他,知道他日后一定能成事。和珅在英廉的推举下终于进宫了,但是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侍卫,一直也没有得到皇上的提拔,和珅常常对月长叹,自己的才能没有发挥的余地。命运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准备的人,有一次和珅随乾隆出行,乾隆听闻有罪犯逃出,有一些生气,问“虎兕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过欤?”

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身边大臣诚惶诚恐,却没有一个人答上来。侍卫和珅引用明朝大圣人朱熹“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一句话引起了皇上的注意,乾隆立即考他的诗文,和珅都对答如流引经据典,乾隆没想到自己身边还有这样有才之人,立刻提拔他做御前侍卫。和珅和乾隆相遇后就开启了他飞黄腾达的官运,两人一见如故,和珅精通诗书,学贯古今博闻强识。

我们知道乾隆自诩诗人,一生留下四万多首诗,随时随地都要作诗,有时候一天要写十几首,确实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大多都是记录生活的流水账。和珅又善于逢迎,在朝廷里更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在乾隆40年之前,皇帝最恨贪腐,对贪官腐败惩治力度之大。和珅在查一通贪腐案之后立了大功,被提拔为户部尚书,走向了朝廷权力中心。

和珅逐渐得到乾隆的宠信

和珅为官之道:三不贪

和珅是巨贪,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拿着一大把钱对着自己说“我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难道乾隆就不知道他贪吗?不知道他四处捞钱吗?乾隆每年下江南都是一笔巨资,圆明园,避暑山庄,乾隆皇帝又非常注重享乐,但还是出现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事实证明,和珅的确是一个理财达人,深喑为官之道。

自从他出任户部尚书以来,国库充盈,朝廷财政井井有条。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和珅创办的议罪银制度,更是充实了皇上的小金库,虽然自己也贪,但是主要还是皇上吃肉,自己也就喝喝汤,就这样才能在皇上眼皮下为自己谋福利。和珅深得乾隆信任,二十年盛宠不衰不是空传,在乾隆退位太上皇之后,和珅更是坐稳朝政的第一把交椅,连嘉庆也沦为傀儡。

我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

和珅和乾隆亲近程度甚至超过了他的儿子嘉庆,而且他也经常在皇帝面前嚼舌根,说皇子勾结朋党意图篡位,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和珅那样被嘉庆针对。和珅虽然是巨贪,但其有“三不贪”的原则,即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办不成事不贪。

首先是科举钱不贪。自隋唐以来,科举就成为了朝廷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虽然自明清以来,八股取士禁锢了考生的思想,选出来的官员大多不具备真才实干。科举向来是公开公平,科举的钱和珅不是不想贪,是他不敢。阻碍朝廷选拔人才,乾隆是不会容许的。和珅混迹官场多年,逢迎于皇上左右多年,他知道皇上的底线在哪里。

第二是赈灾钱不贪。和珅做过户部尚书,管理国家财政多年。对于朝廷拨付到地方用于救济百姓的钱他也不会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也没有杂交水稻,粮食产量不高,一遇到自然灾害,百姓就生存不下去。为了防止激起民怨,朝廷拨付的赈灾款都是百姓救命的。和珅不敢冒这个险,一旦激起民变,责任不是他能够承担的。关于赈济灾民,还有一个小故事,地方发生灾荒,国家开设粥场赈济要被饿死的老百姓。

和珅的三不贪原则

和珅却在粥里面加了一把沙子。他说真正饿的要死的人是不会在意这一把沙子的,所谓易子而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反而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那些来蹭吃蹭喝的人。这一点小小的举动也能体现和珅的为官的智慧。和珅的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贪官,但是他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否认。

第三点也是最高明的一点,办不成事不贪。既然和珅不贪科举的钱,也不贪赈灾款,那他的万贯家财是从哪里来的?和中堂20年盛宠,在皇上面前是说得上话的人,当然有很多人求他办事,他也会收取钱财。但和珅非常聪明,他不像刘瑾、严嵩一样,办不成的事他也贪。和珅深知不是什么钱都能收,钱虽重要,但性命更要紧。如果这件事办不成、或者不能办,他就不会贪,这就是他的圆滑之处。

赈灾钱不贪

时刻体察圣心,时刻站在皇上的立场替他考虑于皇上,讨好皇上他就能得到他想要的一切,以表面上的无私来为自己营私。适当的收取贿赂是和珅获取皇上信任的方法,想和珅那样的地位,如果他不让皇上抓住些把柄,皇上势必会对他的居心产生怀疑。识时务懂进退,这也是为什么和珅能屹立官场多年而不败的原因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身家性命

