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从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发病率以腹股沟斜疝占绝大多数。
腹股沟疝气,是婴儿体腔内的小肠、输卵管、卵巢、睾丸等器官经过体腔壁或腔内空隙脱出,在孩子的腹股沟处形成的突出。父母在孩子的腹股沟处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严重时甚至会肿到阴囊),同时孩子还会出现爱哭、不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伴随的症状。孩子大声哭啼、咳嗽、排便、排尿时,腹部压力会突然增加,非常容易发生疝气,父母一定要当心。
常规治疗
1岁的婴儿可用疝带压迫6个月,随肌肉渐增强有可能治愈。难以耐受手术的年老体弱者可佩疝带,其他患者原则上均应采取手术治疗。对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必须采取急诊手术治疗,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非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力;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1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采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臂深环,防止疝块突出并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者,白天可在回纳疝内容物后,将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压垫对着疝环填住,阻止疝块突出。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高疝嵌顿的发病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发生粘连的可能。
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但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力增高情况或糖尿病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处理,否则术后易复发。手术方法可归纳为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传统的疝修补术
手术的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斜疝囊颈,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然后切去疝囊。这样就能堵住腹内脏器进入疝囊的通道。结扎偏低只是把一个较大的疝囊转化为一个较小的疝囊,不能达到治疗目的。娶幼儿的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疝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不需施行修补术。有些绞窄性斜疝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通常也采取单纯疝囊高位结扎避免施行修补术,因感染常使修补失败。腹壁的缺损应在以后另作择期手术加强之。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成年腹股沟疝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腹股沟疝的复发,只有在薄弱或缺损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得到加强或修补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治疗。Ferguson法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借以消灭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仅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病例。
修补或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①Bassini法,把精索提起,在其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置精索于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腱膜之间。
②Halsted法与上法很相似,但把腹外斜肌腱膜也在精索后方缝合,从而把精索移至腹壁皮下层与履外斜肌腱膜之间。McVay,法是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③Shouldice法。上述三种修补术有一共同缺点,即将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缝合在一起,引起较大张力,也不利于愈合。此外,现代观念认为,所有成年腹股沟疝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而Shouldice法就是把疝修补手术的重点放在腹横筋膜这一层次上的。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的内环,发挥其括约肌作用。然后按bassini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踺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 浅环通常在修补术中显露疝囊前切开,缝合切口时可再塑,使其缩小。
无张力疝修补术
