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第1张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

一、心理危机(mental Crisis)

当个体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创伤,如丧亲、离婚、交通事故、目击暴力事件、失业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天然灾害:如地震、水灾、台风。

传染病流行:如SARS、禽流感、新冠肺炎。

重大意外伤害事件:如空难、车祸、火灾、 性侵害等。

重大失落事件:失去亲人、失恋、父母失业、 离婚或家庭暴力等。

二、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冲击期: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

防御期:否认、物质滥用、攻击、退行等。

解决期: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成长期:自我心理建设的完善

三、心理危机的四种后果

1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式。

2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

3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残。

4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四、对心理危机的正确认识

不需要、也不必期待个人很快的从创伤中走出。悲伤常被标示成病态、不健康、打击士气,这是错误的观念。有些创伤也许终生都不会完全过去,当事人更需要帮助去与创伤事实相处。

五、心理危机治愈的标准

1可以控制对创伤事件的反应。

2感觉到该创伤事件是可以接受的。

3可以控制自己的头脑。

4自尊的恢复(感觉自己有价值)。

5人际关系的修复。

6发现了该事件对生活的意义。

7能够完整地叙述整个过程,并伴随适当的情绪。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四个阶段

1即刻

21或2天以后

31或2周以后

41或2月以后

阶段一:即刻

1象一个关爱的母亲给予简单的心贴心的关怀,用简单的语言提供实际的帮助,提供食物和饮料。善意的、安全的“我在这儿帮你”,最好有明显的制服、牌子等 。

2讲述经历,但不要强迫(如果他/她愿意说,你就听)。

3情感支持(拥抱、发短信、说“我在这里陪伴你”)。

4评估状态,对即将出现的睡眠障碍和心理状况有所准备。

阶段二: 1或2天以后

扮演一个老师。

1组织小组会谈。保持房间的安静,不被打扰,足够的时间。

2 一起进行叙事性的工作。帮助把碎片式的记忆连成一体,帮助加强小组内的团结与支持,帮助解决内疚和怀疑。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发生事件的一部分,鼓励相互帮助。

在听完每个人的回忆后进行心理教育,告诉受害者对来自环境的反应有所准备(埋怨受害者、是最愚蠢的玩笑)。

阶段三:1或2周之后

扮演一个治疗师 。

1检查创伤后的症状(休息、饮食、日常生活情况)

2鼓励患者回到日常生活 ,讨论来自周围环境的反应。

阶段四: 1或2个月以后。

象一个牧师。

1创伤后症状的检查。

2检查个体的“痛点”。

3鼓励患者回到日常生活。

4讨论对外界环境的反应。

5找到该事件对生命的意义。

6准备周年反应(一年以后同一天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七、危机后不要做什么

1大事化小,比如“这没什么在不了的”。

2埋怨受害者,“你当时就不应该穿那样的裙子”是非常愚蠢的玩笑。

3寻求刺激者,比如特别好奇,想知道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

4不公正的猜疑。

5忘记,不再关注。

八、危机后要做什么

1保护和提供吃住。

2给予认同和肯定(告诉他做得非常好)。

3激活支持系统(所有能利用的资源:父母、 朋友、同学等)。

4有关创伤和创伤反应的心理教育。

5给予持续的关注(头两天每天给他打电话,然后是隔几天后打,然后是1-2个月以后打)。

九、危机后的脱敏治疗

1 开展叙事(叙事本身就是一个脱敏的过程)。

2 提供宣泄机会释放心理压力(拍手操;保险箱)。

3 与他人进行比较(与更糟的情况相比较)。

4 建立恐惧的边界(找到不会产生恐惧的地方)。

5 聚集于自己的控制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做的

事情上)。

6 充分认识其自身的资源。

7 寻求社会支持(创伤病人恢复的最有利条件)。

8 发现该事件对自己生命的意义。

9 分散注意力的技术(找到一些喜欢做的事情)。

10 躯体锻炼(有氧运动)。

11 体验大自然(旅行)。

12 有用的放松技术(肌肉放松、深呼吸、想象放松)。

我是墨信,诸位吃好喝好。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是缓解焦虑,防止负面情绪的扩散;治疗急性应激症状;重新使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们建立健康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尽早恢复到正常生活中来。

