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的原因有哪些?怎么造成的?

抽搐的原因有哪些?怎么造成的?,第1张

抽筋是指由于突然受凉、突然的动作以及肌肉过度疲劳等原因造成的肌肉的暂时性挛缩现象。抽筋时,身体上的某一块肌肉猛烈地收缩,不听使唤,而且还很痛。抽筋通常发生于四肢。产生抽筋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

1.参加活动前,没有做准备动作或准备动作做得不够充分

这种抽筋常发生在踢球、跑步、爬山和游泳等活动的时候。当我们从静止的状态突然转入剧烈的运动状态时,腿部肌肉不能一下子适应这种状态转变,小腿肌肉活动突然加强,而脚部的血液供应一时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小腿和脚肌肉挛缩,呈现一种僵直状态。

2.受凉的刺激

当我们进入比较凉的水中游泳时,常常会发生抽筋。这是由于凉水中水温较低,人体要维持体温,体内的血液会往体表集中,从而使四肢肌肉活动所需的血液供应不足。再加上寒冷对肌肉的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肌肉挛缩,引起抽筋。另外,睡觉时被子盖得不好,腿脚受凉,往往也很容易造成抽筋。

3.肌肉过度疲劳

由于白天工作、劳累,肌肉过度疲劳,一时又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在晚上睡觉时受到轻微的刺激,马上就会引起肌肉抽筋。

4.营养结构不平衡有关

因为肌肉的收缩与肌细胞中钙的含量有关。当我们的饮食中缺钙或由于某种原因使身体失钙太多,或机体吸收钙的能力下降,而导致机体缺钙,就易引起抽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突然受凉或突然动作以及肌肉过度疲劳,更容易引起抽筋。

如果发生抽筋,应立即停止工作,慢慢揉搓抽筋部位。把抽筋的肌肉拉开,让它放松,或请别人帮助把抽筋的肌肉拉开。

抽搐急救

如果患者是第一次发作抽搐,而且一小时内有一次以上的发作或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以上,应拨打急救电话。

抽搐本身并不一定是致命的,因此你应该更注意导致抽搐的原因,并明确患者身上是否带有医疗疾病提示卡或找到患者所受的其它损伤。

症状:

◆肌震颤。◆肌痉挛。◆身体僵直。◆流口水。

◆大小便失禁。◆暂时性呼吸的停止◆意识丧失。

注意:

如果怀疑头、颈背损伤见头颈损伤。

如果患者自己感觉将要抽搐或者他开始失去平衡,应帮他躺在地上。

使患者侧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入肺。注意:患者抽搐时要注意不要把你的手靠近患者的嘴。

松开患者身上的比较紧的衣服

防止患者自伤。摘下他的眼镜,移开他可能撞上的物品、家具。注意:除非他要伤害自己,原则不要限制其活动。

抽搐停止后,帮他处于较舒适的侧卧位。患者此时可能很劳累、不清醒,并且可能睡着。

检查患者的气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无脉搏及心跳,应开始心肺复苏。

小儿抽搐多由高热引起,是最常见的病因,另外低血钙、低血糖、癫痫病、脑膜炎、脑炎及细茵性痢疾等,也会引起抽搐。

发现小儿抽搐,家长应及时将孩子送往医院,在路途中,家长采用一些紧急处理方法,以免发生意外。

1。用纱布或小手帕裹在筷子或小调羹上,塞在小儿上下齿之间,以防咬破舌头,如果牙齿咬得很紧,不要强行撬开,可用筷子从两侧牙往中插入。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小儿领口,放松裤带,让小孩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造成窒息。

3。针刺人中穴或用手指重压人中之后,有时也可起到止疼的效果。

4。当孩子因高热而抽搐时,还应当让孩子睡在凉快的地方,解开衣服,用冷水浸湿毛巾置于额部、腋窝及腹股沟大血管处,以加速机体散热,促使体温下降。

大部分打篮球的朋友都喜欢很好的身体素质,每个人的天生条件不同,但是后天的训练同样重要,只要你训练刻苦你将会比任何1个先天条件好的身体素质出色. 由于乔丹带来的影响大家都比较关心怎么才能跳的更高的问题,那我们先从这方面入手. 大家首先要搞清大腿和小腿在弹跳上的作用,总的来说大腿力量足的人跳的高,小腿力量强的弹速快. 而大腿力量的训练主要是负重深蹲和半蹲2种办法,如果你要练习爆发力,那么以我个人和教练的建议主要联系半蹲.至于负重的重量的也是很有讲究的,根据韦德训练法来说建议采用金子塔训练法深度刺激肌肉,每天你只需做6组半蹲,首先你先在有人保护的前提下测量下你的最大负重是多少,然后第1组用最大负重的60%来进行热身,一般来讲以15~20个为好,不宜过多,然后后面几组以每组提加10%负重的力度增加,以每组都做到力竭为止,(所谓力竭就是做到做不动为止,很多初学者感觉到腿部肌肉酸痛就停下了这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做到完全力竭直到不能完成下个动作为止.)一般来讲每组做半蹲应该在8~12个,如果你感到做完12还有力气完成下个动作那说明你的负重不够,可以考虑加重量.到最后几组也许你没有力气完成每组8个动作的基数,那么你在做完之后不要停下来,立刻做徒手深蹲也是直到力揭为止.由此训练1个段时间你将发现你的弹跳力和爆发力会有个质的飞跃. 注意:初学者做负重半蹲时一定要双脚脚尖向前.膝盖不能外张或者内屈.后期训练时为了提高各块肌群的力量可以使脚尖外张成八字或内屈.大腿的训练不能天天进行,建议3天练习1次,后期可以提高到2天练一次,如果你在练习结束后感到腿部发抖不能控制,那么恭喜你,你今天的训练很成功. 小腿:小腿属于小块肌群可以天天进行训练,也是以负重为主,但是小腿的肌肉不容易充血,需要多组数,多次数的训练方法来进行训练,训练时的负重也是和大腿的方法1样,负重进行提踵训练.每组尽量做到20~25个.这样才能使小腿肌肉进行充分的充血. 小腿训练的前期还是以双脚平行为主,来全面的刺激肌肉,注意在提踵的最高点尽量有个短暂的停顿.当肌肉有一定的基础了除了双脚平行的训练方法还可以加入双脚内外八字的训练方法来刺激小腿肌肉2测. 饮食:肌肉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在进行训练的日子力,加强营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每天实用6个鸡蛋以上.如果你还进行了其他部位的力量的训练,建议你还要加强蛋白质的摄取.还有主食的分量也必须增加,碳水化合物是你体力的来源是你完成训练的保证. 最后:除了提高肌肉力量外建议你没事回家拉拉韧带,强韧的韧带和超强的爆发力是对应的,如果你的韧带不注意训练的话那么你很容易因为你逐渐加强的力量弄伤自己. 朋友们,感兴趣的话可以采用以上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切记注意休息,不可以过激的训练.只要你可以坚持,那么成为洗篮筐的一员将不是梦想. 关于弹跳力问题 首先要搞清大腿和小腿在弹跳上的作用,总的来说大腿力量足的人跳的高,小腿力量强的弹速快. 而大腿力量的训练主要是负重深蹲和半蹲2种办法,如果你要练习爆发力,那么以我个人和教练的建议主要联系半蹲.至于负重的重量的也是很有讲究的,根据韦德训练法来说建议采用金子塔训练法深度刺激肌肉,每天你只需做6组半蹲,首先你先在有人保护的前提下测量下你的最大负重是多少,然后第1组用最大负重的60%来进行热身,一般来讲以15~20个为好,不宜过多,然后后面几组以每组提加10%负重的力度增加,以每组都做到力竭为止,(所谓力竭就是做到做不动为止,很多初学者感觉到腿部肌肉酸痛就停下了这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做到完全力竭直到不能完成下个动作为止.)一般来讲每组做半蹲应该在8~12个,如果你感到做完12还有力气完成下个动作那说明你的负重不够,可以考虑加重量.到最后几组也许你没有力气完成每组8个动作的基数,那么你在做完之后不要停下来,立刻做徒手深蹲也是直到力揭为止.由此训练1个段时间你将发现你的弹跳力和爆发力会有个质的飞跃. 注意:初学者做负重半蹲时一定要双脚脚尖向前.膝盖不能外张或者内屈.后期训练时为了提高各块肌群的力量可以使脚尖外张成八字或内屈.大腿的训练不能天天进行,建议3天练习1次,后期可以提高到2天练一次,如果你在练习结束后感到腿部发抖不能控制,那么恭喜你,你今天的训练很成功. 小腿:小腿属于小块肌群可以天天进行训练,也是以负重为主,但是小腿的肌肉不容易充血,需要多组数,多次数的训练方法来进行训练,训练时的负重也是和大腿的方法1样,负重进行提踵训练.每组尽量做到20~25个.这样才能使小腿肌肉进行充分的充血. 小腿训练的前期还是以双脚平行为主,来全面的刺激肌肉,注意在提踵的最高点尽量有个短暂的停顿.当肌肉有一定的基础了除了双脚平行的训练方法还可以加入双脚内外八字的训练方法来刺激小腿肌肉2测. 饮食:肌肉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在进行训练的日子力,加强营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建议每天实用6个鸡蛋以上.如果你还进行了其他部位的力量的训练,建议你还要加强蛋白质的摄取.还有主食的分量也必须增加,碳水化合物是你体力的来源是你完成训练的保证. 最后:除了提高肌肉力量外建议你没事回家拉拉韧带,强韧的韧带和超强的爆发力是对应的,如果你的韧带不注意训练的话那么你很容易因为你逐渐加强的力量弄伤自己.