和珅自从入仕途以来,善于体察圣意左右逢源,同时又因为是满人,因此深得皇上器重。乾隆皇帝爱写诗,并把自认为好的诗写在如意上,但是皇上多少宠臣,能够替皇上写诗的也只有和珅一个。雍正皇帝是众所周知的凉薄寡恩,但是也能受宠于雍正皇帝,但是到了乾隆这儿,张廷玉这个雍正留下的顾命之臣也没有得到他的完全信任,最后也没有落得好下场。

乾隆与和珅

但是和珅做到了,一生受宠于乾隆皇帝,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尽管风光如同和珅,但是他依旧是斗争的失败者。这就不得不说和珅和嘉庆帝的关系了,在乾隆死后仅十五天,和珅就被抄了家,送上了断头台,终年仅仅49岁。连乾隆留给他的“保命诏”也只能保其全尸。和珅巨贪,乾隆一直也都心知肚明,曾经也给过和珅警告“朕能容你,恐后人不能容你”。

但是春风得意盛宠意识的和中堂怎会听得进去呢?在嘉庆还是皇子的时候,他就处处与其作对。乾隆欲提拔嘉庆的老师朱珪,和珅可不能让嘉庆培养他在朝中的党羽,立马到乾隆面前去告状“嗣皇帝欲施恩于师傅”,要想这时候嘉庆已经继位,和珅还这样针锋相对,他只知道抱紧乾隆这根“大腿”殊不知老皇帝不能保他一辈子,奉迎讨好新皇帝才是重中之重。

纵览和珅在官场浮沉这一生,献媚于皇帝,也曾位极人臣权势滔天,但于国于民他并没有什么贡献,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赔上了身家性命。抄家时搜出的无数的金银财宝更是他为官多年收受贿赂的铁证。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雍正皇帝的太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有一次见到年贵妃,就被皇娘的美貌打动,他想调戏年贵妃,就从后面去蒙年贵妃的眼睛。年贵妃以为是哪个宫女戏耍,拿起梳子往后一挥,右臂贴近弘历前额。弘历急忙抓住年贵妃的玉臂,年轻美貌的年贵妃回头一看,见是风流倜傥的太子,就势倒在太子怀中。这一情景正好被弘历的母后和随行的宫女们看见。他母后想,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会影响皇家的名声,说皇太子戏弄皇帝的妃子;这个女人一旦勾住了弘历的魂,说不定还会闹出更大的事来,直接影响儿子弘历继承皇位。他的母后为“杀一儆百,以绝后患”,就背着雍正皇帝,赐年贵妃三尺白绫自尽。

待弘历赶来之时,年贵妃已经自缢气绝身亡了。他抱着年妃捶胸顿足,连声说:“是我害了你呀!是我害了你呀!”年贵妃的贴身宫女上前跪下说:“太子,贵妃自缢前托奴婢转告太子一句话:二十年后在人间与你相见。”弘历听说此话,更加悲痛,他抚着年贵妃的脸说:“年妃,如果我们俩真的有缘份,二十年后相见;如果此生不能相见,来生一定相见。相见时以此为记。”说完,咬破中指,在年贵妃的额头上点了一记朱砂。

二十年过去了。当乾隆第一次见到和珅的时候,就发现和珅长得酷似当年死去的年贵妃,且额头上也有一块红记。乾隆忘情地连喊了三声“年妃”,希望“二十年后相见”之人能在和珅身上找到一点线索。乾隆问和珅:“你家里有姐姐妹妹吗?”

和珅的回答令乾隆十分失望:“回禀皇上,奴才家中只有兄弟二人,和珅只有一个弟弟叫和琳。”

乾隆失望之余,随口问起和珅的年纪,和珅的回答令皇上大为震惊──和珅出生的那一年,正巧是年贵妃死去的那一年。还有更巧的是,和珅额头上也有一处和当年自己点在年妃额头上的位置、大小、颜色都一模一样的朱砂记。于是乾隆认定和珅就是年贵妃转世,就把和珅留在了身边,以朝夕相伴,解除思念年贵妃之苦,同时把应给予年贵妃的恩宠加倍地给予和珅。和珅虽不明此意,但他善于曲意迎奉,讨好皇上,官也就越当越大。

以上虽然是野史,不能当作史实来看,但是乾隆喜欢年贵妃,而和珅长得酷似年贵妃应该是可信的。在北京恭亲王府(即和珅当年的府邸)里有一幅当年和珅和年贵妃的画像,画像里年贵妃和和珅确有几分相似。

但是年贵妃是不可能和乾隆有染的,年贵妃贵为贵妃,乾隆到宫中时15岁,年贵妃已经生病了。乾隆的生母也并非皇后,只是一名妃子——熹妃钮钴禄氏(孝圣宪皇后),根本不可能去动高高在上的贵妃。 1、和珅此人确实有才。他从官学毕业后考过一次科举,但落第之后就听从其岳父的意见去选了侍从。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柙。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被乾隆赏识。有一次就是乾隆在看《孟子》。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书上的注,就命和珅掌灯。当时和珅就问皇上是哪一句,乾隆告诉他之后,和珅就把书上的注全部背了出来。可见和珅有才是乾隆重用的一个原因。