心理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

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

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方法有:

1、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心理干预,如电视专题、平面媒体专刊等;集体晤谈,根据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晤谈。

2、治疗性的心理干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或群体心理治疗。

3、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工作者必须根据环境来调整治疗技术,在进行干预时根据“现场”,而不是根据“需要”来执行。

心理干预的意义:

1、帮助人们处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很多人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导致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心理干预可以帮助这些人缓解负面情绪,提高其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2、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如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也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3、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可以教授人们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帮助人们改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

通过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从而提高人际关系水平和工作效率。

5、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生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稳定。

面对重大打击,人会本能地调动自身所有的能量应对事件给心理造成的冲击,这就叫做心里应激。通常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冲击期或休克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个体主要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随后就会出现现意识模糊,判断力下降等现象,或者脑袋里面一片空白。

  二、防御期或防御退缩期。由于灾害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或承受能力,人们为了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会本能地启动包括“心理隔离”在内的自我保护机制,以便恢复其现实的认知功能。譬如会出现否认、退缩和回避手段进行合理化,或者高度警觉神经质逃跑,或者漠视危险的存在,或者控制悲伤的表达。

  三、解决期或适应期。一段时间以后,人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灾难事件造成的问题,焦虑情绪逐渐减轻,自信心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四、危机后期或成长期。多数人经历了灾害危机变得更为理性,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开始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积极的应付技巧,但也有少数人消极应对而出现冲动行为、焦虑、抑郁、分离障碍、进食障碍、酒依赖或药物依赖,甚至自伤、自杀等,这种情况就需要求助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的基本方法:

1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2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

3心理治疗的原则

(1)真诚原则: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保密原则:保护患者隐私。

(3)中立原则:主观问题不能替患者做决定。

(4)回避原则:亲人和熟人治疗回避。

1、成立心理干预小组,制定心理干预工作制度。 成立心理干预领导小组和以心理老师和心理援助志愿者为主的工作小组。制定《学校心理干预方案》、《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心理健康档案与信息反馈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有力保障了整个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

2

/10

2、在灾区学生到校当天,面对全体以心理讲座形式进行第一次心理干预。 主要是讲解地震后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是否是正常的震后心理反应,应该如何对待,怎样才能减缓心理创伤等,以此保证学生能尽可能以平和的心态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

3

/10

3、开展心理调查和测评,了解灾区同学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评估。

4

/10

4、建立心理档案,确定不同层次心理干预人群,建立心理状况信息反馈制度。 通过心理调查和心理测评,锁定了不同层次的干预人群,并初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建立心理档案,我们初步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心理干预人群。

5

/10

5、开展教职工心理干预知识全员培训

一,还组织教职工培训,专门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缓解学生情绪,积极面对生活。

6

/10

6、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根据课程安排,每个班每周有两节心理辅导课,并由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授课。

7

/10

7、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个别咨询与辅导,提高心理干预针对性。主要通过以下形式开展个别心理干预:面对面的个别咨询、电话咨询、信件咨询。

8

/10

8、心理健康与心理干预知识的宣传除了通过讲座、心理辅导课的形式让同学了解灾后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还通过编印、分发小册子《心理自助》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9

/10

9、开展“手拉手我们是一家”心理援助志愿者爱心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了“手拉手我们是一家”心理援助志愿爱心活动。与灾区同学积极进行心灵沟通,为他们更好的学习、生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1)针对不同的心理援助人群,开展一对一结对子活动。(2)为送去同龄人的祝福和爱心礼物。(3)和一起过好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中宣泄情绪。

10

/10

10、以同学为主体,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同辈”辅导本来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并做简单培训,通过心理委员的工作,及时反馈本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并力所能及的开展心理互助活动,营造一个团结、温馨的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心理干预效果

三级心理干预措施就是个体辅导,对于心里极其脆弱的,感情丰富的人,无法通过团体辅导解决问题的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除了专业的心理纾解方法。大部分人可以通过自己缓解的方式治愈心理创伤,只不过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人,每个人的方法还需要自己去探索。不过“倾听和倾诉”是一个适用范围很广的方法。

扩展资料:

常用疗法

1、精神支持疗法

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疗法,心理健康顾问合理地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支持、评理、说服、消除疑虑和提供保证等交流方法,帮助来访者认识问题、改善心境、提高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它特别适合病、伤、残者在抑郁焦虑、消极悲观时心理疏导。

2、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行为疗法强调来访者的异常行为或生理功能可以通过条件反射作用的方法,即学习的方法来矫正或消除,或者可以建立新的健康的行为来替代它们。行为疗法有很多种如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厌恶疗法、行为塑造法、代币制疗法等。

参考资料:

-心理干预

参考资料:

-三级预防

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是: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宣泄,鼓励当事人去体验丧失,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整合。

现在都蛮重视心理问题,有时会过分严重的危机会导致一个人一蹶不振,似乎经不起严重的心理打击,我们做专业工作的人员,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一个人经历过创伤、丧失,不一定会走向不好的一面,人是有应对修复能力的。

心理危机是什么

从广义上来说,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一直在经历心理危机,几乎都是从危机当中成长起来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面对不同的分离、失落和突变,比如小时候心爱的玩具的丢失、因搬迁与好友分离、失恋等。然而不要低估当事人的应对能力。

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宣泄,鼓励当事人去体验丧失,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整合。这和生活中我们一般的做法不太一样,常规做法是,如果当事人在哭,大家会去劝解,说不要哭。其实说到底,当我们想要去劝慰一个人不要哭,也许不是当事人受不了,而是我们作为旁观者受不了,是否是这样呢?大家可以凭借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感受一下。

说说容易,在危机干预的实践工作中,只要是作为普通人,都会感受到当事人的痛苦,必须要去一起承受的。当事人是否能承受这样的痛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治疗师是否能够承受。

心理危机是指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它的处理能力,无法解决时所产生的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

危机到来时,会让人心里焦躁、恐惧、无助,思维迟钝,情绪暴躁,不愿与人交往,不愿表达真实的感受,行为出现异常,比如体重明显变化,时常感觉疲惫,无精打采。连续一周以上失眠厌食,甚至出现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精神面临崩溃或失常,做一些自伤自虐行为。

危机并不可怕。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每个人可能都会有某些心理问题,或不知什么时候会遇到危机事件,面对心理困扰,乐观地对待,勇敢地面对才是最宝贵的态度。

(1)尽快求助。自己解决不了,要及时告知老师、家长,最好找专业人士帮助解决。

(2)乐观对待。学会正向看待问题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自己内在的能量,充分认识自己的品格优势,提升战胜困难的勇气与能力。

(3)树立自信。增强自信凡事都有应有必胜的信心,对自己的充分自信是削除自卑的最好方法,因为自信会使你获得更多的成功。但在自信心的基础上,要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报负水平”。过低不利激发斗志,过高易遭受失败。

(4)积极暗示。自我鼓励与暗示,如“我能克服这一切!”“我一定能战胜磨难!”“我一定行!”等。

(5)加强运动。多参与班集体活动,加强 体育 锻炼。

我是心理老师何竟轩,希望可以帮到你!

首先,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一下所谓危机干预,简单来说, 是咨询师通过咨询或治疗的技术帮助"心理危机者"重新建立良性或者说平衡、平衡的心理认知状态 。

心理危机有很多的种类,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个人在应激事件发生后出现的应激心理,例如:经历了由于事故、人为等因素的个体心理或身体损伤,目击了具有强烈刺激的事件等,再如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群体应激心理的处置等。在这些事件当中,心理干预工作当然是能够早一点介入为好,这样才能给予受助者效果更好地帮助。

应激心理具有不同的引发事件和强度,处理起来也是不大相同的,但是总体来说我们可以分为这样的几个步骤:

1、确立和评估

当我们开始介入时,当事人的心理、身体状态都需要进行专业的评估以及相关问题的确立。 总体来说,我们需要给予被助者充分的共情、接纳、尊重、积极关注以及及时地回应,从心理学来说,这是技术,但根本还是态度大于技术的 。

对于一部分被助者而言,他们意识比较清晰,认知比较完整,那么,可以采用会谈或者问卷的方式来近一步的确立问题以及他们潜在的心理需求,而对于一部分刚经历了应激事件的人而言,可能他们的意识不完整,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