渐冻症的肌肉震颤跳动是频繁发作的,普通肉跳是间隔的。

早期肌肉痛性痉挛是最常见的,而且多在受累及下肢胫远端肌肉。肌肉跳动可能引起患者的重视,而且有时肌肉跳动早于无力和肌萎缩几个月之久。随着病程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四肢疾病的患者都出现球部症状,无力会进一步加重。

而肌肉跳动会变的不明显,相反的以球部症状发病者,最后也会出现四肢症状,肢体的非对称性无力或构音不清。

渐冻症注意事项

饮食上的注意事项。部分渐冻症患者可出现咀嚼肌功能障碍或者吞咽功能下降的情况。因此,患者在日常饮食上应当少吃质地较硬的食物,尽量吃流食或者软食等等。

运动上的注意事项。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锻炼患者的肌肉,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但是剧烈的运动却容易导致患者的肌肉受损。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以上内容参考  -渐冻症

1、传统的练法是先做复合动作后做孤立动作,但练股四头肌我主张先将孤立动作——腿屈伸作为第一个练习。理由是先练坐姿腿屈伸力量足,能举起相对较大的重量,大腿伸缩充分,肌肉线条刻画得深而明显,同时也为深蹲做了充分的热身,鱼与熊掌兼得。要说明的是,这种练法中高级水平者更合适,初级水平者还是先做复合动作为好,避免做只刺激小部分肌肉的孤立动作。

2、为避免股二头肌借力,可先做俯卧撑弯举或坐式腿弯举,让股二头肌预先疲劳,接着再做股四头肌的练习动作,如杠铃深蹲、腿举、坐式腿屈伸等。

3、前深蹲等练习结束后,可结合股二头肌一起练。安排股二头肌的动作练习,既能使大腿肌群得到平衡发展,又能在练股二头肌的过程中使股四头肌得到积极性休息,促进股四头肌的恢复。

你朋友的症状属于心力衰竭是由于血液缺钾造成的,最好到医院检查。

人体若缺乏电解质,许多生理机能都会停摆,人体水份与酸碱质的平衡也会被破坏。

钾能帮助心脏维持规律的心跳,并协助血压的稳定。

钾的功用:

钾是身体中数量较大的物质,多数存在於各细胞内,与细胞外的内互相协调,

以维持血液和体液的酸碱平衡,以及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与渗透压的稳定。

其他的钾则分散储存在於神经、血球与肌肉当中。

钠、钾、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持体内水份与酸碱度的平衡。

缺乏钾时对身体的影响:

长期缺钾者,会有心律不整、神经传导不正常、呕吐等症状。

流失大量的水份时(如腹泻与非常大量的出汗),除了补充水份,

还要补充电解质,若只大量补充水份而未补充电解质,就会产生无力、痉挛、

呕吐腹泻等「衰竭」的症状。

吸收来源:

肉类、牛奶、乳酪

新鲜蔬果、橘子、葡萄乾、马铃薯、香蕉、冬瓜

以香蕉的含钾量最多。

钾建议摄取量:

钾的摄取不宜过量否则会造成钠的流失与不足。

长期服用抗生素、利尿剂者、盐分摄取过高者,都必须多摄取钾。

夏季“抗汗”当补钾 健康报

夏季,城里很多人出门都习惯于带一瓶纯净水;而在农村,人们外出劳动时喜欢喝的却是茶水。虽然两者都能补充因大量出汗而丢失的水分,但是它们的作用却不尽相同。饮茶不仅能解渴而且能消除疲乏。为什么饮茶能消除疲乏呢?原因是夏季人体容易缺钾,缺钾会使人感到倦怠疲乏,而茶叶中刚好含有丰富的钾。

夏季人体缺钾原因有三,一是人体在夏季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和钠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二是夏季人们的食欲减退,从食物中摄取的钾离子相应减少,这样会造成钾的摄入不足。其三,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能量增多,而能量代谢需要钾的参与。

人体血清中钾浓度只有35~55mmol/L,但它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钾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以及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当体内缺钾时,会造成全身无力、疲乏、心跳减弱、头昏眼花,严重缺钾还会导致呼吸肌麻痹死亡。此外,低钾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肠麻痹,加重厌食,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临床医学资料还证明,中暑者均有血钾降低现象。

防治低钾的关键是补钾。临床上可选用口服10%的氯化钾溶液,但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富钾食品,特别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含钾丰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药、毛豆、苋菜、大葱等蔬菜中含钾也比较丰富,黄豆、绿豆、蚕豆、海带、紫菜、黄鱼、鸡肉、牛奶、玉米面等也含有一定量的钾。各种果汁,特别是橙汁,也含有丰富的钾,而且能补充水分和能量。前面提到的茶叶,据测定含有1。1%~2。3%的钾,所以茶水是夏季最好的消暑饮品。

多食钾 少中风

据在联邦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24届内科学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提示,在中风的病例中,60%是高血压引起的,30%是动脉硬化引起的,只有10%是因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出血性疾病等引起的,而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病人的饮食有关。

美国医学家在南加州经12年对859名50-79岁的男女追踪观察表明,进食低钾饮食者发生中风所致的死亡率确实高于进食高钾饮食者。追踪观察发现,如果每天的钾进食量增加10个毫克分子量,即可使发生中风所致死亡的危险性减少40%。因此,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若能多吃些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将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少中风所致死亡的可能性。

含钾丰富的食物有豆类、蔬菜、水果。豆类中以黄豆含量最高;蔬菜中含钾最多的是菠菜、土豆、山药、莴苣等;水果中以桔子含钾量最高。

大汗淋漓莫忘补钾(2001-07-20 09:57:24)

一般情况下,膳食的含钾量虽然不高,但刚好能满足人体的需要,无需特别补充。可在炎热的夏季,特别是今夏持续高温,大量出汗可导致体内缺钾,会使人感到倦怠无力、精力和体力下降,同时耐热能力降低。若钾严重缺乏时,常易导致体内酸碱平衡的失调、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和全身肌肉无力懒动等。因此,夏季在饮食中补充适量的钾很重要。

含钾食物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动植物中均含钾,尤以豆类、蔬菜、水果的含量最高。豆类含钾量高的主要有黄豆、青豆、绿豆、蚕豆等;蔬菜中含钾多的是菠菜、山药、土豆、芹菜、大葱等。除此之外,玉米面、荞麦面以及牛奶、鸡肉、黄鱼等也有一定的含量。要准

缺钾使人疲乏 茶水能补钾消暑最佳 (2003年06月14日 09:09)

大洋网讯夏季,城里很多人出门都习惯于带一瓶纯净水;而在农村,人们外出劳动时喜欢喝的却是茶水。虽然两者都能补充因大量出汗而丢失的水分,但是它们的作用却不尽相同。饮茶不仅能解渴而且能消除疲乏。为什么饮茶能消除疲乏呢?原因是夏季人体容易缺钾,缺钾会使人感到倦怠疲乏,而茶叶中刚好含有丰富的钾。

夏季人体缺钾原因有三,一是人体在夏季大量出汗,汗液中除了水分和钠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钾离子;二是夏季人们的食欲减退,从食物中摄取的钾离子相应减少,这样会造成钾的摄入不足;其三,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能量增多,而能量代谢需要钾的参与。