2、据说和珅长相清秀。乾隆觉得其酷似因乾隆被处死的一个妃子,故而重用和珅。

3、和珅擅长拍马屁。在乾隆日益昏聩的老年,越来越听不进忠言,又好大喜功,自诩十全老人,认为自己能够及的上祖父康熙、父亲雍正,而和珅就用此来麻醉乾隆。而且,和珅知道乾隆深深地爱戴他的母亲。所以和珅就竭尽自己的一切解数来讨好皇太后,特别是在皇太后归天的时候,和珅不是像其他大臣一样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而是时刻陪在乾隆身边,痛哭流涕,一连几天,茶不思,饭不想,赢得了乾隆的好感。

4、和珅被乾隆重用初期,确实做过几件令乾隆高兴得事情。比如审判李侍尧,在乾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印象。而且和珅在官学内苦读,掌握了汉、满、藏、蒙语,在关键时刻总能发挥作用,深得乾隆喜爱。

5、和珅的敛财技巧炉火纯青,能为老年乾隆的无限制挥霍提供财源。在乾隆晚年几次下江南中,和珅的捞钱本领给乾隆带来了想不到的好处。和珅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宠信,最重要的一条是揣测上意,能够时刻替皇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皇帝烦心的事情,和珅来办。久而久之,乾隆当然就把和珅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了,当然会重用了。 嘉庆四年正月十八日,嘉庆帝派大臣前往和珅囚禁处所,“赏赐”他白绫一条,令其自尽。此时和珅一看到白绫,知道死期已至。他对自己惨淡经营一生,家业富比皇室,到头来落得个如此悲惨下场,不禁万分慨叹。这一次自己锒铛入狱,身陷囹圄,尝到了凄凉、冷清、饥饿、刑罚、痛苦等苦辣滋味。特别是正月十五日,正值元宵佳节,和珅自然而然想到往年家中欢欢喜喜,自己在众人侍奉下悠然自得、尽情享乐的情景,提笔作了题名为《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的诗:

“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可怜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与更俱永,恩随节共新。圣明幽隐烛,缧绁有孤臣。”

从上述两首诗中可以得知,和珅已经预感到自己的余生时间不会太长了,末日即将来临,伤感前事,发出几声悲鸣。他至死执迷不悟,觉得自己满身是才,“怀才误此身”,表现出一种“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无可奈何心情。

和珅看到白绫后,又提笔写下了一首绝命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赋诗完毕,和珅拿起白绫套在自己的脖子上,悬梁自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终年50岁。但他留下的这首绝命诗,却耗尽了无数史家特别是附会者的心血。人们把此诗集中在和珅的前身和后身上,说和珅的前身是乾隆宠爱的妃子马佳氏,而后身便是世所不齿的慈禧太后。大意是和珅为了报仇,而化为女身来惑乱清朝,而要说惑乱清朝最巨的莫过于慈禧太后了。所以,众口相传,和珅是投胎变成慈禧太后了。自和珅死后,对其绝命诗的各种解释附会无不朝此方向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把和珅变成慈禧。这些说法虽属痴人说梦,但却也反映出人们对和珅以及后来的慈禧太后的憎恶。 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提供的数额是二亿三千万两。副都统萨彬图力陈“和珅家产甚多,断不止此查出之数”,要求严刑审讯“和珅家掌管金银内账使女四人”,对和宅院附近进行挖掘,寻找“窖埋金银”以及查清和家帐本和各大银号,以求彻底查清。他的府邸装潢胜似皇家园囿,其华贵为其他大臣府邸所不及。和珅“跌倒”后,他的府邸被转赐给恭亲王,成为人们所熟悉的恭王府。由于清朝与现代的时间最接近,因此和珅成为中国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乾隆五十五年至六十年的税收被和珅贪掉了一半;2001年,入选《亚洲华尔街日报》世界级富翁行列。

1、他的语言天赋能力特别的强,不但特别会说话说的让人高兴,同时也在一些时候起到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比如说乾隆在跟外国使团交流的时候,都是由和珅出面来进行交流的。他的一些语言措辞让整个交流都变得非常的顺利。

比如说乾隆在跟英国使团交流的时候,就全靠了和珅的一张翘嘴,而且乾隆跟一些边境的民少数民族部落进行交流的时候,所用的书信也全都是和珅代写的,并且取得了非常重大的突破,所以说,我们不难看得出和珅具有非常好的语言文字功底。