传统的疝修补术都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和修补的组织愈合差等缺点。现代疝手术强调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常用的修补材料是合成纤维网。其最大优点是易于获得,应用方便,不需要在病人身上另作切口(如利用自体组织作疝修补),节省了手术时间,术后手术部位疼痛较轻。临床上应用的合成纤维网有涤纶网、聚四氟乙烯网、尼龙网、Memilene网和Marlex网等。然而,一种有用的生物合成材料应该具有:
①组织液不能改变其物理性能;
②化学上是惰性的;
③不引起炎症及异物反应;
④无致癌性;
⑤能够对抗机械性应力;
⑥能够消毒使用;
⑦不引起变态或过敏反应;
⑧可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的形状。目前尚无一种合成材料能够完全满足上述的所有要求。 手术方法:分离出疝囊后,将疝囊内翻送入腹腔。无需按传统方法高位结扎疝囊。然后用合成纤维同片制成一个圆柱形花瓣形的充填物,将其填充在疝的内环处以填充疝环的缺损,再用一个合成纤维网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而替代传统的张力缝合。
(3)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方法有四种:
①经腹膜前法;
②完全经腹膜外法;
③经腹腔内法;
④单纯疝环缝合法。前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从内部用合成纤维网片加强腹壁的缺损;最后一种方法,用钉或缝线使内环缩小,只用于较小的较轻的斜疝。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目前临床上较少开展。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嵌顿性疝具备下列情况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①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局部压痛不明显,也无腹部压痛或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者;
②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较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复位方法是让病人取头低足高卧位,注射吗啡或哌替啶,以止痛和镇静,并松弛腹肌。然后托起阴囊,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同时用左手轻轻按摩浅环和深环以协助疝内容物回纳。 此法虽有可能使早期嵌顿性斜疝复位,暂时避免了手术,但有挤破肠管,把已坏死的肠管送回腹腔,或疝块虽消失面实际仍有一部分肠管未回纳等可能。因此,手法必须轻柔,切忌粗暴;复位后还需严密观察腹部情况,注意有无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如有这些表现,应尽早手术探查。由于嵌顿性疝复位后,疝并未得到根治,大部分病人迟早仍需手术修补,而手法复位本身又带有一定危险性,所以要严格掌握其指征。 除上述情况外.嵌顿性疝原则上需要紧急手术治疗,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绞窄性疝的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术前应作好必要的准备,如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迅速补液或输血。这些准备工作极为重要,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手术的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物的活力,然后根据病情确定处理方法。在扩张或切开疝环、解除疝环压迫的前提下,凡肠管呈紫黑色,失去光泽和弹性,刺激后无蠕动和相应肠系膜内无动脉搏动者,即可判定为肠坏死。如肠管尚未坏死,则可将其送回腹腔,按一般易复性疝处理。不能肯定是否坏死时,可在其系膜根部注射0.25%~O.5%普鲁卡因60~80ml,再用温热等渗盐水纱布覆盖该段肠管,或将其暂时送回腹腔,10~20分钟后,再行观察。如果肠壁转为红色,肠蠕动和肠系膜内动脉搏动恢复,则证明肠管尚具有活力,可回纳腹腔。如肠管确已坏死,或经上述处理后病理改变未见好转.或一时不能肯定肠管是否已失去活力时,则应在病人全身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切除该段肠管并进行一期吻合。病人情况不允许肠切除吻合时,可将坏死或活力可疑的肠管外置于腹外,并在其近侧段切一小口,插入一肛管,以期解除梗阻:7~14日后,全身情况好转,再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绞窄的内容物如系大网膜,可予切除。
(一)疝气症状
疝气的症状轻重不一,与疝气的类型、疝内容物情况、有无嵌顿及绞窄等因素有关。
疝内容物产生嵌顿,则会出现相应的全身症状。
(1)如果疝内容物为小肠、结肠则可出现阵发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排便排气不畅等肠梗阻症状。
(2)如果疝内容物为膀胱、肾脏则可出现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部疼痛等症状。
(3)如果疝内容物为输卵管、卵巢或大网膜,可有腹部钝痛、腰骶部钝痛及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肠道胀气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疝内容物绞窄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生休克。
腹内疝发病较急,仅表现为消化道梗阻,尤其是先天性腹内疝术前诊断极为困难,多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剖腹探查后始获确诊。手术后腹内疝的诊断,结合手 术史,应有所提示,但又可能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创伤性膈疝症状重,常伴有呼吸或(和)循环功能障碍,结合外伤史,易获诊断。而先天性膈疝症状不典型,易 误诊。食道裂孔疝常误诊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返流性食管炎,贲门炎等。