防治低钾的关键是补钾。临床上可选用口服10%的氯化钾溶液,但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富钾食品,特别是多吃水果和蔬菜。含钾丰富的水果有香蕉、草莓、柑橘、葡萄、柚子、西瓜等,菠菜、山药、毛豆、苋菜、大葱等蔬菜中含钾也比较丰富。各种果汁,特别是橙汁,也含有丰富的钾,而且能补充水分和能量。前面提到的茶叶,据测定含有11%~23%的钾,所以茶水是夏季最好的消暑饮品。

缺钾有哪些症状

人体血清中钾浓度只有35~55mmol /L,但它却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钾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维持酸碱平衡,参与能量代谢以及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当体内缺钾时,会造成全身无力、疲乏、心跳减弱、头昏眼花,严重缺钾还会导致呼吸肌麻痹死亡。此外,低钾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肠麻痹,加重厌食,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临床医学资料还证明,中暑者均有血钾降低现象。(健康报)

(大洋网 wwwdayoocom)

钾 代 谢

钾(K)是细胞内最多的阳离子仅约2%总体钾在细胞外因为大部分细胞内钾在肌细胞内,故总体钾与身体肌肉块呈粗略的比例平均70kg体重成人约有钾3500mEq

钾是细胞内渗透压主要决定簇细胞内,外液钾浓度之间相互关系强烈影响细胞膜极化,依次影响重要的细胞程序,如神经冲动传导和肌肉(包括心肌)收缩因此,相对小血浆钾改变可有明显临床表现

在无严重代谢障碍时,血浆钾提供总体钾含量合理临床估计假设血浆pH恒定,血浆钾浓度从4降至3mEq/L指示总体缺钾100~200mEq血浆下降达<3mEq/L指示总体缺钾约200~400mEq许多病态情况下,血浆钾浓度变得不是总体钾含量可靠指标,因为钾向细胞内或细胞外转移

内部钾平衡

许多因素影响钾(K)细胞内外运动其中最重要是循环血胰岛素水平有胰岛素,钾向细胞内运动,因此降低血浆钾浓度当循环胰岛素缺乏,如糖尿病酮酸中毒,钾向细胞外运动,提高血浆钾,即使有总体钾缺乏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同样影响细胞内钾运动β-激动剂,特别是选择性β2 -激动剂,促发细胞吸取钾,而β-阻滞剂或α-激动剂兴奋,似乎促发钾向细胞外运动血浆钾同样明显受血浆pH影响急性酸中毒促使钾向细胞外运动进入 ECF急性代谢性碱中毒促使钾向反方向运动然而,血浆HCO3 浓度改变可能比pH改变对这方面更为重要因此,矿物酸堆积的酸中毒(无阴离子间隙高氯性酸中毒)由于通过细胞转移很可能显示血浆钾增高相反,由于有机酸堆积(阴离子间隙增加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不引起高钾血症因此,高钾血症常常伴有胰岛素缺乏糖尿病酸中毒和ECF高张而不是酸中毒本身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和碱中毒对血浆钾浓度比代谢障碍较少影响然而,血浆钾浓度按血浆pH(和HCO3 浓度)水平总可以被解释

外部钾平衡

饮食摄入钾正常波动介于40~150mEq/d稳定状态,大便丢钾相对恒定,量少(约摄入量10%)尿钾排泄受调节至接近摄入钾量,以便维持平衡然而,当钾负荷快速摄入,在以后数小时仅约50%出现在尿中由于其余大部分钾转入细胞内,使血浆钾升高减少如继续大量摄入钾,肾钾排泄增多,大概钾兴奋醛固酮分泌此外,钾从粪便中吸收似乎在调节控制下,在慢性钾过多,可下降50%

当食物中钾摄入下降,细胞内钾再作为缓冲对抗血浆钾浓度波动肾脏保钾作用对减少饮食中钾反应相对缓慢,远远小于肾脏保钠能力肾钾排泄20mEq/24h代表近乎最大肾钾保留,因此暗示明显钾丢失

血浆钾自由滤过肾小球滤过钾的大部分在近端小管和亨利袢重吸收正常情况下钾分泌进入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滤液中净肾钾排泄主要受远端肾单位钾分泌变化调节远端钾分泌受醛固酮,酸碱状态,远端肾单位尿流率和膜极化调节高循环醛固酮水平引起泌钾增加和尿钾排泄醛固酮的缺乏和抑制降低远端肾单位泌钾和导致肾钾保留急性酸中毒损害钾排泄,而慢性酸中毒和急性碱中毒引起尿钾排泄(见下文酸,碱代谢障碍)增加远端肾单位钠和高远端肾单位尿流量有利于钾分泌远端肾单位钠回吸收增加管腔负电势,进一步支持钾分泌因此,增加远端肾单位钠,像在高钠摄入或袢利尿剂治疗一样,伴有增加钾排泄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测定血浆钾浓度通常正确过去火焰光度比色已被特异离子电极测定所取代已有最新比色法进行床边快速血浆钾测定虽然不能取代临床实验测定,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比较实用,特别是在ICU,能够提供快速结果

若干种疾病导致假血浆钾浓度假低血清钾(假低钾血症),偶尔发生于极高白血球(>105 /μl)髓性白血病病人,假如在测定前标本放置室温,由于异常白细胞吸收血浆中钾血标本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测定电解质就可避免假性低血钾假性高血清钾 (假性高钾血症)同样可以发生,最通常是溶血,从标本红细胞内释放出细胞内钾由于这一原因,静脉抽血应该当心不要通过小口径针快速抽血或剧烈摇动血标本假性高钾血症可由于血小板过多症(血小板计数>106 /μl),由于凝血过程中从血小板释放出钾假性高钾血症,血浆钾(非凝固血),与血清钾相反,将是正常

钾代谢障碍

低钾血症

由于总体钾贮备缺乏或钾异常运动进入细胞内引起血清钾浓度下降<35mEq/L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低钾血症可以是钾摄入减少,但通常是由于过度尿钾或胃肠道钾丢失所致异常胃肠道钾丢失发生在慢性腹泻和长期滥用泻剂或肠道转流胃肠道钾丢失的其他原因包括食粘土癖,呕吐和胃吸引罕见有结肠绒毛腺癌可引起胃肠道大量钾丢失胃肠道钾丢失,由于代谢性碱中毒和容量丢失兴奋醛固酮分泌,而合并肾钾丢失

钾向细胞内转移同样可引起低钾血症所以发生在全胃肠外营养,大量进餐和给胰岛素后的糖原合成过程中兴奋交感神经系统,尤其用B2 -激动剂,如舒喘宁,叔丁喘宁,由于细胞钾吸取可产生低钾血症很类似,严重低钾血症偶尔见于甲状腺毒症病人由于过度β-交感兴奋(低血钾甲状腺周期性麻痹)家族性周期性麻痹是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由于突然钾向细胞内异常转移(见高钾血症),引起一过性,发作性严重低钾血症为特征发作常伴有不同程度麻痹典型有由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或剧烈锻炼所促发,但变异型无这些表现

不同的疾病可引起肾钾丧失增加尿钾排泄可发生于过多盐皮质类固醇直接作用远端肾单位促使泌钾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罕见的肾素分泌肿瘤,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性醛固酮增多症(罕见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均可引起盐皮质激素过多的低钾血症抑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 HSDH)阻断皮质醇(有一些盐皮质激素活性)转变成皮质素(无盐皮质激素活性)这些物质如甘草酸(见于甘草和咀嚼烟草)抑制11β-HSDH导致肾钾排泄

Liddle综合征(参见第229节)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疾病,以严重高血压和低血钾为特点Liddle综合征通过远端肾单位无限的钠重吸收,后者由于一种突变见于上皮钠通道亚单位基因编码上不适当高钠回吸收导致高血压和肾钾丧失

Bartter综合征(参见第229节)是一原因未定的不常见疾病,特征是肾钾,钠损耗,过度产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和正常血压

最后,肾钾损耗可以由于许多先天性和获得性肾小管病变所致,如肾小管酸中毒和范康尼(Fanconi)综合征,一种少见综合征,可导致肾脏钾,糖,磷,尿酸和氨基酸丢失

利尿剂是更多导致低钾血症的最常用药物耗钾利尿剂阻滞钠近,远端肾单位回吸收,包括噻嗪类,袢利尿剂和渗透性利尿剂氨体舒通,阿米洛尔和氨苯蝶啶阻滞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钠回吸收,因此不伴有耗钾经诱导腹泻,泻药,尤其是滥用,可引起低钾血症偷用利尿剂和/或滥用泻药常常是持久性低钾血症的原因,尤其是偏爱体重丧失病人和容易得到药物康复护理员