2、和珅总是能体会到皇上的意思,并且将皇上不喜欢的人用语言来进行挖坑,让对方措手不及,从此落马。比如说和珅他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会抓住别人语言中的一些漏洞,并且有这样的一个事情可以说明他具备这种能力。

3、和珅是可以替乾隆“扛雷”的大臣,我们都知和珅是一个特别腐败的大贪官,他贪的财不计其数,但是同时这也是由于他为皇帝“扛雷”造成的,比如说有这样的一件事情,到了乾隆统治的中后期,其实国家的财政情况已经远远不如前期那么强大了。

但是有一些事情还是要花钱办的,在这个时候和珅就出面了,他开始为皇帝出谋划策,从各地搞到资金,这样一来,也弄得皇帝对他十分的赏识,同时这个收敛资金的恶名也是由他来背着。所以说,皇帝在这点上也是特别喜欢他的。

扩展资料

和珅出生于大清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当时是福建兵马副都统,相当于是一方武将,当时的家境还算比较殷实。但是,好景不长,三年过后,和珅的母亲在生下他的弟弟和琳后,就撒手人寰了,这一年,和珅刚好3岁,换句话说,3岁时,和珅就成了孤儿。

历史上,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和珅26岁就官至军机大臣,36岁就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又是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即纪晓岚的顶头上司。纪晓岚虽然被世人称为大清第一大才子,但是始终没能得到乾隆的重用,对纪晓岚的评价是“读书多而不明理”。

其实纪晓岚的大学士身份是被嘉庆帝封的。和珅办事果断狠辣,上了年纪的纪晓岚逐渐内敛,为人处世更加圆滑。两人在工作中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电视剧中的一个文弱书生和掌管实权的军机大臣去斗,无异于以卵击石。

虽然野史中却有记载纪晓岚曾经为和珅的新居写过一块匾额“竹苞”来讽刺和珅家里个个草包。但是,那不过是世人对和珅专制统治的一种痛斥。现实中,纪晓岚是绝不敢对和珅做这样的事的。

——和珅

《宰相刘罗锅》中,刘墉和和珅打赌参皇上是第32集。

和珅设套激刘墉参皇上。刘墉顺势参乾隆“偷坟掘墓”,请皇上明为私访,暗为流放到山西体察民情。和珅暗命周庆书也借乾隆之名去山西伺机杀十五皇子颙琰。

扩展资料:

和珅的阴谋没有得逞,颙琰登基为嘉庆帝,但是和珅仍能掌握官员的生杀大权,所以刘墉装老,董诰装傻来瞒骗和珅,但是两人仍被和珅一党孤立。就连嘉庆也得小心行动,因为和珅曾在即位初期赠予嘉庆玉如意,所以嘉庆写下《咏玉如意》数首,故意扔给太监小德子。

小德子便将《咏玉如意》献给和珅,和珅看后即笑说:“嘉庆不足以与我斗智谋!”但是嘉庆仍不放心,下令和珅除了公开场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礼。又称赐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

就连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嘉庆亦不能流露感情,七日之内嘉庆每天焚香三回,就连眼泪亦没有流。和珅倒台后,嘉庆写他当时恨不得立刻斩了和珅。和珅权大欺主,所以英国使臣马戛尔尼于回忆录写:“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嘉庆三年(1798年),白莲教起义领袖王三槐被擒,和珅因功晋升公爵。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

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

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

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宰相刘罗锅

清朝乾隆。

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清朝第六位(入关后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让位于嘉庆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和珅狱中自尽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

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

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和坤经历了两个皇帝。

和珅门荫入仕,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身份地位,深得乾隆帝宠信,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促使和珅大权在握,成为皇亲国戚。

先后担任和兼任众多关键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随着权力地位的成长,私欲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嘉庆四年,嘉庆皇帝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皇帝赐和珅自尽,时年四十九岁。

和珅的成就:

和珅一生读书甚多,清史载和珅喜读《三国演义》和《春秋》,精通四书五经,他早年对朱熹的理念十分认同。虽然后来更加注重现实世界的利弊得失,不过在闲时,亦爱与文人墨客一聚。而且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是因为和珅才保留了下来。

他常常与乾隆帝一起作诗,和珅对乾隆所作诗词的风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下功夫学诗、写诗,并造诣很深。

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研究,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和珅的诗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很多时候就命和珅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帝的命令所为,从中可以看出和珅的文学和书法之造诣。