总之,腹外疝常可凭借症状表现作出诊断,特别要注意早期症状、局部症状及症状的发展演变,病史至关重要。而腹内疝则不易诊断,常被误诊。所以在诊断肠梗阻时,病因分析中要考虑到发生疝气的可能,切不简单作出肠梗阻的诊断,而漏诊嵌顿疝,导致疝内容物的绞窄和坏死。
(二)疝气体征
1局部体征,
腹外疝局部体征出现早、比较明显。典型体征为局部隆起可复性或不可复性肿块,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张力及有无压痛等,因疝的种类及疝内容物不同而异。
(1)腹股沟斜疝之肿块多呈圆形或梨形,经腹股沟管内环,通过腹股沟管、出外环口、进入阴囊。其外环口宽大,腹股沟管松弛,返纳疝内容物后,手指压迫内环口(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则肿块不再突出。
(2)腹股沟直疝肿块多呈半圆形,从Hesselbachˊs三角区向前突出,不进入腹股沟管内环和阴囊。
(3)股疝肿块位于腹股沟韧带下,肿块较小,不易返纳。
(4)白线疝、脐疝肿块呈半球形,多为无症状肿块。腰疝肿块深在,不易触及,局部可有压痛。
(5)腹内疝多不能扪及肿块,如能扪及且有压痛,则常提示疝内容物嵌顿、绞窄。可复性疝肿块质软,少有压痛,常于站立、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出现,平卧或在肿块表面加压肿块可消失。疝内容物若为肠拌时,在肿块上听诊可闻及肠鸣音。
2全身体征(1)消化系统体征:以消化道梗阻为主要体征,如:腹胀、肠型,腹部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压痛。腹内疝绞窄时则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腹部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及气过水声。
(2)呼吸系统体征:主要见于膈疝,大量疝内容物进入胸腔,可影响患侧肺泡的扩张,出现气体交换障碍及低氧血症。主要体征是呼吸加快、口唇青紫、气急、咳嗽等。慢性病程者可出现杵状指,桶状胸。
(3)泌尿系统体征;疝内容物为膀胱时、可有轻度耻骨上压痛,如发生输尿管或其开口处梗阻,可有肾区压痛、叩击痛,偶可扪及肾脏肿大。
(4)循环系统体征;多见于膈疝,待别是心包疝,老年患者及原有心功能不全的病人。膈疝可使纵膈移位,挤压心脏使心排出量减少,心包疝引起急性心包填塞,临床以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为常见,甚至发生紫绀、水肿、肝大、颈静脉怒张等急性有心衰体征。
(三)疝气鉴别
疝的诊断并不十分困难,但误诊误治也非罕见。多数病例症状典型、体征明确,一查便知,但如果不作深入探究和鉴别诊断,容易误诊。部分病例疝发生部位隐 蔽或早期疝块隐匿,局部无肿块,使诊断困难。正是腹内疝的临床表现与机械性肠梗阻一致,术前确诊困难。膈疝,特别是先天性膈疝,症状酷似上消化道疾病,也 容易误诊。
疝的诊断方法主要依据详尽病史,发病全过程、治疗史、治疗结果及相关病史,如腹部手术史、外伤史、结核病病史及其密切接触史等。仔细进行局部和全身的 体格检查,注意肿块的位置、大小、形状、质地、张力、压痛、红肿、波动及肠鸣音和气过水声。全身体检时重点在腹部,注意有无肠梗阻体征,疑有膈疝时,应特 别注意呼吸、循环系统体征。具体病例的诊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疝是否存在:具有典型疝块的局部和全身症状,又有明确的体征,确定疝是否存在并不困难。如果仅有疝好发区域的肿块,或者仅有腹痛、腹胀、呕吐、肛 门排便排气不畅及肠鸣音亢进等肠梗阻的典型表现,此时必须鉴别疝存在与否。对腹壁肿块应追问肿块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否"消失"过,是否有因肿块增大引发消 化道症状或腹痛史。 体检时应注意肿块是否具有压痛、加压肿块可否缩小或消失。如果肿块从不"消失"或缩小,无任何症状,无压痛,压之不缩小,不消失, 特别是肿块位置与疝好发部位不一致时,疝的诊断难以成立。必须指出,多数白线疝疝内容物为大网膜,疝环小且组织致密,疝块可以无变化,无症状,易误诊为腹 壁脂肪瘤。对于机械性肠梗阻,在寻找梗阻病因时,要考虑发生疝气的可能性,需要作进一步检查和鉴别诊断。首先要仔细检查疝好发部位。如腹股沟区、股部、脐部、腹白线、腰部、会阴部等,了解有无疝块,一些隐蔽部位的疝,如腰疝,疝块较深,不易触及,应注意局部有无压痛,必要时应行B超检查或疝囊造影术。直肠 指检则对诊断闭孔疝、会阴疝有重要意义。若疑有腹内疝或膈疝应摄站立位腹部平片或胸片,必要时可行胃肠钡造影。
(2)腹外疝分为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和嵌顿性疝。可复性疝是指站立、咳嗽、负重、排便等增加腹内压时,疝内容物进入疝囊,当平卧及腹内压下降时能很容易 返纳腹腔。难复性疝为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腹腔内,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多因疝内容物和疝囊粘连,或腹壁缺损大、疝环宽大。滑动性疝通常也属难复性疝。嵌 顿性疝为疝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发生疝块局部疼痛、触痛明显,如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则将产生急性肠梗阻症状。
(3)疝内容物是否发生绞窄:疝内容物的绞窄是嵌顿的进一步发展,嵌顿和绞窄临床上有时难以明确区分。腹外疝可根据疝块嵌顿的时间、疝外被盖的炎性侵袭 程度来判断。腹内疝则主要通过腹部体征及全身中毒症状来分析。
你手臂个肩发力多当然肩膀酸,这个动作肱三头肌和三角肌前束也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动作要领:收起的时候注意腹部收紧发力,不是起臀部,髋部和大腿基本处于锁定位置,这样动作比较连贯。开始可以尝试跪姿,休息两天手臂和肩膀就不酸了。祝您健身愉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