富钾的食品

钾的功能常与钠相联系,对维持体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细胞的新陈代谢,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起着十分重要作用。血钾过低或过高,都会引起严重后果。

钾在天然食物中分布很广,日常膳食中一般不会缺乏,如果膳食不平衡,偏食肉、蛋、多糖、多盐,而粮食、豆类、蔬菜、水果吃得少,就会发生钾的摄入量减少。烹调不合理,做菜馅去菜汁,吃菜时弄去菜汤,那就等于吃“低钾菜”,无形中丢失大量的钾。慢性疾病可能使钾的吸收不好,腹泻呕吐,有些利尿剂都可使钾丢失过多。糖元的生成需要钾,食用大量糖时,血中钾的浓度很快下降,未控制的糖尿病病人往往大量钾从尿中丢失,所以需要补钾。

含钾高的食物有鲜蚕豆、马铃署、山药、菠菜、苋菜、海带、紫菜、黑枣、杏、杏仁、香蕉、核桃、花生、青豆、黄豆、绿豆、毛豆、羊腰、猪腰等。高钾饮食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少或无尿,钾不能及时被排出;休克或肾上腺功能不全等不仅不能补钾,而且要控制钾的摄入量。(上海助医网)

冠心病病人限盐不忘补钾

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查资料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冠心病病人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有促进冠心病发展的作用。因此,控制高血压并设法降低血压水平,对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心排血量,直接增加心脏负担,对心脏血流供应不足的冠心病人是不利的。目前普遍认为,钠摄入量在促进高血压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食盐每日摄入高达20克的日本北部人,高血压发病率可高达40%,明显高于食盐每日摄入约5克的北美爱斯基摩人的发病率。研究还证明:平均每天少摄入5克食盐,平均舒张压可降低053千帕(4毫米汞柱)。因此,对已患有高血压的病人,限制食盐可作为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手段。

那么,冠心病病人应限制多少食盐为宜呢, 这要根据病人是否同时患有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病情来决定。有人提出较为严格的限盐量,规定每日不超过5克。有的人较难做到并坚持。笔者认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渐限制食盐用量,使自己的口味渐渐习惯于低盐膳食。具体做法是:烹调时在菜肴出锅前将盐撒在食物上,盐味便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还可利用糖、醋、香料等调味品,来增加食物味道,以减少食盐用量。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低钠盐,也是限盐(限钠)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最后应指出,钾盐是可以保护心肌细胞的。促进钠排泄的降压药,常常增加钾排泄,造成体内缺钾。因此,膳食中于限盐(限钠)的同时,应多吃含钾的食物,例如五谷杂粮、豆类、肉类、蔬菜和水果均含有一定量的钾。动物性食品虽大多含钾比蔬菜、水果高,但钠含量、胆固醇含量较高,而蔬菜、水果含的钠极少,所以,应多吃水果、蔬菜来补钾。含钾高的食物有菠菜、萝卜、卷心菜、芹菜茎、南瓜、鲜豌豆、柠檬等,均可选食。

37度医学网

钾,原子序数19,原子量390983。元素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碱”。1807年由英国化学家戴维首次用电解法从氢氧化钾熔体中制得金属钾,并定名。钾在地壳中的含量是259%,居第七位。重要的价矿物有钾石盐、钾硝石等;海水中含有氯化钾,其含量为氯化钠的1/40;土壤中的钾很容易进入植物组织,所以植物灰中都含有碳酸钾。钾有三种天然同位素:钾39、钾40和钾41。

钾是一种轻而软的低熔点金属;熔点为6325°C,沸点760°C,密度086可/厘米3。

钾比钠活泼,金属钾与水或冰的反应,即使温度低到-100°C,也非常剧烈;与酸的水溶液反应更为剧烈。金属钾在空气中燃烧,易生成橘红色的超氧化钾。金属钾与氢气反应很慢,但在400°C时反应很快。金属钾与一氧化碳反应能生成一种爆炸性的羰基化合物。含钾的化合物能使火焰呈现紫色。

钾盐是重要的肥料,是植物生长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

钾盐

中国是钾盐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仅在六个省(区)有少量钾盐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8处,总保有储量KCl 456亿吨。我国钾盐主要产于青海察尔汗盐湖,其储量占全国的97%;云南勐野井也有产出。钾盐矿床类型以现代盐湖钾盐为主,中生代沉积型钾盐矿和含钾卤水不占重要地位。

元素符号:K

性状:钾是一种银白色,质软,有光泽的1A族碱金属元素。

它的熔点低,比钠更活泼,在空气中很快氧化。钾与水的反应比其他碱金属元素显得温和。钾可以和卤族、氧族、硫族元素反应,还可以使其他金属的盐类还原,对有机物有很强的还原作用。

发现: 1807年由英国化学家戴维首次用电解法从氢氧化钾熔体中制得金属钾,并定名。

名称由来:来源于拉丁文kalium,原意是“碱”。拉丁文名称从阿拉伯文qali借来的。

分布:钾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在云母、钾长石等硅酸盐中都富含钾。钾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209%,居第八位。在海水中以钾离子的形式存在,含量约为01%。钾在海水中含量比钠离子少的原因是由于被土壤和植物吸收多。在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钾。正常人体内约含钾175克,其中98%的钾贮存于细胞液内,是细胞内最主要的阳离子。

制备:这种元素通过将其常见的氢氧化物进行电解而得到。讲氢氧化钾与卤化物进行熔融电解,再经真空蒸馏制得。

同位素:钾39、钾40和钾41

用途:钾主要用作还原剂及用于合成中。钾的化合物在工业上用途很广。钾盐可以用于制造化肥及肥皂。钾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很大作用,是植物生长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

对人体的影响:钾可以调节细胞内适宜的渗透压和体液的酸碱平衡,参于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的代谢。有助于维持神经健康、心跳规律正常,可以预防中风,并协助肌肉正常收缩。在摄入高钠而导致高血压时,钾具有降血压作用。

人体钾缺乏可引起心跳不规律和加速、心电图异常、肌肉衰弱和烦躁,最后导致心跳停止。一般而言,身体健康的人,会自动将多余的钾排出体外。但肾病患者则要特别留意,避免摄取过量的钾。

钾的成人每日摄取量为2000毫克。婴幼儿对钾的最低日需要量为90毫克。在乳制品、水果、蔬菜、瘦肉、内脏、香蕉、葡萄干中都含有丰富的钾。

1病程经过及分期急性压迫如外伤性血肿、转移癌、硬脊膜外脓肿,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脊髓功能便可完全丧失。急性脓肿患者常以高热寒战起病。慢性压迫如良性肿瘤、先天性畸形等,起病极为缓慢,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或仅有相应部位的不适感,轻微疼痛,又非持续,往往不足以引起患者的注意。

多数患者是因疼痛较剧或肢体力弱、感觉障碍出现之后才就医诊治。对症治疗后症状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因此可能误诊为肋膜炎、心绞痛、胆囊炎或其他内脏疾患,或认为是关节炎、脊柱肥大、神经根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等。若此期未能得到诊治,压迫将进一步进展,症状亦日趋加重。

脊髓压迫症的自然病程大体可分3个阶段,即早期(根痛期)、脊髓部分受压期和完全受压期。

(1)根性神经痛期:亦称神经根刺激期。病变较小,压迫尚未及脊髓,仅造成脊神经根及硬脊膜的刺激现象。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根性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疼痛部位固定,局限于受累神经根分布的皮节区域,疼痛异常难忍,被描述为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牵扯样和针刺样。开始为一侧性,突然发作,突然消逝,是间歇性痛。每次发作自数秒至数分钟。当用力、咳嗽、打喷嚏、大便等导致胸、腹腔压力突然增加时可触发或加剧疼痛,改变体位时可加重或减轻。因而患者常常只取一种姿势。在间歇期内可完全正常,或在疼痛部位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虫爬、寒冷、针刺、发痒、沉重等感觉。当压迫进一步进展,疼痛加剧,变为持续性、双侧性,以致可以较广泛。神经根受压到一定程度时,其传导功能逐渐低下以致丧失,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由于相邻的上、下两个感觉神经根所支配的皮节有重叠,故神经根损害所出现的节段性感觉障碍,常是部分性的不完全的,若是完全性感觉丧失,提示有2个以上的感觉根受到损害。根痛并非见于所有患者,以髓外压迫者多见,髓内病变则较少见。病变位于脊髓腹侧者可无根痛症状,可产生运动神经根刺激症状,表现为相应支配肌群的肌束颤动、“肉跳”乃至痉挛,或易疲乏无力。这些早期症状的分布部位对脊髓受压的定位诊断有很大价值。