受现代剧的影响,和珅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个小丑。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什么样的?和珅并非传说的那样不学无术。相反,他英俊潇洒,很有才干。《和珅列传》记载,和珅的记忆力惊人、聪明决断、办事利索、多才多艺。《和珅列传》记载,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岁的和珅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远赴云南,查办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 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的管家,取得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从接受这个任务,到乾隆下御旨处治李侍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 随后,和珅又向皇帝报告说,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乱,许多州县都出现亏空,需要彻底清理整顿,这一报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赞许。 当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进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顿云南的盐务、钱法和边防事务的具体意见,都得到乾隆的肯定。 云南的案子和珅办得很出色,表现了他的才华,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 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 和珅另一手腕就是投其所好,乾隆一生喜爱做诗、书法,和珅为了迎合乾隆,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乾隆单独给和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不怕他篡位?当年的鳌拜跟和珅比算个球呀,他都野心勃勃欲黄袍加身。而和珅呢,有谋反的迹象吗?没有。有资料显示,乾隆、和珅曾对天盟誓:君臣永不相负。

一。生平

和珅, 1750年--1799年,纽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宠臣。少贫好学,仪表俊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 和珅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与弟弟和琳从小都受到较好的教育,十来岁时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 1772年授三等的侍卫,1775年升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次年三月入军机。擅政20余年,升迁47次,权倾朝野。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正月十三,嘉庆皇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廷议凌迟,改赐和珅狱中自尽。其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其实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故根本不能称为宰相或中堂。

为什么和珅会得到乾隆的赏识? 《庸庵笔记》记载:某日乾隆要外出,仓促中找不到仪仗用的黄盖,乾隆责问:“这是谁的过错?”众侍卫都吓得不敢出声,只有和珅应声说道:“执掌此事的难辞其咎!”乾隆马上将他升了职。 某日乾隆在轿中背诵《论语》,忘了下文,和珅顺口背了出来,乾隆很是欢喜。

乾隆四十年闰十月,26岁的和珅被提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左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最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

乾隆给和珅6岁的儿子赐名丰绅殷德,又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和孝公主许配给丰绅殷德,两人于乾隆五十四年结婚。 这门亲事,既给和珅带来经济上和政治上不可估量的好处。和珅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即使做错了什么事,也不会受到处分。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苏四十三造反,和珅受命与大学士阿桂一起督军镇压。前方将帅本来快要取胜,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挥,竟然转胜为败,致使总兵图钦保被打死。 乾隆知道情况后,命令和珅马上回京。和珅回京后,不但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书。

和珅从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直至他获罪前后的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 乾隆四十一年,27岁的和珅被授予军机大臣。3年后,领班军机大臣于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学士阿桂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当年在军机处任职的还有大学士王杰、尚书董诰和福长安。阿桂、王杰、董诰都讨厌和珅,结果就出现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办公的奇特现象。 为此,御史钱沣专门上了一道奏折,请皇上下令恢复军机大臣在一起办公的规定,这一奏折矛头指向和珅,乾隆承认奏折所反映的情况是对的,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乾隆知道阿桂与和珅不和,常常让阿桂在外领兵或查阅工程、办理案件,军机处的实权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访华时,就曾听说“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二。和珅真的是贪污“十亿两”?

根据专家反复论证:和珅被抄家之时,家产总值实际数目大约为二千万两白银,但“十亿两”显然是夸大了。当时到后世的许多私家笔记中不少说和绅家财近十亿两,这很可能嘉庆散布的谣言,当然不用他亲自来干。嘉庆皇帝一句话,和珅就被拉下了马,并被社会上广泛地传播为历史第一贪官。历史是皇帝说了算,据清宫档案记载:嘉庆年间,国史馆撰写《和珅列传》,史官们把和珅的功与过几乎都略去不写,怕的是往乾隆和嘉庆两代皇帝脸上抹黑。这样的做法不能令嘉庆帝满意,于是国史馆的正副总裁被革职,换上了嘉庆的亲信,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和珅列传》并不能真正反应和珅的功过是非。

1。和珅家产为合理来源,最重要证据就是《清宫档案揭秘》一书。书中称,乾隆对和珅恩宠有佳,无功受赏有过不罚。且不说明里暗里的上百次赏赐,所谓几千万两中,有大批金银珠宝是乾隆赐给他的;

2。和绅是个大商人,把大量资产投入商业贸易,赚取巨额利润,可说是中国最早的官僚买办;

3。和绅本身极善理财,他的巨额财产中来自经商的也有不少。

4。他兼任清政府数十个重要官职,一个官职一份工资,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重要官职,工资是多少?他就这一条,就吃饱了,何必贪得无厌。

