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个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讲述自己精心栽培的儿子差点没有考上大学的视频。
我想,王德峰教授的这一番话,反应的是大多数父母从对孩子抱着最大的希望,最后又接受孩子平凡普通的一个心路历程。
01
优秀的父亲
先来介绍一下王德峰教授:
王德峰,1956年10月出生于江苏泰县,复旦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研室教师及“当代外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美学教研室主任。
这是上对王德峰教授的介绍。

在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身上贴着这样的几个标签:
一,他的课特别受学生的欢迎,被称为哲学王子。
他讲课风趣幽默、口才绝佳,东西方哲学、艺术、红楼梦等内容旁征博引,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二,他是复旦大学唯一一位校长默许在课堂上可以抽烟的老师。
据他本人讲,不抽烟就萎靡不振,思维不活跃。讲课时香烟袅袅,又能出口成章,口灿莲花,堪称一景。这既是复旦大学的宽容,也是他率性自然的风度,是一个佳话。
三,他的研究范围涉及中西方哲学、艺术、佛学,又能融会贯通。
听他的课,既听到哲学原理本身,又有一些艺术、历史的例子作为印证,可以领悟到哲学万王之王的美。他主攻西方哲学,却落脚到中国哲学上。尤其推崇中国思想中的性灵,让理工科的我眼界大开。总之,深邃、逻辑自洽。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父亲,曾经也自认为自己儿子怎么都会强过自己,最后在儿子高考的时候,满心希望儿子能考到复旦大学,谁知道儿子的高考成绩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02
制定计划精神培养
王德峰教授说:“从儿子出生那天起,我就想象着,一个儿子来了,从今天起我有儿子了。那一天,天空都特别的晴朗,我就想着他将来比我做出更大的成就来,不要像我那个窝窝囊囊的样子。当时我对自我的评价是不高啊。”

几句话就能看到一个初为人父的父亲的喜悦和对孩子抱有的希望,就像王教授说的那样,希望儿子超出自己。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的天然的想法,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到孩子的身上。
王德峰教授小心翼翼地安排好了儿子成长的计划,希望儿子一步一步照着他的计划走下去。他夫人也刚好同意了他的这个计划。
王德峰教授的儿子幼儿园在卢湾区瑞金一路幼儿园,是一个蛮好的幼儿园,后来又进了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也是一个最好的小学。
然后到了复旦二附中上的初中,到高中的时候,王教授的儿子不准备考复旦附中,自己提出来喜欢杨浦高中,王教授就听从了儿子的建议,上了杨浦高中,因为杨浦高中也是市重点高中。
可以说,为了儿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王教授在儿子的教育上一路给了最好的资源。
儿子一路读下来,终于迎来了高考。
王德峰教授说:“我儿子当年高考,我满心希望他考取复旦。为什么呢?因为当年复旦有一个优惠政策,就是复旦教职工子女,如果能考到一本以上多少分就可以被复旦录取。”(这个优惠政策现在已经没有了。)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王教授拿着儿子的成绩,马上给复旦的招生办主任打了个电话,让招生办主任判断一下儿子的这个成绩能进什么学校。
结果招生办主任告诉他:“这个成绩啊,差一点就大学考不上了。”
多年的奋斗,现在谜底终于被揭开了。这个谜底对这个多年对儿子精心栽培的父亲来说是有多么的残酷。
03
对高考失利的儿子王教授是怎么做的?
听闻儿子的成绩差一点连大学都上不了,王德峰教授深受打击。他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四平路上兜了三圈,三圈之后,心里总算平静了。
他俭省了一下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
后来发现自己没做到位的地方有很多,没做到的这些全是什么呢?就是自己莫名其妙地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到了儿子的头上。
他又思考了儿子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最后王德峰把儿子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归结到这是他的命。
为什么呢?
原来他儿子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谈恋爱了。
王教授知道儿子谈恋爱后找儿子谈话了,他对儿子说,谈恋爱也不一定是个坏事情,到这你们这个年纪,知道一点风月之情,谈了就谈了吧。
王教授认为,谈恋爱呢有两种作用,一种是消极的作用,一种是积极的作用,你们两个都要高考的,如果能互相鼓励,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一起前进,这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没想到的是,在临近高考的最关键的时候,他儿子失恋了,在高考最紧张的时候,别的孩子都晚上不肯睡觉也要读书,他儿子居然喝酒喝醉了,结果就影响了高考的成绩。王教授说,这就是莫非命也。(所以,王教授在这里也提醒孩子们,要谈恋爱,就晚一点谈,不要耽误自己的前程。)
可以说,王德峰教授是用一个哲学家的智慧面对了儿子高考失利这件事。
王教授说,关于儿子高考失利的这个事情,他现在根本就没有失败感。因为他儿子到了大学以后,变成了一个真正热爱读书的人,你不让他读,他还拼命要读。