(2)脊髓部分受压期:病变在椎管内继续发展,脊髓受到压迫,出现脊髓传导束障碍,表现为受压平面以下的肢体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减弱或消失。因运动传导束神经纤维较粗,对压迫和血供影响耐受力差,因此运动障碍可先于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累产生受压平面对侧2~3节段以下的痛、温觉障碍,压迫平面高者障碍明显。可能在腰骶段脊髓丘脑束的位置已移向背外侧所致。如累及后索,则出现同侧关节运动觉、位置觉、震动觉等深感觉障碍,震动觉易受损害故表现也较早。深感觉障碍时患者在黑暗中行走困难,有如踩在棉花上的感觉。脊髓受压获得的适应和代偿功能,往往在此期间逐步建立,因此临床症状的加重和波动也就较为明显。运动和感觉障碍出现的程序髓内和髓外病变不同,髓内压迫者,运动、感觉障碍呈离心形式,即自受压平面向下、向远侧发展,可有感觉分离现象,根痛较少,括约肌功能障碍较早。髓外压迫者,运动、感觉障碍是向心形式,即自下自远侧向压迫水平发展。这是因为来自下肢痛、温觉传导纤维在脊髓内位于外侧,先于受到压迫之故。根痛较常见,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则较晚。脊髓受压期历时比根痛期为短,一般为数月左右。但两期常相互重叠,不能截然分开。当出现长传导束症状之后,即应视为脊髓已遭到部分压迫。

(3)脊髓完全受压期:亦即麻痹期、横断期,属本症的晚期。压迫已遍及到脊髓的整个横断面。尽管无肉眼所见的解剖上横断,但其功能已大部或完全丧失,脊髓受压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以及皮肤、指(趾)甲营养等均出现障碍。

上述脊髓受压的临床发病过程,以慢性髓外压迫性病变表现最为典型。病程越长则此三期的出现越明显。分期并非绝对的,常有交叉重叠,如在脊髓完全受压期,尚存在根痛的病例,也非罕见。但分期对了解和分析脊髓受压一般规律和帮助临床早日发现、抓紧治疗时机都有意义。

2症状与体征

(1)感觉障碍:为脊神经后根、脊髓内的各种感觉传导束受到刺激或损害所致。包括疼痛、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分离和感觉异常等。根性痛最为常见而且剧烈,已于前述。此外亦偶尔可见感觉传导束性疼痛,呈某一个肢体或半身的弥漫痛或烧灼样、针扎样痛。当髓外压迫波及脊椎时,可产生脊椎椎体性痛,表现为背部肌肉深层钝痛、常合并有局部肌肉痉挛强直,用力、咳嗽或体位改变时加剧,也可因坐位时减轻,卧位时加重等。感觉过敏,常在感觉减退或消失平面的上方有一条感觉减退较轻区域,再上方常存在一狭窄的感觉过敏带。感觉减退较轻区与感觉过敏带之间的界线,代表脊髓受压节段的上缘。当病变在脊髓中央区时,常损害交叉的脊髓丘脑束纤维,而一部分未交叉的触觉纤维及深感觉纤维可免受累及,产生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及关节肌肉觉存在。常见于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而髓外肿瘤则少见。白质前联合的损害则出现损害水平以下两侧对称性的痛、温觉丧失。后索受损害则产生损害平面以下的触觉、本体觉、振动觉的丧失。此外髓外压迫时出现相应节段的棘突压痛、叩痛亦较常见。感觉障碍是脊髓压迫症的重要体征。对判断髓内还是髓外压迫,特别是对压迫的定位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肌肉运动障碍与肌腱反射改变:病变累及前根、前角及皮质脊髓束时,产生肌力、肌张力和反射改变。早期为乏力、精细动作困难、步行易疲劳等现象,随后出现肌力减退直至完全瘫痪,前根和前角的损害以肌无力、肌张力低、肌萎缩和肌束颤动以及腱反射消失为主要表现,即所谓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在颈段及腰骶段尤为明显。当皮质脊髓束以及与运动有关的其他下行传导束受损害时,以肌无力、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为主要表现,即所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如果病变在脊髓颈膨大部位,既累及支配上肢的前根和前角,又累及支配下肢的皮质脊髓束,因此产生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和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脊髓压迫症所造成的瘫痪一般为截瘫或四肢瘫,单肢瘫少见,偏瘫更少见。缓慢进行性的完全性截瘫,早期两下肢是伸性痉挛性瘫痪,刺激病变水平以下皮肤,可引出两下肢挺直,肌张力增高。也可出现反射性屈曲,称为屈曲痉挛性截瘫。临床上可把能引出此防御反射区域的上界,作为脊髓受压平面的下缘。晚期则变为松弛性瘫痪。受压水平以下的浅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出现,则为下行的皮质脊髓束同时受到损害所致。早期仅累及患侧,随后健侧也逐渐出现改变。

(3)括约肌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排尿急迫、排尿困难,一般在感觉、运动障碍之后出现,尔后变为尿潴留,顽固性便秘,最终大小便失禁。病变在脊髓圆锥部位时,括约肌功能障碍常较早出现。病变在圆锥以上时,膀胱常呈痉挛状态,其容积减少,患者有尿频、尿急,不能自主控制,同时有便秘。而病变在圆锥以下时,则产生尿潴留,膀胱松弛,当膀胱充满尿液后自动外溢,呈充溢性尿失禁。肛门括约肌松弛,稀的粪便自行流出,大便失禁。

(4)营养性障碍:继发于肢体的感觉、运动障碍之后,皮肤干燥,易脱屑、变薄,失去弹性,皮下组织松弛,容易发生压迫性溃疡(压疮)。指(趾)甲失去光泽、增厚和脱落。关节呈强直状态。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脊髓胸1~腰2的灰质侧角内有交感神经细胞,在骶段内则有副交感神经细胞。当受压时或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时,出现多汗、无汗、血管舒缩和立毛反射异常等改变,常伴有两下肢水肿,腹胀及发热(当压迫水平较高时导致大面积体表出汗障碍)。颈8~胸1的灰质侧角有睫状脊髓中枢,损害时产生Horner综合征,为一有价值的定位体征。

3不同水平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

(1)颈段病变:颈段病变的特点是:四肢都有瘫痪,下肢属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上肢则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也可为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感觉障碍涉及上肢、颈、后枕甚至面部。根据病变的部位又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①颈上段(颈1~3)主要临床表现如下:头部及颈部的运动、提肩胛运动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及萎缩。四肢均有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性反射如跖反射(Babinski征)阳性,弹指征(Hoffmann征)阳性。膈神经受刺激而引起呃逆、呕吐,或膈神经受损出现呼吸困难、发音低沉,甚至呼吸肌完全麻痹。根痛限于枕部或颈后部,也可引起该区的感觉缺失。由于三叉神经下降可延伸至颈3水平,因此这里的病变也可有面部感觉障碍。如病变属占位性者,可因小脑延髓池的阻塞而产生颅内压增高。

②颈中段(颈4~6)主要临床表现如下:四肢均有瘫痪,以肩部运动及膈肌运动受影响最大,肱二头肌(颈5~6)、冈上肌(颈5~6)、冈下肌(颈5~6)、小圆肌(颈4~5)、肩胛下肌(颈5~6)等可为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并出现肌萎缩;肱三头肌(颈7~8)有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因此临床上可见屈肘时阻力较大,伸肘时十分松弛的肌张力分离现象。根痛部位局限于肩部或肩胛部,有时肩部及上臂外侧有浅感觉减退或消失。躯干的感觉减退或缺失平面常限于胸2水平以下。肱二头肌反射消失,但肱三头肌反射及两下肢的腱反射都呈亢进。

③颈下段(颈7~8,胸1)主要临床表现:手指活动有明显的瘫痪,伴有手部小肌肉的萎缩。前臂的肌肉也可呈不同程度的萎缩及弛缓性瘫痪。根痛部位限于前臂及手指。上肢有节段性的感觉减退或缺失,躯干感觉平面止于胸2水平。肱二头肌的反射正常,但肱三头肌反射(颈7~8)、桡骨膜反射(颈5~6)、指屈反射(颈6~7,胸1)均可消失。病侧出现Horner综合征。