5。他的儿子是丰珅殷德!一出生便被乾隆赐名,亲指的驸马爷。和珅的子孙就成了皇室宗亲。清朝一日不亡,他们家就享受一日的富贵。十公主大婚的陪嫁更是有黄金、白银、各类古玩珍宝及家院府地的总价值一千多万两白银(仅为保守数字),至于婚礼上的礼单(结婚收礼总不犯法吧),那更是海了去。连德高望重、从不送礼的军机重臣阿桂都送去了重礼,别人还少得了吗? 皇帝最疼爱的小女儿进门了,这谱能不摆来吗?难道皇帝的女儿用宫廷的东西也犯法吗?至于那争论不休的三十二桌金餐具、三十二桌银餐具,要真的贪污的话,他敢明目张胆地摆上桌吗?分明就是十公主的陪嫁物或是向宫廷借用的。

纪晓岚、刘庸等对和珅极度了解,又能天天见到皇帝,为什么不告发?难道仅仅是因为抓不到证据吗,还是这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为什么嘉庆对外散布和绅“贪了十亿”这种谣言呢?是为了杀和绅名正言顺,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和珅的俸禄、家产、皇帝的赏赐及十公主陪嫁加在一块,离二千万两数目还差多少?古往今来,多少官职、经历均比不上和珅的人,真实贪污数目恐怕不止这些吧。

三。和珅与纪晓岚、刘庸、王杰等人的关系

电视剧炒的最激烈的就是和珅、纪晓岚、刘庸、王杰等人的明争暗斗,这些内容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和珅进军机处的时候是29岁,小乾隆31岁,小纪晓岚26岁,小刘庸30岁,小王杰25岁。他们有这实力吗?纪晓岚只是个大学士,刘庸虽然在军机处,但主要管理的是部务,王杰虽是状元,也不过是个大学士。他们三人虽有宰相之名,却无宰相之实,没有与珅直接碰撞的机会。 有资料表明,和珅、刘庸、纪晓岚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三人是无话不谈的知已好友,而不是冤家对头。和珅自己虽然没考上进士,但他精通琴棋书画,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才子。他重视知识分子,尊重知识分子,提拔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见识的年轻官吏。当时,纪晓岚是编《四库全书》的副总裁,和珅是正总裁。夏天很热,和珅看着纪晓岚编书忙得满头大汉,便说,把外套脱了,穿一个大裤衩就得了,反正皇上也不来。纪晓岚是个黑胖子,怕热,就把上衣给脱了,长裤也脱了,只穿一个大裤衩在那儿办公。见纪晓岚还是出汗,和珅又找了一个人给他扇扇子。突然皇上来了,君前失仪是杀头之罪。和珅急忙让纪晓岚躲到了桌下。乾隆问,纪晓岚呢?和珅答,今天不舒服,我让他休息了。皇上走后,纪晓岚马上从桌底钻出给和珅作揖道谢,称幸亏和公周旋,要不然就是我这个脑袋能勉强保住,可能又得发配到伊犁充军去了。正是这样,纪晓岚、刘庸等人在他手下干得非常舒心,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刘庸比和珅大30岁,都能够心甘情愿听和珅调遣。

还有一次,他拼死要成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主张对缅甸开战。皇帝不理解,他第一次抗命死谏,险些成为监下之囚,但依然不改初衷。忠诚之心,日月可鉴!而对这一意见,刘庸、纪晓岚虽然不赞成,但也都对和珅由衷钦佩,多次到府上探望。 后来,和珅下狱,临死前作了一首绝命诗:

夜色月如水,嗟而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卅载枉费神。

暗室难换算,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根据文风来看,前一首是和珅感慨自己命运悲凉及壮志未酬的无奈,后一首则是纪晓岚的风格,赞叹和珅的功绩,为他鸣不平。 可是,某些历史学家,把纪晓岚的诗歪曲,说什么,那是和珅写的,说和珅将来死后要变成慈禧复仇,让清朝灭亡。不能不佩服这些所谓历史学家,慈禧掌权之前,清朝已经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犯,清朝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也与慈禧无关洋人已经吃了一口中国这快肥肉,会轻易走开么?不可能的,还会找各种机会继续来犯,因此,后来的洋人侵略与慈禧无关的,是中国的国力和洋人的侵略本性决定的。而且,正是慈禧的支持,才有了后来的洋务运动和新政,还有君主立宪。慈禧确实要更换皇帝,但是洋人不允许,半殖民地的悲哀。慈禧的唯一错误是支持议和团,对抗八国联军,但是,八国联军只是在中国呆了几个月。而抗日战争呢?日本竟然侵占中国大量土地达八年之久。可以说,没有慈禧,清朝早就在太平天国时期完蛋了。

三。和珅是民族英雄

和珅于1780年出任理藩院尚书,总理外交,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逻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乾隆时期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珅全权处理的,他凭借他的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务。与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斗智斗勇,证明和珅是民族英雄。