04
我们应该从中学到的启示
从王德峰教授谈儿子的视频中,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我们大多数家长从孩子出生那一天起,就认定自己生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天资聪颖,气度不凡,我们也犯了大多数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常常忘记了其实我们自己就是个平凡的普通人。
我们常常认定,给了孩子最好的学习资源,孩子就必须得优秀,就必须能够鹤立鸡群,我们也像王教授说的那样,常常把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其实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的孩子,有时候资质真的很一般,他就是个普通的小孩,跟我们一样。
看到过一句话,说人这一辈子,要接受三个普通:小时候要接受父母的普通,长大了要接受自己的普通,老了要接受孩子的普通。
我们作为家长,都应该像王教授那样,接受事实,更人性化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也正是王德峰教授这样有着大智慧的家长,他的儿子虽然上了普通大学,但是入校以后更爱读书了,最后考取了伦敦商学院。
我们其实有时候只需要和我们自己的内心和解,能接受孩子的优秀,同时也能接受孩子的普通
王教授在纳米纤维技术、新型纺纱技术、天然纤维性能及其产品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多项科研成果均属世界首创,在世界纤维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过多项澳大利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经费达一千多万澳元,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20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他在2000年获得国际毛纺年会青年科学家奖,2001年获国际纺织学会特别创新一等奖,2005年他作为第一负责人带领团队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纳米技术创新团队奖。同年,王教授获得了美国纤维学会杰出成就奖(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只评一名)。王训该教授牵头筹建的澳大利亚未来纤维研究中心2010年获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维多利亚州政府、维多利亚先进材料制造中心、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和迪肯大学支持,总经费达一亿多澳元。
王继辉教授是往来实验室和学工办最多的老师,他每年都要为学生们请来一些材料行业知名学者和企业领导做讲座,他每年都要亲自带领学生们在材料知名企业进行暑期实习,他非常关心同学们的生活,在他的奔走下,134万奖学金落户材料学院,造福材院学子。这些工作,本不是他一定要做的,但是却成为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他的心目中,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教授他们知识,要关注他们发展,要关心他们生活,要多与他们交流。
王继辉教授是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复合材料系博士生导师,材料学科责任教授。王教授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学者,同时他还不忘关心同学们的成长,以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职责和热情为学子们的成长铺平了道路,受到老师们的尊敬和同学们的爱戴。 王继辉教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通过经常与材料学院领导、学工办老师及与学生接触,了解到材料学院学生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30-40%,许多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正常的生活、健康的人格形成。作为一名在武汉理工大学工作二十多年的教师,他深感作为教师的责任,王老师认识到使学生能够正常有尊严的在校学习生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积极想办法做工作,利用自己在武汉理工大学校友及全国复合材料行业的声望,在材料学院领导的指导下,积极与武汉理工大学的校友和复合材料的知名企业联系。
2002年,他和原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复材系单松高教授一起,通过与这些企业家沟通、做工作,讲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况以及遇到的生活困难,动员了武汉理工大学82届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毕业的陈亚唯先生在材料学院设立“亚唯奖学金”,奖金额四十万元,每年10万元,旨在奖励武汉理工大学复合材料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献身科技和复合材料事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以前的研究生较少,通过陈亚唯先生 “亚唯奖学金” 的设立,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考研的比例明显提高。
2005年,王继辉教授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来武汉理工大学讲学的机会,组织动员他们来我校设立奖学金。在王教授的努力下,上纬(上海)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朝阳先生为材料学院设立了“上纬奖学金”,总金额11万,旨在奖励武汉理工大学复合材料系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激励贫困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献身科技和复合材料事业。上纬奖学金每年奖励40名优秀贫困本科生,许多刚来我校报到的贫困学生都享受到了这一奖学金,使学生们感到了武汉理工大学对学生们的关心与爱护。
2006年底,王教授还积极奔走,动员武汉理工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85届校友、苏州格瑞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冯毅董事长、85届校友苏州富丽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永中先生在我校设立总金额为15万元的“冯毅奖学金”与总金额为18万的“永中奖学金”,这些奖学金的设立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了同学们的专业思想和献身复合材料的信念。2006年,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考上研究生的比例达到40%以上,居全校前列。
正值2006年材料学院校友会成立之际,经过王老师的积极联系,陈亚唯先生再次捐资50万人民币,与材料学院续签“亚唯奖学金”。
通过王教授的不懈努力,多年来他为复合材料系的学子们引来上维奖学金、亚唯奖学金、冯毅奖学金、永中奖学金,总金额达134万,开全校之先河。
同时,王教授的这一义举也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通过动员国内外的优秀企业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及设立奖学金,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同时也为这些企业树立了很好的正面形象,为这些企业输送了高素质的复合材料专业人才,为学生就业开辟了很好的途径,现实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局面。 王教授对于学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2008年他带有16个研究生。他首先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有优秀的人品,倡导先成人后成材。在做科学研究方面,他要求自己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去完成每一项科研工作,能做的事情就要作到最好,而且始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王教授会毫不留情的指出来加以批评。同时作为一个科研团队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凝聚力。王教授每个月会召集大家在一起开会,和他们交流最近时间工作成果和一些科研设想,然后一起讨论,好的方面给予肯定,不足的地方大家共同商讨找出解决办法。
在培养学生成材方面,王教授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的教学理念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掌握好专业知识以后,具备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王教授会在暑假安排自己的优秀学生到外面去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也是一种升华。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来让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增长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激发出同学们对于复合材料专业的学习兴趣。他认为目前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给他们提供一些这样的实践机会,可以引导他们好好学习,更有利于他们成材。
多年来,王教授主动为学院联系复材领域学者及企业家讲座20余场,同时他积极与复材企业联系,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如今每年暑假,王老师都带领十几位复材专业同学前往北京,到北京玻璃钢研究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北京汽车玻璃钢总公司实习,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了解复合材料的各种工艺及成型过程,如:SMC工艺,RTM工艺,手糊,模压成型工艺等,而且还对复合材料制品,从而对复合材料有了更清楚,更具体的认识。
在谈到教书育人方面,王教授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引路人而已”。他认为,大学里面自学是很重要的,刚开始阶段同学们可能会有迷茫,存在一些不懂和疑惑。这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他们一些引导,帮助他们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给他们指出自己的奋斗方向,让他们尽快走出迷茫,对于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王继辉老师说,教书育人,将每一名学生培养成材是教师的职责,因此他会尽一切努力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帮助每一名学生成材,让他们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