(2)胸段病变:胸段(胸1~11)病变特征较少,患者常呈两下肢的痉挛性瘫痪。感觉障碍的平面在胸2以下,腹股沟以上,因此正确的节段定位比较困难。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①两上肢不受影响,但两下肢呈痉挛性瘫痪。

②根痛的表现为肋间神经痛、上腹部疼痛、腰背痛等,有时伴有带状疱疹。疱疹的部位及根痛的部位具有定位意义。感觉障碍的部位随病变部位而定,大体可根据以下关系确定:病变在胸2者感觉障碍水平止于第2肋骨水平;病变在胸4,感觉障碍止于乳头水平;胸6齐胸骨剑突水平;胸8齐肋缘水平;胸10平脐水平;胸12齐腹股沟水平等。

③两下肢的腱反射亢进及腹壁反射减退或消失。腹壁反射分上、中、下三部分,上腹壁反射消失表示胸7~9有损害;中腹壁反射消失表示胸9~11有损害;下腹壁反射消失表示胸11~腰1有损害。

④脐孔征(Beever征)阳性,可见于胸10病变。令患者仰卧,向前抬头,检查者以手压其额部以加阻力,此时可见患者脐孔明显地上移。

(3)腰段病变:腰段病变的特征是两下肢有瘫痪,感觉障碍位于腹股沟之下。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又分腰上段与腰下段。

①腰上段(胸12~腰2)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如下:两髋关节屈曲及股内收动作有瘫痪。同时可见髂腰肌、缝匠肌、耻骨肌及内收长肌等萎缩。由于这些肌肉部位较深,常不易被察觉。膝、踝、足趾的运动为痉挛性瘫痪。根痛部位在腹股沟部、臀外部、会阴或大腿的内侧。大腿的上部及腹股沟上下有感觉减退,符合节段性分布。膝反射亢进,提睾反射消失。下肢有锥体束征。

②腰下段(腰3~骶2)临床上的主要表现:膝关节及踝关节的运动受到很大限制。根痛出现于大腿的前外侧或小腿的外侧。感觉障碍限于两下肢,呈节段性分布。股二头肌反射、提睾反射可正常,但膝反射、半腱半膜肌反射、臀反射、踝反射均可消失。大、小便失禁或潴留。

(4)圆锥病变:圆锥(骶3~5)及尾节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两下肢常无明显的运动障碍。肛门及会阴部有鞍状的感觉障碍。性功能障碍,包括阳痿及射精不能。这两者并不同时发生,因它们各有不同的中枢。勃起中枢位于骶1~3而射精中枢则位于骶3~4。大、小便失禁或潴留,膀胱失去张力而扩张。

病变单纯侵犯圆锥者,反射障碍极为少见;多数病变在侵犯圆锥的同时也累及周围的腰神经根,故反射的影响常较单独圆锥这几个节段所引起的影响为广泛,膝、踝、趾、肛门等反射均可消失。

(5)马尾病变:在腰1椎体以下椎管内不再有脊髓存在,只有腰2至尾1的神经根及终丝,各走向它们相应的椎间孔,而先后离开椎管。腰2神经根在腰椎2~3间隙离开椎管,腰3神经根在腰椎3~4间隙离开椎管,依此类推。因此,马尾病变的部位越高,它侵犯的神经根越多,表现的症状也越广泛。一般说,它的临床表现与脊髓腰段病损相似,但是肌肉的瘫痪是松弛性的,有明显的小腿肌肉萎缩,膝以下的各种反射消失,并在小腿部分有根性分布的感觉障碍。

首先必须明确脊髓损害是压迫性的还是非压迫性的,通过必要的检查便可确定脊髓压迫的部位或平面,进而分析压迫是在脊髓内还是在脊髓外,以及压迫的程度;最后研究压迫病变的性质。这是诊断脊髓压迫症的基本步骤和要求。为此必须将病史、临床检查所得,结合辅助检查有关资料加以综合分析,一般均能正确做出诊断。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一、肌电图:

狭义的肌电图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的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的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

(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的短暂的电位,这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 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的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所兴奋的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的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的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的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的MUP。

2、异常肌电图

(1)插入活动的异常:

①插入活动的减少和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 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

③肌强直放电。

(2)异常MUP

①短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的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的正常范围。这些MU P的波幅增高,时限的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的再支配等。

③多相电位 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

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的MU 数量以及MU发放的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是减少型。表现为单纯相、混合相。

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1、神经传导检查是测定神经传导功能的一种方法。主要研究周围神经的运动和感觉兴奋传导功能。

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刺激周围神经的某个刺激点,在该神经支配的远端肌肉产生一个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即M波。在一个神经干两个不同部位进行刺激,测定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然后以两个潜伏期的差除该段距离,得出这一段运动传导速度。 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用环状电极刺激手指或足趾,在相应的神经近端记录动作电位(SNP),为顺向法;相反,在神经的近端刺激,手指或足趾记录为逆向法,用传导时间除相应的距离,就得出该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

2、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动作电位的波幅降低提示是轴索的损害。但要注意综合分析,严重的轴索的损害运动传导速度可以轻度减慢。

3、神经传导在临床上的应用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可用于:①弥漫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②某个局灶病变的确定;③神经损伤的评价。根据传导速度减慢的程度及运动诱发波幅的降低,有时可区别轴索病变和脱髓鞘病变。严重的减慢通常提示髓鞘病变,波幅降低通常提示轴索病变。研究表明,神经传导这一检测技术所的出的结果与组织学检查的结果非常一致。

三、神经异常形式

A、神经失用:只有传导的阻滞没有轴索的断离。如果去除病因,神经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后恢复。

B、神经脱髓鞘:神经传导减慢,CMAP波形离散,病变近端刺激的CMAP低于远端。也可因相位抵消出现CMA P波幅降低。

C、轴突变性:CMAP降低通常提示轴索的变性。

D、神经断伤:CMAP缺如。表明绝大多数神经纤维不能通过病变部位的传导。

四、F波、H 反射(略)

五、肌电图在各个疾病中的应用

(一)、脊髓和周围神经病

A、前角细胞病变

1、运动神经元病 ALS、SMA

①肌电图表现:广泛的失神经电位(纤颤、正尖波、)、束颤电位。宽时限、高波幅以及多相波增多。大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减少、募集差、发放增快,构成单纯相 。

②神经传导检测:运动神经传导可有轻度减慢并伴有CMAP的降低。感觉神经电位的传导和波幅正常。

③H反射:刺激胫神经出现的H反射出现率增加。

ALS、SMA电生理诊断标准:①上下肢肌肉或者肢体及头部肌肉出现自发电位(三个肢体)②MUP的波幅增高、时限增宽;运动单位电位数减少。③MCV正常或轻度减慢;SCV正常。

2、脊髓灰质炎:急性期募集型的减少,出现自发电位,随着运动轴索的变性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尖)。获得神经再支配后,自发电位减少,而出现高波幅和长时限的大的运动单位电位。募集型波幅明显增大。神经传导速度正常,但运动诱发波幅降低。

3、脊髓空洞症:可出现脊髓相应节段水平支配肌肉的大波幅、长时限的运动单位电位以及募集型减少的神经原损害。神经传导速度一般正常,但受累肢体的运动诱发波幅可降低。SEP:由于临床上所出现的感觉缺失是感觉通路的节前纤维,故周围感觉神经电位是正常的,但可显示中枢传导的阻滞。

B、周围神经病变

1、臂丛神经损伤

(1)臂丛神经损伤分为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和非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

①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 战争时期主要有外伤、器械伤、枪弹伤。在和平时期主要有车祸。其他如产伤、牵拉颈部和上肢、肱骨骨折、肩关节脱臼也会损害臂丛。②非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特发性臂丛神经病或称痛性肌萎缩,麻醉药注射、放射性臂丛神经损害、家族性臂丛神经病、肿瘤压迫等。

(2)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表现为:①在病损近端刺激引起CMAP和SAP明显减小,而病损远端波幅较大;②在跨过病损的传导速度减慢,说明病灶处有局灶性脱髓鞘和神经阻滞,有时可伴有轴索损害,各指SCV 对了解损害的部位有帮助。

多条神经通过Erb′S点(腋、肌皮、挠、肩胛上、下、肩胛背、副、正中、尺、胸长神经),刺激这些神经收集到的神经传导速度,根据MCV 及CMAP的情况和多肌肉的神经源性损害 ,可以判断其损害的范围及程度。