1793年,英国政府正式派出以乔治·马戛尔尼为正使,乔治·贡斯当为副使的使团访华。中国留下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英国的产品不能大面积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英国政府希望能通过这一次大规模出使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打开新局面。从这一事件上看,说清朝闭关锁国是错误的,后来的鸦片战争更是因为清朝的茶叶等贸易对英国出超而引起来的。但是,某些历史学家们依然在不顾事实,继续编造清朝闭关锁国的谎言。

马戛尔尼一行800余人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后,马戛尔尼惊奇地发现,天津官吏毫无拘束地仔细察看英国人的一切东西。斯当东说:“如果必须把他们和欧洲人相比较的话,那么他们像君主制度下的法国绅士们:举止潇洒,对人一见如故—但是,内心却是孤芳自赏,并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哪个时候的中国人绝对不象现在某些盲目崇拜西方人那样,他们有绝对的自信,把洋人当新奇的东西来观赏,甚至嘲笑英国人,比如对他们的发型和身上的香水嘲笑。现在不一样了,某些盲目崇拜西方的人, 哪里会嘲笑洋人啊,他们会给洋人献花,甚至亲吻洋人的屁股都可以。唉~~~~~历史沧桑啊。

在天津接待马戛尔尼一行的钦差大臣徵瑞和直隶总督梁肯堂对英国人的行为十分震惊。这精美的晚宴是皇上恩赐的,这些英国人不问问就吃,胃口极好。本以为他们也会像中国人那样在菜上来时跪倒在地。钦差大臣和直隶总督随后在给热河的奏折中悄悄地提了一笔:贡使“向上免冠叩首”。这后两字是表示磕头的固定说法。但不拜倒怎么“叩首”呢?

和珅身为理藩尚书全权负责接待事务,敏锐地感觉到了奏折中关于“叩首”中存在问题,立即提笔写信给钦差大臣和直隶总督:“向闻西洋人国俗不知叩首之礼。而该督等折内声叙未能明晰,遂指为叩首,亦未可定。”和珅还进一步说明,如果马戛尔尼真先磕了头,事情也就完了;假如他只是低头,那就应该告诉他,他应该遵守一切朝贡者、甚至藩属国王觐见皇帝时都应遵守的礼仪。和珅要求马戛尔尼及其所有随从在将来面见乾隆的时候要按照中方的礼仪行跪拜大礼。而马戛尔尼则认为自己是代表大英帝国前来的“钦使”,不同意行这么重的礼节,中国政府中的多位官员同英使交涉都无功而返。就连和珅亲自出面说服教育也是无济于事。乾隆皇帝震怒异常,立即发布圣旨。圣旨中说到:

“此次英吉利国使臣到京,原欲照乾隆十八年之例,令其瞻仰景胜,观看伎剧。并因其航海来朝,道路较远,欲比上次更加恩视。今该使臣到热河后,迁延装病观望,许多不知礼节。昨令军机大臣传见来使,该正使捏病不到,止令副使前来,并呈出一纸,语涉无知。当经和珅面加驳斥,词严义正,深得大臣之体。现令演习仪节,尚在托病迁延。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京中伎剧,亦不预备,俟照例筵宴,万寿节过后,即令该使臣等回京。伊等到京后,……王大人应照行在军机大臣传见之礼,按次正坐。使臣进见时,亦不必起立,止须预备几凳,令其旁坐。所有该国贡物业经装好安设,自可毋庸移动。其发去应赏该国王物件即于是日陈设午门外。令其下人并差人送至伊等寓所。求进贡件已谕知徵瑞不必收接代奏。俟其在寓所收拾一二日,妥为照料,赍发起身。该使臣等仍令徵瑞伴送至山东交代接替,亦不必令在京伺候回銮接驾。朕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用示怀柔。若稍涉骄矜,则是伊无福承受恩典,亦即减其接代之礼,以示体制。此驾驭外藩之道宜然。将此谕令知之,钦此!”

和珅再次出面斡旋。英使见了和珅之后,在和珅的建议下,采取了折中的主意,在农历八月初十乾隆在万寿节庆典之前,先举行非正式会见。这时,英国公使可以按照英国礼节,行单膝跪拜礼,但等到乾隆万寿节庆典之际,他们必须按中国规矩,三拜九叩。为此和珅专门制定了一份详细缜密的礼仪程序表呈递给乾隆御览。