2、提供安全的感

无论是哪一种应激事件,不安全感始终是伴随着被助者的心理阴影, 所以,无论是从环境上还是生理、心理上,提供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是首要也是必要的。 这种安全感的提供可以是人的陪伴,环境的提供等。同时,这也是我们和被助者展开对话和干预的一个基本要素。

3、支持工作开始

首先,我们要说明的是,这种支持并非只是言语行为,有时候,拥抱、陪伴、闲聊、回忆都可以成为我们支持他们的"工具",甚至,有时候无声的、真诚的陪伴比言语更有力量。

汶川大地震之后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所谓"心理志愿者"在对一个丧失两位女儿的母亲进行危机干预的时候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志愿者使用的所谓"心理技术"使得这位母亲陷入了更深的悲伤而发生了事故。在这样大的天灾和如此重大的心理灾难之后,没有什么言语能够平抚他们的心理伤害,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陪伴、给予积极的关注,之后才是所谓的技术介入。

4、共同 探索 并提出应对方式

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从不是教导关系,而是共同 探索 心理秘密以及共同制定方案的同盟关系,心理危机干预也是如此。所以,对于能够和咨询师进行正常沟通的被助者而言,咨询师帮助他们寻找积极的心理资源,帮助他们树立客观、积极的认知状态,制定一个合适的计划。

5、建立一定的"契约"关系

心理危机并不是一次短暂的帮助工作,对于一些人来说,数次或多次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所以,在一次咨询过后,我们需要帮助来访者进行下一次或者计划执行的允诺,这种类似于契约的关系能够较好地帮助来访者进行思考和增强行动力。

我个人认为,这五个步骤是心理危机干预最主要的步骤以及作为咨询师应该做的工作。

最后,虽然这种工作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其中也包含工作人员多年的专业训练和技能学习,以前更多是志愿者来做的,但是随着专业度的提高,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咨询师才能更好地进行这份工作,这也是对于被助者的最大的负责。

心理危机干预

第一步:情绪舒缓(10——20分钟)

目的:向来访者提供舒缓情绪的心理支持,倾听、共情 要点:找到事件对个体的意义,层层揭示个案的感受,挖掘内心的

渴望;

第二步:评估个案为及程度及心理问题(贯穿整个咨询)

目的:评估个案问题类型及严重程度,判定是否成为危机; 方法: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要点:注意识别危及个案或他人生命的危险信号,如果存在自伤或

伤人危机,需跳过第三阶段直接进入下面的自杀危机干预

流程(生命第一);

第三步:焦点解决(20分钟左右) 目的:锁定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推动改变;

方法:利用焦点解决各项技术;

要点:

聚焦当前最关键的、最容易解决的一个小问题;

个案是了解自己的专家:

解决方法一定要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方法——你从前遇到这些问题是怎麽解决的?

解决之道在例外之中——关注个案积极方面;

生理干预。当心理压力来临时,我们不妨试着让自已的呼吸慢下来,连续、缓慢地做十次深呼吸。深呼吸可使大脑供氧充足,同时使人心率减慢,情绪稳定。

行为干预。当你心 情感 到烦闷时,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到阳台上去闻一闻花香,看一看天上的白云,或者上网冲一下浪,或者给最亲爱的人发个短信,打个电话„„经过以上或类似的行为干预,你会暂时缓解心理压力,精神抖擞地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生理干预。当心理压力来临时,我们不妨试着让自已的呼吸慢下来,连续、缓慢地做十次深呼吸。深呼吸可使大脑供氧充足,同时使人心率减慢,情绪稳定。

行为干预。当你心 情感 到烦闷时,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到阳台上去闻一闻花香,看一看天上的白云,或者上网冲一下浪,或者给最亲爱的人发个短信,打个电话„„经过以上或类似的行为干预,你会暂时缓解心理压力,精神抖擞地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每个人都有心里过不去时候有些东西,但是千万不要做心里评估,这个很害人,贴上标签就很难撕下来!不然就是二次伤害!

心理危机的本质就是失能,而肌体失能与心脑失能相互促进,所以干预肌体失能,使肌体生簧,呼吸活络,可以改善心脑肌体失能,从而改善心理危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6864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4
下一篇2023-09-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