2、多发性神经病

多发性神经病一般呈慢性进行,但也有急性发病,如GBS,各种原因的中毒等。大多数多发性神经病同时损害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有的病如GBS、卟啉病、乙烷中毒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以运动神经受累为主;急性特发性感觉神经病、遗传性感觉神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淀粉样变性、癌性或麻疯病性周围神经病、痢特灵周围神经病、维生素B6中毒以感觉神经受累多见。

3、遗传性多发性神经病(HMSNⅠ型及Ⅱ型)

HMSNⅠ型即肥大型(脱髓鞘型):末端潜伏期延长(比正常延长116-119%,MCV减慢(比正常减慢52-64%)。

HMSNⅡ型(轴索型):末端潜伏期正常,MCV正常或轻度减慢(不低于正常值的

40%);CMAP下降(比正常下降50%)。

针极肌电图呈慢性神经源型损害。纤颤、正尖、束颤电位,可有巨大电位,大力收缩可见MUP明显减少。F波和瞬目反射可受累。有一部分病人BAEP、VEP、SEP有异常。

4、肥大性多发性神经病(HMSNⅢ型):婴儿期发病,患儿发育迟缓,走路困难,先累及双下肢后及上肢,肌无力、肌萎缩、四肢末端感觉障碍,深感觉有障碍。PRO升高。 肌电图慢性神经源性损害。MCV、SCV明显减慢。

5、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

1997年Cornblath总结运动神经传导诊断标准:

(1)AIDP标准

发病两周内病人二条或二条以上,至少符合下列一项:

A、如果波幅高于正常下限的50%,传导速度低于正常下限的95%,如果波幅低于正常下限的50%,传导速度低于正常下限的85%;

B、如果波幅正常,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110%,如果波幅于低正常下限,末端潜伏期大于正常上限的120%;

C、明确的暂时性波形离散;

D、F波潜伏时大于正常上限的120%;

(2)轴索型GBS标准

A、没有以上所述的脱髓鞘证据;

B、波幅低于正常下限的80%。

6、慢性炎性脱髓鞘型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

Albers1985总结运动神经传导诊断标准为:

(1)传导速度慢于正常低限的75%(2条神经以上);

(2)远端潜伏期长于正常高限的130%(2条神经以上);

(3)肯定的一过性离散或近端-远端波幅比低于0 7(1条神经以上); (4)F波潜伏期长于正常高限的130%(1条神经以上);

符合上述4条标准中的3条以上,可诊断有髓鞘脱失。

7、多灶运动神经病(MMN)

多条神经在不同节段运动神经传导阻滞,波形离散,MCV减慢。远端SCV正常(运动阻滞的节段中,SCV也正常)。

8、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最先表现SCV减慢SAP降低,严重时MCV减慢;下肢比上肢阳性率高,病程越长NCV异常率越高。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SEP有明显肢体深感觉障碍可呈周围段异常。 9、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

严重时MCV、SCV减慢;有些病人出现CMAP降低,提示有轴索损害;肌电图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大多数尿毒症病人VEP、SEP有异常。

10、癌性神经病

NCV正常或轻度减慢,有显著的CMAP、SAP的低下或消失。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也有引起副肿瘤性感觉神经元病,其电生理特点为SA P波幅降低或引不出,SCV可减慢;而MCV、潜伏期和CMAP波幅正常。

11、中毒性神经病

常见的有各种药物与工业用的化学制剂,可引起远端轴突病。如氯霉素、雷米封、长春新碱、痢特灵等。工业用的化学制剂,二硫化碳、无机汞;铅中毒、砷中毒,农药中毒等。电生理测定则呈现为CMAP和SAP波幅的降低。由于相当数量的快传导的大纤维变性,

可引起末端潜伏期轻度延长和MCV的轻度减慢。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

12、单神经和嵌压性神经病

(1)正中神经:

①旋前圆肌综合征:神经传导检测为近端段(肘-腕)MCV减慢,而远端段(腕部)运动的潜伏期和SCV正常。旋前圆肌可显示神经原性异常。

②腕管综合征:神经传导检测为远端段(腕-拇短展肌)潜伏期的延长或CMAP的降低或消失,SCV减慢或SAP降低或消失。大鱼际肌神经源性异常;同侧的尺神经及正中神经近端段(肘-腕)MCV、SCV正常。

(2)尺神经:

①肘管综合征:神经传导检测为跨越肘部的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受压部位CMAP较远端降低;小鱼际肌及第一骨间肌神经源性异常。

②在Guyon管内的挤压(腕尺管综合征):可出现尺神经支配的手固有肌的力弱和萎缩,并显示失神经支配的肌电图表现;但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肌功能正常。尺神经SCV波幅降低或波幅消失,而腕-肘段传导正常。潜伏期延长。

③掌皮支病变:尺神经肘-腕MCV及腕-小指展肌末端潜伏期正常;而腕-第一骨间肌的末端潜伏期延长CMAP降低。小鱼际肌及第一骨间肌神经源性异常。

(3)挠神经:神经传导检测为MCV及SCV减慢或CMAP、SAP减低或消失。 (4)股神经:股神经潜伏期的延长或CMAP的降低或消失。股四头肌神经源性异常。 (5)坐骨神经:神经传导检测为MCV及SCV减慢或CMAP、SAP减低或消失。胫前肌、腓肠肌、股二头肌神经源性异常。

(6)腓神经:神经传导检测为MCV及SCV减慢或CMAP、SAP减低或消失。跨越膝部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受压部位CMAP较远端降低;胫前肌、腓骨长短肌神经源性异常。

(7)胫神经:肌电图显示胫神经所支配的足固有肌的失神经电位;胫神经潜伏期的延长或传导的减慢。

(二)肌电图在肌病中的应用

1、肌病是指原发于骨骼肌细胞的肌病,既往人们对肌病的理解大多认为,其临床多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对称性近端及骨盆带的肌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可正常或减弱,感觉功能正常,没有肌束震颤。电生理测定显示。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正常,重复神经电刺激正常,同心圆针极肌电图可见纤颤电位、正尖电位,MUP平均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多相波增多。 2、常见的遗传性肌病

①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典型的肌源性改变,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正常。

②先天性肌病:中央轴空病、线状体肌病、肌管肌病。

③炎性肌病: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④代谢性肌病:糖原累积病、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

⑤内分泌性肌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肌病、甲状腺机能低下性肌病。

(三)重复神经电刺激

1、重复神经刺激(RNS)技术用来研究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①突触后异常;②突触前异常;③既有突触后又有突触前混合性异常。MG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种突触后异常,是乙酰胆碱受体减少所致,以骨骼肌易疲劳为特征。肌无力综合征为典型的突触前异常,主要发病机制是突触前膜中乙酰胆碱释放不

足,主要症状是易疲劳和近端肢体力弱。另一种突触前异常的疾病是肉毒中毒,其作用机制是乙酰胆碱受到抑制。既有突触前、突触后异常,最常见的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肌无力综合征。上述疾病通过RNS技术以及单纤维肌电图等电生理技术,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2、生理学原理

当给予小于5HZ的低频刺激时,突触前膜中即刻用的乙酰胆碱量子迅速耗竭,乙酰胆碱量子数释放减少,结果终板电位的波幅逐渐下降。在MG ,由于突触后皱褶扁平,量子反应减少,终板电位的波幅逐渐下降。当终板电位的波幅下降到阈值以下时,其波幅的降低可使得随后一些纤维得收缩发生阻滞,最终导致CMAP的递减反应。然而,在LEMS,刺激神经所致乙酰胆碱量子释放减少,导致肌纤维收缩不能,从而产生递减反应。

当给予大于10HZ的高频刺激时,突触前神经终末端Ca离子的积聚增加,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随之导致终板电位的波幅增加。在病情较轻的MG,高频刺激时,通过正常生理机制所致乙酰胆碱量子性释放的增加,能够补偿量子反应的减少,因此成为正常反应 在重的MG,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严重阻滞,生理性增加的乙酰胆碱的释放,不能补偿量子反应的显著减小,因此产生递减反应。在肌无力综合征,其基本的异常机制是乙酰胆碱释放的减少;高频刺激所致乙酰胆碱释放的生理性增加。使连续增加的EPP 波幅足以激活阈下肌纤维的兴奋,从而产生递减反应。

3、重复神经刺激的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MG)

MG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通常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其发病机制为体内产生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补体的参与下和乙酰胆碱受体发生免疫应答,破坏了大量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突触后膜传递障碍而产生肌无力。一般检查为新斯的明试验、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试验、单纤维肌电图、重复神经刺激。