“臣和谨奏:窃照英吉利国贡使到时,是日寅刻,丽正门内陈设卤薄等大驾,王公、大臣、九卿等俱穿蟒袍褂齐集。其应行入座之王公大臣等,各带本人座褥至澹泊敬诚殿铺设毕,仍退出,卯初,请皇帝御龙袍褂升宝座,御前大臣蒙古额附,侍卫仍照例在殿内内翼侍立,乾清门行走,蒙古王公、侍卫亦照例在殿外分两翼,侍卫内大臣带领豹尾枪长靶刀,侍卫亦分两班站立,其随从三五大臣、九卿,讲官照例于院内站班,臣和同礼部堂宫率钦天监副索德超,带领英吉利国正副使等恭逢表文,由避暑山庄宫门右边门进呈殿前阶下,向上跪捧恭递。御前大臣福长安恭接,转呈御览,臣等即令该贡使此向上行三跪九叩头号礼,毕。其应入座,王公大臣以次入座,带领该贡使于西边二排三米,领其叩头入座,俟令侍卫照例赐茶,毕。各于本座站立,恭候皇上出殿、升舆。臣等将该贡使领出,于清音阁外边伺候,所有初次应行例尝该国王及贡使各物,预先设于清音阁前院内,候皇上传旨毕,臣等带领贡使,再行瞻觐。颁尝后,令其向上行谢恩礼毕,再令随班入座,谨奏。”

从和珅的奏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和珅在气势汹汹的英使面前,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大清帝国的尊严,也让乾隆皇帝感到高兴。乾隆皇帝又发圣旨:

“昨因英吉利国使臣不请礼节,是以拟于万寿节后即令回京……今该使臣等经军机大臣传谕训诫,颇知悔惧。本日正副使前来,先行谒见军机大臣,礼节极为恭顺。伊等航海远来,因初到天朝,未谙体制,不得不稍加裁抑。今既诚心效顺,一遭天朝法度,自应仍加恩视。”

很快,接见仪式就按照和珅设计的那样顺利结束了。有关这次庆典,中国史书记载到:“上御万树园大幄次,英吉利国正使马戛尔尼,副使贡斯当等人觐。并同扈从王公大臣,及蒙古王公贝勒贝子额驸台吉,暨缅甸国使臣等赐宴,赏赉有差。”后面还附有一首御制诗,纪念英国人的“臣服”。诗是这样开头的:“博都雅昔修职贡,英吉利今效尽诚”。

英国使节在进见乾隆之后,就向乾隆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为英国贸易在中国开辟新的港口。

第二、尽可能在靠近生产茶叶与丝绸的地区获得一块租界地或一个小岛,让英国商人可以长年居住,并由英国行使司法权。

第三、废除广州现有体制中的滥用权力。

第四、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开辟新的市场。

第五、通过双边条约为英国贸易打开远东的其他地区。

第六、要求向北京派常驻使节。

第七、最后的,但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情报工作:“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的估计。”

乾隆对租界一事不屑一顾,派和珅去打发他们回去。

和珅得到报告说英国人因远涉重洋,水土不服,已经病了三人。这是浙江巡抚的长麟报告英国人患病的原文:“臣渡洋至停泊夷船之定海县。据夷官回称:‘我们前蒙贡使代奏仰沐大皇帝恩典准令先行回国,实愿及早开行;惟因病人尚未痊愈,恳恩准令暂缓数日。’臣验明病夷尚有20余名,现在医治未痊属实。臣若催行迫促,不惟该夷等妄生疑惧。臣当即传谕该夷,尔等不服水土,既然恳求圣恩要在浙江医治,大皇帝矜恤尔等至优极渥自蒙恩准。并遵旨传谕该夷,以尔国贡使奏称尚有夷官一名吗庚哆嘶欲在浙江置买茶叶,顺带回国,已蒙大皇帝恩准,并蒙格外加恩免其赴关纳税。宣谕之际,众夷人同声感颂欢忭之情动于词色。”

和珅以此为借口,和蔼地打发马戛尔尼回国。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还没有达到,怎能轻易回国,他说了几句表示谢意的话之后,就拿出了原本早已拟好、现在又经过修改的条约,共有如下的六条:

第一、准许英人在舟山、宁波、天津三处贸易;

第二、准许英人在北京设立一个货栈,以便买卖货物;

第三、在舟山附近给英人一个小岛,以供他们停泊船只,存放货物;

第四、在广州附近也设立这样一个小岛;

第五、免除或减少英国由澳门贩入中国货物的关税;

第六、中国海关公布税则,以便英国商人照章纳税。

和珅接过英使的文书后,不卑不亢地说:“足下不是想在我中国国土中建立一个国中之国吧?”马戛尔尼连忙说:“不是,如果贵国有不同意见,我们还可以商量。”和珅接着说:“贵国要求使用中国的土地又不许我们设防,这样的事怎么可以拿来商量呢?”一句话,说得马戛尔尼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了。和珅见气氛有些僵化,便立刻命人拿来乾隆赐与英使的礼物一件向马戛尔尼说其妙处,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礼物,再加上和珅的巧舌如簧,把马戛尔尼乐得不知所已,早把刚才的不愉快忘记了,将条约的事搁到一边,暂且不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5351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