典型的突触后神经肌肉传递阻滞:在RSN检测的表现为①CMAP波幅正常。②低频刺激出现递减反应。③高频刺激反应正常或出现递减反应。低频刺激出现递减反应是MG最常见的具有特征意义之所见。

(2)、肌无力综合征(LEMS)

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易疲劳,近端肌无力,很少出现眼部和球部症状。可有反射减弱。主要异常是突触前膜中乙酰胆碱的释放减少。目前,LEM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RNS。

特征性突触前神经肌肉传递阻滞:①CMAP波幅低;②低频刺激出现递减反应;③高频刺激显著递增反应。④肌源性异常肌电图。

(四)肌电图在强直性疾病中的应用

强直性疾病为肌肉兴奋性异常的神经肌肉疾病。

肌强直综合征:肌强直是指肌肉兴奋之后肌肉松弛延迟的临床现象。

1、肌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D)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系统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隐袭发展的肌强直和远端肌无力。有时表现为无性欲和性格改变,白内障、心脏病、睾丸萎缩、习惯性流产。肌无力在受冷时加重。肌无力肌萎缩首先出现在面部。

肌电图表现:可出现典型肌强直电位,肌源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正常。也有报道周围神经受损。

2、先天性肌强直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动作开始时肌肉强直,重复活动后减轻,静止休息后加重。肢体僵硬,动作笨拙,久坐后不能立即站起,静止后立即起步,握拳后不能立即撒开,发笑后不能立即停止,打喷嚏后眼睛不能立即睁开等;查体发现,肌肉发育良好,伴有假肥大。扣击舌肌和肌肉可出现肌球。

肌电图表现:可出现典型肌强直电位,无肌源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3、先天性副肌强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婴儿或幼年发病,肌强直首先累及面、舌、咽、颈及双手。其特点是,运动后肌强直不缓解,反而加重,遇冷后明显加重。 可出现典型肌强直电位,无肌源性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五)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诱发电位(EP)是指神经系统在感受外在或内在刺激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在没有任何人为刺激的状态下,神经系统可自发出现电活动,在头部记录下来为脑电图。外界发生的事件,以不同形式刺激人体的感觉器官也可产生神经冲动,在神经冲动传导的不同节段上,有关的神经结构都会产生与刺激相关的电位活动,如果在头皮或身体其它部位放臵电极,上述生物电活动就被记录下来,既诱发电位。分为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

A、依受检神经划分

1、感觉诱发电位:主要有躯体感觉、听觉和视觉三种。以电脉冲刺激诱发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以特定声音刺激诱发听觉诱发电位(AEP)、以闪光或图形翻转刺激诱发视觉诱发电位(VEP)。

2、运动诱发电位:电流或磁场经颅骨或椎骨刺激人大脑运动皮质或脊髓所记录到的肌肉动作电位,称为运动诱发电位(MEP)。

3、事件相关电位:人脑对某一刺激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在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称为事件相关电位(ERP)。

B、依分析时间划分可分为短潜伏期、中潜伏期、长潜伏期诱发电位。

临床上,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L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闪光或图形翻转听觉诱发电位(F-VEP ,PRVEP)。

C、临床应用

1、短潜伏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LSEP)的临床应用:

①周围神经损伤:特别以感觉神经障碍为主者,表现为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严重的波形消失。糖尿病或尿毒症SEP异常率增高。

②脊髓病变:脊髓空洞症常侵犯颈膨大,可见N11波幅减低及其以后的波峰潜伏期延长,脊髓压迫症及其脊髓损伤可导致潜伏期延长、波形消失。

③多发性硬化:SEP在诊断多发性硬化中占有重要的位臵,其主要作用在于肯定临床上不确切的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一般下肢的SEP阳性率高于上肢,这可能由于病变易侵犯胸髓之故。异常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波幅减低或波形消失。

2、视觉诱发电位(VEP)

①视神经炎和球后视神经炎:本病最突出的变化是P100潜伏期延长,P100潜伏期延长可持续多年。

②多发性硬化(MS):VEP在本病的异常率较高,特别是球后视神经炎MS患者最常见和最有价值的是P100潜伏期延长。

③视神经或前视路的压迫性病变:VEP对此敏感,以波幅降低为主。

④弥漫性神经系统病变:脊髓小脑变性如少年脊髓型遗传性共济失调症(Feied Reich 共济失调)阳性率大约在2/3。

⑤腓骨肌萎缩症: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3.运动诱发电位(MEP)的临床应用

①脑血管病

②运动神经元病

③多发性硬化症

④脊髓病

手臂肌肉萎缩怎么治

手臂肌肉萎缩怎么治,肌肉萎缩通常是由于神经卡压或者是神经受损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于风湿性关节炎所引起的,那么手臂肌肉萎缩怎么治?能不能治?跟我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可以帮到你!

手臂肌肉萎缩怎么治1

肌肉萎缩能治好吗

由于中医治疗腿部肌肉萎缩会辨别虚损脏腑,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佐以疏风散寒化湿、清热、理气化瘀通络。扶正以健脾益肾为要,贵在辩证精当,疗程要长,缓缓图功,以时间来换取腿部肌肉萎缩的疗效。西医是很难根治的,所以如果您患上了这种疾病,可以选择使用中医来治疗,那样效果会更。

手部肌肉萎缩的原因都有什么

运动神经元疾病多于30岁左右发病,中老年患者多见。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肌束颤动常见,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广泛存在,用手拍打,较易诱发。大家在平时如果出现了不适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耽误治疗。

肌肉萎缩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它在西医上是非常难治疗的,如果患病了,可以采取中医进行治疗,进行调理,只是治疗的时间比较长,在治疗的同时,大家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问题,一定不要吃那些辛辣带有刺激性的东西,要吃一些清淡的东西,便于身体的恢复。

手臂肌肉萎缩怎么治2

只要认真进行前深蹲练习,近膝部肌肉就会受到更强的刺激,围度便渐渐获得令人欣喜的增长。大量进行前深蹲练习的举重运动员近膝部的大腿肌肉就十分饱满,有一种吞没双膝的力感。

将前、后深蹲练习合理搭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调整你的动作配比,多做一些杠铃、史密斯架及肩托式前深蹲,你大腿的形状就会得到改善,原来想“藏拙”的地方也许会变成你乐于“炫耀”的地方。训练组次与后深蹲一样,轮换作为首发主打动作则可兼顾刺激大腿的上、下部。

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部,与股四头肌是一对较大的拮抗肌群。分内。外两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也特别容易被忽视。

1、俯卧腿弯举。俯卧弯腿器上,大腿紧贴凳面,挡辊位于脚跟位置,向上做弯举动作。

为了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应尽可能弯举到最高位置,并做2秒左右的顶峰收缩。下放时腿应自然伸直,注意力集中在股二头肌下部近腿弯处,并以此处为发力点向上弯起。这与练肱二头肌的托臂弯举相类似,不到达底部,注意力和发力点不在近肘(腿)弯的位置,就不能让目标肌下部更饱满强健,整个块形也不会理想。

采用逐加重量法做5个正式组,次数分别为20、15、12、8、6次。

2、立姿腿弯举。用立姿腿弯举器做,注意力集中在股二头肌上。采用站位,稳定性、支撑性不如卧姿,故不提倡做顶峰收缩,以免肌腱、韧带拉伤。

次数宜较高,3~5个正式组,逐加重量,做20、15、12、10、8次,不要低于8次。

3、直腿硬拉。虽叫“直腿硬拉”,但并不要求腿部直如木棒,即仍有一定的自然弯曲度,只是幅度不太大而已。

双手握杠铃,背部保持平直拉起杠铃,不要弓背,否则容易伤腰。采用逐加重量法则,做5个正式组,次数为12、10、8、6、4次。注意不要逞能,第1组就用极限重量,否则很容易受伤。

4、仰卧腿举。与普通腿举不同的是,双腿在踏板上间距较大,这样能充分下放腿部。甚至将膝盖降至腋窝处,使股二头肌得到彻底抻拉,动作幅度几达极限。关键在于充分的下放角度,大、小腿呈90度时蹬起,锻炼以股四头肌为主,下放至极限低位则对股二头肌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

为打破肌肉的适应性,有时可将它安排在深蹲前练习,有时安排在深蹲后练习。若安排在深蹲前,则随后的深蹲应适当减轻负重,以次数而不是重量做参照。次数安排是15、12、10、8、6次,一般不低于6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88290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8
下一篇2023-09-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